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画五星,剧情三星(前面四星后面两星),综合四星没看过小说哈……还没打算买。
以下说的只针对动画版。
用复活尸体的形式去探究灵魂和人性本来是个不错的题材,影片的前半段折射出的世界观和人设也是很不错……虽然起名用的梗略微出戏。
但是后半段画风一变又成了邪恶魔人意图打开新世界男主与基友妹子拯救世界的恶俗剧情了_(:з」∠)_以及结尾那段的谜の结晶你是从罪恶王冠穿越过来的吗?
事实上从王冠穿越过来的多了去了……倒不如说整个结尾就像Lost Christmas一样,就是色调从紫色换成了绿色。
具体的相似点看过王冠的人也能清晰认出来吧,不一一列举了,毕竟我主要不是想吐槽这个。
伊藤计划原来想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我们当然是不得而知的。
圆城塔这个结局我是真不喜欢……(主要是结局太过中二而且烂大街)不过就像华生一直试图让星期五找回灵魂一样,圆城塔对于伊藤,应该也是一样的情感吧。
对于逝去的故友,只能从他留下的只言片语来还原他……也是挺辛苦。
续写本来就不可能尽人意,还是持一颗宽容之心吧。
最后吐槽下B站的键盘侠,把自己塞进去设定去吐槽人物性格和人物行为来炫耀自己低得可怜的智商也是辛苦了。
而尼正太 和马卡 用自己的死来阻止主角 第一个诞生灵魂的尸者 the one 在寻找同伴(新娘) 上司疯狂的用书的力量来毁灭人类的 杂音 希望建立永久的秩序和救赎(人偶妹纸的提到过爱迪生不希望存在杂音)而最后的一幕仿佛是上帝对人类的奖赏一般的赐予了两个尸者灵魂 算是最好的奇迹了吧
画质和音乐非常棒,但遗憾的是,故事本身说不通的话就这些东西毫无意义,完全就是浪费两个小时的生命。
整部作品就是个缝合怪。
借用了大量经典小说的设定或角色名字,但是却没有那些小说的精神内核或角色原本的性格,只是个空壳而已。
绝大多数的台词和画面我都能挑出毛病来,说实话我已经有段时间没看到这种级别的烂作了。
虽然看起来似乎这影片是想要讨论灵魂的本质和灵魂与语言的关系,但实际上就是几句空话翻来覆去来回倒,没有任何深度。
整部作品就像是只看过几本经典小说的初中生强行编凑的作品,中二病的味道浓厚得让人窒息。
这种作品完全就是在污伊藤计划的名。
紧跟着《屠杀器官》的“屠杀语言”,这是一部华丽且深刻的作品,如果理解作者想表达的内涵,还是需要一定的哲学常识,以及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思索。
个人而言,人设以及场景呈现都表达出了作者的态度。
动画中一直强调了“语言”作为“意志”与“思考”的表达,而“语言”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声音,还有画面、气息和文字,而所有的意思表达直指一个目的,那就是“环境”的塑造。
因此“身临其境”是“语言”最强的表达,而每个人所能理解多少内容,完全是根据个人的积累所呈现,也就是你个人到目前为止的经历。
对于经历的积累,实践固然重要,而在有限的时间里,近乎无限的积累经历,那就要依靠“意志”以及“思考”,并且通过“语言”循环往复。
我们的阅读,实际上就是一种“思考”至“语言”的无限循环,这样的循环之间,我们才产生了“灵魂”这一个概念。
或许我们常说,一个人拥有独一无二的气质,这里的“气质”,实际上就是“灵魂”的一种在外表达。
在我的理解中,“灵魂”实际上混合着你的“感受”“选择”以及“表达”。
而在我们关于“爱”的话语中,“两个人共有一个灵魂”,或是“灵魂伴侣”,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即是在“思考”与“语言”的循环之间,双方处在同一个处理逻辑之下,不会引发宕机(分裂)或者BUG(误会)。
关于爱情,近期的思考是有两个指标能够衡量,一是“信任”,二是“经历”。
由这两个标准的高低所衍生的四种情况,基本能够涵盖社会中大部分的情感状态。
回到动画之中,无论是尸者还是人偶,本质上可以用奴隶以及人工智能进行理解替换。
该部作品还是有反战以及反种族主义的内容,例如棋子一般的尸者对战(现实战争中牺牲),在统一命令之下(语言)尸者的狂暴以及生者的被剥夺欲望(欲望是发展的动力)。
动画中各个人物的起名无论是“莉莉丝”(犹太教)、“华生医生”(福尔摩斯全集)、“星期五”(鲁滨逊漂流记)、“卡拉马佐夫”(卡拉马佐夫兄弟)、The one(钟楼怪人)都有各自的象征。
因此The one对于“新娘意志”的执着,也是让人想到那段没有结局的爱情,令人唏嘘。
故事的结局,实际上委婉的表达了华生的“创世”(通过莉莉丝转化为艾琳艾德勒,并成为他的妻子),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动画最终,将“语言”通过实体与虚无之间的转化,让“语言”的力量以物质的形态附着在人物身上,提示我们“语言”的巨大威力(言灵与魔咒)。
总体来说,人类的发展需要依靠人类本身的自然发展。
人工智能的运用、对人类欲望的控制(剥夺或者过度满足),一定要注重适度。
结尾,华生将灵素注入自己体内那一幕,因为没理解原意,以至于我解读成另一种版本:华生为了与星期五再会,决定将自己变成尸者。
因为只有变成他的同类,他才能触碰到他的灵魂,从而进行沟通。
于是注入灵素那一刻, 华生伸手握住星期五的手。
星期五的手颤动了一下,然后黑屏。
紧接着镜头出现星期五的脸。
他的眼神似有光芒在闪烁,那时候我理解为,星期五的灵魂触碰到了华生的灵魂。
按照我的理解,想要和尸者沟通,前提是把自己也变成尸者。
所谓华生为了星期五,最终把自己变成尸者。
就在我为这种伟大的友谊感动得要哭泣时,看完解读我才恍然大悟。
华生注入灵素是因为要把手记封印在自己体内。
只是怎么也没看懂,尼古拉为什么会成为牺牲品呢,以及,结局那里,星期五自述所说的,华生已不在这片土地上,是什么意思。
他不是变成尸者了吗?
看来得找小说读读。
很喜欢这部电影的世界观,让我想到了钢炼。
因为没接触过原作,看标题本来以为是反乌托邦SF的设定,结果剧情由开始的蒸汽朋克大国相争,到中二老头×2拯救(划掉)毁灭世界,最后强烈gc即视感的表现手法,果然这一切全部是因为大河内??
所以说“尸者的帝国”到底是想表达什么?
华生和星期五一直想证明的东西,尸者其实有思想?
语言?
意识?
灵魂?
活人不应该把死人改造成尸者,维克托手记里面为了让尸者有意识直接拿活人改造更不可取,M为了世界和平把大家都变成尸者和The One为了自己和新娘的灵魂牺牲大家的灵魂就不用说了,但是我觉得应该还有更深层的东西没有被表现出来(还是我没看出来?
)。
而且我对于这个灵魂说有就有说没就没了还能变换容器这种玄幻的设定始终抱有黑人问号的表情。
但是字幕组很用心的把出场人物的来源都标明出来倒是勾起了我去看原著关于语言与意识各种论述的好奇心。
最后莫名担心2017的虐杀器官动画化。。
ps,热烈欢迎看出深意的同学前来讨论
地图炮:伊藤计划整个一傻逼,不止这一部。
我这里不扯他故事性奇差无比这一点。
他不就喜欢搞什么反乌托邦(harmony),然后扯一些维基上看到的哲学家语录么?
貌似很有逼格,其实全是毒力撕烤。
反乌托邦就更反动了,日本反乌托邦作品一贯操行,除了来自新世界,没见过例外的。
具体说说,本剧,这货说维特根斯坦错了,应该是思考先于语言,牛逼不?
反对维特根斯坦啊!
反对语言哲学主流!
牛逼个屁啊,这么符合直觉的东西你问楼下大妈她也会这么说的“哑巴也会思考嘛”,就好像小学生都会觉得偶数比整数少一样。
维他们违背直觉搞出一个语言哲学,这里面包含多少天才的努力?
这孙子毒力撕烤一番就表示老子要日天了,要打倒反动学术权威了,结果屁理论基础都没有,说来说去让星期五发展了一个科大讯飞的功能,这跟语言跟意识跟灵魂有半毛钱关系。
然后,这个“理论”是伊藤计划所有作品的核心。。。
全盘皆low了。
这要能成功反得了维,那红脖的所谓常识早就能反马了。
然后说harmony里面扯福柯,这有什么好扯的?
在反乌托邦作品里面扯法左是对法左的极大污名化,这里先按下。
他扯什么?
就是福柯关于死亡的那一段,仿佛福柯说这话就是预见到剧中乌托邦社会一样。
狗屁啊,福柯虽然喜欢说些漂亮话,但马上会解释的:他不是科幻作家,他说那话不是黑哪个二逼科幻作家脑子里意淫的乌托邦,他就是在黑当代生活,比如日本。
当代生活,想死随便死,所以他根本没有哭诉资本主义求死无门。
这货却理解成福柯是在预防某个大家根本没法死的乌托邦。
我再说一遍,法左不是科幻作家,所以我非常不理解为什么日本人总是喜欢在他们科幻作品里面引用激进政治理论的名言,明明他们的作品就完全不涉及什么激进政治。
于是又说到乌托邦,以及为啥反乌托邦不能扯法左。
日本人几乎所有反乌托邦作品都很坏:科技/歌名蓬勃发展,然后搞出一个奇葩社会,权力结构肥肠肥肠反直觉或者就直接很邪恶,激起观众本能反感。
看完马上感慨:歌名,是灾难!
科技,是双刃剑!
人性啊,多么脆弱,又多么可贵!
要守护人性,当代生活!
所以大家冷静下来,爱与和平!
lalala!
没有比这更白左更反动的了,法左一直黑人道主义和人性,就是这个原因。
如今反乌托邦甚嚣尘上,早就是意识形态机器的一部分,时刻告诫观众:歌名=老大哥。
而人性和人道主义,不意味着别的,正是法左一直批判的当代生活的化身。
于是,伊藤计划引用法左对当代的批判,反过来维护当代,确实没有比这更羞辱法左的了。
没错,psycopass,你也一样。
这种反乌托邦小说太好写了,构思一个邪恶帝国谁不会?
然后再捏造几个在其中长大,却不知为何就是能够具有当代白左价值观的亚撒西少年少女。
不展开了。
历史上“反乌托邦”当然还是好的,美丽新世界最高:当代生活,本就是美丽新世界,常读常新。
动物农场就应该看成讽刺小说或者政治寓言,而不是什么反乌托邦,因为所指苏联已然出现,不是某种单纯的构想。
其他早期作品也都如此。
而今,反乌托邦却用树极权稻草人的方式,嘲笑着歌名,一个大写的当代机智。
至于你国人还能看得感慨万千的,还需加一句,您难道不知道你国自己就是极权样本吗?
这么说起来自新世界真的还算好的了:超能力的出现是进化的必然,科学家只是一个导火索,那就不能甩锅给歌名和科学,并且贵志佑介也没胡乱引用名言警句,最后,里面生物描写很exciting啊!
电影的容量好大,也同时暴露了导演的决心,所以尽管导演控制了电影长度,甚至不惜将本片的部分节点删减,但电影还是达到了惊人的2H,对于动画来说真心是部长篇了。
这就是问题所在,电影在很多重要的叙事部分显得发力不足,有点太赶了,对于本片无疑搞成上下集,似乎效果会更好一些。
不过制作配乐声优什么的硬件条件还是很棒的,足以体现制作组诚意了。
「思考先于语言」是伊藤计划作品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反复出现在其每一部作品之中。
思考先于语言,首先是在反对索绪尔结构主义及维特根斯坦语言学派思潮中语言相对性的论断(更直接的比如萨丕尔-沃夫假说)。
在本作中,因为思考先于语言,所以华生要星期五始终用文字笔记,念念不忘让尸者说话——这一切,都是为了证明尸者存在思考,进而藉由「灵魂先于思考」的推论证明尸者存在灵魂。
星期五的钢笔,也正是他们这个理论的象征。
美与崇高是康德美学中二元对立的美学元素,这里指的正是人类以自身意志创造出的东西(artificiality)。
不妨引述他的名言来说明: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越是历久弥新:一个是我们头顶的灿烂星空(美),另一个是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崇高)以上是字幕组标注在影片的注释,看看这逼格就甩别人几条街吧?
我不知道观影之前需要了解什么东西,可能需要熟读福尔摩斯系列,知道英国19世纪的故事又或是了解弗兰肯斯坦的相关流传故事,总之不看注释可能了解的不是很全面,所以观影的起点高往往不会提升影片本身质量反而会拉低观感舒适度,造成故事冗长,枯燥无味。
两个小时的片子当我觉得看的很久了之后一看进度条才发现只过去了半小时,时间过得很慢,期间有三次都快昏睡过去……好不好看不言而喻但是呢!!!
香菜的女主真的是太漂亮了,毕竟三观跟着五官走嘛。
金发碧眼,细腰丰乳,黑丝长裙高开叉,赤色眼影大波浪,这给谁都得迷糊呀,漂亮真的漂亮,么得越看越养眼,真是太漂亮了,太符合xp了……咳咳!
伊藤计划三部曲——虐杀器官,尸者的帝国和和谐。
我想着三篇应该没有顺序的吧,因为之前诸神出了虐杀器官的双语,所以先看的虐杀——考哥日常白毛+boss,所以对于伊藤计划的画面不担心反倒是很期待会收到什么样的惊喜,果然霸权社不会让人失望,当然总有种梦回巨人的感觉。
以上。
(啊,莉莉丝真漂亮)
剧情不说了,本来就槽点满满。
想来说一说其中一个设定问题。
看动漫的时候是和我妹一起看的,看到阿富汗战争双方都使用尸兵进行战斗的时候我妹说了一句“这样打有什么意义啊?
”这一句话一下子好像点醒了我一般。
确实,剧中设定投入尸兵是为了减少活人的阵亡率,但这就牵扯出了一个新问题。
活人可以被枪打死,尸者可以被枪打死吗?
关于这点动画里展现的不多,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那么容易被打死。
在现实里,生者受到枪伤后涉及各种各样的战地治疗和看护,在电影设定的时代很多人会死在受伤后的感染中。
但尸者不同,根据动漫里展现的镜头可以看出,它们受到枪伤也可以继续行动。
而且尸者使用枪械的精准度并不高,结合它套用的时代背景—阿富汗战争。
那个时代击发枪的大规模装备已经将战争从排队枪毙变成了挨个点名,也就是说步枪的精准度大大提高,但尸兵的低精准度看起来在动漫中毫无作用,只是在像对方的尸兵“泼水”。
因为子弹没法有效杀伤尸兵(应该是没法精准击中尸兵的弱点),在电影里最终会变成双方的短兵相接然后引发部分尸兵失控。
这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了。
如果历史上真的投入了僵尸作战,并且是以短兵相接来决胜负的话。
那么战争方式亦然会随之改变。
从《生化危机》等丧尸题材我们可以知道,如果杀死丧尸的唯一手段变成了击打弱点,或用火、爆炸等大威力手段。
那么攻击者一定会想尽办法提高自己杀死丧尸的效率,例如装备喷火器(电影里女主使用过类似武器)。
所以如果全世界真的投入尸兵作战,那么战争方式绝对会转变为针对敌方丧尸而使用的大规模杀伤武器,在动漫设定的时代,列阵射击就会不复存在。
退一步来讲,如果真的只能列阵射击。
因为尸兵的低精准度和枪弹对尸兵的弱势。
那么战争的获胜手段就只会变成一种—哪方的尸兵数量占优则胜利,因为短兵相接的优势涉及到双方武器、装备、训练程度。
熟练占优势的一方则会将这个优势变为最大化。
战争规模将会大到难以想象。
因为不用吃喝的尸兵几乎不需要普通军队那样高需求的后勤补给,除了增加维护的生者以外。
如果参战方甚至没有荣辱观,那么连尸兵的衣服都不用准备,直接赤裸上阵来最大程度的增加投入战场尸兵的数量。
战争规模会从几百、几千、几万直接上升到几十万、千万和几亿。
因为宽泛来说尸体的数量取之不尽。
丧心病狂者只需要杀死活人就可以变成尸兵,活人只需要留下供给尸兵运转的最低配即可。
这也是为什么说,如果一个世界出现尸兵这样的武器,那么战争手段和方式也必然随之改变。
打击敌军士气和投入精兵的战术也会随之消失。
动漫里针对这方面的设定显然也是画龙点睛,缺少了那外形下灵魂的一点。
三部曲只有一部到现在还没看了
人设作画都上乘,世界观撇开结尾都让人赞叹东瀛的想象力与考据混搭能力,音乐十分漂亮,这点毋庸置疑,思考先于文字的想法很值得回味,时下热门一个也没放过,看罢最后出字幕,发现“Door”居然好于全片的听感,彩蛋真是戏谑,不要也罢
三部曲中最垃圾的一部,设定无聊,想象力匮乏,逻辑等于没有,还卖腐。。。
5/10
什么勾巴设定。
我愿意干脆利落地承认他们之间就是爱情。
为什么结尾福尔摩斯了??
理念不新,画风尚可,打发时间的作品吧。
重口,装逼。分了20次才看完。。。
剧情无聊,人设智障,几度昏昏欲睡……多一星给画面,不愧是巨人的制作组,画风和色调看着还是比较喜欢的
霸权社这不是挺有钱的吗,霸权社怎么老整中二剧本。前半引人入胜后半无力吐槽
太酷炫了,只是引经据典有点让人头疼,核心还是sherlock那一套,EGOST片尾曲之后的彩蛋别忘记看,结尾我可以说就是EVA剧场版么,虽然很喜欢这个世界观,蒸汽朋克,快叫龌龊司机拍个美国的真人版!
感
看了两个小时 居然没明白在讲什么。。。。。。。。。。。
最后的部分过于拉垮了,浪费了前面营造出来的氛围
囧!乃们在干嘛…这一切…是为毛!
虎头蛇尾
也就是画面好
不知道有什么可以借鉴的电影。
前半段融合了僵尸 基情 末世等元素,用一堆名著人名也就不深究了。后半段觉得剧情加快敷衍了。结尾华生不是尸化了吗?怎么又和福尔摩斯搭上了?华生前传的意思??还是看看原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