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过他主演的《天狗》,他应该是属于实力派演员那一类的,演技很好。
这个角色给他很合适,把农民小心眼儿的劲头全体现了出来,即使是后来娶了有家产的老婆,他还是不满即骂,不快则打!
一个西北地区有个性的男人,保守、顽固、不忠不孝的影子都可以看到,估计编剧也是为这个角色倾注心血了的。
虽说《走西口》不如《闯关东》那样子的辉煌,但它把西北那个贫瘠地区人们的生活完整的表现了出来——人身上的那种不服输、不认命、忠孝仁义礼智信的东西,那是我们国家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
如果闯关东是人口迁徙1,那走西口就是人口迁徙2了。
会不会有导演拍“下南洋”?
看了10集,情节比较紧凑。
开头特别像“活着”,后来在沙漠上行走,埋掉前人和同伴又特别像“士兵突击”。
杜淳ms现在特别火,可是我觉得富大龙倒是不负他影帝的称号,演得特别好。
另外演田老太太,淑贞的都演得很好。
同情丹丹。
目前出来的人物ms都很眼熟。
侯天来演得那个无赖真想跑进去抽他。
里面的老戏骨大都演得很好,包括药铺的老板什么的。
倒是最有名的杜淳他爹杜志国演得不好,真没法和当年的雍正王朝,突出重围,天下粮仓,大宋提刑官,贞观长歌等比。
难道最近几年烂戏接多了?
初看《走西口》,纯粹是因为无意间听到了它的片尾曲,很有点苍凉和厚重的意味,再加上片尾展现的黄土坡,破窑洞。
赤脚憨憨的光头走在干燥的土石路上(后来知道是梁满囤),还有苗圃,喜欢她在《樱桃》里演的傻子母亲。
于是一下来了兴致,花了5天把它看完了。
同是体现晋商的故事,比起《乔家大院》来,《走西口》花了一部分章节去表现了地道的山西农民的生活,在场景上也展现了旧时山西穷苦人家的生活环境,整个剧情虽然仍然走了老套路,表现一代山西人经商致富的艰辛历程,但是我觉得更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在故事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人物性格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无论是向好的方向还是坏的方向,它都让人无话可说,不管你是否接受,是否认同,它就是那样,顺其自然的发生了,很生活化。
比如田耀祖,一开始嗜赌如命,输掉了全部家产,把自己的妻子也输给了别人,是个人见人讨厌的家伙,可是他后来走西口,一直抱着把祖业赎回来,把妻子赎回来的愿望干起了各种营生,装神弄鬼给别人算命,当土匪的眼线,开棺材铺,尽管仍然是一副窝囊的样子,勾着背,胆小如鼠,做着看不入眼的买卖。
可是却让人恨不起来,相反还会觉得他很真实,很可爱,他就是一个有性格缺陷的人,但是他没有掩藏,我不赞成用可怜来形容他,尽管他尖酸势力,尽管他没有出息,尽管他最后为了救儿子而丧命,整个一个悲剧命运,但是他仍是有血有肉的,虽是小人物,却也经历了整个跌宕起伏。
同样,这部剧里有性格缺陷的人还有梁满囤,刘一刀。
作为一个脑子不太灵光的地道农民,梁满囤从小被照顾,大他七岁的童养媳丹丹对他百般照顾,一开始就有些“焉儿坏”,后来没办法要走西口,在离家的前一晚他抱着丹丹嗷嗷大哭,说离不开她,说一定闯出点名堂让一家再不受苦,说永远不会忘了丹丹,那一刻我想没有人会怀疑这个没出息的小子是真诚的。
后来他唯利是图的当了皮匠铺裘老板的上门女婿,让人越看越不顺眼,尽管他又陷害田青坐牢,在田青帮他救活产业的时候知恩不图报,觉得别人是理所应当为他做的,还到处说别人的不是,但你也仅仅是看不顺眼他而已,对之没有绝对的否定。
其实骨子里觉得他有可恨之处,也有可爱之处,是个让人恼火却忘不掉的家伙,当他左一句“我爹说”,又一句“我爹说”的时候,你看得出他对父亲的尊重和孝敬,当他和裘巧巧吵翻了天,甚至提刀要砍她时,你看得出他只是冲动的想吓吓她,后来还是不忍让怀孕的她端洗脚水,看似不情愿的一把从巧巧手里攥过盆子来。
尽管初时是为了摆脱困境才娶的巧巧,但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最后他是真心的觉得对不住巧巧和他爹,并希望能把一切生意搞好,让他们过好日子。
虽然梁满囤和田青一直过不去,但最后还是把房契还给了他,并为了追回让田青翻身的钱被警卫兵打死,看到这时,我觉得很难受,人啊,活着的时候怎么也拗不过那一根经,要到死了才松的了手。
尽管他在剧中不算是个关键人物,但他死了,我就觉得没有了争斗和冲突。
刘一刀,一个土匪头子,按传统的价值观来评判也不是个好人,做抢劫的生意自是不必说了,关键是性格刚愎自用,虽是个领头人,却头脑简单,被二当家那个坏种欺瞒着却不知晓,一心要杀了田青全家,可是当你知道他所有的愤恨和报复都来自于对妻子和女儿的爱时,即便他被冲昏了头脑喊打喊杀,你也能理解他了。
这几个都是个性鲜明的人物,相对于主角田青来说,戏份不多却很抢眼,反倒是主角田青演的太不实在,他就是一个集大忠大义大智大勇于一身的完美人物,但是表现起来却苍白无力,像是被霜打的茄子却非要挺直了腰板做人,怎么看怎么不像,他是这部剧里最平淡的一块颜色,虽然占得地方大,但是没内容,不扎眼。
在田耀祖,梁满囤,刘一刀等人的村托下像凹进去了一样,谁人看了也不在意,到是被那几块鲜亮的颜色吸去了。
有缺陷咋了,活生生的人呗!
故事人人会讲,只是精彩与否的区别罢了.我妈对今年cctv1的开年戏很期待,看到一半儿就评价一句,跟<闯关东>没法比呀!这里只想说说角色,几个主角(田青,豆花,木匠,王子)为了向"高大全"的高度靠拢显得费力不讨好,反到是反面角色(满囤,田耀祖)还有其它几个配角很得人心.可惜了几个扮演主角的演员了.也觉得可惜了好题材.......
《走西口》田青,仁义儒雅的晋商形象,由于生活所迫,幼年读书习武的田青,秉承“仁义礼智信”的祖训,踏上走西口的征程。
在路上被土匪绑票,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骗取寨主的信任,解救众人逃离。
在裘老板皮铺里开始经商,由于他聪明好学、诚实守信,博得很好的信誉。
一生多次受到土匪恶霸贪官污吏的迫害,事业几起几落,但他不放弃自己的追求和理想,尽全力帮助革命事业。
最后为筹集革命经费,卖掉田家大院。
洋溢在田青脸上笑容阳光温暖,让我们坦然面对深重的苦难,拿出我们的勇气和挫折做斗争,宽恕那些因自私和愚钝带来的伤害。
田青一代人的奋斗史凝结着旧社会的血泪,和着黄土高原的泥土,这样一种有内涵和兴起品位的艺术品。
田青在黄土高坡上回眸,大吼一声“娘,我会让你过好日子的。
”让人心灵震撼,学习田青的孝道,田青的感恩不应该吗?
有人批评这个形象太完美,影视是造梦的艺术,007、泰坦尼克都是最完美的梦,田青可以说是一种中国人的理想形象,今天这样的道德底下境地,难道不需要这样的楷模来效仿吗?
提起演员杜淳,我对他的印象除了他早期出演的一些谍战剧诸如《五十一号兵站》、《敌营十八年》等,还有就是那部2009年央视一套开年大戏《走西口》中的田青。
剧中的他在走西口的过程中被迫当过土匪、坐过冤狱、甚至几次差点丢掉性命,但他仍然坚持着田家的祖训“仁义礼智信”,并将其运用到做人和做生意当中,展现了一代晋商文化的内涵。
田家是山西祁县的大户人家,但由于田耀祖赌博成性,终将家产全部输光,淑贞带着年幼的田青和田丹丹被赶出田家大院,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
因此田青从小就被寄予厚望,立誓长大后一定要赎回田家大院。
后来因为500块大洋,田青一行被迫走上了走西口之路,一路摸爬滚打,当过裘家的外柜,开过估衣铺,后来还开了志同贸易公司,去恰克图开展皮革贸易等等,终是赎回了田家大院。
这一路走来,他始终以田家祖训为思想指南,没有做过偏离正确人生轨道的事情。
当窦华向他表白时,他守着当初对翠翠的誓言,绝不违背;当裘掌柜要把他招为上门女婿飞黄腾达时,他也绝不动摇;面对于他有知遇之恩的裘掌柜,生死之交的大个子和梁家老夫妇,他也都是有恩必报;对于做生意,他也有自己的见解,终是事业有成。
创立志同贸易公司田青的成功离不开母亲淑贞的教育,更离不开田家祖训对他的影响,田家虽然是商贾之家,但是家里也萦绕着书香门第之风,田家的大门上虽然挂着乾隆皇帝御赐的“仁义礼智信”金匾,但是家里对于现下当局也有自己的见解,绝不是一味的愚忠。
就如田青的奶奶,刚开始我并未对这位老人有什么深刻的印象,以为她就是一个足不出户的老太太,但是一集看下来,我对她彻底改观。
她时常将田家祖训挂在嘴边,对于儿子田耀祖的不争气,她恨铁不成钢,养不教,母之过;她虽上了年纪,但依然好学;
对于重伤的革命党人徐木匠,她不顾危险要救下他,很是仁义;
甚至对徐木匠说出她对当下时局的理解,年纪大却不守旧;当得知田耀祖已经将田家大院输出去了,她也没想赖账,当即就搬了出去。
最后给儿媳赔礼道歉并托付好孙子田青之后,撒手西归。
田青的母亲淑贞也是一位坚强不屈、贤良大义的女性,在丈夫将她也输给夏三之后,她坚贞不屈地抵抗着,在徐木匠的帮助下,她艰难地带着两个孩子,并教给他们田家的祖训“仁义礼智信”。
田青正是在她的言传身教下才有了一副好的品行,最后她深明大义地将赎回来的田家大院又卖了出去,用来支持中国的革命事业。
淑贞反抗夏三《走西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将田家祖训“仁义礼智信”上升到了民族大义层面。
剧的结尾,田青跟随诺颜王子再一次踏上了走西口的道路,这一次他不再是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和赎回田家大院,而是去干一件真正伟大的事业——革命,豆花为他唱了那首《走西口》送别……这部剧与前面解说过的《闯关东》有些类似,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人口大迁徙,虽然《走西口》的收视非常可观,但本人私以为《走西口》在故事上没有《闯关东》那样精彩。
看了《走西口》的片头,我会觉得这部剧主要是要展现几代山西人在走西口的道路上的艰辛和百折不挠,因为那个片头曲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的磅礴大气,但是看完之后我发现这部剧主要还是围绕着田青一行人的爱恨情仇展开,虽然后期将这个主题进行了升华,加入了民族大义,但对于走西口这个主题还是稍显单薄。
当然以上观点属于个人见解,不管怎么说,这部剧仍然值得一看。
有意思的是杜淳的父亲杜志国演绎的刘一刀是剧中田青的死对头,剧外父子剧内仇人,父子飙戏,等你来看哦。
关注微信公众号 又见旧时光 更多精彩继续……
看了好几天走西口,谈谈我对人物的看法,从我喜欢的说起。
梁满囤:梁满囤这个人,不是啥好人,但是演得挺好,挺真实的一个人,活灵活现的一个愣了吧唧、自尊极强又不知如何是好的挣扎着的人,我觉得我心里就有一个梁满囤,没有文化、为了生存出来闯荡、口齿不清不能当外柜,只有一把力气当学徒,三年没有一分工钱受尽屈辱,到最后还没拿到那最紧要的配方,这都不重要,关键是有个田青这样的同乡在做比较,如果满囤坏,那田青就是罪魁祸首,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如果没有田青做比较,满囤在学徒当中算是受师傅器重的,将来能安稳的接过师傅的配方,在裘记当个长桌,跟丹丹好好过日子,但是有了万众瞩目的田青,他的日子就难过,而嫉妒本身是人类无法克服的原罪,只有什么都有了的人才不嫉妒,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人看着和自己一起光着屁股出门的人什么都有了,如果不难过,那么他不是人。
田青放弃了巧巧,这个罪过的机会给了满囤,让满囤彻底迷失了,他不想要别的,他就想比田青好,让巧巧认可他比田青好,要不是巧巧这个从头到尾扫兴的人,满囤的儿子也不会死,这不能完全怪满囤得意忘形。
至于说他辜负了丹丹,是不假,丹丹有恩于他,他也曾感激过丹丹,但是当他会想起丹丹的时候,想到的是他尿炕了,被丹丹看见了,如果丹丹仅仅是姐姐或者老娘,他还可以不在意,但这是他的老婆,他的自尊心在丹丹的善良面前不能得到满足,只是看似善意的、让你痛都不能说的羞辱,也就是说,自古以来好人无好报是有道理的,因为你的善良的行为,让自己在自己和世人面前都是良心的典范,满足了善的需要,但你的善行伤害到的人,却是有苦难言,被施善的人的自尊是无人顾及的,于是扭曲如满囤。
满囤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理解和信任和被需要。
田光宗耀祖:这个演员如果没弄错的话,应该也是演日出里的李石清那个人,一个典型的败家大少爷、一个给土匪做眼线 的赛半仙、一个阴气太重的棺材铺老板,一个读书人、一个不能认儿子追悔莫及的老父亲、一个这么活生生的人,他哭他笑他干吗都有意思,关键就是演的好!
豆花:敞亮、执着、可爱、好女人。
可惜当了女编辑之后就演跑偏了。
裘老板:开始演的挺好的,后来也挺像,怎么没装出名堂就死了呢?
何先生王南瓜:都挺好的。
不喜欢的田青:演的不咋地,作用类似于乡村爱情里的谢永强,半生不熟的小生一个。
人物设定类似于陆涛,一个娘,贤惠如孟母,俩爹,一个全能一个有钱,三个女人,一个生死相伴的贤内助老婆相当于夏林,一个为之发疯的大小姐巧巧相当于米来,一个为之死的未婚妻翠翠相当于谁呢?
一个好汉三个帮,不管他是姓啥,有这样的亲友团不赢都难。
自身来讲,作为一个山西人,说话基本上是标普,在一个文盲为主的年代里他能文能武,心胸是男版大长今,仗义疏财,人见人爱,嘴巴比蜜甜这都是当今电视剧里成功小男人的标志性特征.徐木匠:我不知道他一生为谁活着,能文能武漂泊一生毫无所求,或者他就是田青御用的活菩萨,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这个角色太奇怪了。
田青的娘:这娘好大的胸!
翠翠:被欺凌的小媳妇到女土匪转换的也忒快了。
满囤的爹娘:如果以演员激起观众的情感强烈程度来评价演技,这老两口演技了得,那恨得我牙根痒痒。
如果说满囤是大混蛋、警察署署长是大恶人,那么这个两口子就是真小人。
子曾经曰过,小人难养,遇上这样的人,我一定能气疯了。
满囤的爹娘这样的小人,非常棘手,首先他们本性不恶,但绝对不善,自私自利溢于言表,而且乍一看还挺合情理,比如梁满囤拿着田光宗的十个大元寄给家里,那老两口乐得够呛,这真是合情理,但是当丹丹说咋没有田青的份儿,他们居然说,那就是田青没寄钱呗,那个老娘还十分仁义的嘱咐丹丹,不要告诉田青的娘,这真他妈的不要脸到家,两个老东西对自己的儿子是半毛钱也不了解,还一个劲吹,我靠,简直受不了了,满囤经常跟别人提起:俺爹说了……,由此可见,满囤的自私和不识好赖完全是有遗传因素在内的。
后来殿魁夭折,那个老东西又来了,说这两口子和不和好完全取决于巧巧,可怜一个飞扬跋扈的小姐落他们手上,真是倒了八辈子霉,那两个老东西的一通说辞我就不重复了,全是自私到极点的屁话,我要是巧巧我就他们给我滚远点,恶心的,但是为什么没有?
就因为他们是真小人,人们不愿意跟小人计较,小人也愿意拿一些冠冕堂皇的幌子给自己开路,所以他们还貌似好人一样,老东西一进门就打满囤,说他不好,但你要是真有脸,就不应该抛下丹丹来包头啊,这种倒霉人家,唉,气死我了。
上高中时候看的,之前有看大宅门、大染坊、乔家大院类似商战题材的的经历,感觉应该也不会差,然而剧情和很多桥段让我这个山西人感觉跟吔了屎一样。
田青一直把仁义礼智信的家训挂在嘴边,正经生意没见怎么做,靠黑白两道吃得开到处惹是生非,30集了生意还没有步入正轨,发迹就靠卖假鹿皮以次充好?
你让那么多老老实实做生意的晋商脸往哪放?
居中还充满了导演和编剧对山西人的刻板印象和文化强奸,比如说山西人吃面就是看醋好不好,你多研究一下山西的面食文化会死吗?
结尾为了政治正确更是尬出天际。
在我印象里,好像就是从这部剧播放那一年开始,央视制作的正局越来越浮躁,逐步丧失内涵,到现在基本没人看了。
初看《走西口》,我是充满排斥情绪的,因为总是出现配音有问题,同时对于故事情节感觉略显俗气,但是深入以后发现故事情节还是非常不错的,同时对于从《樱桃》到《走西口》的演技深深的佩服。
1.对这种题材不太感冒,和爸妈一起看了以后,莫名被梁满囤圈粉……后来《大秦帝国》一出,哈哈,我太有眼光啦!
果然好的演员到哪儿都能发光!
富大龙老师是男神!
2.这部剧很难得的一点,是把正角(男女主)和反角(梁满囤)的故事都叙述得很丰满,两条线齐头并进、相互交织、相互映衬,可以鲜明地看出不同性格不同观念的人物一步步走向的命运。
3.对反派(其实不能这么笼统地定义)梁满囤的刻画尤其出彩,甚至我觉得编剧对他的用心程度比主角更甚。
在他身上,你能看到太多自己或别人的影子,懦弱、自私,但其实也没有那么坏——至少你自己不觉得。
而往往在他人的人生中,你就是个大反派。
4.这剧还描写了地方文化、商业理念啥的,记不太清了……
假期结束之后你还会记得我眼睛的颜色吗?
夏天不要结束让我永远记住你眼睛的颜色。
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吗?这个夏天会成长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是我们心跳共振的印记🥹
三星半。故事选题不浮躁,演员表现都不错
喜欢看克制的“爱”,但下次请多一点糖
夏天要结束了,假期要结束了,她也要和她分开了。为了逗她笑,一贯严肃的她把面具放在她的盘子里。
最悲伤的事情,假期结束了。
渐入佳境。夏日就这样一去不返。台词写得很有散文诗的味,非常喜欢。最后突然想到打雷姐的summer wine和summertime sadness.
好细腻的电影
你会永远记住我吗?闭上眼睛,我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
相处短短五天,暧昧氛围拉满。至少我们拥有过完整的回忆。老鹅能不能先从崆峒山上下来会儿,会拍多拍点?
俩人之间的克制与隐忍真的是太绝了。
3.0。
美好又落寞的回忆
好动人的电影啊啊啊啊啊啊,在那样真正亲密的时刻,倒下的酒瓶声其实是心跳声…高潮后又回到寂寞与无趣的日常…但当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自己,就可以决定永远记住这个夏天,用手捧起这一切曾发生的片刻。将它们封进草莓酒瓶中,别让任何一个记忆从指尖的缝隙中流走,这样夏天就是你的了。无论未来发生什么,它都永远属于你。
情感处理得克制冷静,大片的留白让人浮想无限。这一天结束了,夏天结束了,有些事发生了,有些事没发生,都叫人抓狂。非常好的be美学。
“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年上拿蛋糕上的面具也太宠了 看完这部电影就像假期结束一样 一切又回到了原本的乏味中 只有那个晚上好像有些不同 但又什么都没改变
挺浪费时间
我想啊想……想年上女演员长得像谁,播到十分钟才想到Julie Andrews.
你知道她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没有告白 没有接吻 没有说喜欢或者爱你 即便忘记也没关系 是夏天的一部分 明白的 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