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琳恩·拉姆塞
主演:萨曼莎·莫顿,凯瑟琳·麦克德莫特,Linda McGuire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加拿大语言:西班牙语,英语年份:2002
简介:默文的作家男友为了死后的名誉,写完新小说后自杀身亡。而默文掩盖了真相,她早已厌倦在超市里卖水果的乏味生活,拿走了男友的钱,把小说冠以自己的名字投稿,随后和唯一的好友一起前往阳光灿烂的西班牙,但旅行并没像想象中那样让她快乐起来……详细 >
无望的爱,无形的日子,无声的呐喊。没有传统意义的叙事线,是因为女主的生活没有能辨析的转折、高潮和始终,像呼吸机上那根孤苦的线。她卑微的日子和格拉斯哥的灰暗是如此匹配,以至于烈日黄土的西班牙让她慌茫。Morton不动声色就释放剧烈情感的脸是个漩涡,她绝口不提的寄养童年,也许就是角色的前传,在此合而为一。
遗产怎么花都是人家自己的事
第一次看这样的英国电影
无法形容的魅力。Touching as a feeling。Sound Design无穷分。
虎头显得蛇尾。下班路过男友尸体,去冰箱拿一个披萨,这段太好了。
75
最可爱的一部Ramsay
男友死后被当作背景提及,完全围绕女主的心理行为去叙事,绕开道德批判,甚至不做批判,只说怎么能够自由。而人物因为巧合事件获利未被揭发,让她以为自己真正获得了自由。某种幽灵会伴随她。确实是讲述女性经历的。
宿醉里顶着鸡窝头看的,充斥着近乎泛滥的近景特写,也充满了要命的扼喉感。反叛女孩厌世之旅,似乎上了年纪,对这种看起来很酷的题材就感觉淡淡了……
8.4 从头至尾都在借助各种无处安放的意识流拍法来展现卡拉迷茫混乱的精神状态。英国部分清冷凛冽,剪辑凌厉,特写如麻,后半部转换为公路片后的西班牙部分化为浓烈的暖色,画面馥郁炽热但不灼人。
目前为止,琳恩·拉姆塞的四部长片作品,影像所呈现出来的气质极具一致性,很有导演特有的风格。在她的作品里面,你能体会/感受/看到:孤独、迷茫、丧、忧伤、疼痛、隔阂、破败、脏乱、死亡/自杀、曙光等等。在本作里面,默文·卡拉是幸运的,到最后,她可以去实现自己向往的生活。
虚浮。
全部的铺垫只为一个长镜头
不知所谓
拉姆塞的第二部长片,同《捕鼠者》一样,主角的行为总有种如刺在喉的感觉,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的难受。其后的《凯文怎么了》也是。这几乎成了拉姆塞的标签。
情绪影像化。
对尸体和小说的处理非常任性,故事不太被重视,全靠lynne ramsay美丽的镜头和动听的原声来推情绪,alright
非常像早期的新浪潮
七八年前曾经非常想看,可到今天才看到。假如以前就看到的话,那时年纪小些,一定会觉得很kool很我们姐们儿的感觉。只是,时至今日,觉得这片子也就so so,竟有一种很过时的感觉,哪怕里面仍有一些劲爆点。原来大师称为大师,因为他们的电影经得住时间考验。这样看来,做电影这行很复杂。
#EIFF# 散场之后脑子里开始唱:點先可以沒憂愁/點先可以沒淚流/點先可以自由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无望的爱,无形的日子,无声的呐喊。没有传统意义的叙事线,是因为女主的生活没有能辨析的转折、高潮和始终,像呼吸机上那根孤苦的线。她卑微的日子和格拉斯哥的灰暗是如此匹配,以至于烈日黄土的西班牙让她慌茫。Morton不动声色就释放剧烈情感的脸是个漩涡,她绝口不提的寄养童年,也许就是角色的前传,在此合而为一。
遗产怎么花都是人家自己的事
第一次看这样的英国电影
无法形容的魅力。Touching as a feeling。Sound Design无穷分。
虎头显得蛇尾。下班路过男友尸体,去冰箱拿一个披萨,这段太好了。
75
最可爱的一部Ramsay
男友死后被当作背景提及,完全围绕女主的心理行为去叙事,绕开道德批判,甚至不做批判,只说怎么能够自由。而人物因为巧合事件获利未被揭发,让她以为自己真正获得了自由。某种幽灵会伴随她。确实是讲述女性经历的。
宿醉里顶着鸡窝头看的,充斥着近乎泛滥的近景特写,也充满了要命的扼喉感。反叛女孩厌世之旅,似乎上了年纪,对这种看起来很酷的题材就感觉淡淡了……
8.4 从头至尾都在借助各种无处安放的意识流拍法来展现卡拉迷茫混乱的精神状态。英国部分清冷凛冽,剪辑凌厉,特写如麻,后半部转换为公路片后的西班牙部分化为浓烈的暖色,画面馥郁炽热但不灼人。
目前为止,琳恩·拉姆塞的四部长片作品,影像所呈现出来的气质极具一致性,很有导演特有的风格。在她的作品里面,你能体会/感受/看到:孤独、迷茫、丧、忧伤、疼痛、隔阂、破败、脏乱、死亡/自杀、曙光等等。在本作里面,默文·卡拉是幸运的,到最后,她可以去实现自己向往的生活。
虚浮。
全部的铺垫只为一个长镜头
不知所谓
拉姆塞的第二部长片,同《捕鼠者》一样,主角的行为总有种如刺在喉的感觉,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的难受。其后的《凯文怎么了》也是。这几乎成了拉姆塞的标签。
情绪影像化。
对尸体和小说的处理非常任性,故事不太被重视,全靠lynne ramsay美丽的镜头和动听的原声来推情绪,alright
非常像早期的新浪潮
七八年前曾经非常想看,可到今天才看到。假如以前就看到的话,那时年纪小些,一定会觉得很kool很我们姐们儿的感觉。只是,时至今日,觉得这片子也就so so,竟有一种很过时的感觉,哪怕里面仍有一些劲爆点。原来大师称为大师,因为他们的电影经得住时间考验。这样看来,做电影这行很复杂。
#EIFF# 散场之后脑子里开始唱:點先可以沒憂愁/點先可以沒淚流/點先可以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