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来觉得没啥可写,毕竟港片+动作这两个元素,已经可以涵盖很多东西,想要拍出新意,不知道导演还有没有机会?
反正这部片子不成。
先说下演员。
主场的一众男星应该都算是“老戏骨”,任贤齐、任达华、方中信……各位大咖也算是实力派,也有过出演此类作品的经验。
所以在人选上大概是没有问题。
然后是剧情。
剧情倒也不复杂,有多个前辈借鉴:《无间道》系列,《寒战》系列,《黑社会》系列。
甚至某种程度而言,可以算是三部片的“糅杂”:资深卧底、钢英余孽、社团交接……这三个元素都在其中。
元素多也并非坏事,我们的日常亦是无数的线串联起来。
最后是内容。
这个是最核心,亦是最大的败笔。
核心不清晰。
兄弟情谊?
卧底心思?
权力斗争?
好像都没有讲好。
珠玉在前,更显本作无力。
如果不讲具象的线索,抽象线索也没有写好。
《无间道》里面发生了诸多事情,都可以用“无间地狱”一条线索串联起来。
《黑社会》可以用青红帮文化串联起来。
《寒战》可以用两国文化差异串联起来……单在这里什么都没有。
没有线索,人物的张力便是无头苍蝇。
但老戏骨还是老戏骨,在导演和编剧还没看清楚之前,已经先行一步。
任达华的演出非常在线,但可惜由于场景、台词、剧情的限制,未能将人物演绎到更好。
比如说,作为帮派大佬,他的兄弟情、驾驭力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作为一个社会“顶层”,察觉到时代、社会的变化,期望另谋出路的心思也可见一斑——小弟们可以纠结于生死对错,大佬不得纠缠于此(电影临近结束任贤齐的饰演还算到位)然而剧情并没有让他有更多作为。
二、如果给这个电影提建议,会怎样?
首先,在立意上会参考《寒战》。
这个电影b站up主【嗑书的阿冉叔】有详细解说。
这样人物立意会比较高,而不会只局限于黑帮打打杀杀。
此外,故事也会有足够的纵深让人物施展。
比如电影里面的三条故事线:新联胜发展和交班、警队查黑无间道、顶层权谋;这三个东东虽然已经有前面三部作品呈现,但依然还有不少可以刻画的地方。
比如说,任达华的角色塑造。
从底层起步,以暴力走到大佬位置,统管好几万人。
可谓是暴力的顶峰,但是到了这等层次,暴力已经不足以为所有事情的起手式,社团利益、叔伯前辈、小弟好处,这些都是一个管理者所要处理的。
再加上94年前后,“暴力”越发鼎盛也越发无力。
这时候的大佬必然要面对那个他所不熟悉又不得不面对的社会和场景。
此处生出的诸多感受和情绪,可以细细道来。
又比如说,方中信。
这条线在电影中表现甚至不如任贤齐,过于死板和僵硬。
立身正义却没有实行到正义,甚至助纣为虐,这里大概可以在连续剧里拍十几集。
同理,警察的群像描述也过于模糊,过于生硬。
当然,即便考虑避免被和谐,也可以轻描淡写加一点点生活镜头。
群像描述的是人,不是像。
任贤齐角色其实是有蛮大的操作空间。
虽然说卧底心态之类的无间道已经拍得很完美,难道就没有出路了吗?
有,电影已经拍出来了,跳出黑白的束缚,追求真凶。
但前面的帮会斗殴铺垫过长,导致顶层权力斗争这一部分过于仓促就结束。
卧底生涯这一段其实可以适当减少,甚至直接引用无间道内容协助观众脑补也是没问题的。
重点可以放在角色对黑、白两种力量的觉悟——社团和警察不过是更上一层的棋子,从而下定要做棋手的决心。
这里可以适当再展开一点,包括角色转换之后的心态、行动等。
这种转变必然与原有身份有所冲突,这里也是可以大写特写的。
此外,一些“路人甲”也可以有很多故事。
社团内的“金爷”代表着上个时代的生存法则,那在这个时代如何?
那些看起来软弱无能的“叔伯”,真的毫无亮点吗?
警局里的另一个卧底饰演得还不错,但群像实在模糊,不过也不打紧——如果拍摄重点不是他。
权力高层的刻画也是十分欠缺,只有形,而无神。
#时不时的戏#边缘行者#manontheedge
在一堆港星中看到任贤齐就觉得很奇怪,查了一下是爱奇艺影视出品,还算有点解,他从歌坛转战影视,前几年入了金像影帝,也算能够拿到些资源。
整个片就是不过不失的港式警匪片,黑道警察再与高级督查官的事非总是纷纷扰扰挣不脱,小地方没有粤语版,于是在国语版里听到了任贤齐的湾湾口音,还有其他诸如港片复制粘贴似的国语配音,讲了卧底反串再卧底的故事,情节似乎在这种片子里已经不重要的,没有了原音分分钟让我这种能够听懂粤语的出戏,香港好像似乎再也不是我们成长记忆中的香港了,那些街景和影像我们似乎已经真的审美疲劳了,不知道是我们长大了还是香港电影真的不行了。
全片也不有不少的追车戏和枪战戏,但整体的成片质感似乎还是差了一点,包括海报都呈现着几乎TVB式的质感,总体还是浮于工业流水线上的作品。
这几年,港片算是出息了。
讲警匪的,《怒火·重案》拿得出手;聊社会的,《浊水漂流》值得回味。
还有《智齿》《手卷烟》,也把风格化做到了极致。
沉寂多年的港片,总算支棱起来了。
惊喜仍未结束,今年又出了一部出乎意料的救市之作。
聊这部片,不仅在于它集结了众多影帝,更在于浓厚地道的“港片味”。
有令人念念不忘的市井气息、浪漫主义,更有随处可见的江湖道义、兄弟情长。
港片式微的年代,万幸还能在这找回港片味——《边缘行者》
本片导演,黄明升。
别看名字陌生,但他参与武术指导的电影,你肯定看过:《警察故事》《我是谁》《玻璃樽》《醉拳Ⅱ》……出身“成家班”的他,给影片注入了大量激烈的动作戏,暗巷追逐、飙车枪战,各种高燃场面,十分过瘾。
再看阵容。
任贤齐,任达华,方中信,谭耀文,吴卓羲,陈国坤,林晓峰……这些人几乎代表了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大半壁江山,也诠释了香港电影最好的演技。
如果说洪金宝和曾江的压阵是一重惊喜。
那么,“双任”联动,则给观众带来一波情怀杀。
这是两人时隔16年的第三次合作,他们曾在杜琪峰执导的《大事件》和《放·逐》中合作过。
可惜的是,在这部电影里,两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正面交锋,因此少了戏里戏外的火花四溅。
终于,16年后,《边缘行者》生猛来袭。
看片名就知道,这是一个关于卧底的故事。
背景发生在香港回归前夕,香港社会黑白两道均面临全面洗牌。
黑帮龙头林耀昌(任达华 饰)正打算退隐,一场帮内夺权的风暴正在悄无声息地酝酿着。
但不管大家怎么斗,林耀昌心里早有一个“接班人”——阿骆(任贤齐 饰)。
这个阿骆可不一般,他的真实身份极为复杂。
他一边是深得黑帮大佬信任的小弟,一边是肩负使命的卧底警察。
面对如此胶着的场面,阿骆游走在黑白两道之间,在一次次身份变换中杀出一条血路。
一场无比震撼的大戏,也即将拉开帷幕……
卧底片,并不罕见。
从《英雄本色》 到《无间道》,从《寒战》到《使徒行者》。
里面的卧底警员,大多都是收敛锋芒、谨言慎行,生怕暴露自己的身份。
但阿骆的操作却和常人不一样——明知是单脚走钢丝,但却走得异常“嚣张”。
一方面,他暗中盯紧局势,伺机而动。
另一方面,他又趁乱参与黑帮内部的权力斗争。
凭借放荡不羁的行事准则,和天不怕地不怕的个性。
他很快在帮派斗争中大放异彩,一路坐到了“龙头椅”的位置。
在掌握了黑道的话语权后,阿骆的野心也逐渐显露。
他开始动用手上的一切力量,洗白自己的黑道身份。
早就不甘心沦为“棋子”的他,想要进入政坛,获得更大的权利。
从一个卧底警察到黑道二把手再到冉冉升起的“政界新星”。
多重身份的转换也引出了本片的核心看点——故事层层反转,智斗就此升级。
阿骆要面对的“难关”要比想象中多得多。
他需要在黑道间游走,以大佬的姿态站稳脚跟;还需要披着匪的外衣与黑警恶斗,佛挡杀佛魔挡杀魔;更要顺着黑警线索,深挖出背后势力,揭露港英政府的惊天阴谋。
随着危险不断逼近,在黑白两道之间挣扎太久的阿骆,也开始对自己产生质疑。
“我究竟是兵还是贼?
”
这,才是影片的终极生猛——一方面,你看不出黑恶势力有多生猛,这潭水有多“深”,无形之中的危险最为致命。
另一方面,你也看不透阿骆不断搅动局面、制造冲突,到底意欲何为。
人性的复杂、身份的嬗变、以及权力的更迭,各种因素交错,悬念十足。
况且,电影中远不止阿骆这一个“边缘行者”,想一想,便细思极恐。
抛开所谓的“情怀杀”,《边缘行者》不失为一部“港味”十足的好片。
何为“港味”?
尽皆过火,尽是癫狂。
人物层面,它干净利落地塑造了充沛的人物群像,个性饱满,有血有肉。
动作层面,它依然有着港片一流水准的场面设计,令人目不暇接。
帮派内斗火拼;
飙车、爆炸、肉搏;
每开一枪,都伴随着一次闪光;子弹横飞,闪光密密麻麻,这些动作戏紧张且有序的调度,确实有黄金时代港片的感觉。
也带来一场绝佳的视听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边缘行者》的主题曲是《当年情》。
BGM一出,回忆立马浮现。
当年情音乐:张国荣-顾听生辉乐坛大宗师经典半世纪《英雄本色》成就了狄龙与张国荣,也成就了一首《当年情》。
种种黑白正邪,最终都抵不过情深。
这也是港片中最不能忽视的元素:兄弟情。
在那个时代,男人之间的感情不讲物质,情与义值千金。
这才是原汁原味的港片,有腥风血雨的江湖,也有男人的浪漫。
如果你是个“港片迷”,你就会明白《边缘行者》的感性。
这里面藏着香港电影黄金年代的记忆碎片,熟悉的“地标”、逼仄的巷战、还有悲壮的人物……
这就是优秀香港电影人的特质。
满眼情怀,却不卖情怀。
一路荆棘,却仍在脚踏实地。
没写过影评,电影看的也不多,演技我就不说了。
抖音上是歌曲小裁缝,这个就是电影小裁缝。
本来任贤齐黑化的时候,我还有点期待,这是要《新世界》的节奏?
结果我还是太年轻了、太稚嫩了,多了不说了,太震撼我的心灵了,脑子都是乱的,毕竟谁被雷劈了以后,都是意识不清醒的。
当爱国主义教育片看吧,太感人了。
反正看完 脑海中浮现出星爷《济公》里的一句台词-鸡也有爱国的。
语速太快,反而语焉不详!
——《边缘行者》电影观感香港黑帮题材电影,拍好了就像一桌美味佳肴,品尝起来嚼劲十足又令人唇齿留香。
奈何这个导演就像一个蹩脚的厨师,竭尽全力热火朝天的忙活,最后却烹饪出了一道五味俱不全的菜肴,白瞎了任达华任贤齐方中信洪金宝谭耀文林嘉欣一帮老戏骨。
一众明星夸张过度的肢体语言,矫揉造作牛头不对马嘴的台词对白,毫无逻辑的剧情快速推进,儿童游戏般的枪林弹雨,体验沉浸式的刀光剑影,以及内地三线小县城城郊结合部土痞子形象的黑帮小弟造型,无不在向观众展现导演的业余水准。
我真的很难理解导演是怎么把一部电影拍的如此的语速飞快却又语焉不详的,史无前例的一次观影体验,忍呕给一星。
港片没法再看了,太烂了,苦了钱了,好像写作文的大纲,往进套就行了[破涕为笑][破涕为笑]全程尿点,还非要用当年情的配乐,兄弟情都没看到,强行回忆感动,可惜了当年情的配乐了,任贤齐的根本撑不起来这么重的角色,看的又尴尬又无聊。。。。。。。。。。。。。。。。。。。。。。。。。。。。。。。。。。。。。。。
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废话很多。。。
可忽略。。。。
12点起,陪着小妹妹打了四个小时王者,然后边喝着酒边看完这部电影。
刚看30分钟就微信二十几年的兄弟,说最近港片终于出了两部好片,一部智齿,一部就是边缘行者。
可惜人到中年的习性,就是把智齿排第一,最重视的排在最后。
看了十几段影评,好多都是否定,于是忍不住上来叨逼几句。
废话很多,不想看的自动忽略就好。
有人说这部透支着港片情怀,我真的很想说你不懂,又想说你很懂。。。。
我个人感觉。。。
没有35以上的年龄很难懂导演想表达什么,说剪切也好,导演不行也好,你们都对。。。。
前面太长了,却是古惑仔粉丝都想看的东西,多十分钟没人嫌多。。。。
后面的不顺。。。。
只是因为,人到中年,不管曾有过几度辉煌。。。
最终如果价值观不足以支撑你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不如。。。
人生很苦,太多的东西想要珍惜,却如男主一般,再努力。。。
都如沙漏。。。。
人生或许可以暂时很甜,那也只因为气运,等到还账的时候,你都不清楚什么才是自己。
这部电影应该拍三小时,后半段一般观影者开喷,可以理解。
但是作为一个喝多了的中年人,我想说,这就是人生。。。。
前半生想表达的很多很多,就像一个年轻人。
到了中段,中年危机,青春不在,不可能再像20出头一样,一周只睡30小时不到的去加班。
即便从打工仔当上老板,可是又能如何呢?
几百万几千万的往兜里装,以为自己像个人了。
殊不知,才刚刚碰到阶级的边缘。。。
到了后段,就如一个中年人看着自己衰老的肌肤,日益迟钝的反射神经,明白所剩的时间不多,只能去抓重点。。。。。
可是现实就是。。。。
你不得不承认,哪怕你是对的,但是依旧获得不了世人的认可。
就算你再努力,钱和价值观,你只能选一样。。。。
导演乱拼西凑的想要表达。。。
就如一个曾达高峰至今跌落谷底,至今仍有一战的中年人一样。。。
发现前半段走太细,后面只能抓住重点仓促应对。。。
却难避免惨淡收场。。。
我懂你的悲哀。。。
就如所有中年人的被一般,觉得自己是个人,却难以跨越阶级的桎梏。。。
智商也好,能力也好,也只能在午夜回味自己曾有过的梦想。。。
记忆里最早开始写剧评和写影评,就是2011年我在贴吧给港剧《真相》写剧评。
十一年的时间,可以说,我是亲眼见证了港剧落没的,几乎是断崖式跌落,就是从2014《使徒行者1》之后,这些年出的港剧是一部不如一部,这么多年也就出了才几部像《白色强人》那样勉强可以的。
可以说,现在的TVB再也不是从前的TVB了,而港片的辉煌时代更是不复存在。
在90和00年代,港片几乎可以算得一个时代,尤其是香港的警匪片则更是一种标志一般的存在。
不作他论,就两个字:好看。
今天是2022年4月30日,就在今天,为了旧时代对港片的印象,为了我对港剧曾经的情怀,我又一次走进电影院去看了电影《边缘行者》。
我相信,为曾经的情怀买单的人我不是第一个 ,也不会只有我一个。
不过,我挺好奇的,这样的情怀能让人买单多少次?
如果,你问我《边缘行者》好看吗?
我依然会诚实的回答你:还可以,挺好看。
这部戏将乱世下的枭雄对决摆上大银幕,将小人物的自身荣辱与民族结合于一体。
爽点、燃点、泪点,一个都没落下。
爽在一触即发的打戏,燃在金盘洗手的大佬和野心勃勃的小弟之间的较量,不过,如果你是一个港剧迷,或者曾经的港片爱好者,那么,我想说,我并不推荐你们去看。
其实《边缘行者》前面四分之三的故事中规中矩,是走那种老式警匪剧的模式,可以说是一部标准的港式警匪片,有枪战、飙车、械斗;有希望金盆洗手的老大与野心勃勃的小弟;有无间道式的“人”“鬼”猜忌。
观众所期待的港产警匪片的基础元素,它都能满足,影院体验非常过瘾。
黑与白,正与邪,情与义,兄弟与江湖,出卖与背叛,各种经典款的情节样样都有。
还有香港最大的社团与英国人各自为营,卧底和黑警之间的精彩对决,帮派兄弟的手足情深都通过各位大咖主演的精湛演技展现地淋漓尽致。
《边缘行者》最想表现的“亦正亦邪”在这一段体现得淋漓尽致,是个不错的创新。
虽然不怎么有新意,但还算得有情怀,不过这编剧只怕是在这个时间段脑袋抽了风,为了体现男主角的正义,突然搞了一出法庭戏,不得不说,出戏得很,那真是一出让人难以忍受的漏洞。
还有就是那些政治较量,江湖打杀,总感觉都只写了一半的故事,另一半靠联想和猜测,也是无语,所谓的教育意义呢,是告诉我们有权有势才能只手遮天?
重情重义只能死得更快?
还是只为了悲壮而把人写死了,还每个人不一样的死法?
至于后面的四分之一,我是真不想说,无言以对好吗?
为了点题也不至于这样凑剧情的,我知道男主角不能死,所以呢?
所以你们安排他当了龙头?
继续卧底?那么他如今究竟是警察还是黑社会?
这个电影简直让我心中的任贤齐的演技。
真的是任贤齐就是全线拉胯了这部戏。
任达华做黑帮老大,有礼有节不错。
最好演技的就是谭耀文 ,喜欢他里面的火气真的很有火。
没有他估计我真的不想看了。
里面就是任达华和 谭耀文 支撑起来整部电影。
不然就拉胯死了。
最后的强行煽情不太应该,真的不好,不过里面的音乐很好听,好听就算了还找不到出处有点岂有此理。
枪战不好看,好看的是劈友
爱奇艺出品的黑社会题材港片。
时代背景定位于回归前的1994年,故事则把融梗这一手段发挥到了极致——刚开始有点《无间道》的意思,但警匪卧底的戏码还没机会展开,突然影片就变成了《黑社会》,谭耀文版“大D”还没来得及怎么嚣张,一连串莫名其妙的降智反转再反转后,影片调头就开始致敬《黑金》……最后一幕是主角在法庭上揭露一个事实——当年港英当局的英国鬼子全是王八蛋,豢养黑社会贩毒,赚来钱投入资源把持城市政治经济命脉,操控社会运转,全面压迫香港百姓。
总之,这就是一部在情节设计上精打细算、投机钻营,而在故事主题方面则对目标观众极尽投其所好之能事的电影。
无奈,在具体故事内容的呈现和角色塑造等方面,这部没有灵魂的片子留下了各种槽点(特别是主角任贤齐……大多数时间简直灾难般的存在),因而成品质量相对于其试图模仿的几部港产经典电影而言,只能算照猫画虎的水平。
总体看下来很一般,不过特别喜欢港产电影的不妨一看,倒是能看到一大堆许久没见的熟面孔。
还是有港味,但是前半段节奏太慢了,结局的时候节奏走很跳,以为是黑化后的大杀四方,结果是自首。。。
港片的耻辱
就是一部网大水平,港片已死
编剧你确定这不是跑男香港社团版吗?这群社团人士脑子是进了多少水 主要势力一半是港👮♀️一半是英国👮♀️ 你们就不能回局里闹吗 全是有编制的为什么非要另开一个社团 你们是有两份工资了 小弟们可没有啊 从政以后去自首的男主更绝 你怎么不等当上港督再动手呢 这日子顺利得比cosplay还爽吧
挺好看的
为了坐上这把龙头椅,竟将兄弟送上黄泉。哪怕算准命中杀破狼,仍不知时代的斗数。官商警黑可以无耻勾结,兄弟义气竟能凭空消散。在人鬼难测的世道,居黑白难辨的江湖,谁能入命宫,谁是护身符,什么水能金盆洗手,什么运能洗白命数。卧底太久,已分不清自己是贼是兵,身居高位,早分不清自己是官是匪。
近几年看到的最好的香港电影。每个人物设置的都很成熟,前半程塑造的情绪一直在笼罩你,但不至于逼迫你。后半程倒也算不落窠臼。整体演员都是真正的成熟男人,毕竟最年轻的吴卓羲也是大叔了。。为这部贡献下票房值!网络上线的话一定会反复刷粤语版。最后重复一遍:成熟男人不是吴秀波塑造的那种,是本片中任达华任贤齐这种,戏里戏外对男人女人有健康的三观认知,气质才会表现出真男人的干净硬朗!
《花椒之味》三年后重看“港片模式”下的任贤齐,只可惜还是欧锦棠的声演;为了核实十六番特出、没上海报的我欣到底出没出现,还是买了点映。优酷炮制“新港剧”,另立香港部、片头几乎没有本地公司credit的爱奇艺拓展“新港片”,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大概是大湾区吧。最终的成片相当劣质,也如同近年来越发流行的模糊时间年代、疯狂加滤镜的半成品一样;你看到墙上涂鸦留下的“BLM”抑或是祠堂的铁栅栏,还有各种大白话、“英国人!”怒吼台词忍不住想笑;齐聚各路演员是最后的遮羞布与情怀牌,未来不妨真的做些什么。
香港黑帮片有也充满了忧愁和疲惫感,没想到这么复杂,虽然也套路,充满了政治隐喻,皇冠变成紫荆花,香港、香港市民也还是边缘行者,
说个笑话:男主是一心自首的黑帮二号,老大是拒绝英国护照的红色资本家,警察不用说了,一脸正义无可挑剔——警匪明明一家人,枪口一致对外,不知边缘行走为哪般?《无间道》里说:三年又三年,三年又三年,快十年了大佬!十年都搞不定的事,本片三年出狱就搞定了,真是社会主义力量大,抗击外敌不在话下。
港片还是拍回了卧底 上位以后转污点证人还是被搞入狱。 而背后的大手还是港英时期的英国人。 味道是对的 可惜太过于老套 以至于下一步要怎么演都有大致脉络
2.0。WTF。原来英国人才是罪魁祸首。
有港片明显的风格和味道,但故事真的很碎,跳的也很厉害。
11个编剧?!还有a7s操作员?!这阵仗不小哇!狗咬狗,黑吃黑,台湾人,立大功,打击境外黑恶势力,维护香港主权统一,大破英帝发动第三次鸦片战争的阴谋!
既狮子山下后再一次听到当年情 kpi又完成了一项 大家辛苦了(没有鸡腿
任贤齐老了,个个都老了。
野心很大,结构逻辑框架也没问题,但大概是受限于时长,导致各方面的表现力都打了折扣,而且细节上太过儿戏,有些可惜。好在表演也都靠谱。
拥有那么多好的演员资源,但是却把这好牌打烂了。每一位其实都是演技派,但是没有足够的空间去表现出来,故事凌乱不堪又缺乏逻辑,本应是五兄弟的爱恨情仇结果过了一半就草草收场,本以为任贤齐会以恶制恶的,但没想到却是来个这样的自我感动,观众是不会相信的。
谁也不能拦着我给10分,剧情推进的足够快,相互之间的羁绊也刻画的很到位,中间一个个都死的时候我都哭了,我好恨为什么偏偏是最懦弱的留下来,为什么偏偏是“是人是鬼都分辨不清的人留下来”后来他咔咔咔咔咔,一顿神操作,洗白了整个社团,还搞倒了幕后黑手,爱了!
任贤齐演的还是挺好的。亦正亦邪。从高中时候就希望的一个人。恶人永远除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