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麦兜 那是小学的时候在表姐家里,周末的晚上,晚到小孩子都应该睡觉了可是这部画面声音都不同于宠物小精灵、圣斗士星矢、四驱兄弟的动画片却让我很好奇我觉得制作动画的人好偷懒,场景是不是直接拍的照片啊我觉得配音的人好奇怪,为什么他的普通话还比不上我们四十多岁的数学老师……于是第一次记住了那只左眼睛有花纹的奇怪的小猪麦兜和他妈妈麦太太以及椰林树影,水清沙幼的马尔代夫第二次看麦兜 估计是在初中的吧那应该是周末地方卫视的动画档又见到了这只奇怪的猪突然觉得原来这部动画片这么好笑啊包鸡纸 包 纸包鸡 包 鸡木有鱼丸 木有粗面……那时候的自己觉得自己好厉害,终于看明白了这部奇怪的动画片第三次看麦兜 刚刚心情很差,不想看书,看了一下午的电影在FTP看到这部曾经认为搞笑的电影,于是立刻down下来可是,原来这些都不可笑我在看完之后,又把进度条拖回,重新听了这一段:原来有些东西,没有就是没有。
不行,就是不行。
没有鱼丸,没有粗面,没去马尔代夫,没奖牌,没张保仔宝藏,而张保仔也没有吃过个包子。
原来愚蠢,并不那么好笑,愚蠢会失败,会失望。
失望,并不那么好笑,胖,也不一定好笑。
胖,不一定有力气,有力气也不一定行。
拿着包子,我突然想到,长大了,到我要面对这个硬绷绷,未必可以做梦,未必那么好笑的世界的时候,我会怎么样呢?
听完这段,我已经不再有勇气再去重新听一遍其他的那些一个母亲为儿子实现心愿而去买火鸡,两个人吃了好久那些一个儿子因为爱母亲去做不懂不喜欢的抢包山那些一个母亲说自己很细微,儿子很大很大的信那些……我含着泪看完的这一段一段其实这不就是我们的生活么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对的人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已经结束的,已经结束了你改变不了任何东西如果想把鸡烤的美味可口吃了以后不会恶心胀气胃不舒服秘诀就是:把鸡烤的好一点,谢谢合作真难过 我终于长大了我们终于长大了
谢立文不爱拍照,外宣都由妻子麦家碧负责接洽。
他低调地隐于市井之中,走在香港街头的人流,擦肩而过的人谁能想到,这个戴黑框眼镜的中年人就是「麦兜之父」?
万人如海一身藏,谢立文自称是一个很中性的人,不悲天悯人,也不特别喜欢小孩子。
许多人对此很惊讶:没有一颗童心,怎么写得出那样好笑又让人掉眼泪的故事?
这是偏见。
始终保持一颗童心的人,是写不出好童话的;好的童话作家,都是风景都看透,人世间各种滋味在嘴里、肚里、肠里都过了一遍,繁花落尽返璞归真,写出来的东西才能立得住、站得稳,小孩子看了笑,大人们看了哭。
安徒生如是,卡尔维诺如是,安吉拉·卡特如是,谢立文如是。
他们都得经过一个「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的历程,方有了觉悟,明心见性,最后灵感泉涌,下笔如神,故事就这样成了。
自2001年的第一部《麦兜故事》起,十二年间,麦兜系列不慌不忙拍出了五部电影。
票房有高有低,口碑有好有差,好在粉丝一如故往,看着这个粉红小猪哭哭笑笑、笑笑哭哭,始终不渝地支持谢立文、麦家碧夫妇走下去。
麦兜是他俩的孩子。
麦家碧是母亲,一笔一画画出了麦兜的形体;谢立文是父亲,一口气吹过去,给了麦兜灵魂。
童话难得,出彩更难,麦兜是当代难得的好童话。
好的童话应当是悲剧。
少不经事的孩子对未来充满期待,希望所有的故事结局都是大团圆;历经世事变迁的成人明白人生的残酷,知道童话里都是骗人的,心肠坚硬,对大团圆无动于衷;只有读到海的女儿化为泡沫、卖火柴的小女孩瘐毙街头时,才被戳到痛楚,柔软到掩面痛哭。
悲剧最动人。
安徒生之伟大,不在于「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而在于他完美地在童话中表现了悲剧,将悲剧融入了童话。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悲剧当引起观众剧中人的怜悯和恐惧,继而产生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对此,谢立文想必深有体会。
「故事要好笑,就写好笑啰,故事要悲伤,就写悲伤啰。
」他避重就轻地回答问题,试图将悲伤轻描淡写的涂抹过去。
如同历史轻描淡写地碾碎每一个平凡人的一生。
无数人将麦兜捧为新世代香港文化的象征,但谢立文无意为香港文化背书,他只关心一个平凡个体:一只单亲家庭出生的香港猪;爸爸是背负着无法放弃的过去、爱抖腿的菠萝油王子,妈妈是会做纸包鸡的麦太;他在一所叫春天花花幼稚园的读书,校长兼职的茶餐厅,鱼丸没有粗面也没有;重要的是,长大后,这只叫麦兜的猪没有成为周润发,也没有成为梁朝伟,依然胖,有力气,大脚瓜,负资产。
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形象,成了香港草根的象征。
以香港的先天条件,不应享有现在的繁荣。
如果说1842年的南京条约签订,奠定了这个小渔村日后腾飞的基础;那么二战及二战之后的冷战和国共对峙,则是香港走向繁荣的真正原因。
倘若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垒,铁幕落下,大陆闭关锁国,台湾孤悬一岛,纵然有英国的支持、自由岛的身份,区区一个撮尔小岛的香港如何能够抓住二战后经济腾飞的机遇,一跃而上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正是背倚整个中国大陆的落后和愚昧,经济文化一片黑,才有了香港后来畸形的繁荣;并值此中外文化的风云际会,才有香港电影、娱乐工业的异军突起,甚至在八九十年代成为整个世界的华人文化传播中心。
从北美唐人街到马兰西亚、从台湾到大陆小县城,香港文化横扫全球,风头一时无两。
泡沫总是会破灭的。
先是97金融危机将楼市打为原型,而后大陆加入全球化竞争,把香港从低端产业链挤走;接着整个珠三角都在腾飞,上海逐渐蚕食香港东方金融中心的地位;台湾与大陆关系逐渐改善,也不再借助香港这个跳板。
等到进入21世纪后十年,香港人突然发现自己的地位风光不再,高不成低不就,异常尴尬地发现自己其实在裸泳。
背靠着的大树不甩你,自个儿大步向前走了。
位于南中国海的香港,本来和伦敦、纽约并称的城市,突然要和深圳抢饭碗。
这样的落差任谁也接受不了的。
与之同起同落的,还有曾经轰轰烈烈的香港电影,现在也得端着饭碗找CEFA讨饭吃。
上一代香港人,是向上的一代、昂扬的一代,经济向好,楼市大涨,荷包里的钱总是花不完、赚不完。
麦太继承了老一代香港人积极向上的激情,永远积极永远乐观,嗬哧嗬哧把麦兜拉扯大,盼着他成为周润发、梁朝伟;到了麦兜这一代,整个儿都在往下掉,个体再怎么努力,再怎么挣扎,也挣扎不过时代的浪潮把你拍在沙滩上。
有人管这叫命运。
悲剧的冲突,实质上是人和命运的冲突。
人怎么拗,也拗不过命运,谢立文讲的其实就是这种悲剧。
出身中产阶级,在香港最好的私立高中接受过教育、而后又留学的谢立文,算是那一代人中的精英,但比起李嘉诚他们创造的财富传奇,比起金庸、黄霑他们的名士风流,他的故事远远算不上激动人心。
就像他笔下的故事,没有射雕英雄的指点江山,也没有《沧海一声笑》的豪情万丈,很冷静,不点破,不煽情,只是陈述。
最新一部的《麦兜当当伴我心》中,他让为校长配音的黄秋生说话慢点,再慢点,慢到观众的心里去,让他们红着眼圈离开电影院。
比起金庸一代的文人,谢立文的创作应该是时代进化的必然。
打一个不甚恰当的比喻,金庸为首的香港四大才子好如托尔斯泰,擅长的是慷慨激昂、鸿篇巨制,而谢立文则算是卡夫卡,想象奇诡、文笔明净。
前者在报纸电视上风头无两,而后者情愿隐于市井,保持一种籍籍无名的状态。
校长说:「麦兜不是蠢,只是太善良。
」这一善良的失败者形象,已深深地烙进香港当代文化里;正如泰戈尔所说:「空中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我深信,不爱拍照的谢立文正在准确地描绘出飞鸟飞过的痕迹。
小时候,爸爸带我去北京,慕名去买全聚德的烤鸭。
排了很久的队,才从高高的柜台上拿到那只鸭子。
没有切过的整只鸭子,第一刀下去便有透亮的油汩汩地往外流,打开,胸腔里还残留着清亮的油,像杯里未喝完的酒。
我们很高兴。
在资讯和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全聚德烤鸭就只有北京可以买到,就好像南京盐水鸭只能在南京买。
跨越万水千山让全国人民心向往之的,无论人或物,都很稀罕。
面对这只鸭子的那种喜悦,我们大家都很多年没有感受到了吧。
我和爸爸并没有急着吃,而是特地找了一个公园。
在长廊的石凳上,我们先是赞叹了一番首都名店的阔气,买鸭子还送饼和酱,然后...然后呢?
好吧,既然是《麦兜》的影评,你应该已经猜到了吧:在将吃第一口而未吃第一口之间,一切就已经足够美好了。
三、五年后,我在苏州河边的一家饭店吃了一盘片皮鸭,第一次了解到了鸭、饼、酱,也许还有京葱之间的暧昧关系。
而在北京的那个下午,我和爸爸蘸着酱吃完了所有的饼之后,看着那只只啃了几口的鸭子,发现它实在太油腻了,谁都没有勇气再多吃一口。
爸爸提议扔了它,我坚决反对:它很贵,而且,它是全聚德的啊,而且的而且,我曾经那么期待它。
我们拎着那只鸭子走了很多地方,具体哪里,我忘记了,总之最后来到了天安门广场。
爸爸建议我拍照留念,我站在那儿,爸爸拿着相机边调焦距边后退,离我足有几米远,咔嚓咔嚓几张后,乘我一转身,偷偷把鸭子扔到了垃圾箱。
他大概怕我看到,大概怕我伤心,因为我明显很喜欢那只鸭子。
但他不知道,我心里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恐怕连我自己也不知道。
遗憾与放手,我不懂得选择。
--to:安息在天安门的鸭子sorry,是我们的无知,让你的才华遭到了埋没。
现在我已经知道,你其实真的是很美味的。
一月的北京,希望我们可以相遇。
麦兜 矮矮的胖胖的,很平凡,也不聪明,和他的妈妈麦太太住在一起!
对于麦兜的故事印象中记得更深的是春田花花幼稚园,当然鱼丸粗面也很深刻,麦兜想吃鱼丸粗面,可是没有鱼丸粗面 没有鱼丸米线等,旁人提醒他鱼丸和粗面的搭配都没有了,那就鱼丸好了,没有,那就粗面。
也没有。
什么都没有,那你开什么店呢!
初始听觉得很好笑,后面再看再想却有点小难过!
麦兜就是和很普通很平凡的小猪,他像着许多的人,平凡普通但是有着许多的梦想,很多很多根本实现不了的梦想,他单纯傻傻的很可爱,更多的闪光点在于他很快乐,他不富裕他不聪明,但他依旧很快乐!
麦太又像着很多的妈妈,望子成龙,想赚钱却总是不成功,她很爱自己的孩子,她的孩子也很爱她!
觉得麦太是一个很棒的母亲,一个人带着孩子过生活,她虽然不富裕,但是她的孩子在她的照顾下很幸福!
或许会有另一个世界,有着麦兜的存在,希望他去一家店,有他想要的鱼丸粗面
拿着个包,我在想,长大了,当我要面对这个硬邦邦,未必给你做梦,又未必那么好笑的世界的时候,我会是怎么样的呢…… ——麦兜 如果有人说动画是属于儿童世界里特有的产物的话,我宁愿不把《麦兜故事》当作动画。
然而,带着笑开始看,看完了却怎么也笑不起来,我知道这不仅仅属于动画故事。
一个简单的人,从拥有着很多梦想,拥有一个能背负起整个世界的母亲,麦兜说,我爱妈妈。
或者在他的心里,这就是最幸福的事情——如果永远不长大。
麦兜和他妈妈在吃到火鸡的时候,他说,是最美的时候。
在那以后,只有两次能让他再次闻到火鸡的气味,一次是在他的婚礼上,一次是在他母亲火化的时候。
在这两个人生最重要的时刻,幸福和痛苦都显得如此相似,如此的难以忘怀。
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天才,并不是每个人都很聪明。
在每个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们都希望他们能聪明、漂亮、能干。
然而在我们出生的时候,天空上并不一定有天使为我们把守。
我们也会像麦兜一样,不怎么漂亮,不像梁朝伟、周润发,不能像珊珊(李丽珊)那样举世瞩目。
小时候,我们的老师说,你要成为什么人?
我们说,我们要成为XX家。
于是光荣的感觉包围着我们,我们一直奋斗,好好学习。
有人在上学上到一半的时候开始打退堂鼓(有人在坚持到半途的时候放弃)。
于是就像一次旅行,有人半路下车,又有人到了某个不知名的站点下车。
或者前方没有我们想要去的“马尔代夫”(麦兜梦想去的地方),然而我们依然锲而不舍,像麦兜一样执着的问,有没有粗面,有没有鱼丸,有没有鱼丸粗面。
看完麦兜,或者你会发现,你就是那只猪。
不是我要骂你,是因为,你的人生,噢不,我们的人生实在就像那只猪。
不是你的缺陷,而是你不再在梦中。
——叶慈圣诞节到了,麦太太好不容易买了一只圣诞火鸡,麦兜母子俩陪伴着这只火鸡,一直吃了大半年,这让麦兜领悟出“火鸡的滋味,其实在没吃和吃第一口之间已经达到了高潮,而以后只不过是既然已经开始吃,那就吃下去而已~~”而这样的感觉,在麦兜以后的人生中不时无端的出现。
麦兜就是这样的小朋友,他可能是春天花花幼儿园里最迟钝的孩子,但是他却有一颗天真而简单的心灵,从麦兜的眼中看去的世界,是怎样的一副可笑景象,而透过世界看去的麦兜的世界,却仿佛看见了自己成长的影子。
【期望】麦太太临盆的时候,看见一个塑料盆在空中绕啊绕,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将来前程似锦,就算不行长得像发仔、伟仔也行,但是麦兜始终只是一个丑丑的小猪而已,我们的父母总是对我们期望巨大,甚至希望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都由我们去实现,只是那些天生丽质,聪明可爱,智商在150以上的天才少年究竟有多少呢,我们都是那只丑丑的小猪,虽然我们可以说,我长大希望成为科学家。
我长大希望成为艺术家,其实那些都是些爸爸妈妈望着塑料盆发下的虚妄的呓语罢了,我小时候学过钢琴,学过书法,这些东西现在都已经被我扔掉了,再也想不起来的,我不会因此抱怨爸爸妈妈,因为他们对我的爱是我永远无法表达的,但是我只是想,现在我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仿佛都被这些漫长的,无边无际的“追求”所淹没,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每次爸爸骑自行车带我去少年宫兴趣班的路上,爸爸那好像大山一样的背脊,我不知道童年中充满这样的记忆,是不是一件好事。
【被扼杀的梦想】春天花花幼儿园开主题班会,谈谈大家最喜欢的地方,同学们或者是日本或者是加拿大,惟有麦兜最喜欢的地方是可以吃到很多东西的大商场,但是其实麦兜也是有最向往的地方,蓝天白云、椰林树影,水清沙白、坐落在印度洋上的世外桃源——马尔代夫。
可是后来用生病吃药换来的“马尔代夫一日游”,只是坐缆车上阳明山顶看香港的风景。
大人们从很小就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理想的好孩子,但是实际上没有一个孩子明白理想是什么,孩子们最大的梦想只是非常简单的吃好吃的东西,玩好玩的游戏,但是大人们却说不行,然而他们便自做主张的,肆意地在孩子身上灌输自己的功利主义,认为孩子就是一张白纸(而且是一张可以反复擦写的DVD-R,第一个想出这个注意的人不知道究竟应该给他诺贝尔奖还是应该一枪打死他),自己可以随意涂抹,并且可以用何等冠冕的理由“一切为了孩子的未来”来逃避自己的一切责任,于是孩子们便一个个变得好像小大人一样的精明、世故、机灵和无懈可击,而当孩子们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梦想,大人们就会用各种各样的下三滥手段来打击,摧残孩子们的梦想。
麦兜在“马尔代夫一日游”之后,不知道还留存下多少关于马尔代夫和自己梦想的痕迹?
【挫折】2000年,李惠珊获得了奥运金牌,于是麦太太也带着麦兜来南丫岛拜师学艺,希望有一天也能够作出成绩光宗耀祖,没想到最后轮到麦兜的却是一项没有金牌、没有比赛、没有对手,甚至没有人知道的运动——抢山包,更衰的竟然是连山包也没有。
欧阳锋在《东邪西毒》里面这样说杨采妮,“很多时候,有一些事情在别人看来一点意义也没有,完全是浪费时间,但是对于她来说却很重要。
”不知道麦兜在练习抢山包的时候会不会明白他同样遇到了这样的困境,挫折并不是失败,而是失去意义,觉得自己做着做着,好像自己也慢慢变成了空气。
儿童节又到了,每年的时候,就像黄药师一定会去看望欧阳锋一样,大家照例要赞美一下儿童,因为地球的未来就在他们手里,可是我想,孩子们总会长大的,总会失去一些孩提时代的纯真和梦想,本来这就是生活,但是请不要在他们还是孩子,还应该享受最无邪的快乐的时光时就去扼杀他们,我至少知道虽然孩子对很多事情都不太理解,但是他们却已经在观察这个世界了,这个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的世界背后是如此苍白和饥饿,以至于还等不及孩子们长大就已经张开了血盆大口。
《麦兜故事》:香港制造之平凡与梦想的无尽轮回 (文/火神纪) 一二三四五六七;多劳多得。
海葵说,香港草根不灭的幻想。
在某个时代里,香港式的幻想里充满着无尽的希望和幻想; 那时候,我在学校的某个角落里,懵懂地读着圣贤书。
——火神纪。
题记。
一二三四五六七;多劳多得。
没有抱怨。
没有过份的妄想。
多劳。
多得。
纯粹得接近天真以及祥和。
不劳而获以及少劳多得似乎成了被批判的妄念。
一切平等。
一切安祥。
一切平静。
这部充满了童真的动画电影之所以让人感动,也许,因为这部电影许以我们绝望里的希望。
麦兜之所以成为麦兜;因为长得不帅,很肥,不够聪明,很大力,也算可以,负家产。
可是就算这样,麦兜依旧很幸福而充实地梦想着梦想,多劳多得地活着。
睡了差不多大半天时间。
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深夜十一点了。
无人。
安静。
论坛上的争吵让我心生厌倦。
然后,开电脑,找电影看。
我记得慕容天涯的海葵上缠绕不断的是这部已经差不多被人遗忘的动画电影。
于是,我在一种完全迷惘而未知甚至带有点疲软的状态下看完这部电影。
我在想像,那些富足的人们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会不会想起曾经迷惘过的岁月,自己曾经也在安享着所有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幸福时不停地幻想着富足的将来。
对我来说,这部电影唤醒我的是所有那些未知的迷惘以及曾经有过的幻想。
我在想像,这部电影在我这样不算富足的孩子看来,会不会浮现出将来富足的一切。
这部电影里似乎充满了类似的思辩逻辑以及无穷尽的幻想和渴望。
而这一切,用一种涉世未深的眼光和口吻,再用一种看似荒诞而其实更接近于纯粹的镜头和稚气的动画表现出来的时候,我看到的更多的也许更像是一部成人的都市童话。
对于我来说,都市的概念似乎永远停留在一种陌生的想像里。
我是来自小城市的孩子,带着农村包围城市不灭的幻想,在我曾经生活过的城市里挣扎过,梦想过,回归过,也向往过。
过份安静的生活和疲劳的欲望。
这一切,被越来越不敏锐的触觉冲淡得只剩下渴望。
也许,我已经忘记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已经忘记了多劳多得,已经忘记了所有最纯粹而质朴的所有一切。
浮华。
不死。
而我们躲在浮华背后,绻缩成一团。
我们似乎只能永远活在这个小小的城市里,永远安逸地幻想,永远满于现状。
浮华繁世,似乎永远与己无关。
麦兜的故事。
带给我的是关于浮华的想像以及浮华下那些草根挣扎的悲悯情绪。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部动画电影总是让我有一种黯然神伤的感知。
是不是我的情感构成过份丰富,过份悲情主义。
以至于童稚的动画依旧让我悲叹。
我们也许并不是那么幸福的人们,以至于我们时不时总要停下来思索一下我们的人生。
我们应该如何活着,以及我们如何才能活得更好。
这就是草根。
而草根最美好的祈盼也许就是麦兜的母亲每天早晨都要做的那件事,爬上天台,一边喊着口号一边做运动体操,然后开始一整天的生活。
一二三四五六七,多劳多得。
这意味着草根最美好的祈盼。
至少在这句口号里,所有人的都在同样的平台上,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平等地活着。
我们多努力一些,我们的生活就得变得更美好。
看完这部电影,然后我们可以知道,在香港,在所有的大楼里的所有单位里的所有人们其实都和我们一样,揣着梦想而日复一日地过着不停重复的生活。
有些人长大,有些人老去,有些人被火化,有些人站在海边望着天空里的白云幻想,有些人感叹自己的脚瓜很大,有些人梦幻着马尔代夫那些椰影和幼沙……而我们,也许就在某座大楼里的某个单位里的某张床上喝着生病时我们不得不喝的药水,祈盼病好了之后也许有的美好。
这还应该是一部励志电影。
纵然励志得不够彻底。
甚至有点让人绝望。
我们都曾经有过这样的幻想。
我们长得跟周润发一样帅气,就算没有,至少也得有梁朝伟那双深邃的眼睛。
如果这两样都没有,那么,也许,至少我们还有一个聪明的头脑,或者,我们总能靠自己的努力而获得幸福。
可是最终我们长大了。
我们发现,我们长得并不像周润发也不像梁朝伟,并不聪明。
除了努力,我们也许一无所有了。
可是,我们的努力是不是能让我们获得幸福呢。
当我们终于明白了所谓的现实之后,我们才发现,其实我们只是负资产。
现实,和梦想,似乎永远划不上等号。
因为我们并不是周润发,也不是梁朝伟,甚至不是黄子华;所以我们不能像黄子华一样开一个个人show不停地诉说我们辛酸的人生。
于是除了努力,以及更加地努力,我们真的只是一无所有了。
长大了的麦兜从自由泳到蛙泳的转换意味着人生从自由的幻想到恶俗的规范。
可是纵然我们讨厌这样的恶俗,我们却不得不这样无奈地活着。
整部电影不停地泛滥着的就是这种无奈却又无可奈何的情绪。
而麦兜,那时候的麦兜不识愁的模样,总会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毕竟我们曾经也曾如此安逸而幸福地活着。
我们也曾经如同他一样地感叹:原来有些事,没有就是没有,不行就是不行;原来蠢并不好笑,蠢会失败,会失望;失望并不那么好笑,肥也未必好笑,肥,也不一定力气大;力气大,也不一定行;长大我,我们将要面对未必让我们做梦,未必会那么好笑的世界里,我们会怎么样。
我们对这个世界幻想过,我们对这个世界失望过,我们对这个世界揣测着种种的复杂情感之后,其实,我们不还得照样朝九晚五地活着。
于是我们对这个世界最后的祈盼也许真的只剩下麦太的那句口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多劳多得。
麦兜的所有愿望到了最后也许只有一个,那就是麦太的愿望。
而麦太的愿望是,麦兜的幸福生活。
这部电影多少还带着一种亲子味道。
亲情,总是很容易让人感动。
坐上缆车,在麦兜来说,其实是坐着飞机。
香港的郊游成了麦兜的马尔代夫,就算长大后的麦兜明白,自己其实并没有去成马尔代夫。
可是小时候的麦兜会因为母亲那种最节省的朝去晚归的马尔代夫之游而幸福上很久一段时间。
在香港缆车总站的牌子上用一张纸条写上香港机场,这样的稚气的想法除了一个深情的母亲之外也许没有人能够想到。
麦太也许并不明白,麦兜要一双那么强悍的小腿有什么用。
可是麦太会努力地用英文给奥委会写信要求把抢包变成奥运项目,因为她的儿子正在努力地练习抢包运动。
奥委会不会理会一个母亲对儿子美好的祈盼,而麦兜也明白奥委会不可能理会母亲,可是作为儿子,他会努力地做一些无用的努力,因为他知道,这些无用的努力会让母亲老怀安慰。
写给奥委会的信其实只是两代人之间最默契的安慰。
这也许也是作为草根人群最幸福的维系方式,无言,不是无言,只是无须言语罢了。
小时候的麦兜在时光流逝里不停地意识到自己的平凡,可是麦兜依旧怀揣着梦想。
这是这部电影里最富寓意的励志基调了。
作为单亲家庭里并不出色的小孩,所有的一切都并不出色。
然而,他还怀揣着梦,怀揣着希望。
我们对这个世界也许不满,可是我们无力改变。
于是,寄诸于梦想之外,我们还在努力。
这也许就是草根基群不死的生命力。
因为有梦,所以努力,我们的幸福也许微不足道,可是我们依旧幸福。
生活是不是真的如麦兜的火鸡。
火鸡的味道,在将吃未吃和吃第一口之间已经是最高峰了,之后,不过是开始吃了也就吃下去。
我不知道如何去解释人生。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的人生似乎在不停地重复着麦兜的火鸡。
很多事情也许仅仅只是因为祈盼而变得美好。
而当这种祈盼变成现实的时候,我们其实才明白,所谓的祈盼,其实也不过如此。
这些不停的祈盼,希望,实现,失望,平淡,组成了我们的人生。
于是我开始隐约地感知这部电影底层的意蕴。
我开始重组这部电影。
草根,幻想,梦,实现,失望。
这样的轮回,我想,就算所有的梦都如麦兜的那个有关火鸡的梦一样被实现了之后,麦兜是不是一样会对火鸡厌倦。
而有些梦,也许永远实现不了。
那么我们也许就永远停留在将吃未吃和吃第一口之间的最高峰了。
这就是草根的幸福,这就是草根的人生。
我们有梦,其实,我们已经在人生的至高点了。
因为就算这些梦都被实现之后,我们一样会有另外的梦。
梦的实现与否也许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曾经有过梦,我们在为这些梦想而不停地努力,于是,将吃未吃和吃第一口之间,谁说,我们并不是幸福的呢。
美梦和恶梦一起开始一起完结。
可是在将梦非梦之间,其实,我们还活着,怀揣着梦想。
这是幸福。
这是一部让人感动电影。
因为亲情,不死的梦和所有那些平凡的人们平凡的梦。
最后,我突然想起了想变成陈慧琳或者王菲的Miss Chan;潮州籍校长;麦太;阿丙;黎根……我不知道他们的梦想如何。
我只是知道,他们正如我们一样,平凡地做着梦活在这个世界上。
电影带给我们最安慰的感知是,我们是草根,我们活着。
而草根对于草根的认同感,是这部电影最让人感动的地方。
100%香港制造的动画,那些粗糙的蜡笔画和稚气的字体,以及“我长大了”的宣言,所有的这些,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2006-12-21;丙戌年庚子月甲申日于澄海。
泉中水壁。
附注:电影资料。
■片名:《麦兜故事》 ■译名:《My Life as McDull》 ■导演:袁建滔 ■配声:黄秋生/林海峰/吴君如 ■类型:动画/家庭/剧情/喜剧 ■片长:72min ■地区:香港 ■语言:粤语 ■首映:2001年12月15日/香港
这句话在我看完<麦兜的故事>后一直回荡在我的脑海中. 这个动画是在我哭着笑着看完的.故事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但不知为什么看完后心里总有说不出的感觉.麦太爱麦兜,在麦兜病的时候她为了劝麦兜喝药水,骗他说病好了就带他去马尔代夫.结果呢,当然是没去成马尔代夫,但为了不让麦兜失望,她用缆车假扮飞机带麦兜在香港玩了一天.当麦兜坐在"飞机"上高兴的笑的时候,我却哭了...麦兜说那是他最快乐的一天. 麦太写给奥委会主席的信真的很搞笑又很感人,"亲爱的主席:你好么?
我很好.你吃包子么?
我吃包子...虽然你不知道我是什么渺小的东西,但是我的孩子很大,很大,有一天你也会知道..."这封信写满了麦太对麦兜的爱,让看完信的小小的麦兜决定继续学习抢包山,"始终...我都不是太喜欢抢包子,我只是爱我妈妈". 小小的故事,大大的道理: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拿着这个包,我忽然明白,原来有些事情,没有就是没有,得不到就是得不到,没鱼蛋没粗面没去成马尔代夫,没有奖牌没有张保仔宝藏,而张保仔,也没有吃过那个包。
原来蠢并不是那么好笑。
蠢会失败,会失望,失望,并不是那么好笑,肥,也都不一定好笑。
肥,不一定大力,大力,也不一定得。
抓着这个包,我忽然想起,长大了,当我要面对这个现实的世界,未必会发梦,未必那么好笑。
"
我记得一个笑话,大概是说,两个人在停电的大厦要爬四十层,于是约定爬一层讲一个笑话。
最后一个笑话是,39层,原来我们都没带钥匙。
麦兜的故事,是草根的故事,在春田花花幼稚园这个浓缩的小社会中。
最后我看到真人版的麦兜,他的短腿和腿毛,在海边,说怀念麦太拿着包子,我忽然明白,原来有些东西,没有就是没有,不行就是不行,没有鱼丸,没有粗面,没去马尔代夫,没有奖牌,没有张保仔的宝藏,而张保仔也没吃过那包子,原来愚蠢,并不那么好笑,愚蠢会失败,失望并不那么好笑,胖并不一定好笑,胖不一定有力,有力气也不一定行,拿着包子,我忽然想到,长大了,到我该面对这硬绷绷,未必可以做梦、未必那么好笑的世界的时候,我会怎样呢有些东西没有就是没有,不行就是不行。
没有lv,没有offer,没有升级加薪,没有年终假期,没有爱人相伴,没有遗产原来他从未到过马尔代夫,他的妈妈也从来不会做纸包鸡其实他是Q版阿Q吧,但是阿Q有什么不好,不微笑不自嘲世界是否会改变?
其实这都不好笑。
为什么麦兜不会成功,因为,我们辛辛苦苦的爬了三十九层,从一开始就忘记检查是不是带了钥匙。
比如何川洋,他考了重庆状元,但是无学可上,这好笑吗?
如果他足够有权势,为什么不保送,而是在民族上造假?
奥运会没有抢包山。
我爬了三十九层,但是没有带钥匙。
这一点都不好笑
很少欣赏影评,但是在我的电脑里唯一存着这篇。
你真的好象这只猪2002年11月12日22:20:50 飘散的烟 我没有想骂你,不过,你真的真的好象是这只猪。
如果你的妈妈在你出生之前也曾为你萌生了种种幻想:比如你将智慧过人、靓仔如周润发、梁朝伟,或者事事好运、或者……只要能自己的事自己应付就好了,那麽,我就没有说错──你就是那只猪,一只从胶兜里“啪搭"一声掉在麦太太肚皮里的猪,所以他的名字叫“麦兜"。
你的妈妈一定也象麦太太一样能干,厉害,“一个女人能背起整个世界。
"虽然麦兜只是一个资智平平,甚至蠢蠢的儿子,但如果算命先生口出“真言",麦太也会暴跳并拳脚相加。
虽然辛苦地信奉“多劳多得",但作为单身母亲,麦太也知道:什麽时候才能依靠打拼而发财?
在梦里罢了。
她甚至不能满足麦兜对马尔代夫的向往──那个座落在印度洋上椰影婆娑,水清沙幼的世外桃园。
你敢保证没有一个童年的梦想,因为不可能实现而成为现今阴天时节的永远隐痛吗?
那麽,你还不如这只猪。
电视里无所不在的旅游广告给了麦兜童年时代最大的梦想,而麦太母性的心软和“智慧"则成就了麦兜儿时最快乐的一天。
地下隧道当机场,空中缆车当飞机,香港的海也可以用来潜水,只不过麦兜叉到的是自家冰箱里化冻的鱼,麦太说,当天去当天返才够精明,麦兜对此深信不移。
麦太一路的精心掩饰,让麦兜的眼睛笑成了两弯细线,而快乐,是妈妈能够给儿子最多的礼物,谁又能说不是最珍贵的?
那个遥远的,能够任你撒花的乐园还记得吗?
是公园的草坪?
田野?
大概还少不了女教师年轻漂亮的脸?
所以你无异於这只猪,因为对於麦兜来说,那是一个称作春田花花的幼稚园。
唱歌好象王菲、或者陈慧琳,但却很迷糊老师Miss陈,经常忘记点麦兜的名字,而操著浓重潮州口音校长,唯一让孩子们听得懂的一句话就是:“小朋友,你们这个学期的学费缴了麽?
"校长开得茶餐厅里不是没有鱼丸,就是缺了粗面,但这又有什麽关系呢?
就象孩子们唱歌一边跑调,一边还是照样惹人怜爱。
无论你现在是多麽平凡,又是多麽甘於现在的平凡,但总会有一个时期,你曾相信自己是不平凡的,正如同珊珊拿了奥运金牌之後,香港所有的父母和孩子们都坐不住了一样。
一贯死蠢的麦兜想去长岛而错上了南丫岛,却误打误撞地找到了狗仔队都找不到的黎根,但诞生过周润发的南丫岛最终也没有成就麦兜的帆船梦,他只学到了注定失传,且毫无用处的绝技“抢包山"。
不知是不是黎根那只粗过脚瓜的小腿让麦太想起了麦兜的爸爸阿炳的原故,反正麦太打消了让儿子退师的想法,返回家里凭借著快译通给奥委会主席写了一封“正宗”的英文信,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强烈要求将“抢包山”加入奥运项目,只因为她有一个很了不起的儿子。
所以,要记得,无论你是实际上是多麽平凡,在妈妈的心里却是另外一个样子。
於是,爬在组合柜上流泪的麦兜也决心学下去,仅仅是因为妈妈,学下去。
你是不是也和麦兜一样,在某一次的流泪之後才明白: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我们是无能为力的,希望、失望、再希望、再失望,没有个尽头。
虽然你的身体会长得粗壮如猪,但不一定有力气,虽然最终你的脚瓜也会象麦兜师傅一样粗,却没能力支撑一身的负资产。
妈妈最终也会离开麦兜,烧她的那天,空气里弥漫著打折火鸡的味道,让麦兜感到亲切。
於是他想,只要海水打在脚瓜上的感觉很好,就可让自己快乐起来嘛。
别跟我说这是发生在香港的故事,别跟我说你听不懂影片中粤语的幽默,别跟我说这只是草根阶层的穷欢乐,当你因寂寞而遑遑不安的时候,是不是和麦兜一样聪明呢?
还说你不是这只猪。
飘散的烟/2002年11月12日
小时候觉得很可爱
香港道地的小故事,融合了真诚和黑色幽默,更多是不败的童真,给与我们这些缺乏快乐的成年人,是给与我们成年人的童话,像是一个回望,看回原本的自己。香港的无厘头的幽默让整个故事带着一些无奈和思考。
成长更多是一段失落的过程。结局三维世界的登场说明了前面二维世界的一切都只不过是童年的幻梦,成人进入社会之后都免不了会将往事浪漫化,从而无限缅怀并想回到那段可以随意跟所爱之人撒娇的时光。但毕竟往事如烟,每个人都注定无法回头,能做的只有像烹饪料理一样,认真过好眼前的每一天。单亲的麦太手头不宽裕,但还是带麦兜去马尔代夫,实现了当初随意许下的承诺。这种感动可能就来自于现实生活中每个并非富裕的家长都不可能做到的事得到了美好的实现,这或许也就是当下失落的人都爱做梦的原因。麦兜的回忆,就是他们的梦。好喜欢这种纯港式的动画风,希望香港能多点这种百分百由自己负责的制作。
我爱的麦兜,好喜欢
个人觉得虚高,没什么太大意思。不知道小朋友看到的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大麦兜的回忆故事。倒是“鱼丸和粗面”部分成为了永恒。
好吧看了影评觉得这部电影在说,活得自己快乐最重要了。本来觉得这部电影啥都没说明的,因为这就是生存讷,掐死了你的美好想象,让你陷在自己的生存平板。
适合带着孩子一起看
此片极为出世,对人世的无聊进行了无耻的嘲弄。
应该是刚出来就看了,当时感触也不深,不知道它为啥能获这么多奖
毫无感觉的浪费了75分钟。完全没笑点,一直在出戏。大概我不是香港人且听不懂粤语的原因吧。
我蹲下起来就头晕,就头晕。
我不喜欢国语配音 像刚度
真的不可爱
港式幽默不是很對味。
和后面商业化的系列相比,弱了一些,后面的麦兜当当伴我心最好,把一些宝贵的个人想法、经验上升为电影作品,第一部还是欠缺火候,但是里面有些最私人的东西也最动人。
那蠢萌的声音 儿童动画 发散思维 没有重点
“虽然你不知道我是什么微细的东西,但是我的孩子很大,很大,有一日你都会知。”每次泪奔~~~~~~
看了一半,有时间再看
笑中带泪,其实骨子里还是部比较具有现实意义的成人动画,道尽香港底层小人物们的无奈与心酸。不过成长总有烦恼,即便这个社会很糟糕,现实很难堪,但我们还有家人、朋友以及总会有值得终生努力追求的事物存在,生命的意义也在此,不断向前看,失败了再努力,永不息,没有鱼丸粗面的人生那也是人生。
不说别的,里边那些曲子,作为一个传统严谨优秀的乐手应该都会演奏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