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Pin zui Zhang Damin de xing fu sheng huo,The Happy Life of Talkative Zhang Damin

主演:梁冠华,朱媛媛,霍思燕,徐秀林,岳秀清,潘粤明,鲍大志,王同辉,刘桦,张涵予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0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剧照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剧照 NO.1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剧照 NO.2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剧照 NO.3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剧照 NO.4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剧照 NO.5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剧照 NO.6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剧照 NO.13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剧照 NO.14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剧照 NO.15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剧照 NO.16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剧照 NO.17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剧照 NO.18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剧照 NO.19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剧照 NO.20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剧情介绍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张大民(梁冠华 饰)是家里的老大,他的贫嘴在街坊街里出了名,但其实大民是一个心底善良的老实人。这日,美女邻居云芳(朱媛媛 饰)谈了很久的男友去了美国,云芳一直躲在家里不肯吃不肯喝。见此情况,彩芳叫自小和云芳一起长大的大民去劝劝妹妹。在云芳面前,大民凭着他出神入化的贫嘴本领令云芳破涕为笑,自此拉开了两人的恋爱序幕。 大民和云芳经过一段时间的恋爱,两人决定结婚了。可是张家的兄弟姐妹们都住在一起,家里的地方本来就宽敞,大民的婚房一时没有着落。一家子还为此闹得不愉快。在经过一番拉扯后,大家终于想出办法,将里屋腾出来给大民当婚房。张大民终于要结婚了……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寻龙之发丘天棺内心之火宿命之敌少年与水球薪资带回家海滩游侠血狼犬船来船往星银岛月与莱卡与吸血公主她爱我们都是好孩子蕾蒙娜和姐姐狂妃千寻雄霸四海微笑的套娃邪恶国度黑暗之中激战江南行尸之惧第五季枪心剑刃人间情缘虚假的爱情阿尔玛与狼冲上云霄我家有个狐仙大人。骑士的荣誉最佳前男友与神的约定独自生活的人们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长篇影评

 1 ) 张大民到底幸福在哪?

最近在看《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这部剧播出的时候是2000年,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20年——那时候我才上初中,当时跟着大人看过几集,但基本没啥印象了。

现在重温,有两大感慨:1,原来的电视剧可真好看啊,无论角色大小各个都是演技派,对比现在的电视剧,啧啧~从演员演技到剧情设置,根本不在一个档次,比都觉得掉价儿。

2, 虽然是20年前的电视剧,但婚恋观比现在的所谓偶像剧、生活剧可是开放多了~无论是张大民的媳妇李云芳还是大雪的未婚夫赵炳文,都不是情窦初开的黄花大姑娘、小伙子,都有过失败的恋爱。

更别提大军的媳妇毛沙沙出过轨,老二大雨堕过胎,李云芳的妈妈扭秧歌当着自己老伴儿的面和别的老头儿眉来眼去,古三儿他妈一把年纪想找后老伴儿了~有一个算一个,谁都不是善男信女,但却格外立体真实。

随着剧情的推进,张大民的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大雪的未婚夫在救灾途中车祸丧命,大雪心情抑郁得了白血病……这些变故听着狗血,但和剧情结合起来却又是那么顺理成章,让你觉得这就是发生在自己家门口的事。

昨晚刷到大雪白血病去世,躺在床上跟着剧中人边看边哭、连哭了半集都停不下来。

今早刷到临近剧终,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大民妈把孙子小树认成了小时候的张大民,在儿女和街坊面前语重心长地对孩子说:“大民,暖瓶厂锅炉爆炸,你爸爸让开水烫死了,你已经12了,是个大人了,弟弟妹妹们还小,你陪妈去看看你爸……”再次让自己随着电视剧里的一家人泪腺决堤。

想起之前看到的一条短评说:“搞不懂这部剧为啥叫《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这一家子明明过得那么惨、谁都不幸福。

”——刚开始,我也深有同感,但看到最后,又有了不同感受。

剧名叫“幸福生活”,可张大民的生活确实肉眼可见的不幸福。

父亲死的时候他才12岁,作为长子,他不得不和妈妈一起撑起这个家,好不容易弟妹们都长大了、各自成家了,妈妈却得了老年痴呆症。

几个弟妹也让人不省心。

大妹妹脾气古怪、天天找自己媳妇别扭;大弟弟性格窝囊、媳妇出轨都不敢吱声;小妹妹大雪性格好、人也漂亮,最后却得绝症死了;小弟弟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却自私又清高,既看不起他这个大哥,又看不起这个家。

好在媳妇温柔又漂亮,但又因为太漂亮了,常常会激起他的自卑心和嫉妒心;儿子乖巧懂事,但养儿子需要钱,他后来又稀里糊涂下岗了……——所有的所有,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糟心。

但糟心过后,张大民还是能继续乐乐呵呵地活着,顽强地和别人练贫嘴。

看着他的生活,会让你忍不住去想:什么是幸福?

怎么着就能幸福?

有钱就是幸福吗?

——有钱人也有不少自杀的。

健康就是幸福吗?

——这世上有无数人身体健康,却内心痛苦。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幸福需要对比。

有的人爱和别人比,只有比周围人过得好,才能觉得幸福。

也有人愿意和自己比,比之前的日子舒坦,就觉得自己幸福。

但无论是和别人比、还是和自己比,幸福都只是瞬间的短暂感受——是的,幸福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感受,一种极为个人、因人而异的感受。

它稍纵即逝,无法永远持续。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获得幸福感是一种能力。

我们是否能感受到幸福,和我们的心态和思维方式有直接关系。

所以,即使所有人都觉得张大民的生活惨透了,也不影响他觉得自己幸福。

片尾,儿子小树问父亲张大民:“人为什么活着?

”张大民笑呵呵地说:“只要没人枪毙你,你就好好活着,懂吗?

”儿子眼神发直,没听懂,要求“再重复一遍。

”张大民耐着性子对儿子解释:“有人要枪毙你、逼你死,那是没辙了,必须死,死就死吧~要是没人枪毙你,还能活,你就凑合活着,这下懂了吗?

”儿子表示:懂了。

一家人坐在屋顶上,镜头升起、鸽哨响起,一片老北京的旧景象映入眼帘。

剧终。

“还能活,就继续活着”——这或许就是张大民对待生活的态度吧。

想到张大民这一家,吵吵闹闹、骂骂咧咧,有三个角色相对完美——张大民他妈,大民媳妇云芳和妹妹大雪,剩下的,每个都不完美,每个都能让人说出一连串的缺点来。

张大民,没本事、不求上进,爱耍贫嘴,看起来是这个家里最窝囊的人。

他会为了能在院里搭间小房,宁愿被邻居古三儿开瓢儿,事后却告诉古三儿他妈“我们兄弟俩在闹着玩儿”——既办了事儿,又没伤和气。

他也会帮被媳妇戴了绿帽子的窝囊弟弟出头,弟弟和弟媳妇都和解了,他自己还气不过,半夜拿板砖去砸第三者古三儿的车。

他爱媳妇、疼媳妇,但自尊心、嫉妒心上来的时候,也会说非常伤人的话。

媳妇工作受挫、想继续读书,拿给儿子买电子琴的钱报了学习班,他知道了生气,讽刺媳妇拿自己和妹妹大雪做比较——“你能和人家比吗?

人家多会挑啊~挑了个军官,你呢?

谁让你自己眼瞎~找了个没能耐的~”媳妇的前男友从美国回来,在给他们的礼物里偷偷塞了钱,他会借着酒劲儿质问媳妇“是不是卖人家什么了?!

”我不喜欢张大民,他的嘴实在是太碎、太贫,没本事、没能耐、没有上进心。

但,谁不想有这样一位兄长、这样一位长辈呢?

在外人看来,他窝囊了一辈子,但却扛起了一个家。

在他的庇护下,兄妹几人即使有矛盾,最后依然能聚到一起、和和睦睦地吃饭聊天。

从这部电视剧里,你能看到父母那代人年轻的时候,能看到我们小时候的家。

一样的穷、破、吵、闹。

不同的是,不是每一个家里都有一位愿意吃亏、愿意帮大家扛事的长辈“张大民”。

对比我们现在的电视剧,别的不说,像张大民这种性格、体型,这样其貌不扬也毫无本事的人,还能当主角吗?

像毛沙沙和大军这对女强男弱的夫妻,老婆沙沙出了轨,丈夫大军还愿意原谅隐忍,甚至被第三者揍了都不敢还手、只会找大哥哇哇哭,哭完闹完,回家被媳妇一哄,竟然还能继续腻腻歪歪地过日子……这种剧情,即使现在被拍出来,恐怕也会被扣上“三观不正”的帽子,让很多沉溺在纯爱剧中的年轻人无法接受。

20年过去了,这部剧之所以还能让人常看常新、奉为经典,大概就是因为,从这部剧里,你能看到平凡的日子是什么样的、真实的爱情与婚姻是什么样的。

幸福不是必须事业成功、年入高薪,美满的爱情与婚姻也不是没有争吵、永远珠联璧合。

不是只有能顺风顺水、呼风唤雨的人,才能拥有幸福。

不由想起张大民告诉儿子的那句话:只要没人要枪毙你,那你就踏踏实实地活着,努力地活着。

谁也无法规避人生中的痛苦。

不到迫不得已,那就努力地活吧。

 2 ) 幸福藏在平淡生活的点点滴滴

其实很小就听说过这部电视剧,只是因为名字太俗气没有想看的欲望,直到前两天随手点开一个公众号的推送,把它和《大明宫词》放在一起比较,说分别是红极一时的大俗和大雅,好评如潮,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这部将近20年前的电视剧,只有短短的20集,谁知一看就停不下来,每一集都是宝藏,没有一个镜头、一句台词、一个人物是多余的,不洒狗血也不博人眼球,一个个平凡生活的小细节,小波澜就足以打动人心。

我觉得这部电视剧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真”,无比贴近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刻画正面人物不会觉得伟光正,都说云芳是完美女人,这话不错,可是如果用力过猛,就会落入俗套无比虚假,这剧就处理得很好,让人心里信服,看了很舒服她和大民的婚姻生活让人羡慕,两个人也有过矛盾和磕绊,但都在火气过后冷静下来,彼此为对方着想,互相理解和尊重。

尤其是云芳成人自考没及格那段,大民在饭桌上嘻嘻哈哈打趣她,惹恼了云芳,又在晚上端去蜂蜜水,说了一堆掏心窝子的话,体谅她备考中的难处,宽慰她哄她开心,看得我也眼泪直流,真真是长了一张好嘴,可也真诚得让人从心底里感动。

其实这几个兄妹里,一开始最讨人厌的就是大雨,乱发脾气还大嗓门,处处刁难嫂子弟妹,挑起家庭事端,可是后来最有人情味、最看重亲情的也是她。

她就是一个直来直去,敢爱敢恨的人,从她跟大军要债,本来自己过得也不宽裕,却狠了狠心给大军留下六百块钱,嘴上不饶人心里挂着每个人,再到大雪过世后,大民给兄妹们分钱,她执意要把钱都给平时最看不惯的弟妹一家,说的每个字都刻在人心上,催人泪下,想必大雪也会赞成姐姐的做法吧。

大雪的痴情可能在如今社会看来不可思议,她和炳文的爱情悲剧,有多单纯美好,就有多肝肠寸断。

大雪总是为别人考虑得多,为自己想的少。

家里人为谁出多少钱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她默默地说我来出我有钱,临终前还惦记老母亲,炳文的父母和最疼爱的小树,这样善良的好姑娘却没有享受一天属于自己的幸福,不只家人悲痛难过,观众也跟着揪心,这也是为什么当大民哭着洗吐脏了的衣服时,云芳说不忍心住到摆着大雪和炳文合影的里屋时,当妈妈过寿把老五认成大雪时,我跟着哭得说不出话来的原因。

电视还有一个可贵之处在于没有把人物标签化:老五虽然人情淡薄,心高气傲,有点自私,面对爱情的窘迫和害羞还是让人忍俊不禁;古三儿虽然不学无术,去戒毒之前心里还是放不下母亲;还有古灵精怪,可爱率真的小同,不服老爱热闹的云芳妈,为人踏实默默奉献的刘大爷,有点倔有点保守的“木勺”,每个人固然有缺点,也有一些可爱的地方,立体又饱满,好像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身边找出一个这样的角色来我简直太爱这部剧了!

这部剧没有长篇大论,没有生硬价值观,只是用最朴实的话语,告诉人们活着是什么,幸福是什么。

人越长大越会明白,生活中的苦与甜一半一半,只占我们生命中的很少一部分,更多的是平淡无奇,就像片尾云芳跟儿子说的一样,“人活着有时候觉得没意思,刚觉得没意思,又觉得特别有意思了”。

用心体味平淡生活中的美好,也许就是活着的意义。

大民说“有人枪毙你才死,否则都要好好活着”,话虽糙,却是一代代平凡百姓熬过生活中的苦难折磨,坚持活下来的信念,这正代表了中国人性格中最闪光、最亘古的两个字,那就是:坚韧,像婆婆丁一样迎接疾风劲雨,依然向下扎根,花开遍地。

最后,还是要感谢编剧,感谢导演、演员和所有工作人员,为我们奉献了一出好剧,经得起岁月洗礼,也值得一遍一遍仔细回味。

 3 ) 这才是普通人的电视剧

现在的电视剧,早已见不到真正的穷人,大火的《小欢喜》里面没有一个穷人。

标榜中产似乎才是电视界的正确,穷人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蟑螂,关门时候活跃在各个角落,电视一开,“刷”的躲在角落等待黑夜再次降临。

因为中产的拥护,电视变得更火,电影界更加繁荣,可是家长里短的小日子,谁又能说清呢?

我真的不能理解北京几套房人的焦虑,也不理解高考压力,因为对贫穷的人来说,高考是唯一的选择和出路。

可我能理解《贫嘴张大民》里,因为妹妹绝症走投无路而信神信鬼的张大民,因为我经历过这种无望的日子。

我也能理解,张大国高考的压力,因为高考曾经也是我唯一的选择,我更能理解去世之前对世界留恋与不舍,因为我曾经距离死亡只有0.1毫米。

因为我是穷人,所以我理解的是穷人的电视。

中国有14亿人,有护照的人不过1.3亿。

当我看完北京内环几套房的压力,再回到现实,连单间的房子都租不起的生活,深深觉得自己拖累了GDP的后腿。

我更想看到的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而不是为了生活而生活的电视。

 4 ) 电视剧拍到这个份上可以死而无憾

没有官话,没有歌功颂德,没有虚假生活只有对这个国家底层群众生活的最真实反应。

张大民最小的弟弟哭着说毕业以后要去新疆去西藏种青稞,再也不想在这个满是床腿的小屋子憋屈下去的时候,我真的差一点就要流泪了。

因为我也在类似的环境中生活过。

向此片的全体摄制人员致敬,此片献给全体多灾多难,奋力挣扎中的中国平民。

 5 ) 贫民式的情趣与辛酸

与沈热恋的开始。

原小说像一杯混浊的河水,源于生活,不加提炼;电视剧则像一瓶纯净水,贴近百姓,且剔除了污垢,留下了美感。

我认为它是描写平民生活的经典之作。

它有一个成功率很高的剧本,火了冯巩,又火了沈好放。

屋中种树的情节让人叫绝,几乎所有的演员的表演都可圈可点,配乐尤其让我欣赏,为作品增色不少。

有前边《小楼风景》的铺垫,沈导拍起这类题材的电视剧已是轻车熟路,技法非常老练。

有人说:“该剧充满了贫民式的情趣与辛酸。

”这是我听到的最贴切准确的评价。

又是悲喜剧,我喜欢。

它有着苦涩的甜蜜和带泪的欢笑,唤起了我的平民情结,唤起了我悲天悯人的情怀。

以前一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突然对该剧所描述的锅碗瓢盆之类的居家琐事感起兴趣来,原来是因为它教会了我寻找幸福,苦中作乐,“张大民”是我坠入绝情谷底前抓住的一根稻草,是我为躲避尘世纷扰喝下的一碗孟婆汤。

没有英雄豪杰,没有俊男靓女,吸引人们的是主人公对生活的坦然面对,对苦难的淡然处之。

英雄迷梦终会醒来,还得过平凡踏实的日子;浪漫幻想必将破灭,面对的依然是单调乏味的生活。

我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幸福,而非虚无缥缈的浪漫。

该剧恰恰满足了我们这点小小的需求,塑造了平民英雄——张大民。

他告诉大家“别这儿疼那儿痒地瞎叫唤”(刘恒),活着就是尘世间的最大幸福。

 6 ) 开局看一眼,就知道这家人不管如何努力也无法出头。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在我看来是国产电视剧的天花板。

这部剧选角精到,每个演员都贴合角色,非常恰当。

配角也很出彩,张大妈,云芳父母,甚至街坊刘大爷,古大妈,都形象丰满,让人印象深刻。

剧本也很扎实,刘恒的原著小说我就很喜欢,看过很多遍,电视剧的编剧也是他,增加了情节人物,内容更丰满了,改编得很成功。

电视剧对北京老胡同里普通人的生活描摹得细致入微,又做了艺术化的提炼,一家人简单的生活讲得跌宕起伏,你刚想哭,来个包袱又把你抖笑了,你刚想笑,下面的场景又让你不觉泪下。

我看影视剧很少动情。

大雪死后,几兄妹推让大雪给他们留下的6500块钱,都觉得别人更需要。

讨论下来最难的是莎莎两口子,因为他们连退货的托运费都掏不出来。

但莎莎挺有骨气拒绝了,说他们还欠着大雨几万块钱,再收这钱成什么了。

大雨一下爆发了,哭着说我妹妹这钱来得干净,你们使了,以后生意就会顺了,这是妹妹在天上保佑咱们呢!

看到这里,我也忍不住跟着掉眼泪。

他们的日子过得太难了。

以前读者文摘一类的心灵鸡汤看多了,觉得张大民一家虽然不容易,但大家勤勤恳恳努力生活,虽然日子艰难,时不时也有小小的开心,还是挺励志。

结尾的时候,大民一家和妈妈住进了拆迁的大三居,小树开始懂事了,生活进入了新阶段,好像孕育着很多希望。

现在心境不同了,开局看一眼,就知道这家人这辈子不管如何努力,都只能在这方寸之地苦苦挣扎,无法出头。

大民一家属于生活在大杂院里的底层人民,没有见识眼光,没有社会资源,才智也都很普通,无论读书还是经商都不行,根本没有可能通过自身能力改变命运。

大民虽然善良有责任心,代替早逝的父亲撑起了这个家,但身上有很多劣根性。

他脑子不清楚,做事不分轻重。

这么多年在厂里兢兢业业工作,连个中层也没混上去。

他师傅是个笑面虎,老在背后给他捅刀子,他也实在不上路,师傅给他精心准备的劳模,他都能一顿胡咧咧给弄掉了,还害得师傅陪着他一起丢脸,这样的人在单位上谁敢帮呢?

毕竟人家也不是你亲爹。

由于深深的自卑,张大民潜意识里反对所有的上进行为,甚至会一改平时温顺平和的性情,主动攻击身边的人。

云芳没有大专文凭,从办公室调到车间当女工。

她比大民有志气,想自考个大专,重新回到办公室。

大民强烈反对,说我们这辈子就这样了,还是把所有希望放在孩子身上吧。

云芳把给小树买电子琴的钱挪了一些报名参加考试,还买了课本。

张大民非常生气,各种PUA打压,整得云芳哭了好几场。

最后分数下来,云芳4门功课3门不及格,张大民可是遂了心愿,乐得合不拢嘴。

他宽慰云芳,说妈老年痴呆了,你还得顾家带孩子,考不过是太应该了。

他但凡有点脑子,就会想到自己已经下岗,时间比较充裕,在家里多帮云芳搭把手,云芳全力准备把自考考过了,重新回到办公室做会计,工资也多了,时间也自由了,对全家都是好事。

但他考虑不到那么周全,只愿意顾自己那点破碎的面子。

厂里先进,大民自己胡捣鼓弄糊了,我觉得里面就有他潜意识里的故意,他从心底里害怕上进,觉得自己不配。

后来云芳前男友从美国回来,还请云芳吃饭,大民完全不知道如何面对这件事情,整个心态都崩了,啥阴招都使了,气哭云芳,主动上门去羞辱(他自以为是羞辱)人家,但人家根本不在意,一直对他很客气,对他的攻击行为置若罔闻。

是啊,人家在美国工作,这次衣锦还乡,吃饭都是厂长书记作陪,怎么会跟一个毫无见识的下岗职工置气呢?

大雨两口子都没有文化,生不出儿子两人在猪圈里掐架,这样的家庭,就算赚了钱也不知道怎么过好日子。

孩子耳濡目染,得不到好的教育。

大军和莎莎两人都不精明,没财运,生意做得一塌糊涂。

如果走运赚钱了呢?

(够呛,莎莎白做了这么多年生意,盘的店面,大雨没文化的老公看一眼就看出很多问题,说能赚钱才怪。

)未必保得住,古三就是个例子。

还是穷点好,两人还能踏踏实实过日子。

本来大雪可以跨越阶级。

她人漂亮,性情也好,嫁了个硕士,大雨说把家里的男人都比下去了。

赵炳文的确和张大民一家完全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如果不出意外,他能给张家带来一些变数,至少给下一代正确的指点和建议。

但他意外身亡,大雪患白血病去世,反而是张家最惨的一支。

张大国算是张家最有出息的,但他在单位里没什么关系帮衬,自身格局不大,在官场里的上升空间估计也很有限。

而且他混得怎样,哥哥姐姐也指望不上。

他带张大民去单位卖保暖壶,因为怕丢脸,只愿意说大民是他邻居。

也没上心做好对接工作,他们单位根本不需要暖壶。

导致大民白跑一趟。

剧末模模糊糊提供的一点希望的氛围,仔细看看不过是虚幻。

事实上,大民一家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生活水准毫无提升,甚至更糟了。

大民中年下岗,一直没能找到一个能解决温饱的正经工作。

云芳考大专回到办公室的理想没有实现,等着她的命运可能也是下岗。

母亲的老年痴呆越来越严重,大军和莎莎的生意一塌糊涂,借的钱还不上,货物压着卖不出去,不知如何摆脱困境。

随着他们年纪越来越大,身体精力走下坡路,日子只会更艰难。

电视剧里有一小段容易忽视的情节:云芳姐姐的孩子青春期叛逆,大晚上跑去舞厅玩,大民追去把她带回家。

外甥女认真问了大民一个问题:舅舅,这样过日子有意思吗?

孩子开始懂事。

她敏锐地发现自己长大了,无非重复上一辈人毫无希望的底层生活,她看不到别的可能。

大民回答别说别的,一天三顿饭就特别来劲。

为啥别说别的,因为别的没啥了。

小孩子都能看到的事实,大民看不到?

他只是不敢看,不敢想罢了。

从前看张大民家的故事,有悲有喜,看得还挺开心。

这次重看,那些笑点已经不能让我开怀,只剩悲哀。

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一生早在出生时候已经写完,能改变的事情,真的很少。

 7 ) 洪流之中

曾经听过一句话:我希望在之后的生活中,当大雨来临时,我可以为自己撑起一把伞,足够幸运的话,还可以再容纳几个人。

初次看到这个电视剧是竹顶针(博主)发的一条微博,列在清单里,迟迟不曾下定决心,后来还是找到了时间。

这电视剧于我,像是种种生活化片段的浮现。

,1998年的电视剧,却充满了这种亲切感。

剧情从剧名可以一窥,可是看完了我也没有找到“幸福”两个字。

讲述的是张大民这一个生活在北京四合院中的小市井的生活,家里5个兄弟姐妹和母亲生活在一个逼仄的二居室里,由此展开的故事。

为什么动情?

我想是真实。

一家人围着桌子,讲的是家长里短。

张大民,身边的老好人,嘴碎,大到国家事,小到邻家事,都会关心。

身为大哥,从小失怙,和母亲一起把家里的弟弟妹妹带大。

记得片中母亲有点痴呆,在寿宴上说:“老大,你爸在暖瓶厂被烫死了,我们去看看他,以后弟弟妹妹多看着点。

”每天笑呵呵的他突然哭了出来。

二姐突然也哭着说:“哥,我们都知道,从小就是你带着我和大军(老三)去上学。

张大民活了一辈子,都是为别人而活。

为他妈妈,为他弟弟妹妹,为他老婆孩子。

就像大部分的人,在承上启下的生活中度过一生。

” 有天晚上, 张大民对他妻子说我们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刚开始听会觉得有点刺耳,可是这不是足够真实么?

只是真实之下不免唏嘘,大时代下,人们被洪流所裹挟,身不由己的地向前走着。

1998年,我不曾经历。

剧中,国企工人,屈指可数的大学生,下岗潮,再就业。

那个时代的记忆是那样的陌生。

与许多的作者笔下的无奈无二,人在时代中的渺小在每个时代都存在着。

人们常说:“20年为一代。

”到了现在的时代突然间我们有了自我意识,意识到有什么东西是不一样的,自我。

时代变了,时代变了。

人与时代的故事,一直在上演。

李少安和田润叶终究不能左右自我的生活。

(《平凡的生活》),卢文笙在大家族中看见了人情世故,家族兴衰。

(《北鸢》)陈蝶衣面对红卫兵,也曾呐喊:“我也揭发,揭发姹紫嫣红,揭发断壁颓垣。

”(《霸王别姬》)于是,在时代的洪流里,张大民就这样,成为了自己,也成为大众。

我们被巨大的不幸加诸于身,挣扎和拼搏的都显得无力。

来不及拍干净身上的灰,就继续在尘土中打滚。

这是洪流。

痛苦和绝望的流但我们还被拉着。

剧中的温情时刻大抵如此。

这故事中没有讲出的,是现实中的我们还要花费时间翻过去的。

曾经听过一句话:我希望在之后的生活中,当大雨来临时,我可以为自己撑起一把伞,足够幸运的话,还可以再容纳几个人。

对我来说真实的是那些所看到的事物并为之动情的瞬间。

这个电视剧在很多时刻给了我这样的瞬间。

我害怕再拖下去,我会遗忘。

写下了一些感想

 8 ) 生活是真实的

一口气把《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看完了,刚看前几集的时候我就琢磨,张大民他哪幸福了,怎么看都觉得他和幸福这俩字不搭边。

他没俩钱还爱臭贫,好像一天到晚都没什么正形,但他靠这张嘴又把失恋后心如死灰的云芳给说回来了。

他一个月没几个工资,抠的不行,和云芳去香山只舍得给云芳一人买三十多块钱的缆车票,自己徒步爬上香山只想在山顶的高处看看她。

他有时候口不择言犯浑,看到云芳上进、看到云芳去见初恋,自己又没本事心里又不舒坦就拿话伤人。

他一天到晚唠唠叨叨、啰啰嗦嗦指挥这个训诫那个的,可又是他最在乎老娘的心情和身体、最在意小弟的高考、最操心妹妹们的婚事。

后来畏畏缩缩的小弟考上了大学分配了工作,再也不拿正眼看他这个大哥。

他原来那最泼辣敏感的妹妹大雨嫁了个勉强还算好的老实男人,变得更加体贴了,但还是那样直爽又刀子嘴豆腐心。

他从小到大的初恋云芳,那个曾经一脸骄傲的女孩嫁给了他又生了小树,成为家里离不开的大嫂,但也被生活和现实敲打的变得过于善解人意。

他那把五个孩子拉扯大的母亲,没得老年痴呆前是家里的主心骨,到最后也没有和明恋她几十年的居委会刘大爷在一起。

世界上最好最善良的炳文和大雪,一个死在抗灾的路上,一个死于白血病。

看到大雨被男人骗,我痛恶人渣,但看到她找到了一个能和她一起过日子的人改变了生活,又衷心为她高兴。

看到大民大军为了房子为了钱被人欺负窝囊的没谱,我简直恨死他们这幅不思进取的样子,但看他们不得不屈服于上级、屈服于混混流氓的时候又不由得替他们难过。

人生就是这样悲喜交加,鸡毛蒜皮,家长里短,有得有失。

人际交往就是这样说不清道不明的,也许几年前你们还挤在一张餐桌上闹得不可开交,几年后你们又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重归于好,我们常常把它归结于家庭和时间。

剧里面轰轰烈烈的爱情很少,一鸣惊人的事业也不多,偶像剧里恐怕连一集张大民的事都没有,他长得不怎么好看,也挣不了多少钱,说话有时候特难听招人烦,做事还不体面,这就是生活家庭剧,真实的让人害怕。

看生活剧之前我惧怕生活、恋爱、婚姻、组建家庭、成年、怀孕生子、承担责任、婆媳妯娌和邻里,惧怕衰老,惧怕老后的痴态与病态,更惧怕面对困窘的无奈。

看之后我仍然惧怕,但好像又不是那么惧怕了。

小时候总渴望长大,长成一个各方面独立的成年人,直到后来我才发现,成年人就是为了承担责任而生的,走向成熟就是每天都要解决各种各种不同的麻烦和问题。

虽然我仍渴望独立,但我却不舍得长大了。

小柯在片尾曲《日子》里面唱,“爱你的人来了,你爱的人走了。

想说的话说了,想爱的人也爱了。

”爱人就在眼前,日子过得飞快,这就是一辈子啦!

最后的最后小树和爹妈坐在房顶上放飞了鸽子,小树问:——人活着有什么意思?

——有时候觉得没意思,刚觉得没意思,又觉得特别有意思了。

 9 ) 清爽爽的苦涩,文绉绉的甜蜜

这是一部比我年纪还要大的剧。

小时候爱吃冰大姨说我像张大民他妈。

而我一直是一个没有反抗意识的人,从来没有反抗过他们说我像一个老太太。

直到今年,我才有意识的做了一次发问,“张大民到底是谁?

”。

没想到就这样发现了一部好剧。

初中的时候喜欢老舍霍达,喜欢他们笔下北京胡同里的人间万象,鲜活苦涩。

高中时第一次走进南锣鼓巷,一切都如同我当时对于那些文字的想象,平凡韵味。

还记得傍晚走在南锣鼓巷,突然一个胡同大爷上前搭话,他踏拉着拖鞋穿这一件大白背心,九十年代打扮,用一口地道的京腔‘贫’。

现在想想他的出场还有点写意。

这样的写意一点点拼凑起来就是“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这里,苦涩心酸是清爽爽的,甜言蜜语是文绉绉的,最暖的人间真情是平凡相守,最好的人生信条就是“好好活着”。

“炳文好,炳文优秀,炳文是天山上的一棵松。

”“妈,人活着有什么意思”“有时候觉得没意思,刚觉得没意思,又觉得特别有意思了。

”“大民,给妈拿块冰。

”我,也想吃烧茄子了。

 10 ) 印象好深:房里一颗大树

张大民人长得圆,嘴生得贫 年纪不小,好不容易抱得美人归,好像要过上好日子了。

但老年痴呆的妈,或活泛或自视甚高或沉迷于自我世界等等弟弟弟媳们,还有美丽却早早得绝症的妹妹,为了生活努力奔波却总遭遇麻烦事,好小的一个家却充满了平凡人的酸甜苦辣,欢笑背后有着努力挣扎,泪水背后的平淡是福。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短评

99年就告诉大家 没事儿别喝国产牛奶!~

7分钟前
  • Andor-Genesis
  • 推荐

依旧是颂扬忍耐那一套,自嗨,自我安慰,再忍五千年问题不大

12分钟前
  • 有解
  • 较差

7

13分钟前
  • 影子
  • 还行

小人物的史诗,一身疲惫地活着,不经意间的温情。

17分钟前
  • 一种表达
  • 还行

朴实

18分钟前
  • 尊墟
  • 还行

张大民特像我一同学,但是抱歉,我不能这么过日子的。

23分钟前
  • zzbear
  • 还行

看过中篇小说的,这个拍的真不错,演员也都挺好。活的很幸福啊~

26分钟前
  • P
  • 推荐

把底层屁民的日常生活精心装扮一番,涂抹上一层温情鲜亮的颜色,把一个苦中作乐的话痨树立成典范,让蹉跎度日的民众们暂时忘记了自己的悲惨境遇,眼含热泪看完,笑着说:“我们真幸福!”

27分钟前
  • 应许之地
  • 较差

快20年了,觉得这部戏的现实批判性到现在还没有能够超越的

30分钟前
  • 南萧亭
  • 力荐

35分钟前
  • 擒她
  • 还行

特喜欢!!!我最爱的内地连续剧之一!!小人物们的黑色幽默处处却又透着点儿温情~真实!

39分钟前
  • りょう
  • 力荐

小时候还住平房时候看过,16年后又刷一遍。比之《欢乐颂》等一众摩登生活剧,就知道当年的编剧生活基础多扎实,话语里透着一股子雀跃和市井鲜活;就知道如今都市剧的语言如无本之木,人人皆可说的去地方化,人人又不会如此说的做作。

44分钟前
  • 着离
  • 推荐

没事做 我标记

48分钟前
  • 用户名字太长
  • 还行

北京贫老爷们儿的幸福生活

50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推荐

那些年,陪我妈看得电视剧。话说当时真没认出潘粤明和霍思燕~

52分钟前
  • 炭烧八爪鱼
  • 还行

你还别说,我挺佩服大民的,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树留屋里还能跟媳妇滚床单的

56分钟前
  • 吮指原味鸡
  • 推荐

北京吸引我的除了二逼摇滚,就是胡同扯淡…

59分钟前
  • 白圣杰
  • 力荐

嗷嗷好看的电视剧,这里的大民相对于冯巩的那个天津贫嘴更加憨厚可爱,可能是因为体型的问题,一个丝瓜肠子就算再怎么实在也不如一个茄子蛋来得讨喜,记得我妈当时看的时候说云芳一脸克夫的长相,还记得他妈老年痴呆后一个劲儿的猛嚼冰,大雨怀了之后一个劲儿的猛吃圣代,最小的那个重考生,在追上了女孩子之后说了一句暴经典的,我是一个高尚的人,可,我有点忍不住了

1小时前
  • 考拉赵小胖☂
  • 力荐

太事儿了。

1小时前
  • 我终于来到瀑布
  • 推荐

补记。

1小时前
  • 狄博文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