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推荐这部动画电影《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说搞笑又好看。
一上映就迫不及待的拉家带口去观影了。
当天六个大人带着3个小朋友鱼贯而入,场面真的有点壮观,孩子们聚在一起捧着爆米花和热饮,欢快的好像过年一样。
影片开场,便是亚当调皮的少年生活。
清晰的画面,鲜亮的色彩,搞笑的剧情,让小朋友们看得都很入迷。
而且不用担心眼睛和耳朵的问题,为了让小朋友们的看得开心,所有的画面和音响设备都被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如此贴心的电影,孩子们的笑声是不是的爆发出来,看来笑点很容易Get到呢。
当然,除了孩子们容易Get到的欢乐,《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的故事性很棒,大人们也看得轻松愉悦。
个人最喜欢亚当到森林探险,寻找爸爸的桥段。
茂密的大森林里充满神秘,忽闪而过的大脚野人更燃起大小观众的好奇心。
而亚当和爸爸一起练习的那些大脚野人的技能,充满了无限的父爱和激情——两双大脚欢快的奔跑,神奇的回声定位,能和动物沟通的能力,还有抚摸治愈的双手,这些童话般的乐趣,可是每个人童年里的超级梦想呢。
再次重温那些孩童般的乐趣,很能治愈大人们心里的阴霾,卸掉成人世界的重压。
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欢乐时光,无比自在。
《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的确很搞笑。
它的剧情很轻松,语言对话也充满幽默,非常生活化。
各种剧情反转,都让影厅里的孩子们开怀大笑,就连我家4岁半的小丫头都笑得拍手放肆。
这大概是她除了《地球四季》、《地球:神奇的一天》这类自然电影之外,看得最欢乐的电影了。
我很开心,能用一部电影的时间,带给她这样的欢乐。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用欢声笑语的动画故事,清晰的传达了这样的亲子主张。
当大脚怪爸爸被困在科研室里的时候,亚当说服动物伙伴们一起参与营救。
爸爸以为逃避能够给家人带去安全,但是亚当却要爸爸和他一起面对。
孩子的成长,需要陪伴,更需要平等的对待。
与其让孩子们躲在父母的羽翼之下,不如教他们一起面对风风雨雨的考验。
一场好的亲子电影,不仅仅是愉悦的观影时光,更是难得的家庭欢聚时刻。
《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不是单纯的低幼儿童电影,而是用孩子的视角展现了另一个层面的亲子关系。
孩子眼中的大人总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表达他们的关心,可是又有谁换位想过,这样的关心是否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呢?
带着孩子看《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是一种别样的体验,孩子在体验快乐跟冒险之余,也会懂得勇气的可贵,而作为家长,也能从中学到跟孩子的相处之道,平等对待,一起冒险,共同承担生活里的苦辣酸甜,赋予他们同等的知情权和选择的权利,而不是片面的爱,我想孩子们更爱这样父母吧。
不久前,我在知乎上,看到一起新闻事件。
10月8日,河南某高中举行“手机销毁大会”。
校方不但没收学生们的几十部手机,还以扔进水桶、锤子砸烂的方式进行强制性销毁。
其中,不乏5000块以上的iPhone,总价值更达到10万元以上。
有人上网发文,义愤填膺地批评。
可该校的管理人,在看过文章之后,却对学生如此说道——不用管网上的东西你要是玩了,照样还砸手机
据我所知,该校的种种行径(破坏私人财产、恐吓)已经触犯法律,本应由当地警察出面解决。
可是,此时的宪法,却沦为一纸空文。
为什么?
校方说了: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学生好。
一些学生家长,居然真的听信校方的话,把暴力侵犯当成是“为孩子好”。
然而,即使有的家长不信,反对销毁手机一事,也因为怕自己的孩子被“勒令退学”而不敢声张。
巧合的是,与此同时,我看了一部新上映的动画电影。
虽然它是比利时的片,却深刻影射了我们的现实。
如果你是家长,或者可能成为家长,我希望你去看看它——《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以下简称《森林之王》
为什么要推荐这部电影?
在我看来,它是魔幻现实主义的。
影片开场一幕,主人公亚当趴在课桌上。
趁亚当睡着时,后面的同学将泡泡糖,纷纷吐到他的头上。
而同学这么做的理由是:看到亚当的卷发就犯恶心。
醒来后,亚当走出教室,继而遭到其他同学的轮番嘲笑。
你看那个人的头发,哈哈哈
想起现实中,我有一个外甥,也曾遭遇类似事件。
他初进小学时,老师实施的首个教育,并不是留作业或鼓励其奋发图强。
而是呼吁家长——先带孩子去理发店,全部剃成平头,这是标准规定不论你的五官如何,头上是否有疤,一律剃平。
原本颇具活力、还算英俊的孩子,硬是被剃成一个个呆头呆脑的“花生人”。
对于这种现象,我称之为:平头教育。
所谓平头教育,就是从上向下,制定一套严格封密的体系。
将万人捆绑、削平成为统一的集体,并完全否定人类的个性。
这套“教育理论”,希特勒在德国用过,裕仁天皇在日本用过。
如今,一些盲目的教师也仍在用。
德国电影《浪潮》,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一个教师将学生“教育”成一群为集体狂热的恐怖分子平头教育最可怕的,并非身体上的摧残,而是利用集体意识,在人的脑中强迫刻上思想钢印。
电影里,亚当被嘲笑后,来到教务室。
结果,老师非但不去教训嘲笑亚当的孩子,反倒因为亚当被集体孤立,而视其为“心理不健康”、“中二少年”。
回到家后,亚当无比痛恨自己的卷发,并想尽办法将其剃平。
他说——至少这样,就不会有人嘲笑我了
当所有人都不分美丑时,你就容易对自己产生怀疑,最后在下意识里迎合大众、指鹿为马。
有趣的是,《森林之王》把亚当设定成了一个“基因突变”的人。
他的卷发茂密,今天刚刚剪平,明天却又再长出来。
也就是说,无论他怎么剃,都永远不能和大家一个样。
后来,亚当离家出走,去森林寻找自己的父亲。
亚当的父亲,是一个大脚野人,多年在森林中隐居。
来到森林后,亚当看到浑身长满毛发的父亲,并在大自然中与生灵们畅快玩耍。
渐渐地,他发现——自己的卷发,自己的特别,好像也并不那么糟糕。
这是亚当,一个少年的成长。
而《森林之王》的定位,是亲子电影。
何为亲子电影?
它并非从上向下的说教,也不强行给孩子灌输“平头就是好”。
它把亲子关系,放在平等的地位上,让孩子与家长共同去探讨黑与白,是为“平等教育”。
换句话说:它有着教育的命题,却并不仅仅只是教育小孩子。
少年亚当成长起来后,我们看到父亲的问题。
多年以前,大脚野人被想要拿他做实验的邪恶科学家追杀。
邪恶科学家无恶不作,纵横黑白两道,权力滔天。
于是,为了妻儿的安危,大脚野人屈服了。
他谎造自己死亡的假象,并逃到森林中,与妻儿永别。
如他所料,邪恶科学家再没来过,妻子与亚当的生活安全了。
可也因此,亚当失去了父亲,成为一个真正的留守儿童。
说白了,亚当在学校孤僻,内心存在巨大阴影,归根结底是源自于父亲的逃避与缺失,及父亲传递给自己的懦弱、擅于屈服的人生价值观。
后面的情节,科学家卷土重来,对森林实施残酷破坏。
而大脚野人,却怪罪起亚当:“要不是你来找我,你就不会被跟踪,我们就不会面临这样的危险。
”亚当被迫害,想要找父亲保护自己,倒成了自己的错。
河南学生被校方劫掠,家长却倒过来说:“谁叫你玩手机?
”大脚野人畏惧邪恶科学家,正如同许多家长畏惧现实里的种种强权。
他们自己没有勇气对抗,还将责任推到孩子身上。
森林被破坏后,为了保护亚当,大脚野人被邪恶科学家捉走。
而此时的亚当,已经得到成长,他召集森林里的伙伴们,去营救大脚野人。
虽然历经坎坷,却也披荆斩棘,亚当终于再次找到,想用一人牺牲换取全家安稳的父亲。
亚当想帮父亲拔掉管子,解开枷锁。
父亲却拒绝了。
邪恶科学家对亚当说道——以后我会给你优越安逸的物质生活你就当你爸爸在外面出差赚钱好了
物质,能代替家人的陪伴吗?
钱,就是最有价值的东西吗?
屈服于强权,人生就能安逸吗?
“为你好”,真的能让孩子拥有美好人生吗?
耶鲁校长理查德·莱文说过: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与技能,而是让人拥有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批判性的独立思考,及获得人生幸福的能力。
简而言之:真正的教育,是要塑造孩子积极向上、不畏强权的人生价值观。
大脚野人屈服于邪恶科学家,决定了亚当在学校里的懦弱。
河南家长推崇“枪打出头鸟”理论,决定了他们的孩子,未来多半会畏首畏尾,不敢为正义声张,不敢扶老奶奶过马路,继而集体沦为麻木的花生人。
电影《大护法》这篇文章,我想对一些父母,或未来可能成为父母的人说——我们诚然已经长大,但也不要因为社会的残酷,使自己遗失掉某些真正具有伟大价值的精神。
那都是些什么精神?
我或许永远无法忘记,小时候看的一部动画片:《数码宝贝》。
《数码宝贝》的每个主人公,分别象征人类最该传承下去的种种精神:友情、爱心、知识、纯真、诚实、光明。
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高石武象征的希望,及八神太一象征的勇气。
如果失去这些,那么即使没有基因突变,人类也与野生动物毫无区别。
与父亲不同,亚当没有成为大脚野人,没有浑身长满毛发。
他只是头上长出漂亮的卷发,基因就已经停止突变。
这是因为,他找回了上述种种精神,并决定用一生去坚守。
虽然父亲不配合,但他还是选择抱持希望、鼓起勇气,与邪恶科学家展开殊死对抗。
影片结局,亚当重新回到现实都市。
他的卷发依然茂密,依然被许多同学嘲笑。
可他却敢于对抗,敢于喊出自己的声音:我喜欢自己漂亮的卷发这是人生价值观的胜利,值得成人与孩子共同学习。
非常适合亲子一起看的一部电影,热闹开心,温馨励志。
内容不算跌宕起伏,适合小孩子的心里,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能看的很开心,笑点非常的多,而且影厅里小孩那么多竟然也没看到闹得,一个个都看的很入迷。
也真心觉得这个导演是考虑到小朋友们而制作的这部电影,至少不是像现在大多数动画电影一样,没什么特别的非得搞个3D来赚钱。
这部电影算是典型的亲子向电影了,把父子两代人相处、共同成长并克服难题放在一个故事里,看的人心里暖暖的,很温馨。
宣发主打亲子电影,影院里很多小朋友,还以为是低幼动画片,看过才知道其实是一部合家欢动画电影。
虽说是法国动画,但完全是好莱坞卡通片的路子,标准的三幕式剧本:第一幕主人公发现父亲的秘密;第二幕主人公在森林找到父亲,尝试丛林生活;第三幕危机来临,父子俩和动物小伙伴一起战胜坏人。
主人公有着好莱坞式的人物弧光,其对父亲的态度转变描绘得很好:最初对父亲是怀念,得知父亲未死的真相后的马上出发寻找;找到父亲发现他是大脚野人后,又极为抗拒,极力劝说父亲回家;主人公亲历丛林生活,开始理解父亲;危机出现,主人公救出父亲,父子关系融洽。
父亲的角色吸引人更多是因其身上具备的超能力:千里耳、飞速大脚、医治能力、听懂动物说话,第二幕展示的这些能力在后面第三幕里都用上了,很好的呼应。
反派老板和博士都有一定特色,配角也都出彩,父子俩的动物朋友、充当小白鼠的实习生、发现野人的司机、偷猎者、欺负主人公的三个坏孩子,这些配角不仅外形幽默,还各有千秋、性格各异,都很好地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
总之,是一部好莱坞模式的卡通片,老少皆宜,幽默与感动皆有。
“有一天,你会长大,会走出家门,会穿过花丛,去敲世界的门”,这是动画喜剧电影《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关于成长的哲理。
如果跟“我不是超人,我是爸爸,就算世界末日,我也会赶在你醒来之前回家”连接起来的话,那么它折射的核心问题就是“陪伴”。
正如那句流行语所言:“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也深喑其道,深知其理,从而通过“问题少年”亚当寻找“失踪老爸”的线索,来表达父亲陪伴的重要性。
归其根本,这一问题就是现实生活的映射,亦即,父母因为工作的原因而不能陪在孩子身边,不能亲历孩子的成长。
当然,这其中也有父母的无奈,毕竟父母的肩膀上扛着的是“家”的责任。
或许,影片中所呈现的“陪伴”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被称作比利时的“卡梅隆”,曾操刀制作法国历史上最昂贵的、历史上第一部3D纪录片《狂野非洲》的导演,本·斯塔森在《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里仍旧延续了一以贯之的生态与现实生活的命题,以一个父亲“早逝”,跟随母亲长大的少年亚当为视角,讲述了亚当在成长过程中遭遇各种危机,从而寻找父亲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亚当虽说有母亲的陪伴,但是由于不像其他同学一样,有一个疼爱自己的父亲,便常常遭受到“坏”同学的欺负。
再加上,亚当本身基因遗传的特殊性,让他成为了一个迥然于正常人的“非正常人”。
面对着校园生活的无奈,面对着全家福中缺失的父亲,亚当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母亲隐瞒已久的惊天秘密后,便一个人偷偷地离家出走,去寻找父亲,也去找回那丢失已久的父子之间的陪伴。
寻找,就意味这救赎,意味这渴望。
亚当跟着未知的线索,走入了原始森林,与“森林之王”的父亲重逢。
在父亲的陪伴下,亚当逐渐明白了父亲的苦心。
原来,父亲因为担心他被坏人利用,威胁家庭,独自一人隐居丛林。
然而,父子初次相遇,也遭遇到了种种问题的困扰。
换而言之,亚当与父亲开始了一段由“陪伴”之旅所引发的爱与亲情的问题思考。
一方面,亚当在父亲的陪伴引导下,将内心的超能力慢慢激发,不仅可以和丛林的动物无障碍的交流,也释怀了他内心的困惑——来自于身体的变化,如鞋子顷刻之间被撑破。
另一方面,父亲也同样担心亚当,陪他学习,陪他在森林里玩耍,并且让亚当学会爱。
于是,一场寻找之戏就变成了父子陪伴的深情告别。
当然,亚当内心是极其需要父爱的,也想方设法去拥抱父爱,特别是父亲被抓后。
再一次“缺失”父亲的日子里,亚当突然之间“长大”了。
他不再畏畏缩缩,也不再逃避,而是毫不犹豫地选择去营救被绑架地父亲。
在这个过程中,亚当与父亲都“长大”了,都真切地感受到了爱和亲情的不可分割,就像亚当说:“我需要我的爸爸,我不会扔下你自己离家的。
”不可置否,现实生活的父子之情也是如此。
或者说,动画电影《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传达我们的是,一家人的陪伴,一家人的共患难,一家人的携手共进。
作为2017年度亲子片的不二之选,动画电影《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所带来的思考既是来自与父母,也是来自与孩子,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物质给予不了他们内心对于父母之爱,父母之情的渴望与心灵寄托,也给不了他们如英雄般的呵护。
那么,为了孩子,为了他们健康的成长,请我们的父母都陪陪孩子,毕竟陪伴,是最温情的告白,也是最好的教育。
1.每个人都曾经对自己的爸比无比崇拜过。
但是,每个人总有一天也会发现,原来爸比并非都如想象中那般伟大那般无所不能。
尤其,当爸比因为一直在生活中缺位而充满期待,却在相见时发现,自己的爸比竟然是一个长毛大脚的野人(惊悚脸)——生活还真是太多的猝不及防呀。
而每个爸比,也不是有了孩子之后就会自动生成抚养技能,同样需要在生活中训练与学习——作为爸比,确实会比孩子经历和见识过更多事情,但那也只能证明社会经验丰富,和会不会做爸比以及如何才能做一个好爸比,关系真的不大。
2.作为五星推荐的亲子佳片,《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的视角果然不同,影片并不纠结“爸比”的形态——野人又怎样?
而是将重心放在“陪伴”上——是的,每个夜深人静的时候,当亚当仰望星空,发出灵魂深处的第一个探问:“爸比你去哪儿啦”的时候,关于父子间的终极命题便就此诞生,那就是,作为爸比,他的存在,对家庭,对孩子到底是有多么的重要?
3.亚当被归为“问题少年”其实并不公允,缺少父亲陪伴的孩子,总是会缺乏自信以及安全感,也会流于放任,有种破罐子破摔的丧范儿。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他在受到校园霸凌的时候,是充满了惶恐不安的,但又缺少反抗的意识。
这对他踏上寻找父亲的冒险之旅,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也是一次儿童天生对父爱渴求的证明,而且,对情感的主动,也是成长的证明。
4.亚当和爸比在丛林中跳荡飞跃甚至学习动物语言,是影片最为欢快的段落,作为一个不到三年爸龄的人,看到这一段,同样心有戚戚,仔细回想生活中最大的快乐,还真是莫过于和孩子一起嬉闹教她走路说话的时候,而每次将孩子抛起接住,在她看来,何尝不是一次飞跃树尖飞跃山峰一样的惊险动作。
5.单纯付出不求回报并始终甘之如饴的特殊关系,父与子绝对排名靠前。
《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从情感甚至“亲子”这一泛话题层面,深度解读了关于陪伴与成长的重要联系。
除了好看的故事,能够深刻触动情感和内心,才是这部影片最感人之处,作为一部动画片,它并非只是单纯提供一场丛林狂欢与都市对抗,它更关心父子在这场重逢后的各自成长。
其实,家与丛林只差陪伴与呵护这一线之隔,“亲子”并非无限给予,更多的是彼此守护,亚当拯救被抓的爸比是守护,而爸比的留下与陪伴,同样是逃避之后的勇敢面对。
所以,当两个人在相遇后,亚当会说“有个爸爸真好”,而老爸则会说“你需要我时我没法陪在你身边,我很难过。
”亚当这么说,是感受到老爸在身边的安全感以及幸福感,而老爸这么说,则是体会到缺位于儿子生活的遗憾,这种遗憾让他明白作为一个父亲的责任。
谁说成年后就不需要成长?
6.和孩子一起看,会有更深刻领悟。
2017年秋天的寿命似乎格外短,30天就直接进入了冬天的麾下。
过了十一,整个天气都是丧丧的,户外已经不太适合儿童。
这样的日子,进影院,来段亲子时光是不错的选择。
令我惊讶的是,《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是同时间段唯一的动画片。
进场以后,发现观众席坐了很多带娃的家庭。
《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之所以吸引到很多有儿童的家庭,原因有三。
首先,这部法国动画片的导演不仅导过多部动画片,他擅于驾驭动物题材的相关作品,还有几部在中国特别受欢迎,如《魔法总动员》、《鲁滨逊漂流记》等......其次,这部动画片在猫眼打分平台是9.1分,这个已是高分,同时也意味着你可以放心买票。
第三是,电影主题是关于父子之间的故事,非常有共鸣感。
除了外部因素以外,我来聊聊电影的感受。
首先,《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更偏重于儿童心理类题材。
它的观众年龄群应该是学龄儿童及以上。
电影以叛逆少年亚当的一次寻父之旅,意外打开了超能力的人生。
电影的很多场戏冲突较为明显,能产生亲生间的互动。
比如,亚当生气离家出走逃到马路上,这个是很多小朋友都会感兴趣的话题。
那么问题来了: 逃跑之后该如何生存呢?
随着剧情的推进,亚当的故事脉络越来越清晰,他拥有一个不寻常的身世。
而这个身世之迷,也是非常有挑战性。
他的爸爸是个大脚人,也就是野人。
说实话,作为一个儿童究竟能不能接受一个野人爸爸。
我想,不光是我的女儿表示不能接受,恐怕90%的孩子都不能接受这样的设定。
那么,在这个设定的基础上,条件再加一层诱惑,“你不能接受一个超有能力的野人爸爸?
”她的回答依旧是否定的。
《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人物设定有挑战性,有美式开放、兼容、广纳的思路,这也是与其它亲子电影不同的地方。
它不是千篇一律的复制,而是一个反向的思考。
动画片 《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折射了现实生活中一些父母因为工作,没有时间陪伴孩子身边,父母和孩子的内心都非常痛苦。
一方面,成年人要面临着巨大的社会竞争,不得不拿出最好的状态;另一方面,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亲的陪伴。
片中,因为没有父亲和特殊身体特征,亚当被同学排斥。
他向母亲隐瞒了这些都跟父亲有关的心理诉求。
当然,亚当和妈妈的隔阂,是父亲缺失的最大导火线。
尽管爸爸有着毛糙的长发,厚厚的大脚,但是他依然感受到了普通父子之间的快乐。
尤其是电影后半段,父亲为了保护儿子和妈妈,选择牺牲自己,他以为给孩子最好的就是最大的付出,亚当却不同意。
这也正是当下父母和儿童的心理差距。
我们以外自己在外面拼死拼活,给孩子买最好的吃最好的,这个就是所谓的幸福。
而孩子们往往觉得,只要和父母在一起,哪怕是吃苦也幸福。
这种情感依赖是天然的,不需要任何权衡。
看的时候,作为家长也会产生思考。
其实在修正人生的路上,不光是孩子,父母也一直都是学生。
《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在内容层面上,故事构造较为新颖,情节是孩子生活中常见的,父母和孩子的对等思想也更适应当下的生活逻辑。
电影是2D规格,色彩饱满但不刺眼,尤其是森林、科技场景更偏重绿色、黄色等舒缓视效。
看完这个电影,女儿说很喜欢这个“大野人爸爸”,这似乎又变成了一场心理实验。
其实,孩子对父母才是无限宽容的,他们有的时候要求的很低很低,只有你们的陪伴,一切都好。
一个父亲因为全身长满毛发而被生发公司列为研究对象研究他的基因问题,这个父亲不得已到森林隐居,与世隔绝,小孩在得知自己的父亲还在人世间时,寻找父亲后发生了一系列和生发研究公司抗争的事情。
这部电影应该是定位小孩子看的,里面有一段父子在森林里玩耍,和各式各样动物对话的场景还挺有趣的。
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父亲害怕生发公司的人研究儿子伤害妻子和儿子,甘愿被生发公司研究。
儿子为救父亲,也不怕艰难,不管怎么样,都一定要救出父亲,也让人感动。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一家三口,加上森林里的一些小动物,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
有爱的电影。
最后想吐槽一下动画片真的是够直接,校园霸凌的那三个人,一个长的胖,一个长的丑,有龅牙,一个是长发飘飘,盖住了一个眼睛,给人凶狠的样子,三个孩子的完完全全就是恶霸的形象,实际上也是恶霸,只能说动画片真的是很直观。
一直在思索,到底什么样的电影才能算是一部好电影。
豆瓣上那些高分电影真的很棒嘛?
又或者那些低分电影真的很差?
从大概率上讲,豆瓣上的评分还是很准的。
但是这部电影只拿到了六分,我觉得有点儿偏低了。
诚然,与《寻梦环游记》相比,本片的确差了点味道,与入了去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提名的《宝贝老板》相比,也略显秩嫩,但是六分真的有点儿过低了。
本片我给了四颗星,比实际水平高一些,如果可以给三颗半,那就应该是正好了。
作为一部给孩子们看的动画片,本片是合格的。
作为一个没有父亲陪伴长大的十二岁的孩子,主角懦弱,孤僻,是一个没有朋友的失败者,的确可以称作中度社交障碍患者。
与疯狂动物城的兔子朱迪相比,这样的主角并不讨喜,但却更加真实。
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太多孩子都会遇到类似的成长的烦恼。
他们不是超人,并不优秀,却向往卓越,梦想成为学霸。
从网络文学的角度来讲,这样的主角反而更加具有代入感。
没有朋友的失败者心有不甘,父亲成为他令生活翻盘的最后一笔赌注,纵使他再胆小怕事,此时也顾不得其他,定要去找寻自己的父亲了。
顺理成章地找到了自己的父亲,赌对了的主角成了最大的赢家,他不仅仅有一个十分优秀的父亲,而自己也成功地继承了卓越的基因。
接下来,便是第二个情节点的出现。
优秀并不意味着安逸,反而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这一段情节令我觉得不妥的地方就是主角成长得有点儿过快了。
当然,成长速度要受到电影时长的影响,但是如果编剧能够再适当地向大家展示一下主角的迟疑与犹豫,那就更棒了。
主角需要成长,这是电影的需要,他必须在九十分钟内完成自己的自我救赎,但是成长得不合情理,有点儿过于迅速突兀了。
成为了有担当的主角,自然开启了开挂路线,几乎无所不能的主角轻松战胜反派,最终大团圆。
这个时候的主角彻底完成了自我救赎,不仅有了一大堆动物朋友,甚至已经开始有女孩子喜欢了。
故事情节比较简单,没有那么多弯弯绕,也不像疯狂动物城那样有太多的指代,适合孩子们看。
观看动画长片,本身就是一项亲子活动,而亲子活动其实就是父母与子女共同受教育的过程。
每一部动画长片其实都是可以为孩子们带来些东西的,比如这部片子,让孩子们明白责任的重要性。
尽管我们的孩子不需要挣钱养家,但是好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也是一项重要的责任。
你惹的事儿,你来扛,不能总指望父母来帮你背锅。
另外,这部片子也让我们看到,父亲的陪伴对孩子的重要性。
现阶段子女教育中越来越多的父亲成为缺席者,这也是令人担忧的事情。
其实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父亲带给孩子们的教育是母亲无法替代的。
父亲带大的男孩更有男人气魄,父亲带大的女孩则更会处理两性关系,有更大的机率选到好的伴侣。
我们主角面临的这些困境其实正是父亲缺席孩子的成长造成的。
我们应该建议每一个父亲,不要去做森林之王,而是要老老实实地多陪陪孩子,做个超级奶爸。
至于其他,还有许多梗,比如我们主角和父亲共同带过的那顶帽子,竟然是绿色的。
当然了,美国并没有绿帽的典故,这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内容。
美国电影让主角戴顶绿帽子也并不是件大不了的事情。
告别了十一黄金周的高歌猛进和百花齐放,当下的电影市场也暂时告别了资本的碰撞,更趋于理性化,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题材迥异、风格大相径庭的影片纷至沓来,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态势。
面对着一众新片,很难不会出现“选择困难症”,此时不妨化繁为简,将个人的喜好转变为家人的喜好,合家欢的亲子题材正中下怀,正在全国影院热映的《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就是其中的代表。
萌态十足的动物、一望无际的大森林、冒险与成长的故事,带来一段难忘的亲子时光,很是适合家人一同观影。
提起“森林之王”,恐怕大家想到的不是“狮子王”辛巴,就是人猿“泰山”,总之不是百兽之王就是能力超群的英雄。
而《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则有些出人意料,片中的“森林之王”,并不是从天而降,也不是从小养成,而是实实在在的普通人,面临着突如其来的变故,迫于家人的安全回归丛林,开启大自然的生活模式,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冒险故事,这样的人设具有强烈的代入感,也更能被观众所接受。
爸爸是人见人爱的“森林之王”,但孩子亚当就没这么幸运了。
亚当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与妈妈相依为命,缺乏父爱、生性胆小的他不光自卑,还经常被同学欺负,成为学校里名副其实的“受气包”。
不经意间的一次找寻,亚当发现了爸爸还活着的证据,对父爱的渴望,让他走出家门走入原始丛林,开启找寻父亲的神秘旅程……影片的故事并不是简单地平铺直叙或是单刀直入,而是在风趣幽默的同时加入了反转和不确定性,令全片看来新颖别致又妙趣丛生。
从亚当历尽艰辛找到父亲,到逐渐了解到父亲离家的不为人知的苦衷,从父亲被陌生人抓走,从亚当带领动物团队开启拯救父亲的大作战,自始至终是以孩子的视角来讲述整个故事,这样的情节和故事更易于被孩子们接受。
伴随着银幕上亚当新奇特的经历和遭遇,孩子们也会深陷其中,迫切想知道接下来的故事走向。
说来这部诙谐幽默的影片也在探讨一个严肃的话题,就是爸爸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
当下的社会,爸爸大多承担着家庭中的经济重担,无暇顾及与孩子的交流,长此以往就向影片中的小男孩亚当一样,尽管有母亲的悉心呵护,但时长处在自卑和不自信的阴影中,找到爸爸后才改变了他的性格和人生。
说来连银幕上的亚当都离不开爸爸,更何况银幕下的孩子了,所以说工作忙不要紧,再忙也要抽出时间陪陪家人、陪陪孩子,这也是爸爸应尽的职责之所在。
《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可以看作是一部现代版的《咪咪流浪记》、《三千里寻母记》或是《绿野仙踪》,透过主人公亚当奇妙的经历和遭遇,讲述了一段关乎于爱与成长的旅程。
影片通过诙谐与冒险并举的故事,教会孩子很多在课堂上和书本上所学不到的东西,包括团队、信任、勇敢、坚强和不屈等理念和态度,堪称是寓教于乐的典范之作。
亲子题材一直都是电影市场里不容忽视的主力军,但大多影片都集中在六一儿童节和是十一长假,一窝蜂集体上马,在题材同质化的同时也间接的影响了影片的票房和口碑。
说来不妨把眼光放得长远些,只要题材抓人、内容新颖、故事过硬……如同《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一样,尽管档期不具备优势,凭借自身的硬实力,同样能够突出重围,在展露黑马范儿的同时,成为影院里令人趋之若鹜的爆款。
题材还不错~现在确实脱发严重…………情节还是比较随意的~
娃也不喜欢,我也不喜欢。娃说很怕,我觉得很没意思。
儿子很爱看
有点意思
不错
浣熊太抢镜了
给小孩子看还是蛮合适的哦~
6分
还行
2分
题材挺新颖的 适合一家人合家欢
你的爸爸只是汗毛比较丰富罢了
还可以吧,不精彩但也可以看下去
非常好的亲子电影,画面细腻真实,剧情前面不错后面有点落入俗套,不过整体来说非常不错。最重要的是终于不是3d了。。
除了小男主人设和动物朋友,没什么亮点了(动物朋友是因为动物本身就自带萌属性和设定没有太大关系)
为什么动画中总有校园暴力,还有被科普大脚野人
1cc电影6。2总能利用亲情互相威胁两个在意的人。3人物建模很重复,感觉有点串戏。4创意很有意思啊~好玩~5每个男主角都会有几个王者好朋友,还有几个只会斗嘴的废柴朋友。
全家一起看,也还不错。剧情简单,但很轻松
2020.12.30 @三亚
好喜欢它动画的细节,就男主好可爱啊~小男孩一开始头发疯长,哈哈哈哈哈哈太可爱了。和他爸爸那里,一起玩的时候可有意思了。其实很不喜欢要安排一个反派,就和父亲适应生活,然后一起回归生活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