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洪常秀
主演:河成国,姜素怡,权海骁,赵允熙,朴美素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25
简介:一位年轻的诗人送女友到她父母家,并对她家的规模感到惊讶。他偶遇了她的父亲,见到了她的母亲和姐姐,最后他们在谈话、美食和美酒中一起度过了充实的一天。详细 >
果然是这样
(2.6/5)故事本身就乏善可陈,没什么特别的表达,又再次再次加上了模糊不清的画质,这次虽然解释了为什么要模糊画面(说自己经常模糊看东西,看着看着也习惯了…)但能不能考虑下大部分人还是愿意看清晰正常的画面呢?
两个人在那没话找话的生活哲学
27SIFF 的确好笑 但画面也太太太太糊了 不适了
刚好也是跟男主差不多一事无成的年纪🚬却无法假装诗人逃避现实。全片大多数时间都是男主和女主父母侃侃而谈,姐妹俩基本上没什么话。反正洪拍一部我看一部,翻了下上次打四星的还是《小説家的电影》😶
没有敏后的洪老头总还是少了点味道,但这也是没有敏后的洪老头最好的一部作品了。开头依然是恰到好处的非常经典对味的洪式尴尬,这么来看原来从一开始就埋好了冲突和不满,贫穷的自由,富有的拘束,但这自由是真的自由吗,拘束者真的羡慕自由吗?电影其实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很妙的是,母亲说父亲有时候也有一点和那个男孩一样,父亲却反驳。我说洪尚秀还是懂自己这个年纪的中年老男人是什么典型样儿啊。另外:老头真的好冷漠啊,话不多说一句,红毯也不咋留,蓝板也不停就直接走了。好想念敏后。(and老头真的nbcs 蓝板前全是等敏后的 听说她不来直接上楼走了 姐我们这么爱你你为什么这样辜负我们🥺🥺🥺
内容整体比较平缓,前面大半部分像是男主角又一次自传故事。
妈呀不喜欢,虽然台词有亮点,但是观感实在是无聊🥱主角小情侣之间的相处有种微妙的尴尬,就感觉怪怪的……直到晚饭开始的内容才感觉有点意思
疲惫开启siff2025
#Berlinale75。终于对洪片有了轻盈的体感。极其简单却重复的尬聊,废物诗人的妄想枯竭也自然枯萎。中年老男人的悲哀!
前半段看睡着了
没想到颓废诗人出到第二代了,仍然是对知识分子自己的解构,有一刻我甚至关联到了我爱我家,言辞非常准确,谁不想拥有这样的生活呢?
#siff 等我把第六幕补完再回味一下。
3.5。同一辆破车,穷小子开着就是寒酸,有钱住大house的权大叔兴致勃勃开起来就成了vintage。同样是啃老,大小姐啃的心安理得理直气壮,换做是养活不了自己的工薪族就会被前者嘲笑质疑是不是能力有问题。同样是写诗,中产阶级太太是闲情雅致,壮年低薪小伙就会被背后议论是没出息成不了大事浪费生命和青春。不是你做的事有问题,而是你的阶级身份金钱背景决定了这事儿的档次和价值。一个微观角度出发对于中产阶级价值观的隐含嘲讽和穷文人孤傲又低贱的心酸无奈。概念挺好,出发点精准,只是拍摄的太过简略,导致片子有只剩骨架,血肉未长齐全的干涩。
总是架一个定景让带着原始野性的二手汽车横冲直撞地闯入或冲出画面,完成场景切换。住宅则是异质、可“处于”却无法“属于”,甚至内部割裂的存在。可以一个摇镜头从客厅打向楼梯开掘高层空间,但摄影机从未贯穿连接不同的区块。在这部家庭情节剧里,住宅的封闭空间充斥着对精神意志的规训,从而无法带来真正的、绝对意义上的自由和成长。只有东华独自在山顶写蹩脚诗的时刻,zoom out,广阔的世界随即收进景框。到结尾,遭遇了一系列混乱和言语暴力的东华筋疲力尽,“遍体鳞伤的汽车”成了自我身份认同和时空定位的锚点——而他在考虑将其抛弃。它坍缩成临时性的住宅,事实上也消弭了“汽车”可能喻指的自我主体的身份体认,被建构出的“成长”在外部世界的裹挟下被迫重新开始。洪把这种“秩序的倒塌”所带来的不安、局促、混乱拍得特别好。
轻车熟路
虽然刚开始轻睡了一小会儿 但是后面父母在房间里的对话还是很有趣很触动或许算不上本届Berlinale我最喜欢的电影 但一定是我愿意再去咀嚼一遍的片。
Life was a party to be thrown
6.18 SIFF 好尴尬的笑点,真的很难忍住不笑。但男人的虚无让人看得有点累,可能是年龄增长后已经对这种寻求自我价值过程中的虚无和社交互动的尴尬,已经感到无聊了。看完决定要去吃个参鸡汤了。
大自然告诉你这个男人不能要——它把他绊倒了。#一个人当然可以追求最低的物欲,自给自足,但请也自生自灭,不要恋爱。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果然是这样
(2.6/5)故事本身就乏善可陈,没什么特别的表达,又再次再次加上了模糊不清的画质,这次虽然解释了为什么要模糊画面(说自己经常模糊看东西,看着看着也习惯了…)但能不能考虑下大部分人还是愿意看清晰正常的画面呢?
两个人在那没话找话的生活哲学
27SIFF 的确好笑 但画面也太太太太糊了 不适了
刚好也是跟男主差不多一事无成的年纪🚬却无法假装诗人逃避现实。全片大多数时间都是男主和女主父母侃侃而谈,姐妹俩基本上没什么话。反正洪拍一部我看一部,翻了下上次打四星的还是《小説家的电影》😶
没有敏后的洪老头总还是少了点味道,但这也是没有敏后的洪老头最好的一部作品了。开头依然是恰到好处的非常经典对味的洪式尴尬,这么来看原来从一开始就埋好了冲突和不满,贫穷的自由,富有的拘束,但这自由是真的自由吗,拘束者真的羡慕自由吗?电影其实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很妙的是,母亲说父亲有时候也有一点和那个男孩一样,父亲却反驳。我说洪尚秀还是懂自己这个年纪的中年老男人是什么典型样儿啊。另外:老头真的好冷漠啊,话不多说一句,红毯也不咋留,蓝板也不停就直接走了。好想念敏后。(and老头真的nbcs 蓝板前全是等敏后的 听说她不来直接上楼走了 姐我们这么爱你你为什么这样辜负我们🥺🥺🥺
内容整体比较平缓,前面大半部分像是男主角又一次自传故事。
妈呀不喜欢,虽然台词有亮点,但是观感实在是无聊🥱主角小情侣之间的相处有种微妙的尴尬,就感觉怪怪的……直到晚饭开始的内容才感觉有点意思
疲惫开启siff2025
#Berlinale75。终于对洪片有了轻盈的体感。极其简单却重复的尬聊,废物诗人的妄想枯竭也自然枯萎。中年老男人的悲哀!
前半段看睡着了
没想到颓废诗人出到第二代了,仍然是对知识分子自己的解构,有一刻我甚至关联到了我爱我家,言辞非常准确,谁不想拥有这样的生活呢?
#siff 等我把第六幕补完再回味一下。
3.5。同一辆破车,穷小子开着就是寒酸,有钱住大house的权大叔兴致勃勃开起来就成了vintage。同样是啃老,大小姐啃的心安理得理直气壮,换做是养活不了自己的工薪族就会被前者嘲笑质疑是不是能力有问题。同样是写诗,中产阶级太太是闲情雅致,壮年低薪小伙就会被背后议论是没出息成不了大事浪费生命和青春。不是你做的事有问题,而是你的阶级身份金钱背景决定了这事儿的档次和价值。一个微观角度出发对于中产阶级价值观的隐含嘲讽和穷文人孤傲又低贱的心酸无奈。概念挺好,出发点精准,只是拍摄的太过简略,导致片子有只剩骨架,血肉未长齐全的干涩。
总是架一个定景让带着原始野性的二手汽车横冲直撞地闯入或冲出画面,完成场景切换。住宅则是异质、可“处于”却无法“属于”,甚至内部割裂的存在。可以一个摇镜头从客厅打向楼梯开掘高层空间,但摄影机从未贯穿连接不同的区块。在这部家庭情节剧里,住宅的封闭空间充斥着对精神意志的规训,从而无法带来真正的、绝对意义上的自由和成长。只有东华独自在山顶写蹩脚诗的时刻,zoom out,广阔的世界随即收进景框。到结尾,遭遇了一系列混乱和言语暴力的东华筋疲力尽,“遍体鳞伤的汽车”成了自我身份认同和时空定位的锚点——而他在考虑将其抛弃。它坍缩成临时性的住宅,事实上也消弭了“汽车”可能喻指的自我主体的身份体认,被建构出的“成长”在外部世界的裹挟下被迫重新开始。洪把这种“秩序的倒塌”所带来的不安、局促、混乱拍得特别好。
轻车熟路
虽然刚开始轻睡了一小会儿 但是后面父母在房间里的对话还是很有趣很触动或许算不上本届Berlinale我最喜欢的电影 但一定是我愿意再去咀嚼一遍的片。
Life was a party to be thrown
6.18 SIFF 好尴尬的笑点,真的很难忍住不笑。但男人的虚无让人看得有点累,可能是年龄增长后已经对这种寻求自我价值过程中的虚无和社交互动的尴尬,已经感到无聊了。看完决定要去吃个参鸡汤了。
大自然告诉你这个男人不能要——它把他绊倒了。#一个人当然可以追求最低的物欲,自给自足,但请也自生自灭,不要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