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马
Zama,流亡将军沙马(港),萨玛的漫长等待(台)
导演:卢奎西亚·马特尔
主演:丹尼尔·希梅内斯·卡乔,洛拉·杜埃尼亚斯,马修斯·纳克加勒,胡安·米努欣,马丽雅娜·努涅斯,豪尔赫·罗曼
类型:电影地区:阿根廷,西班牙,法国,荷兰,美国,巴西,墨西哥,葡萄牙,黎巴嫩,瑞士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17
简介:扎马,一个出生于南美的西班牙军官,等待一封国王授予他更好的位置的调令。他的处境很微妙。为此,他被迫顺从地接受每项任务。当然,国王的命令从未到来。当发现等待是徒劳的时候,他决定参加一个危险的任务,以期让国王听到他的事。然而,当生命处于危险之中,他发现他唯一的愿望是活着。详细 >
鸟啾虫吟马嘶的躁鸣里昏聩游离 在上帝弃掷官僚固封的世界尽头动弹不得 白印混血二代的身份让不可辩驳的领主权位成了可笑的诅咒 欲望的悬吊更加速了生命与尊严的衰竭 岸边的鱼决心长脚走回故地 殖民地风情画的命途却残忍得真切 马的回眸里又是否有哀怜 是一场缓慢死亡与解脱重生的魔幻影记丨影像风格太突出了,太喜欢丨丰茂水草间红色族人的围猎想起柬埔寨三重水围的遗址记忆 依然是静默
画面 声音 对话 事件 众多的奇观碎片 还原殖民者和被殖民者并不共有但同样难以拔足的困顿 壮观诡谲的南部丛林即使危机四伏也令人向往
看看风土人情
主要是tm没劲
第一部马特尔,无法进入这部电影很可能有一部分原因在字幕生硬的遣词上(待补完前作后重看)。好的地方实在太突出了:美妙的摄影与配乐、“粘稠绵密”的声效设计、画框切割和画外空间的运用(像是精雕细琢版的侯孝贤)、用环境细节和人物状态对历史背景和简单情节的填充、延展……但是这些设计全堆在一起就显得有些雕琢过度。几乎每场戏的编排都遵循着性质近似“诗词押韵”式的后置(用后续镜头解释之前镜头、以“静止”模糊时空的方法似乎也是侯孝贤那儿来的),反而显得笨重、无灵气,丢失了原有的生活质感。
看了一个小时实在看不下去了
是困于殖民地,还是困于自我的意识之中? 7.5分★★★☆
?
#HKIFF# (17/10/15 BIFF首刷)二刷。看过前几部之后再看Zama感觉更特别:证明Martel的标志性手法(风格)可以运用在历史剧/男人/改编作品上。Zama困于殖民地与其他电影里的女主角困在酒店或那些主观的声音困于身体内部并没有分别。
颇有些看不懂,西班牙殖民非洲时期殖民官有时可以很特权的享有当地美色,若是被仍在野外的当地民众捉到,会变成奴隶?殖民官隔着总督无法向国王请示汇报?
5/10
四星半,视听太出色了。
帝国的荣光
惭愧的说,20分钟后,我就放弃了对影片的阅读和理解。当然,这绝对是我自身能力的不足。
在这种含糊不清的电影之后总让我觉得是不是翻译有问题。所有画面都有强烈的古典画美感,除了古典美感之外,画面内暧昧的关系无从所指。展开的这则这恐怕(没看过她的其他作品)是一种马特尔作者自己叙述历史的方式,也是她观察这段历史(或通过这本原著)管窥这段历史的角度。不追求叙事,人物也不甚有感情,却有人物关系和人物动机,也没有明确的地点和历史时间,只有饱和色彩的美,以及这个世界的迷幻感、粘稠和腐烂感。土著和奴隶的失语,相较白人无的放矢的生活追求,构造了Zama以及Zama身边这片地理和历史的作者理解。
2023064 大光明。以人物的宿命做比喻,追溯阿根廷的殖民历史与起源。
相比三大主竞赛单元那些还在美学和派系范围内另类求新的导演,还是卢奎西亚·马特尔这样的导演走的更远,在她的电影里,你熟悉一切电影技巧,但乍看她的片子,还是会无所适从,她已经差不多讲叙事功能剥离干净了,你和片中的主人公一样,身在历史中,什么都看不清,只是被事件和生活推着往前走。
观感很侯孝贤。
#岛展#6.2虽然打了三星,但极度不推荐看。这片的信息量看部纪录片不香吗?他想要成为那条狗,肆意舔舐她的手。他想要夺取总督涂着红色的手指油的手上的信。他不过是帘幕外偷窥的宾客。最漂亮的两幕一处是钻木取火,一处是最后。
视听应该算死藤水美学吧,后半段的那种命运吞噬感大概和导演患癌的经历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