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百花,A Hundred Flowers

主演:菅田将晖,原田美枝子,长泽雅美,永濑正敏,北村有起哉,冈山天音,河合优实,长塚圭史,板谷由夏,神野三铃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2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剧照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1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2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3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4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5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6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13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14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15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16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17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18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19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20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剧情介绍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儿时被母亲抛弃的葛西泉(菅田将晖 饰)不得不放下心结,照顾着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妈妈(原田美枝子 饰)。妈妈逐渐失忆,却经常奇怪地要求泉和妻子(长泽雅美 饰)带自己去看“半朵烟花”。随着妈妈的一次又一次走失,泉被抛弃压抑已久的情绪失控,母子矛盾彻底爆发。在妈妈生命最后的这段日子,泉最终发现了妈妈尘封许久的秘密…… 影片改编自川村元气同名原著小说,荣获第70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女王之家藏地密码西江浸月时间他们非圣人诱惑我小妈仙班校园2老公大作战丛林有情狼3:伟大的狼游戏双面繁花天下无双列奥纳多·达·芬奇第一季原始狂暴:大脚怪传奇一个女人特斯拉笔记爱上你是命中注定今夜在コ字形第二季谎言屋第一季芳香之城传奇我的英雄正当防卫亲吻亭特勤精英之生死救援双重任务网商弊家伙!我要去祓魔现场清理人第四季香港爱情故事第一枪火星生活第一季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长篇影评

 1 ) 观后感|关于母亲与孩子的共同记忆

跟妈妈一起看了这部电影。

家附近的影院只排了一场,还是巨小的贵宾厅,几乎包场。

与其说是讲母爱的电影,不如说是讲述母子共同记忆的电影。

患上阿兹海默症的母亲逐渐丧失记忆,忘记的事情越来越多,直到将儿子也忘记。

对此儿子说:“忘记了也没关系,我都还能记住就行。

”但是在母亲全部忘记之前,对于母子共同的记忆,反而是母亲记住的更多。

儿子只能记住桌上永远只有插着一支鲜花的花瓶,妈妈却记得那是因为儿子幼时总会送她一支鲜花;儿子只能记得与妈妈一起钓上来的虹鳉鱼,妈妈却记得是在某个湖而并非在海边钓的鱼。

妈妈在病症越发严重的时候说着想要跟他一起看半朵烟花,儿子却仿佛从未听过这种说法。

“我竟然完全忘了”——“这么美丽的烟花,最终还是会忘记啊。

”“不会的妈妈。

因为,这是半朵的烟花。

”和儿子一起看过的半朵烟花,成了妈妈记忆扎根最深的景象。

原本我觉得感染力最强的情景,就是每当儿子寻找走失的妈妈时,与记忆里儿时的自己寻找出走妈妈的身影重叠起来,焦急地呼喊“妈妈”的声音此起彼伏。

但细想来,把母子间微妙的关系和儿子的冷漠归结于妈妈曾抛弃他,这个设定并不是那么好。

毕竟就算没有这么戏剧性的经历,儿子也可能变冷漠,关系也会变微妙。

这样反而更能贴近大众的日常生活引起共鸣。

 2 ) 不是你忘记了,是我忘记了

不是你忘记了,是我忘记了… 这部怎么说呢,太偏文艺,且前半段整体节奏都是很缓慢的推进,母亲看到的回忆里是男主角还是小孩子的视角,这种交叉感觉像是家长眼里你永远还是孩子的那个感觉,我看了导演的履历,常年担任制片人也做过很多不错电影的制片人,可此片节奏还是叙事结构都差了不少,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是本片后续看到会引进上映,浮躁的城市里静下心来看文艺片的人会很少,另外就是本片缺少的是共情,你无法对母亲或者儿子的角色共情,也就无法引爆本片的催泪炸弹,想着预期来看感人母子情的没有,想看纯文艺的估计很少,好在最后有点题什么是“一半的烟花”让故事至少是完整的,而答案也很浅显易懂,不是在哪里看或者去看多么好看华丽的烟花,是你和谁一起看的,以及你能否记得这件事情,看电影也是一样,有时候看了很多好看的电影,你还记得和谁看的嘛?

 3 ) 我想和你再看一次“一半的烟花”

葛西泉始终无法和母亲亲密共处,与他缺爱的成长环境不无关系。

他是母亲和有妇之夫婚外恋诞生的孩子,出生起便没有父亲;以及未婚先孕、始乱终弃的遭际,让母亲承受了巨大心理创痛,有过儿子一年时间一人在家的经历。

葛西泉是有怨恨的,心里对母亲很多不满,但因为对方是自己的生母,也就无法逃脱孝道的束缚。

在怨恨与责任之间,葛西泉履行着儿子应尽的本分,但又与母亲保持距离。

譬如除夕夜回家探望,吃完饭后便找借口离开,留下失忆的母亲一人跨年。

母亲的阿兹海默症,初看好像很俗套——因为近几年有不少讲述老年人患阿兹海默症的电影,好像一拍老年电影,就得是阿兹海默症——《百花》对阿兹海默症的设定,还是有新颖的地方。

通过母亲的病症,其实揭示出儿子更深层的受害心理。

电影快结尾时,刚看过烟花的母亲全然忘记此事,吵闹着要看“一半的烟花”,葛西泉再也忍受不住内心的委屈和怒火。

与母亲患阿兹海默症因而需要人照顾这事相比,母亲丢失过往生活的记忆,更让葛西泉觉到痛苦。

因为这意味着,母亲把当年无意中“伤害”他的记忆全部遗失,葛西泉觉得母亲因此逃脱了罪责,自己是被背叛的。

这才是葛西泉自始至终都无法亲近母亲,却又碍于孝道不得不承担抚养责任的根本原因。

阿兹海默症在此便不只是一种让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病症,更是一种电影主题向更深程度探索的谕示。

母亲失去记忆,意味着她解脱了,留下儿子继续活在童年的创痛中,无法得到解救。

甚至于,美满的婚姻和即将出生的孩子,都无法慰藉他。

电影最后,母子两人坐在廊檐,看到了被远处高楼阻断的“一半的烟火”。

原来母亲只记住“一半的烟火”,是因为当年儿子说过一半的烟花是忘不掉的。

还有什么,比这层设计更让人感动的呢?

 4 ) 人性矛盾

主演菅田将晖,长泽雅美饰演其妻,冲着这个组合看的电影。

可惜他们在这部电影里表现平平,或者说这部电影没能拍出他俩的好。

以往我通常是了解一下电影的梗概后再开始看,《百花》在云盘里存了好久,是随机翻出来的,属于”盲看”。

所以电影的开头真的很妙,弹钢琴的优雅妇人,听见门铃声,抬眼望去,开门而入的还是这位妇人,进屋、脱衣、摆花后,然后她听见了钢琴声,走近琴房…仿佛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怪圈,难以脱离。

一下子就让我联想到阿兹海默症。

退出去检索电影梗概,果真是。

一位窘困的母亲,撇下孩子与人私奔,是否罪不可恕?

从法律角度讲确实,涉嫌遗弃罪;一个被单亲母亲撇下的孩子,虽然只是一个月,但他是否有资格怨恨有资格不原谅?

我认为有;这样一位母亲,是否因为罹患阿兹海默症而有了必须被孩子原谅的理由呢?

我认为不是。

长泽雅美有句劝慰男主的台词是”父母并不一定永远正确嘛。

”,或者可以说人都一样,不会永远正确。

只是,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但后果自负。

母亲不后悔曾经的逃离,当然也要接受孩子的不理解不原谅,孩子可以选择对父母怨怼,当然也可能在真的永远失去父母时面对遗憾和后悔的心境。

人性就是如此复杂,想要自由想要爱情想要过上好日子的母亲,内心并非不深爱孩子,对妈妈抛下自己这件事耿耿于怀无法释然的孩子,行动上还是想去理解想去陪伴想去孝顺妈妈

 5 ) 所有人都会遗忘

票是冲着苏打和麻酱买的,进场前扫了一眼简介,发现话题跟阿尔兹海默症相关,大概心里就有了一个预备,猜想到电影的主题多半围绕不为人知的患者生活和亲子关系展开。

看到最后非常欣喜,抛开对“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记忆”的尝试性描摹,导演把关注点落在了我意料之外的地方:谁说患者是那个唯一会遗忘的人呢?

作为健康者的我们,也在日常生活中遗忘,有时这种遗忘甚至是为了配合自己的某个认知而有意为之的。

另一个让我难忘的点是导演对色彩意向的运用。

黄色是母亲的代表色,母亲在最后一场戏之前的所有出场中都会穿着黄色的衣物。

随着母亲记忆的消退和生命力的削弱,黄色在她身上占据的面积越缩越小,直至消失。

颇有些照应的,家里诞生的新生儿在最后一个场景中则穿了一件黄色的上衣。

izma一开始的服装总色调是蓝色,随着孩子的诞生和心结的打开,逐渐变成紫色。

kaori的出场次数比较少,比较显著的是最开始的红色和后来频繁出现的大地色,某种程度上也与她作为儿子-母亲中间调和者的身份,以及一个新的母亲的身份相照应。

是我一贯喜欢的平淡叙事与漫长忧伤,尽管没有耳目一新的震撼感,但还是很感谢导演在这个自己操刀的故事里不仅试图呈现出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脑中世界的可能样貌,而且让我再一次回到了“所有人都是一样的人”的母命题上。

 6 ) 剧评(1)

能理解为什么被骂无比糟糕了。

首先是叙事手法,第一次直观体验到什么叫清淡如温白水的,你甚至从这些僵硬的镜头里感受不到一丝一毫导演倾注的感情。

客观来讲,我根本不知道他要说什么。

摊平一切,直白地按照第一节基础导演课的教程做的剪辑,忍不住让人加速+快进。

观感确实跟评论讨论的一样,对于失智症的了解照搬《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性别对调之后安排的情节其实也算合理。

这里根据性别主义并结合日本社会的大背景来看,逻辑上是通顺的。

总而言之,最精彩的画面竟然是苏打被日记震惊到呕吐,也就仅限那一幕。

其次就是剧情硬伤,我已经麻木了,这已经不叫不会讲故事了,简直是照抄优秀的案例都不会。

人物心理、架构和活动根本支撑不起来,你会觉得无比迷惑这究竟是在干什么,他们这是在干什么,这些人物活动为什么这么虚幻,为什么明明可以展开说的东西不说而是一律略过。

主演们的演技还是相当不错的,共感力强的话部分地方真的会流泪。

结局的话见仁见智吧。

很少这么生气地评价一部电影,也有可能是我期待值过高了。。。

根本不是电影的质量,无论是篇幅有限导致的硬伤,还是根本无法传达到的情感,别扭和直白的节奏,主创团队们也要学会作取舍啊。。。。

 7 ) 感想

昨天刚好看到苏打的电影上映了闲着没事就兴冲冲地买票去看我不喜欢提前看简介 看了很久 还以为这是什么伦理片前期整个就是误解我以为苏打她妈妈是被男人抛弃过很孤独于是苏打在幼年被他妈妈做过不该做的但迫于内心的道德压力不得不定期去看她看了之后又很快想逃走看到夹在书里的纸条 被妈妈感动哭了但看到日记想起恶心的往事又忍不住呕了中间一直对她妈妈有种不像母子冷漠所以也能理解但是和长泽雅美真的太礼貌疏远了完全没有丈夫照顾妻子的感觉我还以为是苏打有很深的童年阴影没法和女性有太亲密的关系是女方成熟主动那种所以他俩之间肯定也有复杂感情线要展示整个过程就是歪头不解和好奇脑补加上阿尔兹海默症的镜头又迷幻全程自己看得又累又费劲结果最后根本没有这么复杂最后才反应过来真相后劲好大我听着片尾曲哭得大喘气自己叛逆期也很怨怪妈妈完全忘记了她的用心和以前的快乐时光觉得好像过去只有她对我的亏欠说了很多难听的话惹她生气也许只是像泉一样 美好都被我忘了真的很不应该

 8 ) “半朵烟花”与错位的记忆真实

实在是后劲很大的一部片子。

也是参加的第一场映后。

剧本编排比较简单的故事,主要讲的就是母亲得了阿尔茨海默后,如何和曾经抛弃过的儿子泉和解的故事。

母亲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的标准母职,她会坚持把家里的花瓶插一支当季的单支鲜切,也会抛弃儿子去到海边城市追求婚外的恋情。

很喜欢母亲在海边生活的那段日子,在租住的房屋阳台上,听着附近的有轨电车呼啸着穿过天空的零星,实在是带着海风的一段画面,无法用文字说尽。

“半朵烟花”的意象用的动人,百合子一直念叨的半朵烟花,原来泉和妻子认为是烟花大会上,绽放的烟火和水里的倒影形成完整的景象,但其实是母子相依为命的某一天,坐在地板上看到被高楼遮住的“半朵烟花”。

你以为她忘了,其实她是换了一种方式记得。

而泉真正明白的时候,百合子的记忆已完全消弭。

这个结尾当时看的特别难受,导演映后提到意象的时候,海提到了关于片中一个钓鱼场景是在湖里还是海边(指导演和母亲的原型记忆出现冲突),在亲子关系中,记忆出现混乱和错位是件常事,过往的具体事项早已模糊成情感的指代,而关于人的部分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真实。

用鲜切花指代生命状态也不罕见,但导演用的有灵气且不生硬,花的种类变化,和最后花消失了、仅剩一堆空花瓶被作为遗物收检,线性的明线收束很成功。

所以用《百花》作为中文译名明显更好啊导演……ps人工智能着实有点败笔,导演在映后讲到自己想用人工智能被植入无数记忆却没有灵魂vs母亲的记忆在渐渐消失但情感仍存这一对比,但在亲情片里出现元宇宙实在让我出戏。

 9 ) 温情包裹的创伤

国内上映时片名叫做《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不知道是不是基于市场的考虑。

这个名字强调了最后的陪伴,因为片中的母亲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记忆力迅速衰退。

儿子不能总在身边照顾她,另一边妻子身怀有孕,分身乏术的他把母亲送去了养老院,夫妻二人抽空去看望。

母子二人的关系看上去很别扭,客气、拘谨、隔阂。

原来,儿子童年时,母亲曾经抛下他跟自己的情人以夫妻名义生活了两年。

他们原本就是单亲家庭,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母亲离开,儿子只能在亲戚家寄人篱下。

这段经历在儿子心中留下了巨大的创伤,使母子俩有了隔阂。

长大成人的儿子想问母亲为什么抛弃自己,想要一个道歉,可是患病的母亲似乎已经忘记了曾经抛弃他的事情了。

看过鲍勃·奥登科克主演的剧集《幸运汉克》。

主人公汉克为自己年少时被父亲抛弃而耿耿于怀,几十年没跟父亲联系。

当见到年迈的父亲时,他鼓起勇气问为什么,父亲甚至已经认不出眼前这个中年人是自己的儿子了。

剧中对这段情节表现得很直接,感情冲击很强烈。

日本电影一向含蓄,没有表现得那么直白,但是核心问题是一样的:当伤害过你的人忘记了对你的伤害,尤其对方是父母时,这是否构成了二次伤害?

含蓄不代表温和,本片相比于《幸运汉克》,其实更残忍一些。

片中的母亲在神志比较清醒时表示,不能得到儿子的原谅很遗憾,但是她不后悔年轻时的那次选择。

如果影片就这样残忍下去,让母亲困在记忆里,儿子困在创伤里,就像千千万万个你我一样,也就挺好的,我对本片的评价可能会更高一些。

然而,影片最终打出『半朵烟花』的温情牌,失忆的母亲最后残存的记忆仍是与儿子相处的时光。

于是,痛苦和创伤就被包裹在脉脉温情里,不再追究了。

这是一个比较妥协的处理方式,也许也是比较现实的处理方式。

现实中的痛苦和创伤,往往得不到疗愈,只能这样和着温情,囫囵地搅在一起。

微信公众号:小盆哟「littlebasinyo」

 10 ) TA遗忘了全世界,唯独忘不了爱你

2022日本剧情片《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又名《百花》,豆瓣评分6.6,IMDb评分6.6,于2023年5月12日引进国内上映。

2021年,国内引进了聚焦阿兹海默症的《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时隔2年,又引进相同题材的本片,都是聚焦于记忆丧失、身患阿兹海默症的老年人,本片可以叫做《困在时间里的母亲》。

中文片名《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不理想,主要体现在“最后一年”上。

虽然医生诊断妈妈并且活不了多久,但是影片结局并没体现妈妈离世,所以体现不出“最后一年”。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这片名一看就是哭片,而影片故事虽然伤感,但没有刻意煽情,叙事节奏平缓舒缓,没有撕心裂肺和哭天抢地,主要体现的是母子在母亲生命尾期的情感修复。

影片中“一半的烟花”花火大会很有意思,我从没看过在陆地上放出的一半效果的烟花,很新奇。

片中的烟花燃放是真实的,不是特效。

区分真实烟花和特效烟花很容易,真实烟花熄灭后留有烟雾,而特效烟花只有美丽的绽放,没有熄灭后的烟雾。

影片结局画龙点睛,之前以为妈妈是要看“一半的烟花”花火大会,结尾才明白妈妈是在回忆年轻时和儿子看到的被楼遮挡的“一半的烟花”。

一直和妈妈有芥蒂的儿子此时才明白“一半的烟花”所蕴含的浓浓的母爱。

正如中文海报上的一句话“最后,只剩下了爱”。

日本“国民美女”长泽雅美在片中打酱油,戏份很少的配角,表演上没给这个角色什么可发挥的空间。

看片时我多次神伤落泪,因为我有些感同身受。

我85岁的老母虽然没有患上阿兹海默症,但是记忆力已明显衰退,经常重复之前已经说过多次的内容。

每次我看望老母,85岁的老母都会为我递上精心准备的水果等吃食。

我想到了形容阿兹海默症的一句话——“TA遗忘了全世界,唯独忘不了爱你”。

本片适宜的观众群体很小,不适合父母才五六十岁的年轻人观看,但非常适合父母已经七八十岁的中年观众观看。

如果父母还没患上阿兹海默症,通过《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这样的影片可以提前感受阿兹海默症。

如果父母已经患上阿兹海默症,那么通过阿兹海默症题材的电影可以更加感同身受,唤起我们对父母人生最后阶段的关爱。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短评

难得在影院里看日本片,这部确实七分都多。现实回忆穿插可以用 但是本子太弱叙事实在太乱了 来回来去切割的让人毫无感动可言。浅叶最后咋的了,泉到底是谁的孩子,惠说那个话是啥意思,地震那段戏又假又没用吧,可惜了好演员。

3分钟前
  • viviano
  • 较差

为什么人类要有阿尔兹海默症这种东西,如果让我像这样没有尊严地活着,还不如死了算了。活在过去可悲得让人发笑。

6分钟前
  • MOMO
  • 很差

4.3。远远超出预期。从更私人的新角度展现了不一样的阿尔兹海默症母亲形象,没有受到庸俗的身份束缚,而是聚焦于母亲的私人欲望,承认她的主体性,以至母亲“非道德”的爱情戏份单独占有一段时空而丝毫不受孩子的影响(这段完全隐去孩子戏份,并彰显母亲的美好)。与此同时并未刻意强调母子二人各自占据的道德领地,情感对峙被降到最低,母亲被允许出错和保留私人记忆,抛下负担的逃离当然是社会意义上的自私,却无比真实,孩子视角的抛弃尽显残忍,但这背后养育孩子的职责却同样残忍地剥夺了个体的一切,追求幸福的母亲“不后悔”,立体的人性化远远好过单方面升华母亲这一象征符号,这才能通达真正的理解和包容。另外对阿尔兹海默症的剪辑运用极好,母亲不断失忆和重复,以及儿子的不断回忆,相互交织,却并未形成倾泻,自然而克制。

9分钟前
  • Acchan
  • 推荐

看的我都快精神不正常了

13分钟前
  • MISAKI
  • 较差

剧情平平淡淡,剪辑过于零乱,儿子形象过于单薄,完全没立起来,浪费三大主演,在大银幕上观看就挺遭罪的。AI机器人时不时给我一种在看雀斑公主的错觉……

14分钟前
  • Jessie
  • 较差

真的太惊喜了,首先是在视听上,大量的运动长镜头使用,不仅表现影片的真实感,还最高程度的调动银幕内外的情感共鸣,例如开片10分钟,却单单只有5个镜头,看似漫长,却充满内容且情感十足。还有就是在桥段设计方面,影片对表现阿尔兹海默症的内容很类似《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用大量地时空错位与桥段的故意重复,用画面去表现这种老人们无法言表的“失忆”感,还有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母亲“心理地震”桥段,惊喜又吃惊。其次是主题方面,不仅是母爱与家庭,还有记忆和遗忘。演员方面,因为大量长镜头的使用,对演员的演技要求十分高,但主角们用影帝级别的表演完美演绎了出来,尤其是母子二人,甚至母亲的演技更加炸裂。《百花》这部电影是我目前上来日本几个月中看过的最棒的一部,也是我今年看过的最棒的一部日本电影。

19分钟前
  • 含泪的微笑丶
  • 力荐

半朵烟花是基于“情感”的记忆术,而阿兹海默症是基于“情感”的遗忘术。储存了一千个艺术家记忆的人工智能KOE精通这种记忆术,却无从面对遗忘。患有阿兹海默症的母亲可以,就在那一瞬间,看到半朵烟花后的一瞬间。半朵烟花式的记忆术会被遗忘术取代,阿兹海默式的遗忘是“被压抑着”的、“病态”的、崭新的记忆术,再“健康”的人也会有阿兹海默式的时刻。虽然这片子不敢这么说,那我来替它说。我在梦呓篡改,胡说八道。

21分钟前
  • 平原区山顶洞人
  • 力荐

三星半。拍得挺好,视听方面做到了一个赏心悦目的标准,运镜调色都不是因为说这个题材和故事好像受限于小成本偏文艺,几个段落都展现了不俗的功力,母亲雨中送伞记忆剪辑到她去儿子的家长会,儿子在朗读课文,元气但是湿漉漉的,这段记忆是母亲在记忆消退前主动走进的重要记忆,从影像上来说拍得让我印象深刻,地震的段落也拍得好,一步一步走着,从制作上来说藏拙,但最后一个一个大全还是很震撼,这是会拍又懂制作的导演才会设计出来的戏,那场戏也把客观上的灾难直接和心灵挂钩。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在情感上收束得更好,母与子之间的抛弃与纠缠,光靠记忆片段是不够的,虽然这个主线内容需要调用不少的记忆内容和形式,甚至还有AI这样的支线辅助记忆这个主题,因为情感的结没有揉开来,拍到最后反而有一种在太阳底下依然很冷的感觉。

23分钟前
  • Morning
  • 还行

半朵烟花;被偷走的记忆;花;直面银幕打破第四堵墙;长镜头大量使用;不断的前后文呼应

25分钟前
  • 小餐枱沙發雪櫃
  • 推荐

如果从亲子关系中剥离开来,把对方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去看待他/她的人生经历与体验,反而可以多一层慈悲。亲者,痛也。

30分钟前
  • 普林
  • 推荐

2.26又看了两遍,有点上瘾。虹鳟鱼,狮子饼干,花瓶里的一支小黄花和屋顶上的一半烟花,我都没有忘记,我忘了你是谁,可是记得我们所有美好的回忆。いずみ回忆起“不会忘记的,因为这个烟花只有一半”的时候,我拼命看妈妈的眼睛,只希望妈妈还活着。能和いずみ一起看一半的烟花,能听到他说“我都忘记了,对不起”,这辈子就没有遗憾了吧。依然是日剧特有的温暖,每个人都很温暖。妈妈就算失忆了还是一心想着儿子,香织是他们母子关系和解的助推器,いずみ虽然恨母亲,但是依然尽到了儿子赡养母亲的义务。艺术比生活美得多。———我一个不懂日语全程只能听懂お母さん的人,竟然没加速看完了没字幕时长1:44:00的电影,还看的津津有味,仿佛看懂了。反正苏打流泪我就流泪,饼干和烟花的情节真的很催泪,每次看到这里都会流泪。

32分钟前
  • TwoBaoZi
  • 力荐

跟李焕英不相上下。李焕英更感人一点。^ ^。#BJIFF23

37分钟前
  • 泥白鸽
  • 较差

不记得多久没看过这么难看的亲情片了,纯浪费卡司系列。看了下这位导演,他当制片人的片子都挺不错的,怎么想不开去当导演呢,下次别拍了……

42分钟前
  • 五月微蓝
  • 较差

表演get不到,日式故事很常见

46分钟前
  • SpyLiu
  • 较差

2.5 母子关系在中间写断掉了,笔墨倾斜的那段回忆尽管视听优美,但对于全片而言太败笔了

49分钟前
  • 店員半島
  • 较差

不管如何主观意愿如何都无法对抗阿尔茨海默平等地剥夺原谅和补偿的可能 患者像是生活在后室而不自知 很可怕

53分钟前
  • johoyo
  • 较差

闲着没事干去看的,意外地还挺喜欢。妈妈渴望得到爱,可是不是儿子能给的那种爱,于是有的东西成了儿子心里的阴影。或许也不是谁的错,但是人总有这样的时刻,明明不是谁的错,但在不同的时刻给两个人都带来了伤害。

58分钟前
  • Nebula
  • 推荐

导演的镜头语言和整体色调都很棒男主幼年和成年镜头的穿插母亲在房间里回头的那个长镜头并不是阿兹海默症患者才会遗忘更令人难过的是正常人的遗忘

1小时前
  • 阿鸟
  • 推荐

你会忘记那些母子之间的事,失忆了的母亲不会忘记且对你的爱半分都不会少。放在现在社会真的不知道该往哪个方面探讨了,是向往自由是正确的还是回归家庭才是呢。

1小时前
  • Rabbitの胡萝卜
  • 较差

关于遗忘和记忆,其实是很读者文摘的一个故事核,为了最后那几分钟,几乎铺垫了一整部电影,真是靠几个明星撑下来的。导演也算资深的制片人了,所以能码出这样的阵容来。

1小时前
  • 麻绳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