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恐怖直播

더 테러 라이브,死亡“动”新闻(港),恐怖攻击直播(台),The Terror Live,90 Minutes of Terror

主演:河正宇,李璟荣,全慧珍,李大卫,金弘波,崔正贤,崔代勋,姜信哲,韩成天,孙成灿,金素辰,金大明,金海仁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3

《恐怖直播》剧照

恐怖直播 剧照 NO.1恐怖直播 剧照 NO.2恐怖直播 剧照 NO.3恐怖直播 剧照 NO.4恐怖直播 剧照 NO.5恐怖直播 剧照 NO.6恐怖直播 剧照 NO.13恐怖直播 剧照 NO.14恐怖直播 剧照 NO.15恐怖直播 剧照 NO.16恐怖直播 剧照 NO.17恐怖直播 剧照 NO.18恐怖直播 剧照 NO.19恐怖直播 剧照 NO.20

《恐怖直播》剧情介绍

恐怖直播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韩国首尔某个平凡的早上,广播电台Daily Topic节目的主持人尹英华(河正宇 饰)正就税率改革与听众进行连线,这时一个自称住在首尔昌信洞的普通工人朴鲁圭打入电话,大肆抱怨超高的电费和相关部门对他的威胁。尹英华颇不耐烦,以偏离主题为由强行切断电话。谁知连线无法单方面由电台方面中断,愤怒的朴鲁圭继续抱怨,并扬言炸掉汉江大桥。尹英华不以为然,进而怂恿对方想做就做,谁知话音刚落,窗外的麻浦大桥便炸作废墟。大惊失色的尹英华很快冷静下来,他决定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打一次事业的翻身仗。 在他的主持下,针对恐怖分子的连线直播就此展开,无关良知的节目拉开帷幕……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亚洲舞王恋爱北极熊都柏林凶案无所畏惧交响诗篇AO钱形警部猎虎继续前行欢迎来到隔离病房无用之事殊死追踪酒鬼都市女人们侠盗联盟精豆儿美国泡菜当一天爸爸暗夜戒律神迹之上古传奇为爱担当听到传闻窗户边有人新奇钟楼小精灵海棠依旧我看到了光德国恐惧眼镜克莱尔的相机侠肝义犬双头犬

《恐怖直播》长篇影评

 1 ) 《恐怖直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男主向那个女警察求助拆炸弹,女警察答应好了,但朝摄像头看了一眼之后就没有然后了。

按照女警察的职业素养,她调一下摄像头就能查出来是谁给男主戴的耳机,顺下去说不定就抓到凶手了。

然鹅剧情并没有往这条线上走,而是像电视台那个老大预言的那样,人质死了才能结束…感觉有点东西,大概整部剧没人关心凶手是谁,到底为什么行凶,仅仅是为了面子跟台阶

 2 ) 深刻的批判

很少见到的韩国电影手法,节奏非常快,快得几乎让人不敢相信这是韩国电影,而且是韩国大片,因为最近几年韩国的大片总喜欢拖拉剧情,好在煽情方面大大的发挥发挥,本片却并非如此,也许是导演(身兼本片编剧)的刻意为之吧,可能也因此吸引了河正宇的加盟,他也这部电影中奉献了影帝级别的表演。。。

比起电影质量的优秀,更让人称道的是本片浓烈深刻的讽刺,对社会现实不公平现象的批判,手法很直接,让人不禁拍手称快,为此也必须给电影加上1星。。。

 3 ) 活着不好么?

电影是河正宇的个人演技秀,本身作为一个小成本电影来讲,场景的单调其实可以理解,但是韩国人一向擅长的社会性话题立意,这部电影也是非常失败的。

过去这些年,由于政府领头的对电影业的支持,韩国电影人开始肆无忌惮的黑一切可以黑的,以至于发展到了畸形的地步,我们常说的辩护人影响法律建设,其实就是电影业话语权过重的表现。

韩国电影市场体量是非常小的,远远不及中国,他们的电影工业体系其实也是在近些年的揠苗助长下发展起来,但是其实和我们国家比还是有质的差距。

我们的电影业,有一个巨大的市场在养着,在这个前提下就是巨大的资本投入,这些都是自然的市场行为。

任何一个行业,只有有资本,体量大,才能在社会上拥有话语权,所以其实我们的电影业虽然烂片云集,但烂片也一样赚钱,随着观众审美的提升,电影的整体质量是上升的,就说今年的《冈仁波齐》,《二十二》这样的电影也可以过亿票房,这就是市场的体量,未来这样的例子会越来越多。

韩国的影市是很小的,在这个背景下,他们的资本投入必定有一个上限。

去年,韩国电影市场总票房1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90多亿,不到两部《战狼2》的水平,而去年的票房纪录《釜山行》票房折合人民币也不到五亿,这是中国许多年前的水平了。

这样小的体量,这样大的话语权,韩国电影工业膨胀了。

在我看来,《恐怖直播》就是这样一个膨胀的作品。

这部电影最大的看点,恐怕就是直接黑到了韩国总统本人的头上,除此之外,警察,公安,领导也没有一个好人,甚至是片面的坏,单纯的坏。

警察厅长,不仅置人质的死活于不顾拒绝谈判,甚至他本身也是一个喜欢推卸责任,还有侵吞国家经费嫌疑的人。

他的领导不仅坑了他一次,还在完全为了自身利益的条件下坑他第二次。

这样片面的角色在电影里实在是太多,单薄的可怕。

我要为韩国总统喊冤,总统从头到尾没有露面,他没有就恐怖分子父亲的事情表态,没有和恐怖分子本人交流,没有和公众表明立场,甚至在最后邀功的时候都没有露脸。

导演,你要黑人家,好歹给他一个机会为自己辩解?

给他几个镜头做做心理斗争?

让他权衡一下国家利益个人利益和公众利益再做决定也不迟啊,你这是堵上了总统的嘴批斗他,简直是红卫兵啊。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让这些反派的恶毫无说服力,他们一点点逼河正宇走向的绝路,看起来也就像小孩搭积木一样幼稚,就好像全宇宙都和你河正宇有仇一样。

甚至最后导演为了解释这些巧合,还专门安排了恐怖分子说出“我爸爸只看你播的新闻”这种狗血的台词,拜托导演不要放弃治疗啊。

这部电影黑了权利,黑了人性,但是却对权利和人性毫无描写,尤其是在河正宇个人的人物弧光表现上,他在经历了这一切竟然是一个堕落的过程,从一个只顾自己利益的小人物,变成了只顾自己利益的对权力失去信心的小恐怖分子。

他目睹了那么多人死后,做出的决定竟然是拉上几个垫背的(当时冲进去的几个警察)一起死,要知道那些警察起码是无辜的吧!

他们也只是听命于大人物的小人物啊。

编剧为了让他炸大楼,不仅安排了女朋友死掉,刚刚产生一点同情的恐怖分子死掉,还安排警察毫无根据的射他几枪,为他扫除了一切心理障碍,影帝啊,编剧让你死,你不死也得死。

这部电影的最后,如果河正宇挣扎了一会,最后还是选择了束手就擒,那起码要合理得多。

在河正宇按下爆炸的按钮时,导演也放弃了最后一丝让这部电影升华的努力。

我只想问河正宇一句,活着不好么?

 4 ) 恐怖直播

广播电台节目的主持人正就税率改革与听众进行连线,这时一个自称住在首尔昌信洞的普通工人朴鲁圭打入电话,谁知连线无法单方面由电台方面中断,愤怒的朴鲁圭继续抱怨,并扬言炸掉汉江大桥。

尹英华不以为然,进而怂恿对方想做就做,谁知话音刚落,窗外的麻浦大桥便炸作废墟。

大惊失色的尹英华很快冷静下来,他决定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打一次事业的翻身仗。

在他的主持下,针对恐怖分子的连线直播就此展开,无关良知的节目拉开帷幕

 5 ) 你以为事情会是那么简单的吗

看到很多大V力荐这部片子,昨晚抽空看了,很久没有遇到这样情节紧凑,逻辑无力的片子了,永远不知道下一分钟如何发展,我想人生也是如此吧。

看完怀着激动的心情给男友复述一遍这个故事,本来想三言两语介绍一个故事梗概,但是我讲故事的主线的时候不得不生发出许多细节,每个人的背后以及他的利益诉求,结果才讲到开始直播,他已经呼呼大睡。

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翻看相关影评,都写不出什么有效信息,遗憾睡去。

本片要大赞的是编剧,小格局里面的大空间,只有精致巧妙的剧本才能在这样局促的空间里面施展拳脚,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生长在天朝,天朝的子民们特别爱这样的剧,也总是自觉的和国内体制对比,因而生发出的感慨就更胜一筹。

本来是个简单的炸桥恐怖分子,主播准备三下五除二搞定,以便于重回电视节目岗位,在他带上那个无线耳机,后来事情逐渐不受控制,公安部长暴毙,台长为收视率上升升职庆祝,反恐部门一再拖延,前妻也沦为人质,就像是看到地上的蚁穴,好奇,伸手去抠开,发现里面巨大的空洞,流沙慢慢散去,整个地面塌陷,你也陷入到地里,被流沙掩埋。

其实故事到这里,我开始担心,这样的故事如何收场,在一切既定的逻辑规则都失效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感到绝望,看到结局主播决绝的按下引爆按钮,和大厦一同陷落,我才知道,其实他从一开始就想讲一个悲伤的故事,对体制彻底绝望,但是故事的开篇还是那样的让人感到积极,希望总统最终出现,希望恐怖分子留下悔恨的泪水,我们是被这样的体制陷害了有多深才会有这样的既定思想。

这让我感到害怕。

新闻工作者是扫雪工,是无冕之王,是第四权力,也是舆论制造地,眼球经济产生地,主播为得奖抢了妻子的头条,收受黑钱,台长为升职增加收视率视人命如草芥,这样的乱象丛生,让人感到害怕。

公安部长毫无常识,用武力解决一切,那几句话说的让人气愤至极。

反恐部门似乎聪明以致狡猾,拖住主播,各种谎言,在找到嫌犯的时候反复说着发现嫌犯,立即击毙,终于露出了真是面目。

一直未露面的总统,在事情结束的时候大摇大摆的出来发表冠冕堂皇的演说,政治让人寒心。

我想同样是人,你为什么不能出来见我一面,为自己的错误道歉,难道总统和平民真是有阶级差异吗,那么就不要假惺惺的在宪法里面写上人人平等,就不要在各种理论里面写上由无产阶级统治的国家阳光万里。

在天朝千千万万的事件,也许比这部电影悲伤一百倍,我们沉默的将他封存在脑中,多少年过去后,历史评价我们是一个沉默的集体,是一段可怖的真空和空白。

 6 ) 《恐怖直播》:以剧作与表演决胜

曾经评价何正宇的《柏林》是空有国际大背景的小格局之作,顺便吐槽了韩国电影的格局观,没想到未过半年,他便以另一部《恐怖直播》颠覆了我的判断。

90分钟的电影,大概只有开篇2分钟左右的舒缓铺垫,紧接着便进入了全程让观众情绪紧绷的高能模式。

知名主持人在一档清晨电台节目中意外接到了恐怖袭击预告,为吸引收视率和满足个人私欲,他大胆对犯罪预告进行了电视直播。

然而事件进展完全超出意料,在犯罪分子提出总统公开道歉的要求后,整个状况朝着失控的方向狂奔而去。

这样的故事算不上复杂,个人对抗国家政权的格局也难以在逻辑上真正构建起势均力敌的空间。

于是,作为个体的罪犯化身为不可琢磨的声音躲藏到了幕后,而呈现出的却是“掌控一切又破坏力巨大”的恐怖犯罪,可能的动作场面由此让渡给了大段对白,剧作文本及演员表演的优劣成为了决定电影成败的关键。

作为一名80后的年轻导演,金秉宇交出了一份上佳答卷,而几乎独自担纲的何正宇,更是又一次献出了无比精彩的演绎。

在整个事件进展过程中,90%的内容发生在狭窄封闭的直播演播室内,出场的人物也不过寥寥数名,主角与外界发生联系的主要渠道便是一部直播电话,而导播间的电视监控画面则构成了情景的外延。

就是在这个几乎封闭的空间里,导演凭借对细节及节奏地良好把握,使得观众的情绪不知不觉被剧情所带动,节奏在对白的推动下不断加速,故事更是写出了一波三折,使得主角由一开始的自信满满转而陷入手足无措的被动惶恐,到洞悉真相后的奋力出击,直至最后的决绝选择,他的态度与目的发生了180度的彻底转变。

而作为对立面的犯罪预告者,虽然表现出了足够的震慑力与控制力,却在一开始便直陈身份与目的,其间也非一般高智商罪犯般冷静笃定,各种情绪波动与态度的变化几乎是在暗线上与主角同步而行,即便缺乏形体表演的空间,也使得角色意外地清晰和明确,对峙的状况竟然在不知不觉中部署完成。

而在二人交锋的过程中,又有电视台高层、前妻记者、反恐队长、警察厅长等一干人物见缝插针地填入空隙,在多方关系的绘制中不断丰富主角的背景与性格,使得主持人这一角色在有限的时间内换得更多被描绘的空间,因而更加立体和真实。

同时随着剧情的推进,罪犯作为恶者的形象逐渐消退,其孤苦无助却又绝望的可怜状态逐渐替代了恐怖犯罪实施者的罪恶形象。

原来导演所想要真正抨击的,是高高在上的国家政权以及唯利是图的社会。

这样的角度自然算不上新鲜,但是论及控诉的姿态与程度,《恐怖直播》比它的前辈们做得更加决绝和彻底。

难能可贵的是,这种对权威的反感与讽刺,并不是概念先行的植入,而是在一步步剧情的铺垫之下一点点地引导着观众的态度,所谓润物无声。

《恐怖直播》体现了当下韩国电影在题材和形式上的不拘一格,而年轻导演血气方刚的态度更让人感受到了其中生机勃勃的活力。

它当然不是一部完美无缺的作品,同样类型的电影好莱坞已经有过很多。

电影中的一些细节也经不起仔细地推敲,导演则干脆完全回避掉了犯罪实现的可行性与现实性,只是在情绪的积累和角色状态的变化上做文章。

最后,释放的情绪完整地替代了对逻辑的纠结,而出色表演则成就了剧作的成功。

如果抛开那些只算是锦上添花的大桥爆炸及大楼坍塌特效,电影的制作成本相信应该相当低廉(全部投资约2000万人民币)。

而就是这样一部花费不高的电影,却动员了超550万观众入场,性价比之高,甚至超过同档期奉俊昊集合一干国际明星的年度大作《雪国列车》。

电影就好比一瓶二锅头,物廉价美,虽然不适合细细品评,却劲头十足,热辣过瘾。

值得探讨的依然还是《恐怖直播》的角度与结局,虽然“反权威”的主题从来就是获取大众欢呼的灵药。

然而抛开能力本身不言,稍微设想一下,若公权轻易向反社会行为妥协,那么权威被消解,制度与架构便会在无形中崩坏。

以这样的代价换取一份微观的公正是否值得,至少答案并不像电影所给予得那么痛快和直接。

至于最后伴随着激扬音乐而至的毁灭,如此结局出乎很多人意料,甚至让部分观众有了一丝反高潮的愉悦。

然而正如电影借罪犯之口所责难的那样,在痛快宣泄的时候,他们何尝考虑过其他人的生命和想法?

如果角色对调,他们要做的选择又会是什么?

而如果是银幕前的你,手攥那个爆破开关,会不会又是另一个不同的结局?

人性之复杂,也许就算扪心自问,不到那样的情景时刻,或许都不会有真正的答案。

 7 ) 如果我是总统。。。。

刚开始看了三十分钟就觉得这是韩版的《狙击电话亭》,严重怀疑创意是从那里拿过来的。

看完之后发现本片拍得比《狙击电话亭》还要好。

《狙击》让观众眼前一亮,仅在于其新颖的创意,独特的视觉以及紧凑刺激的情节。

这些本片都做到了。

但是本片还有更深的思想内涵,能引发观众的思考。

我自己的思考么,就是以下这坨。

很遗憾地说,如果我是总统,我也不会道歉,更别说在直播间里现场道歉。

所谓的道歉,如果仅从人道主义立场考虑,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政府或者国家元首,在做一个决策的时候,是不可能仅用人道主义作为砝码的。

最通俗地说,总统在,并且必须要,下一盘很大的棋。

想想,如果你是总统,你会从什么角度看待这个事件?

其一,朴鲁圭真的只想要一个道歉么?

(是的,电影告诉我们,这哥们真的只想要一个道歉,他最后甚至都没摁下引爆器。

但是记住,这里你是总统,不是观众)需要如此大费周章么?

如果我真的到了直播间,形势就成了:他在暗,我在明,主动权在他手里。

如果他拖着迟迟不让我道歉,而以别的方式诘难我,我很可能应付不了,对这哥们儿,政客的套话都不管用啊。

更糟的是,如果他还要我做出别的承诺那怎么办?

比方说,要我承诺不竞选连任?

还有一个劣势:他是恐怖分子,话可以随便改,条件可以随意换;而我不行。

其二,抛开上述理由,假设我是一位大公无私的总统,不计较个人得失和政治前途。

如果我妥协,我道歉了,这件事或许可以平息。

但是以后呢?

那将会鼓励更多的人以这种极端的方式表达诉求。

如此这般国家岂不乱套了?

下次再有人这样做,还会像你一样这么善良么?

很可能他一下手就是十几条人命了。

其三,一个合理有序的政治制度下,每一级都会有明确的责权划分。

每一级接受上级命令和指示,作具体化之后,向下级传达;同理,下级收集反馈,稍作整理,向上级传递。

你要我下令彻查相关项目的涉及的贪污受贿,司法不公,没问题我可以做;但是你要我越级认错道歉,不可能。

越级这个行为本身已经说明这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存在严重漏洞。

政治对手拿出来大吹特吹还是小问题,但是别国怎么看?

三胖那边都笑得合不拢嘴了吧。

被爆头那位厅长说的“国家威信”就是这么一回事,这不是一个空洞的词。

一个国家可以有苦难,但是不能失去威信。

【以上观点从总统角度出发,不代表个人立场】朴鲁圭的立场很明确,就是要制造轰动,迫使总统出面,当面讨还公道。

他和总统各自的立场,我都深表理解。

他们谈判的失败,与其说是总统的冷漠,倒不如说是政治矛盾的不可调和性。

古往今来,人类政治无不被这梦魇深深缠绕。

顺便说说局长。

此人相当老辣,准确地抓到了总统的心思;收视率目标达到之后,抽身离开危险之地,回家品着香槟准备升职了。

这种为达到目的不惜运用任何卑鄙龌龊手段的人能上高层,似乎也只有这种人能上高层,这让我沮丧不已。

但关于局长的线索还不只这一条。

局长的动机只有一个:提高收视率。

其手段是,不与恐怖分子妥协,让他继续炸(然后大肆渲染其十恶不赦,最终警察抓人收场)。

但问题是,为什么这种手段能够提高收视率?

为什么与恐怖分子谈判就没有这么好的效果?

导演在这里想表达的是:观众是冷漠麻痹的一群人,他们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对桥上受困的人有过真正的同情心。

他们渴求更轰烈的爆炸,更悲壮的事件来唤起自己内心早已死水一潭般的感情。

然后?

该干嘛干嘛去。

总归,桥上站着的又不是自己。

他们麻木,不会或者懒得理性分析,思维基本受所谓的播音员或者时评人或者专家抑扬顿挫以及煽情的句子摆布。

这些都是人性使然。

“如果不考虑人性,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悲剧”最后,我相当绝望。

 8 ) 最令人恐怖的只有人心

一年之后回顾这部电影。

电影的开头是一段女主持的FM广播:陈述着交通状况,总统行程,说着让人乏味不着调的日常问候。

所有的话语都是陈词滥调,每一天都是狗屎无聊的一天,所有的循规蹈矩,所有的按部就班,让人深感无趣,因为人本来就不是出生在这样一个”笼子“里面,却又不得不活在这样一个世界里面。

我们需要“刺激”我们本能的东西。

电影、音乐、段子、香烟酒精药品,甚至一切有关性的东西。

借以让我们排解那些无法根除的无聊、寂寞与痛苦。

在消费主义文化之下,大家只是在提供消费者所需要的东西罢了。

反观事情的起因,那名制造炸弹的少年。

如果自己深陷困境的话,你看到的世界就是黑暗的,不公平的。

愤怒导致冲动,弱小引起自怜,愚昧必然自大。

少年走错了,他把自己从有希望的学生变成人人追捕的罪犯。

可是合法的途径有效么?

有没有人会在乎,直到自己的性命受到了威胁。

热血总会洒在地上,我们能活得更好,因为我们是如此的健忘,而且懂得残酷无情。

而没有人是似乎有错的,少年要炸掉大桥只是为了道歉和赔偿;男主角搞到独家新闻是为了顺水推舟,让自己重返高位;就连警察局长的激烈陈述,一个国家怎么可能向恐怖分子投降,这是国家威信,任何身处这个位置的人都不可能这样做,总得有下面的人就得去做牺牲品,只是没想到他会先走一步。

众相的罗生门罢了。

片中多次的情节冲突与场景与镜头的转换让影片的张力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恐怖分子要炸掉大桥,到他要申请见总统,要其道歉;所有人之间的互动衔接,让人来不及思索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最初男主角以为这一次的爆炸的爆炸性新闻是自己人生的转折点,把握住这个机会便能摆脱困境。

但他并不干净,或者说不洁的土壤无法孕育出干净的人。

片中唯一善良的的角色就只有男主播奉献敬业的前妻。

还记得电视台车局长对他说过的话么?

这就是我们的宿命,想要往上爬,你就得做这些肮脏的事儿。

而当他自己的生命掌控在恐怖分子手中,自己的前途掌控在高层手中;当他的妻子深陷困境的时候,他却无能为力;当他抛弃了同僚,反被人出卖和遗弃的时候,走投无路,剩下的只有背黑锅的囹圄之灾;当他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地被政府人员所诓骗,所敷衍的时候;当他最后还想着抓捕恐怖分子,作为与这个社会妥协的砝码和条件,放弃自己的良知,踩着自己的心灵的时候;当他所有的心机与努力、人生所有的希望和远景变成了泡沫。

最后的最后,他已经变成一只弃卒。

妻子已死,前途已毁,少年陨落,宿命绝望。

他已经没有活下去的任何意义了,从追逐希望到希望一点点被现实扑灭,在所有的排挤和打压之下,唯有死去这一条路。

那两声清脆的枪声,击碎了所有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少年之死,象征着人性最后的美好和纯真的破灭。

在破碎的电视屏幕上,看不见人像的总统在大义凛然地宣读着抗争”恐怖主义“的正义胜利宣言。

万念俱灰之下,他按下了爆破的按钮。

大众的情绪得到了极大的宣泄。

哪有什么恐怖主义,只有被压迫的人、冷漠的人心和高墙一样的制度与主义。

因为人的本性就是自私自利,贪得无厌,居安忘危,甚少有人能意识与驯服这一点。

只有旧世界的废墟之上,才能重建新世界。

人类无数的历史在重复着这样一个真理。

但你仅仅认为炸掉一个国会大厦,一切都会好起来?

不不不,这样想的人实在是太天真了。

系统仍在,一切都将继续下去,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系统的一部分。

此片之中,河正宇的演技堪称爆表,流顺自如地反映出男主角不同心境之下的转变,神态,眼神,姿势动作,语言,甚至每一口呼吸,近似于酣畅淋漓的独角戏。

配角用来烘托情节和气氛的尺度也恰到好处、精炼无比。

但本片只是为了宣泄大众对不正义的控诉么?

本片所涉及到媒体对舆论的控制,组织对系统与大众日常生活的管辖,《愚乐至死》、《乌合之众》对大众心理如同切肤之痛的描述,等等等……值得令人引起深深的反思。

事后回想起来,若是可以,身为民工的父亲出事之后得到了抚恤金和致歉,他的儿子也不会如此偏激和愤怒。

能设计出这样一个爆炸布局的儿子,必然能够在社会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所有的布局、计算与操作几乎不可能一个人来完成,可能是为了戏剧效果来缩影成一个人)然而他早就被"这个世界”遗弃了,几年来,没有人关心过他的生活状况,仇恨的种子早已被埋下,只不过是等待生根发芽。

什么时候我们能改观成为一个人性化的制度,而不是让制度来控制我们。

因为这样才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基础,而不是一个人吃人,人踩人的”丛林世界“,唯有血腥与生存。

没有人是无辜的,所有的一切怎么可能既不脏了自己的手,又不污了自己的心。

在这个世界上的罪孽,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那一份。

吾皆有罪,唯神能恕。

 9 ) 需要的仅仅是道歉

民政部近日回复全国人大代表王敏刚,将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相应社会福利保障范围。

居住在大陆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不属于优抚对象范围。

但尽管如此,民政部还是从履行现有职能出发,给予高度关注,并于最近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做好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的有关工作,及时将符合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临时生活救助以及社会福利保障条件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相应保障范围。

中新

 10 ) 不推荐

在实际观看之前,我对这部电影的认知仅限于标题的四个字:《恐怖直播》。

显然标题的前后两半分别指的是故事的内容和叙述的形式。

本以为“恐怖”是指手段恶劣而残暴的凶杀案件,“直播”是指个人发布的网络直播,没想到全都猜错了。

原来“恐怖”是恐怖袭击,而“直播”是传统电视新闻媒体。

看完电影,第一反应是,这真的值豆瓣电影TOP250的水平吗?不可否认,本片还是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的,至少整体观看体验不错。

作为一部广义的封闭空间电影,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主演河正宇精湛的演技,将男主播在这起事件中心境的多次变化演绎得非常清晰而有说服力。

说实话,一开始我很纠结给本片评分三星还是四星,随后我注意到评分系统中的说明:五星=力荐,四星=推荐,三星=还行。

于是我问问自己,我愿意向别人推荐这部影片吗?答案是不愿意的。

在一起观影完毕后,她评价说:“感觉这部电影表达的内容不够高级”。

我觉得这个说法虽然有点玄,但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

如果用吃来打比方,这是一部辣味过重,以至于盖过了其他味道的电影,结局男主播引爆炸弹的那一幕尤为明显。

关注细节的话,会觉得影片有试图摆出一种公正客观的态度,对不同立场、不同选择的理由都有所陈述。

但是着墨决定性地倾向了黑政府的方向,其他的方向被挤压到几不可见。

这样的构造让我们需要对观影过程进行分情况讨论。

如果比较浅层地去看,这最终成为了一部爽片,甚至可以等价为网文界流行的打脸套路:男主播最后引爆炸弹,是对新闻中发布胜利宣言的政府的打脸。

这种用“大快人心”、“出了一口恶气”(何况竖起的靶子其现实意义高度存疑)来博取观众好感的做法,说一句“不够高级”,我想不冤。

而如果尽量避免情绪被裹挟,冷静地去分析欣赏影片表达的其他内容,可以是可以的。

但就是觉得浓度过低,执意为之,未免牵强。

我其实有点看不惯热度第二的短评:“能在电影院看这样影片的民众是幸福的。

”固然国内不能有如此黑化政府的影片出现,可至少就这部电影来说,它又有何必然的值得一看之处呢?其实如果说担心向别人推荐这部电影,他可能会被引导,产生不必要的对政府不满的情绪,我的理由倒不是这个。

毕竟我不想擅自低估他人的思维水平。

我不想推荐的实际理由更自私一些。

如果推荐这部电影,我可能会被认为是因为那些理由而喜欢本片,这种情况会让我很不爽。

而如果要附上一些观感来澄清这一点,这部片给我的收获又不值得花费这番时间和精力。

《恐怖直播》短评

编剧真的很大胆,如果有人站在你面前说我要写一个剧本,最后男主由一个有私心的好人变成了反社会主义者观众还很同情他你肯定觉得他疯了,但是韩国人做到了

6分钟前
  • 赵启辰
  • 推荐

原来韩国的电影已经可以这样公然骂政府了,还能帮“恐怖分子”说话,连全世界通行的那一套“绝不向恐怖分子妥协”都敢质疑……就为这敢问敢讲的精神也得强推,就为韩国能公映这么敏感的电影,对这个国家肃然起敬。

8分钟前
  • 席德
  • 推荐

用力甚猛 言过其实

13分钟前
  • 大栗子
  • 较差

最后按下炸药不够理智,但很解气。

16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看了三分之二,实在受不了日韩电影这浓浓的中二范儿,肤浅做作、煞有其事的伪深刻。果断放弃。

19分钟前
  • 易老邪
  • 较差

。。。一开始觉得有点过了,但是后来想想可能在现实世界中,这样的新闻就直接被和谐了,根本就不可能暴露在公众的眼皮底下。有多少完全被忽略的生命和个体啊。

23分钟前
  • 杉爷
  • 还行

为了收视率,人命什么的都不管了。。。。

27分钟前
  • 打小就贼低调
  • 还行

中国最应该拍也拍不出的电影!

30分钟前
  • 透明
  • 推荐

2013年韩国年度神作之一。摄影机大部分时间都聚焦在演播室主播身上,河正宇展现了令人拍案叫绝的演技。剪辑凌厉流畅,多角度景框、观众与主播视角的来回切换消灭了视觉疲劳。叙事节奏极为紧凑,情节一波三折,单作为悬疑惊悚片都是佳作,更何况片中充满了对政府,媒体和自私人性的嘲讽。结尾超神 8.8/10

32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真实性较差 漏点一目了然 减一分。。。老式的肉麻煽情 减一分。。。剧本无味 再减一分

35分钟前
  • 呼哈
  • 较差

一部编剧制作水准皆佳的韩国电影。中国人看了应该颇有感触。无论是心怀私欲的主播,还是满腔仇恨的恐怖袭击者,面对具体生命的消亡时,心底终有柔软和触动。真正视人命如草芥的是国家机器,是傲慢、虚伪、自我粉饰的权力。

37分钟前
  • 任晓雯
  • 推荐

我一直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片子逆袭了奉俊浩的《雪国列车》,如今看了,真的被shock到了,典型的密室片,其中讽刺了媒体,政治,警局等关系,哎。。中国电影与棒子电影差的不只是技术,而是意识与思想啊,这片的内容,天朝笑而不语啊。。。。。

38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推荐

蛮有趣。。最后迷之一炸也是非常的逗。。。

39分钟前
  • Naza
  • 还行

谁“不忍”,谁下地狱。

40分钟前
  • junepig
  • 推荐

韩国强片,天朝无地自容。反派长得太丑,真实身份有失合理性,减一星。

45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推荐

49分钟前
  • No
  • 很差

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

52分钟前
  • 立荔思
  • 还行

过于主题先行,细节和逻辑安排上都太粗糙,意图一眼看透,全没什么空间。

56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韩国人就是矫情还装逼

57分钟前
  • 索马里水稻
  • 较差

五星全给河正宇的演技,一个人被洗脑的独角戏撑起这场疯狂的意淫。抛开那些有争议的价值观和没法细推敲的BUG,这种大胆尝试和银幕上倾泻出的愤怒再一次刷新尺度。韩国近年越玩越大,但总的来说是部好电影,值得鼓励。最后那一下绝望的按钮。是水到渠成,也是过犹不及。但会让人永远记住。

1小时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