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车上又看了一遍白夜行。
越发觉得感情这种事情是羡慕不来的,桐原亮司和唐泽雪穗是来自少年时期的羁绊,深刻地影响了两个人的人生,有关生死,所以后来的什么人都注定不会在心里留下一点位置。
后来的典子,启德大学 勤勉十年的药剂师,为了亮司能忘记原则去偷单位的氢酸钾。
亮司想毒死一直追查当年案子的警察是为了给雪穗平静的生活,但是典子这个女人最后发现自己只是被利用了却还是愿意为他死。
亮司不能踏进那个楼房见她最后一面,这个世界上也不能留下他们有过的一丁点联系。
就如同最后雪穗的走上楼梯一次也没有回头。
世界上R&Y式的关系不知道是否真的存在,但是典子很多了。
她的人生失败,消沉多年。
桐原背负过往,把自己放逐到社会边缘。
所以故事就是中年女人因为满怀心事的少年产生了被需要感。
因为感觉到的一点虚假的温暖就爱上了桐原。
他说,想把以前的事写成小说,氢酸钾容易弄到吗?
他说,如果小说卖的好,我们一起出去旅游吧。
可以说,典子是个不太成熟的中年女人,自己的生活都掌控不了。
而桐原是个被迫早熟的孩子,用代表父爱的剪刀杀了桐原洋介后,他和雪穗两人的命运都是靠自己在白夜的痛苦里一步步走的。
背负的太多的人心中是不会有位置留给爱的。
(参考紫夫人对少年汉尼拔说的话。
)
知道堀北真希要出演白夜行的那一刻。。
我实在是不能把她和雪穗联系在一起。。
整个电影非常晦涩。。
看的我几欲放弃。。
但是出于对原著的喜爱和讨厌半途而废我还是坚持看下去了。
惊喜在最后。
我觉得整个电影最好的部分只能是亮司在天台那一段的告白以及警察老泪纵横的一幕 和重现当年案发的片段开始写这篇影评的时候,音乐正好随机到dying in the sun。
觉得很符合。
活在白昼之下的雪穗和亮司,能称之为真正的活么。
看了孙艺珍版本的白夜行,然后又拜读了东野圭吾的原著,最终又到了这部。
相比于孙艺珍,堀北真希败北败的相当彻底,一直期待至少表现出雪穗清纯美好的一部分,当在舞蹈社转身的一刹那,我看到的是一个浮游在表层之上的空壳,一个没有灵魂的木偶,而诠释雪穗最重要的是她扭曲痛苦的阴暗灵魂。
堀北真希这个转身 完全没有 高贵纯洁 眼神里却透着下流与卑劣的感觉。
只是一个麻木空洞的人转身望向你,仅此而已。
觉得换成谁来演都不影响的感觉,问题是她是主角,所以她不可以这么生硬。
整个戏,堀北真希只有最后一幕是可以的,亮司坠楼后像白色幽灵一样的背影,这里用的是对雪穗面部的特写,有有些幽灵的感觉。
关于男主,桐原的戏份太少,尽管桐原只是像雪穗白夜下隐约的影子,但不是隐形的。
这个版本对于桐原和雪穗之间互动的表达太少,以至于如果不看原著的情况下,观众估计是要到最后才能明白整个平铺直叙毫无波澜的电影是有多么的汹涌了。
但是,貌似这个戏的演员非得在结尾的时候才开始刚刚进入角色,在天台上对着笹垣最后的告解,苍凉的笑容释放出了桐原亮司的感觉。
而笹垣的老泪纵横看的让人心酸。
但是,,,,这个场景,,让我这个腐女,,实在不能不YY。
关于整场戏,不同于韩版,忠实原著的程度相当高。
但是我不得不说太过于枯燥了,晦涩。
生硬的交待,其中完全没有暗示雪穗和桐原这么多年一直处于一种如影相随却又见不得光的状态。
没有体现出枪虾和虾虎鱼令人扼腕的羁绊与悲情。
缺乏了凸显人物悲剧性特征的剧情设定,缺少了对白夜的解释,缺少了对于两人悲惨的互利共生的展现。
于是,雪穗魔女的魔性和桐原对爱和救赎的渲染便得异常薄弱。
比较失望。
这是需要好演员好编剧才能构架起来的一部戏。
我想很多人看完《白夜行》的理想状态是默默关上电脑,抬头呈45度角仰望天空,脑海中浮现出亮司与雪穗的身影,眼角,有泪滑过......STOP!再这么想下去就成苦逼国产电视剧了。
从催泪的角度来讲,日影《白夜行》应该是可以做到了,不过我相信很多观众应该更多是问:WHAT?WHY? 尤其是很多没有看原著的观众,对于他们而言,这个观影过程应该是挺痛苦的。
因为之前看过原著打底,所以我还是能把握住剧情的,下面讲讲我对白夜行的感受,本着先苦后甜的原则,先讲讲《白夜行》的不足。
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导演深川荣洋决定把《白夜行》拍成一部两个半小时的电影时,它就注定与百分百原著无缘了,或者说,它把原著的血液稀释了。
这是一个深川荣洋的《白夜行》,跟东野大叔的《白夜行》只是远房亲戚。
原著作为小说,可以展开篇章,构建一张繁复错杂的人物关系网,在平静下暗流涌动。
而作为电影,《白夜行》显然不能也像原著一样慢慢地展开,再四处留白,然后让人回味无穷,那样的话估计它可以拍一个24小时版,观众白天进电影院,晚上看完回家,真正做到《白夜行》.......所以日影《白夜行》简化剧情是必然的,里面各种人物合体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它简化了剧情,很多人物也为了剧情需要而合体。
但是剧情的简化带来的问题是:哪里需要减,哪里需要留。
而我认为《白夜行》的剧情取舍不太恰当恰恰是它无法取得特别成功的原因。
《白夜行》的原著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哪里?
有的人爱看雪穗和亮司的那若隐若现的爱情,有的人爱看里面四处留白点到为止的机锋,有的人喜欢里面扣人心弦的剧情......但是这些都需要一个完整的展开的剧情,所以很多忠实读者应该不太会满意日影《白夜行》,以上说的吸引点它也有,但是都是打了折扣的,无法让你酣畅淋漓,因为那只是北京的世界公园,不是真正的名胜古迹。
而作为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来说,简化版的《白夜行》又过于省略,他们会看的莫名其妙,很多细节一笔带过,有时候你要是不仔细看你就真的跟不上剧情发展了。
我的一位好基友看完之后就一口气问了我四个关于故事内容的问题,对此本人只有笑而不语:“看原著吧亲。
” 因此观影不畅带来的不爽感觉严重影响了观众的情绪,豆瓣上的打分都比韩版低了(难道是韩版的床戏加成么?
)。
抛开这个算是唯一的缺点,也是最严重的缺点,接下来讲讲甜的部分。
《白夜行》无论是在音乐,画面等方面还是可圈可点的,它极大地还原了原著里日本的背景时代,再配上仿古的大字体(这是我看别的达人指出的),还有日影一向出色的配乐烘托,我们还是能嗅到很多“白夜行”应有的味道。
接下来讲讲演员的发挥,高良健吾演出之前我还真是不知道他啊,后来补充了他的很多资料才慢慢了解了,人家就不肿么在电视圈混啊,所以导致我这种伪饭不了解他啊,貌似他还是电影演得多啊,而且貌似还是以演技闻名啊。
整个影片看下来,他的发挥应该说是很出色的,因为没有看过他的其他戏,所以我也不能说他超水平发挥还是没有发挥好,不过他还是证明了自己的演技实力的,最后都让老刑警对他吃果果的“表白了”O(∩_∩)O小亮司的发挥也很抢眼,尤其是那段在河里洗手上的血污的戏,那种撕心裂肺感让人虎躯一震啊。
不过亮司和小亮司都很爱咆哮,是集体看了马教主的指导录像了么?
(玩笑话)下面是咱们的主角MAKI了,撒花鼓掌我在读原著的时候就曾经带入过MAKI的影子在雪穗身上,就是雪穗的中学时代,看来MAKI就是校服党啊当初决定MAKI演雪穗的时候,唱衰声一片,而我还是比较看好她的,因为我觉得她能让我产生阅读的代入感,应该说MAKI还是有雪穗的因子的。
正是成品出来,我不得不说:MAKI确实努力了,她已经尽量把握好了自己能利用的演技,尽力去阐释雪穗这个人物,她做到了自己能做的雪穗。
不过亲们应该知道我接下来该说“但是”了:但是,雪穗这个角色的难度应该超过了MAKI能掌握的范围,雪穗是个及其复杂的人物,她的行为让人恨之入骨,而当你了解她那悲惨的童年时,你又无法对她产生真正恶人应有的那种痛恨感。
这不是一个正常23岁的若手女优能够完全诠释的,MAKI素来也不是演技之神,所以她发挥成如此,应该说是值得鼓励和进行表扬的。
不过说了这么多,我觉得对于我们酷北党来说,能够看着MAKI一步步成长,展现出来她的努力就好了,我喜欢的就是静静的看着她在舞台上,在屏幕中,哪怕她一句话不说。
本来因为网络的问题,我不打算看这部映画的,不过昨天一个意外围观了棒棒和小树的讨论(俩个只在卖萌么在讨论的人= =),于是行动力再次在我身上发生了奇迹,晚上8点多下好电影,迅速回家,洗澡,两个半小时看完电影!
(要知道当天下午,我花了五个小时才看完一个90分钟的电影= =)正传,电影采取依照小说的线性时间顺序来讲述故事,这个我本身是很赞成的,要知道一直到现在我是多么悔恨我在没读原著的情况下看了剧版的第一集,被剧透的连渣滓都么了啊!
不过电影在处理线性叙述逻辑的同时又刻意的想要通过留白的方式来制造各种悬疑,为了揭示最后的真相的残忍……不过实话说在已经有这么多人知道结局的情况下这种拍摄手法只能让人不断挑剔漫长的留白时间里演员们是多么的不到位。
像《白夜行》这样的小说,尽管我并不赞成,但还是觉得日剧的拍摄手法才是能剧影吸引人的选择。
不过……前提是不能都像日剧那么煽情!
小说,尤其是侦探小说,是可以肆意留白的,这样在结局到来的那一瞬间才有行星爆炸的冲击感。
但剧影如果有太多留白,只能冲淡剧情的戏剧性。
电视剧选择了一条极致填满的道路,一直到现在身边很爱看剧版《白夜行》的同屋人还会不断和我重复,好喜欢亮司的温柔……而在电影版里,无论导演想要怎样留白,到最后总要出现犯罪过程的还原,那个少年保护了少女……同屋人最喜欢和我讨论的就是这两个人之间的是不是爱情,我总是想极力否定她,不要信电视剧那一套啊,煽情什么的都不对。
我是信奉小说的留白的,我们不是他们,我们想象不出他们之间的事情,用爱情这个词太过敷衍了,在我看来,他们之间是真的寄生关系,你可以想象他们很残忍,也可以想象他们很可怜,到底是谁在利用谁,到底是谁在保护谁……任何影像化的表现都必须是无力的(个人最反感的就是剧版的煽情……好歹也要有个限度),真正的留白必须应该交还给他们自身。
最后必须说,电影里的演员真是不能和剧版比啊,渡部笃郎和柏原崇必须秒杀一切啊。
而且个人心中,最完美的少年版必须还得是剧版的第一集!
另外,堀北真希会一直走昭和风了吧。
以上,再次感叹我写评论的行动力
其实《白夜行》这本小说,个人觉得拍成电影是比较困难的,时间跨度大出场人物多这先不说,关键是男女主的联系在故事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相当隐晦的状态,这种人物之间的联系是整本小说的灵魂所在,如何恰当地表现出来关乎到原著精髓的再现。
电视剧版的改编,把两人之间的联系过于具体化,加上种种原因,最终只是把白夜行拍成一部爱情悲剧,纵能给人感动,却和看完小说后所感到的冲击有所差距。
当然了,电视剧如果按原著拍估计收视率会非常悲惨。
韩版没看,不评论,口碑貌似不好,也正常。
所以为了忠实原著,电影版直接就让男女主不见面。
这是相对省脑筋也正路的做法。
剧情本身,由于原著故事老长,导致电影即使最终上映时长达2个半小时,在很多方面也只能浓缩,没看过原著的可能会有点摸不着头脑。
比如把高宫诚线弄掉,这是对原著最大的改动。
像原著中颇占一席之地的私家侦探,到了片中只留下一个面盖报纸横尸街头的镜头。
而事实上,如果你在播放进度条上随便点,会发现点中Maki可爱小脸蛋的几率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高。
综合各方情报,估计导演当时在选用那些情节放在公映上费了相当的脑筋,演员们的戏都给剪掉了不少,连Maki也抱怨把自己跳舞的都给剪清光了。
结果就是,片长很长,留给我最深印象的却是**和奥斯卡,呃,就是雪穗他老公。
我也不知道这样好还是不好了。
另一方面,电影剧情初段的展开和小说一样平缓,习惯了快节奏爆米花的观众可能会觉得无聊而破口大骂。
实际上,这种情况就像当年的《十二宫》,爱者深切恨者入骨。
另外有人把《白夜行》当作悬疑推理片而要求精彩推理什么的,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因为原著本来就不是传统的推理小说。
至于高潮部分,在出色配乐的强力支持下,感染力相当强大,纵使知道结局也让我停下了手中夹着面条的筷子。
每个女孩的心中都有一个少年,有人说,我的少年有着黑头发,笑起来狭长的双眼,修长的双手,干净利落的肩线,有人说,我的少年爱种薄荷,养了一只波斯猫,还有人说,我的少年助人为乐,在所有人面前强悍在我面前脆弱。
在雪穗心中,她很早以前就拥有了这个少年,这个少年喜欢剪纸、喜欢无线电,为她剪出《乱世佳人》的小说封面图,她的世界是最黑暗的地狱,少年是小镜子反射出来的阳光点点,虽然光照很弱,但却已经照亮了她的内心。
紫霞仙子说,有一天我的郎君会披着金色战甲脚踏七彩祥云来接我,她没有猜中结局,而在雪穗的心中,一直有一个结局,这个结局是必然的,不可改变的,这是她努力为自己打造的童话结局。
如果公主就是公主,即使她出生在一个艰难的环境,受尽欺凌,她也能够努力成长,达到自己的目的,坐上属于自己的宝座,当然能够帮助公主的就是由不经世事的少年成长起来的勇士,勇士为了守护公主同样也是受尽苦难,但他为了守护公主,从一个拯救公主的勇士变成了为公主除掉前方障碍的工具,在大团圆的结局尚未到来之前,他已经无法再坚持下去,无法再坚持自己的角色,可惜的是,童话原本就不是属于勇士与公主的,由公主自己编造的童话只有她自己一个人,《乱世佳人》能够教会小公主的就是必须将自己放在首位,必须掌控全局,随着勇士的死亡,真相再也无人知晓,勇士的死亡终结了那段黑暗的时光,连同小镜子的光芒。
如果可以不用当公主,只想做一个平凡的女孩,没有童话,没有必须要争取的事物,坦然接受过去的伤痕与遗憾,如果也可以,我想,雪穗做不到,她注定了成为公主,没有人可以像她那样骄傲,那样美丽。
她的美丽是她的武器,是她用来保护自己的最大武器,她懂得如何与人的欲望应对,因为她了解欲望,了解人本身,人不是像看上去的那样富于责任感,具有道德观,口口声声说的与想的全然不同,她以自己的童年,检验了人性的所有,因此,没有人像她懂得掌控人心,懂得蛊惑人的灵魂。
受过如此的欺辱与伤害的人们,很少会选择原谅,而人却总是要欺负弱小者,牺牲弱小者为自己换取欢乐,总是要服从自己病态的欲望,总是不懂得克制自己想要伤害别人的冲动,不能够原谅的是那强占自己的恶魔,更不能够原谅的是那软弱的将自己推向火坑的至亲。
雪穗,一个站立于人类欲望之上的无爱者,一个强大的复仇天使,她要用自己的能力来将人类玩弄于股掌之间,成为别人命运的操纵者。
有这种种恶,才会滋生出种种无知,种种虚妄,种种仇恨,种种报应。
雪穗的冷漠,是光司永远都无法了解的真相,那双看透人世间的一切纠葛,了解人的欲望的双眼,是光司捉摸不透的。
光司无法做到雪穗的冷漠,他无法面对自己曾经信任的世界的改变,他无法做到不带感情地活着,年长的恋人让他感受到了温柔,感受到了希望,而他已经无法再为过往的种种再多付出,无法承担只有让他选择毁灭,选择解脱。
用于感谢似的,承诺似的那个店名,两人的交叉也只能止步于此了。
残酷的人生,不值得人去死,沉重的爱,也不值得人去死,只要人活着,终是能够为自己书写结局。
昨日种种,昨日死,未来之事,不可期,只有活在当下,掌握一切才是对于一个人来说最为重要的事情,这就是雪穗的想法,那华丽的店面,那熙攘的人群,那将要为自己的权力铺路的一切,已经全在手中,而那阳光,已经随着镜子的碎片而逝去,从此,白昼无法到来,黑暗不再离去。
对《白夜行》这部作品的感情始终有点微妙,我从不觉得喜欢它,甚至很讨厌里面描述的一些情节。
但出电视剧版忍不住看,出了电影版即使看到了很多很低的评价也还是忍不住想看……看它的心情简直就像亮司在爬隧道一般,就想在一片暗黑里期待一点光,在一片冰冷里寻找一丝暖似的。
从这一种心态上来说,电视剧版极大程度满足了我们“寻爱”的心态,它本身就大量渲染了这个故事的感情线,叙述的顺序也做了很大改动。
使得整部作品格外煽情,从俩人小时候就开始煽,一直煽到死……绫濑遥版雪穗面对亮司死亡的神态满足了我们感情需要。
她也许是目前为止表演得最富情感的雪穗。
简直就要失去了雪穗周身充斥的黑暗和冰冷,变得十分惹人怜爱。
而读过原著的人都清楚,本体小说里情感描述这一部分实在是少得很。
比对来说,这个电影版从描述顺序、故事氛围、表达方式都比电视剧版更接近于原著。
堀北真希的表现也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糟糕,她身上确实适时地散发出了冷森扭曲的气味。
(虽然有两个镜头一转身那背影显得有点过于雀跃)亮司的戏份有点弱,电影版在他的描写上太弱了,很多凸显他性格和手段的情节都被忽略了。
使得这个版本的亮司看上去更像个被女主骗了的无辜儿童。
事实并不是这样不是么?
因为看过原著和电视剧版,对于电影版忽略的很多情节自动脑补了。
能理解电影篇幅有限,和表达方式有限,因此情节不全,且很多细节不能按照原著的方式表达,因为太晦涩。
但我还是想说编剧的表现没什么很出色的地方。
而故事在压抑到高潮的位置,导演这高潮也实在是处理得不够漂亮。
远没有看原著时那一两句话表现得震撼人心。
但即便是这样,即便是这样,亮司死去的时候我还是心里微微颤动了一下。
就像是一遍一遍看白夜行这个故事,各种版本各种方式,都像是在黑暗中冰冷中期待那一点光一点暖,到最后我是多么期待堀北雪穗能有点要流鳄鱼泪的迹象啊。
太可惜了……其实绫濑遥、堀北真希和深田恭子都不是我心目中的完美雪穗。
但她们又似乎都表现出了雪穗的一部分,雪穗大概就像很多碎片似的,真的很难拼完整吧。
怎么办= =我还想期待其他版本……
力度不够,演员选角不太行,剪的也很零碎,强行解释让它没有原著那么美。
如果不是看过原著真的很多碎镜头都无法理解,看得出来导演努力想要把全部的剧情塞进去,但是依旧没有塞完,故事内容也没有讲清楚,与其花一大堆镜头去讲述最后的两个小孩之间的故事和联系的方式不如多用一点有效的镜头告诉读者谁为什么死怎么死的,感觉导演没有理解这本书最大的魅力,朦胧感,和相生相伴的默契感。
最后警察说服男主那一段,说想要代替给他父爱,有点感动,但也仅限于此。
每个演员的表情都麻木不仁,整部剧演技最好的是小时候的雪穗,灵动天真,又带着孩子的恶,成年女主角给人的感觉很阴郁,没有那种表面上的明媚或者大小姐悠然的姿态,像是对什么都很麻木,而不是对一切游刃有余。
关于亮司xing功能不行的描述也很模糊,他在电脑城创业的那一段更是全部砍掉了,导演像想要把所有东西都塞进去,但根本没分清重点。
不过最初在家的那个布景还是挺还原的,两层的阁楼和我想象中的很像。
总的来说,小说改编,电影就不能一直输出剧情,而是要通过镜头表现,这本小说本身就没有多少对话而是场景多,但电影没有展现出来,男女主角的默契感也毫无体现,强行加一个摩斯密码和镜子反射的过程反而破坏了那种心照不宣的感觉,本末倒置。
不过也不算白看吧,警官的选角蛮好的,剧中的唯一一个正面角色,男女主的演技很干瘪,完全没有感受到角色魅力,算了,就当我重新复盘了这本小说。
小时候的雪穗太善良,长大了简直就是一张刁民脸。
韩版的孙艺珍灵性有了,但太瘦弱的身子骨总让我觉得她难以承受那么多心机。
整个故事前半部分破案调查处理得还好,中间很多欲语还休,只给我们瞄一眼苗头,线索乱套。
最后笹垣的突然表白也吓了我一跳。
让观众自己揣摩的东西太多,但本身又不是拼智商的片子啊!
韩版2人的互生关系和“我们的头上没有太阳,一直都是夜晚”的感觉也更明确。
日版亮司只是单纯的工具罢了,所以跳楼也很突兀。
BTW导演选的什么跳楼地点啊,什么坑爹小巷子啊!
雪穗转身去找那老爷爷又是怎么回事啊!!
说好的扶梯背影呢?!!
日版白夜行对原著的改动有些大,导演很聪明的从时间线上着手去叙述整个故事,想保持整个故事的完整性。
可惜的是,原著小说所包含的内容过于庞大,使得整部电影显得有些凌乱。
原著小说好似一片片的拼图碎片,最后拼出一个完整但有些许残缺的真相。
电影更像是把真相剪成了一块块的碎片。
堀北真希扮演的唐泽雪穗是没有任何感情的,整个人都特别冰冷。
整部影片,雪穗有两处微笑让我印象深刻:一是她在试穿婚纱时对着橱窗外的亮司露出的那灿烂的微笑,二是她在亮司死后,走到有钱有势的老头子身边露出的那媚人的微笑。
前者让我感动,后者让我冰冷。
不太喜欢导演对江里子的变动,那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之一,给予他人温暖的江里子,为什么要被导演毁成一个受气包?
我对友彦的期待也变成了炮灰。
在电影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已经需要通过原著去理解影片的大概,因为电影太像是在不停的告诉观众,你看,又死一个,你看,这女的也被侵犯了。
找不到任何的重心。
尤其是笹垣,我无法理解他在影片中所起到的作用,一点都不像那个死咬着十几年前案件不放,不断挖掘两人关系的警察。
莫名其妙退休,莫名其妙追查,以及莫名其妙的对亮司的“告白”。
除了突兀还是突兀。
其实电影本身还是有些亮点的,亮司的演员选的很好,很有原著所描写的那种气息,有些细节也很用心。
小亮司的表现,让人惊喜。
导演将整个故事的结局都押在了堀北真希的表情上。
很多人在看原著的时候,都很想知道那个一次都没有回头的女人,究竟有着怎样的表情?
电影告诉你,西本雪穗终于成为了郝思嘉。
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她都会走下去,即使是失去唯一照耀她的太阳。
我想导演是特别喜欢桐原亮司这个人物,整部电影对于桐原亮司都有一定的偏爱,这种偏爱使得雪穗这朵恶之花,开得并不那么妖艳。
是桐原杀了父亲,是桐原杀了西本文代,是桐原决定让彼此成为陌生人。
与桐原相比,雪穗就只是个有着悲惨遭遇的不幸少女,一切都由桐原为她打点。
不像原著中所叙述的那种互利共生的关系。
总之,这部电影没能表达出我所期待的感觉。
那种两人之间的爱的绝望。
那种卑鄙龌龊的互相守护,那种没有丝毫希望坚守,那种为其杀人为其埋尸为其顶罪而无怨无悔的爱情!
一直觉得白夜行是一部关于爱情的小说,在绝望中透着暖意。
肮脏但却美好。
电影变成了展现亮司个人的悲情。
无论如何也无法赞同啊!
END
让堀北真希来演是败笔。虽然演技有提升,可是雪穗这样高难度的人物真的不是和她啊。还是继续坚守你的偶像剧吧堀北。
【1:导演想必也是对东叔原著的结尾不满者之一,所以拍到片里死抠结尾呢。2:导演对一成兄是有多不满...3:崛北和穗花真的有点像呀】
完美。对比韩版多了几分冷酷
这个电影版本把日剧版本的“黑色”变成了“悬疑”。如果有没看过日剧版本的话,这个电影版本是不会觉得好看的;看过日剧版本的话,把这个电影版看成是SP会更好接受。
这烂的简直无法忍受,能看到一半都是不知道多少次想关闭了。雪慧早已猜到是凶手,那与完全超乎年龄的冷静和智慧出卖了她
真心震撼!!!
替代太阳的微光,以及永夜。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亮司最后死了,雪穗却一直没有回头,虐爱结束了,她生命中那点微弱的光也熄灭了,终于明白了“白夜行”。★★★
韩版已经够烂了,没想到日版更烂,剧情拖沓凌乱,选角失败,啃爹啊
好无聊~~跳着看~~这种爱情片还是少遇到为妙。。
全是扑克脸........
哇塞 好难看!!!!
堀北真希
这次拍成电影版其实没有多大新意,但是不管看哪个版本都很替男主内牛。相比以前,男主的戏份一下子少了很多,所以到最后的部分感嚼更加心酸。
删减了很多小说中的细节
和原著还是比较像的,有浓浓的旧日本味道。
有原著、口碑极高的日剧版、刚翻拍完不久的韩国版在前...我仍然觉得拍的不错好么...特别是结局...还有一直没有透露关系的男女主角
几个影像版本里唯一按照原著时间线推进的,但我还是忍不住说,这些人呐,东野那么多书可以拍,偏偏挑这种最难拍的,还不好生选导演和演员,这不搬石头砸自己脚嘛,唉……一部东野TOP5,硬生生跌落到东野影像BOTTOM 5~
也删的太多了……
应该只是单纯的会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