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噬罪者

噬罪者,Hate The Sin, Love The Sinner

主演:庄凯勋,夏于乔,曹晏豪,蔡淑臻,林子熙,隆宸翰,应采灵,蔡瑞雪,颜毓麟,罗光旭,王道南,李璇,金凯德,许孟甯,罗思琦,黄舒湄,廖钦亮,陈文山,夏大宝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噬罪者》剧照

噬罪者 剧照 NO.1噬罪者 剧照 NO.2噬罪者 剧照 NO.3噬罪者 剧照 NO.4噬罪者 剧照 NO.5噬罪者 剧照 NO.6噬罪者 剧照 NO.13噬罪者 剧照 NO.14噬罪者 剧照 NO.15噬罪者 剧照 NO.16噬罪者 剧照 NO.17噬罪者 剧照 NO.18噬罪者 剧照 NO.19噬罪者 剧照 NO.20

《噬罪者》剧情介绍

噬罪者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罪,不因刑满而消失,噬罪的人如何得到救赎?」-《噬罪者》 涉嫌杀害高中女生李晓君(蔡瑞雪饰)被判刑的王翔(庄凯勋饰),过了十多年的牢狱生活后终于假释出狱。王翔回家,对妈妈(应采灵饰)和弟弟王杰(曹晏豪饰)原本平静的生活带来不少冲击。 原本打算安静展开新生活的王翔,却因一桩交通意外事件,让他的过去被曝光,却也因此与大学时期的女友沈雯青(夏于乔饰)意外重逢。此时又遇上因缘际会下认识的青少女意外失踪,警方、少女的母亲,和当年受害者的家人都认为是他再度犯案…… 当大家认定的加害者,变成了无处辩驳的受害者,他要如何突破社会的歧视、获得被害者家庭的原谅,重拾平凡的人生?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在你身边笑对明天赢取女孩罪案心理小组X带我回家鲤鱼小姐太空堡垒卡拉狄加:利刃之回闪孤夜寻凶少女杀手特急便报告老板之豪言壮旅玫瑰园里的老少爷们儿4年,2男,1爱情绿色地狱苦茶香私人诊所第四季湿地雏鹰丑女贝蒂:故事继续第一季空中火灾重案组第二季风起霓裳扑克之夜龙虎纪之忠义关云长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无主之花迷失的女孩堂下何人哈利斯特游艇谋杀案宅时代卡纳帕乞丐变王子无法满足、停不下来

《噬罪者》长篇影评

 1 ) 谁来决定你是好人,还是坏人?

噬罪者,即吞噬罪恶的人,这样的人将一辈子被贴上“有罪”的标签,无论是自愿还是被动。

先说一下缺点,前期节奏太慢,后来突然加快,最后却截然而止,所以整体看下来不会很舒服。

情节上其实一开始就做了很多铺垫,哥哥很爱自己的弟弟,所以就能猜到是哥哥替弟弟顶罪,先不说顶罪对与错,就哥哥对弟弟这份溺爱,已经是一种“罪”了,他替弟弟吞下了罪,不让弟弟受到一点伤害,殊不知这是害了他,深爱弟弟的两个女人,一个死了一个入狱,这都是他自己引起的,却没有受到任何惩罚,最后连去看怡安一面都不敢,不敢承担,不敢负责任,哥哥明知道却依然什么也不说,这种溺爱已经变得畸形了。

与《恶》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视角不同,《恶》是罪犯身边所有的人为主,他们是怎么面对生活和社会的压力,《噬罪者》是以罪犯本身为主角,剧情都是由他来展开的,这就造就了两个不同的感觉,前者很自然,只是在阐述事实,以人性作为剧情推动,真实且有力量,后者则更多了编剧的力量,需要一些戏剧性的巧合意外,因果关系等来推动故事,这样最大的弊端就是会影响很多角色的人物性格,举一大点,自己被解雇才想来找之前狱中的龙哥,认识阿标,想要帮助芷玲,让她到自己公司打工,补习功课,却因为芷玲偷东西,间接害死阿标,又对芷玲大发脾气,导致她离家出走,最后被冤枉。

整个一条大的情节推动链都是这样完成的,仔细看就不难发现会有些许矛盾的地方。

所以整体上与《恶》还是有一些差距的。

最令我感动的一点,雯青与出来后的王翔第一次见面,男友突然闯入,王翔为了保护雯青,说这只是一次采访,不让她难堪,自己已经遍体鳞伤,还要用仅有的一切来保护自己爱的人,让我为之动容。

最有感触的一段

结局来看,我本来以为弟弟会去自首,真正承担一次,可是没有,导演把最终的“罪”放大到极致,没有被贴上标签的人,或许比那些有标签的人罪恶更大,而这种罪会一直蔓延,直至灵魂深处。

又或许,没有被放大,这就是事实呢?

 2 ) 谁是谁的罪人?谁要同谁道歉?

会接触到这部剧,是因为搜庄凯勋的电视剧搜到的,这位仁兄,虽然只看过他的一部麻醉风暴2,还是配角,不过至今仍然念念不忘,想说看看他还有什么好剧,就搜到这部与「我们与恶的距离」常常同时搬出来对比评论的剧——噬罪者。

其实这两部剧要表达的思想有交叉之处,但又并不相同,一部是站在法律、道德等伦理角度的大方向去评判善恶,剧中台词“什么是好人?

什么是坏人?

你有标准答案吗?

”拷问人心,而这部剧是完全以一个小人物的出狱生活带出它想告诉我们的,“我以为一切都会一笔勾销,但不是这样。

”“hate the sin,love the sinner”,这是出自《甘地语录》的一句话,译作“恨罪恶,爱罪人”,这也是这部剧的英文译名。

为什么要爱罪人?

人之所以会成为罪人,是因为罪恶有了生存的土壤,我们和罪恶生活在同一片土壤,怎么可能不变成罪人?

与其不加思索的惩罚他,不如去思考怎样把渗入土壤的毒素清除。

否则,除了这一个罪人,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罪人。

由于涉嫌杀害未成年少女,王翔被关了十二年,出来后,物是人非,因为怕影响到家人(为防止罪恶再次发生,刑满释放人员需要定时向观护人报道,并且警务人员要时常去居住地探视),他没有留在家里的早餐店工作,经弟弟介绍成为了一户有钱人家的专车司机,而阴差阳错的见义勇为,曝光了他的入狱事件,走投无路,他投靠了监狱中认识的做正当生意的龙哥。

原本以为日子就这样毫无波澜的过着,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也会慢慢淡出脑海,可生活怎么会轻易放过他们呢?

同在龙哥的公司工作的更生人阿标,因为被怀疑盗窃,干脆破罐破摔,故意在商超抢劫,就为了能再被关回监狱。

为什么?

外面的路,真是太难走了。

一个人被判定有罪后,之后发生的任何坏事嫌疑最大的依然是他,即使他是清白的。

这就是首因效应,犯了错的就永远是罪人,任何人都能俯视他、批判他。

人性如此,无法避免。

王翔也没有逃脱。

因为一个未成年少女的失踪,他又理所当然成为嫌疑人。

然而那名所谓的失踪少女,只是因为跟家里人怄气,自己躲起来了而已。

那此时王翔在哪里?

我们可以猜一下。

他被十二年前的受害人父亲囚禁起来,打着正义的旗号,发泄自己的私愤,以为这样自己能好过一点,但那件事每想起一次,心就被刺痛一次,伤口永远都不会愈合。

但王翔还是对他说,“对不起”、“动手吧”。

“对不起”,是剧中我听到最多的词。

但谁是谁的罪人?

谁要同谁道歉?

结局还有一点意料之外的情理之中,乖巧懂事的怡安,最终杀了男友的外遇,一尸两命。

她拿着烟灰缸一下一下砸下去的时候,我想到了东野圭吾笔下的人物。

人变成罪人,该是咽了多少不公正,才能从受害人变成施暴者。

我想小杰一生也不会释然,他的哥哥和女友都是因为自己,变成了别人眼中的“杀人凶手”,这个污点,在这个社会,是很难洗清的吧。

而晓君的父亲,可能会勉强放下复仇的欲望,但是这个心结,怕是永远也解不开。

漩涡中,没有人能逃掉这一切。

无论道歉或原谅的有多诚恳,自己能不能放过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再说说庄凯勋,看这部剧前,我脑海中他是飞扬跋扈的万大器,甚至看到噬罪者的海报时,对他的造型感到突兀,但剧终后,之前万大器的形象我已经记不起来了,取而代之的是隐忍深沉的王翔。

这个社会还有多少“王翔”呢,我不知道。

但,希望我们不会变成罪恶的推手。

 3 ) 是否真存在,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最近放假在看台剧,一口气追完了该剧,并对那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噬罪者,噬者,吞也。

在我最初的理解噬=吃,噬罪者即等于吃下罪则的人。

之后查了字典,发现噬≠吃,而是吞,吞和吃因咀嚼之分,确实大有不同,噬罪者等同于吞罪者,对于在当时事业、爱情双丰收的王翔来说,这件事情由于突然,也来不及分析利弊,只能一口吞下,当一个噬罪者。

本剧剧情并不复杂,属于一眼就知道故事梗概的剧,当年的真相在男主刚出狱,弟弟的表现中就不难看出。

兄弟二人在没有父亲的情况下长大,弟弟王杰对于哥哥王翔来说,并不仅仅是兄弟的角色,更是“视为己出”。

从小到大给予弟弟无微不至的照顾的哥哥,在亲眼看见弟弟杀人那惊慌失措的神态后,做出代替弟弟入狱的决定可以说是顺理成章。

在保护弟弟和与心爱的人过好一生相比,弟弟要重要的多,王翔不仅保护了弟弟,而且为了给女友离开的动力,更是在认罪时把杀人动机抛向了女友,让需要有发泄口的母亲恨她,从而断绝来往,也自私地希望女友能够在离开他之后得到幸福。

王翔出狱之后,带有杀人犯的标签回到家中,好像除了妈妈、弟弟不嫌弃他杀人犯的身份外,其他人无一不嫌弃。

妈妈对于当年的事情也是了如指掌,对于王翔的所作所为也是默认态度。

在接受他新的身份的同时,也有想要补偿的意味。

弟弟对于哥哥的态度非常复杂,有爱有恨有敬有怕,爱自然就是兄弟之爱,从小被哥哥照顾,哪怕内心有嫉妒也是深爱着哥哥的;恨哥哥过于优秀,事事都比自己强,就像是父母嘴里隔壁家的孩子,一种自私的体现;敬跟爱差不多,敬重哥哥可以在狱中独守秘密12年;怕哥哥哪天真的忍不住说出当年的故事。

可以说哥哥就是弟弟眼中的偶像,自己也希望像哥哥一样优秀,哪怕是保守秘密方面。

而且弟弟一直没有和交往已久的女友提起过自己有过哥哥的事实,直到哥哥出狱。

当王翔做司机时,老太太对其实放心的,不让王翔自比为下人,很满意他和小爱的关系,邀请他进屋喝茶,配她聊天,甚至让王翔去调查年轻媳妇是否有外遇。

当王翔身份曝光的时,老太太不仅仅极力反对王翔继续工作,更不让他进屋一步,丢了钱也第一个怀疑他,并且在之后警察去潘家调查的时候,老太太还是诬陷王翔偷钱,仿佛之前热情得体的潘奶奶拿错了剧本。

在这期间王翔并没有做任何错事,甚至还因为救人成为了媒体人嘴里所谓的“英雄哥”,只是一个杀人犯的身份让他遭受了天差地别的对待。

这还是跟他有过接触的人,当时可能除了小爱、唐娟、陈芷玲外再无外人会信他。

直到再次遇见狱中的好友龙哥,王翔才能再次得到正当工作的机会,也是因为这份工作,他将要直面李晓君的父亲,剧中最不会原谅他的两个人之一。

花季少女李晓君之死打击了这个原本和睦的四口之家,也让李母抑郁而终,让李父再也回不到从前慈祥的状态,让李兄心中也埋藏下愤怒的种子,一起凶杀案让两个家庭覆灭。

王翔出狱对于社会来说是刑满释放,对于我们观众的上帝视角来说是改头换面重新做人,但是对于王翔和李父来说,可能只是刑满,罪还没有消失。

之前剧情的交代可能是说更生人想要重新融入社会中有多么的不容易,而李父的出现则提醒我们罪并不会因为你的服刑而消失。

像社会上的江歌案一样,难道刘鑫没有被判犯罪,在道德的法庭上她也是无罪的吗?

不然。

换位思考,如果我是李父,可能也一样不会原谅王翔,会不会像李父那么激烈的去报复我也不清楚,毕竟很难感同身受。

与另一款大火的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角度不同,《与恶》讲述的是被害人家庭和凶手家庭之间的矛盾,并非是和凶手本身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在看过噬罪者之后,我对于发生在王翔一切非常矛盾,一方面杀人犯的身份不可原谅;另一方面他只是 whipping boy,这一切本不应该他来承受。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一句轻飘飘的话并不能消灭犯过的罪恶。

 4 ) 从《我们与恶的距离》到这部,台湾更让人敬畏和心疼!

上半年,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在豆子心中封神。

通过剧情的现实抛出的一个个关于人性的拷问,直击灵魂。

《与恶》之后,台剧又推出了一部相似题材的《噬罪者》。

如果说《与恶》是从旁观的多角度还原整个罪案中每个人的"受害"身份。

人人都置身其中却拼命想抽身事外。

那《噬罪者》就是直接打开天窗说亮话的节奏——让犯罪的人来讲话。

除了罪犯,每个人都不是主角,可到最后都是逃不开的被卷入事件中心。

豆瓣评分8.1,台剧又来赚人眼泪!

(下文涉及高能剧透,介意的小伙伴可直接拉到最后留言点赞,然后保留此篇,豆子等你看剧回来再来玩

---关于噬罪者---说回剧本身,主线倒也简单。

"高知男杀害花季少女"这次不是标题党的噱头,是悲剧的开端。

第一集开篇,杀人犯王翔假释出狱。

入狱的原因凶残直接,十二年前还是大学生的他杀害了一个高中生少女晓君。

毁尸沉塘,充满罪恶。

但是这样的设定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悬疑。

当时前途无量的王翔为何要杀人?当初经手他案子的警察的这句评价---“当年抓到他之前,我们也以为他跟案子没有关系,任何人的嫌疑都比他大”“结果,他就是凶手。

是否真的是有隐情?豆子先替大家按下这些疑问不表,镜头重新切回12年后出狱的王翔。

有着杀人犯这样沉重案底的人,出狱之后当然也是受到重重限制。

搬家是要申请的,每一个月都要准时回警局打卡报告。

实打实是一个被罪恶吞噬见不得光的人。

出来之后呢,外面世界对王翔也是另一个牢笼。

母亲只敢对街坊说"这是自己刚从外地打工回来的儿子"。

真相闭口不谈。

弟弟的女朋友怕他杀人犯的身份,能躲开就躲开。

拥有着高学历,找工作却是四处碰壁。

这些都是王翔逃不开的惩处。

后来终于在弟弟的帮助下,王翔找到了一份给大户人家小姐小爱当司机的工作。

日常上下学接送。

表面恢复了"正常人"样子的王翔也开始了似乎是"正常"的生活。

小爱骄傲的大小姐个性在他的沉默少言面前收敛了很多。

甚至还因为王翔替她收养了奶奶不让她在家养的小鸟,王翔火速被小爱从司机升级为好朋友。

他的一些隐藏才华技也在和小爱的日常相处中展露出来。

生活好像是看到了新生的苗头。

但,平静很快被打破。

一个雨夜,王翔载着小爱回家的路上,目睹了一场车祸。

他毫不犹豫的下车救人。

可是事后本该是"目击者"的笔录,在他以往的罪恶面前,变成了"嫌疑犯"的审讯。

世俗的枷锁太沉重,王翔暂时挣脱不开。

好在剧情没有在制造冤假错案上撒狗血。

但现实拐个弯,换了一种更狗血的方式问候王翔。

小爱把王翔救人的视频传到了网上。

一下子他成了见义勇为的"英雄哥"。

《与恶》里面,每集开头都是信息爆炸的留言。

所有人都在舆论的围观下压抑着生活。

而这次,又是舆论把王翔推到了一个高位。

人们好奇心的驱动下,很快曝光了王翔所有想刻意隐瞒的故事。

反转来的猝不及防。

人们开始正常以一个"杀人犯"的眼光审视他。

小爱一家开始怀疑起王翔的"老实",丢钱第一时间找他质问。

家门口被人贴满了"杀人犯"的字条。

甚至"英雄哥"高调的正义名声还引来了林晓君爸爸的愤怒。

他决定对王翔复仇。

以恶制恶,恨意宣泄在罪恶的行动里。

噬罪者,既是犯下大过需要自吞恶果的王翔,也是一直被仇恨,偏见吞噬的围观者吧。

-注意:以下是超高能剧透,介意请迅速下拉!!!!

-可其实,王翔没有处理掉小爱的小鸟。

王翔没有偷钱。

王翔没有做绑架小爱朋友的事。

这个理由只让他被林晓君爸爸绑架看起来有了一个"正义"的理由。

甚至王翔也根本没有杀人。

弟弟向王翔女朋友雯青解释的时候说"他一直是你熟悉的那个王翔"。

好悲伤的一句话。

看,恶让思维都变得缺失。

恶不自觉,泯灭了思维之下的公平。

《噬罪者》试图让我们从一个罪犯最直白的经历说清整个事件的全貌,有罪的人也应该得到一个立场,每一个声音都不应该被偏见忽略。

故事的重点不是王翔反转的杀人案件,而是他作为罪犯服罪之后该有的一点公平。

"罪,若不因刑满而消失,噬罪的人如何得到救赎"。

---爱与放下---《噬罪者》没有想洗白王翔过去的错误。

在剧里一直想说更多的,是他的放下。

王翔这种犯罪者刑满释放,开始重新人生的人群,剧里叫他们"更生人"。

自力更生,开始新生。

王翔离开小爱家后,在同样是更生人的龙哥开的保洁公司努力工作。

他还教别人读书。

也会一遍遍告诉身边人也告诉自己"自己对得起自己就够了"。

这是他对过去的放下。

其实这部剧的导演陈兴余也是一个更生人。

原来是黑帮老大的他出狱之后成为了台湾更生协会会长,还创办了清洁公司。

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劝更多人放下偏见,给更生人一个被原谅的机会。

过程是艰难的。

在剧里,就还有很多的人被现实和过去痛苦纠缠着,放不下。

在王翔杀人犯的过去曝光后,小爱家对他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只有小爱任性的想要跟奶奶说留下他。

她站出来为王翔说话的理由最简单也最真实。

"我看的出来他对我很好啊"。

固化的成见是把隐形的锋利刀,漠视和拒绝经常刺痛着一些在愈合的伤口。

对恶意放不下,是不是也在阻碍着一些温暖的进入呢?

还有王翔弟弟的"劈腿"爱情故事。

弟弟王杰有个温柔的女朋友怡安。

但他还在劈腿着小爱的后妈潘太太。

规定的玩乐楚河汉界,架不住潘太太爱上王杰的反转。

而且她还大胆的和怡安成了姐妹,当起了别人的"爱情军师"。

爱情的执念让三人最后谁也放不下。

劈腿事情曝光后,王杰因为不知道怎么处理,两边逃避。

潘太太因为怀孕,索性摊牌不肯退。

而被彻底欺骗的怡安为了维护自己的爱情,最老实的女孩子拿起了最邪恶的武器。

她把潘太太和她肚子里的孩子一起杀了。

走不出错误迷宫的他们,互相撕扯着陷入了深渊。

人性复杂,放不下的人太痛苦了,执念和恶念其实离得很近。

还有最后林晓君爸爸选择绑架王翔复仇。

作为父亲的痛苦让他对女儿的死放不下。

可是暴力真的能将一切的悲伤消解吗?还是只让恶循环了下去,更多人被罪恶吞噬迷失了呢?

已成定局的罪不值得洗白与掩盖,但在发酵的恶更应该阻止与扼杀。

或许放下很难,但我们还是应该相信公平的法律与基本的良知。

《噬罪者》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待罪恶。

他在小心的发声着一份艰难的正义。

他在试探着我们的包容。

一个罪犯过去的错不应该忘记,但他们改好之后我们也是否可以给予一个原谅和让他们放下的机会呢?

社会需要这样深刻的回溯和反思。

只有这样,才是在一次罪恶之后,尽可能减少下一次悲剧的最好的预防。

不希望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人性,也渴求不以最拒绝的姿态漠视重生。

 5 ) 哥哥为弟弟做出的牺牲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台剧这几年也是不少惊喜,总能看到一些想看的题材,比如最近抽空看完的《噬罪者》,虽然太懒了,但还是简单写下剧情吧,以便有一天又忘记看过的内容了。

大学时期,曾经做过类似的选题策划,就是与“更生人”有关的,当时想的设定就是一位坐了多年牢出狱的人,重新适应已经改变的一切,面对世俗的偏见、开启新人生的故事。

(但很可惜,拖延症患者迟迟没动笔)。

直到最近看了这部台剧,觉得还是挺欣慰的。

“更生人”其实就是刑满释放人士的统称,剧中的王翔就是这样一位“更生人”。

他之前因为“故意杀人罪”被捕,坐了12年牢,终于出狱重返社会。

从表面上来看他终于获得了久违的自由,但是实际上真正的自由却离他还有一段距离。

家人为了摆脱之前那件事的影响,搬了好几次家,向别人介绍也并不敢提王翔的过去,而是说他是从大陆工作了很久才回来的。

由于有前科即使有着研究生的学历很多公司仍然没有录用王翔,无奈之下弟弟只好托情人唐娟帮忙。

隐瞒了有前科的事情,王翔成功的在唐娟婆婆家当上了司机,每天接送唐娟的继女小爱上下学。

小爱的奶奶不准小爱养鸟,让王翔“处理”掉那只鸟,王翔把它带回了家,细心喂养。

鸟如其人,其实在笼子里一样也是不自由。

但其实王翔是自愿把自己困在笼子里的。

为了保守那个秘密,他早就把自由交出去了。

(后面会说到)小爱霸道蛮横,王翔也不卑不亢,两人由一开始的互相对对方不顺眼慢慢的也能和平共处了。

有一次开车途中有人遇到了车祸,王翔下车热心救人的一幕被小爱拍下来放到了网上,网民们大赞他是“英雄哥”。

但这却是灾难的开始,有人扒出了王翔是10几年前高中女生命案的杀人犯。

消息一传出来,很多人的态度都发生了转变。

比如唐娟的婆婆,之前认为王翔老实可靠,非常信任他,但是看到了电视上的新闻,对他的印象也发生了改变。

有次家里不见了3万块,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时候,怀疑起了王翔,问他有没有看见装着3万块的信封。

他也时常受到警察的“特别关照”:比如定期到访家中;当王翔碰巧出现在了发生车祸的现场热心救人也被怀疑······……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从小爱家辞职了,来到了龙哥开的清洁公司,遇到了同是更生人的阿标。

阿标的结局未免有过于极端的嫌疑,但是不得不让人深思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龙哥的抽屉不小心少了2万块,而抽屉的钥匙却被发现在阿标的挎包里。

阿标百口莫辩,觉得龙哥不相信自己。

后来冲动之下跑去超市抢劫结果却被当场被毙。

结果后来证实这5万块都是小爱的同学祉玲偷了给她爸爸的。

但是在之前有前科的王翔和阿标都被当成了最大嫌疑人。

这是人们的习惯性思维。

实际上王翔也一点也不像杀人犯,他为人处世温和有礼貌,对人对小动物都有爱心,他的人生如果没有遇到那件意外本来会有很好的未来,研究生学历的他在大学做助教,有相爱的女友。

他不像个杀人犯,事实上杀人凶手其实也并不是王翔,而是他的弟弟王杰。

为了保护弟弟,他承认了罪名,保守了这个秘密。

也承担了所有世俗的偏见与恶意。

弟弟意外杀死了自己最爱的女孩,这个设定不免让人想起了《牯岭街杀人事件》。

哥哥入狱了,作为家中唯一的男人,王杰也没让母亲失望,他工作很努力,是公司出色的业务代表。

甚至为了业绩不惜出卖自己的色相,和有妇之夫唐娟暗地里私会。

实际上他有一个温柔体贴的女朋友洪怡安,两人甚至要谈婚论嫁了。

但是如果不是被王翔发现警告他,王杰似乎也没有要收敛的意思。

当洪怡安知道王杰出轨对象是唐娟后,伤心哭泣,王杰还向她道歉,不会再让她伤心,结果却怡安发现两人还有联系。

对于像王杰这样的人来说,也许出轨并不需要什么原因,跟爱不爱也没有什么关系。

很讽刺,10几年前王杰杀了人,没有受到应该受的惩罚,但心中难免也有裂缝,10几年后有人因为他杀了人,他依旧不用受到法律的制裁,可是这一次也许也逃不过内心的制裁。

所以才会对警察说要他们抓了自己吧。

对于剧情方面感觉有些不太完善的地方,比如弟弟这10几年的心路历程其实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哥哥与弟弟的情感冲突;结局王杰女友冲动杀了王杰的情人唐娟也有些过激……看到这部也想起了东野圭吾的《信》中哥哥为弟弟做出的牺牲,这牺牲值不值得呢,也许只有故事中的人才有答案吧。

 6 ) 摒棄成見,用不同的角度檢視事情的本質,才有可能接近真相!

本劇讓人反思這世上有許多人性探討的灰色地帶,尤其是檢討自己平時看到的事件背後,是否還有不為人知的因果存在?!

如果說《我們與惡的距離》是一部首開探討”無差別攻擊事件、司法精神醫學、修復式司法與媒體如何報導重大刑事案件”之先河的影視作品,那《噬罪者》可以說是接力延續《與惡》的劇情軸線,進一步鋪展那些遭判刑定讞入監服刑的受刑人,一旦假釋或刑滿出獄後,所面臨的社會現實會是什麼樣的光景?!

另《噬罪者》劇情主軸為探討更生人與社會排斥的關係,但內容不說人權、不高聲疾呼去標籤化與去污名化,更不談修復式司法的問題,相較於《與惡》溫暖明亮的結局,《噬罪者》試圖展演透過被害者家屬所懷抱恨意的「私法」,去實踐他心目中的「正義」;陰暗、暴力且發洩式的復仇,宛如當代社會的真實寓言。

《噬罪者》英文片名取自甘地名言「Hate the sin, love the sinner」,原是改編自楊念純編劇原著《越界》,其曾榮獲電視優良劇本,劇名雖改,但劇本仍忠於原著的基調。

編劇選擇用一位更生人做為主角的反英雄主義,並希望能夠突破台劇男主角高富帥的窠臼。

從角色出發帶進故事,讓我們能夠深入每一個人物的內心世界。

在道德、法律與愛的界線越來越模糊時,看到人性的美好和黑暗。

《噬罪者》在劇情的結構安排上,並不意在側寫王翔的獄中生活,我們無從得知王翔的監內處遇為何?

也未能認識到監內的「教化」是否足以令受刑人自新?!

而是選擇以家庭劇的類型模式包圍更生人的主題,透過主角王翔的出獄後,面對社會所面臨的種種阻礙與困境,包含王翔家和其雇主家的家庭成員個性和互動,折射出王翔貼有更生人標籤所背負的有形、無形的社會眼光,那如影隨形的污名與歧視如甩不掉的陰影,隨著一次次的就業困難、社區歧視,以及對更生人是否會「重操舊業」的根深蒂固質疑,不斷地提醒自己身為罪犯的事實,即便已獲假釋資格或刑期已滿,但罪不因刑滿而消失;「重新開始」成為承載了開天闢地的恢宏重量。

然而,卻沒有什麼比重頭來過還要更為困難。

殺人犯憑什麼假釋?

一條人命只要關12年?

被害者家屬那句質問警官的「你覺得公平嗎?」將家屬的憤恨不平現實且寫實地予以再現,這樣近乎原始情緒的展演,反而令觀眾有著滿滿的既視感。

在《噬罪者》劇中,有兩個角色設定最發人深省,一是陳芷玲的賭徒父親,二是被害人李曉君的父親李春生。

芷玲的父親原在工地擔任監工,因一場工安意外而不良於行,日後沈迷於賭博的金錢遊戲,希望能一夕翻身,好扮演稱職的父親一角。

而李曉君的父親則因12年前那場喪女之痛,終日鬱鬱寡歡、像是活在一層又一層暗黑無際的永夜中回憶過去,又因過去的苦痛與傷悲而讓自己更陷入萬劫不復的情緒低潮中,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下,「復仇」是他解脫的方式,也是他實踐心目中所謂的正義的手段。

然而,陳爸因沈迷賭博耗盡家財,走投無路之際竟教唆女兒行竊(他說是「借用」)供他花用,卻對女兒與王翔等更生人的互動大有意見,要他「不要跟前科犯在一起」。

而李父作為被害者家屬,面對女兒遭殺害棄屍的悲慟,以綁架、凌虐王翔的方式追求他要的公平正義。

這兩個父親在王翔面前所犯下的「刑」,若在天秤上秤量,恐怕僅是刻度的差異,卻在「罪」上,顯現出截然不同的結果。

什麼是罪?

什麼是刑?

刑滿了而罪不曾消失,那麼未被量刑的罪,就無需受道德上的責難與法律上的追訴嗎?

作為這場戲的局外人,我們又該如何給予角色行為之評價?

若覺得殺人犯竟可假釋,那麼對於李父採取凌虐般的私刑行徑,是認為大快人心、罪有應得、死好?

還是在法治國底下無法同意這樣的極端行為?

這些「罪」未被論斷,那麼「刑」便僅是法律上的具文。

又王翔所背負的刑其實來自為手足的頂罪,那麼,若將陳父、李父與王翔三人擺上善惡的天秤,又會是孰重孰輕?

雖然《噬罪者》或因家庭劇的類型而開展過多條家庭成員的敘事線,以致於結尾令人有種收不回來的突兀感,但綜合而論,《噬罪者》正因為這樣的類型設定,讓王翔的生命經驗得以完整地展現於觀眾面前,並以家庭成員間的彼此互動,打磨王翔的角色個性,是如此溫柔、敦厚、體貼與保護家人。

這樣的安排或許可讓觀眾更立體地認識身為一名更生人,他是否如前科所顯示般地充滿污點?

還是他與你我一樣,首先先是一個人,接著是受刑人,最後才成為更生人呢?

我用罪與罰拼湊生命殘破的自己-王翔-

我的愛,死於李曉君消逝的那天起-王杰-《噬罪者》十分注重拍攝細節,劇本除了在既有寫實田調的基礎下,在拍攝前置期,導演同時參與了紮實的台中監獄田調,實際了解受刑人的生活細節。

而為了完整還原莊凱勛在獄中狀況,導演捨棄已廢棄的監獄搭景,特別借到還在使用的新店戒治所進行拍攝。

導演說「因為監獄管制嚴格,必須要同進同出,配合監獄的時間,手機也被列管,連一個小道具都不能少,要確實清點完畢才得以進出。

早上八點到監獄現場,等所有人完成安檢,都已經快十點了,拍攝時間其實很短!

」而裡面飾演法警的人,實際也是監獄的戒護人員,多方努力才能讓出來的效果可以讓觀眾更去相信也認同整齣戲。

本劇寫實基調比較沉些,雖然不至於太沉悶,但和商業節奏相比還是稍微慢些。

在調性節奏上可說是介於連續劇和人生劇展(電視電影)之間,加上是走家庭劇慢慢揭露角色關係和性格的模式,而非事件舖排緊湊的方式在開展劇情,所以觀影者是否會因為角色的心理刻劃及演員精湛的演出而深受吸引,以致於願意去追劇,就是最為關鍵之處,甚且牽涉觀眾過去的觀劇習慣。

其次,本劇由曾獲金穗獎肯定的賴孟傑與張亨如雙導演執導,他們從短片到電視電影,各自累積了豐厚的創作歷練,能把角色與複雜劇幅的「噬罪者」,掌控出懸疑推理中帶著藝術氣息的節奏質感與戲劇張力,令人驚喜與期待。

其中多場戲的鏡頭構圖與視框出色,包括一場莊凱勛發惡夢、夢境他做助教時在校園被學生追逐、頂樓陽台灑落考卷、考卷飛落的畫面襯托摩天高樓錯置的天景;抑或第2集「秘密」,莊凱勛與女友夏于喬仰看巨型飛機從頭上呼嘯而過的刺激浪漫拍拖 ,視覺手法皆富創意。

附註:本劇因涉入殺人罪入監服刑的王翔,在服刑12年後終獲假釋機會,而假釋依據則規定在刑法第77條的三要件中,即「有悛悔實據」、「刑期已執行超過一定時間」、「由監獄報請法務部審查核准」。

事實上,受刑人要獲得假釋需通過重重關卡審查,不是符合假釋資格便得以一律假釋(同時也絕非所有受刑人都可以申請假釋,如死刑犯、三振條款,以及犯與妨害性自主相關的罪,接受輔導或治療後,經鑑定、評估其再犯危險未顯著降低者),獲准假釋後,雖然意義上受刑人從監所管理轉向自律,但依舊受到一定程度的政府監管,而假釋中犯罪遭判刑,假釋更會遭撤銷。

一名因殺人罪判刑入獄後假釋暫獲自由而復歸社會的兒子,背負這樣的罪名回到社區,有時候連作為自己的「親人」,都難以避免以偏見,或婉轉地說是家庭的包袱來看待..。

導演:張亨如 / 編劇:楊念純法律上認定的罪有清楚的犯罪事實,可是罪的界定真的就只在「有形」的「行為」上嗎?

當我們看到一個罪行深重的人,憤怒、恐懼、謾罵似乎是必然的,但在下評斷之前,你是否了解事情的全貌?

愛本無罪,許多罪行卻都是因愛而生,為了愛而犯罪,是不是都值得?

 《噬罪者》的故事是以犯下殺人案的王翔以及小他八歲的弟弟王杰兩兄弟為核心。

王翔殺了高中女生李曉君,並將她棄屍在池塘裡。

王翔付出代價,坐了將近12年的牢。

王翔假釋出獄,王杰和母親終於盼到這一天,但因為當年王翔犯下的案件,他們多年來一直承受著很多壓力,王杰甚至在王翔出獄前,都未曾向身邊的人提過自己有個在坐牢的哥哥。

在發現家人對自己的隱瞞、社會的眼光、以及被害者家屬一絲未減的憤恨行為後,一向正向的王翔這才發現自己其實只是從一個小籠子換到一個大籠子裡。

劇名《噬罪者》看起來很像是一齣犯罪、懸疑、推理劇,但其實是藉由一個假釋犯出獄後的生活,來探討人性。

為了還原你我所處的世界,我們捨棄類型片的包裝,以寫實的美學基底和拍攝手法來呈現。

會做這樣的選擇是因為我一直相信當戲劇世界愈貼近真實生活,觀看者就愈容易去相信這些故事角色其實就在我們身邊,甚至去察覺這些角色可能就是我們自己。

本劇所探討的人性糾葛,就存於我們的生活之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曾因為嫉妒、憤怒、執著、恐懼、懷疑,而產生了不好的念頭,但亦或,我們更常不自覺的「以愛為名」對身邊的人索求或控制,這樣的人性若從宗教的角度來看,其實也是一種「罪」的。

但我們不談宗教,只是想用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呈現某些社會現象,給觀眾思考的空間。

不奢求認同,只要能夠理解,我們生活的地方就會多一些柔暖和溫度。

更生人標籤而來的阻礙,莫過在就業上的屢遭碰壁。

事實上,出獄後的復歸之路,若無從監內便進行一系列的職業訓練與重新與社會進行連結,直接在假釋或刑滿離監回歸社會後,期待他能自力更生,這樣的設想未免過於不切實際。

在劇本的架構上,每一集設定了一個小標題。

有的標題提示出那一集的重點,第一集男主角王翔出獄,小標題是「自由」,他重新回到社會,但是更生人的困境讓他一度懷疑這是個不需要他的社會,他真的有享受到自由嗎?

第四集標題「感染」是抽象的,媒體不斷報導同一則新聞,那種影響力就像病毒一樣散播出去,對很多人都會造成影響。

第五集「失眠」,劇中好幾個人因為發生的事情而困擾,難以入睡,在這一集裡安排了三場夢,表現出三位角色的不同心理狀態。

每一集的標題可以給觀眾不同的想像,讓觀眾看到劇中角色的另一種面向,用人物帶出故事,用故事的發生,改變人物。

在選角上,很早就決定由莊凱勛來飾演王翔這個角色,有別於他先前給觀眾的印象:深邃的眼神、獨具爆發力的演技,這次,他以一個內斂、壓抑的狀態去詮釋一個經過多年牢獄洗禮的假釋犯,沉穩的演出,十分有說服力,他不慍不火,讓這個角色非常生活化並且更為立體。

而擔任汽車業務員的弟弟王杰,則是由這兩年戲劇表現愈來愈亮眼的曹晏豪來擔綱,他在面對家人、女友、客戶和同事時,有非常多面向的詮釋。

劇中兄弟倆人有幾場令人印象深刻的對手戲,深刻的表現了一種手足之間最直接、自私、甚至是最無賴的情感。

圖上至下:沈雯青(夏于喬飾)、洪怡安(林子熙飾)、唐娟(蔡淑臻飾)幾位女性角色:王翔的前女友沈雯青(夏于喬飾)、王杰的未婚妻洪怡安(林子熙飾)、王杰的客戶同時也是另一位女友唐娟(蔡淑臻飾)也都精彩詮釋了女性在感情裡的不同狀態和樣貌。

夏于喬演出知性、自主性很強的女記者,在面對現在男友和前男友王翔時,她有不同層次的表演,精準地掌握住這個角色。

林子熙在劇中的形象是個溫柔、無害的好女孩,她拿捏得宜,前半段是個很溫暖的人物,後面的情緒翻轉則是令人眼睛一亮。

蔡淑臻飾演的是有外遇富太太,玩愛情遊戲玩出她認為的真愛,心境上的轉折和遭遇,讓人對她又愛又恨又同情。

最後特別一提,雖然更生人不是本劇最核心的主軸,但為了瞭解獄中生活及更生人的心情和處境,我們在做田調時,實際走訪了北部地區的幾所監獄,以及訪談了為更生人就業不遺餘力的陳興餘大哥,讓我深刻體會到現行制度下更生人重返社會的無奈和窘境。

但很遺憾的是,陳興餘大哥在今年初因病不幸離世,希望他在天上能夠看到這齣戲,也盼他的精神能永留延續。

選擇和大自己20歲的男人結婚,物質生活無虞也被受寵愛,但是後來遇到愛情,意欲為自己革命一次的決心!

-唐娟-

黃致豪(執業律師、司法心理學研究者)身為辯護人,我曾不只一次目睹高踞法檯的藍袍法官,以輕蔑或嚴厲,或二者兼而有之的語氣訓斥被告,內容多半是被告為何小時不學好,長大為非作歹云云。

這時,我多半備感難堪。

為了司法感到難堪。

那多半是在我們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設法蒐證,去說明刑法第五十七條所誡命要求法院逐一盤點的犯罪行為人脈絡之後。

法院的回應,似乎某程度在訕笑著辯護人的無力,映照著被告的蒼白。

那時,我心裡總難免要前思後想,該不該就著刑法的原則說出那句傳說中的名言:「去恨那罪,但要愛那犯罪的人。

」(Hate the sin, love the sinner.)這不正是刑法第五十七條要求法律人在面對犯罪者時所必須權衡考慮再三的「噬罪條款」?

這話,據說語出聖雄;話頭聽來輕巧,但在當下的台灣,乃至於當代許多自詡為民主法治的先進國家,看起來卻是那麼不合時宜。

別說去愛,有誰願意給來自社會底層的罪人一個重新再來的機會?

「恨那罪我懂,但憑什麼要我們去愛那犯罪的人?

」如果當今的台灣社會對於犯罪與犯罪者可以發出一波集體的聲浪,我想大概會是這樣的聲音。

「犯罪者該死」,「亂世用重典」,毋寧說是在當今民粹主義思潮當道的各個社會(是的,不僅是台灣)所興起的一種容易廣為接受的直觀想法。

畢竟,在各式各樣的成功哲學、奮鬥故事的「自由意志」、「人定勝天」假設背後,我們一而再再而三的遭受各式各樣的成功傳說催眠。

於是,我們要求孩子要有「狼性」,我們期待身邊的人要「堅此百忍」,卻忘了個人從一出生開始,無論是遺傳的,環境的,身心的,或者是社經地位的,就有許許多多的因素根本是自己甚至窮一家之力,全然無法掌握的。

我們忘了:人類有多麽無力蒼白與渺小,竟然轉而擁抱成王敗寇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放任弱弱相殘。

我們忘了:社會是一條滔滔長河,個人一旦落水,大多數時候只能隨波逐流,看命運之力把你帶向何方。

猶如我們觀看《噬罪者》時,面對王翔的境遇所生的心情:要去指摘一個人曾經犯過錯,是何等的容易;但是要去理解犯罪者之所以犯罪背後的成因、動機與脈絡,進而檢討體系,進行防範,要耗費何等的氣力,又是何等的艱難?

觀看劇本書的過程,不免令我想起雨果的《悲慘世界》,Jean Valjean出獄後被迫用假身分換新生活那一段。

可現代有誰能逃脫體制的掌握,真正重新開始?

太多這樣的被告多半後來就是淪入無力的輪迴:犯罪—受刑—離開監所—進入更大的牢籠(社會)--被拒斥—犯罪。

端看命運的長河最後決定把他們帶向何方。

我們學會去恨那罪,也恨那罪人。

到頭來,又有誰來原諒我們的罪?

有著嚴格的退休軍警父親,感情豐富也渴望愛情,對於王翔少女情懷的心儀崇拜,源於想把愛說出來.. 然而,我的死,是串起所有人的痛苦根源所在-李曉君-

 7 ) 比一辈子坐牢更悲哀的是一辈子被罪恶感折磨

这部剧真的蛮压抑的,断断续续看了好久,想不到结局是这样的,弟弟没有坐牢,弟妹反倒杀情妇入狱,哥哥和旧爱在一起开始新生活,但是所谓重生真的可以恢复正常人的生活吗?

我不知道,至少社会上的成见是在的,人死了,他是凶手,这是认知,也会产生信任危机,杀了一个会不会杀第二个。

就算我看完了全剧,知道他没有杀过人,还是会想如果我是里面的其中一个人,我也会害怕的。

因为连平时看起来柔弱乖巧的弟妹都会拿起烟灰缸砸向另一个女人,我只能说那个王杰真的不值得你这么做,帮他隐瞒杀人的事我理解,但是因为小三怀孕激情杀人自首,我不理解,大好人生断送,她看过大哥出狱的样子,她这么不在乎自己的生活吗?

王杰本质上还是一个懦弱、出事就逃避、靠哥哥女人来摆平的,他帮哥哥的方式是告诉哥哥同事那个人是哥的仇人,然后害人家开枪把自己害死。

我知道那个胖大哥也有错,他心理太脆弱,被冤枉受不了,而那个偷钱的女孩更是可恶,几次三番偷朋友家和老板的钱给他那赌博不争气满口谎言的爸,为了爸做尽偷钱的事,自己也爱慕虚荣偷朋友的隐形眼镜戴,她画的画每个人都是可爱的,但是她做的事,隐瞒行踪,发短信故意让警察误会王大哥,然后自己回来看到眼镜也没有关心,如果晓君爸爸没有最后报警和放弃杀他,他就死了,而且晓君爸爸也会坐牢。

一个悲剧的发生,是两个家庭都不得安宁,晓君哥哥一直在自责自己那天没有尽快找到晓君,依靠信仰天主教来摆脱罪恶感,晓君爸爸十二年后还执着复仇,看着仇人长大出狱就特别气愤,难以释怀。

还有罪犯的家,妈妈提心吊胆四处搬家,亲戚也不愿意来往,弟弟担心哥哥的事被曝光,影响家人,甚至连感情都是问题。

十二年对于杀人来说我还觉得判得少,对于被冤枉入狱的人来说却是很长时间了,哥哥是自愿替弟弟顶罪,我只能说他自找的,他对弟弟好到牺牲了自己。

但是弟弟的心安理得又让我感到悲哀,他能在家人面前承认自己杀人,不敢在警局直接表明自己杀了晓君,也不敢说出自己和唐娟被杀案的关系,他一直是逃避的,事业有成,勤勤恳恳,做人失败。

很多事实当事人都清楚,晓君长不大了,而王杰也似乎没有长大,他一直没有学会承担责任和勇敢诚实。

更生人的重新开始并不容易,如果每个人都能真正改过自新,那至少身边关心他们的人会很安心。

一方面警醒大家不要犯罪,不然会出狱也会像在牢里一样,心里不得安宁,被锁在小空间里,像笼中鸟一样。

另一方面,希望社会给予那些想要改过自新的更生人多一点关怀,不要把他们重新逼成罪犯,那个深渊,去过一次就够了。

罪恶并不是靠坐牢就可以弥补的,它只能惩治不能救人,重新做人得靠自己。

 8 ) 冷门版《我们与恶的距离》,不火真的太可惜了

若说今年华语最惊喜的剧集,当然非《我们与恶的距离》莫属。

取材自真实事件的它,并没有一味为某个群体高声呐喊,反而围绕着“无差别杀人事件”、“精神病患”,从受害者家庭、加害者家庭、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大众的角度,阐述了每个人和恶的距离。

不负众望,在第54届台湾电视金钟奖,剧集入围了包含电视电影奖、女主角、女配角、新进演员与导演奖等在内14项大奖。

贾静雯(宋乔安)、吴慷仁(王赦)分别入围视后、视帝;温升豪(刘昭国)、林哲熹 (应思聪)、洪勝德(廖纽世)入围男配角;曾沛慈(应思悦)入围女配角。

在此之后,缔造了这部神剧的台湾公视又推出一部现实主义力作,这就是今天小栗子想和大家安利的《噬罪者》

剧集一共13集,每集50分钟。

目前豆瓣8.2,仅514人标记。

没有像《我们与恶的距离》一样大爆,真的可惜了。

剧集讲述的是「更生人」的故事。

所谓更生人,是出狱后受刑人的称谓。

意思是说:希望他们都能更新自己的生活。

犯人出狱时,都会得到一个“出去后好好做人”的叮嘱。

但庄凯勋饰演的王翔告诉我们,一切没那么简单。

高智商犯罪者他亲手杀了弟弟暗恋的女生没犯案之前,王翔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在读研究生,同时担任助教的工作。

文质彬彬的他教学很有一套,因此在学生间人气很高。

他的爱慕者很多,其中就包括弟弟的同班同学,李晓君。

但他只把她当作妹妹看待。

因为此时的他已经有一个感情稳定的女朋友——沈雯青,两人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情商高、学历好,还有一个美丽且家境富裕的女朋友,怎么看他都是人生赢家,有着无限美好的未来。

万万没想到,他却因感情纠纷,杀了李晓君。

负责当年这起命案的警官都说:当年抓到他之前,我们也以为他跟案子没有关系,任何人的嫌疑都比他大。

结果,他就是凶手。

虽然他一直说自己只是不小心杀害了她,并非预谋杀人。

但留在现场的血迹,还有他把女孩丢进池塘毁尸灭迹的痕迹,这些铁证一一把他送进了大牢。

十二年后,王翔假释出狱。

除了不可以酗酒、不可以挑衅、不可以对受害人家庭进行骚扰。

每月都要到法治教育中心报到一次,随时接受警察的协助监督外,他终于获得了身体上的自由。

但入社会后一系列的事情告诉他,这不过是从一个小监牢走向更大的牢狱而已。

他被法律原谅了,但在社会这个大牢笼里,他的刑罚是无期。

处处被歧视善恶的标准到底是谁定的被歧视的感觉,几乎如影随形。

刚回家时,恰逢阿姨准备拉下卷门,她的意思是说想让王翔从后门进来,不要被街坊四邻看到。

妈妈拒绝了这个提议。

发现王翔没有跨过火盆就进门时,阿姨低声埋怨着:怎么没有等过完火炉再进来啦,这样会把晦气带进来的。

刚回到家,他天天在早餐店帮忙。

从客人口中,王翔才知道妈妈这些年一直撒谎自己在大陆工作,最近刚回来。

原来在发生那件事后,母亲便连夜搬家。

连续换了好几个地方,都因“儿子是杀人犯”的事情被曝光不得不离开。

为了生计,为了不在别人的指指点点中过活,她只好掩埋、虚构了儿子的这段经历。

有意思的是,即使儿子是杀人犯,是更生人。

但她仍时常叮嘱王翔,不要跟那种人(蹲过监狱的人)在一起。

弟弟女朋友每次见到他,不自觉产生的害怕情绪,以及越来越少到他家的行为,都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

早餐店阿姨们向警察无意间的抱怨,也不断地提醒他自己曾是个杀人犯的事情。

但日子还得过下去。

之后去找工作,因为这段经历,本是高材生的他沦落到工地搬砖的地步。

(这里并没有歧视搬砖这份工作)妈妈一直想让王翔有份正经靠谱的工作,于是通过弟弟的介绍,他去到一家富商家庭当司机。

面试时,他故意隐瞒了自己的前科。

尽管他并不同意这样做。

但用弟弟的话说,有些事隐瞒更好。

有了这个工作经历,也有利于他之后更好的跳槽嘛。

进入青春期的小爱是一个被宠坏的姑娘。

脾气暴躁的她总是对王翔呼来喝去,言语行为间很不礼貌。

但一来二去,她发现王翔除了人有点冷之外,其实人还不错。

奶奶让他扔掉的小鸟,他养育得很好,还会每天给她发照片。

买吉他差点被坑时,也是他即使跳出来制止,并依照她的情况选了一把很适合初学者的。

就连奶奶有时候都会对她说,不要老欺负王翔,他是个好人。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一次见义勇为事情之后。

某次雨夜开车时,他救了一对出车祸的母子。

尽管是做了好人好事,但他仍被叫到刑讯室做笔录。

原因很简单:车后座坐了两位高中女生。

用当年那位警察,如今是刑侦队长的人的话来说:有的人,本性是不会变的。

本以为事情到此结束。

没想到小爱把他的义举拍下来,并标注“如果他不是英雄,那么谁还是?

”上传到了网络。

一夜之间,他成了人人敬仰的“英雄哥”,人们都好奇帽子下面,他的真面貌。

但很快,他的真实情况就被调查得一清二楚。

上一秒还是英雄哥的他,下一秒就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杀人犯。

阿姨劝他搬走,

原先对他印象很好的奶奶,开始怀疑他会对小爱不利。

三万块钱找不到后,她直接质问王翔有没有看到这笔钱。

同样是见义勇为,发生在普通人和受刑人身上,民众态度却有了天壤之别。

借用小爱的话说,“他是不是好人,凭什么是你们决定?

也因这个事件,王翔前女友——沈雯青,

被害者李晓君的父亲——李春生,

监狱里他认识的大哥——龙哥,

也正式上线。

偏在这个风口浪尖,小爱的同学又突然离奇失踪。

警方下意识把怀疑的矛头指向了他,并认为他是恼羞成怒之下决定报复.....一系列的事情,再次将他推向风口浪尖。

用王翔的话说:我以为我自由了但并没有在里面不自由的是我的身体出来之后 不自由的是我的心

细节处处细腻“噬罪者”不止一个人不得不说,剧集中好多情节处理得太细腻了。

比如他从监狱返回家时,过马路不小心撞了个人。

道歉还没说出口,路人一边低头摆弄着手机,一边向他摆摆手匆匆而过。

他朝四周看了一下,低头玩手机的人比比皆是。

事实上,那场戏本来是一场问路戏。

但拍到一半被导演喊卡了,因为刚出狱的人,其实并不会直接那样与人接触。

刚回到家,不习惯睡床的他天天躺在地板上。

这是因为坐牢没有床,大家都要睡地板的缘故。

在和弟弟女友第一次见面时,他也低着头,和对方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这种不适应也体现在兄弟俩不同的娱乐方式上。

临近饭点,弟弟王杰一直手机不离手地聊天,而哥哥则是用笔玩着报纸上的数独游戏。

小爱打来的视频聊天,也被他关掉摄像头。

一个有趣的小细节是,他刚开始并没意识到摄像头的存在,直到被提醒才用胶带粘住镜头。

联系到他电机系出身,不得不让人感慨......

还有一个很值得说的点是,剧集中的龙哥其实是有原型的,他正是很有名的更生人——陈兴余。

19岁时他就加入黑道,并因手段残忍惹上两条命案。

一次是出狱后帮别人协调股票纠纷,一言不合就往对方脑袋开了一枪。

后来又伪造信用卡盜刷5、6千万元,最后被小弟背叛,一气之下打死小弟,被判无期徒刑,关了整整32年。

出狱后,陈兴余因为妻子的深情守候,再加上错过女儿的成长过程,不想再错过孙女的童年陪伴时光,遂想脱离黑道,回归社会。

在其身份不被社会接纳的情形下,自主创业开办了清洁公司,终于成为浪子回头的楷模,并接纳了很多更生人,帮他们重返社会。

而以上所说的被歧视、不适应社会, 都是导致更生人再度犯案的原因。

就像剧集中的阿标。

出来后想重新生活,但一没学历,二来有前科的他在求职路上频频碰壁。

好不容易被龙哥收留,也准备考个技师证,但却被警察怀疑偷钱,加上很难适应社会从而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念头,借着打劫便利店的由头准备回去坐牢。

比起现在的社会,还是牢房生活更让他感觉自在。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肖申克的救赎》里的监狱图书管理员老布,出狱前他已经被关押了50年,这几乎耗尽了他一生的光阴。

然而出狱后的他,没有任何谋生技能,没有朋友,没有金钱,在超市工作不如意,在图书馆办张借书证也很难。

相比在监狱受到尊重的生活,出狱后的老布找不到任何存在感、成就感。

绝望之下,他在房间里留下“老布来此一游”,上吊自杀了。

除了关注「更生人」这一群体,让观众思考一个已经为自己的罪过买单的犯人,是否拥有重新做人的权利外,它并没有让王翔成为替罪羊。

换句话说,他其实没有杀李晓君。

但却成为那个经历罪与罚审判的人。

而当你看完《噬罪者》就会发现,所谓“噬罪者”,它不仅是指王翔替罪的行为、为自己恶行买单的人、在伤痛中饱受折磨的受害者家庭,也指每个被欲望吞噬掉的人。

至于王翔是替谁顶罪?

为什么顶罪?

和前女友偶遇后是否复合?

最后他的罪名洗刷了吗?

他真的绑架了小爱的同学吗?

一系列的疑问我就不剧透了,自己去剧中看吧。

故事绝对精彩,不容错过

 9 ) 才不到500人看过,但我必须安利这部冷门高分剧

说到今年华语剧最大的惊喜,非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莫属。

该剧以真实新闻事件为原型,精良的制作刷新了观众对于台剧的刻板认知。

不仅如此,编剧更是大胆地新闻职业道德、原生家庭、家庭教育等诸多社会议题抛上台前,来试图探讨人性“善与恶”间的距离,拓宽了华语剧的主题深度。

在国内的豆瓣上,至今保持着9.5的超高评分。

而在《与恶》之后,缔造这部神剧的台湾公视台,又推出了一部同类型的现实题材剧集。

虽然目前在豆瓣上只有300多人标记看过,但光是冲着这个题材表姐就必须安利给大家。

《噬罪者》Hate The Sin,Love The Sinner

这部剧是台湾公视继《我们与恶的距离》之后,再度试水犯罪现实题材。

该剧同样立足现实,试图去关照边缘人群,探讨曾经犯过错的人在罪后该如何重生的故事。

剧中的男主角王翔,由台湾实力派男演员庄凯勋出演。

他曾经在高分悬疑片《目击者之追凶》中,将一名腹黑的新闻记者形象演得入木三分。

而在这部剧中,他又再度奉上了精彩的演技,饰演一位背负着「谋杀犯」标签的罪人。

男主角王翔,曾经因为过失杀人而入狱十多年,如今终于得到了假释令。

在台湾,像王翔这样刚刚出狱的刑满释放人员,被叫做:「更生人」。

这个别称寓意着:受刑者在出狱之后,能够改过自新,重新活过来的意思。

十几年前,王翔还是一所学校里的助教老师,文质彬彬的他一直颇受学生好评。

他有着一名感情稳定的女友雯青,事业方面也前途无量。

可一场命案却彻底毁了王翔的人生——他被指控杀害了一名女学生晓君,并为此承受了十几年的牢狱之灾。

转眼十多年过去,王翔获得了出狱假释的机会。

但对于一位背负着命案和多年牢狱生活这样沉重过去的罪人来说——要想重获新生并不容易。

王翔虽然出了狱,但依然要接受警察协助监督,每个月都要到教育中心报到一次。

更痛苦的是,来自身边朋友亲戚的眼光和偏见。

刚一回到十多年未归的家里,王翔就感受到了亲戚投射来的异样眼光。

母亲也因为被儿子的案底所牵连,曾经搬了两次家,却始终不敢对外讲出儿子的过去。

邻居们都以为,王翔这些年始终在外地做生意,如今刚回家。

家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说王翔内心所承受的负罪和屈辱感。

以至于每当弟弟的女友来家里做客,王翔都会主动回避,因为担心自己在家的话,会让女方感觉不舒服。

每次回到家的时候都要低着头,尽量目光不与人正面接触。

而且作为一个在监狱里待了十年的人,出狱之后,也注定会产生与社会的巨大脱节。

他不会用智能手机和网络,加上有案底在身,想找个能混口饭吃的工作都很难。

好不容易,才托自己的弟弟的关系,介绍了一份给一户姓潘的富人家庭做司机的工作。

说起男主角的这位弟弟,也不简单。

表面上看,他是个老好人,工作努力,有着一个正在谈婚论嫁的女友。

但背地里,他其实是一个脚踩两只船的渣男。

他一直与有钱的潘太太保持着秘密的地下情关系,也正是通过这层关系,才把自己的哥哥介绍进潘家做司机。

这份新工作很简单,就是负责接送潘太太的女儿小爱上下学。

但是为了能得到这份工作,王翔不得不隐瞒了自己过去的黑历史。

起初,娇纵任性的富家大小姐小爱非常排斥这种沉默寡言的司机,双方相处很不愉快。

可随着相处下来,小爱逐渐发觉这个司机虽然话不多,但性格却踏实谨慎,而且心细如发。

眼看着王翔的工作终于获得了肯定,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

一场意外的事故,却又让王翔过去被曝光。

事发前,王翔本来是在接送小爱回家的路上,意外目击了一场车祸。

见到有人受伤,男主角也不顾被人碰瓷的风险,冒着大雨,立刻下车赶去救人。

她还发现伤者中有一名孩子,为此他立刻脱下衣服照顾伤者,并打电话寻求医院急救。

这本来是一场善举,可王翔却在事后的警方调查中,惹上了麻烦。

原本只是目击证人和救人者的王翔,却被警方带进了审讯室,并且从简单的问询,升级成为了粗暴的审讯。

而这一切,只是因为王翔有前科有案底。

明明是一个救人的英雄,却变成了警方怀疑审讯的对象。

用审讯王翔的那位的话来说就是:「有的人,本性是不会变的」。

虽然最终经过调查王翔的确与车祸事故无关,但他却只能默默忍受这种社会上的成见。

然而事情到此还没完。

事发时,坐在车上的小爱用手机将王翔的行为录了下来,并传到了社交媒体上。

没想到很快就上了热搜,王翔也被网友奉为无名英雄,引发了媒体的热议和评论。

对于一般人来说,突然爆红可能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但对于王翔这样的更生人来说,他最担心的就是——自己所隐瞒的过去,被人揭露出来。

果不其然,很快电视台就找上门,想要采访王翔。

而作为电视台记者的恰恰是王翔曾经的女友雯青(夏于乔 饰),两人都没想到,再次见面竟然是会以这样的方式。

这些年来,雯青一直对王翔当年的案件耿耿于怀。

她一直认为——王翔是因为自己才成了杀人犯。

这次的意外重逢,也让她原本平静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

而另一边,随着媒体的热议,王翔的身份开始被曝光。

没过多久,就有人打电话曝光男主曾是杀人犯。

更有甚者找到了王翔母亲现在的家——将写着“杀人犯”三个字的照片,贴在他家的门上。

不仅如此,当年被害的女高中生的父亲,在看到新闻之后。

也开始悄悄计划着找王翔复仇……

故事到这里,整体剧情还是比较常规,基本都是早围绕王翔如何走出过去的阴影而展开。

然而真正的反转,到这里才刚刚开始。

该剧一开始并没有过多介绍王翔杀人案的始末,只是在通过一些闪回片段,展现案件的片段。

可随着剧情的推进,种种迹象表明——这起案件背后似乎另有隐情。

也许,那个看上去混的很好的弟弟,有可能才是真正的杀人凶手......

作为一部社会问题剧,《噬罪者》少见的以犯罪者的视角,来反思人性与社会偏见。

男主角作为一个更生人,即使出狱之后,也依然要遭遇社会各界的非议,以及身边人的异样眼光。

固然,犯罪就必须要接受应有惩罚。

但——现实中所有的问题,从来不是非黑即白。

尤其是主角这样无辜被打上杀人犯的标签的人。

无论他的内心如今是恶还是善,都似乎很难得到公正的待遇,他们想要回归社会,举步维艰。

甚至于发生任何事的事后,第一个怀疑的就是更生人,这更加导致他们似乎永远无法更生。

当我们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人的时候,无疑也在暴露着自身的无知与狭隘。

这种看待他人的有色眼镜,本身也是一种恶意。

如同该剧的英文片名《Hate the sin, love the sinner.》,翻译过来就是——去恨罪恶,但去爱那犯罪的人。

这句话无疑是整部剧的主题,每个人都会犯错,但请不要忘记善良的不能。

只有学会宽恕,才能不被罪恶所吞噬。

如同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所写的异样: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

光明和黑暗交织着,厮杀着,这就是我们为之眷恋而又万般无奈的人世间。

 10 ) 怅悔

剧中男主角:王翔因涉嫌谋杀女中学生李晓君而入狱,出狱后面对社会的种种歧视,以及社会对家人的骚扰而深感不安,其实他当初是因为想保护弟弟而顶罪,可弟弟却没怎么成长,一再犯错,如果哥哥当初能换一种方式来保护弟弟,也许弟弟能早些明白做人的道理,也就会少些悲剧。

,王翔为了弥补弟弟当初对李晓君之死给家人带来的伤痛,以致于对李家父亲伤害自己而选择了原谅,由所谓的罪人变成了受害人,差点儿死去,真是令人深思!

《噬罪者》短评

有一个很好的立意,但套了一个很烂的故事框,努力温馨,导致搞了一个很扯的结尾

5分钟前
  • 瞎评罢了
  • 较差

7.5分,后半段有点疲软,永远在哥哥保护下的弟弟永远也难以面对现实,惯偷和撒谎的未成年人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吗,可怜了贤惠单纯的弟媳,然而一切都是因果吧,不必执着…p.s.关于更生人的社会问题描述感觉还是少了那么点力度…

8分钟前
  • 那。默。
  • 还行

最大的贏家就是王傑了 先有哥哥幫頂罪 後有兩個女人對他死心塌地以至互相殘殺 而他全身而退 編劇賽高 呵呵。

11分钟前
  • Lim-ah
  • 推荐

槽点太多了。很怀疑打高分的是不是没看几集(前面至少5集其实还可以)。编剧居然能写出这种每一个出场人物都让我摸不着头脑的剧也挺厉害。只看到10集20几分钟,实在看不下去了。佩服那些看完整部剧的。

15分钟前
  • Momatcha
  • 较差

还不错 不过台剧中间那个穿插 真的傻爆了 还有这更新的速度简直弱智

17分钟前
  • raising_dawn
  • 还行

会不会有点太浅薄了。

22分钟前
  • 南瑾
  • 很差

还以为结局里的未婚妻和王杰会跟哥哥是一个轮回。不过整部剧都算紧抓眼球,一个犯罪带来的伤害是绵延不绝的,对人性和社会的审视还蛮客观。

24分钟前
  • 陈想想
  • 推荐

【群体性社会的容忍度】给予重返社会的人一个机会,这是本剧的情感前设。但这个前设的再前设是,主人公的“杀人”是充满了非固定意义。如果是传统意义的杀人犯,即如韩国素媛案凶手,你是否可以给予重返的一切容忍?在大多数生活都艰难的当下,《噬罪者》用更冷峻、严肃的态度讲述更生人出狱后举步维艰的生活,但其实也道出那些从未进过高墙者,最普通群体的同样不易。所谓,普通人何苦为难普通人吧。

29分钟前
  • 老羊
  • 力荐

8分是怎么得来的?7分不能再多了。莫名其妙的人物设计,莫名其妙的结局。

30分钟前
  • 奥黛丽赫本的赫
  • 还行

神经病吧?结局都在发疯,没一个正常人。剧情也很离谱。不过这也说的挺好的,圣母圣父是没有好下场的

31分钟前
  • 猫饼
  • 很差

好喜欢蔡淑臻的声音啊

36分钟前
  • 花老娘
  • 推荐

跟我们与恶的距离很像诶……但是评分竟然差这么多

37分钟前
  • 杨园卡拉特拉瓦
  • 力荐

更生人里的阿标和翔哥,在我们的眼里进去了的人,就代表着危险,再犯,而出狱的人要适应现实的社会,适应大众的目光,这个群体会让他们更难生活于这个社会,阿标开枪的那一瞬间就让我想到了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的那个老爷爷,虽然挨到了出狱,可是出来以后却无法适应,阿标最后说我想回去。在监狱里面起码大家都一样,不会有歧视,有偏见,而在外面发生任何事的事后第一个怀疑的是更生人,我们似乎永远无法更生。

39分钟前
  • 荔枝
  • 力荐

也许值得庆幸的是,无论发生了什么,这个家庭总是有很多的爱给彼此,相信彼此,支持彼此,所以到了最后,这个家庭仍旧没有破碎。

41分钟前
  • 有痕
  • 力荐

没有《与恶》那么精致承转起合,但也足够精彩,一个俗的不能再俗的故事,被拍成了罪与罚,如果说《与恶》讲边缘人,这个可以说是更生人,每个人都是道貌伟岸的正义联盟,可谁才是罪人呢?就题材,就把那些热门IP,翻拍,抗日…给打爆了,要是标为国产剧,我觉得是对导演演员的一种侮辱。

46分钟前
  • 晓寒风林
  • 力荐

结尾太烂了,如果想做的更绝一点更讽刺一点,结尾可以每个人都疯一下,但是也就弟弟女票疯了一下然而突然刹车,一切回归平静,真正犯错的人没有得到惩罚,受害者却变成加害者,哥哥又实在太老好人了,结尾真的像吃了苍蝇一样咽不下去。

48分钟前
  • 又又
  • 还行

高开低走。演员演技各个在线没得挑,但不得不说一句整部剧的三观都太歪了。拜托哥哥你不要每个人都想救,这不是救啊!!从顶替弟弟开始就错了,是溺爱!是病态的保护!弟弟到最后也没有学会责任和担当,所有的被害者都直接或间接由弟弟引起。家庭教育非常有问题,对人对事对物方方面面体现了家人角色的扭曲。弟弟是儿子哥哥就不是了吗??剧想展示的东西太多了,社会对更生人的态度、更生人的生活现象、报纸媒体的价值观、家庭与婚姻、被害者家人的光景、底层与上流社会的对比,太浅了全部戛然而止,哪一点都没有深剖,看完后感觉就这样子咯?立意何在,难道只是来欣赏男主的演技喔?失望!

50分钟前
  • 一个人吃吉野家
  • 还行

牛逼

54分钟前
  • 歲月神偷丶
  • 力荐

胡闹。

58分钟前
  • 独孤大厨
  • 很差

很难正确评价的一部剧,有很好得立意很棒的演出和绵软无力的结尾。

1小时前
  • 盗火线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