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减版,以超现实的手法讲述现实主义的故事,东北在地形影片,包含大量东北民俗信仰元素,如保家仙和萨满等。
二好家里出意外,丈夫大勇死去而她则幸运的活了下来被亲戚暂时收留,但却在不能动的时候遭到了丈夫兄弟的性侵,恢复之后他离开兄弟家后变得无家可归,成为了其他男人满足自己性欲,女人猎巫的对象,但他面对这些却选择了反抗,在他机缘巧合下治好一些人绝症的情况下成了其他人口中的大仙,然而他却并没有得到其他村民的善待,而是不得不离开村庄,在十里八乡以大仙的名义去讨生活,而她也在此期间尽自己的本心去做一些好事,比如让有家暴倾向的第二任丈夫家的兄弟善待自己的妻子,让第一任丈夫家的兄弟因为自己的性侵得到一些惩罚,或者帮助之前将自己看做猎物的同学,她似乎获得了一定的话语权,但实际上也只是因为被工具化后产生利用的价值,当他无法满足大家的利益的时候,又重新被大家所抛弃,比如第二任丈夫的兄弟卖掉了自己的女儿,而他却无法找回,曾经的同学摆脱困境得到钱之后却想用金钱继续物化她,而在她不予配合之后使用所谓的去仙的方法对付她,最终唯一和她有精神共鸣恢复了健康的聋老四孤独地死在房外,而他的小舅子也因为自己的善良而被苹果里放的炸药炸死,村里的其他人也为了利益不顾劝阻的去挖山,只有最后死了人后才又想让她想办法帮忙,而她已经对所有人失望,施展了定身法后离去。
影片的有趣之处是用超现实的手法展现了以东北民间信仰为基本元素所构建的一个光怪陆离的似乎人与灵有沟通可能的世界,增强了影片的形式趣味性。
并且影片用典型的方式塑造了众多村民形象,营造了一种以损人利己为根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但是影片在主题的呈现上似乎缺少更加深入的深刻性,只是呈现了人性之恶,却没有找到这种恶的来源,比如影片似乎展现了一种两性之间关系对这种悲剧形成理由,但是却没有更加深刻和根本的批判这种男性话语所造成的扭曲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北方大雪纷飞苍茫一片,村里的人们奔向金钱,纵使小寡妇成仙,也拯救不了人心的贪婪和欲念,纵使法术日渐精湛,也无法把封建的观念改变,乡村的现实越来越魔幻,现实比电影小说更加荒诞,虽然阴差阳错能拯救病患,却无法改变命运残酷的脸。
女主角演的真实自然,不会说话的男孩让人怀念。
不是最真实的乡村,但却是丑恶人性的真实呈现。
时值三月,新一年的国内电影节大潮又将逐波掀起,华语影坛会制造怎样的新活力与新气象令人期待,导筒联合FIRST影展推出一系列青年电影人创作计划追踪报道,或是重访他们值得被关注、之前却很少被提及的作品,或是把目光聚集到目前正在制作阶段的新项目,或是分享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酸甜苦乐。
导筒专访导演蔡成杰
北方一片苍茫(2017)The Widowed Witch导演: 蔡成杰类型: 剧情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一个死了三任丈夫的农村寡妇,被村民疏远,流言蜚语在村里谣传。
一次阴差阳错,众人以为她可以看病驱邪,诚心相助的她,治得了病,却拯救不了贪婪和冷漠的人心。
蔡成杰
蔡成杰,1980年出生于河北省,导演、编剧。
2013年,自编自导个人首部电视剧《听见凉山》。
2018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北方一片苍茫》在中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专线上映,该片获得第11届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剧情片奖,第47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虎奖,他凭借该片获得第11届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导演奖 。
采访正文导 筒:简单介绍一下近期的创作情况,《北方一片苍茫》的各类展映应该已经告一段落。
蔡成杰:是的,《北方一片苍茫》展映已经基本结束了。
从2018年8月份开始直到现在,我一直在忙于第二部电影的剧本创作,基本属于闭关创作状态。
导 筒:很多观众还不太了解你在这部处女作之前的经历,你是什么时候开始进入影视行业的?
蔡成杰:我之前一直在电视台工作,在中央电视台12套做导演,拍摄一些与社会法制相关剧情类栏目。
大概工作了四五年吧。
后来辞职开始筹备拍摄了《北方一片苍茫》。
《北方一片苍茫》剧照导 筒:《北方一片苍茫》在西宁得到娄烨率领的评审团的认可,电影节中的突然成功有改变你对未来的规划吗?
蔡成杰:改变还是很大的。
第一部电影能够被这么多人看到,得到认可和褒奖,对我个人来说是莫大的鼓舞。
这的确使我的电影之路变得更坚定。
并且也因为这部电影,认识了很多前辈和朋友,他们都为这部电影的公映及发行提供了很多帮助。
能够与他们为伍,让我感到荣幸。
导 筒:处女作在摄影和构图方面做了比较与众不同的尝试,之后的作品会保持这种状态吗?
蔡成杰:电影语言的尝试也是根据故事本身需要决定。
寻找更恰当的语言形式是导演的必修功课。
在接下来的电影作品里,我当然会继续致力于此。
对于新的形式的探索,也是我创作动力之一。
《北方一片苍茫》剧照导 筒:影片拍摄最困难的部分是哪些?
蔡成杰:和大多数刚开始拍电影的导演遇到的困难差不多,预算低,工期短。
《北方》也是如此。
拍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为资金发愁。
害怕因为没钱导致拍摄中断。
但是还好,在剧组所有人的努力下,顺利完成了。
还有比如职业演员与非职业演员的结合运用,天气寒冷导致拍摄的困难等等。
导 筒:新片的投资规模以及创作周期大概是怎样的?
蔡成杰:目前还没有具体的预算,因为新片还在剧本创作阶段。
剧本完成后,会根据具体电影内容制作详尽预算。
但可以肯定的是,新片的预算要比《北方》充足很多。
新片的初步计划是2019年上半年完成剧本创作,下半年能够开始筹备并且能够完成电影的拍摄。
导 筒:影片之前有公映前更名的情况,很多艺术片导演可能也会面临同样情况,这其中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更名是自己决定的吗?
蔡成杰:电影的中文名和英文名字都有改动。
这个是根据宣发给出的综合意见,我来重新改的名字。
《北方一片苍茫》曾用名《小寡妇成仙记》导 筒:一年多来的电影节之旅给你带来了哪些收获以及思考?
蔡成杰:收获很多。
在电影节上能够更早的看到了很多新的电影作品。
这些作品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民族。
让我看到了主题、形式和文化的多样性。
它们既丰富又动人。
这让我觉得,认真感受当下的生活十分重要。
感受我所处的时代,细微的变化,细腻的情感。
作为一个导演,应该真切的捕捉到它们。
能够以电影的方式,恰切的表达出来。
这就是独特的。
导 筒:怎样评价国内目前的艺术电影市场?
蔡成杰:电影市场,我不是很懂,很难确切回答。
说点主观感受吧,我觉得喜欢艺术电影的观众越来越多了。
这让投资艺术电影的影视公司,和艺术电影工作者都更有信心。
很多艺术电影有工业化的技术支持,专业的团队制作,电影艺术品质更有保障。
《北方一片苍茫》剧照导 筒:未来还会想拍摄哪些更有挑战的不同类型的作品?
蔡成杰:我觉得我们所生活的时代里,有很多有意思故事的值得讲述。
所以,可能还会继续拍摄一些现实主义作品。
起码是立足于当前生活和时代的作品。
导 筒:推荐几部近期看到的优秀文艺片给观众。
蔡成杰:最近几个月看的中国电影《江湖儿女》《地球最后的夜晚》《四个春天》《旺扎的雨靴》都很喜欢,值得推荐。
《江湖儿女》(2018)
绝没想到是幽默感十足的荒诞现实主义,一扫印象中农村题材苦大深仇的严肃沉重感。
笑点往往集中在刻画女主角与周遭格格不入的性格上,也有更多用于讽刺村民愚昧贪婪、道德败坏和信仰缺失等等。
后半段悲剧反转的处理未如理想,落入较为直白与煽情的俗套里。
魔幻灵异元素的运用相当契合这个发生在北方农村的故事,没有过分渲染的仪式感或者博取西方观众的猎奇色彩,反而将具有本土气息的迷信情节与常规喜剧手法相结合,碰撞出妙趣横生的效果。
然而,最出色的莫过于全片的女性视角,不断用挑衅的姿态来对抗社会规条与风俗习惯,一方面大胆暗示现代女性的地位变化,这个女性角色完全有别于以往农村题材里的形象;另一方面似乎体现出创作者对人性中丑陋恶毒的批判,透过这个身份特别的女性努力促使改变,尽管最后不出所料地以失败告终。
东北幽默+写实很接农村地气的电影,像纪录片。
我有一个疑问,聋子四爷在水缸里泡了一夜,没冻过去,倒把病给治好了,这个说二好神灵附身,他走了大运能说过去,那二好是怎样一个人把聋子四爷搬下床再放到水缸里去的?我百思不得其解被大家认可后的二好,愈发神灵附体灵验了,一句就能戳中别人的境遇,但也是说的越灵,大家越是保持距离,一个热火炕始终是她对生活的基本追求,一次次的没着落,让她一次次的栖身于自然中用身体接收天地灵气,再用这股气来惩恶,扶善。
包
一部发生在冻土地带的魔幻现实主义黑色公路片。
影像的文学化表达让人印象深刻。
一个藉由萨满神秘主义色彩讲因果报应是片子显性的部分,隐性的是导演对社会问题的自觉(留守儿童、妇女问题、生育迷信等)。
相对抽象的背景处理,以及东北方言特有的幽默感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一连串社会新闻堆叠的沉重感。
通篇的闭环叙事,让人看罢觉得开篇强奸的铺垫十分多余。
前后影像语言的运用一直不统一,开篇固定机位,公路航拍,片尾这三个部分甚至都不像是同一部电影。
看不出特殊画幅与内容的必然性,导演在视觉上的尝试也让人困惑,原本以为黑白-彩色是现实-虚构之间的切换,而局部彩色的处理有时候也会显得多余。
私以为如果全片能对故事做简化,对视觉更朴素的处理,都会让电影呈现出更好的结果。
先整体来说我对电影的感受:立意先行,功力不足。
电影是视听语言的艺术,很明显看到导演在表达手法稍显稚嫩讨巧。
使用镜子、羽毛、烟花这种常见的意向像是在偷懒,缺少眼前一亮,值得深思回味的效果。
还有被很多人抨击的演员台词。
把故事定在东北,主演却是在用山东口音说东北话,看着很别扭。
影片由素人演员出演虽然难度很高,但台词不好就是不好,因为有同样使用素人演员但一点不出戏的作品做对比。
故事内核挺有趣的,可探讨的空间很大。
处在绝境的寡妇王二好误打误撞被村民奉为“神仙”,便想顺势做点好事,无奈最终每件事依然以残酷的结尾收场,神通看似改变了一些事情的走向,但从结果来看什么都没改变。
该死的会死,该闹的还是在闹。
你是寡妇时被众多男人占便宜,被妇女们围攻打骂,你是神仙时依然被泼上“百家尿”冲仙家。
村里人的信仰会动态变化,有难时请神协助,阻挡财路时泼尿散神,求助时再请回来,胡白黄柳哪个神通大请哪个。
你是荡妇还是仙女,全看人想发泄和填满的是什么,哪怕把你供上神坛,你也要自我献祭。
北方的茫茫雪原,一个女人和一个男子不紧不慢地往前走,女人边走边说儿时的事,说到儿时因为自己的私心误将弟弟连累致死,竟听不出一丝难过。
这个女人就是王二好,一个死了三任丈夫的农村寡妇,而今第三任丈夫的炮仗厂爆炸,丈夫死了,她昏迷在床。
电影以黑白色调开始了王二好的故事。
大难不死的二好在表哥老豆腐家养病,虽有意识却无法动弹,从老豆腐一家对话中得知丈夫离世,也在毫无反抗能力的情况下被老豆腐玷污。
身体好转的二好搬离老豆腐家,和丈夫唯一的弟弟石头开始了漂泊的生活。
因为无依无靠,二好找到村长帮忙,村长义正言辞地说要帮助孤儿寡妇,但右手却伸进二好的衣服内。
破罐子破摔的二好告诉村长,她是阎王爷派来刻人影子的,谁和她好上一晚倒霉一年,村长吓到躲到一旁,找理由拒绝给予帮助。
二好偶遇欠债的秃脑袋,欠条没了,债要不回来,借的车也不肯还,不会开车的二好愣是把面包车开走了。
从此,面包车成了二好和石头的安身立命之所。
然而,这个生活在最底层、受尽欺辱的女子,机缘巧合之下将瘫卧在床的算命师傅聋四爷治好,成了村民口中下凡的仙。
“成仙”之后的二好,仍然没有找到暂住的地方,每天开着面包车寻找曾经的住处寻求收留。
他们来到第一任丈夫的家,前夫的妹妹怀着第六个孩子,犹豫着是否要留下又一个即将出生的“女儿”,二好用计“施法”让妹妹妹夫生下孩子,还让妹夫答应不再家暴。
他们又来到第二任丈夫的家,村里正在“闹鬼”,说是隔壁有个花季少女投井自尽,村里人纷纷被惊扰。
二好半夜来到少女家“作法”,正巧接到聋四爷电话,被躲在外面的亲戚偷听到,误以为二好已经得知鳏夫猥亵强奸少女的事实。
第二日,二好在“开坛作法”之时顺势鞭打了这两个“畜生”。
在路上,二好救下昔日同窗,劝他脚踏实地开垦田地做活,谁知阴差阳错地挖到“金矿”。
金矿的出现让村民眼红起来,村长让村民围住阻止炸山的二好,还命人往二好身上浇百家尿“送神”。
山被炸了,村民死了;石头误炸死了,二好心神俱灭……全片以黑白为主,少有的几个彩色画面出现在二好的梦境,以及二好命运的转折点。
开篇,二好和男人走在雪中虽然是讲述弟弟的离开,却是彩色的梦;二好误打误撞治好了聋四爷的腿,被村里人当成仙女下凡,此刻黑白瞬间变为彩色。
每一瞬间的彩色映照着二好的生活,看似带来希望却迎来更大的绝望。
经历曲折的二好本性是善良的,所以她能在屈辱中偷生,用自己仅有的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但是,现实是如此残酷,二好“救下”妹妹即将出生的儿子,却拦不住妹夫将两个女儿卖掉;二好“治好”聋四爷的瘫痪,却劝不住抛下老人外出工作的子女;二好鞭笞猥亵留守少女的老头,却救不回已经离世的女孩……最后,被尊为“仙”的二好也被利益驱使的村民厌弃。
终究还是敌不过现实。
这部2017年FIRST青年影展最佳剧情片,原来的电影名是《小寡妇成仙记》,现实而又直击主题,院线上映改名为《北方一片苍茫》,突出一个荒凉。
影展版的结尾二好自焚,而后村民塑白狐像为她供奉;院线版的结尾二好将一盒羽毛给了一个小女孩,女孩在窗台边将羽毛拿出观望。
不同的结局一个透出绝望,一个寄予希望,现实亦如此。
总体3星半吧,非专业演员念台词已经很努力了。
公众号:紫式杂谈
这个片的女主还是很性感的,本想只说好,不说不好。
但听说拍摄成本100万的时候,我觉得这个片子被称为魔幻现实主义是很有意味的,或许100万是拍摄地全村全年的GDP,就这样变成了一部俩小时不到的影像,站在村里人的角度是不是很魔幻?
几乎每一场戏都是在农村的室内,院子,荒野。
最花钱的一场戏恐怕就是请了一个老年秧歌队。
他们是怎么成功花掉100万而且没有人声张的?
我想如果first是导演野心勃勃迈进院线行列的背书,那这100万简直是污点,毕竟未来没有那个出品公司敢冒这么大风险请导演表演如何魔幻的花钱。
说回电影本身,我觉得全片可以理解为二好的臆想,在瘫痪但意识清醒的情况下被强奸,无力反抗的怒火有足够的动机让她进行复仇,但奇怪的是这居然是个以德报怨的人,由此显得二好本身就不是这个村里的人。
超现实创作的方式是用幻想构建真实的话,这个反差还不够大。
如果不是臆想是精神分裂就更容易解释魔幻现实主义了(那个宣发公司想出的这个缺德词?
)因为瘫痪老头子不是咸菜,冬天放在水缸里腌制一宿是不可能还喘气的。
写实的鬼怪和死去的人出现在镜头里,都令人怀疑这本身就是一场想象,二好面对如此邪恶的村民(没有任何一个好人)曾是其中一员的二好,是怎么做到保持善良的?
她的道德水准为什么高于其他村民?
因为本来就是她的想象,谁不愿意把自己想的好一点呢?
关于卖孩子,老头子强奸少女,少女又复活,村长等人被炸死,这或许本身就是二好报复的结局还是因为全片都是他的想象,二好让色搋子同学拿到那么大的金子,一只手就可以拿起来,除了给死人烧的金元宝轻若无物,真的金子俩手他也搬不动,而这个人有钱了还要娶她,而恰好二好少年追求过这个男人。
视听语言来说乏善可陈,长镜头被滥用了,但内容并不足以非要用长镜头来表现。
一片野地里一男一女,有必要用镜头照射上百秒嘛?
镜头又不是照妖镜。
即使照几百秒的全景,我想也无法证明这一百万没有被滥用。
两年前吧,某日同学推荐一部小众电影《北方一片苍茫》,说是还不错,就去影院看了,放映厅里连我只有三个观众悄无声息地沉浸在电影表达的苍茫里。
苍茫二字具象化以后,我的哀伤如滔滔江河不可遏止。
《北方一片苍茫》原名《小寡妇成仙记》,我以为当然前者好于后者。
它凸显出精神性的概括:即贫穷和贪婪会深深扭曲人性,使得好似被洗劫般的贫困凶猛地啃噬人应该拥有的价值取向。
确实,北方的寒冬在大雪覆盖下一片苍茫,是那种叫人绝望的苍茫。
大雪覆盖下露出些许衰败的农居、随意抛掷的农具、畸零孤单的树木,也有些猫猫狗狗勉力追随着很可怜的主人保全着小命。
那种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苍茫概括了当下中国乡村的困境,好似一架拖不动的马车一样,摇摇欲坠,就快要散架了。
电影经由一个小寡妇嫁了三次死了三个丈夫(俗称克夫)不得不在北方严酷的雪天里流离失所,而后又经历了成功变成大神的故事讲述了乡村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破败。
作为地道的南方人,我从未体验过刻骨的寒冷以及在寒冬中居无定所的恐惧和悲惨,寒冬里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一个热炕头,那是要用贞操来换取的。
王二好这个小寡妇带着被鞭炮炸死的亡夫的哑巴弟弟,行走在苍茫的北方大地上,走不多远,便有一连串可怕却必然的遭际:二好丈夫死后,她到一亲戚家,直接就被男主人扑倒;为求得在村委会暂居,村委会区区小领导就要她用性来交换……她作为乡村尚有几分姿色的寡妇,残存的价值就是性,就像一个容器唯一的实用价值就是盛装一样。
她这样的容器不仅被男人觊觎,也被女人防范,她跌落在贫穷的深水区里几乎溺水而亡。
二好的这些经历说明贫穷的极寒是何等可怕。
中国的乡村,并非仅是北方,广大的凋敝和破碎比比皆是。
命运无解时,幸好还有魔幻的叙事方式来抗争:她被村里防范她的女人给打了一枪而不死,奇迹!
欠她亡夫钱不还的男人回去就得了怪病,被她暴打一顿才有好转,奇迹!
她可怜瘫了的聋四爷,在露天烧水给他洗澡,因事忘了第二天才记起,聋四爷竟然寒天冻地没被冻死,奇迹!
她前夫的妹妹因生不出男孩而成无用之人,所生女孩也被虐待,而经她下断言后,一个男孩出生,奇迹!
这些奇迹奠定了她成仙的基础,她被村里男人们推举为萨满,从此荣任乡里远近有名的神婆,得以在北方一片苍茫中有了居所。
她以神婆的名义也做了些好事,比如把重男轻女的前妹夫给治住了等等。
最后她挡了村里人的发财梦,她这神婆也就无人信了,村民们直接用泼尿的方式把她的神婆地位给否决了……荒唐的是,造神和毁神都是同样一群人。
神在此亦是恐惧和贪婪的化身,必为人之所用。
北方一片苍茫大地上,我们看到贫穷和贪婪所造成的扭曲和疯狂犹如恶之花一样怒放,良知尽失的画面比比皆是,乡村行至今天,可以说已经丧失了正常的面孔。
那种曾由乡绅维系的温良乡村如今已如失落的梦一般遥远。
讲的是北方一片苍茫,南方又何尝不是?
我是热爱乡村的人,此时不禁有些悲哀地想,对于乡村,真是不敢纵深地往下走,贫困的程度或因地域之分有所不同,有的地方甚至还堪称富足,但精神的衰败就很难说了,一种存在的价值,核心是内里的东西,核心被破坏,那就是真正的破坏,恢复起来很难很难,说不定要几代人的功夫。
于此,我为乡村深深祈祷。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113分钟。
很多想法不错,完成的也还可,这些“粗粝”在导演层面还可更“精致”一点。台词不够口语,但一点点的“间离”效果也蛮好。但是这个故事在我看来还是“类型化”了的国产乡村故事——就是不挨现实不挨魔幻,但在细节上又两者兼有一点——这几乎已经成了一种“文体”。如果接受这种“文体”的存在,电影或许还可;但脱离了这个“文体”,那就成了一种纯粹的技巧性故事和注定有气无力的表达。
梗概很有趣啊。喜欢小寡妇的那个名字。故事很浪漫化虽然依旧是个悲剧。东北的土地真是绝佳天然的画布非常美。把民俗如此浪漫诗意的刻画蛮有趣的。叙事像语文教材里面的散文。喜欢。
東北民間故事。0509M9
王八羔子操的,你咋把我扔锅里了
睡断片了,基本是广播剧电影,没必要这么长。所谓‘魔幻现实主义’翻译一下就是顾左右而言他
影片讲述了村民和王二好的各类困境,却并没有对它们给出答案,这让影片具备了一种复杂的可被解读的多义性,也可以被视为影片探索东方化叙事的一个表征,被荒诞愚昧裹挟的每一位村民都是王二好的病人,甚至包括王二好在内的每一个人,都是时代的病人。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北方一片苍茫》里对王二好这位行走在道德边缘上的受害者的的读写,克制而肃杀的实验性影像,在魔幻和真实间自由游走的东方叙事,都为关照现实的华语独立电影,寻找到了一种新的话语体系。
不喜欢,东北农村的魔幻现实主义题材是一个猎奇入口。导演的“业余技法”(或曰未形成的某种风格)让全片流露出一股造作、虚假、强扭的农村景观呈现,演员和台词完全是不经考量的,兴许导演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用大量的远全景来拍摄,但是对于观众而言确实不够友好。其实导演的想法是有的,但建议先形成小说文本再来影像呈现,想法跟不上技法,可惜。
喜感有限。固定机位以外,穿插了航拍俯拍主观镜头,诸多生硬杂糅视角,就如同画幅比与色彩变化,根本没有统一形式。后半程失焦且煎熬,看得我一脸苍茫。演员台词如背段子,手语全是人工加戏,方言从加分项目变成了减分。场面调度和声音设计几乎没有,电影空间无比干巴,车后备箱需要一大桶润滑剂。
院线版本应该比初版改进很多,没有任何拖沓累赘,从开头的雪地跋涉开始,就是短篇小说一样,简洁、有力、意味深长。他人都是丑陋的,圣母是无力的,只有亡者讲述了温情。今年看过最好的国产电影。
故事会风格?我倒不觉得。每个小故事都很生动,但走向、定位有些雷同。结尾有些仓促。影像风格杂乱而有点刻意,但有味道。现实与超现实的拿捏很出色。女主角非常出彩,相比之下其他业余演员就真的很业余
听到了左小祖咒的片尾曲,莫名的觉得很搭
神灵附体,乡土失魂。
喜欢故事的这种荒诞,但道理讲得略做作啊……
(2022.8.9)想把所有打四五星的影评人拉黑,能不能吃点好的。黑白+方言(口音)+素人演员,是可以取多少巧?全程露馅儿,显得剧本特别苍白麻木。生编的故事,没有办法调教好群众演员,自然就是无比尴尬。
想了想,像故事会拍成了电影版。
开篇主观镜头还算有点新意,给四爷洗澡等几处有些幽默感,但整体还是比较空洞猎奇做作,几无生活质感可言,各方面制作也粗糙(女主硬拗的方言和表演很别扭,全部后期配音很难入戏,固定长镜+超长画外音絮叨、几处彩色看不出什么意义)。从万人嫌到受捧的大仙,以及女主内心的觉醒,转变比较模糊。我一般都是喜欢小怪片的,但这部not my type
善良是珍稀动物,而且不总是长得一本正经。大工不巧,玩儿似的,态度赞。站着看完,对话慢显得冗长,但真心剪不短。除了田天,全是就地抓壮丁,只拍了9天。被元叙事洗脑太久,都快要忘记东方神秘主义、奇闻逸事的叙事传统。红楼梦、三言两拍隐约其中。4:3画幅,黑白做抽色,心思很重。三星半
导演想说得太多,读作文和村长戏份有意思。奈何镜头语言平淡,节奏把握失序,除了两个摇镜头,毫无调度可言。画幅无意义,话痨式的台词交给群众演员实在冒险,偶尔的彩色画面和局部色彩处理,逼着观众去作强行解读。不过,这个题材和内容是如何过得审,倒是耐人寻味。
非常非常不太行。想法五十分,文本三十分,执行十分。尴尬又做作。一个教训是:启用非专业演员的底线是,呈现是否准确。这个片子从各个评价维度上都是失败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