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一生中能同吃晚餐的人数不胜数,能一起吃早餐的人却十分有限,便下定决心要格外珍惜这些能一起吃早餐的朋友。
——库索尘世间,“爱情”的逻辑大抵类似,面目模糊的众生,都在某个巫术一样的瞬间里,坚信自己无可取代,直到咒语失效,直到替代品出现为止。
——笛安先谋生,再谋爱。
——李筱懿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要想过上自由的生活,先要挣脱精神枷锁,要有向往自由之心,并且有争取自由的勇气,勇敢决绝地去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
——李银河
说起都暻秀,想来大家还记得他在两部《与神同行》中的演出,跟河正宇这样的大叔级男神对戏,气场上也半点不输。
创下收视纪录的《百日郎君》中,他扮演苛刻的王世子和傻萌的元德,仅凭一个眼神,就让人轻易区分开来。
除了演技过关,在挑选剧本方面,他的眼光也不错。
最近他又出演了一部好作品,有些另类的反战题材歌舞片——摇摆狂潮
影片上映之后,就在韩国主流评分网站NAVER收获了高达9.01的超高分,豆瓣上8.3的高分也相当瞩目。
电影根据韩国经典原创音乐剧《路基秀》改编,通过歌舞的形式,用喜剧的方式表达了反战的主题:舞蹈没有国界,人人生而自由。
听着好像是部正经片子,其实前半段笑点密集到停不下来。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美军在巨济岛上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俘营。
作为战俘,这里的人却没有停止对自由的向往。
对跳舞充满热情的男主角路基秀(都暻秀饰),看到美军在礼堂举办舞会,想方设法闯入,大秀自己的舞技。
生活在巨济岛的女性,也想从这些的美国大兵手上换取些钱财跟进口零食。
于是当路基秀搅乱现场,眼看舞会就要凉凉时,女主杨盼莱(朴慧秀饰)一曲嗨歌引爆全场,只能让人双击666。
舞会以意外失火结束,但负责管理战俘营的营长罗伯特却从中萌生了灵感。
他让黑人中士杰克逊在战俘营组建一支舞蹈团,以改善外界对美军虐待俘虏的印象。
杰克逊曾是一名优秀的踢踏舞者,为了换取前往冲绳和恋人孩子团聚的调令,只能接下这个自己不看好的任务。
于是一场带着政治性的舞者选拔就在这种荒诞的背景下拉开了序幕。
没想到比起应征者,担任翻译的大婶更加不靠谱。
满口说着英文,其实什么都不会。
这边杰克逊心灰意冷说了一句:全部淘汰
那边大婶就给翻译,全部留下。
前脚杰克逊问应征者还会跳点别的什么动作,
后脚大婶就给翻译,再跳起劲点。
累死人不偿命。
可想而知,这样鸡同鸭讲的选拔模式下,杰克逊能组建起什么舞团。
不过,还真让他找到了几个勉强会跳舞,就是看起来不怎么靠谱的成员。
这位看起来一脸憨厚的中年大叔,参加舞团的目的只有一个:成名,以便可以找到自己失散的妻子。
跳起朝鲜象帽舞倒是像模像样,可怎么也跟踢踏舞沾不上边。
另一位加入的成员,是来自中国的胖小伙,
仿佛是肖央失散多年的双胞胎弟弟。
小胖是不折不扣的灵魂舞者,BGM响起来,没有人打败他的妖娆可爱。
舞姿那叫一个婀娜多姿,身段那叫一个柔软若面条,可惜就是心脏不太好。
小胖的跳舞理由非常简单,只是为了减肥。
但看起来这个方法没啥成效。
至于会四国语言的女主,一开始只是想给黑人做翻译赚钱,毕竟,跳舞是没有钱拿的。
杰克逊也不想让她跳舞:太矮了。
霍比特girl就不配跳起时髦的舞蹈吗?
不服气的女主拿出嗨歌的勇气,领着翻译薪水,加入了这个不靠谱的舞团。
团员招募得差不多了,就差一个领舞,杰克逊便想到了大闹礼堂的路基秀。
不过小伙子却傲娇得很,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表面表现出我怎么能跳你们美帝的舞蹈;背地里却偷偷练习,听到任何风吹草动都觉得是音乐的律动。
为了让几个人真正走到一起,导演为他们设置了不少关卡:队友被抓,杰克逊入狱。
按理说,这么严肃的场景,得让人看得一脸紧张吧?
导演说:不,我偏要让你们看得一脸懵逼。
于是两拨人马的群架场面,变成了中二气息十足的尬舞。
群舞斗完,换领舞1V1。
喂喂你们不是绑了人准备打架吗,仓库擦枪走火变广场舞竞技场真的没问题?!
营救杰克逊,以为他们要么劫狱要么采取特殊手段,结果人家戴上面具表演节目。
把国际媒体都逗乐了,还愁作为教练的杰克逊不被放出来吗?
只是这场舞蹈名场面,我实在不想看第二遍,怕忍不住又喷一屏幕水。
战争是残酷的,电影的前半段导演却用一种戏谑的方式展现舞蹈带给这些人的改变。
在身体被禁锢的情况下,他们通过舞蹈释放心灵的自由。
笑料不断,却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
患难与共的友谊↓
青春萌动的爱情↓
最吸引人的,当属路基秀与杰克逊这对亦师亦友的搭档。
政治立场上,两人是敌对关系。
但热爱舞蹈的路基秀却没法不被杰克逊的踢踏舞吸引,只偷窥了一眼就着了迷。
大闹礼堂舞会,桀骜不驯的路基秀吸引了所有人关注。
D.O.这段舞蹈,自以为挑衅意味十足,但看起来却蠢萌无比,不光是杰克逊,观众也没法不记住他。
舞蹈上,他们认可对方的优秀。
随着剧情的展开,我们发现,他们除了政治立场不同,在各自阵营受到的歧视却没什么不一样。
作为黑人舞者,杰克逊从前在百老汇被人看不起;
在军营里,军衔比他低的人一样不认可他。
而路基秀,因为有一个战争英雄的哥哥,在战俘营被人敬重,但没有人因为他的舞蹈认可他,他更不敢在别人面前表露出对踢踏舞的喜爱。
这样两个不同阵营却同样孤独的人,通过舞蹈,有了共鸣。
即便是在悬崖,他们依然可以一起临风而舞。
在这里,矛盾冲突可以用斗舞解决;
队友之间的默契,可以用一段平行剪辑的舞蹈展现。
尤其是这段想象中穿破一切的跨时空舞蹈,看的时候超级感动。
就像路基秀在舞台上的独舞,在旁人眼中,他只是在战俘营的礼堂表演;但在杰克逊和路基秀的眼中,这是他们的舞团走红世界,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释放自我的一幕。
电影前半部分的剧情荒诞搞笑,也正因如此,才让人感受到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说到这,不得不夸夸本片导演姜炯哲。
他执导的作品不算多,但经典不少。
比如我们熟悉而感动的《阳光姐妹淘》,无数人被触动了青春回忆 ↓
还有令人啼笑皆非的《非常主播》,这部自编自导的喜剧让他一举成为“韩国史上最卖座喜剧”导演。
诚然,电影的后半段能看出导演的野心太大,导致节奏有些乱,但瑕不掩瑜,不能否认,无论是作为喜剧还是反战作品,本片都值得一看。
其中导演对战争的反思更是处处可见。
比如路基秀的哥哥作为英雄受人敬仰,实际上他是一个智力只有5岁水平的智障儿,完全就是一名杀人机器,对现实的讽刺不言而喻。
片尾,Swing Kids舞团欢快跳起了踢踏舞,盼望着没有战争,世界和平。
这一幕,何尝不是所有人的期望呢?
片中都暻秀的表演依然可圈可点,难怪当年他获得青龙奖最佳新人奖时,韩国媒体评价他:以为是有潜力的新人演员,没想到居然是偶像出身,演技很棒。
同时,饰演女主的朴慧秀也让人觉得未来可期。
通过歌唱选秀节目出道的她,也出演过不少影视作品,像备受好评的口碑之作《青春时代》,就为她赚了不少人气。
看完之后,你绝对会像我一样期待两位年轻演员以后的表现。
最后,弱弱地补一句,看结局前,请做好心理准备。
果不其然啊,开看前,我就知道它也难逃意识形态魔咒,别看它高呼了一句“去他妈的思想”,就以为它真的脱离了政治创作,别以为描了一点逮人就污蔑的南韩人民就似乎给观众你所谓“客观”的立场,看完发现这居然是南韩政治主旋律主导的电影,并且是丑化异己的方式。
把共产方的角色脸谱化,用心险恶,还如此理直气壮,缺手缺角的煽动精神领袖,弱智化的共产战争机器,丑陋化的伪装共头……本着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却将人民当枪使,尤其是丑化的共头的一段发言:“不觉得很感谢战争吗?
要不是战争,我这种无名演员怎么会掌大权,奇振同志怎么会成为英雄,他块头这么大,这里(脑子)只有五岁。
”以上,真是把我都逗笑了,还有比这对共产主义还更有敌意的嘲讽吗?
整片充斥着对共产主义有信仰的人的诋毁、嘲讽、丑化,中国人解放军形象,我就不想再说了,娘+胖+心脏病……我没有歧视以上这些单独元素的意思,但是放在电影里当作中国志愿军的形象符号,而且通片就出现了他一个解放军的人物,这不是标签丑化还是什么???
我不知道除了用心险恶还有什么可以形容的,那些拍手称好的我不知道你是装不懂还是真看不懂,它丑化的不只是制度,解放军是人民形象的代表啊……加入黑人元素暗示政治正确,别说种族歧视了,同种族同国别的人都被你带着如此大的恶意去歧视与描述,真是恶心死我了,别看整片没有北韩资本信仰论明面展示,但是却通片渗透着“资本主义好、资本主义民主自由”的酸臭味,西方电影都鲜少有如此带有敌意赤裸的丑化共产,这样的电影若是在南韩收到无脑追捧,恐怕南韩都要忘了自己快被美国殖民的现实处境了,别看现在和北韩比,似乎发展一路高歌猛进,以为背靠大树好乘凉,看看曾经的日本,小心美国手起刀落。
抛开政治因素,影片前半段真的节奏有问题,歌舞片的歌舞着实没亮点,斗舞片段那程度的好意思拿出来,后半段还挺好,尤其是最后的节目呈现精彩,斗舞片段出彩。
整体值6/10,政治野心扣2分4/10,但是爷大气,就给你6/10吧。
故事背景在上世纪50年代的韩国巨济岛,当时正是朝鲜战争时期,本是同根生的朝鲜半岛上南北双方的民族内战在历时两个月的时间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登陆仁川反攻朝鲜,金日成求助了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于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了抗美援朝。
朝鲜战争的起因,是金日成越过三八线。
朝鲜战争的结果,是金日成退回到三八线。
朝鲜战争让中国付出了15万人阵亡,30余万人受伤的惨重代价,而南北朝鲜一共有约250万人阵亡,虽然最终朝鲜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支援下挺过美帝的飞机大炮,可背后付出的代价却是巨惨重。
而这部以歌舞片视角代入的反战电影,看起来轻松愉悦,实则让人深思。
巨济岛战俘营里美帝根据日内瓦公约充分保障战俘自由上演一场人权大秀,无关政权政见,无关意识形态的差异,只要跳舞就可以释放自我的感觉让五个截然不同的人组合在一起跳起踢踏舞。
真相是:所谓的国民英雄不过是别有用心之人制造出来的傀儡,所谓的尊重人权不过是美帝用来标榜粉饰自己的假面,而水深火热中的百姓需要的是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和一个完整的国家。
「在现实利益和意识形态之间。
」 民族主义与意识形态对个体压迫在某种层面上说有统治阶级对其既得利益巩固之嫌。
路基秀的哥哥路基真就是这样悲剧的人物,只有五岁智商,但却长得人高马大,很难展开脑洞去联想他脸上、身上的伤疤会不会是被强行“打造”出来的,人民需要信仰和榜样人物,有这样的一个传奇平民百姓的存在无疑是对民族的鼓舞,激励他们勇往直前。
路基秀在战俘营可以说是明星人物,因为他的战斗英雄的弟弟,战前曾在苏联舞蹈学院学习的他应该是真心热爱舞蹈,所以最后才在杰克逊中士的感召下加入 Swing Kids。
他应该早就知道“战斗英雄”的噱头是怎么回事,不过是统治阶级操纵民众思想的工具,韩国女性联盟主席、女性脱北者的领袖Lee So-yeon在接受参访提到一首古老的朝鲜军歌《成为心爱领袖的子弹》,这歌名已经昭然若揭。
电影里,路基秀的断臂短腿同学对美帝糖衣炮弹嗤之以鼻并在战俘营里豪迈激昂的煽动起chi色战俘们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
灌输对最高领导人的至上忠诚与奉献,以及灌输对美日韩的敌意和仇恨,而潜伏最深的朝鲜chi色分子头头最后发现刺杀营长事情失控后第一时间溜之大吉也是讽刺的结局。
「标榜尊重人权者信仰的坍塌。
」 巨济岛战俘营位于韩国最南端。
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俘集中营。
至1951年6月,关押的朝鲜人民军战俘有152500人,另有22130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俘。
美军曾向战俘进行价值观念的教育,试图去转变他们的意识形态和思想,但收效甚微。
而根据《日内瓦公约》中关于战俘待遇问题,美帝可谓做足了粉饰自我的表面功夫,但实际上这些虚伪的皮囊不过是需要对外宣传自己国家多么讲人权民主,战俘营面向记者的摆拍,利用传媒的力量制造国际舆论。
而现实中美帝甄别行动中却不分青红皂白,就像最后 营长一声令下Swing Kids几乎被团灭。
他们只不过是一群努力生活的人,无关乎政治信仰意识形态的差别,热爱舞蹈的朝鲜少年兵、年纪轻轻就要背负养家重任的少女、贪吃的中国小胖和寻找失散妻子误被俘虏的朝鲜平民,他们奉献了一场绝佳的演出,而那次演出也是他们最后一次表演。
杰克逊中士这个黑人角色也将美国标榜的尊重人权讽刺一番,几个白人士兵面对黑人上司的不敬,就算在今时今日的美国种族歧视也不是新鲜事。
那么,究竟是生为黑人更不幸还是韩国女人更不幸呢?
这个答案,我想是无解。
影片立意很好,从战俘营里一群人的视角去烘托出更大的主题,反战。
谁愿意看到家破人亡,国将不国,一个民族既然生出那么多嫌隙和纠葛,战争无论是胜者还是败者,都要付出巨大的牺牲,尤其是国家最底层的民众,那些如蝼蚁般被践踏被淹没在历史中的人们,那些还怀揣梦想的人们。
P.s.片中除了最后圣诞的一场演出外,男主女主各自奔放自由冲破重重闭锁混剪舞蹈那段也超燃。
作为歌舞片观赏也是极好的选择。
同样的战争题材,导演讲述故事的视角不同,从四个不同阵营阶级肤色国籍又喜欢跳舞的人组成踢踏舞团展开,然而短暂又华丽的踢踏舞圣诞夜狂欢依然掩盖不了战争的残酷,最后舞团三人组被美军扫射,还有裹在草席下基秀那双踢踏舞鞋铁皮反射的光芒,都让人无法从电影前半段欢快的节奏中释怀。
电影里没有战争场面,没有宣染那套minzu主义,都是从战争中一群普通人的视角展开,少年路基秀,聪明,张扬,嘴上说着不会跳美帝舞,但是听见节拍就忍不住舞蹈,还有由于黑人身份在军队受到歧视的美军中士Jackson,要在战争中赚外快养活弟妹的少女,虽然只有5岁智商却被当作战争机器的基秀哥哥,平民身份却被误抓入集中营的炳三,不是因为战争,或许会成为舞蹈天才的中国人小胖~~电影里最喜欢的台词就是盼莱说的只有穿上舞鞋,无论战争,生计还是不幸的生活都好像会散去,然而只是好像,电影的结局太过惨烈,p.s,之前只看过都暻秀的百日郎君,但是这次看完电影真的觉得他演技不错
其实人生很简单,一件事就可以填满。
环境没那么乱,何时何地你都有的选。
思想这东西说不准,但我就知道拍这样电影的人准会喜欢大宝或列侬。
片尾曲像是量身定做的,听起来就是故事的一部分。
对标昨天去电影院看的热带往事——我从两三年前它只有一张高架桥下人行道海报时就在期待它了,但看完觉得并不舒服,甚至觉得它碰了我猫王的瓷…本来英文片名是加分的,但这样放进去着实不高级。
而《摇摆狂潮》就整体性很强,完成度太高了,年轻演员也很惊喜。
看来要拾起韩国电影了。
南韩,北韩,国家英雄,中国人,美国黑人,五个完全不相关,甚至语言都不太同的人,因为各种原因聚集在一起组成踢踏舞乐队,之前从来没看过踢踏舞表演,这几个演员的表现力都太强了,尤其是基秀和杨盼莱,虽然两个人长得都很朴实,但当他们舞蹈时,眼中迸发的光亮和脚下的节奏都太动人了。
正是因为被他们的舞蹈所吸引,所以我对他们仍处于朝鲜战争时期的集中营并没有太大感觉,刚开始一直单纯觉得这个设定很有意思,残酷的战争时期的舞蹈梦想和友谊,但当士兵在舞台前开枪,三个人想要拼命保护别人时,当杨盼莱、姜炳三和小胖倒在血泊中时,当士兵先把枪口瞄准基秀的双腿而不是心脏时,当基秀跪倒在士兵面前时,当杰克逊被踢踏舞鞋底部的金属晃到眼睛时,我才发现不论什么都无法改变战争的残酷性和敌对方永远无法避免的冲突。
如果不是因为战争,基秀应该站在卡耐基音乐厅,盼莱也不用为了钱而痛苦,姜炳三也能和自己的老婆一起生活,那个北韩的叛徒也不会因为害怕自己的奶奶受到牵连而伤害别人,每个人可能都会过得更好,甚至过得更久。
还有基秀的哥哥,被培养成了一个战争武器,非常可悲,但他真的爱着自己的弟弟,不顾一切。
踢踏舞让我看到了他们的生命力和对舞蹈的热爱,但战争却摧毁了这一切,让我感到绝望。
本来只是为了都暻秀才看的一部电影,因为最近在追星。
一个韩国电影,讲的是朝鲜人在俘虏营跳美国踢踏舞。
美国很擅长在电影里包裹璀璨晶莹的理想主义,哦,这次是韩国。
在一个类似于桃花源的俘虏营,这里没有阶级对立,没有战争对抗,你可以在这追求你想要的,一些人生来就有的本能和梦想。
来自美国的踢踏舞,朝鲜共产党人如果疯狂的迷恋上美国舞蹈,是不是一种背叛?
跳舞或艺术,是人类的原始本能,就像电影中路基秀表达的“一听到那个节奏,我的心脏都在沸腾”。
艺术之下,没有国界。
文化需要开放包容,在融合中不断进步。
把一个跳踢踏舞的人称作反动分子,就像是将看日本动漫的人视为叛国一样荒谬。
但进一步想想,这种行为是否有不当之处。
美帝最擅长的就是文化侵略,这是一个递进的程序:一个属于美国的高雅艺术—使人欣赏和着迷—看来美国这个国家也不错,可以产出这样的艺术—对美国带上玫瑰色的滤镜。
尤其在电影里朝鲜战争这样的背景下,会加速上述过程。
伴随着朝鲜同伴的失望、对战争的厌恶,想必会更加失去斗争的动机吧。
电影里有一段男女主同时播放的舞蹈,他们冲破共产人和反动人的游行队伍。
我能理解这种心情。
战争使得人们被迫放弃自己的追求,使人投身于残酷且疯狂的杀人游戏中。
我想,这也是许多反战题材电影的主题。
不过,作为侵略者是没有资格拍这样的电影的,因为战争是由他们发起的,为了钱。
他们将战争无意义化,对于侵略方确实是这样,但是对于被侵略者,战争是保卫国土、保卫人民的正义之战,这一点,是不能被模糊的。
此外,电影中或许是丑化共产党人了。
他们做事极端、是一群狂热分子,出场自带红色背景灯光和激进背景音乐。
我不知道真正的朝鲜战士是什么样子,应该不是这样打鸡血吧。
之前对于战争会有一些思考,事实上观看电影的时候会想到《南京南京》和《鬼子来了》。
面对敌方士兵,我们应该持有什么态度?
是相信“他或许也是个善良的人吧,只是我们的立场站在两边”。
还是说,这种推己及人的同情,是可笑的愚昧。
还会想到《进击的巨人第三季》(防安利:已烂尾),萨沙第一次把刀对准同伴,对方迟疑了一秒,所以活下来的是萨沙。
她杀了一个手软但心慈的人。
这根本是无解的问题,相信对方的善良,也就是把自己的头放到了对方的刀刃上。
所以,只要穿上军装,两方就自动成为敌人,没有中间地带。
电影最后被触动了,主角路基秀被放在了一个两难的境地,一场圣诞节日想象在剧院表演的踢踏舞,在这之后是向营长开枪的任务。
哥哥路基真阻止了他,替他死了。
但最后swing kids团员都死了。
影片结尾,是杰克逊回到舞厅,回忆起他们俩斗舞的样子……PS吐槽一点,美国大兵一定要挑高大威猛长得帅的吗?
PPS都暻秀演技真棒!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Lizard(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703345915/影院好读版這是一部會讓人瞠目結舌的電影,音畫完美的交融以及流利剪接,以及那靈巧與有力的鏡頭運動,都高喊著它的獨一無二,就更別說那將使你嘴角與眼角不受控制的劇情,導演姜炯哲的才華洋溢幾乎要把電影榨到一滴不剩,而且保證跳脫所有你在韓國電影看到的老毛病,喜歡活力四射的預告嗎?
那你肯定會愛死正片!
愛到發癲!
愛到荼蘼!
我一直想看到這樣的韓國電影,不只是表達意念,更能高度掌握形式,使得故事被獨一無二的呈現出來,很可惜,大部分時候,我總是失望。
然而本片卻滿足了我,故事本身就很有意思,在巨濟島上關押著韓戰中被俘虜的北韓人以及因各種原因也被關進來的非北韓人,以及生活在此的部分南韓人民,雙方因為國家的不同而對峙著,同時管理該處的美軍則試圖誘使北韓的人民留在自由國土而非返回共產陣營,於是一場以娛樂俘虜、人道措施為名的表演活動被準備起來,而共產陣營與自由陣營之間的角力也偷偷進行,主角盧奇秀不是自由陣營的人,也不是南韓人,他是北韓人,而且哥哥還是北韓的戰爭英雄,他視美國人與嚮往美國的同胞為仇人。
然而,某天他從他所仇視的美國人身上看到一種他前所未見的的奇特舞蹈,那是鏗鏘有力的,如電光一般迅速、如雷擊一般響亮的步伐,那被稱為「踢踏舞」,而這喚起了他心中那因戰爭被掩埋的深沈慾望,一發不可收拾的傾瀉了出來,而隨著與其他來自各處的隊友的相處,他過去所確信不疑的世界開始動搖…… 在這部電影中出場的人物可謂眾多,然而每個人物都相依相繫的確保了他們在故事裡發揮的功能與提供的視角,於是我們並不會覺得有任何人物是可以拿掉的,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在細節中逐漸展露出來,進而構造了「集中營」的多面相,我們甚至可以說,主角群相當耀眼,但配角群也不遑多讓,而這正是因為有細緻的劇本所致,我們看到這些人如何因為戰爭改變了命運、改變了本性,於是我們也見證了戰爭的力量,原來,戰爭不只使不同國家的人彼此為敵,彼此傷害,也使自己國家的人為敵,彼此傷害,這是本片能以小見大的細緻做工之處,舉個不劇透的例子,一個在前頭曾在舞會上出場過的士兵,居然電影最後那場聖誕節的表演活動中再度出現,並解了前頭舞會上一個關於他的小小的謎,這樣的細微之處足見劇本上的用心。
而在亮點部分,如同預告所展示的,本片的舞蹈必定可以給觀眾帶來視與聽的滿滿饗宴,每一次迥異的舞蹈都搭配著每一迥異的鏡頭運動,此外,由於故事有著戰俘營背景,故多種語言共存的狀況讓韓語、英語、中文也能跟著被操作起來,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有「翻譯」需要才能存在的橋段,並同時也有「不需翻譯」的橋段,這種故意塑造的對比值得玩味,究竟人與人的對立是否有那麼牢不可破以及具宿命性,還是我們總是有辦法找到溝通的方式呢?
比如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所統治的人們難道就得服從於這兩種主義而不能另尋溝通的管道,如從更根本的作為人類的基礎上去索求嗎?
這些疑問是大哉問,導演並沒有給出確切的答案,反而是一再使觀眾與主角盧奇秀隨著情節一同猶豫、一同搖擺,最後,導演善用許多電影才能操作的形式來展現角色們的所思所想,將其各種遐想外在化,或者讓所處異處的角色一同跳舞等等……這些都是在一般韓國電影裡鮮少見得的操作,而其在構圖、取景、用色方面都別具心思,使得本片既能讓人大快朵頤又能讓人細細品嚐 。
戰爭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同時使人陷入深深的麻木,不再能計畫未來,只能毫無尊嚴的苟延殘喘,然而藝術卻喚起人的本能,重新感受到被奪走的心跳,並對未來產生期望,姜炯哲用這部近乎藝術水平的電影向我們證明了這一點。
最後的那場表演幾乎是令人窒息的,電影的成份充分的融合在一起,造就了這部優異的作品,推薦大家欣賞。
巨济岛,韩国境内仅次于济州岛的第二大岛屿。
1951年11月,美军在巨济岛,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俘营巨济岛俘虏收容所。
巨济岛事件是指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在巨济岛上建立战俘营的一段历史。
在那里,美军曾向战俘进行价值观念的教育,试图建立反共思想。
包括派来教会的神父,曾向志愿军战俘传教,借此希望借由宗教心灵的建设,来达到宣化的目的,但同化立场的付出并没有获得成效。
日内瓦公约是1864年至1949年在瑞士日内瓦缔结的关于保护平民和战争受难者的一系列国际公约的总称。
根据日内瓦公约,战俘的人权被摆在首位,在巨济岛的战俘的自由时间得到了保障。
故事的背景就是这样。
美军需要一个可以展现战俘营良好状态的舞蹈团。
美军的黑人中士 Jackson 被委派组建舞蹈团。
误闯美军营偷吃罐头的北朝鲜少年兵。
一心想着在心怀不轨的联谊聚会上偷吃曲奇饼干的少女。
开心的时候会举高手臂到扯破衣服胳肢窝的中国胖男孩。
想通过跳舞出名而寻找失散妻子的北朝鲜汉子。
——这个团队的出场人员的设定,看起来有点儿像战俘营踢踏舞版西游记。
路基秀,并不是战俘营的普通北朝鲜男孩儿。
他的哥哥是抗战英雄,所以他在战俘营中的身份也变得很高。
他中学时就因为卓越的舞蹈才华被特招进了前苏联的舞蹈学校。
随后,战争爆发了。
卷入了战争的他,被押解进了战俘营。
Jackson 中士燃起了他想要重新跳舞的欲望。
无关种族、无关战争,他内心的那个声音一遍遍的告诉他——他就是要跳舞。
应不应该做,是要由自己决定的。
如果不尝试一下,你怎么知道你放弃的是什么。
Swing Kids,摇摆少年。
减肥、找老婆、赚外快。
每个人想跳舞的原因不一样,但是跳舞时快乐的样子是一样的。
各怀心事的四个人,最终齐心协力救出被诬陷软禁的 Jackson 中士。
他们四个在媒体探访战俘营的时候,在泥地里跳了一支踢踏舞 。
还没有经过打磨的舞蹈动作,虽然笨拙,但也足够让这个 Jackson 这个青年黑人感动坏了。
这不仅是两个国家的战争,也是理念和热爱的战争。
民族的理念和踢踏舞的身世水火不容。
踢踏舞是自由的象征,太平盛世时被疯狂追捧,世道衰落,人们却迁怒于自由。
路基秀是民族英雄,但却去追捧一堆美帝国主义的玩意。
人们都是这样想的。
他们只看到了他的「背叛」,却没有看到他纯粹的「热爱」。
他们把路基秀的踢踏舞鞋扔进了大锅饭的炉灶里,试图用这种方法逼迫他停止跳舞 —— 路基秀跳上了炉灶的平台上,没有舞鞋没有音乐,但他依然跳得比任何一次都要全力以赴。
踢踏舞鞋底的那枚金属片,在炉灶的火光里,被燃烧得金光闪闪。
战俘营里涌起了反抗美军的力量。
被镇压的战俘们组织起了一股武装力量。
武装力量找到路基秀——命令他在表演后刺杀美军营长。
为了能继续跳舞,他接受了这个死亡命令。
他从来没有想过要成为民族英雄,他只想回到舞台上完成一支舞曲,即使这一次的代价是要付出生命。
当一个人热爱着某一样事物的时候,会闪闪发光小时候,听了很多《圣经》里的故事。
后来记得最清楚的,是诺亚方舟。
整个世界都是一片汪洋,只有一枝小船,载着成双的动物迎浪前行。
后来,这里成了一片新天新地,人们有都忘记了此前的事。
故事到最后戛然而止,一种失落感涌上我的心头,我依旧惦念着那个被机枪射穿了腿的路基秀。
没有了腿的路基秀,就像没有了七十二变的孙悟空,唉。
没有人知道他最后去了哪里,我宁可他和孙悟空一样,挂了一个斗战胜佛的虚衔后悄然隐世。
数十年后,年迈的 Jackson 中士回到了战俘营的遗址。
当他布满皱纹的手掌抚过地板上留下的踢踏舞鞋痕迹,仿佛穿过时空看见了那群跳舞的年轻人们,他们曾一起热烈的共舞。
这个小小的礼堂却比卡耐基音乐厅还让他们觉得振奋,Swing Kids 的表演获得了人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满堂彩。
Jackson 中士余生都会怀念半个世纪前的这个圣诞夜。
假如能回到往日时光,哪怕只有一个晚上。
很喜欢
#“舞蹈版《战场上的快乐圣诞》”#白人中的黑人,战争中的俘虏,战争中的平民,战争中的女人,战争中的孩子,战争中的白人,战争中的一切……赤色分子的平民,头目的奴仆,朋友的叛徒,敌人的恩人,致死的狂热,傻子的英雄……反战电影不止要反对战争,也要反对英雄,因为没有英雄,都是有血有肉会笑会跳会爱会梦……也会死的普通人而已啊。
娱乐片上价值上NM呢
观点倒是政治正确,但故事太扯了(虽然是安插在真实历史事件上),种种细节违和,选角也有问题。
无感,不了解历史无法代入,看的过程中时刻有一种很虚假的感觉,非常刻意
bravo!舞蹈就是舞蹈,鞋子就是鞋子,是一个人的手足在跃动,是猪皮牛皮加上金属做成的足部保护,跟他妈的主义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是没有用,我们难的不是说服其他人,而是说服每一个自己。
前面表现得一心只想自由的跳踢踏舞,到头来根本是没有立场。韩国类型片越来越多把浮夸建立在严肃题材上,结果就是娱乐性和深刻性两头不达标。音乐只是好听却不好看,踢踏舞的展现很不真诚,男主角的表演简直是灾难级的。
剪辑绝佳,音效绝佳,舞蹈绝佳,一种韩国的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just dance,fuck ideology(唯一的疑惑是战俘营真的能有这么好的条件吗还做了一个巨大的灯牌
或许我离这种商业类型片越来越远了吧,技术上的各种缺陷太过于明显。
歌舞片外衣的战争片again. 艺术是真的不分种族性别和政治立场。片子结尾处,导游的“当年有假装舞蹈团的赤色分子暗杀”很微妙:真正的历史究竟是什么样的,除了亲历者,无人知晓。而我们看到的历史,都是胜利者谱写的。
跳舞解决战斗~
非常无聊的片子,没有多少tap内核,只是一点小调味
问题超多的以及我还是很受不了韩片的夸张手法。
影片缺点与优点都很明显。电影定位和视角很模糊,作为歌舞片表演篇幅不足,作为剧情片人物性格扁平剧情转折突兀,团灭结局更应归咎于个人选择却硬要甩锅ideology,关于战争,民族主义与意识形态对个体性的压迫这一方面的表现明明可以更深刻;优点是镜头剪辑干净利落,音乐与舞蹈的编排十分出彩,故事紧凑高潮迭起,全员演技在线,我在电影院笑得和哭得都很爽。还有都暻秀和朴慧秀也太可爱了叭
有点儿尬,反战的立意挺好,题材也好看。中国影视界都忙着宣扬民族仇恨,没人为反战做贡献。
想要借一个歌舞片的壳,做政治隐喻、种族歧视、家国情怀等方面的主题表达,野心还蛮大的,但手法却是粗糙和拙劣的。
有点失望,8.2的评分过高了,感觉应该在7.5--8分之间。
整體故事其實還是挺好萊塢式的,只是把美國的階級,種族矛盾的內核換成了戰爭,國家,民族,意識形態,踢踏舞的輕盈歡快與戰爭的冷酷殘忍,每個人的那些希望與結局走向必然的絕望形成鮮明對比,電影拍的不錯,雖然角色的安排非常刻意的具有標籤代表性,雖然走向非常模式化,在那些強大的國家民族意識形態等等高位者為利益編造出來灌輸佔據道德高點的東西面前,人類個體的意志渺小如塵埃瞬間被輾軋的粉碎。“fucking ideology!”多麼暢快卻又多麼無力啊。這部電影對都暻秀完全有改觀,本來因為他之前完全避開但爬了吳政世才看了,雖然還不算忠武路級別,但的確已經跳出了愛豆演員的框架。
随音乐摇摆的趣味,整部电影的所有舞蹈部分都很有灵性,因为题材的敏感性难免会有对共产主义的影射,因此也有了中间不安的commie slogan和令人唏嘘的结尾
难看。剧情很架空,舞蹈很尴尬。分数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