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0.5的爱情》的质量,我相信我的老乡——导演邢潇自己也不会满意,因为电影从头到尾都能看得出处处受了拍摄资金和周期的限制,要不然可以推敲的地方还很多,可以精细的段落比比皆是,但是我不怀疑制作团队的诚意,一段段很老套的梗,却拥有“理性让人更安全,感性让人更幸福”的金句,也有“爱情不是1+1,而是0.5+0.5”这样的理论,并且用两对年轻人的故事,诉说“感性给你,理性留给我,幸福给你,悲伤留给自己”的爱情。
理性的钻石男蒲巴甲偶遇感性的海归女江语晨,一夜激情还是一见钟情?
理性的屌丝制片李悦铭和感性的前台文秘龚洁是刚刚毕业的校园情侣,经历考验还是劳燕分飞?
理性,本身该是个很安全的东西,但在《0.5的爱情》里不尽然,蒲巴甲也罢,李悦铭也罢,正因为这些理性,总是以一种相对而言清醒甚至冷酷的面貌出现,冷冰冰就没有感情的释放,似乎意味着喜欢的程度不够,象一瓢凉水浇在在火热的爱情上。
似乎只有超越理性的、超乎寻常的语言或行动(影片中理性男“浪漫”的表现?
)才是爱情,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爱情又排斥理性。
这么看来,反之,在爱情中,感性就是很危险的东西……要不然,片中一再受伤的,为什么是天真、为爱毫无保留、向往爱情童话中一见钟情的江语晨?
为什么是看似柔弱实则内心强大,逆境乐观,坚信爱情的龚洁?
当然,片中对这些人并非纯粹的感性、理性划分,在蒲巴甲、龚洁身上,能看到他们为爱情做出的牺牲、奉献。
让观众觉得,感性的爱与理性的爱,最大的区别在于,感性的爱,着重于如何让自己在最大程度上给予爱;而理性的爱,着重于如何让对方在最大程度上接收爱。
单纯以理性就会冷冰冰,感性就会热辣似火,你就错了。
《0.5的爱情》里,理性的面孔在爱情中,有时固然是因为爱得不够,但也有时,是更深的一种爱,因爱而生的理性是爱中的升华,从情感上包含了对对方的克制、宽容和牺牲,从行动上就是努力为爱能够拥有在现实里存在的空间——但这要冒极大的风险,那就是被对方误解为不够爱,而后造成爱的夭亡(蒲巴甲与程媛媛的爱情不就如此,李悦铭为了龚洁不再受苦而忍痛放弃也正是足够理性的表现)。
所以在感情中,如何把握理性与感性真的是一件困难的事,尤其是这种把握必须要能够在双方达到一种默契——那就更困难了。
那么,当爱情来了,在感性与理性间的平衡该如何取舍?
究竟是该让爱自由绽放,还是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理性?
其实《0.5》的爱情》给了答案。
有些人一直在寻找,有时可能是以极其理性、约束的方式,有些人也会以感性、纵容的方式,但,似乎无论以怎样的方式,最后都会留下遗憾,但在爱情来临时紧紧抓住它,告诉自己不去后悔,至少我努力过才是最重要。
最后吐槽几句,影片中最大的植入有两个,一个是志宝文化传媒,一个是某卫视的相亲节目,都土得掉渣,直接拉低了本片格调;影片把石家庄拍的真心美,但道具有时候LOW到爆,如公司标牌随便打印就贴上来;许多桥段似曾相识……
我曾有过爱情。
我也曾失去过爱情。
每一对相恋的人,都曾以为对方是自己的唯一。
直到真正失去对方后,或是遗憾,或是后悔,却不得不再一次开始新的生活,去重新追求新的目标。
至此才会发现,原来所有的唯一斗不过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在纷繁变化的世道面前,那微不足道的爱情啊,竟如此不值一提。
只是爱情真的很难让人捉摸。
一加一确实等于二,0.5加0.5也必定是等于一,可这并不等于你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就能找得到一份恰当的爱情。
我不是情场上的高手,以至于连自己曾经的感情都是失败的,但我觉得不论我们任何人,即便是曾经失败过,也是应该要重新拾起一些勇气,去找一找自己当初邂逅爱情时的情愫。
那天坐车,一位结过婚的朋友说,真正的爱情其实是维系不住两个人的命运的。
当你们天长日久在一起时,所有的火花都会逐渐暗淡,再浓的情大不过亲情,因此所有的爱情的重点必然是亲情。
当我们舍得把自己的一半变成血浓于水的不舍不弃,或许才有了天长日久的海誓山盟。
又或者,当年岁已大,你未娶我未嫁,不如就这样简简单单地搭伙过日子。
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岁月就在看似琐碎的锅碗瓢盆中蹉跎了一生的时光。
我曾对人说,我最害怕的是一件事情是,当有一天老去,回头看自己做过的人生,竟是每一天都是重复的,毫无任何变化和心意。
因此我才一次次地不断变化着自己的生活,企图去寻找到真正符合内心的一种逍遥。
找来找去,未果。
或许蓦然回首才发现,原来寻找也是一种枷锁,只是自己从未感知到。
我并不说此片有多么好,只是触景生情才明白了自己曾在感情中是多么固执且自我。
也好,经历过便是成长,谁不是在一次次的失败的脚印中走出了成功的结果。
更何况,最终并不在一起的感情,并不见得就是失败。
由此,也真心地对曾经在我生命中出现过的那些人,说一声对不起,如果我能够早一些明白这样的道理,或许我能做得更多。
无奈时光不等人 ,雁过黄花落,相思谁与收。
文/满囤儿才智比较高的人,尤其是理科思维比较强大的人,往往凡事都要弄个科学的算法来解决。
恋爱结婚也不例外。
反正我自己就有一套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结婚的爱人的理论方法。
只是我的算法得出的那个人是否真的是最合适的,得用几十年时间来检验。
电影《0.5的爱情》中的两位主人公也有着自己的算法,并按自己的算法去实践和守候。
不过我们看得出这两套算法也不完全科学。
爱情这个命题伴随了人类文明进化数千年。
至今还没有哪位高人能够提出完美的算法。
也正因如此多变,爱情的答案也远非唯一。
算法不科学并不重要,勇敢的真诚的心态才是决定答案归属的最重要因子。
1+1=1 是很多年轻人渴望的爱情公式。
一个个体(人)和另一个个体(人)以爱情作为维系,组成一个新的个体(家庭),看上去是特别美满的算法。
可惜这条维系的纽带,却在现实中要经受各种各样的考验。
有的考验是天灾,比如无情的战争、家族的阻挠、社会的不公;有的考验是人祸,比如对资产的盘查、对身家的考量、对行为的规范。
《0.5的爱情》中有两对代表性的情侣蒲巴甲饰演的陈梓浩和江语晨饰演的叶婷,以及李悦铭饰演的陆一平和龚洁饰演的佟芯雨。
这两对情侣虽然一个是一见钟情,一个是青梅竹马,可是他们都面临着社会带来的天灾,和自身引发的人祸的双重考验。
1+1的过程,何其艰难!
0.5+0.5=1 是《0.5的爱情》中女主人公佟芯雨总在结出的全新算法。
这个算法的新颖之处就是先把自己看成是一个非完整个体。
我们发现,如果我们舍得先把自己非完整化时,就能够得出符合数学逻辑的结果。
也就是说,之所以1+1很难等于1,终归于理相悖,不够科学。
两个人都把自己看成了满的,就无法接纳新的0.5的入住。
困难不是一个人的困难,考察也不能只对一方考察。
叶婷和陆一平虽然一女一男,却都在爱情中没能看到自己的折半属性。
两人都把自己的那0.5扩大成了1。
叶婷认为自己的不幸会终结两人的约定,陆一平也认为自己的无能会拖累两人的未来。
这显然都是把自己的问题人为放大了,阻碍了1的形成。
果不其然,过于看重自己的问题的两个人,不仅中断了自己的爱情,也给自己的爱人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把自己算做1的两个人失败了,那么维持在0.5水平的陈梓浩和佟芯雨就能够如数学般顺理成章地组成完美的1吗?
《0.5的爱情》在最后给出了答案。
爱情不是数学,不是等式成立就一定会顺理成章的。
尽管两个0.5之间存在着缺口上的吸引,可是他们不一定就可以组成完美。
因为两个0.5都还在等待,等待着1的折半。
“0.5爱情理论”所表述的是爱情并非1加1等于2,而是0.5加0.5等于1。
0.5的邂逅,0.5的守候——有时候,一碗冷掉的心灵鸡汤也能安慰无数破碎的灵魂。
但全程石家庄拍摄的影片,还是很快唤起我对石家庄有些不解的情结。
当年许多高中同学就是在石家庄上的大学,2002世界杯期间,我去找工作和他们住在一起,每天喝酒看球格外开心,有天晚上同学骑车带我出去混饭局,结果喝着喝着发现他们早已兽散,只剩孤零零的自行车停在门外,于是踉跄着扛车返家,当时醉意浓浓,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自己并不认识回家的路。
直走到筋疲力尽之际,于黑暗中听到人语,刚想问路,却被当做偷车贼给联防抓了起来……后来在北京混日子,偶一心血来潮,还是会登上开往石家庄的列车去找朋友,然后混迹酒吧喝一顿顿的大酒,在神形俱疲的第二天,心满意足的离开。
一直到去年,仍在一次大酒之后的午夜,约了数个朋友,驾车直奔石家庄,把同学从被窝里拉出来,陪我们喝到黎明,打个盹,又从上午十点喝到下午六点。
《0.5的爱情》中的石家庄,已经美到无法相认,但并未影响我被唤起的情结,让我能够全情投入进这个故事当中,看它是如何让情结变成故事,又如何让故事和城市纠缠——有时候导演要给你讲一个故事,就像深夜驱车300多公里只为喝一场酒而已,根本不能用常人的逻辑解释。
不过,也能感知这种冲动,就像每个电视台都憋着做出一档《歌手去哪儿》或者《我是爸爸》的节目一样,是一种焦虑——导演客串相亲节目的男嘉宾,每一次转身,都只不过是为了有机会给自己的影片做个宣传,也是这种焦虑。
影片却很多时候陷入回忆里,“缘来在背后”的主题设计,让影片中的相亲节目嘲讽现实中这种非正常现象同时,还能看上去有些创意,另一方面,则成为影片必不可少的情节设计——最爱自己的,永远是那个站在背后默不作声的人。
当然,这种故事背后意图表达的情绪,解释起来总是过于虚无缥缈,于是影片更多的时候,开始让情结代替逻辑,对一见钟情痴心绝对的情结,对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的情结。
回忆是从两人身上展开的——尽管舞台上等待转身的有三人,但因为导演只是客串的一个人肉道具,所以故事完全是留给了另外两人的,富二代陈梓浩遭遇落跑女海归叶婷,一见钟情开始甜蜜爱情;苦逼毕业生陆一平和佟心雨则为生计奔波,住陋室把贫穷当浪漫把幻想当理想。
现实就是这样,当叶婷以被赶出家门为借口把陈梓浩从公司骗出来,只为和他吃顿饭的时候,陆一平和佟心雨却不得不为了能吃上饭而分居两地。
前者因为情结把追求浪漫当成日常生活,后者则因为情结,把继续生活当成最大的浪漫。
好在故事并未纠结的太久,影片对两种不同生活的描述,无非是告诉现实中的情侣,幸福各有不同,烦恼也TM都不一样——直到一个被疾病打败,一个被金钱打败,心灵鸡汤需要这种破坏性的事件为其加温,而疾病和金钱这两种东西,可以为任何故事助燃。
当情结被用来反情节,情结便能代替逻辑。
很多时候,一部电影就是一个人一半的情结,一半的一厢情愿。
以前听说爱情双方相遇到一起时,会发生1+1>2的奇效,可能是因为彼此的潜能得到了对方最大限度的开发。
可是仔细想想,能得到这种结论的人,想必在恋爱中从来没有受过伤害,才会对爱情如此乐观。
可是这个世界上即使再相爱的情侣,在一起时间久了也会有摩擦,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形容一对情侣的爱情?
《0.5的爱情》给了观众很多似曾相识但却未能总结的如此明了的爱情箴言。
当两个人走到一起,应该做减法而非加法,如果把1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那么只有当彼此宁愿为了对方放弃自己曾经认为不可更改的原则时,才能最大限度的包容对方,从而收获一份和谐的爱情。
但是,就如同电影是遗憾的艺术一样,爱情也是一种遗憾美的存在,像陈梓浩跟叶婷,也像陆一平跟佟心雨……《0.5的爱情》拍摄地选在石家庄很令我震惊,因为印象中国产都市爱情电影如今都流行国外取景,什么墨尔本、纽约、罗马等等,即使不出国,也选择如大连、青岛等洋气的海滨城市,可是石家庄非但跟洋气够不上边,听名字就知道该是多么充满乡土气息,特别是自从2008年实行三年大变样政策之后,可谓大兴土木,处处施工……然而,《0.5的爱情》里,我居然完全没有认出是石家庄,繁花似锦的街景,也算为庄里扬眉吐气了一回。
电影中讲述了两对情侣的爱情故事,其实片中的两对情侣表现的正是当下最常见的两种爱情模式。
物质充裕,不为经济忧愁的爱情如陈梓浩跟叶婷,一个富二代,一个海归女,年纪轻轻就是公司的老总,他们的爱情是绚丽多彩充满惊喜的,而之所以充满惊喜也是因为陈梓浩工作忙碌总是无暇陪伴叶婷,因此,他们很多时候羡慕一穷二白的爱情,虽然没有多少钱,但是可以有大把的时间腻在一起。
可是,真正腻在一起的情侣就很幸福么?
也不尽然,如陆一平跟佟心雨,这对大学情侣,彼此把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对方,特别是佟心雨,顶着父亲的反对,依然选择跟陆一平来到陌生的城市打拼,只为能够长相厮守。
然而,他们憧憬不为物质所限制的爱情,陆一平认为自己不能给佟心雨想要的生活而选择提出分手……时间跟金钱,似乎在爱情里很难和平相处,有了金钱丢了时间,有了时间又遗失了金钱。
或许如今处于陆一平阶段的情侣很多,在毕业即面临失业的现如今,房子车子都是空谈,没有人脉没有资源,剩下的只有陪伴爱人的时间,时间一久,稍微有志气的男生就会觉得自己在耽误女孩,于是大部分人也会做出如陆一平的选择,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如他般幸运,在一年之后还能再遇到佟心雨。
从此,曾经爱情形同陌路,茫茫人海,相忘于江湖。
其实,佟心雨想要的只是跟陆一平在一起,叶婷想要的也是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能有陈梓浩的陪伴。
十全十美的爱情或许有,但是不常见,我们见过最多的都是让人些许遗憾的爱情,遗憾不可怕,因为有遗憾才有念想。
用数字来代码爱情,是现代浪漫人士们常干的事,当年范晓萱的《数字恋爱》上来就是“3155530,都是都是我想你”,让人耳朵一亮,后来214,1314,912等谐音的日子都有了爱意,同时,把爱人的生日设成密码守护银行卡和各种帐号的也不在少数,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最具“爱感”数字,那么是否有一个简单的数字公式能代言爱情呢,继《201314》《一生一世》等“数字”电影之后,邢潇执导,蒲巴甲、江语晨、李悦铭、龚洁联合主演的都市爱情电影《0.5的爱情》再度出击,给观众带来一份别开生面的爱情答卷。
影片中的四位主人公,可谓是爱情片中最平凡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那种关系,蒲巴甲饰演的几乎完美无缺的高富帅陈梓浩,除了因为只谈过一次恋爱而缺乏经验,浪漫因子先天不足,别的方面是应有尽有,全是女孩子最爱的那一种,钱多得几辈子花不完,对女友的耐心更是没得挑。
这样的角色当然不能浪费,江语晨饰演的海归女叶婷就是回来考验他的,若只看叶婷的任性、娇纵、冲动,不切实际和贪图享受,一度让人觉得她是一位极品的拜金女,可是她的性格又潜伏着善良、乐观、敏感、柔弱等让人又爱又怜的特征,双重性格给这场爱情童话平添了几分神秘。
后来故事风波骤起,叶婷确实隐藏着一个巨大秘密,这个秘密让观众坐上了情感的坐山车。
如果说这一场爱情是华丽、唯美的代名词,片中另一对恋人的爱情则可以说是非常的朴素和虐心了,李悦铭饰演的陆一平和龚洁饰演的佟心雨从一出场就是奋斗中的北漂,辛酸人生让人不忍直视,住在漏雨的房间里,动不动就断水断电,投简历找工作,有一点点成绩就找家大排档庆祝下,苦中作乐,又爱得无怨无悔,这样的经历对于很多在北上广打拼的外地人来说,一定是历历在目的别有一番滋味。
这样艰难的奋斗往往会萌发出情比金坚的爱情,一平和心雨也确实相濡以沫,不离不弃,一度给观众带来相当强的爱情正能量,但是在现实的诱惑中,一平对成功的急切而过度渴望,让两个人的心渐渐迷乱、失控,直至不可收拾。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生,更不存在一帆风顺的爱情,那些平静和闲适的美好时光,总是酝酿着巨大的风暴,而这些风暴才能验证真正的爱情。
《0.5的爱情》用把两富与穷、理想与现实两种爱情交错进行,给观众展开爱情的两面性,同时,也在表达了一个简单又富有哲理的命题,爱情不是1+1=2,而是0.5+0.5=1,每个人只有愿意放弃一半的自己,与对方融合,才能让两个人变得更贴心,爱一生到白头。
《0.5的爱情》选择了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来解读爱情,表现手法却是非常生动,鲜活,扎稳了地气,对于正在为爱情困惑的都市年轻人来说,不失是一次声情并茂的有益辅导。
电影通过两对情侣的故事,展现了爱情在现实面前的种种挑战。
一边是高富帅陈梓浩(蒲巴甲饰)与白富美叶婷(李沁饰)的浪漫邂逅,另一边则是都市奋斗小情侣陆一平(张宁江饰)和佟心雨(张馨予饰)的辛酸爱恋[^0^]。
影片的核心在于探讨“0.5的爱情”这一概念,即两个人的爱情需要各自奉献出一半,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1”。
这种理念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强调了爱情中的包容与奉献[^1^]。
演员表现蒲巴甲饰演的陈梓浩,将一个事业有成但情商不高的高富帅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
李沁则将叶婷的活泼与脆弱展现得恰到好处。
张馨予和张宁江的表演也十分自然,成功塑造了都市奋斗小情侣的形象[^2^]。
导演与拍摄手法导演邢潇在影片中采用了较为细腻的手法,将两段爱情故事穿插进行,使影片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3^]。
影片的叙事结构较为清晰,通过不同的时间线展现了主角们的情感历程,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心路历程[^4^]。
音乐与画面影片在视觉效果上表现不错,色彩运用鲜艳而不刺眼,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音乐的插入也恰到好处,能够很好地烘托气氛,引发观众的共鸣[^5^]。
尽管影片在多个方面表现出色,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部分观众认为剧情略显老套,一些情节的处理不够自然,显得有些仓促[^6^]。
此外,影片在宣传方面也存在不足,导致其在市场上的影响力有限[^7^]。
电影用数字来命名,显的很另类也很个性,《2012》如此,《2046》亦如此。
初次听到《0.5的爱情》很是费解,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呢?
在这个本就是缺爱的时代,为何还出现一半的爱情呢?
通看全片释然了,这样的“半爱宣言”在这个缺爱的时代显得无比珍贵。
“其实两个人在一起,肯定不是1加1等于2,应该是0.5加0.5等于1。
”两个不同的个体在相处中必然会遇到分歧和矛盾,只有逐渐将各自锋利的棱角磨平,建立两个人的默契,彼此理解与包容,最后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1”。
这就是影片中佟心雨讲出的“0.5半爱理论”,当爱情面临金钱、地位的诱惑你是否还会紧守那一份最初的感动?
当真爱面临世俗、自尊的挑战,你是否愿意削去自己一半的棱角和爱人融成一个整体?
0.5的爱情,为真情付出,为挚爱守望,一半的邂逅,一半的守候的爱情弥足珍贵《0.5的爱情》讲述了两对不同恋人的爱情故事,一边是高富帅和白富美的梦幻组合,一边是都市奋斗小情侣的心酸爱恋。
因为痴情、执着、守护的小白领佟心雨把两对情侣穿插在影片中,让这两段爱情显得不那么孤立。
当然,这两段爱情都是具代表性的,尤其是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每个女孩都希望邂逅高富帅,然而在笔者心中,都市奋斗小情侣的辛酸爱情更为感动,因为它具普遍性,毕竟高富帅不常有,千千万万的都市普通小情侣都在自己的爱情里奋斗着、打拼着。
《0.5的爱情》一方面用数字命名,显得另类,另一方面它和其他爱情电影的最大不同在于它把人们对于爱情的定义具象化到为“0.5的爱情”,这是恋人间相处的最好模式。
浪漫的爱情谁都向往,但在爱情和婚姻中的自我牺牲和奉献是不可少的,如果一味的索取不曾付出的话,那爱情和婚姻将不再牢靠,影片从某种程度上是在讲述爱情中的包容和奉献,就如此叶婷的突然离开,也比如佟心雨的甘心奉献。
高富帅的陈梓浩事业有成,却情商不高,好不容易邂逅了爱情,却在最浓时戛然而止;陆一平怀揣着一腔电影梦从最底层做起,饱经打击和磨练终于成了“腕儿”,却放手爱情。
电影的结尾还算是一个完美的结局,有情人终成眷属。
我们探讨爱情,经历爱情,懂得爱情。
爱情,每一对恋人都有自己的唯一性,因为每个人每段感情的经历都不同。
关于爱情的影片数不胜数,但每一部片子都有自己的特性和主旨,“半爱理论”让爱情中的双方削掉自己棱角和锋芒,建立起爱人间的默契,从而组成完整的爱情、婚姻、家庭。
缺爱的时代,半爱宣言让恋爱中的情侣审视自己、审视爱情,从而引发观者的共鸣。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说,“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
”相对而言,人类历史上有更强大的几个幽灵,权力、欲望和爱情,尤其是爱情当它潜入心房的时候,一个人便有主了;当奉它为信仰的时候,一个人便有福了。
邢潇导演的《0.5的爱情》,便是讲爱情在现代都市社会里犹如幽灵般的存在,真爱往往为了对方而化为不同的面目出现。
当真爱的幽灵降临,陈梓浩终于不再愚钝;而当真爱之人失去,他终于在自己的内心深处筑就了爱情的庙堂,并以自己的一生虔诚皈依,信仰。
爱情是一种多么奇妙的东西,它高调地宣称自己是最有理、最无私的东西,然而它却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最自私的东西——必须是一对一,独占独享,绝不允许第三者染指——然而当它自身变得圆满,它却又真地变成了最无私的东西,在这样一个“大师”、“导师”泛滥、贬值得不值一钱的时代,陈梓浩竟然自然而然地蜕变为自己员工的“爱情的导师”,怀着让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同理心促使另一对恋人终成正果。
如果有人对陈梓浩和叶婷两个富二代的故事觉得有隔膜,我丝毫不觉得奇怪,因为尽管从绝对数量上来说确实不少,但毕竟生活中的“富二代”婚姻属于稀缺物种,但我敢说影片中另外一对情侣的爱情故事如果还是不能打消一个人的顾虑,使他相信真正的爱情,那么这个人在爱情上一定已经无可救药了。
陆一平与佟心雨在大学相知、相恋,佟心雨为了陆一平放弃了自己的专业陪着佟心雨来到陌生的城市,开始陌生的工作,而陆一平则为了佟心雨拼命地工作赚钱。
因为自感无法给予佟心雨幸福,陆一平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佟心雨,哪怕自己的心伤得千疮百孔。
然而不光佟心雨对陆一平不能忘怀,陆一平在事业取得巨大成功之后也还是不能忘记佟心雨,虽然他们没有见面,但心里却无时无刻不在滋长着那个无可取代的虚空,为对方虚位以待。
有人说:“忘掉一个人,时间是最好的良药。
”我敢说,这个哲人如果不是没有真爱过,就一定是个冒牌货。
事实是,任何人都无法从刻骨铭心的真心相爱中洒脱转身。
不过,对一个人,为什么一定要忘掉呢?
当痛彻心扉的过往让人成熟,这不正是一种正道的修炼吗?
当爱情的庙堂在心内已然竖起,无论后事如何,为什么时候一定要把它拆毁呢?
爱情的可恨之处在于,你绝对需要用理智判断自己爱的到底对不对,但在可以用理智做出判断之前你必须首先失去理智,而当潮水退去,复归平静,或许你的心已被伤得千疮百孔。
爱情的可爱之处在于,当伟大的爱情降临,你需要做的不是去用华丽的东西去装饰它的神堂,也不是拿珍贵的祭品希望它歆享。
爱情就是它自身,它是自足的,它是自证的,它必须、必然是自己的判断尺度。
它不欣悦谄媚,它不接受畏惧,它不欢迎怀疑。
爱情的可恨又可爱之处在于其闪耀着神秘之光的纯粹——它必须是纯粹的两情相悦:它是只有两粒沙的大漠,只有两片石的高山,只有两棵树的森林,只有两片云的蓝天,只有两滴水的大海;它小到可以装到拳头大的心房中,它大到可以容得下整个世界。
还在于它必须是全身心投入的一种信仰——祭司是你们二人,信徒是你们二人,你们必须拿自己赤裸裸的全身心去献祭。
如是,你们的爱情则会生发出无与伦比的巨大的穿透能力:穿越身份地位的不同,穿越年龄的差距,穿越财富金钱,穿越时间的阻隔,乃至穿越生死。
这样说来,如果你真地渴望爱情,打定主意追求爱情,又何妨成为这个真神的唯一信徒呢?
无论她曾经在,还是将要来。
0.5的爱情,为我们构建了一座崇高的爱情庙宇,一座只属于两个人的天堂。
文:赵猪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八零后已经成为大叔,整日奔波忙碌在尘世之中,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
而这世界,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九零后甚至零零后的天下。
只是,当看着九零后、零零后放肆自我的时候,八零后偶然回望自己曾经有过的青春,心中五味杂陈,难免有唏嘘,有遗憾,但是终究还是要转过头来,继续前行,背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电影《0.5的爱情》就是这样一部,以八零后的世界观、爱情观为基础,脚踏实地,直面生活的现实爱情片。
对于当下电影市场的主流观众——九零后来说,尤其是奉行快餐文化的他们来说,影片中的两段爱情可能显得太老土了些,太悲壮了点,但是,这就是八零后的爱情!
前年,我曾经和来自西安的导演邢潇有过合作,自然知道他对于电影的理想,对于美好爱情的执着。
在这部电影里,他非常坚持地把属于自己,属于整个八零后的爱情观精心描摹了出来,不浮夸,不矫饰,只为真实传达。
影片以两对情侣为主线,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虽然形式内容不同,但是属于八零后的心声却是一样。
陈梓浩和叶婷的一见钟情充满了偶像剧的感觉,爱情的最初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结尾处的绝症梗有点太韩剧了,也太滥俗了点反倒不如就在两个人对爱情的不同理解上多做点文章,毕竟影片主题——爱情不是1加1,而是0.5加0.5是从他们口中阐述而出的。
当然,蒲巴甲饰演的陈梓浩,大概是目前出现在中国大银幕上,最真实也最踏实的一个富二代形象,这一点倒是挺新颖的。
相对来说,陆一平和佟心雨这对携手北漂却差点被现实打败的患难情侣,或许更能引起普通观众的共鸣。
相信当下中国,不只是在北上广,很多大城市里,都会有象陆一平和佟心雨这样的年轻人。
刚出校门时的壮志豪情,终究会被现实的生活压力轻易碾压,尽管如何的海誓山盟,也必须要面对柴米油盐,一天一天平淡、艰苦的生活拖磨下,依然坚持自己理想的人,又能有多少呢?
这就是全体八零后曾经面对和仍然面对的最大的难题。
很明显,在这一条感情线上,或许是因为导演的亲身经历,倾注了更多的感情。
最后的被迫分手,并不是表面上看来那么简单的因为误会,而是男主角处心积虑,为爱而放弃所爱,更显真爱。
只是女主角的回归却又是理所当然,更是对当下,也是对片中那个形式化的快餐相亲节目,一个响亮的回应。
当然,假如能够把其中的情感铺垫再加强一些,对于影片,对于观众,或许会更好。
《0.5的爱情》,忠实还原80后的生活、艰辛,同时表达他们对美好爱情的坚守和执着,九零后也未必就全然不能理解,要想真正懂得这一切,还需要时间的考验!
蛮好看的啊,颜很美
还是不错的 值得情侣看
标注一下,为了撑到3点的球赛强行逼自己看了一个小时
爱情就是退让出一半来给心爱的人
噗,0.5的爱情?你在逗我?看到标题就笑喷了。双向插头和一个女人如何生活?哦,等等,我还真的看过有女人和男人角色逆转的sence。Oh no,那画面太美不敢想~~
这个蒲巴甲长的好像王力宏!其他就没什么亮点了!
我还以为是同性恋片,忽悠人的标题!
怀念
完全不用看 谢谢
凑合
矫情
可能是这种电影看得少的缘故,我觉得这部还可以啊…
务实的男主与女主相遇后展开的爱情故事,俗套,江语晨演戏让人出戏,电影名字是一种噱头。
片名还挺有创意的
理性让人安全,感性让人幸福。
0.5分的节奏
导演诚意之作
你的优乐美?还是我的优乐美?
还行吧,感觉不太现实~
主线感情戏没有副线感情戏真挚,不过有些感慨还是挺受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