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电视剧了,一帮子那个年代的演员们让人倍感亲切,这么些年,类似的电视剧层出不穷,各行各业都在拍自己的历史,晚清以来的历史,但总让人觉得是一张皮。
本文并不是影评,仅胡言乱语而已。
1. 讲不完的代代仇:电视里演不完,小说也讲不完的代代仇。
创业者总是希望自己的后代能接上自己的班,殊不知业只能创一回,而后就是守业,创守之间莫大的不同,不但注定了守业失败的必然,也注定了父子之间的仇恨。
我们文化里面永远解不开的结,追求一代更比一代强,是一条不归路,燃放自己的生命即可,不要让儿孙们跟着自己的世界观生活,注定是失败的。
所以福聚徳老掌柜的早点让儿子们去唱戏练武即可,饭馆就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这大概是西方的商业模式吧,比家族式企业要更有生命力。
但时至今日,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卑田院乞儿,依然蜕变的不够彻底。
长大、结婚、生子繁衍,这依然是人们向往的原始的,自私的、狭隘的人生理解。
2. 乐不思蜀的霸凌:克五以为自己是爷,自然而然地也就要欺负玉雏,不是为了让她喝酒,而是为了让她破戒,享受霸凌的快感,对于大多数的我们来说,是多么自然的事情。
上至王侯将相下至保安门卫,但凡有了权利,都想霸凌别人,充分利用权利。
瑞英也许是一个思想稍微解放一点的公子哥儿,有心会动情,但也只是对玉雏吧,归根到底还是随自己心。
因为他缺少理论的指导,没文化不先进。
但我们的逻辑是非常奇妙的,百姓们对张勋复辟这事儿是容易接受的,封建统治阶级和劳动阶级已经形成了八卦的阴阳,也说不清是谁依赖谁,谁奴役谁了。
人类和蚂蚁,和谐共生,相互依赖,要说谁强,还真不好说。
但人类更喜欢自我高潮。
群星云集,卖力出演真心说,大家都使了把子力啊!
谢谢各位主演。
一部电视剧,一部何冀平先生小说的再演绎,让当下之人,看见民国初年人情世故及变数,看见同行相倾与作手,看见职业管理人的荣衰与兴辛,看见混世人烟之泱泱。
历史可过,车轮大帅。
以食为天,民回兴衰。
片中二句话,何冀平先生真谛。
1、通过不同人表述出来,尤其是狱卒。
-中国人要办成点真事,真他妈太难了!
2、修二先生不断重复之。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整部电视剧,无可辩驳的说,90%的内容都只是在铺垫,要看其精髓,必须只在最后的高潮部分,也就是最后的一集那紧凑的几十分钟里面,一个成功的京城大企业经理,到落魄的失业农民的蜕变。
结尾,本意是把尾巴打个结,意思是到这儿就了了,就像过去结绳记事,事儿发生了,就打个结。
但就标题而言,天下第一楼本身没有结尾,我们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可最终,我们没有看到这楼塌掉的过程。
就主角而言,卢孟实本人的楼,当然是塌了。
他本人实实在在是“为谁幸苦为谁甜”的现世报。
在王子西和唐家兄弟的酒会上,他们道了一句,“做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
意思是做马仔,不按照老板的需求发力,996也是没有用的!
这是卢本人的真实写照,他把买卖当自己的,不知自己只是一个打工仔,所以修先生送他对联儿,行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
只三间老屋,时宜秋月时宜风。
(剧本改为:好一座危楼以及半宜…半宜…的句式,当然这个并不对仗,比如,行是平声,只是仄声,改成好,就成了仄对仄了)卢孟实滚蛋,原因很简单,功高震主。
而全篇的核心就是:有钱别干好事儿。
整个故事里有钱的人都在拆台搞破坏,没钱的人,好的则是任劳任怨,坏的则是想办法坑有钱的人的钱。
任劳任怨的都是没有好下场的,坑蒙拐骗的,其下场高于老好人。
这也是本剧最现实主义的地方,高度符合,修桥补路无尸骸,杀人放火金腰带的拆你思古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人生道理也非常简单。
奋斗不一定有用。
尽管。
该剧在官方辞典中。
所昭示的道理是要改革经营制度一类的话。
但是我们很明显看到,奋斗,只是在瞎忙。
就和加班是一样一样的,这些都没有意义。
所以人生得过且过。
难得糊涂,该要糊弄的时候就要糊。
千万不要认真。
也千万别赌气。
应该多思考一下,怎么为自己活着。
正所谓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
换过来说,路线错了,奋斗越多也越反动。
其实卢孟实一开始就输了。
他为烤鸭店。
呕心沥血一辈子。
仅仅是因为。
老董事长。
给了他一个文书。
让他掌大权。
这个和空投支票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这老头一开始就死掉的时候,这就已经成为一张废纸了,因为股权事实上已经由他的两个儿子继承了,即使他的两个儿子不捣乱。
卢孟实事实上也只是拥有了一个经营权。
并没有掌握实际的股权。
如果这个桥段发生在港剧里。
或者发生在一个正常的有脑子的心眼儿的人的世界,一个掌握经营权的人,面对狗屁不通的董事局,应该想方设法吞并企业。
稀释股权。
让自己拿大头。
凭什么给别人干活?
所以一开始两个儿子并没有打算把这个老头儿的话当一回事儿,他们从一开始就想把卢某赶走,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实际上当时就欠了一屁股债。
拉卢某人出来顶缸而已。
而如果这个桥段发生在一个正常的人的世界,公司都要破产了,欠了一大堆烂账。
让我来做总经理加法人代表。
又不让我掌握全部股权,又要让我承担风险。
难道不应该立马跑路吗?
卢孟实主动承担这个责任,不能不说没有私心。
只不过说他太蠢了。
可你以为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吗?
如果结合一下作者写作的背景。
也就是当时的时代。
进行恶正瘾的解读,以上看来以很荒谬的事物就说得过去了。
全篇看似发生在民国。
各式军阀走马观花。
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我们把它稍微抽象一下。
说的就是。
管事儿的人换来换去。
你方唱罢,我方登台!
也可以说成是。
大背景剧烈改变的时代。
而作者生活过的具有这种环境的时代是什么时代,那就一目了然了。
真正掌握最终决定权,但是只添乱的东家,明明没有实际股份,给一个做饭馆主人空头票的承诺,分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的卢某人。
吃铁饭碗的八旗子弟。
明明是个鸡,又不想做鸡的鸡。
这些都是隐喻。
但是我没办法继续解读下去。
回到卢孟实本人的奋斗。
他不缺乏对生意的敏感把握。
但是缺乏。
对人生的把握。
比如他在对面店的时候,作为一个会计,却和总经理经常作对。
开头部分。
"刘全儿"从账上提前支了钱,但是没有给花鼻子总经理说,被花总经理逮到了。
卢孟实完全没有请示,简单说这种做好人的事情,这种恩德。
你要么就悄悄的给。
要么你就给领导说。
你做中间人赚恩情就好,可他到好,被问到了,反而自己拿钱给"刘全儿"。
这就特别不痛快了。
过去电视剧里面老是喜欢塑造这样的人物。
就是好像有一股倔强劲儿。
好像很正义似的。
然后就演出他们处处碰壁。
这种电视剧毫无好处。
因为。
他并没有给你仔细解说,一个人为什么会得罪人,你看完了以后只会觉得好不公平。
我觉得这样好无意义。
很明显。
就借钱这个事情来说,看过杜月笙的故事就懂了,我在地摊报纸上读过,杜月笙是上海流氓大头子,虽然他身为青帮大佬,但是非常懂得做事做人,杜月笙做好事从来都不说是自己做的,或者说不以自己的名义。
而是请示高级的政治人物,这种功劳明显是他们的。
因为他什么也不是。
他根本不配。
港片上海皇帝中也有类似的情节。
杜云生为蒋委员长出生入死。
最后想混个领导,别人却觉得你一个流氓头子还想当官什么意思?
这是抹黑。
卢孟实更是如此了。
他辛辛苦苦的想搞一个八抬大轿。
站在上帝的视角来看,这完全是多余的,啊,其实就中国总人口来说。
像他这样的职业经理人有千千万万。
真正厉害的是唐家两兄弟。
因为他的价值。
是可替换的。
作为唐家两兄弟,他们确实是纨绔子弟。
可换句话说,人家败自己的家,跟你其实也没有关系。
电视剧里面那种卢孟实扼腕叹息一份家业被败坏的感觉非常神奇。
有一种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感觉。
这也是非常扯淡的。
所以一个人的最重要的就是明白自己是什么东西。
我们可以追求完美。
但首先要认识到身边,什么是不完美的。
什么是假的。
什么是错误的。
比如有人跟我说。
现阶段可以人人平等。
起码就资源总量来说是不可能的。
比如石油就是有限的。
而人是越来越多的。
僧多的结果就是粥少。
卢孟实如果能够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高级马仔。
不过是东家的一条狗。
是生活在依附资本家生活的位置。
他就不会去做这些无用功了。
比如罗大头顺手牵鸭。
简单的说关他屁事。
他去跑去把人揪住。
而王子西一开始就说他管的太多。
做人应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王子西早就明白很多事情。
只不过装糊涂。
什么是江湖?
人就是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家有业而不能守,虽无能却可夺权。
这就是董事长的公子。
任何董事长的打工仔都绕不过去。
你说你为什么那么迂呢?
卢孟实啊。
买卖干大了,人为制造一点波澜。
要么董事长的两位公子立契明确你的身份。
要么两位董事长死活不同意,于是你把风波平过去。
然后暗地制造卢派和老唐派,利用王子西当牵线。
两派对决之中,带着卢派远走,重新开张。
后面老唐把自己玩蔫了,你找个中间人狠狠杀价,过来一收。
让老唐烤鸭变成老卢烤鸭的分店,给俩公子留每年盈利的四成。
私义有亏,但是鸭子的传承跟老唐后人的生活都解决了。
危机也没了。
大义少了哪一点么?
为了正义而实施的阴谋诡计那还叫阴谋诡计么?
卢孟实在福聚德的职业生涯是中国式职业经理人的挽歌。
因为对老掌柜的义气接手风雨飘摇中的福聚德,还要面对时代变迁的动荡、竞争对手的拆台、二世祖少东家的拖后腿等等不利条件,可谓是九死一生,“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但随着老朋友、老伙计们走的走,死的死,最后北京城之大也没有了卢孟实的落脚之处。
就连卢孟实本人在离别之际也不禁问了问自己,“我一生从不吃喝嫖赌,为什么落得如此下场?
”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分论、轻视技术服务的思想根深蒂固。
例如卢孟实、常贵、罗大头等人,均属于各自领域的技术大咖,但在中国社会中地位不高,屡受轻慢甚至侮辱。
所以才会有片中常贵出殡当天围观群众的议论:“福聚德为何会给一个跑堂的大办丧事”,只有同为技术人才的卢孟实才会看得起常贵,为他风光大葬,才会因为爱才不惜委曲求全的为罗大头保住他的右手。
在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对于技术和经验具有财富价值的属性都是认可的,但在中国比较例外,四十年来市场经济取得一定发展之后才有所改观。
所以作为中国版职业经理人的卢孟实他的能力会被认为是可替代的,不必要的,但实际上财富不是靠看守,而是靠发展才能真正保值。
中国很多企业需要从地主老财的思维向现代商业思维,也需要认可深耕于企业历史、企业文化、企业特征,将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栽培于企业的职业经理人本身就是企业财富的一部分,而且需要对这样的人才提供在企业内晋升的渠道。
这还需要中国企业走很长的路。
二、缺乏法律意识,契约精神。
法律对于中国是舶来品,因为法律之母民商法发源于西方,但民商法对于商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在民商法的范畴中,合伙关系和雇佣关系是要区分开的,合伙关系的特征是资合及人合的混同,所以合伙关系中各合伙人可以将自己持有的资本、技术等全部作价作为合伙资产,并按照资产比例进行分红结算。
雇佣关系的双方是单纯的劳动者出力、用人单位结算工资的关系,实质上是单位用钱购买劳动力。
故而在聘用职业经理人时一定要将合伙关系还是雇佣关系提前讲明。
现代企业经常的做法是可调增的薪水+提成或奖金+员工激励股权的综合报酬制度。
在剧中老掌柜的遗嘱将卢孟实定义为,用卢孟实是合伙关系,一旦决定不用卢孟实,则卢孟实必须无条件接受东家的结算安排并退伙。
而少东家们始终认为卢孟实最多算事办的还不错的被雇佣者,与饭店其他伙计并无本质区别,是实质上的“伙计头”。
而卢孟实本人则是根据店里的营利和他自认为自己的贡献,没有具体依据的给自己分配利润,自然也是一笔糊涂账。
综上,本剧的悲剧实质上是职业经理人的聘用没有书面契约约束,所有人不过是在凭借义气,感情,甚至各怀鬼胎为自己谋利,最终因为老掌柜的一纸黑箱操作闹得不欢而散。
所以没有法律保障的合伙生意中没有真正的赢家,把赚钱寄托在似是而非、善恶难辨的人性和脆弱的人际关系上注定也没有好下场。
玉雏儿是典型的江南女子,船娘出身,小家碧玉,有爱慕者眼中娇滴滴的温柔,也有嫉妒者口中狐狸精一样的媚劲。
总之,在卢孟实眼里,肤白貌美又柔媚动人的玉雏儿才是一个真正的女人,是他见过的北方大妞所比不上的女人。
刘金锭就是北方大妞,说她是北方大妞,我都感觉侮辱了大妞这个词。
我从未见过这样令人生厌的主角,还是一个女主角。
在她的身上,我看不到一点可爱的地方。
她自小被她爹当男的养,像个大老爷们一样活着,关于男人身上的优点没有学到,倒是那些恶臭的毛病学会了不少——也许,男人身上并没有什么优点可以学。
总之,直肠子的她没有将自己活成潇洒热忱的大女人,却将自己活成了一个实实在在令人讨厌的“男性”!
她荡妇污名化玉雏儿,造谣玉雏儿的私生活,给玉雏儿贴上了妓女淫娃荡妇的标签。
她不光造谣一张嘴,还付诸于行动,各种小动作小心机制造玉雏儿与卢孟实之间的误会,棒打鸳鸯,只是因为她爱卢孟实,并且想要得到他。
那玉雏儿对刘金锭什么态度呢?
不care。
至于她为什么不care,我们可以看看她与卢孟实、瑞英之间的相处。
卢孟实跟瑞英有过节,这两人对玉雏儿也都有好感。
玉雏儿自己是爱卢孟实的,但是她并不因为自己爱的人是谁,便在这份恩怨面前有所偏颇。
不管是面对卢孟实的抱怨还是瑞英的指责,她不争不辩,不卑不亢,她有自己的态度,也有自己的智慧。
等到最后卢孟实与瑞英在一杯酒里泯恩仇时,他们方才明白玉雏儿的通透。
所以这样的玉雏儿,不care刘金锭,很正常。
多一句嘴,其实卢孟实压根儿是配不上玉雏儿的,他要的不过是一个长得好看温柔可人善解人意能给自己传宗接代的女人罢了,他甚至不如瑞英懂玉雏儿。
倘若刘金锭长得好看一点女人一点,我想卢孟实也肯定觉得她是绝配:卢孟实想要传宗接代,她就是那个好生养的,卢孟实想要知冷知热的,她就是那个端茶倒水的,卢孟实想当大爷,她就甘愿当保姆伺候着人家,卢孟实想盖大楼,让福聚德名满天下,她就能骗走她亲爹的菜谱让她爹发疯,前提就是卢孟实得跟她结婚,娶她当老婆。
这个女人好恶毒好自私好可怕,全天下只有一个卢孟实能让她上心,剩下所有的其他人都可以去利用去伤害反正在那个时代也不用负什么法律责任!
可是卢孟实不爱她啊!
人家一个大直男,怎么可能跟兄弟在一起?
她不管!
她偏要一头栽在卢孟实的屎坑里,最后出不来了,只能被活活恶心死!
她死了我真的是一点都不觉得同情,反而觉得她活该。
玉雏儿,本以为这个小家碧玉会是小娇妻,却发现人家活得通透又智慧,有情义有主意,经历过人世险恶,却依旧心如明月澄澈如初;被众多男人爱慕,她也没有迷失自我,拥有爱情的同时也不忘专心搞事业,后来爱情没有了,也没有自怨自艾,挥一挥衣袖,换了一个更乖的修二,回到家乡继续搞事业,当真是又美又潇洒!
刘金锭,本以为那个北方大妞会是大女人,可是她却活得磕碜又拧巴。
她自私又恶毒,为了一个卢孟实,连自己的亲爹都能逼疯,身为女性,却满脑子恶臭的屌男思想,造黄谣生是非,招男人喜欢的女人就是荡妇,自己才是居家过日子的贤妻良母,她被“厌女”的爹当男人养大,自己也成了“厌女”群体里典型的一员!
她原本也有一份事业,过得也算光鲜亮丽,后来经历了皇权的倾覆,树倒猢狲散后,她没有重振旗鼓,而是带着一种奇怪的优越感,眼高手低,坐吃山空,被卢孟实收留以后也不专心搞事业,只想着怎么得到卢孟实,成为他的小娇妻!
真是白瞎了一身好手艺!
这个故事也从侧面告诉我们,自古以来,男人都是不如女人的。
不管是真男人卢孟实,还是被当成男人养大的女人刘金锭。
原剧是人艺的经典,这次的改编也很到位,加的王姬没有突兀反而让人像群更丰富。
但问题还是有,巍子这个角色从头到尾都是忍辱负重开始是上秤后来是为了救大头爬地上转圈,感觉没有主角光环,上了秤也被耍,有钱了拿钱去赎人还要被耍,很失败很low。
这样没头没尾的线索还有挺多。
张嘉译这个角色就很孤立,本来就是不温不火的买卖干嘛非得跟卢孟实较劲,自己也不用功,最后被老仆人骗走钱出国留洋,整个角色的设定很没意义,要脑子没脑子,说把鸭子冻死就都给冻死了,跟玉雏有一腿没一腿的只是想营造个狗血的三角恋关系。
王姬在里面有点过,还按个龅牙,相当牺牲扮相。
腕挺多,哪个都比巍子强(角色设定太尴尬实在想不出找谁演合适)。
方子哥、杜宁琳、莫岐,濮存昕。
修宗迪和杨桂香之前在《编辑部》里领略到演技,可惜在这里面没什么发挥。
被称与宋丹丹齐名的最会演戏的张永强表现也很亮眼。
发现宝藏boy刑佳栋,戏份不算多,但每次出场都是梗着脖子保持遗少的自尊,还愣头愣脑的特别可爱。
饰演阿根和克五的演员气场强大,真正诠释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期望他们更多的作品。
几乎是一口气看完这个剧,众多演员目不暇接,过瘾!
几乎没用快进。
全剧在32集戛然而止,尾音甩的很长。。。
此中有真味,欲说已惘然。
改编的剧情还是有硬伤。
比如吧,故事的一条主线就是福聚德和适意居十几年的互相争斗,人常说恩恩怨怨,这两家恩恩都没有,只有怨怨,适意居十几年如一日给福聚德各种挖坑下绊子,而且,招招阴损见血,而使出这些阴招高招的一直是一个人——花鼻子花爷!
要我说,这位的智力眼力绝对在卢孟实之上,一个外戚二柜,内控瑞英母子于股掌言听计从,外坑福聚德卢掌柜于暗处招招要命,卢遇上的所有大坑都是此人给挖的,几次险中逃脱我只能说,卢掌柜您命好有主角光环。
没错,在我眼里,这位其貌不扬、鼠目寸光、不招人待见的——花爷——才是本剧中的真人!
而且,花爷每次给瑞英出完坏主意从不吃亏,报个花帐自己还赚钱,托红毛抢鸭子要来预算200,结果见了面只给了60红毛就美的不行了,就冲这点,我敢说,到最后他比瑞英有钱。
当然,编剧为证实我这个判断,最后让他卷包汇了瑞家,这时娘儿俩才认清了他本来面目。
但是,请注意!
瑞英大彻大悟,选择原谅了他,还成功劝说了母亲不报案选择宽恕。
瞧见没,花爷把老太太那点老底子卷了包,人家就图钱?
人家让瑞爷开悟,娘儿俩心里从没这么明白过。。。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花爷,深了。。。。
所以说,剧情有点硬伤。
再说卢孟实,他的悲剧是必然的。
他本性上还是个农民,是个帐房,是个刚上岗的大掌柜。。。
他有农民的纯朴和狡猾,有帐房的精明与严谨,他没当过掌柜,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他爱冒险,并经常成功,这是他的性格。
他迷信八抬大轿,起一座楼因此成了他的梦想,也是心魔,也是悲剧的开始。
卢孟实只能做一层楼的福聚德掌柜的,起了楼,天下第一楼,说的是北京勤行饭庄子里第一个楼,这时的福聚德已经超过了卢孟实的驾驶能力,失控是迟早的事。
卢孟实想的太单纯。
老唐老板知道俩儿子指望不上,死前东六西四把个岌岌可危的饭庄子托给了想干事的卢孟实,卢一干就是十多年,硬是把福聚德干成北京饭庄南波万!
可是,这么多年他竟然没扫清内部政治,大爷二爷这俩活宝卢孟实一点辙没有,更象是压根没琢磨过这必将成为大患。
这是第一条,卢孟实只会做生意,不懂政治。
子西和他是师兄弟、同乡,又是他来福聚德的介绍人,还是二柜,绝对亲密战友!
最后竟然成为仇敌,祭出老东家留下的大杀器帮助东家俩傻兄弟将卢梦实扫地出门,亲密战友成了致命杀手,卢孟实不应该!
不男不女的刘金锭百般阻拦他和玉雏儿姑娘,现了女身后向他逼婚,在对待这两个女人的处理上,卢孟实可以说昏招不断,最后是害人害己。
这是第二,他只会做生意,人情事故还差着火候。
最后,他只会做生意,心胸气量还差着火候。
瑞英和他互相较劲十几年,最后瑞英输了,卖了铺面后,瑞英第一次走进了对门冤家福聚德,“我就想看看你是怎么干的,凭什么我干不过你?
”卢孟实带着瑞英店里参观,面有德色,最后瑞英说“我输了,心服口服”。
打这时候起,瑞英在我眼里就已脱胎换骨!
他已经超过了卢孟实。
瑞英和玉雏儿在回音壁,以及最后出国前请卢孟实喝酒,“劫后余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请注意!
瑞英最后的心胸、人情、气象远远超过了生意人卢孟实,他涅槃了,做到了卢孟实做不到甚至想不到的。
以后学成归来,他必有建树,也绝非生意人卢孟实能比肩的。
玉雏儿的选择是对的,虽然金锭死了,她不会再选择卢孟实这个让自己伤透心的男人,这个心里只有鸭子的生意人。
我认为她最想嫁的是瑞英,但两家身份太过悬殊。
她选择了修二爷,因为修二爷和她同病相怜,修二爷不让她讨厌,有学问又最接受的了卑微,和修二爷在一起她最感轻松。
她就是要当“两个吃淤泥的虾米,这世界尽管残酷,总容得下两只虾米”。
玉雏儿姑娘的聪明练达和果敢,远在这些男人之上。
没起楼的福聚德,卢孟实可以掌控,他是个不错的生意人,天天想着鸭子的掌柜的。
起了楼的福聚德,天下第一楼,能掌控的就不能只是个生意人,得是这勤行饭庄子里的枭雄!
卢孟实是个好掌柜,不是枭雄。
“展现了旧社会平民百姓自我奋斗但最终无法实现自身价值的悲剧。
”我倒是更觉得卢的失败和旧社会没啥关系,福聚德的第一次名声大噪正是是借助旧社会动荡的风口,再加上是卢的魄力、经营管理能力和周全的计划才让酒楼起死回生。
但是擅长经营管理和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人却因团队内部人倒戈而失败,可能因为剧情在控制人物的能力吧。
酒楼失败是团队管理内部问题,更像是最后确定好结局再去生硬把握事件走向,导致部分主导因素的刻意和逻辑不畅。
新时代从旧社会中解放而来,具有先进性,但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主观能动性占了很大的比 重,无论在哪个时代,自己的失意都总不能说成“错的不是我,错的是这个世界”吧。
不去深究,剧中完美的呈现了传统特色,展现了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风貌,还是值得一看的。
可惜我是一点都不想看爱情线,21集之后看剧情解析结束了,也算是看完了吧?
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只三间老屋时宜明月时宜风。
横批: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修鼎新关于鲥鱼的说法,说鲥鱼只要一片鳞片被挂住就不动了,宁愿被抓也不愿意损坏一片鱼鳞。
卢孟实、瑞英都为着鳞片而愿意放弃自己一生的幸福。
玉雏儿跟瑞英说:你们什么时候都不再跟自己较劲了,你们就可以在一起喝酒了。
瑞英当时的回答是:那我先抽自己一个大嘴巴。
瑞英没有自己抽自己的嘴巴,但是生活的真实狠狠地抽了他一嘴巴,而卢孟实也被真实的生活抽了一个大嘴巴。
于是他们终于番然醒悟,坐在一起喝起了酒。
看似悲剧的结尾,其实对两个好斗的男人,包括选择做回船娘的玉雏儿,和贵为皇胃的修二爷这几个剧中的“好人”来说都应该是一个完美的结局,甚至包括克五这样有了钱就天天吃鸭子的主来说,都不算是悲剧。
而对王子西、唐家两个东家、花鼻子等得了志、得了钱、得了手的几个来说,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演员演技在线
演的不错,但写的格局太小,合着做生意就是靠使坏使诈给人下套,照《大宅门》差远了。
演员太强大了!每个角色都异彩纷呈!巍子,王姬,陈宝国,还有那时候不出名的张嘉译!还有那个玉雏~
还有这么多遗漏的老北京电视剧,来了您内 走着
角色够丰富的 堪称是精彩纷呈了 可惜剪了个七零八落
前几年看的
很喜欢女主角
看了两集,墨迹
话剧改编,又是人艺班底,好看。
还是话剧更好看
好像有点印象
看一半被这个又丑又坏人姻缘的刘金锭恶心到了,还好结局没什么大团圆。
每个演员都有特色
无趣。
恰到好处的戏剧矛盾,精良的人物形象塑造。
还行
很久前看的了~
看着做菜,香啊很浓的北京味。差点以为是全聚德了。。。福聚德。做烤鸭,你说还不是给全聚德宣传?这就是天下第一楼啊。北京杭州楼外楼。但我还是最爱粤菜啊可惜9月份看这个的时候,没意识到全聚德的厉害。后来股票涨疯了简直。1230
悲欢人生
其实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