我可以为你付出一切,却不能为你把袜子丢进洗衣机。
当爱一个人承诺都寓于一些现实中难以触及的极端情况,开始真假难辨。
而在生活琐碎的消磨中保持体贴和尊重更难实现。
男主最后放弃了什么?
生命、爱情、友情、写作的能力都依然拥有。
不同的是,与爱人在事业上的落差,如果在一起生活将要面对的牺牲,或者感情中的主导权。
没有大开大合,能够成全你的,只是你爱的生活方式。
大多数时候,我们无需爱人为我们冲锋陷阵以表忠心。
只要在平淡的日常,还能为彼此留有一方舞台,让双方都有光芒绽放的时刻,能从爱人的眼中获得倾慕与欣赏,互做彼此的idol。
这样的爱情,便能在俗世间,撑起一方属于二人温暖又可靠的世界。
引人深思,但中后段开始感觉导演在试图迎合大众感动大众。
开篇男主因事业疏忽女主,女主也因自信心问题与男主距离越来越大,是现实中很典型的,接地气。
利用小说的发展来为穿越后做铺垫也相对合理,但其实整片都是弥漫着法国浪漫气氛,穿越后的男女主感情升温过快,在水中以及亲热穿插的镜头中,我心中很希望这是水中时男主会议穿越前跟女主亲热的场景,但发现原来是穿越后的我瞬间觉得这法国浪漫气氛坍塌了。
你这么搞不就摆明是做一个去旅游的桥段给两人发生关系吗?
其实这里可以特写一个水中亲吻的镜头但不发生下一步,然后同步穿插男主回忆穿越前亲热的镜头,这样既能让双方关系升温,又能达到这观众需求。
而至于后面的结尾,一切都是小说里男主把女主写死惹的祸,其实为何要改为男主死呢?
这虽然后面能理解导演可能想让男主悔过光辉伟大,但这明显败笔。
因为如结局一样,是存在两个平行空间的。
你在这空间快活了,就意味着这空间原本的男主去了另一个平行空间,他可是不认识那边的女主的,而且那边的女主本来就伤心透顶了,另一个角度而言,这平行空间的钢琴家女主是不是就成了小三了呢?
小三上位了?
其实在男主知道是小说惹的祸的时候,为何就不能男主把小说里男女都写活,搞个人来拯救他们。
这样就会导致了两个平行空间发生混乱,然后钢琴家女主看完了小说后脑海里出现了原本世界女主的记忆,发现男主酒后说女主是他妻子的事原来是真的。
接着再倒叙一下他们去旅游那一段,正好让女主感觉心很乱,到底自己是因为记忆混合喜欢他还是从旅游开始喜欢他,陷入一段排斥期,而这排斥期可以表现一下在弹钢琴时候,那是正好表现感情的情节。
最后女主完成了演出,再次固定女主事业有成同时弹钢琴时表现了与往日不同的纠结,伤感与喜爱。
然后独自走回了他们第一次相遇的地方弹钢琴那里,当踏入房间第一步开始天下起了雪,他开始弹琴。
雪开始下的那一刻男主与女主的空间又开始发生了平行,男主也来到了这房间,坐着抚摸着琴身思念。
随着琴声背景音乐,男主女主在不同空间起身在同一条路同时走向学校的长椅,当他们走到时,雪停了,从一开始互相平行但雪停了相遇,相拥,亲吻,结束。
这是一部浪漫爱情轻喜剧,不是科幻电影,平行世界的设定只是故事开展的起因而不是重点,作为观众大可不必太执着于平行世界,中国人就是道德观念太强了,用心去享受这个故事就好。
反正我看到结局感觉是挺好的,之前男主做的事情无论是找回女主还是改写小说目的都是为了自己回去原来的世界,从来都不是真的为了追回女主,但最后他看到台上闪闪发光的女主,意识到曾经的女主为了自己放弃了她的事业,站在他的角度如果回去原来的世界就等于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功成名就,但是剥夺了女主灿烂的生活和成就,怎么舍得?
就不要用平行世界的视角去看,站在人本位的角度,自己在哪个世界哪个世界就是真实的,自己不在的那个世界真的能那么理性的去考虑吗?
如果结局真的是男主回去了,那这电影真的会有点别扭而不是浪漫了。
不过如果加重原世界的戏份且后来的世界两人不要那么甜,女主没有爱上男主,男主自己幡然醒悟回去原来的世界了也不是不行,但我还是更爱现在的情节。
法国版反向《夏洛特烦恼》,开头20分钟就能带你看完《花束般的恋爱》,结尾差点《爱乐之城》,最终给了一个略显仓促且意犹未尽的结局。
作为完成度还可以的爱情小品,是一部可以在周末带妹kill time的选择。
法国人特有的碎碎念和浪漫,加上男主深邃的眼神,法国的海岸和粉色火烈鸟,巴黎的暴风雪。
光这些已经值回票价。
虽然是一个看起来俗套的故事,但依旧可以让人动心。
爱情本就是这样庸常但痛苦又美好的事物。
我可以是端来圣雅克干酪的服务生,是帮奶奶讲故事的护工,是假装为你写传记的蹩脚作家,是放弃了畅销书作者身份的中学老师。
却唯独,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
女主坐在钢琴前美得不可方物。
大剧院的金色大厅也不及第一次遇见你时琴房的昏暗灯光,巴黎的暴风雪停了,我们的爱情终于重新开始。
愿你也能为所爱之人在心中下过一场雪。
7.6分 #叫兽放映室#
“爱上你是我这一生最美妙的事。
”我们总是会爱上同一个人,对同一个人心动。
拥有一个一直忘不了,会反反复复相爱的人,这是件对我来说很美好的事情。
浪漫的是佐尔坦爱着的永远只有他的影儿,影儿也永远只爱着他。
不管会不会变得陌生,两个人的吸引力是存在的,遇见即永远,相爱即永远。
这种爱对于现实生活来说,可能太理想化了,可在电影中就刚刚好。
我喜欢一部电影,更喜欢它给我带来的感觉,那种氛围感。
“命中注定”在某些时候真的是一句让我很喜欢的话,我喜欢永远爱上对方的宿命感,喜欢看到陌生的你还是会忍不住靠近的吸引力。
我们还爱,是因为我们真的体贴对方,真的在意对方,真的懂得如何在意对方的感受。
对一个人无私的爱和关怀,是能从每一个细节体现出来的。
这部电影也告诉我一个事实:相爱是很容易的,但是在爱中保持对对方的热情太难了。
有时候我们还在爱,但也已经对于爱开始麻木了。
有时候只有分别,只有失去,才能让人知道,原来自己还在爱,原来自己从未放下。
当然,它的短板也非常明显,它的剧情过于简单,遇见名人,让名人相信自己就像是一件小儿科的事情一样,剧情太过薄弱,太过没有说服力。
奥莉薇娅轻易就相信了一个明显试图搭讪她,并且有很多疑点的男人,我最多解释为:因为冥冥之中的缘分。
还有牵扯出的另一个问题是:平行世界的她还会是她吗?
他们到底是同一个人还是不同的两个人?
这部电影的观点已经提出得很明了了:是。
但是这让我实在难以信服。
经历了不同的人生,遇见了不同的人,怎么会一样呢?
最后的最后,拉斐尔没有选择回到他的时空,我认为的答案是,他在意的从始至终都是奥莉薇娅的爱,他坚定不移地认为,此间的奥莉薇娅,也是另一个时空的她。
他爱的从始至终都是她,从未觉得另一个时间的她不同。
而这个时空的她,也因为缘分,还“记得”他们俩的事情。
如果按照电影的说法,和我理想化的人生,这件事是会发生的,所以有时候我会感叹,电影就是电影,相爱的人永远相爱,错过的人还能再相遇,认定的人可以不再改变,爱意可以穿梭时间和时空的界限。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这部电影剧情不行,我却依然觉得这是部好电影。
因为有时候电影对于我来说,就是逃脱面对真实世界苦痛和人性的最好办法。
我很喜欢致我的陌生恋人,和它所描述的美好爱情。
ps:男女主真的好帅好帅!!!!!!!
开头以一种奇松愉快的氛围开始快速的讲述了男女主一见钟情到结婚的故事,男主是一名作家,并极具名气,影片节奏渐渐慢了下来,两人之间关系不再像刚开始那样无话不说无话不谈,男主忙的已经没有了分享欲,不会再写作完成第一时间再去让女主阅读,女主看着电视机里的男主,只有这样去看,什么时候开始变成这样了呢,餐桌上摆放着自己做的可爱图案的吐司面包营养餐,但男主回来才一句姗姗来迟的“我刚看到信息”作品影视话很多很多都是通过别人才知晓。
俩人发生争吵,❄️越下越大,再次醒来男主就到了另一个时空,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教师,甚至有些劣性,他接受不了很多,而女主成为了一名赫赫有名的钢琴家,接受不了这些的男主带着目的接近女主,为了想要回去,我会在想为什么一定要回去为了那边的名誉还是女主对她毫无保留的爱,经历了一切,也找到了回去的方法,好在,珍惜了眼前[心]结束在一个吻与爱中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爱变成了一个结果 渴求名分 渴求占有 渴求一劳永逸 我们开始疑惑 一切似乎都未曾改变 为何却不爱了 为何却不愿继续了拉斐尔似乎依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他创造的过程 依然只为结果 依然只为回到他那个已经成为既得利益者的世界 在回忆和新生当中穿梭 故事一步步展开 爱情逐步显形 在一个个唇与唇的柔软相融中 在女主愈发放松的大笑中 拉斐尔一定是割裂的 一边是冰冷的目的 一边是止不住地重新爱上光芒四射的你 至此 无论怎么下笔 都无法避免以“我”作为主语 那就不再旁观 去享用爱情的不顾一切吧
【点个赞】1.最后男主为了女主的成就把小说取走的过程为整部电影做了升华。
爱,是无条件的付出,是希望你爱的人越来越好。
2.女主经纪人展现的是一种养成系的快感,是一种占有式的爱。
他为了捧女主为优秀的钢琴家,不允许她用双手干很多事情,剥夺了她真正的快乐。
也许有人会说,经纪人成就了现在的她,但现在光彩熠熠的她真的是最好的她嘛?
钢琴家不和男主一起的时候,从未自由开怀地笑过,虽成就表面光鲜,但是以牺牲日常的快乐为代价的,这也是为什么当男主出现的时候,女主很容易就爱上了他。
3.用结局的牺牲爱人到自我牺牲,呼应了男主在两个时空的选择,也体现了男主对爱的理解的成长。
飞雪的场景设定也是观众习惯式的极端气候引发传导以及爱情电影常用烘托手法。
4.珍惜身边的朋友。
【待提升】1.前面欢乐时光太短暂没有好的情绪铺垫让人在后面失去的时候情感落差较小。
2.总体剧情有点拖拉,尤其是男主想让女主重新爱上自己的过程,节奏略慢。
除了文化上的差异无法引起共情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法国人的戏剧点设置的有些令人难以捉摸。
看到30m之前的部分都只觉得困惑和无从下手的迷惘感。
之后节奏加快,感情线也逐步发展,直到尾声。
本剧给人呈现了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虽然整体上来说较为老套,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可能依然会觉得甜蜜温馨。
昨天刚看完电影的时候,心中大呼救命!
法国人的三观又又又出问题啦!
影片最后男主听女钢琴家(另一时空里与他妻子有相同外貌的人,下简称这个女钢琴家为B)弹奏时那一言难尽的表情,和妻子各种美好过往的闪现,男主不应该更是义无反顾的奔回妻子的那个世界吗?
怎么反而对B写下“爱上你是我最美好的事情”,扔掉了“具有穿越平行空间密法”的手稿,拥吻着B而留在了这个“屌丝”空间呢?
一晚上百思不得其解,对法国人的脑洞啧啧称奇。
但是今天吃过午餐突然“灵光一闪”,想到影片也行应该这样理解:最后男主脑海里闪现的那些与妻子以往快乐幸福的画面让男主意识到他和他妻子之间的感情再也回不到热恋时的过去了,也许并不仅仅是因他忙碌而对妻忽视,婚姻生活里的柴米油盐,男女性别的不同、家庭背景的不同、生活背景、成长经历的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又会招来多少夫妻之间的矛盾,让两个人之间的情感慢慢在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里分崩离析,也行并不是一句“谁对谁忽视了”可以概括的,原世界里的妻子对她自己是否还爱着男主也已经是“说不清、道不明”的状态了。
而在这个B世界,男主他是又恋爱了呀,他爱上了B,B与男主妻子长相一模一样,但作为成功的女钢琴演奏家,我相信B的喜好、谈吐、性格并不完全与他妻子一致,所以男主是轻车熟路的爱上了具备他心仪相貌的女子,那么他和B之间正是恋爱初期各种新鲜、热烈、美好感受蜂拥而至的时候,所以他会对B写下“爱上你是我最美好的事情”。
与其不可理喻的说他来到了另一个世界,闯进并打乱了另一个人(B)的生活,留在B世界冷漠负心的抛弃了原世界里的妻子,不如说男主对于跟他妻子的那段感情已经过去了,他已经move on,他重新恋爱了,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
也许这新的恋情过了保鲜期也会腐坏变质,但那是另外讨论的一个层面了。
我们中国人念旧、传统,更多了一层责任感,所以理解影片吃力,总觉得他要回去,与原妻子找出症结重修旧好才圆满欢喜,但是洋人可不一定是啊,他们更注重自己自由的生活以及自我的感受,回去了回不到从前,而留下了一切重新开始。
我想如果能站在洋人文化的角度和以他们的思维模式来探讨影片,也许这样的结局并不匪夷所思,反倒是顺理成章的呢。
这是一部深入探讨人性复杂面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洞察,让观众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感受到人性的冲突与挣扎。影片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紧张的情节安排,生动地展现了冲动背后的心理变化和道德抉择。影片的导演巧妙地运用了镜头语言和音效,营造出一种压抑而紧张的氛围,使得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同时,影片也引发了观众对于冲动与理性、自由与责任等议题的深刻思考。《冲动》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能够引发观众深思的人性探索片。通过这部电影,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更加珍惜和把握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
#2024北京 亚洲首映3.5
北影节打卡。可能是我格局太小以至于欣赏无能,第一次在北影节的影院里睡得很香。
好的意境只是一部好电影的一半,一定还需要有好的故事。2024北影节看了2/3逃跑打卡。
#BJIFF2024#听沙丹忽悠 有点冲动的选了这个片子 大家都在不明所以的刷豆瓣
困而美,俄罗斯经年无夏的悒郁冬季,长长的国境线和苍青色的山。好睡。
摄影好美,演员表现力太强了!没什么情节,但油画一样的画面,纪录的却是凛冽的破败的没有希望的东欧
给低分吧,不合适;给高分吧,不值当。感觉父女俩太i了,其他人也陪他们一起i。或许影片就是想广袤空旷的空间之上,构建/展现这样一种人与人疏离冷漠的关系?
影片像是一个摄影集
#Cannes2023
荒芜之地上失去母亲的青春期少女 面对的困境与成长 全片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有点安哲,走出影院有一种死了很久然后复活的感觉
11th@14th bjiff@北京坊。俄罗斯公路片。中间放电影认识骑摩托车男孩那段睡着了一会儿。颗粒度很高的真电影,像是我猜测的白内障患者眼中的世界,模模糊糊枯黄灰蓝的调子。风景美。海边气象观测站和退潮死鱼画面对我来说是种奇观了,盯着画面仔细地看想把它们深深印在脑中。出现的三个女人加摩托车男孩的背部都很美,薄薄的脂肪加标致的肩胛骨。中间看男主轮廓隐约跟普丁一个模子嘛,又走神想了一下欧亚大陆最标致的元长相在中心而中心是哪里这个问题,从中心往四周人们五官和轮廓脸型都开始逐渐变化。警察打人那段不喜欢,似乎在自我强化野蛮性和非文明性。男主好有魅力。为啥父女俩不多说点话呢。最后字幕出现了摩尔曼斯克,似乎是拍摄于那里。
叙事一般,但画面质感很喜欢。
终究我还是不适合看这种过于平缓意识流虽充斥氛围意境但故事性缺失的片子,虽然vanlife是我很感兴趣的题材,但毕竟看无依之地的时候我也睡着了!
7.0/北影节第五部 清冷 肃杀 叛逆 逃离 移动长镜头组成了全部内容 配乐很紧迫惊悚 无睡点但无共情处
#14thBJIFF No.6 @英嘉 无数的跟踪镜头和广角镜头轻轻地推进和拉远,提醒观众这对无名而孤独的父女所居住的土地是多么广阔,但同时两人又不得不被对方所牵绊拘泥于窄小的车厢内部,这或许映照着某种政治现实。
【C+】一脉相承的俄罗斯电影,这里有空落的地貌观察与萧瑟的寒意,有沉稳的全景镜头与推进节奏,也有在特写中近乎一言不发而渗透出的情感,像是新导演对大师衣钵的承继,虽不能称得上十分的“言之有物”,但依然饱含引而不发的“冲动”。
几个感悟:1、被夸奖像老塔、安哲等的片子要慎看,2、穿得太有时装杂志品味的人物大概率没有真实生活,3、剧本的孱弱并不是人物不说话、长镜头和胶片颗粒感能挽救的。4、没话说就请拍短点。#BJIFF2024
#10537 #14th BJIFF# 2023电影人双周入围。差点以为是索科洛夫弟子的作品(不仅地理上有重合,气质真有点像哎),一部当代俄罗斯的洛丽塔,对俄罗斯广袤大地和荒凉的后社会主义风景捕捉得十分到位(中间还经过高加索地区了,确实听到格鲁吉亚语),最后的白海风景也真的很壮阔。流动电影车和盗版DVD真的是最迷影的故事了……#年度佳作候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