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秩序。
灾难摧毁的不但是社会秩序,还有人内心的秩序。
影片背景建立于废墟之上,也建立在这种无秩序之下。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身份的迷失:到处晃荡于街头的神经质狂暴分子,被施虐的女人,公交车上极端的青年等等。
废墟重建,可人内心的废墟却非朝夕可抹去。
在别无选择的境况下,住田只能选择自我摧毁的方式去清除内心的废墟。
而他唯一想到让自己的牺牲有点价值的是,爆炸的时候抱上几个早就该去死的混蛋。
至于结尾出现的希望这种说法,有点绝对。
住田在毁坏一切之后,并没有杀死自己,茶泽拯救了他,让他有了重新建立秩序的机会。
可是,谁来拯救茶泽?
被刷上红漆,装饰彩色灯泡的绞刑架意味着什么?
如果不抗争,就必死去?
反正导演绝不会告诉你。
就算是热衷黑暗与暴力的园子温,也不忍在满目疮痍的尸体上再捅几刀。
不得不说,园子温把残酷流于荒诞,夸张的表现手法让影片少了矫情。
从整体看,影片的基调依旧是黑色的,灾后废墟之外是对核辐射的莫大恐惧,一面纳粹旗帜预示了一切。
我们知晓一切,却不知自身——灾后重建,即是自我重建,这个过程的真相是充满阻难,而且建立在重大的牺牲之上。
(p.s相比某国灾后大打温情牌,遮盖一切真相,蒙蔽群众双眼好多了,我们需要的是自身确认并对此理性思考,绝非“拥护XXX的正确性”)
实在看的太难受了,感觉只有日本人能拍出这样的片子我看很多人说这是导演最温情的一部片了,因为他给出了拥有希望,通往幸福的结局。
结尾男主决定去自首,打算坐完牢出来重新开始新生,在自首的路上,男女主迈入光中。
但这所谓的幸福,需要他们自我牺牲很多,忍受很多很多,才可以换来。
里面的所有人物只有压抑扭曲的日本人才合理。
女主因为自己的爱一直死缠烂打,忍受拳打脚踢,疯狂扇巴掌,被丢在泥坑里自己爬起来,依然笑脸相迎。
到结尾终于换来男主一个吻,换来了爱的回应。
女主对男主的执着都不能算爱,真的像一个孤独压抑的人死死抓住了救命稻草,她其实很自我,和男主的交流也一直有种自说自话的感觉,她其实根本不在乎男主的回应,只需要这样一个“能共鸣的人”存在,能有个对象让自己说出积压许久的话。
她自作主张想象男主是宇宙中唯一和自己心灵相通的人,才能支撑她在黑暗的环境中活下去,为了维持这个精神支柱,她可以忍受被毫无尊严、踩进泥底地对待。
男主也是,他明明只是个中学生,要忍受被亲人抛弃,被黑社会讨债,被恶心的爸爸摧残,他忍无可忍被迫做出反抗,却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来赎罪,赎罪过后才能走向幸福。
所有失去了家园的难民也,表面永远笑嘻嘻的,明明很痛苦却一副积极向上的样子。
谁知道他们忍受了多少。
实在无法歌颂这种通过无限忍受迈向的“幸福”。
真正的幸福不应该这样换来。
很想打四星,剧情稀奇古怪,还是我很吃的那一套,相依为命的爱情,风格也很喜欢,演员也演的好好,但是why,why这样了还要当妈,我可以理解神经质但是我不理解妈,我太难受了,哪怕女主是初中生,哪怕女主家里也没人爱她,哪怕和男主相依为命只有彼此,还要当妈,还要追求女性版老婆孩子热炕头,我太烦了,我太烦当妈的人了。
结尾还是太过温和了,很希望男主一枪把女的崩了,我恳切的盼望着。
小松菜奈
红黄绿
胆小瑟缩的
仅为个人存档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
我在几年前曾经看过漫画的原作,看完原作的感觉很不舒服,我不喜欢悲情的结局,尤其是整部作品给我带来的感觉让人觉得更加的黑暗。
这部电影是不同的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会说这是讲述一个善良的内心深处怀揣梦想同时又是生活在不幸家庭中的男孩渐渐的犯错后成长的故事!
我很喜欢住田对黑社会流氓的怒吼的情节——“我不会服输的,我的志向高远,才不会因为这种老套情节而沮丧,我只是碰巧被一对渣男渣女生下来,但是……但是,我可不是人渣,我可不是像你们这样的人渣,走着瞧,谁也改变不了,我的未来,我不会成为像你们一样的人渣,我会成为优秀的人。
”住田绝没有沦为渣子,哪怕是他杀了自己的父亲他仍没有沦为渣子,住田也一直怀揣着梦想,他很平凡但绝不平庸,我不清楚住田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梦想,但是我不认为他最后的打算就是一直在打理自己小小的租船场,在赎罪之后他会和每个怀揣梦想的人一样去绽放自己花朵,甚至我觉得住田会将花朵绽放的异常美丽,美的惊天动地。
我很喜欢电影中将梦想比作花的情节。
(虽然台词我记得不是很清楚)开头的时候老师告诉同学们所有的梦想都是一朵美丽的花,所有梦想的花绽放的都很美丽。
茶泽问老师梦想的花朵的绽放真的很重要吗?
哪怕是在山中无人赏识任凭雨打风吹独自凋零的花呢?
然后她并未听老师的回答便跑着走开了,无论是住田还是茶泽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答案,经历家庭的不幸,却仍然想要将自己的花开的美丽的答案。
看到这部电影梦想的花,我想到一篇有名的励志文章花开不败中的句子——高三的三百多个日日夜夜里的一点一滴,也正如一朵一朵姹紫嫣红的小花,开在每个人的心里。
也许不是每朵花都美丽得惊天动地,不是每朵花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但那些花儿的确真真实实地在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绽放过一回,也确确实实留下过一些花开的甜香。
这些花儿的影子连同高三带给我们的,是今天我们用来看世界的一双成熟的眼睛,这份刻骨铭心会影响着我们今后在人生路上的每一个选择,每一次决定。
梦想的花朵会在每个人的心中绽放,或许不是每一朵花都美的惊天动地但是每一朵花都真真切切的绽放过,过去的日子里无论你有多么的 颓废,无论你是个多么令人深恶痛绝的人,在未来的日子里,你仍然有可能将自己的优秀的花朵、善良的花朵、梦想的花朵绽放的美丽,绽放的感天动地!
“我都知晓,苍蝇掉进牛奶,黑白一目了然;我也知晓,我都知晓。
凭借装束便知身份,这点我也知晓;天气好坏,我也知晓,我都知晓;看到苹果树就能识别苹果,这点我知晓;勤者与懒者一看便知,任何事情都了然于胸,除了自身以外。
总而言之,我都知晓。
健康的脸色和苍白的脸色大有不同,我也知晓;死亡会给万物带来终结,任何事情都了然于心,除了自身以外。
” 也许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就是美好,伟大的,那样能够拥有生命的我们,怎么会是普通的。
仔细想想,其实结局也并非是好的,茶泽在住田迷失自我的时候帮助了他,让他找到了相对于自我毁灭来说更好的解决方法,那接下来的住田要面对的是什么呢?
坐牢?
是十年,二十年还是三十年?
当茶泽看着住田,描绘着两人以后幸福的时光,告诉他即使是假的也想一下的时候,我突然看到了刷着红色油漆,挂满彩灯的绞手架,园子温没有告诉我们,又有谁会来解救她……
本片的故事是在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和核爆炸危机的背景下进行的。
影片视角独特,虽然灾难后的荒凉景象一次次出现,但故事的着眼点却不在灾难本身,而在遭受灾难的人各自崩坏的生活,是典型的温子园式浓烈阴暗系构思。
以下是剧透部分,慎读!!!
故事的主角是个即将初中毕业的学生,家里靠经营小小的租船厂为生,生活本不富裕,在灾难过后更是崩分离析。
父亲常年在外借高利贷,时不时回到破败的租船小屋就是为了拿钱。
每一次喝醉回家不是对尚未成年的儿子拳打脚踢就是对他重复同样的台词:“你要是那次溺死就好了,这样我就可以拿到保险金了,但是你却好好的活了下来。
我本该有更好的生活,都是因为你,我为你花了那么多钱。
我根本不需要你!
”男主的母亲则早就对丈夫不抱任何希望,甚至扬言要在下一次地震的时候乘机把他杀了,最后却选择撇下儿子和别的男人一走了之。
自此,这个16岁的少年便弃学回家做起了租船厂老板,希望能这样平凡地活下去。
但不断上门来要钱的父亲和父亲的债主根本连这种平凡的日子也不让他过。
与此同时,陪伴在他周围的是几个在灾难中失去一切,只能在租船厂前随便搭设塑料棚生活的人。
这几个人忍受着失去一切的痛苦,似乎唯独装作傻子才能快活地活着。
男主给他们提供洗澡的地方,他们便来为男主装饰租船厂的小屋,为被父亲暴打的男主打抱不平,甚至其中一个自称前大公司经理的人为了替男主给父亲还债,不惜同小偷连手,准备从一个毒贩手里偷走2000万,却不幸在一连串的失误中杀死了毒贩,打伤了小偷。
另一个对男主打不离骂不弃的是同班一个名叫茶泽的女生。
茶泽同学不仅暗自爱慕着男主,将男主说过的话当作至理名言贴满卧室墙面,而且还在课堂上当众赞扬男主(男主表示很羞耻且无力接受)。
对茶泽同学来说,男主就像光环一样,自己的眼睛永远无法朝他身上挪开。
关于茶泽同学,片中并没有详细介绍,但从一次她和自己母亲的争斗种大致了解其父母并不欢迎她的存在,这和男主有着切身的同一性。
男主说过:“这世上我最想要杀死的就是那个男人(指自己的父亲),这样的人死了才好。
”于是在那个男人三番五次回家对其拳脚相向后,以及在一个反社会分子的怂恿下,男主终于用砖头将其砸死,并将其埋在了租船厂的湖边。
此后,男主对着录音机说,5月7日这一天以后的日子都是附赠的日子,他既不敢自首也不敢自杀。
但既然被生下来就要为社会做点什么,他要找出那些只会给别人添麻烦的坏人,杀死那些坏人。
这个时候的男主已接近疯狂,他将自己的脸上涂满颜料,在手提纸袋里放了一把刀,如同丧尸一样徘徊在城市的街道上,到处搜寻社会的人渣,想着见一个杀一个。
虽然遇见了不少符合条件的人,但最终男主也没能如愿杀死任何一个人,倒是几次误打误撞成了见义勇为的人。
男主去找那些上门催债的债主,幻想大干一番,最后却被告之债务已经还清,让他走人。
不断的徘徊于街道也无法弥补内心的恐惧和悲伤,更无法成为自己所说的优秀的大人,于是心生回家自杀的念头。
当同行尸一样走回租船小屋的时候,那群陪伴着自己的社会弃儿和那个烦透了的茶泽同学却跳着舞出来迎接他,重新粉刷他的租船小屋,为他举办烧烤趴。
茶泽对男主说:住友君,不要自杀。
两人躺在烛光中,想象那些或永远不会实现的美好愿望:老老实实地工作,安稳地结婚、生孩子,还要让那孩子获得幸福,庆幸自己被生下来。
故事的结尾,男主决定去自首,先赎罪再生活,他和茶泽两人奔跑在泥泞的道路上,天上下着大雨,一面奔跑,茶泽一面喊着:“住友君,要加油啊,住友君,要加油啊!
住友君,说点什么!
”住友君终于在最后一刻喊出:“住友君,要加油啊!
”四个立意一、生和养生养的话题是一个严肃现实且复杂的话题。
比如,我会觉得既然没有养育孩子的能力,为何要不负责任地生下他;既然生下他,为何要抛弃他;既然抛弃他,为何又要让他替你背负罪恶?
但显然现实的情形要麻烦得多。
关于生育我曾经看过一项研究,该研究以小白鼠为对象,通过实验得出 物质越丰富 生育率越低下的结论。
这个研究是不完整的,因为它只涉及到动物世代延续中的一个节点性问题的其中一个影响因素。
人类社会的情况大抵是,富裕人群抱着精英论优生优育,出生率不高,何况这一部分的人口占比本来就小。
贫困人群对生育质量不多做考虑,但常常是有心生而无力养。
中等收入人群基本上能生能养,却面临种种压力,比如天然的竞争优势不足。
说白了,生存本是一场不公平的竞争。
既然不可避免的活在了这个世上,要怎么活那就看自己的了。
二、现实或许糟糕透顶,但美好可以被制造现实的灾难是残酷的,天灾人祸均是个人所无法避免的劫难。
除了预防,除了尽力将损失降低,除了自我治愈还能怎样?
自暴自弃难道就不痛苦了吗?
报复社会难道就能得到救赎吗?
自杀就能等于不给别人添麻吗? 虽然这听起来就像在空口说白话,就像站着说话不腰疼。
但我还是要固执地认为,没有谁是生来坚强的,但多数是生来带着希望的,从一个精子和一个卵子的结合体长成一个拥有众多功能的智能体难道不是一个奇迹吗?
单凭这个奇迹的发生就应该高兴地手舞足蹈了,那困苦和劫难算什么?
影片中那些被社会抛弃的难民是有希望的,他们无可救药地为失落的男主粉刷小屋,制造微弱的美好,盼其能抛开父母和社会的阴影而成长为人,在我看来就是希望。
三、谁是你的天使,谁是你的魔鬼你一生中会遇见多少人?
有多少会以或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你的人生道路?
有多少会留下记忆?
有多少是匆匆过客?
这其中谁是天使,谁是魔鬼?
是那个在你起了自杀念头的时候给你一把枪的人,还是那个在你丧失希望的时候让你活下去的人?
这个答案也许因人因事因地而异,但是我很高兴,在影片的结尾看到住友跟上了茶泽的步伐,选择承当责任,有了从头再来心愿。
四、庸才 何谓庸才?
是那种有着一流的梦想和四流的能力的人吗?
是那种天天叫喊着要成名却从未做出过任何牺牲的人吗?
还是那种拼尽全力却总是以失败告终的人?
如果是第一种,那么他需要改善自己的能力并降低追求;如果是第二种,那么他需要闭上嘴动起手;如果是第三种,那么他需要锻炼强大的内心和不倒的毅力,和一项会忽视与己无关之事的技能。
如果把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依旧无法摆脱庸才的天命,那就随他去吧!
回归佛性,谁规定庸才就不能快乐呢?
住友说,“平凡最高”,但他也说,“我不会认输的。
我志向高着呢,这俗套的悲剧打不到我。
我不幸被一对狗男女生下来而已,但我不是败类。
我不是像你们一样的败类。
等着瞧,谁也不能改变我的未来。
我不会沦为你们那样的人,我会成为出色的大人。
”我想,前者是本心的愿望,后者是对现实不公的反抗,都是对活下去的诉求。
庸才也好天才也罢,找到归属于自己那条好好活下去的道路才最为重要。
总的来说,园子温在我眼里是个变态的性情中人,所以我对他和他的电影很感兴趣。
我脑海中的园子温,善于用大量血腥的镜头表现现实的残酷。
电影里存在大量的血浆,各种颜色的颜料,在人身上或者地面流淌,像小河。
他喜欢色情和裸露,包括他巨乳的妻子神乐坂惠。
即使没看懂也会让我集中注意力,值回票价和时间。
他喜欢装逼,用圣经里的名句作为台词和主角的座右铭,在片子里一遍一遍的重复,给人一种至少看起来很牛逼的印象。
不知道他自己和观众有没有弄懂这些名句的意思,也不知道字幕组有没有翻译正确。
更变态的是,他还导过时效警察这种喜剧,像人格分裂,简直变态到家了。
回到这个片子,《庸才》,血浆没有,只有泥地里打滚,够脏但不血腥。
没色情,没劲。
有装逼,台词不够,至少要圣经里的才行。
感觉是一部非典型的园子温电影。
不过,结合了日本地震和福岛核泄漏,修改了原著漫画开放式的结尾,给日本国人积极向上的激励,对于债后重建的日本,或许更好。
看了數部園子溫執導電影, 《庸才》的血液濃度最低。
311大災難擊潰日本人的自尊心, 人與自然相對無言, 人的生命不能在天災、海潚蹂躪下保障, 縱使日本人習慣地震的威脅環境生活, 當地政府、機構撫心自問盡心盡力構造的堅固鋼鐵水泥是可以確保國民生命財產的保障設施。
民眾早已熟習地震應變, 可以在震動時伏下雙手保護頭部, 減少受傷。
然而, 日本經歷史上最嚴重的災難, 上蒼搗毀了民族自以為可以的保命法門, 人難勝天, 大部分日本人在災難後不爆發暴動, 不搶劫超級市場, 嚴格遵守排隊數小時輪候公共交通工具規則, 以及懷有感恩的心領取善心人煮的咖哩飯, 情操可嘉, 亦是日本人不自亂陣腳, 向世人顯示天災不能消滅人性, 特別在天災下散發的濃烈自潔自信光芒。
調子灰暗的電影開端, 尋常市民在瓦礫呆然木立, 少年佑一在洗衣機裡拿了手槍, 在劫後餘生的廢墟對準太陽穴轟了一槍, 了結青春生命, 他驚醒, 這是惡夢, 年青人對前景不抱盼望, 是他潛意識的厭世態度。
在佑一湖泊旁邊搭帳篷暫居的老頭在礫石中的反應與自尋短見的少年大有差異, 他滿頭白髮, 哀哭切齒, 大聲吶喊, 晚年經歷天變, 喪失家園, 淪落為無家可歸的流浪漢, 他在城市廢堆悲傷凝視四周, 原本是給老人安居樂業的傢具, 現在是不明以狀的碎塊破件, 他沒有了斷殘生的念頭, 再怎麼苦的日子還是要過的, 他往後過的是潦倒生活, 大家在電視畫面看到的災民遭浩劫奪走親人居所的悲慟沒有發生, 情緒平靜, 日本人實在是冷靜得可怕; 圓子溫描述老人反應, 那種歷經半生辛勞, 晚年天災橫禍的不能安享是不理種族膚色, 是人該有的情緒反應。
導演真實呈現人性, 是一盤冷水倒落同胞腦袋清醒看破萬物萬象、天災人禍的淡然。
一個同是在佑一物業湖泊搭篷暫居的前家園主人看著大水淹沒的大半房舍茫然, 中年人的起居飲食住所基本所需是遠望不能重返的家園, 白髮老頭和中年人是天涯淪落人。
然而, 老人看到了希望 ― 一個以湖水賴以為生的佑一, 他不關心大災難, 父親拳頭是問兒子要錢揮霍的絕情, 毆打摧毀了兒子的自尊, 令他恨惡現今因為傳統父權高漲, 做兒子的要慘受掌摑毒打的不還手冤屈, 造成他國家有難的事不關己, 以及不打理家族生意的放棄態度, 有心做又怎樣? 惡父還不是強搶放在抽屜賺來的租金。
暗戀少東主的同班女同學景子也是雙親加害的下一代, 她家境不俗, 母親卻粉飾絞刑架, 把自縊刑具漆上鮮紅色, 並掛上節慶燈泡, 彷如給親屬來賓參與的聖誕節目, 動機不明, 女兒可以做的是躲在睡房唸法國詩抵抗佈置刑房飲泣的母親。
父親自以為用拳頭在骨肉身上謀利; 母親不明就裡的把送女兒往斷頭台, 子女不能違逆, 日本父母不忍偷生會同兒女同到枉死城, 子女沒有選擇自己命運權利, 他們用絕情投射在他人身上辦法找出路, 景子在班房遇見認為可以贈予花稱號(日語發音Hana), 亦是特別的男同窗佑一, 相信是男子的憂鬱和不滿現況的氣質, 她找到了和自己有同樣心懷糾結心事的同好, 格外留神傾慕, 她十分興奮, 不住的纏著他, 迫他玩五音節遊戲時輸了給發起人景子, 她不客氣的出力拍打輸家, 用的力道是卯足全身氣力, 加上大笑, 她是把家裡凝聚的死亡氛圍(記起哪個美麗的死刑室嗎?), 藉著音節、大叫、大笑, 拍打宣洩同樣是難抒之痛的對象佑一, 她曠課, 只身走到佑一店舖幫忙, 她設計宣傳單張, 在櫃台笑臉迎人的收取租金, 力圖恢復單戀對象士氣, 租舢舨的顧客日漸增多, 生意略有起色, 年青人用心思勤奮的回復原貌是新一代抗衡父親暴力及母親要女兒赴死的橫蠻。
然而, 佑一爸爸的呼喝要錢及拳腳破碎了翻身的少年夢, 划艇的情侶調笑聲靜寂了, 照在湖水的金黃色轉淡, 大雨狂灑, 雨水積聚輻射塵落下覆蓋大都會, 物質有如病毒的感染市民, 導演早期電影《自殺俱樂部》黑澤刑警在列車掃視下班後打旽的職員, 經過一天賣力工作, 離開工作場所在長途列車小睡一會養神十分普遍, 刑警納悶乘客是否秘密自殺組織成員? 抑或是策劃陰謀的幕後主腦? 就算不是, 他們可能涉及其他凶案, 人心多變, 每天遇到不起眼的人可能暗藏殺機。
核子爐美其名是供應城市能源, 背後是一旦因為地震撕裂設施, 散播的有害物質會毒害人體, 吞噬人的良知, 所以《庸才》的日本百姓經劫難後擴大心裡惡魔, 年輕人覺得國家不是安全島國, 不知何時併發的幅射病症不能饒恕政府首相及核電廠主管再三的鞠躬致歉。
安坐列車車廂的青年不會讓座面前孕婦, 他伸出的刀子扎入她身旁的老婦人; 大叫反問[我是誰?]的男人持刀揮斬街頭演唱會的主音及聽眾, 天災、人禍, 癌症大大折磨經不起歷練的年輕人, 要他們在公眾場所及交通工具狂性大發, 持器行兇。
老頭眼光準確, 肯認罪悔改的佑一是孺子可教, 佑一景子在廢堆奔跑, 女子大喊加油, 男子一心一意的奔跑, 汗水淚水滴下土壤, 不再逃避, 滋生光明之花。
Patrick Chan寫於2011年11月13日
园子温是日本导演的新希望。
如果说我之前还有所怀疑,在《庸才》后,这已毋庸置疑。
古谷实的原作避开不谈,在更有原创力的导演面前,原作只是拿来做参考的靶子。
电影中,园子温探讨了一个困扰全人类的问题——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应该做些什么。
这看似三个问题,实则都是一个“自我认知”的问题。
住田君因为荒唐的父亲和母亲,加上地震的背景,开始怀疑生存的意义。
他不相信有什么出类拔萃的人类,他觉得一切都再普通不过。
换言之,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惊喜或希望之类的东西存在。
在自认的残酷现实中苟活的住田最终拿起石头杀死了父亲,他杀了人,杀人后的时光对其来说都是上帝附赠的日子。
他决定用这附赠的日子去当个“路魔”,但只杀那些危害社会的渣滓。
这是无数人都会偶尔犯的一个错误,你期待社会能够和谐友爱,但和谐友爱的对立面是混乱与罪恶。
混乱与罪恶反过来催生了和谐友爱,如果混乱与罪恶消失掉,和谐友爱失去参照物,而变成了另外一种东西(而不再是所谓的和谐友爱)。
况且混乱和罪恶不可能被消灭掉,一个不足10平米的房间任凭你每时每刻都在打扫,尘土也不会消失,反而它们会因为相对的洁净而更明显更肮脏。
住田君在茶泽的守护下,渐渐明白了这一道理。
住在租船社院落中的老人为了住田所做的一切,和茶泽所做的一切都出于一个目的,要让住田的疑惑和彷徨持续下去。
他们在电影中并非想要住田获得永恒的宁静,住田自杀是会获得永恒的宁静的。
但他最后也放弃了这一行为,因为在地震后的日本(心灵创伤普遍的当今社会),一个总是对现世抱有疑惑的人是绝对的正面力量。
他比那些都市中要求让座儿的人们更具有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反之在既定社会规则里行动而津津乐道的人们沦为了行尸走肉。
住田当然不平凡,他为此会付出遭受痛苦折磨的代价。
他的人生选项里永远存在着“崩溃”、“发疯”、“死”的按钮,但同时他也随时可能大彻大悟,发现真义。
更多的时候,他会像电影中表现出来的那样,在两极之间摇摆。
他一方面想要洗涤自己的丑陋,一方面又乐于在身上扑满污泥……电影中的配角几乎汇集了园子温的爱将军团,其中既有《爱的曝光》中的男主角(街边卖唱的少年)以及男主角的继母(片中住田君的母亲),也有《冰冷热带鱼》的全体主角,甚至很少再见的洼冢洋介也露了一面。
园子温对演员的选择自有一套,这次出演住田和茶泽的两位日本年轻演员实在是良才,尤其是住田君的饰演者。
唉,感叹日本年轻导演势头强劲的同时,不禁对天朝年轻一辈导演和演员的提不起气而摇头顿足。
1.人生能得几个知己片中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景子和住田之间的羁绊。
也许人们会想,景子为什么会对住田这样的人如此着迷,像住田这么一个永远都是一副提不起精神的样子,而且胸无大志,只想平凡度过一生的人,怎么会有人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虽然我们旁人对于住田的看法是这样,但是在景子的眼中,住田虽然甘愿平凡,但却是一个有自己想法,而且敢于坚守信念的人,与其说景子对住田是一种爱慕关系,更不如说景子其实是把住田当成是自己的一个知音,住田对她来说是一面镜子,她在住田身上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2.两者相似的人生遭遇其实片中对于景子为何痴迷住田的原因也做了交代,住田和景子都有一个很残酷的家庭环境。
住田的母亲对她不闻不问,父亲则是一个醉鬼,动不动对他拳打脚踢;而景子的家庭环境则感觉交代地有一些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父母居然一心想着要用自己亲手做好的装置来吊死自己的女儿,由于前因后果没有交代清楚所以反而让人看了觉得有点胆战心惊。
对于两者的父母来说,子女对他们而言就是累赘。
相似的生活环境,景子也就理所当然的和住田走到了一起,生活已经让人充满了绝望,对于景子来说,住田就是她的曙光。
景子一直给住田加油鼓劲,他不希望住田自暴自弃,而是要他重新拾起自己的信念,坚强地活下去,当住田燃起了生的希望,那景子的生命就有了新的色彩。
有了信念,那什么都有可能!
。。。。。。。这是怎样一个片子。。。。。。
意义不明,用技术来虐人不如用叙事来虐人。
园子温的“命题作文”。早期的癔症狂躁,中期的荒诞幽默,现阶段的极端人格与色情暴力。三个时期皆有,借古谷实漫画的壳与东日本大地震之机,回顾反思影像诗的道路。对形式美无抵抗力,步步击碎人心。我们需要童话世界里的粉色城堡,也需要精神病人的冰冷刺骨,园子温帮我们圆梦,望威尼斯柏林好运。
1。呛妻夫和宫崎葵;2。这么简单的故事你需要的只是古谷实的读者基础群么;3。前半部节奏OK,后半部简直是为了强行加上漫画的内容,节奏完全跳TONE;4。BAI托,这个结局。。。很雷啊;5。介介啊,!!!还是很帅啊
也许这部电影隐含着苦逼生活对人性的倒逼以及人性和道德的探讨,但就电影情节来看真的不能忍受跳跃的思维和神经质的行为,反正我没看懂
开篇是我的type,为了开篇几乎都要打五星了,中间部分有点“庸才”了。男女主角的气质好像小一号的绫野刚和宫崎葵,表现都超龄的精彩,前途不可限量。
差,很差
受不了这种调调
才不会因为女主像葵就会喜欢这种烂片的。
父母皆祸害 (ost不错 ,洼冢洋介还是那副屌样子 哈哈
以为他死了。他却突然走出来说,去警署吧。有女人等的男人不会死。
偉大的島國人 到底什麽時候才可以停止拍這種愚蠢的殘酷青春電影!
园子温玩惯了的一套把戏的重新拼接,轻车熟路拍得倒是不错,将311的镜头剪进来很聪明,用一种讨巧的方式及时的记录了一次大事件。但现在看园子温的电影,最别扭的是无论故事的情节多曲折,都无法在情感上给我带来太大冲击,有些麻木。喜欢染谷将太的演技,高度差很大很有爆发力。
我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對它期待太高。電影用最園子溫的細節暴力病態講述了一個最不園子溫的心靈故事;每個人都是這個世上唯一的一朵花,懷著夢想。PS:原著裏吉高飾演的那個角色脫光光跟正造嘿咻了好麽!本來挺棒的結尾也被改了,"砰"一聲像極了黑色電影。
我再也不想看日本电影了~
命题作文都写这么烂,园子温你肿么了。
《庸才》的拍摄,或许称得上是世界上对重大事件反应最迅速的电影生产过程。3月11日,9级大地震沉重打击了日本,随之而来的福岛核电站泄漏威胁让全世界昼夜难眠。也在那时,圆子温刚刚改编完这个剧本,他决定尝试着加上这场特大国难以作为新的故事背景,于是住田佑一和搭建帐篷的邻居被赋予了灾难生还者
细节有奇异处,但整体并不出彩
刚开头还不错,越往后就越乱。。那个女猪脚可真能折腾,真是死了都要爱。。洼冢洋介整个激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