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第一部《人皮客栈》带给我们的是震惊,那么第二部则是在震惊基础上的又一惊。
从开头延续上一部逃往出来的男孩的死,到最后唯一获胜者的陷落,两个点都足够让人惊讶,剧情的衔接在这两个点上完成一个华丽的转身。
个人认为,这是本片最成功的地方。
直到3个女孩同时被关进屠场,我都没有猜出最终逃脱的会是谁,我甚至怀疑会是那个最傻的,因为按照好莱坞的逻辑,越傻命越好,显然,她很快就作为小喽罗被解决了。
最终逃出去的女孩在最紧急时刻的一系列动作实在让人惊艳。
什么叫智慧?
在她身上发挥到淋漓尽致。
别人逃不出去是因为他们心中存有侥幸,而她确是破釜沉舟。
懂得遵守强者的规则。
包括最后,她把骗她们进来的美女一把干掉,更加展现了导演想要告诉我们的:这世界是强者的天下。
看恐怖片也能看出人生哲理,引发对社会、人性的一系列思考,我想这应该是恐怖血浆片的典范了。
2005年成立,总部在斯洛伐克,2011年在拉斯维加斯设分部,入乡随俗,分部开拓出轮盘赌项目。
俱乐部LOGO:德国牧羊犬狗头。
允许经营项目:线上拍卖以及现场竞猜等娱乐项目。
会规:合约制,必须纹狗头LOGO,必须完成对猎物的猎杀。
会规设置灵活,允许介绍入会,允许资本雄厚的猎物逆袭。
会员网络:上至警察政府高官巨富,下至企业白领高管黑社会小喽啰。
俱乐部作用:发泄、减压、实现梦想、认识自我、改变自我、纯娱乐等。
猎物捕获手段:借hostel为名,以男色女色为诱饵,小喽啰为打手,形成一条包括服务生、皮条客、打手的流水线。
看完之后内心的感受只有两个字“震撼”美国人也真是的,借着恐怖片的名义,拉上自己的死党日本和西欧北欧一起把东欧整个的妖魔化了。
美国人太看重意识形态了,他们总认为社会主义会毁灭他们的国家,而一直对社会主义有着敌对意识。
从影片中,我们看着美丽的东欧的自然风光,享受着美女,然而这一切的内心深处都隐藏着低端的黑暗,用肉体淫秽来购买廉价的金钱,而这些还竟然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存在着,跨越大洋的国际买卖是不是太夸张了呢!
在美国人眼中,东欧的一切都是妖魔的血液,深邃而又顽固,刺骨而又可怕。
他们残忍没有人性,整个东欧在美国人眼里仿佛是一个天然的屠宰场,而这个产业还要贡献国家的GDP指数!
对于这种深入骨髓的偏见,我们也会有着同样的体会,曾经别人对我们国家的妖魔化又何尝少于这些呢!
东欧的那群小孩给我印象很深,美国人塑造的他们就是屠杀的产物,对于血腥的一切都没有任何惧怕,仿佛司空见惯,从他们身上,就会看到今后的人皮客栈,一代一代,衍生下去!
大开杀戒的我,昨晚,看了一部极其血腥且又变态的电影——《人皮客栈》。
导演艾利·鲁斯,本身又是编剧,最擅长将真实的没几个字的消息或新闻,杜撰成恐怖电影。
一个“坏死性筋膜炎”,让他搞出了《尸骨无存》,一个“杀人度假指南”的网站,让他搞出了《人皮客栈》。
帕克斯顿与乔什,是两位来自美国的大学生,他们在欧洲进行着背包游。
开放的荷兰,让他们享受到了美女与大麻的刺激,还结识了新朋友冰岛的奥利。
偶然似乎又必然地,他们在遭遇宵禁时,认识了一个俄罗斯人,在他的“建议”下,三个人展开了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个小镇的旅程。
东欧的美女,让这三个小伙子神魂颠倒。
可是,一觉醒来,奥利不见了。
帕克斯顿和乔什有些担心,甚至觉察出许多疑点,所以,他们决定留下来等待,希望找出线索。
然而,第二天,乔什也不见了。
帕克斯顿非常紧张,他找到了那两个与自己同室的东欧美女,被指引着带到了名为“艺术中心”的荒凉所在。
这是一个圈套。
所谓的“艺术中心”,其实是一个血淋淋的人间地狱。
所有住进小镇那个旅馆的人,都会沦为“猎物”。
当地的警方与黑帮分子是沆瀣一气的,这桩“生意”都有份。
付款后的变态客户,可以为所欲为地对他们施虐直至杀死。
帕克斯顿也没有幸免,不过,他遇到的“屠夫”,显然是个胆怯的新手,在失掉了两个手指挣脱了手铐后,帕克斯顿将“屠夫”击毙,逃到了停尸间。
躲在碎尸下面的他,被带到了焚化间。
在那里,他看到了乔什没有瞑目的尸体。
他杀掉了“屠夫”,在逃离前,被一个女子凄厉的叫声困扰,又折返回去,救出了已经被剜出右眼的日本女孩儿。
历尽波折,他们潜伏到了车站。
在镜墙上看到了自己恐怖容貌的日本女孩儿,不顾帕克斯顿的阻止,跳向了疾驰而来的火车,站台上,一片骚乱,帕克斯顿终于踏上了逃离的列车。
在车厢里,帕克斯顿辨认出了一个衣冠楚楚尽兴而归的“屠夫”,尾随他下了车。
在洗手间里,“屠夫”惬意地坐在马桶上,并悠闲地擦拭着眼镜,这时,他突然注意到地面上有一张“艺术中心”的名片,有点吃惊的他,将手伸了过去,结果,手被拉到了隔壁,有人用刀切割着他的两个手指。
当然,就是帕克斯顿,他冲了进来,以残暴的方式杀死了他,留下了那张浸血的名片。
帕克斯顿踏上了归程,带着朋友死去的悲痛,带着自己身体的伤痛。
也许,那张名片,可以帮助聪明而正直的警察找到罪恶的线索?
这部影片,如果是在电影院里看,很容易把人搞出心脏病或胃痉挛,150加仑的血浆颜料、成堆的残肢、阴森的房间和工具、刺耳的呼喊和尖叫,就是要给你直观的震撼。
很多年以前,就听说俄罗斯有一种特殊的狩猎公园,付了钱的大亨们,可以像猎杀动物一样猎杀在公园内的“人兽”。
据说,泰国也有这样的地方。
“人兽”们,用自己的性命,换取给家人的生活费。
可是,像“人皮客栈”这种被动的受害者,不知道是否确有其事。
不过,倒是给人提了个醒。
出门旅行,要小心哦!
《人皮客栈》大名鼎鼎的欧美恐怖片,今天一看,果然很刺激啊,也应征了我之前说的,欧美恶心片必黄,从隔山有眼到致命弯道到人皮客栈,我看过的没一部不黄的(是不是很厉害)。
这部万恶的电影,让我对外出旅游彻底畏惧了。
因为这部电影讲的就是几个背包族在中欧遇害的故事.据说这部电影的剧情缘自泰国,原来在泰国某处,有一种靠杀人赚钱的交易,只要支付1万美元,就能换来一支装满子弹的枪和一个自愿被你宰杀的人 。
但影片中不止是子弹,还有电锯,刀子,钳子,剪刀。
不过我觉得影片最大的亮点就是男主角最后的奋起反攻,既然人一解心头之恨,又为影片续集留下了悬念影片还给我了一个启示,那就是管住你的下半身,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精虫上脑昏了头,因为恐怖片必黄啊,要知道你一冲动等下就要上演恐怖片了。
前不久那个武汉留学生林俊就是这个典型,本来挺帅一哥们,非和别人变态搞基,结果自己被分尸了。
看完之后我找了找它在各国的公映日期,看到了台湾,果然没有大陆,呵呵,意料之中。
和谐嘛,没办法,天朝特色,和谐的环境容不下血浆,容不下锋利的讽刺,容不下深刻的揭露,有的只是抄袭,山寨的动物们(喜羊羊,大脸猫等等中枪)愚弄国人的智商。
有关部门表示强烈抗议,呵呵,强烈和谐
《人皮客栈》:香艳与暴力并存的世界_高清1080P在线观看平台_腾讯视频天堂与地狱到底有多远?
天堂与地狱到底隔着怎样的时空?
当影片开始的时候,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是一部类似于《欧洲性旅行》那样的青春性观光影片,但如同《杀出个黎明》一样,影片在进行了将近一半的时候,风格突然由轻松转向了紧张,几乎是两种类型片,这样对接的效果令观众一时仿佛从天堂立即掉入了地狱之中,突如其来的暴力令观众们应接不暇。
影片从帕克斯顿与乔什的欧洲之旅开始,一个想成为作家,另一个想成为律师,他们却来到了荷兰寻求性的释放。
放纵一下是所有年青人都会乐衷的事情,更何况美女,大麻的诱惑呢?
但很显然,想成为作家的乔什似乎对这一切都有一种抵触的心理,即便有那个冰岛的奥利加入也令他无法兴奋起来。
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中,所有香艳的暗示都冠冕堂皇地摆设出来,浓重的商业味道令乔什无法接受,所以,当三个人听说了在斯洛伐克有一个神秘的小旅店的时候,这一切都开始发生了变化,香艳的天堂,神秘的地点,两者结合起来远比荷兰那种商业味十足的诱惑来得更加刺激。
这里需要指出还是乔什这个人物,与其说他在抵触,莫若说他内心中渴望更大的刺激,当然也只有更大的刺激才能令他抛弃与生俱来的胆小慎微。
斯洛伐克一个僻远的小镇,当三个人孤零零地走下火车的时候,周围的荒僻早已预言了这地狱般的世界,但很显然,阴暗往往比光明更具有吸引力,于是三个人义无返顿地走向了那个更为神秘的小旅店。
天堂在哪里?
这是一个疑问,但拥有美女拥有放纵的所有一切都迎合了人心中最渴望的一种释放,如果将释放当作人生的目标,那么天堂就是可以释放的地点。
三个人如愿以偿地得到了美女的青睐,这比任何事情都来得刺激,尤其是对于男人而言。
于是,他们同时忽略了美女以外的事情。
这里有暴力的孩子们,这本身就预示了这个天堂其实就如同地狱一般。
而更重要的是,一名神秘的老者在讲述着自己的愿望。
天堂中的阴影在慢慢地袭向三个人。
终于,一夜风流之后,奥利首先失踪了,这对于胆小的乔什来说无疑是一个刺激,他立即有所觉醒,当然,这种觉醒是先天性的,但无奈,朋友帕克斯顿却依旧沉迷,于是,乔什成为了第二个受害人。
这里笔者有一个巨大的疑问,那就是从影片前半部随着剧情一直发展到现在,乔什这个本以为能够成为主人公的人为什么会成了第二个受害人,那个幸运醉倒在仓库间的帕克斯顿怎么会成为将故事延续下去的动力。
因为在许多影片中,性格特点往往决定了谁是主角,此片中乔什的胆小谨慎在前半部已经引起了观众的注意,而帕克斯顿与奥利则显得毫无性格,或者说性情大同。
抱着这样的疑问开始观看接下来的剧情,没有任何做作,残暴的画面开始上演,除了许许多多杀人的手法以外,笔者最感到震惊的是街头那群少年的作为,为一包糖果,他们将两个彪悍的打手杀死,那个小孩头头则坐在一旁若无其事地吃着手中的糖,然后用糖来奖励手下的这些小打手们。
我想,这样的情节恐怕比那些牢笼里杀人的情节更具有震撼力,也许这是一种暗示,暴力的延续以及斯洛伐克那个被战争残毁后的变态人群。
帕克斯顿的确是上帝的宠儿,他虽然经历了一次自投罗网的恐怖,虽然因此失去了两根手指,但他还是成功地逃了出来,并且拯救了一名日本少女。
但他所面对的却是整个小镇的疯狂,即便是警察也是罪恶的帮凶。
这时,天堂终于变成了地狱,所有的香艳只能残存在记忆之中,而帕克斯顿也将化身为天堂的美女撞死,从而揭开这地狱的真实面貌。
当帕克斯顿终于逃离了可怕的斯洛伐克时,当他手刃了那个在西方世界中体面的神秘老者时,他看到了事实中最本质的东西,那就是罪恶。
回过头来看帕克斯顿之所以成为影片主角的原因,首先他力求成为一名律师,这是极具正义感的企图,所以他在厕所间里手刃神秘老者的做法显然更具有象征意义,而相当重要的是,一名想成为西方律师的人在这种环境也只能采取以暴制暴的手段,无论是撞死美女的行为还是刺死老头的行为,都是对法律的摒弃。
被天堂伪装的地狱中是没有法律的,所以警察成为帮凶,所以律师在逃亡然后以暴力手段进行复仇。
而乔什的死是极为正常的,他软弱,他谨慎,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作家,但世界不是作家笔下的东西,死亡在等待着作家的虚伪,人心的可怕恶毒是作家永远无法体悟的。
所以,他的死完全是对世界的一种嘲讽。
天堂是需要幻想的,但地狱却真实存在,于是,好奇成为一种灾难,怯弱令人类心中最恶毒的嗜好在地狱泛滥着。
从天堂走向地狱,难道真的有距离吗?
本片解开了这个答案!
韩兮2007-6-15于通州
电影《人皮客栈》我是分开了两次把它看完,原因很简单,上篇的结尾已经预示着可能发生的血腥,而且这些血腥不仅仅是表现在心理上,而是赤裸裸的视觉感官刺激,明显,对于一个要入睡的人来说,大可不必在睡前观看。
一大早爬起来,拿着一个空杯子,原本是要去泡点牛奶喝的,结果40多分钟的下篇看完,手中还拿着杯子,杯子里面还是空空的,证明电影拍得实在是很好。
电影教述的美国电影里面惯有的美国人对于欧洲人的形象,美国人和冰岛人到欧洲大陆去买春,在荷兰吸大麻,上女人,最后机缘巧合之下,这三个背包族坐上了去斯洛伐克一个小镇的列车,因为他们被告知,那个小镇上有最棒的妓女和服务,让你不想再去任何地方(故事的结局显示,果然是令人难忘),在到埠以后,三人果然很快就碰上了艳遇,在巫山云雨以后,恐怖却接二连三的发生,加利福尼亚人的两个同伴相继失踪,而偶然陈述的故事另一面却在告诉一个荒唐而恐怖的故事,在小镇的附近有一个极为恐怖的“elite hunting”组织的存在,而这个组织就是在不断地杀人,在一个废旧工厂当中不断以各种残酷的形式对人体进行屠杀,之所是对人体的屠杀,原因在于每一个杀人的方式犹如一个外科医生手术那样的严密和精致,但遗憾的是,却从来没有打算迷药。
而故事的最终,加利福尼亚人的成功出逃而告终。
很简单而直接的恐怖片,不过岁月增长,老维总是希望能够在电影里面挖得更深,而这部不浅白的电影,正正提供了很多练习理解电影的充实教材。
首先是在微观层面,恐怖片的情节甚少在现实当中发生,但它却由于生活当中的一面镜子,在昭示着生活当中可能给隐秘的另一个方面,杀戮在没有他律和自律的监管之下,都是肆无忌惮的,我相信每个人心理面都有一棵仇恨的种子,会随着时间和环境而不断发芽,没有在现实生活当中表现出来,不过是因为他律和自律还在起着作用,不然就会出现霍布斯所说的恐怖的“自然状态”。
而性爱却又是人性当中的本能,对于肉体的追逐,站在可能被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男性是从来没有放弃过,甚至如电影上所描述的那样,性爱成为了旅行的目的,寻欢成为了人生大部分的意义,在学业的背后,在工作的背后,性爱是必然的首选,正如故事里面所说的,冰岛人可以离开自己的家庭,无视八岁的女儿而出来寻欢作乐,美国人可以在结束寻欢作乐以后又继续自己的学业。
性爱无法忽视地补充了完满的生活。
发生在宏观的层面,就有一个我想问的问题了,为什么故事发生在斯洛伐克,根据我有限地对于斯洛伐克的了解,是从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里面得知的,斯洛伐克尽管有宪政制度存在,不过它的宪政配套设施是很糟糕的,具体地来说,律师和司法制度的具体应该如何操作还是成问题的,打着法治的旗帜,但仍旧是金钱说了算。
其次,电影就表明恐怖只能够在东欧国家和前社会主义阵营的这个角度去考虑,而整个“elite hunting”组织所进行的活动的产生正正是那些旧式的大工厂和旧式冒烟的烟囱,社会主义的标签赫然在目。
第三,流水线杀人的模式,把人肢解以后在放进焚化炉的手段,又让人想起了纳粹的集中营,而该组织当中保安的打扮,又是那种皮革和大部分的光头,暴力以一种法西斯的形式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有限的理解,旧的社会主义阵营,可能有的法西斯情结,落后不堪的经济,腐败透顶的警察,不那么光彩的传统(这里尤其要点出电影当中提到的一个位于斯洛伐克的“折磨博物馆”),这些都是制造杀人的一切发酵元素。
为什么在斯洛伐克?
问题又可以在另外的一个层面去解释,死的都是些什么人?
冰岛人,美国人,尤其可以看出杀人工厂里面的“医生”对于美国人的讽刺,看出,美国人,只要是远离欧洲大陆的人对于斯人来说都是可怕和必须处死的他者,而即使对于旧有的领主,斯人心中的俄罗斯人仍旧是亲密的伙伴和帮凶,参见那两个有着俄罗斯籍血统,作诱惑人上钩的妓女。
无法忽视的故事当中出现的日本人,虽然是由一个台湾人扮演的(吴宗宪的女儿),也同时成为了杀戮的对象。
这样,一个“到处横行霸道,对于他国政治横加指责”的美国人,一个“号称具有高贵血统,有着最光滑睾丸”的冰岛人,一个“电器传销全世界各地,经济巨无霸的”日本人,就成为一方,而贫穷落后的的东欧国家,前社会主义阵营的俄罗斯,埋有纳粹种子的新法西斯,站到了另外一方。
面的妓女,在表面上可以出卖自己的故事或许要说明的是这个问题,东欧剧变以后,斯人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态度是又爱又恨的,正如里肉体而取悦美国人开心,但内里其实都有一颗要杀之而后快的心,而甚至还应该附上一个激烈和变态的杀戮。
或者根本没有爱,只有在别人奴役底下的不断献媚和造作,是欲迎还拒的内心挣扎,表面亲密的性爱,终究无法掩饰内心的愤恨,对于美国,无论是你的标题多么冠冕堂皇,多么民主自由,终究都是他者,都是要杀戮的对象。
故事里面有一个很有趣和很深的隐喻,那一群流氓小朋友,杀人医生说,在斯洛伐克,最大的强盗就是那些小孩,他们可以为了泡泡糖去杀人,去抢劫。
故事的最后,美国人以一包糖收买了那些小朋友,小朋友成为了帮助美国人逃跑,杀戮本国流氓的得力助手。
说到这些,恐怕你也可以明白这个电影的种种的隐喻和涵义了吧。
在阳光明媚的下午看了这部影片,说实话并没有吓到我。
反而片中最后逃脱的那个男生成了我关注的重点。
俗话说“妖言惑众”。
片首那个妖老头直接将3人带上了不归路——人有些时候是禁不住诱惑的。
特别当你和别人成群结队时更是如此。
也可能就是从众心理吧……自以为到了度假天堂的年轻人,从最开始就是想寻寻乐子。
他们心情急迫,因此被恶人钻了空子。
就在第一个人消失的时候,另两人还以为他真的独自玩乐去了。
这其实很可悲。
屏幕前的我们都能看到他们的未来布满了腥风血雨。
当第三人被抓住的时候,他也和同伴一样无助:“请你放了我吧……”殊不知喊得越响凶手越爽么?
可能他的运气实在是太好,只付出了2根手指的代价。
要是我们也像他那样能在瞬间利用肾上腺素将铁椅扯离地面,之后的事仍然会是未知数。
令我不解的是当他听到日本女孩的尖叫时,为什么会再三犹豫后返身去救她?
因为那个欺凌者之前偶遇他时说的话?
最后的一段让看客心里还能接受,遇见了那些骗子,他恶狠狠地直接开车撞了过去。
将妖老头杀死在洗手间——试想如果我是他,指不定用什么更恶毒的手段。
影片中那些血腥的场面,没有共鸣——我们这一代杀猪的人都很少,更别说生活中什么凶杀的场景了。
因此是否真实不得而知。
学旅游出生的我,只想在最后说,大家,还是跟团吧,自己出游的确不很安全呐……
我是坐立不安中看完这部电影的。
不到一个半小时的影片,纠结与挣扎中,看了两个多小时才看完。
期间双手抓床柱多次,咬牙多次,以及扭头多次,画面每每触及底线。
未曾接触的暴力美学,我是冲着昆丁的大名去的。
虽然他只是这部影片的制片而非导演。
但是,他于影片的价值任何人都不能否认。
就影片内容而言,开头着实有些沉闷与标准美剧化。
两个闲的蛋疼的美国大学生,背包,寻欢,找妹子。
夜店,嗑药,喷脏话。
除了身材养眼的妹子就是不算美丽却也独具特色的异域风光。
当然,在你无聊感油生的时候,阴谋的味道才开始蔓延。
接着在你还没做好准备的时候,各种残肢,碎尸,冲击底线的血腥画面开始挑战你的神经。
当然,影片如果仅仅就这样叙述,那就对不起伊莱·罗斯和昆丁了。
众所周知,昆丁被称为鬼才,何为鬼才,看完电影我明白了,鬼才就是鬼才知道他在想什么。
这部影片在我看来并不像是纯粹的惊悚片,更像是一部剖析人性的重口味教科书。
就人物角色来看,欧力滥交,放纵,毫无责任感又充满冰岛人特有的优越感,于是他第一个死了,悄无声息,只剩一个呆傻的脑袋。
贾许很有责任感,不轻易放弃身边之人,但是与之不符的是他的单纯,与整个现实大背景格格不入,太脆弱,于是弱肉理应被强食,化作一堆碎尸。
派斯顿,坚强,善良,拥有人性中最完美的地方,于是他得到了所有人的祈祷,即便结尾埋下伏笔好似噩梦没有结束,但我们希望他好好的活下去。
至于其他,在两个bitch 一个阴险男被派斯顿撞飞然后汽车碾压过后,我们多少有些释然。
当然,卡娜的撞轨还是难免让人唏嘘。
影片清楚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愿。
整部影片中无不在宣扬着弱肉强食这一生活准则,不同于别的电影中的循序渐进与侧面烘托,《人皮客栈》的表达方式更加具体直接,当然,也更加血腥。
背包客在影片中成了弱者的代名词,于是他们任意被人囚禁,当然,还有虐杀。
有钱人自古不分中外的都天经地义的是强者的代表,无须解释。
嗯,除了弱者强者外通常还有一类人,就是那种不甘心被划分到弱者企图用自己的谄媚与阴险来换取金钱的贱人们。
很多时候,他们是我们怨气的集中点。
除了弱肉强食这一准则,影片其实还告诉了我们适者生存这一至理。
派斯顿活了,不是因为他多强大,当然有幸运的成分在里面但也不是全部,是因为他适应了同伴之死以及令人发指的绝望,不抛弃不放弃的适者应当有生的权利。
本是标准弱者群体的孩童,因为适应,他们成了猎杀者。
这群孩子也成了我最纠结的地方,眉头不知道皱了几次。
另外,经历了巨痛,惊吓,逃亡的卡娜,在逃出生天后只因为看了一眼镜中的自己,便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
这是女人的天性,也是适者生存的最好证明。
影片中有几个镜头是我所感动不已的,而他们的共同点围绕这派斯顿。
其一是在即将可以驾车逃出时,因为卡娜的尖叫,派斯顿毅然决然的回去。
设身处地的想,我不知道我有没有那个勇气。
另外,换做剧中其他角色我想他们也大致不会回去,毕竟,我们很多时候缺少的不是善良,而是勇气。
其二是在遇到欺骗自己并导致一系列悲剧的三个bitch(除此之外想不到别的称呼)时,派斯顿做的不是假仁假义的绕道而走,而是一脚油门将其狠狠撞飞,这一撞不仅解气更是给了我们一个恶有恶报这一标准的大团圆结局。
其三是在遇到那群熊孩子挡路,迫在眉睫,生死攸关时,派斯顿并没有冷酷到底,而是把他们当作孩子以糖果化解。
当然,如果他冷酷了,我相信剧情将会被改写成死神的剧情。
总之影片看完了,对此类影片有了初步认识。
《人皮客栈》系列不知道会不会再看了,毕竟口味太重了。
但了解昆丁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会继续深入下去的,并希望自己可以因此痴迷。
毕竟,大多数时候迷恋还是一种奢侈的事情的。
看完Hostel,我就后悔了,因为它给我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近期内甩不掉。
片子本身并不算恐怖,大量利用性和血肉模糊的噱头,虽试图激起观众心理上的不适,但最终也只是生理层面的。
另外,片子走向比较模糊,前面颇多矛盾挣扎的金发小帅哥,刚刚成功误导观众将其视为在结尾逃出生天的一号,便惨死了,显得先前诸多角色铺垫设置极不经济。
但是,影片中随处存在的疼痛感,却是足以令观众真切感受到的。
而且,三尺崇史的出场真是够黑色幽默的,足以使诸Cult迷会心一笑,这似乎是Hostel最大的亮点。
那它怎么又使我有心理负担的呢?
虽然导演并没打算深入探究,但阴森的Hostel里着实揭露了人性最BT的一面。
尤其是,那些虐杀成瘾的人,不再是平常看到的精神病患者、变态、怪兽或食人族,而是有钱到无所事事的阶级,他们杀人后甚至直接回家继续做个好爸爸,根本看不出兽性的一面。
据说,导演的灵感来自真实事件,泰国就存在类似的业务,由于双方自愿,尽管呈现地下的状态却仍是合法的。
这就使得现实可怖了——我是无法忍受这种惨状的,更不能忍受的是参与者的若无其事。
我承认,我害怕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痛苦。
http://www.blogcn.com/user17/aprilbadapple/blog/33119988.html
这些BT电影告诉我们一些旅行必备知识。还好,该嗨时候嗨、该紧张的时候紧张~
好看的..
幸亏上次只玩到捷克,斯洛伐克太可怕了!
还是去年年初被人拉着看的,真是不喜欢这样的片子。够血腥,够恐惧,够恶心,也像别人说的那样,够妖魔化。东欧,其实应该还是挺美的。
比预期给力多了,够血腥,够刺激的。
美国恐怖片的老套路以肢解为卖点。
前20分钟糟糕到了极点,低级又无聊,对剧情没有任何帮助,也塑造不了什么人设深度,完全是为了取悦某些进电影院的群体。很难想象一个塞了30分钟情色戏码的恐怖片能够达到接近7分。
国英双语中字DVD9拷贝,ISO7.34G
(╯ ̄Д ̄)╯︵╘═╛一群人楞是把这片看成血腥喜剧片了!!!
捷克人民看到了该怎么想啊!!
不该先看三再看一的。刺激。稍微超出一些极限。
昆汀出品,色情又暴力,变态的没趣味。这么丑化东欧,以后我还怎么带老婆孩子去旅游。
这是位数不多的看完之后能让我勃然大怒为浪费的时间而生气的电影更加让我气愤的是出品人里居然还有昆汀!我到底为了什么看着电影的啊还不就为了点儿血浆!口味一点也不重剪掉的眼球假得一逼尼玛剧情瞎爆了特别是跑回去救小日本的那儿!一面之缘的人于情于理你凭什么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啊!这里仅谈论剧情
太一般了....
四星是给最后那段“复仇”的剧情,看了2的简介说那主角最后还是死掉了,非常失望,随之心里就把1代作为永久的结局。
我本来还很期待的..
受益者其实很清楚自己所享受的特权,不仅很清楚,还很恐惧
除了色情和暴力无其它。
前面露乳部分好多,后面开始血腥。杀人游戏俱乐部?那群小孩太TM猛了。三个还活了一个。一般吧…
杀人的原因是个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