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日剧,突然有个想法,谭俊彦的演技和藤原龙也比如何?
两人年龄差不多,藤原龙也是靠翻拍动画片起家的,一个是专业演员,不同国籍但同是亚洲的,我不是专业的,也看不出来,所以想请教一下,这两人谁的演技更好,香港演员和日本演员总体来说哪边演技更好?
谁能解答一下?
虽说是不同国籍,但两国电影电视有交集,比如《新宿事件》《2046》、《风云》、《妖猫传》、《肥龙过江》、《唐人街探案3》都有日本演员的加入。
我认为演技想要进步,不能局限于国内,两国要多交流
TVB最后的尊严:为了过审不得不让主角们绳之以法,但依然避免无效说教,面对再来一次的机会,不是痛快认错、保证绝对改正,而是选择“不知道”和有些时间节点“重头再来”。
这才是真正的人性,所谓后悔,不过是痛惜自己拥有的一切即将失去。
我没法痛斥哪个角色是错的,也没有哪个角色能说清走到这一步是“为什么”,有些事,就这样半推半就地发生了。
没有人愿意天生作恶,但成年人的世界充斥太多身不由己,奔跑着,跌倒着,振作着,失望着……时间最终带着每个人,或多或少成为当初自己厌弃的模样。
岁月剥落,改变的不是初心,而是对“世界”的认知。
生活如同一位大魔王,在青春年少时展现纯粹的美好,让人怀揣热情,无限奔赴,一旦让人上了钩,才会展现镜花水月下尖嘴獠牙的真面。
生活,未曾放过任何人。
这套剧的后劲真的好大!
还记得我前几天疯狂追剧的时光。
虽然前面的情节一环扣一环高潮迭起紧凑明快到让我憋足了一口气追到凌晨四点,但最后一集烂到我一脸问号到怀疑人生的程度。
现在回过神来总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TVB拍这种灰色人性的片子向来是我的最爱,人真的是一种复杂又迷人的动物,在文学影视作品中,我既不喜欢凶神恶煞无恶不作的大反派也不喜欢一路开金手指伟光正善良到单调的圣父圣母。
我喜欢类似主角阿Sam这种“灰色人”的角色,表面上看阿Sam是工作体面的社会精英,是讲原则守法律的良好市民,是做事稳重孝顺好脾气的好好先生。
可撕开伪装的面具,他其实是一个自私到极点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在他心中有一件苦苦折磨了他十八年的秘密,当这个秘密将被揭开时,他害怕失去自己的名誉、地位,于是一错再错,堕入深渊。
看到最后真的为阿Sam惋惜,私心有点想看他逃脱法律惩罚,因为他走错路实在太可惜了,不过是无心之失一念之间的事情,但又觉得这样过于黑暗达不到这部剧要表达的主题和对年轻人警示的作用。
阿Sam不是《与敌同行》里的因为童年阴影心理变态的唐立言,也不是《忠奸人》里由头至尾踩钢线被利益蒙蔽了双眼的高哲行,他只是一个走错了路的年轻人,因为一个不属于自己的罪名一错再错。
所以作为在社会上打拼的年轻人在看完这部剧也有许多体会感触,第一就是做错事要学会承担责任,不要第一时间想着逃避,逃避比承担更加折磨人,费尽心思想着去遮掩错误只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犯下一个又一个错误;再次就是在社会上做事不要过分贪心,不要高估自己能力,有些碰不得的东西和不能涉及的领域就不要去碰!
不要有想着自己有可以脱身的侥幸心理!
最后,之前因为《天命》和《法证先锋4》对谭俊彦的演技PTSD,但在这部剧里有让我对他改观和get到他的帅点,他还蛮适合这种表面老实实际上心里有鬼又有点懦弱的斯文败类角色,后续几部剧还是可以期待一下的,毕竟谭的外形身材在现在的TVB真的找不到代餐。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ID:ttyingtan作者:大表妹转载请注明出处《十八年后的终极告白》(后文简称《十八年》)的创作背景是1997年的秀茂坪烧尸案,“香港十大奇案”之一。
之所以称其为“奇案”,因为作案手法实在是过于残忍。
当年主审的法官形容凶手恶毒、无人性、极端残忍和暴力。
秀茂坪烧尸案媒体报道,图源:知乎凶手用铁棍、折椅等武器将受害人殴打致死,随后将其尸体放入纸皮箱中,放火烧尸。
之后凶手向尸体泼洒硫酸使受害人容貌更难以辨认,又二次烧尸,将残躯抛弃在垃圾站。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个“无人性的”凶手,竟然不足十八岁。
并且,凶手不是一个人,涉案凶徒是十四个未成年人。
涉案凶徒,图源:每日头条以悬疑侦案为背景的电视剧通常都会设置一个庞大的背景,用很长的篇幅来讲故事。
《十八年》却反其道而行,只用20集就讲了一个精彩的故事。
它的节奏紧张不拖沓,第一集就直接给观众来了一个王炸:肇事逃逸、金融受贿、黑社会内讧、凶残绑架、意外车祸......这些内容放在其他剧里,20集都不一定能说完呢!
这些案件却不是独立的,而是环环相扣,拉出一个隐藏了十八年的惊天秘密。
难道是剧名说的“终极告白”?
错!
划重点,这可不是一部言情剧。
《十八年》剧组成员,图源:香港01编剧没有再多做悬念,直截了当把秘密扔在了观众面前:十八年前,七位少年参与了一起埋尸案。
朗生、阿一、肥仔、吹水、阿强、老虎、蛋挞和小混混发生了冲突。
慌乱中,小混混趁机逃走。
七人决定分头去追。
但是当他们追到废弃学校发现小混混的时候,小混混已经断气。
情急之下他们决定埋了尸体,将这个秘密葬于土中。
小混混是意外死亡还是他杀?
真凶究竟在不在他们中间?
谁的手上沾了鲜血,还是说人人都有份做帮凶?
这些都成为了一个迷。
带着这些疑问,表妹一口气看了十集,真的是欲罢不能啊!
观众们都直呼“一天一集根本不够看”!
也有不少网友在感叹,《十八年》确实有“TVB制造”的味道了。
尤其是这几年TVB出品的作品质量参差不齐的背景下,《十八年》能够吊住观众的胃口,引发“全民猜凶”的热潮,实属不易。
首先,导演和编剧在剧情的设计上着实很下功夫。
悬念和暗线足够多,而且在寻凶的过程中,又能让观众看到人性的阴暗面。
参与埋尸案的阿强,这十八年来内心饱受折磨,以为死者阴魂不散,缠上了自己家人。
他准备向警方自首,却没曾想从高楼坠下,不治身亡。
是他遭不住良心的谴责而自杀,还是有人想杀人灭口,把这个秘密永远藏起?
这段内容不涉及剧透,因为编剧在第一集就把这个故事线抛出。
十八年前的悬案,十八年后的命案。
一个横跨十八年的秘密,一次彻彻底底的人性拷问。
为了隐藏18年前的秘密,现今的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每个人心中都打着自私的小算盘,兄弟情义在人性面前,变得不堪一击。
一个谎言的背后需要无数个谎言来圆谎。
就如肥仔所说的那样 ——究竟是十八年前的他们更可恶,还是现在为了掩盖十八年前秘密,做了更多违心事的他们更可恶?
他们究竟做了哪些“可恶”的违心事?
表妹在这不多做剧透了。
除了剧情,“市井气”也是《十八年》吸引到观众的一个重要因素。
整部剧的人物刻画非常用心,剧中小人物的悲喜更让观众感同身受。
如网友所说,TVB太擅长这样的题材了。
七位主角,都不是月薪过万的中环白领,不是开着豪车不愁吃穿的阔少,更不是满嘴洋文的海归。
他们都是平凡的小人物,他们的故事也是当下港人生存的缩影。
七位主角都是典型的屋邨少年。
屋邨是香港公共房屋最常见的类别,由政府或志愿团体兴建,出租予低收入市民。
于港人而言,屋邨是时代的记忆。
这些看着《古惑仔》系列、黑帮电影长大的屋邨少年们,家庭条件不好,接受的教育程度不高,却很重义气。
他们放学后会一起打球,会一起对抗校园古惑仔,也会躲在家中偷看成人影片。
做什么都要一起做,犯了错也要一起扛。
于是我们便看到这七位少年一起埋尸案的画面,这就是他们潜意识里面的“有难同当”。
十八年后,七个少年都闯入成人的世界,但他们发现这世界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容易。
阿一成了打打杀杀的古惑仔,阿强和老婆在街头开了一家制衣裁缝店,肥仔做起了日料店的厨师。
老虎在街边卖猪肉,蛋挞还是在屋邨的茶餐厅打工,吹水的工作是卖不出楼的地产经纪人。
最有出息的就是朗生,他是会计师,但是他也身不由己,在压抑的环境下如履薄冰。
七个角色,七种生活,一起拼凑了出了现今香港的真实模样。
虽然他们都走出了简陋的屋邨,但他们依旧走不出现实的困局。
几人的重聚是在阿强的葬礼上,他们见面的第一件事就是互递名片,让兄弟们关照自己的生意。
如今唯唯诺诺的样子和他们少年时的跋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上图:现今的吹水下图:十八年前的吹水众所周知,香港的房子是寸土寸金,做地产经纪人的吹水日子过的也不顺心。
推销着上流人士住的高档住宅楼,自己却窝在几平米的劏房之中。
开不出单子,卖不出楼,还欠人一屁股的债。
这也是当下多数香港青年的真实写照。
应届毕业生得到的薪水根本支撑不起高昂的房租,对他们而言,买房更是天方夜谭。
全港有超过三十万人在申请公屋住宿,轮到他们的几率也是少之又少。
于是住劏房也成为了他们退无可退的选择。
而吹水,作为地产经纪,他也在为自己的住宿生活而苦恼。
没有交易额就没有奖金,没有奖金就没法养活自己和家人。
这就像一个死扣,难以解开。
香港的劏房,摄影师:陈焯辉,图源:香港01港剧中感情戏的穿插这些年来也常被观众批评过于“狗血”。
“七分感情,三分破案”,跟剧情走向毫无关联的感情戏也让TVB流失了一大部分的观众群。
《十八年》的编剧似乎是听到了观众的呼声,这次给观众呈现了一段不狗血却很港味的感情戏码。
古惑仔阿一和聋哑女孩阿倩在剧中有一段“虐恋情深”。
阿一(陈山聪 饰演)和阿倩(杨秀惠 饰演),图源:TVB官网当阿一挺身而出从混混手中救下哑妹的时候,让人不禁想到了《古惑仔》中,陈浩南和小结巴的催泪爱情故事。
阿一骑着摩托车载着哑妹在车道上飞驰的这场戏,导演也致敬了经典电影《天若有情》。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阿一和阿倩的头盔色和《天若有情》中的红白色是一致的。
上图:《十八年》下图:《天若有情》两人感情戏码中穿插的歌曲,也是耳熟能详的《分分钟需要你》。
这首歌由林子祥创作,收录在专辑《摩登土佬》中,最早是在香港电影《听不到的说话》中响起。
导演将这首歌作为阿一和阿倩爱情的背景音乐,也是颇为有心。
阿一的身份是古惑仔,阿倩是聋哑女孩。
两个看似没有什么关联的人,不同世界的存在,却因为爱走到了一起。
电影中最经典的一幕就是女主用手语表达这首歌,而《十八年》中,阿倩也用手语演绎了此曲。
“我与你永共聚,分分钟需要你,你似是阳光空气。
”
上图:《十八年》下图:《听不到的说话》TVB这些年怎么了?
这是多数观众发出的感叹和质疑。
巅峰时代已经过去,现在的作品越来越不像TVB了。
质量对不上投资,也是观众这些年对TVB充满怨言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些年来,和内地视频平台的合作日渐变多,不少剧集都得到了高投资。
但是高投资就等于高质量吗?
迎合北上趋势就等于能抓住观众胃口吗?
就目前来看,答案是否定的。
就拿《法证先锋4》来说,打着“赴台湾取景”的噱头,消费着经典IP的情怀,画面感越来越像高清电影,剧情让人一言难尽。
得到的反馈当然也是全系列中最低评分,和大量观众们的吐槽。
TVB出品的剧集已经陪伴内地观众走过了35年有余。
而我们最怀念的,竟然不是当下,而是过去。
我们怀念的,是过去TVB出品剧集中那浓浓的香港味、香港情。
TVB电视剧中常出现的茶餐厅,图源:香港旅游发展局时代向前走着,TVB也在变化着,但是这种变化让TVB的拥趸感到陌生和不适应。
风味不再,TVB出品也不再是金字招牌。
我们怀念的是富有生活气息的暖黄色调,那种看似“廉价”却很质朴的画面感。
怀念的是街头巷陌的路边摊和烟火气,大排档美食的飘香四溢,茶餐厅内的谈笑风生。
《十八年》中的茶餐厅戏份,画面是TVB常用的偏暖黄色调高端精致的置景或是跨地拍摄的高投资,有时候呈现的效果或许都不如在港实地取景拍摄。
旺角、油麻地、深水埗这些市井街头,都是观众们熟悉的场景。
香港的城市感,就是从这些画面中传递的。
《十八年》的取景是在嘉顿山,香港最适合眺望市区的打卡景点高科技的仪器扫描,主角智商开挂般的推理,都不如抽丝剥茧的探案方式和人性两面的深刻分析。
我们熟悉的TVB出品,就是靠着细节取胜,打动观众。
如《十八年》所演绎的那般,缉凶只是表层的风平浪静,对人性的拷问才是深处惊涛骇浪般的震撼。
豆瓣网友所说那样,这就是低配版的某剧,盼天盼地终于盼来。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十八年》有让观众感受到诚意,和已经缺失很久的TVB味。
紧张的故事节奏,感情戏的致敬经典,演员们演技时刻在线,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震撼。
这些元素的堆积,也让《十八年》成为了TVB本季度的黑马剧集。
近年来有没有哪一部港剧让你印象深刻呢?
或是说你和表妹一样,更怀念从前的TVB黄金时代呢?
评论区说说你最喜欢的港剧吧,让我们寻回记忆深处那熟悉的港味!
文/大表妹
这个爹真的是作爹,你就老老实实等着警察去查不好吗?
自己瞎作。
还有演员的牙齿真的适合演僵尸啊!
还有国语的配音,真的很不合适。
反正这个作爹很讨厌。
这个爹真的是害人不浅啊!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为了瞎查案子,几次害得自己的女儿,真的狗狗的了。
前面真的紧张刺激,连插入毫无关联的打啵前戏我都只是翻了个白眼,但是这个结局不符合这个刺激的过程吧我一直觉得是sam人格分裂什么的,结果一个保安扛下了所有,扛就扛吧,但是全剧智慧担当阿sam遇到保安之后整个人失了智………madam也是,妈妈没了之后就失了智……我觉得人设ooc了不过还是蛮好看的,前面剧情紧凑悬疑,吸引你一直看下去,大家一直在猜谁是凶手,很有戏剧感。
阿Sam聪明谨慎,阿一嘴毒心正,胖子善良怯懦,人设都立的很清晰。
阿Sam人设崩了真的好可惜啊………阿一死的真的好莫名其妙啊………诶!
好剧还是好剧的!
2021.11.6 港剧真是我工作和学习路上绊脚石啊……昨天开了半天电视,煲到半夜,目前看了十集。
故事架构还不错,选角在线(反正我喜欢),CP感强,真相层层递进,近在咫尺又迷雾重重…尽管剧名很“甜宠脑残”,剧情有些悬浮和逻辑漏洞,部分演技浮夸,爱情桥段还用彩虹泡泡滤镜营造傻甜氛围感,延续港剧一贯风格,以感情为主线的破案剧。
但内核是严肃的,是正义与阴暗的较量,揭示人性复杂,有让人直面内心的反思~很好看~2021.11.8补充:演到Sam彻底变坏,阿瑾辞职并把她爸的怀疑对Sam和盘托出,我就觉得这剧要烂尾了。
女主智商突然掉线,人性自省救赎不了,悲剧惩治罪恶…团圆结局多好啊,无非就是改写下结尾,众人自首出狱后,女主们温情等待。
要么,男主坏就继续坏吧,女主至少得在发现男主前女友拥有绑匪车上同款钥匙包时就该有所怀疑吧,还有,Sam前女友说他变得进取,她无奈苦笑时都没觉得有任何不对劲吗?
同僚告知她绑架现场可能有第三个人时,她都不警觉…??
我本来以为剧情会发展她如何半信半疑,深入敌后,一步步与Sam暗中较量亲手揭开真相呢,黄智雯绝对能驾驭这种角色啊……没曾想女主最后成了恋爱脑。
气人。
另外,男主坏得也可惜,本质挺善良。
怎么就一时没经受“一无所有”的威胁刺激下,冲动杀人了,一无所有不应该在内心演练过很多次了么,而曾经不也总在灵魂拷问自己,放不下过错么。
再说年少犯的错,成年后弥补和直面承担也很正常。
大不了从头来过,虽然很难,但是坦荡和勇敢。
用犯罪掩盖犯罪,最终仅剩的美好会全军覆没无一幸免。
这部剧真是演示了什么叫一步错,步步错,最后满盘皆输。
人啊,还得对自己道德标准要求高一些,违法是不可触碰的红线。
犯错不可怕,及时纠错吧。
有人说,成年人试错成本很大,那就规范好自己的行为,心胸开阔一些。
遭遇不公或委屈可以回击,但一定要用正当合法的方式。
良性竞争,和谐社会。
目前还有两集没看,勉强看完吧。
整体7分。
亮点:1、节奏其实这部剧大体上完成度挺好的,剧情紧凑基本不怎么灌水,十八年前的关键人物逐个出场,逐个被当作嫌疑对象又逐个被排除可能性,整个故事进程导演都牢牢把握节奏,带着观众像拼图一样把案件拼凑完整,大约15集左右把整个故事脉络理清楚;而最后5集则是把这个故事进一步升华,因为这部剧从头到尾要讲的都不是赖国明这个大boss,而是讲人性,讲堕落,讲人是如何一步错步步错最终再也无法回头。
全剧整体铺排得当,没啥废话也没啥支线,主题明确,感情戏点到即止,这个优点其实很难得了,毕竟时下普遍都剧情注水好卖多点钱,制作方还挺良心的。
2、男主人设男主人设真的非常非常非常带感,反派当男主不是没有,但是这个男主实在接地气:勤奋,聪明,混到一定金钱地位又还是没多少话语权,被恐吓会妥协,热血上头又一口一个正义,慢慢失去底线可又保留一点良心坏不彻底,贪心得要死既想保命又想保住身份地位还想保住女友的爱,永远怀抱侥幸心理想着干一票就金盆洗手……这不就是芸芸众生吗,这不就是千万个你我吗,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掉泪,太真实不过的人性。
极善的人是少数,极恶的人也是少数,大多数都是男主这样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也许会犯点小错,也许能悬崖勒马,也许彻底滑向深渊,人生犹如踩钢丝,有些关键问题和事情,一步错就会万劫不复。
男主的人设,从第1集妥协改口供就暗示了他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人,到最后1集杀了一个又一个彻底顶替了赖国明的角色,整个变化合情合理有迹可循,编剧称得上一句深谙人性,暗黑性质的故事走向不仅让人印象深刻,也更有警醒意味。
可惜的是,演员真没撑起来这个人设。。。。。。
迪迪仔只有面瘫和爆发两个层次的演技,中间自省、痛苦、惊慌、腐蚀、黑化等等层次的细腻完全没有表达,或者说表达得非常粗糙、流于表层,靠肢体动作和妆造弥补,面部表情真是啥也没有啥也看不出来,哎。
缺点:3、烂尾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港剧几十年不变的就是烂尾。
这部剧的烂尾,不是指情节和逻辑上的烂尾,而是节奏上的强行结尾,像是为了凑20集一个整数硬生生把好几集的剧情要浓缩在一两集里面完成——所有天灾人祸集中爆发所有人被逼上梁山,女主和她爸突然打通任督二脉破解全部真相,而为了赶进度,唯一的方法就是,剧情推进全靠巧合,这种套路真是屡试不爽。
也许是成本限制,也许是编剧累了,真是魔咒一般九成以上的港剧都逃不过……4、逻辑剧的主线很清晰,但细枝末节难免疏漏,bug不少,逻辑总归不是那么严密。
而把这些逻辑圆过去的方法就是,要么巧合,要么让人物强行降智。。。。。。
比如男主,哪怕走到炸船那步,其实都有办法把谎言圆过去,偏要多此一举换钥匙越做越错;比如女主,只拍到阿一背影都能把人找出来,轮到自己爸爸背影就认不出人;人物智商忽高忽低,全看剧情需要,编剧让你有就有,没就没,啧。
当然,全剧最大的逻辑问题就是,十八年前一群不学无术的中学生因为无知害怕选择埋尸尚且可以理解、逻辑成立,十八年后一群成年人怎么说都应该有点基础的法律知识了吧,即使骸骨被发现了又怎样,真让警方查,人证物证甚至连环境证据都没有,谋杀误杀甚至非法处理尸体罪没一样能告,顶多能确定事发当日他们见过面、发生过肢体冲突而已,至于失了智一样害怕吗?
若说Sam和肥仔富是因为过于软弱善良、良心未泯而跟自己过不去,那沈敬一作为黑帮大佬,打打杀杀进局子的事还少吗,吹水则根本没有什么道德感,兄弟的钱照骗不误还耍赖,所以一群人到底慌个什么劲啊?
即使主角团里面有人认为这件事是阿一做的,从口供到物证,依然没有完整证据链。
这要是律政剧,律政署肯定会告诉警方无法起诉的吧。
价值观当然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当然是人不能犯法否则永生难安,但是吧,情感跟逻辑总要编个平衡,而不是全靠主角自爆,把观众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5、人设除了主角以外,配角人设单薄、前后矛盾是电视剧常见问题。
最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女主爸爸这个角色,私生子在生时从未管过视为人生污点,儿子死后不依不饶追凶十几年仿若情深似海,连他母亲都放弃离开了,这野生爹还这么真情实感,实在很让人迷惑?
女主前半部剧对查案无比执着,智计百出,以为自己受伤要退役的时候还极为伤心,母亲意外死亡后瞬间成了恋爱脑,智商跟着情绪一起下降,对父亲因为婚前遗留问题私生子搞得像杀母仇人一样,对上老爸就是“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人设垮得比A股还快。
一哥为人义气,十八年前连杀人这种锅都愿意为兄弟扛,一句话都不辩解,十八年后又各种帮助支援兄弟,结果作为一个大佬轻重不分连头马都保不住让人寒心被人背叛,这剧情真是槽多无口。
吹水其实是道德感最为薄弱的一个,谁生谁死都并不那么放在心上,从头到尾最是贪生怕死,一天到晚都想跑路,结尾去自首了……各人物性格行为真别细究,认真你就输了。
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瑕疵,此剧仍然值得推荐的原因就是,它并不是想讲一个悬疑案件,甚至疯批反派在15集就谢幕了,自始至终,它讨论的都是人性,哲学。
淹死的都是会水的,聪明反被聪明误。
男主有一句台词三番四次出现,贯穿了整部剧:“为什么我又走错了这一步?
”每一次,在关键选择上,他都选择了错误的那个选项,希望弥补上一个错误,且不必付出代价——从第1集开始,一个战战兢兢18年连红灯都不敢闯的人,选择妥协给了假口供,导致小雷先生没有坐牢、发生车祸、骸骨现世;到最后,突破了底线,男主自我说服:“还有什么能比杀人罪更严重?
”——人生的发展就像多米诺骨牌,开始了就无法回头,直到代价无法支付。
这也是一个赌徒的故事,押上了自己的人生作赌,金钱地位家庭爱人朋友,中间明明有无数机会及时止损,然而越是什么都要、越是不想失去、越是想要翻盘,结局也越是输的惨烈。
“天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不外如是。
《十八年后》这部剧总体来说我觉得还算合格,但结局差强人意,也导致评分由8.6降到了8.0.结尾阿一的突然暴毙真的让人有点难以接受啊.阿一和Sam算是应了一句古话:人不可貌相.有些人衣着光鲜,彬彬有礼,一旦误入歧途,便一发不可收拾;而有些人外表冷酷无情,凶神恶煞,却热情如火,重情重义,是非分明.最后的一句台词让我深有体会:认错虽然只是一秒钟,但内疚却是一辈子.大结局中,Madam Yuen始终没能原谅Sam,以致Sam直到出狱内心的愧疚仍无法释怀.最后七子同框的画面不禁让人感到心酸:如果十八年前,没有埋尸,而是主动自首,最后也许就不会只剩下三子.但可惜没有如果,而且当初七子都还只是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还没有那么强,就算有人能提出自首,也不可能七子都一致赞成.其实在15集的时候,剧情基本结束了,后5集主要叙述的是Sam黑化.至于Sam为什么黑化,我觉得最大的诱因还是谎言.这不禁令我想起了同时期另一部热播剧《降魔的2.0》,剧情中有一个单元大话王.大话王的口头禅就是:谎言连续说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的.Sam的遭遇就和郭展明的妻子类似,总以为用一个谎言去掩盖另一个谎言,最后谎言就会成真,过去的事就会一笔勾销,就可以重新生活,殊不知只是自欺欺人罢了.谎言永远都是谎言,无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终究是假的,只是活在自己编织的美梦中而已,区别在于善意的谎言虽然是假的,但却可能利人利己;而恶意的谎言只能害人害己.人不能一直活在自己编织的美梦中,错了就是错了,要勇于承担,勇于面对,否则只会一步错,步步错,最后彻底沦陷,坠入无尽的深渊,留下无法磨灭的悔恨和愧疚.人终究要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因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罢了.十八年只是一个代表数字,二十八年,三十八年甚至更久,真相总归会浮出水面,该面对的终究是要面对.这个世界没有侥幸,前世的因,后世的果,愿我们每个人都能记得最初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肥仔好烦人,废物又圣父。
阿一蛮仗义。
或者说他们这几个人都还挺重情义。
这七个人的友谊真的很神奇。
每次讨论18年前的埋尸都在公众场合大声讲,生怕别人不知道一样。
他们当年到底为什么不报警?
如果是18年前的凶手是男主那就比较有意思了。
看完结局,可惜了。
不过后来也确实黑化了,好像是我印象里第一个犯了法的男一。
18年后的终极告白,我一开始真以为是个爱情片来着。。。
中间保安那么变态,差点要想歪。
那意思应该是18年后真相说开了放下了吧。
——原来是18年后的自白。
16,虽然我一开始就知道男主跟他的前女友一定会分手,然后跟女主在一起。
但是!
剧情很突兀啊,分手分得很矛盾,他前女友突然没有底线;在一起的也很快啊,刚死了妈妈、刚知道自己杀了人就可以马上在一起了,这就是相互救赎??
到底谁说男女主一定要在一起的?
这种剧为什么要有感情戏?
19-20,看不出来前女友到底是真好心还是真绿茶。
阿倩没有当初范小莉那么好看了,总觉得哪里长得不一样了。
聋哑人设不知道有什么作用,为了看起来更柔弱?
没想到混黑社会的阿一却是最单纯善良的人。
阿一的死法那么离谱。
拳王的叛变也很想翻白眼。
我感觉有一丢丢烂尾了。
整件事情不都是阮进惹出来的么。
生了儿子不管,儿子死了又活人不管管死人,阮太真倒霉。
最后他们都进去了,父女俩又和好了。
有点无语。
后面六集(?
)编剧是降了智吗。
前面14集五星,加上后面三星半。
既金宵大厦之后最好看的tvb剧,然而里面仍然有陈山聪,不过剧情紧凑一切好说---2020/05/15,终于大结局,这部剧的走向完全让人想不到,属于猜不中开头也猜不中结尾,谭俊彦演技有进步
15集开始剧情走势乱七八糟,sam莫名其妙杀了人,几对主角感情戏没什么看头,女警智商骤降到惊人!
看了前面三集 节奏很快很舒服
中规中矩的悬疑片,多年旧案扑朔迷离,引人入胜。但是如今港剧表演浮夸也已经不可避免,缺点如同优点一样明显。PS:名字实在劝退
高开低走前十几集悬疑感保持得好好前面因为Sam在电梯门前看照片都会留心的女主最后人设崩成这样 真的是醉了"多一个凶手对我也没意义"杀你妈的凶手哦你不想将对方绳之以法 心那么大女主脑子里装的是💩吧🤮反正男女主感情戏就直接⏩阿一的感情戏也是可以有但没必要
3.5颗⭐前面15集不错,自从男主开始黑化剧情就有点拖沓,而且到最后感觉逻辑也有点不太合理就男主真的说道德底线高吧又做错事一点都不敢认,说底线底吧一开始又是各种拒绝做犯法的事…后面黑化了又什么都做…仿佛之前的底线从来没存在过一样…我理解害怕被接发做错事,但是所有的底线崩塌感觉有点不太合理…最惨的就是阿一了,好倒霉…被误杀…男主最后也真逗,都要逃命了,还想着赚钱…鱼和熊掌还都想要…服了,能逃命就不错了,都杀人了…主旨就是想告诉大家有错早点承担,不然越做越错,撒一个谎要用100个谎去圆,好累…喜欢肥仔富这个角色,人挺好的看剧以前一直以为这是部爱情剧所以没啥兴趣…剧名取的不太好…
三星半。起初以为是低配版《天与地》,实则完全不同。《天与地》主要讲的是歉疚,本剧主讲的是恐惧,毕竟被杀死的人身份不同,一位是好友,一位是对立的小混混。1-15集悬疑反转的节奏还不错,后5集就完全乱了,节奏乱人设崩,表演也以嘶吼咆哮居多,最终草草了事。
节奏有点慢热,点出很多现实问题,还有病娇“爱情”😂,阿Sam的迷弟不得了。做什么都是“我都是为了帮你啊”,madam的爸爸真的看不下去这人设,恶心心,摆着一副爱妻人设结果外面还有个私生子,既然这么挂住,当初就不要和金铺小姐结婚啊,儿子走歪了混黑欺负同学,被人收拾了难道不是罪有应得,报什么仇,还利用女儿来旁敲侧击找线索,不要脸,编剧果然是想把阿Sam和madam凑对,安排恶婆婆赶走对象先,这间学校的人际关系简直错综复杂,最没用的就是肥仔富了,成天猪队友,被人套话都不明,明知道是骗还有借阿Sam十万给出去,xx心过于泛滥使不得。里面的亲热戏都好尬啊,没CP感。还是有点烦madam的爸爸,成天眉头一皱“贼眉鼠眼”以为自己是柯南,又不是在职的还东查西查的打听。Sam总做完了怕这怕那,软弱无能欸。
剧情很棒,主演男帅,女美
这个madam真好看,又飒又温柔,衣品还超好。男主斯文败类但是骨子超正直,简直配一脸。好吧。主调还得是破案啦。不过这样的感情戏看着就很舒服。整个制作有种TVB重回巅峰的感觉呢
最不懂阮sir 一直都是自责愧疚 抓着死了的儿子不放 看不到活着的女儿
前面还有点悬疑感,最后结局有点烂。猜到应该会这样结局,但还是觉得别这样,结果结局就是这样……
港剧就是港剧吧,千万不要信了什么宣传。情节的推动过多地借助巧合。所谓“无巧不成书”,这也太老土了吧。没有进步。更少内心戏,始终浮在表面。
看到第九集看不下去了,奇怪的三观、奇葩的剧情、离谱的角色……刚看了剧透,那个垃圾老爹居然he,气死我了,弃了弃了,浪费我时间。
大家不觉得很好看吗?开始还以为是烂剧。大部分人演技在线。前三集很紧凑,有电影的节奏感。
剧很好看,前十集集集精彩,谭终于让我对他改观了,发挥不错。只想吐槽女2,因为她扣一星,全剧唯一一个戏份全跳过的角色,编剧为了啥安排这么无聊尴尬的女2剧情,每次看到她出现我的感觉就是,这人又来水剧情了,好烦呀……
谭俊彦终于碰到了一个适合他的角色,他的面瘫演技就适合演这种喜怒不形于色的斯文败类。剧本很扎实,一口气看十集无尿点,应该是今年的TVB最佳!
1.居然让人想一口气追完。久违了,TVB。流下老母亲的泪水。2.对谭生一向无感,这部既斯文又心深的角色意外适合他。虽然没继承到爹的绝美容貌,但眉宇间神态酷肖狄龙。3.陈山聪真是沧海遗珠,现在hk剧影式微,他反而在多年的摸爬滚打中淬炼出渣苏魅力了。4.老混混×小哑巴,是全剧最带感的一对,我追的cp绝不能be!——(看完15集)——5.阮sir简直是万恶之根源,间接害了两个女人、两个孩子、7+1个学生的人生。可气的是:人人皆在油锅炼狱,他除了道德指责外还过得好好的😡。6.求求了!不要烂尾不要烂尾!何永年(编剧)!我相信你阔以的!——(看完大结局)——7.愤怒沸腾💢!最该死的人不死(没错,就是阮sir),无辜之人结局惨烈。烂尾也好,讽喻也好,想悲情到底也好,这都不是最优解。
6.5分吧。赖国明真情告白之前都挺不错的,后续的走向太平庸了。另外,黑社会剧情和感情线真是太老土啦喂
建议只看前14集,前14集数悬疑正能量,也是完整故事,后6集强改人设,新加入负能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