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关于亲情和信任的电影。
芬奇亲手创造了杰夫,如同他的孩子。
他小时候不懂事,很顽皮还会闯祸。
你会非常生气并呵斥他,而他会很委屈。
然而你必须收起你的粗暴,非常有耐心的抚养他。
他会不断的成长,越来越能干。
在这个过程中,和你的信任也在慢慢的建立。
终于有一天你将离开这个残酷的世界,而你生前所留恋的一切(狗),将交给你的孩子。
当芬奇和杰夫拥抱在一起的时候,我的眼眶湿润了。
汉克斯是个伟大的演员,向他致敬。
《芬奇》。
9分。
米格尔·萨普什尼克导演,汤姆·汉克斯、卡莱伯·兰德里·琼斯主演作品。
像威尔·史密斯主演的《我是传奇》一样,这么简单的科幻片,竟然把我看哭了。
想起年初有位大神问我是否喜欢《流浪地球》,我说当然喜欢。
他说必须是放在第一位的科幻片。
看《芬奇》,这么简单的科幻片,却感动到我了。
似乎看电影越多,越喜欢简单。
汤姆·汉克斯老当益壮,拿捏这样的角色信手拈来,就像面对亲人面对朋友聊天一样。
世界末日的电影,最终逼问的还得是人性,哪怕只是照顾一只狗狗。
卡莱伯·兰德里·琼斯饰演的机器人杰夫打动我了,他的声音简直完美了契合了智能机器人的形象,尤其是那晚在篝火旁它枯坐一夜的样子。
末日片+公路片,总是能巧妙和精彩地去考察人这种物种的存在价值和生活意义。
一般末日片我们会看到两种常规的叙事模式:活下去,或者是,逃出去。
但逃出去也同样为了活下去,so归结成一种也行。
但是Finch这部片不一样,我们一开始就知道男主身患重疾,而且显然命不久矣(Jeff还只是个头的时候问芬奇:when are you absent,双关,一是出门的不在,二是病逝的不在),而且新增机器人第四守则“照顾好狗狗”。
影片开头就把片子以非常反常规的方式定调好了。
主演人物杰夫要死去,主演狗狗Goodyear🐶要得到照顾,主演机器人🤖杰夫要成长。
徐徐展开这段公路之旅,芬奇对杰夫的“教育”和“培训”除了一些字词如“模范我的动作”之外,看不见一丢丢“机器深度学习”的体现,最多的就是开头制造杰夫时的录入书本“灌输”知识。
我们看到的基本像是一个暮年老者在最后的岁月教导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孩,“我知道你昨天才出生,但是你要学会成长了!
”狗狗是芬奇全部意义和价值的所在。
他成为懦夫的那晚,也是他见证人类已经彻底没有信任徒剩暴力和邪恶的时候,不是太阳耀斑灭了人,而是人灭了人。
而狗狗是简单和纯粹的(正如机器人一样),保存狗狗表面上是放弃人这种人心复杂物种从而向其他简单物种建立联系,在不同物种的关联中,这个地球和大自然似乎还没“末日透”,还有一些曙光;但更深处的还是回归到人对整体人类的希望本身,人对狗的关爱是人对人的关爱的必然延伸,或者在末日的语境里,对生命本身的呵护才能让人走出彻底毁灭的深渊泥潭。
但非生命的机器人呢?
我们可不能忘记终结者和Hal900那代表着阴谋和灭绝人类的红色凝视之眼。
“机器之眼正在凝视着你the big red eye is watching you”在本片里,区分生命/非生命不是从有机体/机械组装的角度的,而是从精神和意识角度的。
眼睛是灵魂的窗口,杰夫和另外的机器小车都用“眼睛”来强调了他们的“纯洁心灵”。
更重要更重要的是,杰夫继承了芬奇的衣钵,影片最后我看着杰夫开车载着狗狗驶向金门大桥,不就只是换了一具不一样的“身体”的芬奇在开车罢了,芬奇用杰夫的“眼睛”看到了雄伟的金门大桥。
人还是有希望的,人在跨物种的联系和羁绊中重新开辟了自我救赎的空间。
P.S.这部影片的立意水平,也许正是切中如今世界人-非人(人-机、人-其他生物)边界高度模糊的哲学景象而开展的。
想到了《钛》,在人-车-赛博人之间是没有边界的。
此片不是硬科幻类型,只是用末世、科幻的外衣来讲述了一个比较俗套的关于人性的故事。
我觉得与2009年的《末日危途 The Road》有些像。
网上经常能看到一句话 “用核武器把***炸回石器时代”,这句话其实是有严密的科学逻辑分析的,不是为了吓唬人而纯编造出来的。
冷战时期,美国大量研究核战的后果,结论之一就是大规模核战其实是不会把地球给炸没了的。
相反,地球还会存在,只是地表会发生极大的变化,比如核污染(不是核武器爆炸造成的,而是因为核战会造成核电站的核泄漏)、气候异常、地貌改变、水源污染或枯竭、生物系统崩溃等。
核战本身可能还不会导致人类大量死亡,但后续的环境变化却肯定会导致人类大量死亡,因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其实是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一旦发生持续的长期的变化而人类无法适应,必定会出现大量死亡。
人口数量减到某一个数量级,人类社会组织就会崩塌而无法重新组织。
幸存的人类要么小群体聚居在一个地方,形成一个又一个的聚集点,要么就散落在大环境里随机死亡。
绝大多数的知识技能会随着个体的人的死亡而消失,人类社会的文化、科技、生产等成果,绝大部分是保留不下来的,也无法传承,基本上幸存的人类就是回到了原始社会部落的组织状态,生存物资和工具方面可能会稍微好些,但会很随机很不稳定,因为再生产、工具制造及维护的能力和水平大幅度倒退。
至于原始社会阶段部落之间的厮杀、抢掠,这个就不用多解释了吧(可参照台湾高山族、北美印第安、非洲部落)。
大量的末世题材的影视作品,都是建立在这个冷战时期的科学推测基础上的,而不是文艺工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
回到这部电影,整个环境设置是没有大问题的。
不管是因为异常强烈的太阳耀斑,还是其它什么原因,从影片所展现的来看:1、臭氧层基本消失,生物体系也就无法生存和运行,人类活动受到极大的限制和威胁,人类幸存的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几何式递减。
影片中所展现的地表环境,单个人的生存概率微乎其微。
芬奇因为是科技公司的员工在基地工作,依赖基地的物资侥幸存活下来,但也得了辐射病可能还有其它疾病(比如长期饥饿、营养不良等引发的)。
2、现代通讯体系完全毁坏,幸存的人没有办法彼此联络。
就算你找到一处可以生存的地方,一来那种情形下你是否愿意与不熟悉的其他人分享这有限的生存资源,二来你都没法办告诉其它地方的其他人这个消息。
3、交通工具缺失。
芬奇是因为在基地,所以才有重卡和房车。
影片中有不少路边废弃车辆的镜头,说明就算有幸存的人类,也会因为没有远距离的交通工具而无法迁移。
加之恶劣天气频发,长途迁移的风险很大,死在路上估计也是大概率事件。
在这种环境下,幸存的人类要想恢复之前的现代社会,短时期内是根本不可能的,就算自然环境恢复正常之后,也是需要很长时间来慢慢发展的。
人类历史号称200万年,而形成社会组织撑死也不过1万年,已知的人类文明最长是5000多年,我们现在生活的状态则150年不到。
那这200百万年里的至少99.5%的时间里,人类在干什么?
没事干发呆吗?
闲情逸致数星星吗?
奋发图强创造文明吗?
不是啊,人类是在拼命生存啊,绝大多数都挂了,极极极极极极少数幸存下来适应了环境,才成为我们的祖先,然后一代一代延续着才完成了后面那至多0.5%的时间里的事情啊。
末日是人类咎由自取的惩罚,荒原是生命凋零枯萎的冷床,辐射灼伤皮肤,恶意剜毁善心,灾难下人性受到考验,独处中孤独得到养料,造一个机器人守护小狗,撑一把太阳伞安度余生,未曾到达的旧金山成为最后的夙愿,风景正好的大桥上画下我们的剪影,若你问我还有什么心愿,小狗是我活着的余念。
汤姆汉克斯的演技炉火纯青,足以支撑起这部以他为绝对主角的末世逃生戏,与机器人杰夫、小狗的情谊大于人类,他对人类没有信任,于是将其转托在机器人与小狗身上。
也许他本身有复杂的故事,但一切都在末日的背景下冲淡了。
不过这一部分确实太高,人狗人机情确实感动,契合爱、死亡、机器人的主题,但烘托上比较冷静克制,非属强情感电影,看完感觉淡淡的。
芬奇 (2021)8.42021 / 美国 / 剧情 科幻 / 米格尔·萨普什尼克 / 汤姆·汉克斯 卡莱伯·兰德里·琼斯
当Finch抚摸着狗狗死去,他将所有关于善的念想留给了一部机器和一条狗,他说“你们玩吧”。
当机器比Finch的同类更值得托付,电影的整体基调里就有了一抹摆脱不了的灰色。
但Finch对人类的看法是矛盾的,他一方面拒绝、惧怕、唾弃人,另一方面他却要Jeff花时间搞懂人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就构成了本片的张力。
Finch的价值立足点有点类似于二战之后的某种反思思潮:作为一个物种,人类是有罪的,单个人作为它的成员都因此而蒙羞;但Finch这个个体,除了蒙羞以及有罪,他还试着接近可以为人类进行辩护的东西——他独自承受人类的苦难和希望。
在Finch死后,电影里没再出现过任何一个活人,这意味着当Finch的奋斗结束,人类整体的悲剧已经不再能够超过Finch这个个体所承担的悲剧。
Finch个人的末日早已注定,他因风暴而不得不展开旅程,但如果计算Finch生命所剩的天数,就会发现时间少得可怜,这是一趟名副其实的Death Marching,只是Finch带上了他最后希望——Jeff。
因此,如果想要在感动和感叹之余更深地理解本片,就需要明了:到底Jeff的“成长”的内涵是什么?
Jeff首先必须是一个“好”机器人,只是它还需谨守“Rule 4”,这是一条看起来是专为狗狗而设的规则,但如果把它放入上下文以及全片的背景中来理解,就会发觉它隐含着Finch对世界的悲观:在他身故之后,狗将要与之相依为命的对象,不再是人类。
由此电影旋即展开了围绕Rule 4的困难,而其中最难以克服、也一再被Jeff提到的是:狗狗并不喜欢自己,并且原因在于它还没能懂得并获得“信任”。
此处若以某种评价人工智能的眼光来看,以“信任”对一部机器进行图灵测试的金规则也是颇有道理的,而另一部揭示了信任的反面——欺骗——的《机械姬 Ex Machina》几乎可以作为本片的暗黑姊妹篇:机器会撒谎意味它提供的信息有了真正的属于它自己的目的——为了掩盖真正的动机。
一想到机器有了自己不愿被人类知晓的动机,名副其实的“不可告人”,觉得毛骨悚然。
那么信任呢?
有意思的是,《Finch》这部电影似乎在说,信任与欺骗并不是完全对称的两个概念,也就是说,并不是一切信息全然公开,所谓“没有秘密”就会带来信任。
为了说明这点,以下将结合电影来做一些说明。
需要注意到以下几点:a,Finch讲的那个关于信任的故事;b,Jeff研究狗狗的语言;对于a,Finch其实讲了个完全没办法让Jeff这个机器脑袋明白的故事,Jeff在听完故事之后忍不住提问:老大,你说的故事恰恰说明了你不信任你的团队啊,你怎么说是信任呢?
对于b,Finch告诉Jeff这么做事徒劳的,“不存在狗语这种东西”,只是“它还不信任你”而已。
a+b,这对于Jeff来说就有了根本的挑战性,说它具有根本,那是因为a、b两条其实意味着:明白信任就要能适应矛盾、理解不一致信息,能在在非分析、非语言、非(线性)逻辑之外获得另一种理解,换言之:成为人,或者说拥有人类的心灵,因为“我们人类就是充满矛盾”。
机器人能行吗?
不能。
但在Finch来看,能。
为什么?
因为Finch那个关于信任的故事最初是关于他自己的,他提到了一个把整个团队困住了的难题,他说这个问题有它的特殊性质——“不是团队所认为的硬件的问题”。
注意“不是硬件问题”。
因为机器人按照它的逻辑电路的设计——“硬件原因”——来看,是不能学会“信任”的,但Finch能解决这种问题,如何解决虽然没说,却特别提到他是独自一人解决的。
严格按照Finch所说的意思,可以这样理解:人类的集体有一种倾向,他们最终会将难题都指向“硬件”问题——指向物质、外部;其实面对难题,唯有独自面对,它的性质才能转变,变成是内部的、心灵的、属灵的。
到这里为止,Tom Hanks本人的一贯命题已然出现:属灵的尘世遗民如何获得在世安顿,且听他在电影中一开始的哼唱:
因此,《Finch》的全部谜底就在这里:对凡人灵魂的拯救,对高于凡人的东西的礼赞。
我想起在《阿甘正传》中片头飘落、又在片尾处高飞的羽毛,多年以来,如出一辙,令人感佩。
好了,现在的问题就剩下Jeff到底能不能做到了。
继续看到:c,Jeff是个超级好的模仿者,一个excellent prentice。
d,Finch死了。
关于c,Jeff的表现可以让任何一个带过孩子的父母都会由衷地感叹:孺子可教也!
怎么不是呢?
任何教育总是不断地矫枉过正。
比如,要孩子学会诚实,我们其实不可能一开始就告诉孩子说“你有时候得撒谎,有时候要诚实”,那孩子就乱套。
我们其实总是先告诉孩子:诚实是绝对的、是好的;然后,再慢慢地让他看到谎言在生活中各种场合的“合理乃至优质的存在”。
孩子若是能整合得好,他就“成熟”了。
Jeff正是这样的存在,他的机器脑袋很神奇,一方面,他能100%地理解和执行所获得的第一条命令,另一方面,他又能整合接下来获得的与第一条命令有矛盾的指令,关键他还似乎了解如何“视情况而定”。
这当然是让现在做AI的工程师们掉下巴的事,但在电影中一切又很合理,毕竟归根到底,Finch对Jeff的命题是这条:看着我,学着点。
连Finch一边开车一边咳嗽都模仿的家伙关于d,d很感人。
但在此处的分析语境中,它是对“看着我,学着点”指令的终结,否则只要Finch还在,Jeff就会执行“看着我,学着点”,现在Finch没有了,Jeff就迷茫了,但惊人的一跃突然就发生了,它的萌生的一句自问,让它成为了他。
“惊人的一跃”说出了信任发生的条件,它不是撒谎的反面条件:人不是通过排除一切问题、获取一切信息来信任他人的,任何基于过往经验、能力胜任度、方法有效性的判断都不会带来“信任”,当信任真的发生,人需要危险的一跃,对未知敞开自己,正如Finch说的,我们是在完全没法预料的场合里,通过自己的行动才真正认识自己。
所以,信任的发生需要理由,但与其说理由,从本片来看,不如说更需要契机、体验。
Tom Hanks的观点,最终趋向于某种道家式的玄妙,这在西方非此即彼的思维中真可算是人中翘楚,而这也许正是Hanks本身所参透的真谛。
最后,让我们总结一下:Finch给Jeff输入的资料,除了电影已经明白展示出来的“世界之书”、“狗狗美容大全”、“旅行车指南”……还有一本一晃而过的“自我防卫技巧”。
这本书的存在,意味着Finch对Jeff的初始期待和设定只是某种保守的目标,最多只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式的保卫者,但是后来他大概意识到那是远远不够的:要成为狗狗的照顾者,Jeff不仅仅需要首创性(initiation),还需要真正具备人类的心灵——简而言之:在矛盾之中体会善。
最终,Finch的死引发了这个目标的实现。
当他让开,狗就把球交到了Jeff手中,Jeff最终在非语言、非线性分析的、由死亡这一标志着人类生命中的终极矛盾的顶点处,在那个场景下,获得了狗狗交给的网球。
Jeff,这个与众不同的机器人,同时也接过了Finch抛过来的无形的球,相信、盼望与爱,但基调是悲悯。
Finch留在世上的最后的话,其实是这么一句:“不,不”,这是他对狗狗说的,意思是“你下来,你跟Jeff玩,去玩……”,但他其实也是对Jeff说,意思是:“它是你的狗了,我放心你照顾它了”。
……
我思忖着,这世上,说到底还是有某些独自进行着、善的人,他们发下致广致大的愿,然后奋勇地精进。
在不同的时空里,人类这种就算被毁灭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物种,由这些人一路支撑着。
1.要乐观我们还在2.人的行为很难预测,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夜间行车意味着不可预测的风险——人。
3.决定我们的不是发生的事,而是我们的回应。
颇有点阿德勒心理学的“目的论“意味。
你会遇到很多无法控制的事,原始的情绪会启动,这时你如何应对,采取何种行动,将定义你是谁。
每个人都会遇到,无论我们是否愿意。
4.主观能动性需要常识。
5.生存需求是第一位的饥饿让人变成杀人犯或懦夫。
6. 不要做一个宅男,人生的真谛在于真实的体验,人生的意义不是达成目标,而是每一天的生活。
当你站在上面,看到它的美,听到悬索在风中歌唱,这是种体验,人类的体验,不只是想象,是生活。
我没去过,人类充满了矛盾,我真希望更好地利用了我过往的时间。
末日公路科幻煽情片。
最简单的设定,一人一车一狗俩机器人(一个中途损坏了),但是却在相处中迸发出人性中善念、信任、共容的光芒,让人观之异常温暖。
芬奇就像一位慈祥的父亲,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感悟一点点引导杰夫成为这趟旅程最合适的继承者,杰夫就是一个天真浪漫的孩子,虽然看不清他的面目,但是他的喜怒哀乐都在他滑稽的行动中,敢作敢为的性格里充分表现了出来,虽然有时冒冒失失让芬奇很不开心,但是他得勇敢也让大家度过了一次又一次难关,最后他成长成为一个合格的接替者,狗狗的认同(把球交给杰夫)就是最好的表达。
梦想实现了,但是故事还得继续,那就让杰夫继续书写吧……芬奇在他生活的地方,成天带着一个机器人出去收罗有用的东西,等到了晚上,他就逗逗狗、看看书、吃吃东西,然后就是睡觉。
他正在全力制作一个机器人,正在调试他。
在一个晚上,他终于完成了这个机器人的调试,可以和机器人开始交流并对话了。
这天,突然停电了。
芬奇到他住的地方的顶部去检查,发现一个极端的风暴要来了,通过天气测算,这个风暴要持续40天,如果不离开,只能在这里等死。
于是他尽快训练刚刚研制成功,装上手脚的机器人走路,经过反复练习,机器人学会了,于是他们立刻启程,前往芬奇认为比较安全的旧金山。
先是在不远处,对一家电影院进行搜寻时遇到了龙卷风,在机器人的帮助下,车子被固定死了,没有被风卷走。
紧接着,到了一家饭店,芬奇让机器人在车上等待,自己到饭店搜索,但是机器人好奇,竟然开起了车子,结果车子撞到了车子。
芬奇不能出现在阳光里,就让机器人把防护服给他,好上车开车,但是机器人还是开车,又撞到了东西。
不过芬奇还是原谅了机器人,不但给他取了名字,还教他开车,很快杰夫(机器人)就学会了开车。
芬奇的病越来越重,他几乎病的卧床不起。
为了不让芬奇烦神,杰夫带着另一个机器人一起去探索一家医院,想为芬奇找药。
芬奇醒过来,他们已经出去了,他急忙穿戴好,冲出去救他们。
结果一起出去的机器人损坏了,杰夫虽然找到了药和食物,但是芬奇还是拉着他赶快上车。
杰夫一开始不明白,但是芬奇告诉了他人性的黑暗面,为了不受饥饿,很多人都变成了疯子,把芬奇变成了懦夫,因为他没有去保护一对母女,只是救了她们的一条狗,所以他一定要对狗好。
这次意外的搜索,让他们被人跟踪了,好不容易才躲过了他们的追踪,但是车子的防护罩被损坏了,车子没有防护,大家就不能安全的去往旧金山。
但是奇迹出现了,一场大雨后,辐射变小了,他们甚至看到了好久不见的蝴蝶和漫山遍野的花朵,大家又可以沐浴阳光,自由的呼吸。
芬奇换上了白色的西装,撑起了太阳伞,大家一起望着阳光,惬意地喝起酒。
杰夫说快到旧金山了,梦想就在眼前,可是芬奇告诉他,他快死了,根本不可能看到旧金山的大桥。
并将训练小狗的方式教给他。
但是小狗每次还是回到芬奇身边,说明还没有完全接纳他。
最后芬奇死去了,杰夫烧了芬奇,并反复回忆杰夫会做什么,他喂了小狗,和小狗建立起了友谊,然后带着小狗来到了旧金山的大桥,他发现好多人都来到了这里,留下了美好的愿望。
他也将芬奇的遗愿,那张画有芬奇、狗、杰夫的照片放在了大桥的围栏上,然后带着狗狗开始了新的旅程。
全面浓浓的情谊感动了所有人。
特别是芬奇将小狗托付给杰夫时,两个人紧紧相拥,太多的情感和意义在两个人心中流淌,托付、难舍、信任、害怕……太多的情谊,让两个人的相拥意味深长。
还有就是芬奇离开了,杰夫不停地思索,如果芬奇在他会干什么?
这想不想一个失去父母,手足无措的孩子,他一定是用父母最惯常用的方式去做,杰夫也是这样,喂狗这个抉择是正确的,那个暖心的自动开罐头机器就在心脏的位置,应该也是芬奇安排的,可见芬奇的用心,和狗狗的感情应该是对那对自己没有尽力救护的母女的歉疚和自我救赎吧!
我想经历了这件事后,他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坚持,越来越果断,就像汤姆汉克斯饰演的“阿甘”一样,一直坚持,不畏艰难,一路向前。
正直、勇敢、善良、善于学习的杰夫一定会活得更加精彩,就像芬奇教他,希望他的那样!
就是担心杰夫在面对人性的黑暗时怎么应对,芬奇对于人类的警惕和戒心好像还没有完全让杰夫明白,至少没有入脑入心,根深蒂固,有点担心他……
剧情并不复杂在此不表;观影中的一些思考,有点扯淡:1,关于人性,末日下进入互害模式,芬奇除了狗和机器人谁都不信任,教杰夫的时候也是让他警惕人类。
孩子,这就是成熟的标志。
2,杰夫的脑袋里掉进一颗螺丝钉,有点像脑子进水了,自己拍出来清醒过来,所以要独立思考啊孩子们!
3,古德耶尔的名字很有意思,goodyear意向美好的回忆或者美好的期待吧(原来是个广告!
)4,打雷的时候杰夫说我有一些想法,可能是它知道闪电会产生臭氧5,小狗狗能有什么坏心眼呢有诗为证:一人一狗闯废土🐶职场新人小杰夫🤖️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证驾驶零事故🚗
刚刚刷完,如果短评的话,这大概是末日版的荒岛余生。
细品之下,看似坚韧的爱,死亡和机器人,背后是无政府的末日人相食,最凶险的竟然是遇到人类本身!
电影有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画面可以称的上是系统镜头美学的教学片,节奏上一个字,舒服。
因此,在对这个电影没有任何背景了解的情况下,一样会被缓缓的带入节奏之中,是那种夜深人静手机刷无可刷,深夜emo之前,可以细细品味的好片。
没有渲染末日背景,在人与机器的对话中,逐渐揭开末日的缘由:太阳耀斑的爆发,地球的气温与辐射已经超越人类承受的极限,人们混乱中抢夺物品捡食垃圾。
汤姆汉克斯是一个工程师,他一人一狗一个小拖车在艰难的生存,于是他打算利用自己的技术和攒来的零件,做一个机器人。
电影里车上的语音播报一直在提醒外面的环境。
从身着的体恤来看,这是个航空俱乐部,这是他具备制造一个机器人的技术背景,不过看到后来,发现这可能和耐克的广告有关
虽然他热爱运动,懂技术,靠着勤捡节约,过着有咖啡可乐能洗热水澡,这样还算有点尊严的日子,但他身患重病,鼻血滴在地上,隐约看到的那双鞋也许是耐克的 aerospace?
回到正题,与其说他造了个机器人,不如说他生了个或者说收养了个孩子,一个有AI进化学习能力的智能人形机器人,而他要从这个机器人的走路开始训练,类似带孩子迈出第一步
这个机器人意识的进化与成长,也与孩子无异,看见啥新鲜的都想尝试,比如上来就想开车
其实我一直没太搞明白,这机器人,是如何搞定能量的,毕竟他们的破车还需要添加燃料,而这个机器人抬起千斤顶都不费力气,靠什么动力动力支撑呢?
当然,这不是一个好故事的必要条件。
他们上路了,上路的原因是躲避风暴,目的是要去洛杉矶的金门大桥。
为什么去这里,除了语焉不详的环境因素,还和他爹有关,又是一个找爹的故事。
他们穿过城市废墟
穿过沙漠
跨过山丘
末日死亡气氛简直要溢出屏幕,智能机器人也有了,还缺少爱
狗承担了爱,全部的。
当芬奇向机器人jeff讲述那条狗的故事时,我对这个电影的背景又有了新的认识。
原本他们驰骋在荒芜人烟的道路上,突然路上多了一对儿车灯,我以为遇到同伴而行的,要有新的故事了,结果芬奇却拖着病体奋力逃离。
险些酿下大错的机器人,无比的迷茫,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躲开人类
之后,芬奇开始徐徐讲了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与这条狗有关。
原来太阳耀斑,改变了地球的环境,一切变得慌乱无序,人们奋力求生,为了食物和水大打出手。
他们穿越在城市的大小超市中,搜罗生活必需物品。
与《寂静之地》这个电影类似,美国的末日电影,喜欢把关键情节放在超市里,因为末日的时候默认大家都会来超市。
超市里装着美国人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美国人200多年的商业洗礼之下,一切都是品牌化的工业化,食物水必须是带包装的,卫生纸也是。
换做中国人的末日,不一定会和超市挂钩,但是可能会和锄头种子捕鱼网这种刀耕火种挂钩,搞不好还会研究出来乾隆白菜这种美食来,寻找大自然的馈赠嘛。
在这里正在找食物的芬奇,碰到了一对母女,妈妈给了女儿一把枪,并告诉他,不管看到什么人,都要抬起枪指向他。
芬奇忍气吞声的躲在角落里,然后突然超市外面又来了一辆车,一个男人要孩子交出他手里的东西。
孩子母亲赶过来,一番争吵在枪声响起后寂静来临,车声远去,芬奇从角落里走出来,看到那对母女被过路那辆车上的人打死,并抢走了孩子手上的所有食物。
因此,人意味着危险,意味着竞争者,意味着黑暗森林手持猎枪的猎人,要么跑掉要么杀了对方,绝对不能同流,这是芬奇看到别人的车灯就开始恐惧的原因。
所以,在美国人来看,末日的一个表现就是无政府的。
尽管他们特别强调社区,但中国人才是社区生活的鼻祖,桃花源里也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不就是那种古老的小农社区嘛。
基本都是同舟共济型的,默认出让个人利益成全集体的。
这和这块大陆,漫长的历史经验有关,多灾多难,只有相互扶持才能生存!
说回小女孩的故事,女孩和她妈妈都被对方杀死了,而女儿背上,沾着血的书包却在蠕动,小狗Goodyear就在那里,自那之后,小狗就成了芬奇的家人。
他所有的情感与爱,都给了这个可爱的小狗。
说实话,这个故事听着有点不舒服,人死了狗活了,像极了今年发生在美国迈阿密,公寓楼房倒屋塌时救了几天一个活人没找到,却传出救出了一只猫。
大概美国人打心眼里觉得这样的故事才感人,救人没什么稀奇,救一只狗却能显示一腔孤勇。
不过换做中国人会不会大家一起吃烤肉也未可知,在农耕民族的眼里,狗是六畜之一,食其肉寝其皮是自然而然的。
很多人觉得杀狗残忍,其实杀牛也一样,我在村里见到过杀牛,那种耕田一辈子的,杀的时候会流眼泪。
但可以想象,匮乏年代人不会因为同情放弃优质蛋白!
中国人都有成为章北海的潜质!
而超市这个末日场景,像不像如今动不动就出现的零元购的美国。
与那个母女被枪杀抢劫类似,最近的新闻是这个,一个来自四川的留学生,被抢劫犯枪杀,杀人者跳上车逃走了,我只能说艺术源于生活
感觉一切荒诞不经,但又无比现实。
坚韧的爱,死亡和机器人,背景是无政府下的野蛮情景,这在西方的意识里,这是一个面临危机自然而然的状态:各自活命。
如今的疫情,不也在反映着这样的情况吗?
这在我们看来是难以理解的,如果是中国人大概剩下的人会很快聚集,如果超过三个党员可能会成立新的支部,开始组织救亡图存的工作,毕竟地球都能带跑。
在这巨大的悲伤的笼罩在心头令人难以呼吸的死亡逼近,芬奇jeff和那只狗,结成了相知相爱的深厚友谊。
jeff逐渐具备了人类的情感,甚至理解了芬奇对他那个只邮寄过明信片其他狗屁不管野爹的思念,以及尝试与那条狗建立私下的情感。
危险过去,接近洛杉矶,生机显现,绿草与蝴蝶显示着生命力的顽强与延续。
然而,三人行必有早死,让人大感意外的是,芬奇死了,没能到达终点,这里问候下在我广播下,未经提示就剧透的混人,我恨你!
死亡来临,jeff给了芬奇一个富有尊严的葬礼,在体会了死亡的痛感之后,他们决定出发,并最终达到了目的地。
没了芬奇的身影,却延续了芬奇对这个世界的情感与热爱,也许在导演的眼中,精神的传承,远比肉体的延续更重要吧。
5星好评!
太软了;不够劲
杜威死了。为了那一袋他不能吃的小饼干,末日里人性往往是最可怕和最美的。
杰夫第一次给狗狗扔球时,我非常担心他太大力,以至于把球扔到了狗狗都不愿意去捡的距离。
不知道高分怎么来的?这就是一国产网大既视感,前10分钟天花乱坠,后面流水账。没有一分钟值得赞扬。
技法圆融,有一种老派的体面,值得尊敬,但也乏善可陈。
不难看,但是看完也属于“大可不必”的那种感受,狗狗很可爱我知道,人间不值得但偶尔也值得这我也知道,汉克斯演这种角色基本上更是可以闭着演了,但8.4分也是吓人,一点插科打诨+一点温情,感觉这种狗片一年能拍80部。
和遗愿清单一样莫名其妙的高分平庸流水账
前面都感觉没什么,最后看到芬奇给杰夫专门做了一个罐头开盖器,真的绷不住了...
剧情太predictable了,而且身为灾难片没有任何紧张感
也是看腻了这种类型的片子了,老一套的什么信任、传承和成长,标准的好莱坞模式,只不过套上了一层科幻皮,但掩盖不了核心的无聊与空洞。
看似没什么特别的,但最后还是落泪了。
那只蝴蝶像是阿甘的羽毛。汤姆汉克斯老成了施瓦辛格的样子。
好平淡啊,分两次看完的,有些看不下去。
商业一点就叫《末日机器犬》,文艺一点就叫《耀斑往事》,这个既不商业也不文艺的片名劝退了多少路人。
我很喜歡,末日下一位孤獨的老者,一個初生懵懂的機器人,一隻溫柔忠誠的小狗,詮釋出了如此浪漫的信任。
如果结尾是开场,一个机器人和一只狗的故事,应该会很酷吧。
全是最保守的配置,所以讲的也是最保守的父父子子故事,只不过在post pandemic的背景下,瘟疫和灾难似乎终于真正地能与所有人连接。因为这种先导的议程设置下,电影也感觉像是人隔离了半年之后一拍脑袋决定制作的,而且因为机器人的设定太过草率、过于智慧、过于温顺,从根本上颠覆了这种生活下人类最后的生存意义——干嘛不直接建立机器人的国就好了!最后还要重蹈金刚狼3的覆辙让人逼不得已痛哭一场。不过,在拥抱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心想,我们活着真是太孤独了。解决主体间性的最终办法到底是什么,是毛茸茸
机器人的演技,好过90%的所谓鲜肉
他俩在阳光底下爆米花的场景,是我近年来看过最浪漫的场景之一。我快要死了,那就让我来教你如何在飞扬的尘土中演奏一场名为“live a little”的烟花。
观感如何主要取决于对其的类型期待,毕竟把机器人换成一个偶遇的小孩效果也是一样的。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