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莫斯科2017

Branded,莫斯科不相信谎言,Moscow 2017,Mad Dog

主演:埃德·斯托帕德,莉莉·索博斯基,杰弗里·塔伯,马克斯·冯·叙多夫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俄罗斯语言:英语年份:2012

《莫斯科2017》剧照

莫斯科2017 剧照 NO.1莫斯科2017 剧照 NO.2莫斯科2017 剧照 NO.3莫斯科2017 剧照 NO.4莫斯科2017 剧照 NO.5莫斯科2017 剧照 NO.6莫斯科2017 剧照 NO.13莫斯科2017 剧照 NO.14莫斯科2017 剧照 NO.15莫斯科2017 剧照 NO.16莫斯科2017 剧照 NO.17莫斯科2017 剧照 NO.18莫斯科2017 剧照 NO.19莫斯科2017 剧照 NO.20

《莫斯科2017》剧情介绍

莫斯科2017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旧体制垮台,庞大的苏联成为若日黄花。在时代变革的大潮下,历史学系毕业生米沙·盖尔金(爱德·斯托帕德 Ed Stoppard 饰)在工作中发现了自己的广告创意才能,他涉足这一全新领域,经美国人鲍勃·吉本斯(杰弗里·塔伯 Jeffrey Tambor 饰)的拉拢进入美俄广告公司。经过近20年的打拼,他逐渐成为业内响当当的人物,虽然始终不能正式成为公司的合伙人,但他与鲍勃美丽的侄女艾比(莉莉·索伯斯基 Leelee Sobieski 饰) 陷入爱河,不能自拔。在一次失败的广告策划之后,米沙的事业和爱情双双跌入谷底。曾经风光的他,从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他人营销策略的棋子,也深刻意识到曾引以为傲的营销才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多么大的危害。 六年后的2017年,世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而隐居荒野的米沙注定无法平凡了却此生……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致命之吻绿夜哈拉猛男秀2:欧洲种马大话武林2雕形拳这个杀手不改需求末路狂奔危险性直播父女七日变浴火郎中三角恋玻璃假面夺骄青春辞典之毕业季独孤天下之预言他人之子快要坏掉的八音盒末代厨娘皮箧拉尸喜欢的人忘记戴眼镜了妈呀,你醒了推理笔记反伪先锋我们开始当空服员拼贴幸福飞天小魔女隔壁的力模型姐妹庶子神将摩斯探长前传第七季

《莫斯科2017》长篇影评

 1 ) 一般人还真理解不了

我看到大家的影评骂的居多,但是我觉得电影的中心内容是好的。

我也希望自己能活在最后那样的世界里,其实这个电影有点儿英雄主义,主角其实的最终目的是杀死那些怪物,而他做到了。

没有了广告,没有了营销,人们也就不再被奴隶了,骂不好的人尽情的骂的,你们不过是鲁迅先生笔下的奴隶,没人奴役就觉得无法活着了。

可能说的有点儿重了,但是明白的人不用我过多的解释。

 2 ) 《莫斯科2017》

本片前半段平铺直叙且并不出彩的剧情让我错以为是商战片!

差点就放弃了!

但就像经典的文学总会有一两处让人难以理解的段落一样,该片后半段剧情突变,以一个祭祀为切入点,用奇幻的视角痛斥人类的欲壑难填!

片尾俄总统号召146国为了人类的和平共同抵制广告!

这是导演想告诉观者:只有克制了自身欲望,人类的路才能走得更远!

 3 ) 俄罗斯人的富有洞察力和缺乏的想象力

分明是商业和政治,却偏偏打着奇幻科幻的幌子。

仔细看完觉得还行,idea不错,对广告和品牌的理解很充分,片中的商业手段也和高明,演员很给力,长得不错演技还行,只是叙事方式和表现方式不好,画面特效和对怪物形象的创造能力很差(果然俄罗斯人没什么想象力),让人觉得枯燥很催眠。

开始以为是科幻片,但看着看着它的叙事方式让我觉得像奇幻动画,导演的野心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让多种表现手法和元素融合在一起后,它的悬疑和奇幻效果已经不怎么存在了,完全是四不像了,适得其反了。

而且前面的叙述实在是太过了,不仅多了还太慢了,没什么节奏感,完全跟不上后面的节奏。

但是仔细看完它后,还是觉得很有些寓意的,值得让人思考。

如果只是一般的观赏者,只追求大片的那种特效画面和震撼感,那么绝对是失望,没必要看了。

 4 ) 这是远远不够的,诸位

"为了能走出困境,你们情愿做出什么样的事来?

", "什么事都愿干,只要不违法“,“这是远远不够的,诸位”,"违法的也行"。

这几句是印象最深刻的片段,而且出现过2次。

虽然有些片段无喱头,如营销大师的雷击变成一楼空气和醒过来的手术女生,这些都没有影响主线内容。

从商家通过各种广告,包括有违法的营销手段,来达到改变消费者对胖即是美的观念,然而主角能通过一个巫师的方法,能看到从他人内心中萌生的一种泡沫欲望怪物,当满足消费者的欲望后泡沫欲望怪物从寄生人身上脱离,并归属到专有牌子的母体怪物,这种母体怪物成长到成熟后也会从店里脱离出来成功独立具有攻击性的一个科幻怪物(名人效应,当名誉越大,那么影响力和攻击力也越大?

)这片是否说明了营销的手段,或者讽刺商家如政府?

 5 ) 我的欲望充满假象,我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电影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充满假象。

电影主题很好,看完之后,自己对自己的一些欲望,理想,梦想,有了新的反思。

我要车子,我要房子,我要···,我真的需要吗?

还是,这其实是别人告诉我的。

其实,我真正需要的,并不是这些物质的外在。

真正使我快乐的,是自己活在世上的价值:我为家人带去了什么,我能为朋友做什么,我能给这个社会带来什么。

并基于我的价值,获得尊重,赢得自我尊重。

回归影评,标题党害死人,电影名字的翻译太烂。

如果直接来一个《BRANDED》,看得人会多一些。

骂的人会少一些。

一看百度百科的介绍和电影名字,都是冲着科幻巨制、精彩画面去的。

谁曾想。。。。

因为失望,所以差评。

导言想要达到的目的达到了,但是方式却不怎么样。

开始大概能猜到结局,丑陋的效果设计。

无厘头的叙事,,,,,,。

一句话,主题这一亮点不能掩盖其数不清的瑕疵。

电影拍得真不怎么样,至少对我来说,是烂片。。。

 6 ) 这不是科幻不是奇幻不是广告行业剧

这不是科幻不是奇幻不是广告行业剧,这分明是俄国历史,为什么从苏联解体开头(想起《再见列宁》德国统一导致母亲昏迷数年)?

为什么给男主什么专业不好偏偏是历史?

开头男主头部被击中,老太太说你以后将会很牛B,结尾男主头部被打伤,变回普通人,首尾呼应。

整体的隐喻:清理了资本主义的侵略与腐蚀;清算了苏联的主义的洗脑(其实商业和政治都一回事,从那个伏特加小店主的命运可看出,原本胡编乱造应付差事结果被当做攻击苏联的工具刊登在纽约时报上引来杀身之祸);在旧帝俄的田园牧歌中寻找精神家园自我救赎;在原始宗教中获得神秘力量指引;依靠东方助力吹响第一声战斗号角,当然中国只是被利用一下不会成为盟友;最终努力实现一个理想中的新俄国。

想起《复活》《卡拉马佐夫兄弟》的结尾,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切俄国文艺的底色。

立意还是不错的,只是表现的有点支离破碎,换个大师导演能把风格统一起来,比如统一成奇幻,会更整体更完整,把主题表达的更清楚。

开头又见球状闪电击中。

还以为少年死了,原来没死,就是后面开了天眼的男主,这很像中国的故事,我所知就有一位,类似的还有很多普通人,在中国的传说里。

“我父亲曾是英国共产党员,移民到这里,后来和政党发生分歧,但不允许他退出。

”这是影射剑桥五杰么?

因为演员是英国人顺便加的台词?

此片导演看名字像俄国人,此外主要演员都不是,但仍是俄国味道。

女主堵车看到旁边俄国美女换衣服,于是羡慕嫉妒恨也换,并说“俄国男人蠢但女人真美如穿紧身芭蕾舞衣,一般美国女孩比不过(大意)。

”确实前半部有很多俄国美女,对比后面爆肥的俄国女人,导演这里借美国人之口,赞美了俄国特产美女并鄙视了俄国男人。

女主从牧场离去时,车上戳了两根木头?

依照梦中所示杀牛焚烧牛,跟前面画风不对,有些俄国闷片的感觉。

此片怎么感觉像印度片CULT大杂烩啊,除了没歌舞。

竟然还有裸体,晕,腐国男星到了俄国也要脱,骨灰混水淋浴,这都什么啊。

男主躺在女主的车后座,女主伸向男主的红色三角形触角是什么?

开始以为是玩具故意吓唬他的,后来看又不像,好像是活的。

再看下去,哦,原来这就是男主获得的特异功能。

素食餐厅楼顶椭圆形鸟巢?

这几个中国人也太丑了,而且又肥,吃素的人比吃肉的俄国人还胖(后面发现这里并非去美化中国人)。

惊见“这是计划的一部分”。

中国人头顶的是树枝树根?

想起《深渊上的火》树族。

这是什么?

中国龙打败红疯牛?

原来椭圆形是龙蛋,脑洞太大了。

这是让广告自相残杀?

想起《商标的世界》。

回到田园牧歌时代?

自己的行为导致自己的灭亡?

群众煽动起来以后不是那么容易控制流向的,搞不好就自掘坟墓。

男主最后又没死?

头部受伤后特异功能消失了?

女孩昏迷不也是另一种形式冬眠?

近年来很少看俄国片读俄国书,但我没忘阿西莫夫是俄国人,还有《我们》《索拉里斯星》,还有俄国奇幻也不差《大师和玛格丽特》,还有夏加尔。

 7 ) 有教育意义的隐喻片:消灭品牌怪兽拯救人类吧

整个片子就是为了一个巨大的隐喻。

现实世界被品牌怪兽统治。

主人公用戏剧般的人生打败了品牌怪兽。

基本上属于手贱点开看了半天不知所云、看完之后尚能引起一点思考的影片。

基本剧情是比较狗血的,只是为了引出让人思考的隐喻吧。

主人公是广告界/营销界的成功人士,与合伙人的外甥女(女主)在汽车上ml的时候被合伙人发现,合伙人设计使得主公人入狱。

主人公出狱后到乡村成为牧牛人。

幼时被”神奇闪电"击中过的主人公其实身负打败品牌怪兽的使命;牧牛期间睡梦中获得神谕,主人公按照神谕执行了红牛献祭仪式,把红牛骨殖倒在头上,开了“天眼",从此可以看到各种寄生在人和建筑物身上的品牌怪兽,悟到自己的使命应该是去打败这些怪兽。

女主为男主生了孩子,把男主接回莫斯科居住,男主回到广告界工作。

此时的世界已经在男主牧牛的几年间被邪恶广告人(品牌怪兽的仆人/看不清是不是以前男主的那个合伙人)改变,最典型的就是人们以胖为美,喜欢吃垃圾食品如汉堡包等。

男主为一家中国素食公司设计营销策略,中国素食公司孵化出具有攻击能力的品牌怪兽,把汉堡包公司的品牌怪兽尽数斩杀。

成功之后男主将世间各大品牌列为清除对象,为更多客户设计营销策略,怪兽之间展开大战。

邪恶广告人(品牌怪兽的仆人)被”神奇闪电“击中,召唤回天界)。

世人终于醒悟。

最后各国政府联合发布禁令,禁止一切广告行为、禁止一切广告职业。

莫斯科街景上用特技加上的各种虚构的广告牌,在禁令下被一一清除。

世界恢复到本来的面目。

剧中的警句:本来品牌是因人类的需求而存在,但现在人类因品牌的需求而存在。

人类成为了品牌怪兽豢养的营养来源。

 8 ) 因为人们对物欲的迷恋导致了这部片的评分很低。。。

这部片子单从表演上看也就7分,也许还得低点,从主题表达看估计只能给5分,剧本逻辑,叙事等等就更没法说了,但是,我认为单纯制作者们的这一点点甚至还很模糊的思想,就该给9分。

为什么它的评分现在这么低?

恰恰就因为片中揭示的现实,在这里打分的豆粉们,乃至所有观众们,迷恋那些控制住他们欲望甚至价值观的东西。

这片子也不是什么大制作,也没什么大腕,炒作的也不够,在国内听说过的人都没几个,人们忽略它根本都不需要做出选择,原因很简单,它不属于潮流。

这部片子的立意强烈的引起了我的共鸣,正是我经常强调的问题,就是我们大家,太缺乏独立思考了!

没错,人终归是动物,欲求是根本,但是我们就可以因此满足于这种浅薄么?

就像时下流行的事情,你可以不负任何责任的随便打一句“美利坚,人类的希望!

”,你可以点两下鼠标就把头像换成“南方周末”,好像很潮,好像这样就可以给自己戴上“民主斗士”的标签了,可是你真的懂这些东西么,你真的思考过其中的意义么?

你的不满,你的欲望真的就这么强烈么?

还是仅仅因为,有人这么一喊就出尽了风头,赚足了面子,如果我不喊一下,就“out”了。

因为无知而对金钱,物质的追求还不算可怕,但是因为无知导致独立思考的终结才是致命的,当我们嘲笑过去,嘲笑别人的时候,为什么不做更多的思考呢?

人类社会不是简单的“是”和“否”,只是擦干净鼻涕可不代表你的感冒就好了!

最后,真的扯的有些远了,但是希望所有看了本片的朋友能够有些思考,既然要做,何不多做一点?

 9 ) 以造物之主的角度审视人性。

首先《莫斯科2017》不是故事片,也不是科幻片,它是一部文艺片。

抱着看科幻故事片心态的观众请绕道。

这部影片让我们从造物之主的角度审视了一把人性。

男主角从一无所知到揭露真相,他的正义却只有一瞬间,人性的丑恶使他沦为上一个营销大师。

被阉割的羊羔也是开心的,但它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

羊羔的世界我们不懂,在它的认知里,有它所认识的世界的全部。

然而在我们的世界里,它却是食物。

那么我们呢?

我们自认为的我们所认识到的全部的世界或世界的全部真的是全部吗?

人类的思维是有局限的。

人类身体各个器官都在逐渐进化,却唯独人性是不被进化的。

女主角虽不理解男主角,甚至受够了他,即使你再爱一个人,也会因为诸如价值观不同之类的原因而一拍两散。

影片的最后一幕很感人,她在他价值观崩溃那一刻出现了,也许这就是真爱吧,爱一个人就会爱他的全部,爱是一种习惯,真爱是可以抹平一切的。

女主角很漂亮。

车震插曲是野兽组合Звери的《РайоныКварталы》野兽组合另外一首《很快再相见》也很好听,推荐。

我们如今都不知道欲望是有不同类型的我们被驯化的看见商品就喜欢驯化?

谁驯化了我们列宁是列宁发明了营销,你都忘了吗如今已经渗透到世界经济的每个角落品牌取得了世界革命胜利我们仍然生活在列宁创造的世界中以前是品牌随着人们购买欲的改变而改变如今是品牌以自己的欲望来改变人们你对此有何办法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有什么办法五星力推,拜托喜欢看故事片的观众请勿随意给影片评分。

Take a look Here is the world's first marketingI meaning it was Lenin who invented marketing in 1918He found an absolutely unique wayto sell people the idea of soviet communismThe factories to the workersland to the peasantspeace to the soldiersHe made the product promise one thing:HappinessAnd that's marketing.Lenin hired just simply the best designers and copywriters.Rodchenko--No, that's not Rodchenko.But, here, MayakovskyThe brand's official color: red.The logo: the five-pointed star.Once they'd established the super brand,they designed campaigns for all the product lines to carry.So, chocolates for Red October,perfumes, Red Moscow...And the KGB?The KGB came later, like a sort of brand police.See, it's the dream of every brandto make the copetition's products illegal.That's exactly what they did.70 years of total domination of the market.Tragically, they had really shitty production, so...the product failed to live up to its promise,and consumers fell out of love with the Soviet Union.

 10 ) 晕晕乎乎的“莫斯科2017 Branded”

以我个人感觉这电影不咋地,但考虑到自己理解能力的有限,所以对其评价为“还行”。

下面我按着自己的理解,把自认为看明白的地方顺一遍:影片一开始,小孩状态的男主角偶遇“牛头”星座显圣,紧接着就遭雷劈了(报应来得这么快么?!

)。

镜头渐渐远离倒地的小鬼,直至黑屏。

再次出现画面就是一晃好多年后了,看到的第一个人就是男主角,成年的男主角,这一张“shou”脸,感觉还真对得起那显圣的“牛头”星座。

他应该是广告设计专业的,这时候貌似还不是很有城府,在经过了一段短暂的爱情事业双丰收后,直觉和事实都告诉主角,他被涮了,被当棋子了。

有个更拽的组织为“推广汉堡包”而利用了他,利用了它的失败的减肥广告,利用了这个减肥广告的负效应,他成了众矢之的,被关监狱了,不过还好,不久又被放出来了,但是同时,他身边的美女被忽悠走了。

事业与情感的双重打击把男主角霹雳咔嚓了,他也许是为了逃避躲到了农村,开始放牛。

与此同时被忽悠走的美女(也就是女主角)反过头来,开始寻找男主角,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可是男主角貌似受的打击太大了,精神出了些变化/问题。

在某年某月某时,夕阳西下,男主角发现了某牛不一般,故此杀之,烧之,以水沏其骨灰,随后醍醐灌顶——冲澡!

(虽然这貌似是要表现“以血浴身”式的开光仪式,但是我只是感觉到这很脏)浇了一头脏东西,连困(一宿没睡看烧牛)带着凉(光屁溜冲凉)带恶心(个人感觉)带精神受刺激(这么折腾能不受刺激么?!

不受刺激能这么折腾么?!

必须的!

),男主角倒下了。

当他再次醒来时,他已经被他女友(也就是那位美女,也就是女主角)捡回车里拉回城市。

随着男主角生理的觉醒,他的“天目”也觉醒了,他能看到“妖怪”了,男主角火眼金睛了!

此后,为了降妖除魔,赶走“汉堡包”,男主角重操商业广告的旧业,联合“素食食品”终于灭掉了“汉堡包”。

但是与此同时,杀声阵阵的广告战也拉开了序幕。

这会闹得动静太大了,老百姓沸腾了,政府不得不出面了,男主角被大家追着扁了。

就在男主角刚刚被揍头破血流栽倒在地时,政府宣布“不允许在做广告了”。

就差一小会儿男主角就可以不挨打了,可是那也就不像如今的电影了,但是毕竟男主角胜利了,之后男主角和女主角还有很早以前就存在的他们的儿子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就是大概的故事情节,情节不算复杂,但是电影看着晕头晕脑的。

个人感觉这电影不咋值得看。

所谓的亮点就在那几个妖怪的特效上了,有新鲜感;再有就是女主角,长得挺好看,其他演员咋就和她差距这么大捏!

所以看看小妖怪,瞅瞅美女,足矣!

感觉这电影其实讲的是,随着经济发展,商业竞争与经济规则的变化。

男主角还小的时候,大家排队干啥啥;大了以后广告曾一度成为百试不爽的法宝;再后来广告铺天盖地,为了利益彼此互相厮杀;再后来国家一刀切了,那意思眼前干净了。

回到现实,随着全世界经济的发展,商业贸易遍布全球,广告也随之遍布全球,作为影响消费群体的利器,广告左右了大量消费者的观点。

但是消费者不是傻子,或不应成为傻子,因此需要理智思想和有效方法应对如今的广告遍全球。

至于“一刀切”?

只有脑残能想出来的招!

先不说效果如何,这“一刀切”的法子能有效执行么(早都经济全球化了好不好)?!!!

《莫斯科2017》短评

#BJIFF 2024#❌就算让我边看边睡我都不愿意……

7分钟前
  • Appleless
  • 很差

一路北上就像成长(问答环节有人问导演Is Lolita one of the inspirations? 导演火速接no no,笑死)

12分钟前
  • JamJam
  • 推荐

两种影像风格交织,一种是上个世纪的塔可夫-安哲-阿巴斯脉络,让人动容;另一种是极度烘托主观化的当代影像手法。与之匹配的是两种叙事脉络,失语且无力的男性、荒野与俄罗斯的外在象征性是给欧美电影人说的;另一条是父女公路片,无论什么时期的俄罗斯精神都会在女性身上得到彰显。很棒的片子,非常风格化且有标识度。当代青年导演的四百击。光非常讲究。

16分钟前
  • brandnew
  • 力荐

北影节@党史馆,开头就猜到整个走向的电影,个人觉得慢镜头长镜头还挺好看,但影院至少一半人睡了,是在家里自己一个人很难看下去的电影

17分钟前
  • 口袋里的
  • 推荐

2024BJIFF 不失为一种末日

20分钟前
  • 一颗苹果
  • 推荐

摄影好美,演员表现力太强了!没什么情节,但油画一样的画面,纪录的却是凛冽的破败的没有希望的东欧

23分钟前
  • 过桥米线🍜
  • 推荐

文艺少女和她爹的流浪之旅俄罗斯滤镜八米,我已经开始看个老毛子就觉得帅了

26分钟前
  • 维涅尔
  • 推荐

0421北影

27分钟前
  • 冰一块
  • 推荐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

29分钟前
  • 联六
  • 推荐

镜头语言讲得很好氛围感也很不错,是个独特的公路电影,但是有点压抑了

33分钟前
  • 别管那么多
  • 还行

北影节打卡。可能是我格局太小以至于欣赏无能,第一次在北影节的影院里睡得很香。

35分钟前
  • Nadya
  • 还行

给低分吧,不合适;给高分吧,不值当。感觉父女俩太i了,其他人也陪他们一起i。或许影片就是想广袤空旷的空间之上,构建/展现这样一种人与人疏离冷漠的关系?

36分钟前
  • 不说
  • 还行

MSPIFF 43 | 裸男正面镜头好评

40分钟前
  • BetterCallJoe
  • 还行

视听语言很棒,但总觉得没能和故事形成特别有机的互动(虽然故事本来就比较弱)

43分钟前
  • Badfella
  • 还行

#北影节 每个人都像蓄势待发的火山,又像露出水面百分之一的冰山,冷峻的侧颜配上隽永的留白,打开车门的时候都会北边的寒冷。配乐也很喜欢,加上风景真的会打动我。可以理解所有人,理解一些细微的情感变化,但没有带入和共情,所以扣一星。其他感受1.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适合大屏幕,这种艺术品2.我真的晕由远推进的镜头,摇晃、追随、固定机位都没问题,一看推进镜头就头晕……

46分钟前
  • Ricsweetky
  • 推荐

几个感悟:1、被夸奖像老塔、安哲等的片子要慎看,2、穿得太有时装杂志品味的人物大概率没有真实生活,3、剧本的孱弱并不是人物不说话、长镜头和胶片颗粒感能挽救的。4、没话说就请拍短点。#BJIFF2024

51分钟前
  • 丛二
  • 较差

电影是好的,但不能在蹦完迪的第二天看。

52分钟前
  • ninamonroe
  • 还行

北影又踩雷的一部。现在很多导演动不动学史上名导慢镜头空镜头长镜头固定镜头,但内核有吗?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不用懂取舍吗?在你还没拥有优秀的叙事能力和强大的节奏把控之前,麻烦不要玩大师的风格表象和皮毛。保利地下室观影,哎电影沉闷乏味剧中人全程哭丧脸,空气又是稀薄不流通,昏昏欲睡昏昏欲睡昏昏欲睡,很不愉快的一晚!

54分钟前
  • 隐约的梦
  • 较差

这是一部深入探讨人性复杂面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洞察,让观众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感受到人性的冲突与挣扎。影片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紧张的情节安排,生动地展现了冲动背后的心理变化和道德抉择。影片的导演巧妙地运用了镜头语言和音效,营造出一种压抑而紧张的氛围,使得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同时,影片也引发了观众对于冲动与理性、自由与责任等议题的深刻思考。《冲动》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能够引发观众深思的人性探索片。通过这部电影,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更加珍惜和把握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

57分钟前
  • 益生菌^^
  • 还行

可能是第一次真正发现了俄罗斯电影的美。

1小时前
  • Satoko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