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自杀现场直播

पीपली लाइव,霹雳来唬秀(台),Peepli Live

主演:奥姆卡·达斯·马尼克普里,拉格胡维尔·亚达夫,莎利尼·瓦察,法如克·贾法尔,马莱卡·谢诺伊,维沙尔·欧姆·普拉卡什,纳瓦祖丁·席迪圭,悉他拉姆·潘卡尔

类型:电影地区:印度语言:印地语,英语年份:2010

《自杀现场直播》剧照

《自杀现场直播》剧情介绍

自杀现场直播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生活对于纳塔(奥姆卡·达斯·马尼克普里 Omkar Das Manikpuri 饰)和布迪亚(拉格胡维尔·亚达夫 Raghuvir Yadav 饰)两兄弟来说并不乐观,由于债务吃紧,他们所拥有的唯一一块土地即将被政府收走。在这样一个节骨眼上,一个糟糕的建议却给了两兄弟灵感。原来,在当地,自杀者的亲属会得到价值不菲的经济支持,这样巨大的诱惑是继续赚钱的两兄弟无法抗拒的。 在一番波折之后,纳塔决定去死。一次偶然中,一名记者得知了两兄弟的计划,之后,他的一篇新闻报道在民间和政界掀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纳塔即将自杀的消息人尽皆知。大批的各路人士开始聚集到了纳塔的身边,他们的心中都打着各自的算盘,企图趁此机会大捞一笔。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精灵鼠小弟2相声有江湖日蚀入侵今夜林中无人入睡2老妈上路脱单告急借名危机米奇宝贝蛋平凡之路钢琴天才儿童阿提拉温暖的季节再见星上人史酷比与超狗小氪:英雄冒险那孩子出生了……盲侠大律师嫌疑人第一季绝密跟踪你的美丽拼贴幸福刺客荣耀·荆轲新四大名捕抹布女也有春天波兰国度荒野旅社我的燃情岁月风吹心头奇妙王国之魔法奇缘好想好想谈恋爱

《自杀现场直播》长篇影评

 1 ) 印度失地农民与自杀,其实是个喜剧

之前刷微博看印度电影有推荐,今天在优酷上看了部电影,制片人是《三傻》的主演和导演阿米尔汗,很喜欢的演员和导演,片子都很有喜剧风带着深度。

剧情很有意思,印度失地农民和自杀这两者组合在一起,自杀只是因为听说政府会给自杀农民一笔赔偿金,怎么看都像天朝被逼上访的剧情,但有意识的是剧情关注不是农民身上,而是靠媒体和政府选举这两者来推动剧情发展。

媒体是如何制造和运作新闻,其中很多镜头很有喜剧色彩,充满反讽的感觉。

印象最深的是最后报社小记者看完村里另一个农民死了后很困惑,质问一起的电视台女主播,为什么不关注下其他的农民,他们就没新闻价值么?

一下子就提升到另一个高度,再加上最后结局,自杀的这家并没有得到任何赔偿,所以显得更有现实讽刺。

 2 ) 农民的哀歌与崛起

阿米尔汗是当代最伟大的电影人当年包产到户的时候,大家都是很支持的,什么能提升积极性啦,增产增收啦,精耕细作啦,等等等等之类的话,好像就这就是灵丹妙药一样,现在来看看,什么都很明了了,这就是天下最大的谎言。

很明显,包产到户就是小农经济,就是变相的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毫无先进性可言,土地私有制是万恶之源。

只要土地一块一块分到了农民手中,那么它已经不属于农民了,除了土地,所有的资源都掌握在资本家和地主的手里,农民想要重地自力更生,可能么?

看看现在广大农村,有几块地还在农民手里?

资本家们有一万种方法把土地从农民手里抢过来,比如电影里说的,靠美国种子,靠美国化肥,然后就靠天下雨,然后还不了贷款,然后土地被拍卖。

其实这种方法也没啥新意,当年满清时候,国门洞开,小农经济的中国,瞬间被资本主义经济冲垮的种种还历历在目呢。

广大农民在大多数时候都是软弱的,都是可欺的,比如活不下去了,怎么办,是不是该反抗了?

按道理说是啊,但是政府给你指了条明路啊:自杀呗。

自杀给补助啊,我们奖励自杀,自杀了你们就能保住土地啦!

自杀给一万块啊,你活着没有尊严,死了就有了啊,所以快去死吧。

接着人民先锋报告诉人民,政府鼓励自杀,地主们就笑着跟农民说,去自杀吧,自杀式一条路,哈哈哈哈哈哈。

软弱的农民们,听到这个,都觉着是条路,看来路还没走尽,还能用生命来“保住”自己的地,既然我们的路还没走绝,那还是一如往常,大家松松散散,甚至哥哥还给弟弟上个套,叫他去死,自己应该还能苟活几天呢,反正路还没走绝,赖活着呗。

但是事有不巧啊,本来这个纳塔就要死了,哥哥的10000块就要来了,偏生这个时候又叫人民先锋报一个记者看见了,觉得挺有趣,顺便报道了一下,这一来,各方势力都觉得这个是个好素材,搞得好肯定能弄来不少选票,就像一个电视台说的,最不济,我们也能收视率大升。

村里就像炸开了锅一样,到处都是采访,到处都是电视台。

选举大热门人物总部长阁下叫下属去给他纳塔点补助,竟然发现什么针对纳塔这样人的补助政策都没有,原来纳塔不是无家可归者,不是衣不蔽体者,不是失业者,不是饥荒者,以上的补助政策都轮不到他,其他的什么全村奔小康政策,进口,促生产,可持续发展政策就更不关纳塔什么事了,看来纳塔在政府(不论是本届政府,还是下届总部长或是农业部长的政府)看来应该是幸福者吧,或许选举期间总部长们看着不是?

那到他当上总理看着肯定是了,呵呵什么叫讽刺,这就是讽刺。

统治者们的闹剧一幕接着一幕,穷人救星巴布拉在万岁声中大摇大摆的来给了纳塔一个电视,说纳塔是反抗特权的英雄,然后说纳塔一定会死的,然后在万岁声中大摇大摆了的走了,一个电视台借村民的口说纳塔的自杀会使这里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老谋深算的政客懂得要最高法院的授权才采取行动,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是不是感到很熟悉,是不是觉着这不单是印度,也很像是中国?

地主对纳塔他哥说,媒体迟早会走的,接下来你面对的会是谁?

和你打交道的还是谁?

是我。

纳塔不死,你就死定了。

回头对媒体又是一脸的道貌岸然,呵呵什么叫谎言,这就是谎言。

一转头,反特权的巴布拉又和特权的总部长站到了一起,不让纳塔死;又一转头,农业部长说总部长违法,纳塔还的死。

纳塔的儿子都来问纳塔,你什么时候死啊,大爷说了,你死了我就能当承包商了,当警察了。

纳塔去田里大便,然后不见了,一大群人就追着找,后面政客们又开始打嘴仗(最有趣的是共产党什么都声讨,哈哈),农业部长在家开会说他要发个纳塔卡,要补助贫困线以下的家庭,和想要自杀的人,下属说我们没有这么多资金,他说,我们只管发出通告,怎么做是联邦政府的事,做也是他们的事,不做也是他们的事,让乐曲开始吧。

什么叫民主,这就是民主;什么叫选举,这就是选举;什么叫法制,这就是法制。

一个一直做苦力挖坑的老人死在自己挖的坑里,没有人关注他,什么叫悲惨,这就是悲惨……一声巨响过去之后,纳塔“死了”,纳塔的“意外死亡”让纳塔事件终于告一段落,但是选战还在继续,纳塔和纳塔这样的农民的生活还在继续。

原来纳塔卡需要有贫困卡证明,纳塔家里没有贫困卡,但是这已经不重要了,没有人再管他们了……后来纳塔在城市里出现了,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农民工。

这个身体就是我们全部的家当了我们还能坚持多久,我们只剩个躯壳时间面前人人平等,不会对谁偏袒这个身体就是我们全部的家当了我们还能坚持多久,我们只剩个躯壳这样的民主这样的法治这样的选举在印度或者中国这种国家还要有多久?

农民还会软弱多久呢?

谎言还会持续多久呢?

悲惨还要发生多久呢?

当电影里唱“通货膨胀这个巫婆榨干我们的血汗”的农民们醒悟过来究竟是谁带来的通货膨胀,就不会很久了。

希望阿米尔汗的影响越来越大!

 3 ) 《视死如归》

在那样的土壤,人怎么能实现梦想——阿米尔汗是有良知的第一级世界电影人,每部筹划的电影都是良心杰作。

现在幸福,现在快乐,现在成就,现在贡献。

哪吒自杀才会化身降临,其他人皆可不必。

剧情中的角色巴基……我一听想到海贼王的巴基。

【生死是迟早的事,难逃一死——所以趁活着的现在好好有所作为,多好的大赚的理由。

】我的见解,我的作为。

什么都不做怎么实现梦想。

剧情中的家庭是好可怕的家庭。

用命来换地,不值得。

用智慧来换人生,很庆幸。

“反正都是死,2分钟的事。

”【看得想呐喊——就要用自己的作品来进行、来呈现。

】“没有水的地方,送水泵有何用?!

”钱能解决的事情,赚钱就好。

当剧情中老人的死去和小孩的画面对应的时候,这部电影变得些许伟大起来了。

如果你做不了这事,你就选择错了事业。

电影结束,奋斗继续。

视死如归。

意外惊喜。

时间面前人人平等,不会对谁偏袒。

为什么生,为什么活,一清二楚。

 4 ) 想了解真实的印度,本片是个突破口

有这样一句话,“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这句话的逻辑其实可以适用于更多领域,当你想要达成某种效果的时候,就不断地将这种效果产生的”效益“重复播出,当所有人潜意识里认可这种”效益“之后。

即使这种”效益“是错误的,是荒诞的,它也就不被人所怀疑。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说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它源于荒诞,但是当这种“荒诞“真实上演后,没有人会觉得这个故事是虚假的。

当然,这里所说的没有人,指的是身处荒诞地域的人们,旁观者自然会觉得可笑,但对于那些没法抽身的人,这样的荒诞实际上是日常,他们想要摆脱,但他们终究无法摆脱。

本片名叫《自杀直播现场》,是一部印度电影。

《自杀直播现场》说的是贫困交加的两兄弟,由于债务危机,两兄弟经济上开始吃紧,然而即便如此,他们拥有的这一小块土地依旧是即将被收走。

情急之下,两兄弟获得了一个消息,在印度南方某地自杀可以获得十万卢比的抚慰金,这个略显荒诞的消息一下子振奋了两人的神经。

于是,这两个兄弟开始谋划着自杀,最终弟弟成为了这个“幸运儿“,然而消息走漏后,记者们从四面八方涌了进来,弟弟选择自杀从个人事件变成了公共危机,政府以及各界人士全部参与其中,弟弟能否自杀成功,牵动着全印度民众的心。

本片由自杀涌入,然后开始对这场近乎于荒诞的事件进行了全方位解读。

当然,本片也如很多印度电影一样纵情歌舞,不过这个时候的歌舞却略显悲凉。

一个穷人如何才能获得大众的注意?

这个问题看似很难回答,实际上却很简单,那就是寻死。

正常情况下没有人会真正关心一个穷人,只有当这个穷人彻底的将自己的生死暴露在大众的视线之下,大众才有可能当它是一个公共事件来进行琢磨。

穷人只有被当成是公共事件的主人公的时候,才会具有曝光的价值。

这样的道理并非是随着国别有所差异,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即使是求死,你的死会不会具有社会价值,也是一个值得考量的点,只有具备社会价值的死亡,才能算真正留给穷人的曝光。

我们可能会对此付之一笑,然而事实面前,这样的现状难道不是冰冷的现实。

如果你拥有金钱,那么任何时候都有可能用金钱来换曝光,然而当想要曝光者没有金钱,就只能依靠极端的方式来获得关注,要不直播自杀,要不今日说法,任何一个曝光的途径对于穷人来说都是一次性的,而偏偏这一次性的曝光,往往最能解开整个社会的真相。

当弟弟选择死亡且被人拍到,于是,这个计划着自杀而获得补助的人就成了媒体中的焦点。

媒体们从始至终并没有对这个穷困的人有过丝毫的同情,他们更关心这个可怜人自杀的时候哪一家媒体才是排头兵,新闻的获取速度才是最重要的,这后面的收视率可是价值连城;官员们自然也不会对这个可怜人有丝毫的怜悯。

在他们看来这正是一个实现自己政治意图的垫脚石,只有当这个可怜人自杀后,官员所推行的政令才能畅通无阻。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会这么想,也有人表示了对这个可怜人的“关心”。

种姓主义者认为这是一个宣扬自己的机会,因此他们不顾一切地给予了这个可怜人电视,言下之意是为了让更多的观众看到种姓主义者的呼喊。

而当地的职能部门为了挽救自己岌岌可危的形象,也是给了礼物,不过他们给了抽水机,却不愿意给底管,于是,抽水机变成了摆设工具。

这同时也暗讽这些人只会做表面工程而并不会真的关心这个可怜人。

然而当所有人都涌入这个普通的小村庄的时候,甚至一度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大家每天的工作就是为了论证这个可怜人究竟该不该自杀,甚至他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全印度直播。

然而糟糕的那一天最终来临了,当这个可怜人跑掉后,大众预言了他的自杀,然而他的家人最终也没有获得任何的赔付,因为这场自杀太过于张扬,然而更加荒诞的是这个可怜人并没有真的死去,他不过是换了个地方重新开始了生活而已,然而所有人都宣布了他的死亡,他今后就真的死亡了。

当荒诞冲掉了人们的理智,那个曾经立志要成为记者的青年最终放弃了自己的选择,因为这场荒诞的盛宴上,记者已经背离了自己的职业操守。

看破了现实的青年自然不愿意跟随这些人扬长而去。

于是,这个村庄少了一个可怜人后,又回归了平静。

感同身受有时候真的很奢侈,当利益的天平没有朝自己倾斜的时候,没有人会觉得自己会做出相悖的判断,然而当利益傍身的时候,却有很多人不愿意离开。

荒诞的看客可能是假,然而可怜的民众从来是真。

……你好,再见

 5 ) 印度和中国原来真的很像

1、影片整体立意很新颖,主题很明确。

2、但是,这个故事的发挥空间好像不太大,或者编导挖掘的不够深。

总觉得影片叙述比较单一,缺乏更多的趣味性。

3、看片子时就想,印度真的在好多方面都和中国挺相像的,《三个白痴》中表现的教育体系、本片的贫困农民生存状况等等,隐性的方面更多。

4、演员集体表扬,都不错。

5、总体来上,故事新颖,比较幽默,但可看性其实并不大,不推荐观看。

 6 ) 悲剧似的喜剧

我归类这部电影为悲剧似喜剧。

印度的民主就像一个大笑话,参与的人人都是小丑,而最底层的贫苦百姓无知无门,加上荒诞的种姓的等级制度,真是苦到可笑的地步了。

这部电影就是把一对愚昧无知的兄弟为了保住土地,竟然想出自杀,从而得到政府的补偿的这么一条道,因此展开了迅速被媒体包围又极快地被媒体弃之不顾的一场闹剧。

在Natha死后,他的哥哥竟然连补助也没有得到,连贫苦卡耶没有得到,对这个底层的家庭,一切有如当初,没有任何变化。

当然电影最后留的一个悬念,其实没有必要,减轻了电影的战斗力。

万一大家有想看电影的,我这里就不泄露天机了。

 7 ) 刺痛媒体人神经的黑色喜剧

这是一部太过多细节与线索的黑色幽默片,太多关于残酷现实的刻画,让人无法再冷静下来细细在回味一次这部片子,现实太残酷,人们太冷漠,是非和公正已经没有了绝对的定论……故事的主人公纳塔,大概是对白最少的电影主角了吧,在影片中只是畏畏缩缩的躲在角落的一端。

平时都是由哥哥代替他发言,由哥哥替他决定任何事情,他就傻傻的生活着,就连要自杀了,也能唱得出情歌,踩到狗屎了,还能笑得出来。

这样单纯的人,怎么会知道自己一个要自杀的决定竟然上了新闻的头条,惊动了总部长,甚至还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个新的政策。

可是这一切由于自杀引起的浮华的闹剧,最终还是一片浮云,喧哗过后,连回音都不剩,就这样消失了。

从纳塔决定了要自杀的消息由《人民先锋报》的地方记者勒凯什开始报道,并且提供给印度电视台的著名女记者作为独家报道开始,媒体就完完全全加入了这场收视率竞争的游戏。

在印度电视台的报道出来之后,短短几个小时之间主流的媒体全都涌到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聚集在了纳塔的家门前。

可笑的是,每个媒体都在现场报道着他们眼中想要吸引观众眼球的事实,而不是真正的事实。

看图说话,自己胡乱添加注解——目的只有一个——收视率。

就像凯勒什看到有个贫困的农民最终被饿死了,开始疑惑,媒体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这样子直播报报道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是为了真正的挽救纳塔?

还是通过纳塔挽救和他一样处在贫困线下的农民?

还是根本为了吸金而日夜不眠不休的收视率?

有谁会想过,一个贫困农民的自杀的现场报道,竟然会演变成一个村庄的谋生方式,甚至当地的人们因为这件事情开始有了收入,幻想经济会因此发展起来,自杀现场被弄成了节日庆典,除了纳塔的妻子,没有人真正为纳塔生死未卜的问题感到悲哀……究竟媒体的责任是在报道披露真相,还是追求真相背后的结果?

是为了报道而报道?

还是为了报道之后有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就像著名的秃鹰与女孩的问题一样,我们到底是需要伸出手拯救那个少女?

还是在一旁冷静的拿摄影机记录下这一切。

如果说我们报道的事实,可以拯救一批人的话,那么牺牲掉的这个人,就正的死的重于泰山了吗?

我们是谁?

不是上帝的我们怎么能够有权利决定别人生死的价值?

怎么能够评论一个人是不是值得死?

是不是他的死,能够拯救别人?

如果他的死真的能够拯救他的同类们,那么就一定要牺牲掉他吗?

这是一个永恒要探讨的问题,因为人性本是自私的,其实我们早就做出了定论,却在假装矜持的表示说这是记者面临的两难问题。

其实道理有多难?

如果连你身边的伸手就能拯救的一个人你都不关心,不拯救,你怎么能期待你的报道出来以后,一定能够拯救其他人呢?

凯勒什开始怀疑,为什么那个饿死的农民难道就不重要了吗?

他的生命就不值得报道了吗?

为什么大家只关心纳塔的死活?

那个女记者很明确的就指出了,因为收视率说人们喜欢看到关于纳塔的新闻,所以只能报道纳塔的。

所以最终,是不是还是小梁哥的体会才是最正确的:“观众们,请你们放下你们手中万恶的遥控器。

”突然想到了金凯瑞的《楚门的世界》,因为人们喜欢看,竟然就这样愚弄了楚门一辈子,硬是活生生的让他出演了一出真人秀。

绕了一圈,问题还是回到了原点,我们关心的到底是什么?

是幸灾乐祸别人的问题,还是管好自己好好的生活?因为人们好奇与猎奇,让多少人上演了这种闹剧似的真人秀?

我们看过瘾了就换台走掉,可是当事者呢?

他们得到了什么?

纳塔和哥哥幻想因为纳塔的死亡能够得到一笔抚恤金,可是最后纳塔却被判定为意外身亡,没有抚恤金。

他的妻子问得很好,现在把纳塔都弄死了,可是结果却连一笔钱都没有。

至始至终,他们只是这场新闻竞选游戏里面的棋子,被迫的承受着每一步。

将军一句话,千万将领前仆后继的等着去死……执行者与管理者是接受命运,还是无力的反抗?

政治就是一场权力的阴谋80/20法则新闻记者的责任与义务周围的人对于自己身边朋友生死的态度(虽然很悲伤,生活还是要继续)旋风一样的出现,残云卷落叶一般的离去明明是故事的主人公,到最后结局落幕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只是画中画。

我们最后所拥有的,只是我们的躯干。

 8 ) 农民,记者和政客

起先是看到介绍说这一部是打败了《three idiot》被送审8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印度电影才下的电影,分类是喜剧/剧情,以为是一贯的搞笑之作,看完却有种笑不出来的感觉。

抛弃了宝莱坞惯用的大型歌舞,没有城市的高楼琼宇,有的只是黄土荒川,贫穷而卑微的生命。

农民,记者,政客。

是电影里的三个主要群体。

农民因为太穷付不起贷款,随时都冒着将他们的土地赔给银行的风险,大地主告诉他们,如果他们中有人自杀,那么政府会为相关的存活者提供经济支持。

本只是一个家庭的选择,因为记者的参与被改变了。

一经报道立刻引来轰动,大批的媒体开始涌入这个贫瘠的小村,绕着他转,嘴里编出些不着边际的话。

政客在他身上看到了利益,他们去拜访他以获得关注获得支持。

连nathan家里的孩子都在问他,你什么时候死,如此卑微的生命,在利益面前变得毫无意义。

这样的事情在印度发生着,也在我们的国家发生着。

很敏感很真实的题材,有些东西我们看到了知道了却也仅此而已。

想到前些年的新闻,“2009年夏季,河南农民工张海超被迫采用“开胸验肺”的方式,证明自己的确患有职业病,终获60万元赔偿。

”当时轰动一时,引来无数媒体记者的围观,专家说《职业病防治法》有漏洞,急需修改。

可是两年过去了,有改变么?

在百度搜索关键字,凤凰网2011年4月13日的报道,依旧出现了“尘肺病人因单位改制无相关证明难索赔 欲开胸验证”的新闻。

而这次,媒体不再围追了,因为这是老问题了,不再吸引公众的关注,他们需要更新鲜的东西,比如“药家鑫”,而这位农民工的未来,谁来关心。

不想说的太多,这是一道无解的题。

 9 ) 现实与冷漠

多年后再看这电影,依然是感触极深。

兄弟俩为了保住唯一的一块土地,弟弟醉酒状态下扬言要自杀,欲领取政府给的安抚金,以渡过难关。

被记者报道后,引起轩然大波。

各级政客粉墨登场,为了各自的利益,在鼓励与阻止之间不停切换,媒体蜂拥而至,为了抓到独家新闻,连弟弟大便都要盯紧拍摄,儿子等着老爸自杀后好当警察,妻子不停的抱怨辛苦与贫穷,瘫痪的老娘没停止一刻呐喊,乡亲们借机搞起了生意,杂耍,卖小吃,宗教人士预测未来的状况,人声鼎沸,快快乐乐,都在等待着自杀那一高潮的来临。

准备自杀的弟弟却被真正的忽视了,人们冷漠的看着他,对他的想法和感觉毫不关心,只是在等待他掀起高潮。

我不认识你,你的死活与我有一毛钱的关系吗?

走在大街上,虽然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哪一个不是被别人冷漠的看待着,又冷漠的对待着别人呢?

前天完成一个婚庆拍摄,交片时婚庆公司百般刁难。

我说:我早上四点起,忙一天,再后期剪辑几天,包装还要花去四十,你总共才给六百,我一天才合几十,你却要和几千块的比,低档的费用要求高档的效果,这不合适啊。

婚庆店回答:你几点起花多少时间和成本跟我没关系,我只要效果。

是啊,你累死了,和别人有啥关系呢,谁关心你呢?

说这个只是自取其辱罢了。

昨天跟一老板出去拍摄。

中午甲方老板很热情,一起吃饭,同桌的还有某某局长,某某处长和队长。

他们互相恭维,聊的甚欢,没人看我一眼,和我寒暄半句,我只是一名打工的摄像师,机缘巧合同桌吃饭罢了。

没人理睬咱,是因为咱对人家的仕途与商务没有丝毫帮助,咱干活挣钱,又何须去理睬这些对咱也没啥意义的人?

好在烧鸡猪蹄味道香,猪肚嫩滑,知了猴脆,管他作甚,吃就是啦。

或许,这也就是冷漠,因为没有厉害关系,别人无视咱,咱也无视别人。

记得有谁说过一句话:无视,是最大的轻蔑。

嗨!

被轻蔑何尝不是人生的常态。

只有回到家里,回到父母、妻儿、兄弟姊妹、亲戚朋友和同学的身边,才有被关爱的感觉。

还好,人生还有他们。

片中的政客伪善、作秀,互相抨击。

一位影评大咖十分赞赏这种民主,说什么贫穷混乱虚伪的民主,也比富强安定的独裁强,滚犊子滴,这种脑残人士,还是从空调下的美食边赶出去,送到利比亚混战中历练一番才好,能活着回来,再这样说我就佩服你。

我很讨厌记者,小时候家里被记者骗过。

后来工作的原因,多次和所谓的记者去企业,吃拿卡要,荒唐至极!

我称为“无良媒体人”。

片中的媒体人,是集体无良,冷漠生命,再如何敬业,也是无良。

片中的农民,大概是最低种姓了吧。

没有任何发言权,饱受生活的苦难,也麻木了,也无言可发,只有唱歌的时候,才能从心灵深处迸发出真情的色彩。

这种现实,谁又有智慧能解决呢?

据说十年后印度的人口将超过中国,世界第一多,印度还在为此沾沾自喜,说人口就是生产力。

纯粹放屁!

人工智能时代开启了,依靠大批的人力来降低生产成本的时代,马上就过去了,印度迎来的不是腾飞的机会,那是大量消耗资源的十几亿张大嘴!

可见,追赶中国的梦,真的就是梦了。

电影以真实的笔触,描述了底层生活的现实,事件虽然荒唐,但是合情合理,这是对现实的鞭挞,直指人心,有着震撼灵魂的力量。

真正的现实主义大片。

值满分。

虽然感慨良多,走在人群里,我明天依然会冷漠,这是现实,因为别人的冷漠。

但偶尔也会有陌生人对你颔首微笑,恰如寒流中的一丝暖意,不也是很美吗?

 10 ) 无奈的调侃

这是我看的第二部印度电影。

眼见赖以维生的农地即将遭到拍卖,一对活宝兄弟决心求死以获得大笔政府补偿金。

岂知自杀传闻不胫而走,大批媒体闻风涌入小镇,原本无人关心死活的穷农夫顿时成了全国注目焦点。

网友熊眼观影的评论“如果有思想罪,那么一定不是在印度。

”说的好。

又见阿米尔汗。

演员的选角和出色表演把每个人物形象都塑造得极其到位。

中国最缺的就是现实讽刺主义。

对现实的辛辣讽刺和对政客的调侃都展示这生命和生活的无奈。

《自杀现场直播》短评

让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国度。阿三真是敢拍啊,放在天朝,铁定是禁片啊。

7分钟前
  • 秋熙
  • 推荐

美国次贷危机事件的演变 Amazing Race S18e07 这一集刚好在印度 其实上一集的下半集已经从中国昆明到印度加尔各答。

11分钟前
  • Dolan
  • 还行

哗众取宠的媒体,利欲熏心的政治家,贫困交加的家庭,却因为一个人的自杀而发生改变,但这一切都只是一瞬间而已,最后以他本人命名的证件却不能用于自己家人的救济上来,

13分钟前
  • 兔子
  • 推荐

农民自杀潮

14分钟前
  • 偶然的南方
  • 还行

摇晃的黑镜头背后道出多少辛酸

18分钟前
  • Amy
  • 还行

立意和题材都很好 但是感觉没那么吸引人 3.8

22分钟前
  • foreal
  • 还行

完全可洗刷对宝莱坞的印象

23分钟前
  • v...
  • 推荐

看的时候想到中国了。。。

27分钟前
  • Fran
  • 力荐

几个政客之间的关系和利益看不懂,影响观影感受

31分钟前
  • 王二
  • 还行

荒诞现实主义,生活就是一出最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的闹剧。

35分钟前
  • 王稷和泡泡
  • 力荐

我们只是尘土,生于贫贱的土地,只能安于低劣的种姓。又一部五星的印度电影,笑中含泪,还有对媒体和官员的讽刺,阿尔米汗牛逼,宝莱坞星途灿烂。

37分钟前
  • 末末
  • 力荐

跟预期有点不一样,政治讽刺喜剧,有点《倒扣的王牌》的意思,想法题材不错,但是总觉得少点什么东西,没有看进去。

38分钟前
  • dan
  • 还行

当事人的悲剧,竟然成了看客的喜剧,真的是又悲催又搞笑,他后来不想自杀了,可是却已经由不得他了。哗众取宠的媒体,利欲熏心的政治家,贫困交加的农民,这三者竟然以这种荒诞的形式联系在一起了。

39分钟前
  • 吉卜赛人
  • 力荐

喜剧,自杀给钱

40分钟前
  • Ashes Of Body
  • 还行

这电影牛逼大发了!!!!!!!吐血推荐!卡夫卡式的荒诞,立足于现实却又完全如舞台剧!荒诞背后是让人心酸的关怀。。。

41分钟前
  • 饭卷 偷偷
  • 力荐

闹剧式的自杀故事 媒体的狂欢 一切过后留下可悲的人和家庭。

45分钟前
  • ReMinD
  • 推荐

没想象中好

46分钟前
  • 劈方舟
  • 还行

如此讽刺,如此现实

51分钟前
  • momo
  • 还行

大山不是大麻烦,小河沟里却能翻船。永远不要低估阿三们的“智慧”,哪怕是为了卑微到极点地活下去……

52分钟前
  • 云海听涛
  • 还行

最后死得稀里糊涂,结尾太草率,扣一分

53分钟前
  • 丁丁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