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家是最后的港湾,是躲避风雨的最后避难所。
如果这个最后的落脚点都失去了,我们该向哪里寻找安慰?
我们该如何去保住这最后的慰籍之地?
空荡零乱的廉价出租屋内,仁慕正要把头伸进绳套里,打算结束自己穷困失败的人生。
手机响了,妈妈的声音仍然温柔甜美:“我煮了鸡肉粥,你回来吃啊”。
仁慕决定不死了,他一无所有地回到家,理直气壮地大吃大喝,直到哥哥汉慕打着呵欠,穿着运动套装出现,他竟然不自觉地低下头。
第二天,离过三次婚的妹妹美妍再次因为婚姻不顺带着15岁的女儿回到家。
经过多年漂泊分离,妈妈仍然用尽心力给孩子们买肉吃照顾一日三餐,三兄妹将自己内心积累对各自生活的不满与抱怨,发泄到其他人身上,时而同病相怜,时而恶言相向,这家人嗑嗑碰碰,粗粗糙糙地相处,直到最后矛盾不可调和。
仁慕是唯一的大学生,毕业后成为导演,投资拍电影失败后贫困潦倒,妻子多次出轨,但他却死活不肯离婚,又不肯放下脸面接拍色情片。
汉慕数次进出监狱,40多岁的人没有一技之长,又不愿意重回黑社会,连去澡堂洗澡也要向70多岁的老母亲伸手要钱,喜欢街角理发店老板娘想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美妍对待婚姻人生大事却很草率,结婚离婚,带着女儿回到妈妈家,从来不问妈妈每天买肉的钱从哪里来。
美妍的女儿显然是个问题少女,不读书没礼貌,抽烟花钱,因为不堪忍受而离家出走。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人生憋了一肚子气,话里句间都带着嘲讽,都觉得是别人拖累了自己,寻找对方的短处以成为高高在上的审判者,好平衡自己在惨败人生中的创伤,然而伤害别人越重,自己的心似乎更加混乱。
导演通过安排因为小侄女出走导致家人争吵中,把这家人之间的血缘链接的真相点出来,原来大哥汉慕是爸爸的前妻带来的孩子,与其他人没有血缘关系,汉慕听了低头不反驳似乎心里已有打算,而美妍竟然是妈妈婚内出轨怀孕生下的孩子,与仁慕是同母异父的兄妹,仁慕指责母亲为了给家人买肉吃竟然陪男人睡觉,三兄妹脸色大变,妈妈嗫嚅地说:“嫁给你爸爸的时候汉慕才2岁多,你爸爸总是不和我说话。
”都说维系家庭的关系是血缘,但是导演却偏要给这个快要被撕裂开的家庭再加砝码。
妈妈温柔深情地说“汉慕才2岁”,当汉慕不能接受自己暗恋的女人和仁慕出游而上吊自杀,摔倒在浴室地板,妈妈过来抱他哄他抚摸着他的背,他象个小孩子似的倒在妈妈的怀里大哭,谁能否认母爱是长期抚养而积累的彼此依赖?
那血缘在40多年的相处里早就被淡化了。
故事推进到这一幕,开始了反转。
要找到失踪的少女,显然不是一般人力所能及。
汉慕以重回黑社会为代价,让黑道人帮忙找到被囚禁被迫接客的小侄女。
仁慕明白汉慕的牺牲,心灵受到振动。
原来一直以来都是汉慕在为仁慕撑着保护伞,为了他能接受更高教育而作出牺牲,当仁慕失手把妻子出轨的男友打成重伤是汉慕顶罪坐牢。
影片前部分,我们看到的是前科累累的大哥象个寄生虫似的依附在家里,导演有意引导我们认为前科累累的大哥是当导演的二哥的累赘,然而,随着情节推进故事展开,我们发现导演用心良苦,每个孩子都绝不可能孤立地成长、成功,光鲜亮丽的那个孩子,背后也承载了潦倒穷困的孩子的爱与支持。
仁慕看到汉慕为小美的牺牲,醒悟到自己总是跟自己过不去,表面上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其实都和身边人息息相关,为了别人活下去,家人是那么的努力。
仁慕的心松动了,放下自以为是的艺术家的清高,主动接拍小电影,同意与妻子离婚,趁空闲时回家陪妈妈现在的丈夫吃饭,并从中体会到作一个普通人简单的快乐。
影片后面,汉慕脱离黑社会这一情节交待得太潦草,结尾显得和开篇那种深遂不张扬又把故事隐约显露中镜头里的气魄,缺少和谐感 。
这是韩国电影把故事编得没办法圆满收场的通病,最后只好草草一笔带过(爱情片就直接让漂亮主角死翘翘)。
电影拍得有趣有情有义,镜头下的尹汝贞穿着深绿色制服,挎着皮包,身影轻巧,温柔坚定,没有抱怨过儿女,象所有的妈妈那样,永远预备好丰盛食物给儿女们,妈妈是家庭的凝聚力量,不可缺少的爱的源头。
电影一开始塑造了两位潦倒兄弟的争吵分分和和,甚至合谋骗小侄女比萨饼,此时两人的行为语言也非常符合各自的性格特征,令人好气又好笑,想想又有些心酸,40多岁的大男人,用尽心思算计15岁小辈的两小块比萨饼,折射出70多岁妈妈的无奈、坚忍与宽厚的爱。
导演把一家人对亲情的渴慕、难以抵制的情绪宣泄,体现在一次集体出游。
二哥因为离婚而心神不宁,妹妹借此指责二哥太自私,情绪之下三兄妹就与邻座人大打出手,场面混乱不堪,镜头转向一边的妈妈,只有妈妈面无表情地独自坐在饭桌前喝着酒,就象要把全部人生的苦都默不出声地吞下去。
而到了回家路上,一车人都情绪低落,又是妈妈首先打破僵局,鼓励大家,将大家的情绪有效地调动起来。
亲情之爱很奇怪,离得远了就感受不到温暖关怀,就会觉得被世界所抛弃,明明孤独的心需要彼此安慰彼此搀扶,靠得近了,不知不觉又生出刺来,算计来算计去。
其实,不是别人的刺伤害到自己,而是自己的眼里有横梁。
家是最后的港湾是人生的避难所,就象影片三兄妹那样,当他们在外面伤痕累累,都要回到妈妈这里疗伤,然后再重新开始新的阶段,所以,要好好爱护这最后的避难所,尤其是当妈妈还在那里等待着的时候,爱的守护一定是彼此的牺牲与忍耐。
2015年5月2日假日第2天中观看,上午、下午上半场,晚上下半场。
奔着女主角们来看的。
挺没活头的一家人,血缘关系乱七八糟,没有一个人有个像样的人生,一事无成是每个人的写照,聚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家族。
都说电影真实,那就是说现实生活人们就是如此苦逼。
不知人生为什么会走到如此境地,想结束没有活头还得硬着头皮厚着脸皮活下去。
这部戏还是有高潮的,就是外甥女离家出走被困住大舅去找她的那一幕。
最后那段旁白说得挺好。
“无论何时何地,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一时的骚动。
经过一番疾风怒涛后,我们家族解散了。。。。
虽然不是我最初想象的电影,无论在何处,人生都在继续。
无论是什么样的人生,解释的角度不同,决定是好是坏。
不对,世界上没有坏的东西。
所有的生命都值得被尊重,寒酸也好,龌龊也好,只要自己满足就好。
虽然不会有人记得,那是赋予个人的人生和历史。
”
电影一开始,就将一家人的现状做了交代,守寡的母亲,曾在黑道上混刚从监狱里出来的大哥,家中唯一上了大学当了导演又失败的弟弟,离了两次婚又带了一个15岁问题少女的妹妹。
这个平均年龄在40多岁的家庭,在老母亲的辛苦劳作下过着饭来张口的日子。
看的人好心塞。
然而,母亲并没有责怪生活不如意的三个儿女,相反每天买肉给他们吃。
脾气秉性都不相同的兄妹三人除了打嘴仗就是互相挖苦,然而,对于外敌,他们又同心一致对外。
母亲说,一起吃一起住一起欢笑一起悲伤,就是一家人。
他们每个人的生活都过得一塌糊涂,然而都没有悲观失望,妹妹很快又找到了第三春,哥哥也每天为真爱送饺子,导演弟弟却高不成低不就不愿屈下身子拍三级片。
一切都在外甥女离家出走后改变,看似互不顺眼的兄妹结成一条心全力寻找,大哥为此也重新踏入黑社会……生活不如意也要活下去,开心的活下去。
看完这部电影,对尹宰文的印象也立刻扭转,他不再是卑劣的街头中那个可恨的黑社会小头目,也不是德惠翁主中的韩奸,更不是优雅的世界里的黑社会,而是一个看似面目可憎却心地善良的邻家大哥,为他的演技点个赞。
这个家庭,开始的时候看上去那么糟糕,两个儿子没有收入靠老母亲养活,女儿也不省心,可是母亲却依旧愿意一家人聚在一起,哪怕自己累点。
每次家人一起吃肉母亲总是在烤肉让子女们吃。
那个家是因为那个母亲而聚在一起的。
虽然中间打打闹闹,但是每次有外敌的时候兄妹就会凝聚在一起,哪怕她们之间都没有多少血缘关系,但是在一个锅里吃饭的就是一家人。
我想说的是,虽然刚开始很鄙视那个进监狱很多次的大哥,可是看到后来却是为他流下了泪,为了家人他不怕进监狱;吴导演最后还是向生活妥协了,我觉得这是对的,千万别跟生活较真,没什么好处的。
不能让家人一直为你的理想买单,也该对家人付出。
最后一家人分开过了,虽然分开了但是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路,能好好活下去的路。
让人觉得欣慰。
比如那个大哥,那样生活了近50年最后还是找到了自己的路,那些年他只是没有找到路而已。
每个人都有好好活着的权利和权力,无论怎样的开始,无论中间走过什么样的弯路,及时的修正,盘旋式上升,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说不出来更喜欢国产剧还是美剧还是韩剧,但不得不承认有很多时候韩剧早已不再局限在脑残的爱情故事,帅哥美女,更能带你看穿灰蒙蒙的世界里的那点事儿。
大哥应该是里面最受观众喜欢的人,我也最喜欢大哥,羡慕小妹有这样的大哥,羡慕仁模,有那么好的韩模。
韩模是里面最坏的,因为他聚集了人性的所有最肮脏的,他也是最好的,最好的原因请大家看电影吧,温情的电影永远不会缺少观众。
一起生活的话就是家人,这就是人,只有相互依靠,才能生活下去,当你觉得绝望一无所有的时候,有个人安慰你,那也不枉在世上走一遭
《高龄化家族》改编自韩国作家千明官的同名小说,该作专注描绘人生在不同阶段的质感,以及对亲情的感悟等等。
故事中的人物平均年龄超过40岁,遂得名《高龄化家族》,一方面昭示了当代社会不可回避的老龄化问题,更别有深意地从新锐的角度阐述了成长的话题。
这是社会进入老龄化的一种展现,老龄问题不光是老年人的问题,还有大龄青年的问题,这种问题不仅在韩国出现,现在中国也初露倪端。
影片中三兄妹蜗居在母亲家过着凌乱的生活,在各自觉得怀才不遇的同时又对亲人相互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甚至怀疑到了母亲的头上,让人觉得这几个作儿女的真是差劲,就活该这样悲惨。
但是伟大的母亲就像大地一样,包容着一切的好与坏,用温暖的母爱照顾着几个大龄儿女,坚韧地持续着,哪怕孩子怀疑自己谩骂自己也还是那样安稳不动。
这部影片被定义为喜剧,但我没有感觉这里面喜在何处,反而觉得有些心酸,这部影片除了表达社会问题外,唯一歌颂的就是母亲的伟大,当然在母亲爱的感染下,导演放弃尊严开始接拍皇片,叔叔也为了侄女的安危宁愿牺牲自己,亲人间的感情渐渐明晰,点明只要亲情在,大龄就不是问题。
这部电影的剧情,如果让中国导演拍,一准得拍成苦逼似海的文艺片。
大哥监狱出来,到处瞎混,老二是全家牺牲自己供出来的唯一大学生,结果不幸入了电影圈,还是个艺术片导演,连老婆也跟健身教练上了床,可想而知又丧又苦。
老三已经离婚三次,带着15岁的女儿奔回娘家。
只有已经七十多岁的老妈,在超市打工养活他们,每天含辛茹苦的买肉给孩子……这样的家庭,简直就是大陆第六代导演的文艺标配,看这种故事你要不悟出点惊天动地的另类人生哲理,都对不住他们家的贫穷。
但是韩国宋海成导演竟然把它拍成了喜剧,从监狱出来的老大,没事时候就跟着韩国大妈团在公园门口跳广场舞。
看上去一本正经的艺术家老二装文艺追姑娘也只会弹一下《爱的罗曼史》。
老三终日仇视家里所有人,她闺女则连她一起也仇视。
三兄妹性格迥异,矛盾重重,终日沉迷于互相讥讽,最后甚至拳脚相向。
吵吵闹闹的生活中,每个人开始遇到各自人生的最低谷,老三的女儿因为讨厌家人离家出走误入黑帮,妈妈也在三人面前揭露了三人并非亲生兄妹的事实,随后是大哥被黑道控制,老二替老大受死…各种大风大浪扑面而来,嘴上不依不饶的家人们,却都默默的牺牲着自己去拯救亲人。
影片不煽情也没有故作姿态的展现家对人的意义,而是通过家人们各自对生活的妥协告诉人们这个道理。
老大被黑社会打瘸,与街角美发庭的老板娘结成夫妻,老二终于愿意放手离婚,也心安理得的放弃了艺术家的清高开始接拍黄片,老三又结婚了,不良少年的女儿也放弃了在学校门口抽烟而是去学了街舞。
当每个人都放弃了自己一直耿耿于怀限制着自己的东西,人生就变的尤为顺利,就像结尾说得: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不管怎么样,只要他用自己的方法活着,就没有龌龊与高尚之分。
(文/宋小卡)感谢豆瓣网友熊麻子老师指正文中错误!!
一个关于家是什么的故事。
电影开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觉得这个饰演母亲角色的资深演员尹汝贞好辛苦,仿佛在凭一己之力供养着整个家族——两个没有生活来源的成年儿子,物质以外,更要劳心于孩子们个人的情感和兄弟兄妹间的纷争。
有个吃饭的镜头,从始至终母亲都没有吃上一口——而是一直侧过身低下头在为儿孙们烤着肉。
大儿蹲过监狱,女儿婚姻失败,就连全家寄予厚望的二儿子都因无法实现自己的电影梦试图自杀...这样一个应该满腹委屈很祥林嫂的母亲,却意外地好强大,好乐观。
一家人难得的海边郊游以群架收场,满是低落之气的车里,她竟突然哈哈大笑起来,说看见孩子们在共御外敌时能如此团结也很好——多么会从失望里发掘希望的一个人!
在儿女们之间出现大裂缝之时,她看着那一朵开在石头缝隙间的花儿,劝慰二儿子说,家是什么,家就是一起吃饭,一屋睡觉,一起哭,一起笑...说得真好。
每个人都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归宿,或者说现阶段最好,毕竟二儿子仍旧没能实践理想,拍上自己认为有意义的片子,甚至退而求其很次,当上了A片导演,而大儿子在得罪黑社会大佬之后,也无奈带着永久的身体创伤开始了以后的生活;或许电影真的想暗示说,有些东西(那一箱自认为聪明换来的钱),不属于你的,终究不能得到。
所以,生活没有完美无瑕,人们只能背靠这颗叫做家的大树,勇敢并且努力地向前迈步。
看完这部真的很容易联想到《小偷家族》,相对落魄的人聚在一起,抵挡世俗的偏见和风风雨雨。
从一开始兄弟扭打在一起,我就知道,这片子还是主打温情。
家里面虽然三个孩子没有血缘上的关系,但关键时刻还是一致对外的。
老大看上去混不吝,但其实最重情义;老二多读几年书,最后也不得不为几斗米拍皇皇;妹妹相貌姣好,但总是遇人不淑,也不知道下一段婚姻会怎样……这里面的小人物的种种不易,还是非常写实的,命运把他们凑在一个桌上吃饭,也许是留给大家唯一的温情。
家,就是那个一起吃饭、一起吵架、但任何人都不可以我们指指点点。
妈妈看似什么都不说不管,但她就是这家里的定海神针,她知道每个孩子每顿饭吃好了,就没事儿。
像小偷家族里的妈妈,也是被社会嫌弃的边缘人,但却有一群人,为了逃离血缘关系的家庭,而选择跟随她。
所以社会层面上,大家可能以为知书达理、有文化有教养的女性,才算是好妈妈的标准,但往往有些书香门第、富裕家庭的孩子正在进行着心理咨询。
所以我们每个人的宿命就是,妈妈是命中注定安排好的,我们大多数人的妈妈也都差不太多,可能有些妈控制欲强、有些妈啥也不管、如果能遇到温柔且坚定的妈,这个比中彩票都难。
哎,我甚至好羡慕剧中的孩子,他们至少还有这样的妈妈包容着她,天天烤肉给他们,却从来不说他们啃老。
有的时候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病了,真的需要这样的妈妈来疗伤,而不是雪上加霜。
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家里就遭受着来自父母方的血脉压制,在社会层面上也一样被挤压,真的太多了。
所以如果天真的没脑子的说一句,我们真的有这样的机缘,可以重新选择自己的家庭吗,我当然不是让你带着原生家庭的缺憾去找人结婚,因为这样的结果可能更糟糕,而是重新选择爸妈在组装一个家呢……
高 龄 化 家 族这是一部韩国影片,通过讲述真实、甚至有点低俗的平凡人的生活,讲述了亲情的感人之处。
故事从一个海边两个扭打在一起的男人开始,被戴绿帽的落魄导演吴仁木穷困潦倒,准备在出租屋上吊自尽时,接到老妈的电话,温暖可爱的话语,暂时打断了他的自杀念头,答应母亲回家吃饭。
回到家中,母亲不在,但是母亲做的饭菜搁在桌上,仁木大口享受美食之时,突然卧室门打开,一个粗鄙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他是大哥汉木。
看到弟弟的到来,大哥表现明显不欢迎态度,让他吃完饭就赶紧滚出去,两兄弟扭打起来,老妈回来给两兄弟钱去洗澡冷静一下才收场。
之后,两人的妹妹美艳因为二婚丈夫的家暴,带着十五岁的女儿敏静回家居住,一家人挤在一个屋檐下,开始了鸡飞狗跳、啼笑皆非的生活。
大哥是黑社会的混混,经常出入监狱,身边的朋友只有一个小偷惯犯,没有正当职业的他,喜欢上了街上理发店的老板娘顺子,经常带着饺子去理发店看望顺子。
二哥仁木是家里唯一的大学生,曾经是家人的荣耀,然而身为导演的他因为一部电影赔光了钱,让他事业婚姻都遭受打击。
然后知识分子的清高,让他拒绝拍三级片,死守着内心的坚持。
在咖啡店上班的小妹美艳,是家里唯一正经上班的孩子,她美丽而泼辣,有过两段失败的婚姻,带着十五的岁女儿,却仍然在追求幸福的路上努力坚持着。
十五岁的敏静性格叛逆,不喜欢学习,跟一帮小混混一起抽烟,讨厌家里的每个人。
三兄妹性格迥异,矛盾重重,终日互相讥讽,甚至拳脚相向。
虽然如此,但是因为母亲的调和,他们一家人还是能聚在一起吃饭,享受着母亲辛苦赚钱为他们烹制的美味饭菜。
家庭矛盾的高潮出现在敏静离家出走,着急的美艳指责家人,说出大哥原本跟家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只是父亲前妻带过来的孩子,大哥情急之下也说出了妹妹只是母亲在婚姻期间出轨的私生女的事实,仁木也生气得指责母亲为何在外跟老头子私混,只为了让大家吃上价格不菲的烤肉。
争吵过后,家庭成员却各自想着办法寻找敏静,美艳和男朋友在街上散发传单,仁木则答应接拍色情片,唯一的要求预支费用只为了寻找敏静,汉木则以答应黑社会头目做事拜托黑社会寻找敏静。
最终还是黑社会提前找到了敏静,当汉木出现在敏静跟前时,这个孩子终于知道,无论平时如何吵闹,关键时候亲人是会全力帮助你的那个人。
混乱的局面告一段落,大家各自回归生活,美艳积极筹备婚礼,母亲叫来了美艳的生父参加婚礼,仁木开始接拍色情片,汉木则在赌场看场子。
一次偶然的机会,汉木听到黑社会头目对自己的不屑以及打算陷害自己坐牢,不甘心的他安排惯偷朋友偷来赌场的相关文件,利用自己的法人身份,把赌场卖给了别人。
谁知惯偷在偷文件时还偷了一个打火机,第二天就被黑社会头目发现,展开了追杀。
汉木在逃亡之前,还是赶去参加了美艳的婚礼,一家人放弃前嫌,照了一家全家福。
然而黑社会头目为了逼迫汉木,抓了仁木进行了毒打,并给汉木打去了电话进行威胁。
仁木宁死也不说出汉木的下落,原来那次跟老婆的出轨对象在海边扭打,仁木失手把对方打成重伤,是汉木赶来把一切罪责揽在自己身上,替弟弟去坐了牢。
这些年仁木一直内心愧疚,准备这次替哥哥去死,以偿还哥哥的恩情。
突然汉木闯了进来,把所有钱还给对方,并下跪恳求原谅,最终被废了一条腿了事。
最终一家人放下芥蒂,开始了各自的人生。
美艳开起了服装店,敏静学起了自己喜欢的街舞,汉木跟自己心仪的顺子生活在了一起,仁木则认真地拍着三级片,母亲也与美艳的生父生活在了一起。
说实话,如果导演不是以喜剧的方式来演绎这部剧,我应该是很难看下去的,因为人生本就不易,不想再接受更多悲情的东西,这也是我很少看悲情片的原因。
然后导演以喜剧的形式讲述了这个社会底层家庭的种种糗事,在所有的悲情的事情即将触底时,又来一个喜剧的反转,比如敏静被黑社会抓去即将受辱时,汉木及时出现;比如母亲当年出轨生下私生女时父亲竟然接受并一视同仁养大;比如汉木被黑社会报复时竟然只是仁慈地被废一条腿而不是一条命;比如仁木即将自杀母亲恰好打来电话;比如影片前半段亲人们是如此互相伤害互相讨厌后半段却能牺牲自我成全家人。
导演这一切的安排,似乎不忍心让观众承受太多的悲伤,似乎在粉饰着丑陋生活,又似乎在暗示着只要坚持生活终究还是有微光,但是从逻辑角度还是有明显的剧情狗血的硬伤,比如当年汉木替仁木坐牢,那汉木出狱仁木对大哥仍然态度不好,比如仁木要回家住,曾经救过他的汉木却坚决反对,又比如前期那么互相讨厌的一家人,真的能够一下子改变那么多互相包容吗?
虽然有种种疑问,但是我还是被剧中的母亲打动。
她唱着歌做着鸡粥,笑称自己如花一般美丽,她给孩子打电话永远嘱咐要好好吃饭,她也曾经婚内出轨却告诉自己只是在追求爱情,她善待丈夫前妻留下的孩子,她在丈夫去世后仍然坚持隐瞒美艳的真实身世只为避免女儿受到伤害,她每天尽心尽力地工作操持家务,包容着每个孩子的缺点,她不厌其烦地告诉着孩子们,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好。
回想我自己的母亲,同样的善良同样的坚韧同样的宽容,为母则刚是所有母亲身上的武器,为了孩子们,她们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只有她们才真正懂得家的含义!
父亲们可能会迷恋家外的精彩,孩子们可能只想着展翅高飞,可是只有母亲,死死守着这个家,为每一个疲倦归来的家庭成员,守着一盏回家的灯!
是这个混乱世界些许的微光支持我们前行 !
人生的确艰难,但学会给自己找个港湾,毕竟岩石上还会开出像妈妈一样美丽的花朵。没有兄弟姐妹哭!!
处在人生低谷时,只要身边还有相亲相爱的家人,好像也就不那么苦了。
放屁可大声了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被赋予的人生。
典型的生活小品但又小品不起来,每个演员都挺棒的,或许生活就那么狗血
怎么说呢,结局还是有点儿烂,不过故事叙述的挺好的,舒服,剖析的不够深,但倒也够集中,不然就太烂了- -
演员们太厉害了
叫"啃老族"才更贴切剧情一些 不着调的一家人 一个女儿两个儿子 还有个外孙女 不务正业的挤在一起 每天就是吵吵骂骂 当受到外部威胁时 他们会一致对外 不论是血缘还是情感 这就是一家人永远在一起的真谛吧!但剧情过于扯淡牵强 表演的也有点点浮夸
好在结局不是很惨,要不这个电影就显得太失败了
果然是拍英雄本色拍的要治疗了
点进腾讯随便找了一部电影,很温馨,很可爱
在电影院看的。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团糟,导演让几个奇怪的人组合成了一个所谓的“家族”,上演了一系列有趣、狗血的桥段,虽然挺俗套,不过,前半部分还不错。
从前看觉得好丧,就会想起shameless,但也从头到尾看完了。
全程无尿点。
喜欢这类小日常电影
有点日片的味道
尽管有狗血和乱套 但
后面还挺温暖的
孔孝真在里面演了一个脾气不好的人 和主君的太阳反差好大哈哈 记得妈妈在里面总是默默地关心他们 好暖
怎么说,很喜欢这种闹闹腾腾的平凡家庭的电影,没有多少大风大浪就这样住在同一屋檐下围在一起香喷喷地吃着烤五花肉的一家人,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