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午餐盒

Dabba,美味情书(港),The Lunchbox

主演:伊尔凡·可汗,尼姆拉特·考尔,纳瓦祖丁·席迪圭,丹兹尔·史密斯,Bharati Achrekar,Nakul Vaid,Yashvi Puneet Nagar,莉蕾特·杜贝,Shruti Bapna,Akash Sinha

类型:电影地区:印度,法国,德国,美国语言:印地语 Hindi,英语年份:2013

《午餐盒》剧照

午餐盒 剧照 NO.1午餐盒 剧照 NO.2午餐盒 剧照 NO.3午餐盒 剧照 NO.4午餐盒 剧照 NO.5午餐盒 剧照 NO.6午餐盒 剧照 NO.13午餐盒 剧照 NO.14午餐盒 剧照 NO.15午餐盒 剧照 NO.16午餐盒 剧照 NO.17午餐盒 剧照 NO.18午餐盒 剧照 NO.19午餐盒 剧照 NO.20

《午餐盒》剧情介绍

午餐盒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沉默而孤独的中年男人赛扬·费尔南德斯(伊尔凡·可汗 Irfan Khan 饰)妻子去世多年,工作也快到了退休之时。形单影只的赛扬上班下班吃饭回家,寂寞的时候就在阳台上抽烟,不发出一句响声;伊拉(妮拉特·考尔 Nimrat Kaur 饰),一个单纯简单的家庭主妇。她把所有的感情都投入到了家庭中,把照顾女儿伺候丈夫视为自己的责任。她只希望她的丈夫能多看她一眼,多关注她一些。两个生活在孟买完全不可能有交集的男女,居然因为一次午餐错拿而有了交集,引起了共鸣。他们开始用传统而含蓄的书信进行往来,向对方倾诉自己的孤独和寂寞。在城市的两个角落里,一个阴差阳错的美丽错误,两个彼此陌生的男女,一段触不可及的感情缓缓开始。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帷幕:波洛的最后一案镜世界蓝海少女第二季零下三十八度搞怪奇妙夜虽说是未成年,但可不是小孩哟快活四侠:真正的约鲁巴恶魔你是我的命运岬童夷管道归途第二季GIVEN反面的存在燕山派与百花门水耀日岳母的幸福生活为他燃灯孤儿怨:首杀光明行成功补习班热烈之夏女力报到-最美的约定不负相思意光杆司令人生洗牌鬼屋大电影血染北沙河追龙番外篇之十亿探长乡村爱情14黑帆第二季白石山下一家人

《午餐盒》长篇影评

 1 ) 唯美食不可辜负?

片子一开头,女主人公在邻居阿姨的指导下做老公的午餐。

阿姨说,他吃了这个会愿意为你建造一座泰姬陵。

女猪脚说,泰姬陵是坟墓。

也许一开始,骗子就暗示着,婚姻就是女人,特别是家庭主妇的坟墓吧?

做的饭好吃,他会为你建造一座不会离婚的坟墓,做的不好。。。

呵呵呵。

阴差阳错的午餐盒,让男猪脚和女猪脚相识,并通过餐盒传情。

而女猪脚的丈夫则每天吃着杂乱的小食店送的快餐。

然后,女猪脚的丈夫因为食物难吃(或者其他什么吧,印度女性的地位和在家庭中的作用,实在不是很懂。

缺少交流沟通,没有地位,附属品,或者什么,或者说男性出轨这个话题本身就不是一两个理由可以说清的。

),出轨了,开始晚回家,甚至夜不归宿。

而此时女猪脚的父亲过世了,母亲说每天单调乏味枯燥的生活终于结束了以至于自己的丈夫离世不觉得悲伤反而解脱了。

这让女主再次更加深刻的怀疑人生,然后想要和未见过面的,柏拉图的男主一起逃离生活。

然后故事的结局是女主收拾了东西准备和女儿逃离现任丈夫,而男主则克服心理年老的阴影在去找女主的途中。

美食成就的姻缘?

吗?

试想,女主和男主以及女主的女儿终于一起开心的逃离到另一个国家,然后女主就不会天天做饭了?

还是说,因为男主终于退休了,有钱生活不用奔波,然后也年老体衰不好出轨了,所以终于可以收着一个会做饭的年轻女人幸福终老了?

故事中的女人需要的是陪伴和肯定,故事中的男人需要美食和年轻女人。

所以女主的丈夫出轨,女主的母亲不幸福,男主最终选择和女主一起?

总觉得基调好伤感。。。。。。。。

 2 ) 隐秀

1、电影所涉及的主题看上去比较过时。

女权,女性的苏醒和崛起在上个世纪就是个老掉牙的话题。

但在印度,这样的话题仍有探讨的必要,传统文化根深蒂固,非一代二代人可以解决,再说电影的主旨不单单是女性的话题,它有更深远的范畴。

2、电影中楼上的婶婶是印度女人的标配,她没有自我,只为了男人和家庭而活。

虽然在电影中从未露脸,但是她聪明、优秀,可说是家庭主妇的百科全书。

但无疑她是非常悲催的,男人是个植物人,瘫痪多年,诡异的靠着一台旋转的电风扇而活,而她守着活寡,谨守妇道,悉心照料。

她的全部宇宙里只有一个废物的男人,她毫无逻辑的照料着他和那台毫无道理的电风扇。

这种荒唐的事情却是印度社会对女人的一种评价和要求。

3、女主同样聪明、伶俐,能读会写,应该受过相当的教育。

在楼上婶婶的教导下,精通家务,遵守妇道,相信抓住男人的胃即使抓住男人的心的传统鬼话。

但教育让她变得有些不同,她要求得更多,不希望这样的生活,渴望对等的感情和完全的自我。

女主属于慢慢苏醒的新一代女性。

4、女主的妈妈在照料生病将死的父亲。

这是个更加传统的女性,一辈子没有过自我和自由,即便在困顿的条件下也不敢开口让女婿贴钱治病,她以此为耻辱。

传统将她妈妈深深的囚禁住了,一辈子不得脱身。

女主对父亲基本没有什么感情,为她母亲感到可怜,厌烦这种不对等的关系。

女主有个可爱的小女儿,她可不愿意她的女儿将来重蹈覆辙。

5、如果电影讲的是这些,可就没多大意思,其实它有更深宽广的意思。

在这个世界,没有人可以找到自由和自我,不管男人女人。

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部电影,从男人的角度。

男主在孟买的一家保险公司打了一辈子的工,即将退休。

他的全部人生把时间交给了工作,按部就班,一丝不苟,忙忙碌碌。

他是宇宙中一颗尘埃,是孟买这个城市不起眼的小零件。

每天挤着公交车,干着机械而毫无激情的工作,冷漠乏味的同事,严肃威严的领导。

一瞬间就老了,茕茕孑立,而又一无所有。

他站了一辈子的公交车,死了之后还只能站着,因为买不起一块大一点的墓地。

到了60岁,开始觉醒了,想要找回时间、自由和自我。

6、午餐盒是一种契机,小概率的错误事件把两人联络在一起。

渴望独立找回自由和自我的家庭主妇,冷漠厌世冰冷的男主也在城市中找到了温软和阳光。

最后女性坚强的走出了这一步,而男主却退缩了,因为他闻到了自己身上老年人的气味,这种退却有着极深的诗意。

或许是城市对人的摧残比家庭对主妇的摧残更甚,或许是时光不可倒流,每个人都会孤独的老去。

7、电影中开放式的结尾留有温度。

而我的看法是,无论你搭上哪一班火车都会开往错误的地点,无论是不丹还是尼泊尔你也找不到天堂。

因为无论我们怎么样,我们永远是这美丽世界的孤儿。

 3 ) 最好的结局

因为邮递员的疏忽,ila给丈夫准备的午餐盒被送到了saajan的手中,saajan早年丧妻,一直在家附近的小餐馆叫餐,saajan的那份午餐则送到了ila丈夫的手上。

ila发现丈夫没有收到午餐,于是在午餐盒里附上了纸条,于是,午餐盒成了两人的信箱。

ila说想要绑住别人的心,先要满足他的胃。

她和丈夫的婚姻进入了冷淡期,随着双方激情的减退,ila的恐慌与日剧增。

一方面受印度传统社会观念的制约,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没有任何经济收入的家庭主妇,她是这段关系相对较弱的一方,她更需要尽力维持这个家庭,尽管他们之间爱情已经所剩无几,但是面包不能没有。

ila的生活简单又枯燥,日复一日地洗衣煮饭,唯一和她有交流的是楼上的一位上了年纪的阿姨,送错了的午餐盒反倒给她的生活带来了一些生气。

她问saajan,我们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她就像德什潘徳先生一样,靠一个风扇,消耗生命。

saajan只差一个月就要退休了,这么多年来,他每天穿梭在拥堵的巴士和火车,在一寸见方的小桌子工作,四周都是各种各样的人,同事、路人、孩子,但他们都是陌生人。

他严谨严肃,他不善言谈,也不愿言谈,他在空虚中老去,将自己埋葬在巴士与火车的人群中。

与ila通信后,他开始面对他的过去,他的童年,旧邮局,他的父母与他的妻子,在ila发现丈夫出轨后,说想要去不丹,于是他对她说:如果我和你一起去不丹?

lia和saajan是一类人,他们对生活怀存着厌烦恐惧,他们被各自的生活囚禁着,冷清地苟延残喘,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都在对方身上发现了微小的希望。

在影片的最后,ila鼓起勇气离开了丈夫,带着女儿去找saajan,而被告知saajan已经去了不丹,失落中,ila带着女儿又回到了家,而本已搭上火车去不丹的saajan放弃了旅程,他明白如果没有ila,他始终还是原来那个麻木的行尸走肉,他随着送饭盒的人的步伐,去寻找ila,而这时ila已经准备搭乘下午的火车去往不丹,开始新的人生。

他们说:错误的火车,总可以载你到正确的车站。

ila和saajan最后是否可以相遇,似乎已经不重要,因为他们的人生都因为这小小的午餐盒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重要的是,生活从来不是绝对的,我们是否有这样的勇气去改变生活,即使如ila一样,这样的改变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4 ) 1

《午餐盒》这个世界没有表面那么糟糕——错误的火车,总可以载你到正确的车站。

时常从对面楼偷窥一家人热热闹闹吃饭又回到屋子里吃方便食物的鳏夫,错误收到了想尽办法做饭讨丈夫欢心的妻子做的变着花样的午餐盒,他冷酷无礼的态度让她不满开始报复,于是开启了一场将错就错的沟通。

他开始期待每天的午餐盒:用心的菜和写满心里话的纸条。

午餐盒信纸上的感情是坦诚直接的,在身边人就那么难得到的正面情感回馈,在陌生人那里,只是轻而易举而已。

平行世界的两个人,互相传递的是情书,给两个死去的人——他写对亡妻的怀念,她写被爱她的心死去的丈夫的苦难与迷茫。

破裂的感情用生儿育女维系????

——他的破意见。

还好在这之前,她发现了丈夫的出轨。

她发现丈夫有外遇的方式和辨别衣服是否该洗一样,闻每一件衣服的味道。

历经迷茫,见证爸爸死后妈妈的解脱感后,她变卖了家当,带着孩子离开丈夫去了想去的地方。

另一条让冷漠无情的他开始打破僵硬的自己变成有笑容(容光焕发)的“活人”的线路,是热情又坦诚新同事(孤儿),为新同事背锅,去新同事家吃饭,接受新同事的邀请当婚礼见证人。

此外,他已经能接受孩子们在他家门口玩耍,孩子们也感受到他给他们的安全感,开始和他打招呼。

感受到爱,回馈爱,是和这个世界沟通的方式。

最后他选择不再逃离,从封心所爱的自我世界里走出来,在原来的地方继续生活。

——什么都靠自学没人教的孤儿,爱说“我妈妈说”。

因为“但当我说“我妈妈总是说...”,人们便会认真看待,这种感觉很好”,说这段话的时候,失焦的眼睛跟不上心里画面的速度。

得亏这个早已成年的孤儿的无所谓的咧嘴笑,变成不能自控的抿嘴收缩泪腺,因此眼泪没能从红眼眶里出来。

他真的很敏感很在乎别人的看法,也很努力去做好。

——乘火车上下班,还可以在火车里切菜,方便回家做饭[破涕为笑],属实没想到的骚操作。

——被邀请见面时他紧张得胸腔强烈跳动,又期待得有点不知所措的特写让人印象深刻。

——他的眼镜盒好精巧,刚刚好放下眼镜又不臃肿,好想要一个呀。

——她的白色耳钉,她女儿的白色头花,都好美,白色真是可以高贵也可以纯洁。

——她和楼上的阿姨用绳子绑起来的篮子互通食材的有无,从未出面的阿姨,靠着喊话,成了她的最佳场外援助对象。

——错误的火车,总可以载你到正确的车站,也算是一种自洽吧,只要往前走,都是对的。

——结局没完全结,好像又在互相找寻,最好找不到,跟之前的见不到一样的最好。

这种靠着书信的来往,最多算是“网恋”叭,只是一些简单沟通,甚至都不互相了解,怎么还往男女情感去了呢!

(还好出戏是在最后几分钟)

 5 ) 好看!细腻!

在写这篇的时候,上个星期的电话还没有开始写,可是很想看电影的心让我直接打开了这部电影,说实话缘分可能就是这样妙不可言,我明明搜的是情书,却突然在搜索推荐里一顿乱滑找到了这部电影,当时就感觉冥冥之中很熟悉午餐盒这个设定,于是便不分好坏的存了下来,总的来说这部电影还是挺让我满意的(除了结尾仓促的莫名其妙以外),就像在跳蚤市场闲逛,突然淘到了还不错的东西时候的喜悦和满足,我真的挺高兴的。

整部电影围绕着午餐盒展开,想通过美味的午餐抓住丈夫的胃,进而抓住早就不在她身上的心,可是这份饱含着妻子的爱的午餐却阴差阳错的送到了一个陌生人的手中,这个陌生人不仅享用了这份午餐,甚至还对于午餐的味道毫不留情地提出了直接了当的评价,这位妻子有些愤怒也有些惊讶,就连楼上经常给她递香料的阿姨都说这人吃了白饭意见还那么多,本来这件事应该是妻子在晚上丈夫回家时直接告诉丈夫,并且要求送饭员做出赔偿的,可是镜头里的她最终却并没有这么做,可能是陌生人对于她的饭菜味道的肯定和赞扬吧,毕竟冷漠的丈夫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夸赞她了,也可能是心中怀着些许不易察觉的隐蔽情感,总之她没有更正送饭位置的,而是继续为这位陌生人做午饭,他们因为一份送错的午饭而建立了联系,平时用铁饭盒的其中一层放置纸条沟通,二人在纸条上互相传达自己的近况,向对方透露自己的思想,不为人知的秘密,这样的相处方式让他们愈发亲近,而妻子丈夫的出轨更是戳破了二人中间唯一的一层薄膜,妻子也在精神上出轨了,我想这里安排丈夫的出轨或许在为妻子的精神出轨找道德借口吧,说实话我觉得不是很有必要,毕竟丈夫已经不爱她了,心已经不在她身上的话,这样没有感情的爱情关系也没有必要留存了吧,虽然有着共同的女儿,在一张餐桌上吃饭,睡在一张床上,却早已形同陌路,这样的家庭关系无疑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说实话一开始陌生人直截了当的告诉妻子你的饭菜哪里做的不合自己胃口时,我觉得他讲话不留情面,或许不太会和人相处,职场关系僵硬,在公司从业35年却未有熟悉的同事朋友,在这里如同陌生人一般独来独往,不怎么会与人打交道,对新来的助手也是率性而为,十分冷淡不礼貌,但随着和“妻子”书信往来的增多,他逐渐又向他人打开了封闭多年的心房,和助手也能坐同一班车下班,坐在同一张桌子前享用午饭,我觉得这些都是书信来往给他带来的改变。

其中有一个细节是旁白信中说穷人才会把香蕉当做午餐充饥,这正是“陌生人”的助手的午餐,这一点或许在暗示着影片开头助理小公司总会计师的身份是假的,为下文的剧情发展做了铺垫。

或许结尾确实过于仓促,但是刚刚我突然又有了别的想法,大概结尾所呈现的是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事情走向吧,妻子在发现饭盒送错后立刻和上门的快递员争论此事,饭盒再没有送到陌生人的手上,陌生人在享用了一顿错误的午餐后便再无他话,他也只是按部就班机械性的完成了退休前的所有工作,坐上了前往退休圣地的火车,在他身边,陪伴的不是妻子,而是从不离身的手提包。

演员本身的演技好的没话说,特别是“陌生人”,眼白露出,黑眼球向上提的时候,那个眼神就承载着太多的故事,还有一些细微的动作,妻子看到信前后的神情变化,陌生人拿出信时的小心翼翼,带着俏皮的偷偷摸摸,都让整部电影的人物刻画的鲜明立体,吸引人,也更打动人。

看了看豆瓣上的影评,都说不丹是一个幸福指数很高的城市,他们相约去不丹旅行,逃离自己一直呆着的环境,或许都是因为现状的不幸福而渴望幸福吧。

午餐盒,里面是家人对打工者身体健康的关心,其中饱含了各种各样的情感,对于很多人来说,吃饭是一件和幸福有关的事情,一顿热饭热菜,在寒冷的夜晚,不仅充实的饥饿的胃,更温暖了疲惫的心,很多人工作时候的动力来源都来自于对下一顿吃什么的期待,吃饭的时候人多处于一种很放松的状态,我个人认为所有本质上属于解决生理需求的行为应该都是很隐私的,故而由吃饭所连接的关系应该是不浅的吧。

他们最后有没有像言情小说的男女主一样不顾一切,放下一切的私奔?

我不知道,就像在餐厅等了很久的妻子,在餐厅看了妻子很久的陌生人,他们都有自己的难处,难以启齿的困难,是年迈的,过期的六合彩,却也在暗地里卑微的渴望阳光的倾洒。

2021年3月19日21:19

 6 ) 《美味情書》(The Lunchbox):用味覺帶動情感

印度電影《美味情書》(The Luchbox)為印度新晉導演Ritesh Batra 的處女作,這一部電影特別在於它並不是寶萊塢電影的制式,沒有長篇幅,也沒有又唱又跳的歌舞形式。

而是淡淡地交出了兩個不相識的都市人透過一個餐盒而連繫的故事。

在城市的角落裡,我們都因生活而變得沒有希望、沒有情感,孤獨散落在四周。

一個餐盒、一個錯誤、一段觸不到的感情、兩個陌生人開始日常的交談,名乎其實的「用味覺帶動情感」。

在歐美國家有很多以美食為題材的電影,透過美食講述主人公的故事、利用美食結緣,又或者是利用美食作為媒介講述女性主義,但大多數都是傾向用美食談情說愛,愛到天昏地暗。

比如《美味關係》(Reservation)就是講述一對情侶的結緣與競爭,真是愛你愛到入廚房。

同樣,愛也有很多個面向,在已故導演Nora Ephron的作品《茱莉與茱莉亞-隔代廚神》(Julie and Julia)中,主人公的愛就放在美食主持身上,以美食作為生活的嘗試。

而在《美味情書》裡的劇情離不開愛情,離不開孤獨,劇情看起來是相當普遍,就是一個誤會把兩個陌生人連繫在一起,把他們各自的孤獨細訴。

不敢輕易武斷認同這是愛情,畢竟兩個人從未碰面,又如何講到餘生。

有趣的是劇本雖然是普通,但片裡充滿濃濃的咖哩香,那種東方色彩既是貼近我們,且讓我們看到印度的風貌。

擠迫的火車、疏離的家人、獨自的生活,其實說穿了就是我們都想下班、下課一回家就嘗到摰愛煮的東西。

小時候有爸爸媽媽的照料,還淘氣地偏食。

長大後,就想找一個伴侶共渡餘生,感受幸福的味道。

即使對方煮得亂七八糟也會全盤接收。

閒時你們會聊聊天,聊起什麼時候吃過什麼,還有那一些紀念日,搞了什麼新意思。

有時會贊美對方,有時會挖苦對方。

生活就是這樣,我們用五官感受著對方的存在,看見對方、嗅到對方、聽見對方、觸到對方。

感情不是絕對的長久,於是愛就崩裂。

久而久之,會不再視對方為重要的人,久而久之連話也不談多一句,久而久之連那種本該是對方的氣味也不想擁有。

這是一個男人與女人相識的故事,而餐盒是他們之間的媒人。

就我們看來片中那種運送餐盒的方式是誇張一點的,為了讓心愛的男人吃得到午餐,速遞員到每家把餐盒收集,再經過火車運送到城裡的辦公室。

這種方式大費周章,就我們看來為何辦公室沒有微波爐讓員工翻熱食物?

這或者也實際反映了當地的情況,女主內,男主外。

為了讓心愛的男人愛上自己,必要俘虜他的胃,他的早午晚。

簡單的故事帶出濃厚的人情味,男人每天都把餐盒吃得乾淨,想起了他久違的妻子。

而女人也感受到她很久未嘗過的尊重。

故事就這麼發生,她的餐盒裡有著她的感情、她的投入,她只是一個婦孺,待在家裡照顧女兒是她的責任。

她沒有什麼大理想,只是希望伴侶看她一眼。

而男人的妻子已逝世,工作也快達退休之時,他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回家,而他也只是想有人關心他一下。

都市故事何其的引起共鳴,吃一頓飯只是個小小的心願,他們開始天南地北的書寫,生活、感情都寄望在文字身上。

是的,他們都很無聊,很傻,以為對方是靠岸,到底這是天注定還是天作弄?

作為一個新導演的作品,故事寫得普通,類近一些歐美電影的格局,對於愛好文藝愛情片的觀眾來說是老土極了。

但片中流露著小清新,乾淨的柏拉圖戀愛,讓我們明白看不見也是一種愛、單純也是一種愛、發情也是一種愛。

即使不是愛情,也是友情的表現。

電影裡交出了一個開放的結局,兩位人兄是否有情人終成眷屬就交給觀眾自行想像。

而本片最主要是直叫人飽餐,黃咖哩、紅咖哩,印度料理的味道從銀幕直撲到坐位上,真正讓觀眾感到色.香.味。

在電影中寫得比較優秀的是男女主角寫給對方的信,那種的黑色幽默讓人會心微笑,或者這稱不上是一部什麼驚世的作品,但在亞洲電影來說,讓我們看到印度電影也可以「不寶萊塢」,也可以走輕鬆、文藝的路線。

本身也不比歐美的美食電影差,事實上美食的電影還有很多的表述,在2006年英國的一個印度籍的導演Pratibha Parmar就拍過一部圍繞咖哩、愛情與家庭的女同志電影《Nina's Heavenly Delights》(蓮娜的甜美生活)。

不論是什麼性向的電影,都直叫我們從咖哩中發現愛,從咖哩中發現故事。

至於《美味情書》也是一部有可看性的作品,片裡有印式幽默外也有對愛的迷茫,當中還是有一些價值值得我們參詳。

比如說是待人接物的態度、自卑與自尊、其實都需要勇氣與大膽地向前走,要學懂接受而不是虛偽。

幾位主人公也收放自如,做到沉實,的確是一部雅俗共賞的印度作品。

文/Dorothy

 7 ) 一点感想

1.去不丹吧!

那里没有国内生产总值,只有国内快乐指数。

2.观看这部影片之后要看一下女主演妮拉特·考尔的20分钟访谈,意义很不一样3.印度孟买的上班族都要带盒饭吗?

生活状况差的只带上几根香蕉和苹果🍎?

这个影片反映的不仅仅是一段触不可及的情感故事,还有很多的述说……4.看似影片反映的是温和的女权主义,但实际效果比《安娜》、《尼基塔》...甚至更早的《末路狂花》的拿枪舞棒,更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和冲击力!!!

想起了,一位豆友曾经说过凡是名字中带有“娜”字的女人,男人们可一定要小心了😂 努力的去爱吧!!!

 8 ) 一个送错的饭盒,一段难忘的故事

《A Lunch box》是一部印度电影,也常被翻译为《午餐情书》。

这是一个由午餐饭盒被送错引发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印度第二大城市孟买。

这个城市有一个独特的送餐系统。

因为很多人都要到距家40公里左右的地方上班,中午吃饭就成了大问题。

这个送餐系统就是如果你预订了这个服务,类似快递员的工作人员会上门取走你太太准备好的午餐,然后经由一系列的分类,运送,最后在中午前送到你的办公桌上。

孤独太久,我们已经忘了如何表达男主人公费尔南德斯是个还有一个月就要退休的会计师,他在这个单位工作了35年,从来没有出过错。

父母和妻子都已逝去。

在公司里,他也不是个合群的人,在下班后,他常常站在自家阳台,一边抽烟,一边望着对面一家人吃饭。

对新来的即将接替他的新同事,他也漠然以对,不肯花时间教他。

长久的孤独,让他的脸部没有了表情,生活没有了活力。

日复一日的生活,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女主人公依娜是个传统的印度家庭主妇,每天的生活就是围绕女儿和丈夫转。

唯一有交流的是楼上的邻居。

平凡的家庭生活抹去了婚姻了激情。

丈夫每天除了忙还是忙。

依娜听从了邻居的建议,她每天研究美食,变着花样做午餐,希望通过美食抓住丈夫的胃,让丈夫注意到她,但总是失望。

一个送错的午饭盒,让我们不再孤单,找到改变生活的勇气号称高效,从不失误的送餐系统,在依娜这里出了错。

她静心准备的午餐被错误的送到男主这里。

依娜满心期待丈夫的回应,然而丈夫只是敷衍的说还不错。

等到第二次丈夫说花椰菜不错的时候,依娜意识到她做的饭被别人吃了。

依娜在饭盒里放上了一张纸条,表示感谢,同时说明了误解。

男主也在送回去的饭盒了写上了自己的回复:今天的菜太咸了。

依娜又生气又觉得好笑。

她继续着新的菜谱尝试,他也继续享用着她的美食,不变的是每一次饭盒里都会有张小纸条。

通过这张纸条,两人分享着彼此生活的细节,困境,和感悟。

依娜会告诉费尔南德斯她找不到生活的意义,甚至后来老公外遇的事情,费尔南德斯也会给她出主意建议她和丈夫可以再要个孩子,尽管这个计划以失败告终。

他也会告诉依娜他在妻子过世很多年以后,才去重看爱人留下的录影带,原来思念一直都在,只是他一直把它们埋藏在心底,无人可以诉说。

俩人在日常生活中无处倾诉的孤独,思念,迷茫,都落在了一张小小的纸条上。

改变也在两个人的身上悄然发生。

费尔南德斯开始接纳新来的同事,去他家里做客,去参加他的婚礼,脸上也有了笑容。

依娜在多次试图找回亲密的夫妻关系的失败中,主动选择了放弃,决定带孩子去不丹,世界上国民快乐指数最高的国家。

一次美丽的错误,给了不同生活空间里的两人新奇的生命体验,也给各自的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改变。

费尔南德斯撕下了孤独和伪装的面具,而依娜也找到了重新开始的勇气。

就像电影里反复提到的这句话:有时错误的火车会把我们带到正确的车站。

 9 ) 有温度的午餐盒

(没有看过影片的慎入,涉及剧情发展)在印度的某些城市里,流行着这样一种奇特的服务——午餐盒递送系统(dabbawalla)。

简单来说,就是有专人每天把刚从厨房出炉的午餐送到上班的人的办公桌上,这样上班的人既不用一大早忙活,又能吃到热气腾腾的饭菜。

那是什么让这部电影里的午餐盒那么特别呢?

机缘巧合中,素来以高效、精准、零失误闻名的孟买送餐系统(比当地火车和黄包车系统还高效)出错了—— 将一位年轻貌美的家庭主妇依拉的午餐盒送到了一个快退休的会计费尔南德斯面前,而不是她的丈夫,故事就是这样开始的。

依拉的婚姻里已没有爱情,丈夫每日忙于公务,无暇顾及家庭或她的感受。

她的生活仿佛被定了形一般,繁冗、无趣、死水微澜。

每天匆忙中送走上班的丈夫和上学的女儿之后,与她交流的人类只有一位只闻其声却从未见过的楼上邻居大妈。

她俩常常隔空扯着嗓子喊话,聊的话题无非是家长里短,顶多交流下烹饪秘方。

大妈还时常从窗户吊下个篮子,给依拉递送点蔬菜或香料,也领走让依拉帮买的菜和杂货。

故事的另一端,原本性情乖戾的费尔南德斯先生一直过着按步就班的生活,不同的是,他严谨正直的性格让他谨言慎行地走好每一步。

但是,每天到了傍晚,他会寂寞地依在自家阳台上,点上一只烟,望着对面人家热闹的晚餐桌,向往那一大家子男女老少其乐融融的画面。

或许大妈给依拉地建议是“抓住男人的胃,就能挽回他的心”,所以依拉开始尝试新配方和香料来制作午餐,并希望由此得到丈夫的注意和夸奖——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当依拉意识到她精心变着法子做的美食被陌生人吃掉了时那么气愤。

第二天她往午餐盒里塞了张纸条“声讨”对方,费尔南德斯先生也就此作出了回复⋯⋯就这样,他俩开始了通信,一开始信里只是一些介绍性的无关痛痒的话语,再后来你一封我一封地开始述说起各自的生活、梦想,分享那些转瞬即逝的美好时光和一些人生感悟,当然还不乏对现实生活的抱怨和牢骚——这些都是他们无法和周围的人交流的内容,无论是交换秘密还是日常事,都变成了无聊生活中的快乐通道,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两人的生活和他们与这个世界互动的方式。

而对费尔南德斯先生来说,在他退休前的最后几天,生活因为送错的午餐盒开始发生了变化,他每天开始有期待了,匆忙地打开午餐盒,急切地寻找着纸条。

没有交集的空间被拉近,影片轻轻松松地把两位主角的生活同时摆在观众面前,并简单地在两者间自然切换。

内容越来越深刻,气氛也紧张了起来,多了些暧昧,见面要求也被提出。

观众也被带动着,随着信件在体验两人之间逐渐形成的一种难以言说的亲密感,但或许还不能称之为爱情。

《午餐盒》中主要人物不多,都是普通人,没有复杂的背景或过去,包括费尔南德斯先生新来的接班人,阿斯拉姆一开始不讨喜,但他一直用独特的干劲和热情在感染费尔南德斯先生,让观众看到平凡人正在为平凡的幸福在努力。

寥寥数笔,从他们身上可以看见一座城,一个社会,让真实的孟买百姓的现状清晰可触。

故事的结局,依拉最终下定决心离开了那个束缚她的房子和婚姻,费尔南德斯先生换了城市。

“有时,错误的火车可以带你到正确的目的地”,这句在影片中反复出现的话不仅可以帮助你去体会电影的开放式结局 ,还能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看片中人物的人生轨迹的变化。

在诙谐幽默又感人的调子中,故事在一封封夹在午餐盒里的纸条的字里行间延伸。

因为午餐盒,费尔南德斯先生的心墙被推倒了,依拉也获得了高飞的勇气。

后记:不久前,在各国选送2014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名单公布后,[午餐盒]的意外落选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本片在今年戛纳电影节上赢得了影评人和观众选择奖后本想着胜券在握,结果却爆冷输给了另一部鲜为人知的电影[公路故事]。

相信印度评选组织一定有其道理,但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错过在更大的国际舞台上与别国佳作一较高下的机会难免让人觉得可惜。

(刊载于《看电影》)

 10 ) 错误的火车能到达正确的车站吗

   又是一部印度片,万幸它没有歌舞。

就是画面太过暗,看着很费力。

  一盒送错的午饭,引出两个人的生活,用页码纸来交流感想。

那些看似平常的话总会让人受触动,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鼓舞,疏离与向往,都无法确定。

因为无法把握,所以,只能用命运来形容了。

  我这个人有轻微鼻炎症。

平时嗅觉不太灵敏,别人轻松能闻到的气味,我需要特意去闻。

有时嗅到一点,细弱游丝也值得欣喜;有时用力抽动鼻翼,末端神经也毫无反应,那时心里真不好受,仿佛跟这个世界有了隔阂,它们的欢喜与厌憎,我皆无法参与其中。

  前几天,看一个帖子,大家讨论如何抑制食欲。

一个网友分享她的经历:每次端坐桌前,看着食物,就努力想象其中混杂着自己最恶心的东西。

比如,以前她特别爱吃蛋糕和意大利面,自从通过想象,让里面充斥着无数根头发之后,她再也吃不下去这两样东西了。

看完她的经历,真心佩服这位网友,为了减肥对自己下手太狠。

若是我也去发言,我想,只需推荐两个棉球堵住鼻孔就足够了。

美食讲究色香味俱全,若闻不到香气,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食欲的。

  人都是哪方面不足,就格外在意哪方面,如我,就是特别喜欢气味浓重的东西。

暮色中的炊烟、潮湿的树木山林、腥咸的海风、烧烤摊和卖烤地瓜的小巷口,在我的脑海里,它们特别迷人,让人觉得幸福与满足。

  嗅觉的不灵敏,有时会对生活造成不便,那么嗅觉异常灵敏的人会十分方便吗?

也不尽然。

在德国小说《香水》里,主人公格雷诺耶生活在巴黎的贫民区,那里破败肮脏,环境很恶劣。

木头的腐朽气息、羽绒被里的发霉味、粪便的臭气,对于一个天生对气味有着匪夷所思的辨别能力的人来说,这些气味多么具有杀伤力啊。

为了制造出世界上最迷人的香水,格雷诺耶近乎疯狂地陆续杀害了26位无辜的少女,采其身材制香。

故事看似惊悚,寓意却讽刺深刻。

因为作者对各种气味浓墨重彩的描绘,让该书有着魔幻般的魅力。

  无独有偶,印度电影《午餐盒》里也有充斥着各种气味,它们在引领剧情发展上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主妇闻到了男式衬衣上的陌生气味,始知丈夫的出轨;淡淡的煎饼麦香,浓郁的咖喱汁味,总让老男人想起妻子活着时的美好时光;主妇习惯一手捧着咖啡杯,一手读情书,空气里四处弥漫的气味叫做浪漫吧。

老男人走进浴室时,突然闻到里面荡漾着自己的老人味,那股难闻的气味让他觉得异常难堪,促使他在崭新鲜活的恋情面前当了逃兵。

  原来,回忆是有气味的、爱情也是有气味的,生活不能缺少气味。

有时候,我们可以让自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却无法阻止自己呼吸,因此,具有隐秘特性的嗅觉变成一种很自我的独特体验。

  人的记忆深海里,有一道闸门是由嗅觉掌控的,而具有魔力的气味,用它自己的方式记录着事物本身,偷偷地向我们传递着关于时间和空间的信息,你收到了吗?

《午餐盒》短评

完全没有歌舞的文艺片,一个哈佛和英皇都赞誉的送餐系统,六百万分之一的差错率,而男女主中奖了,由此开启一段书信来往,直到真正面基之前嘎然而止,一段《草样年华》。。。

8分钟前
  • nothing传叔
  • 推荐

从中层来,到中层去,越拍越好的印度

9分钟前
  • 老羊
  • 推荐

幻想中的愛情總是如斯甜美,無奈現實迫人,容不下美麗的愛情幻像。//每個飯盒都藏著一份深情,一份關愛,雖然錯送別人,但仍能將愛傳開去,溫暖寂寞人的心,這份寄意真好。

13分钟前
  • chestnut girl
  • 还行

终归能找到心灵契合的人是不容易的 ~ 爱情缓缓开始,又淡淡结束。好像水面的波纹褪去,没有终点的爱情,反而让人回味

15分钟前
  • 酱酱
  • 还行

这一部电影特别在于它并不是宝莱坞电影的制式,没有长篇幅,也没有又唱又跳的歌舞形式。

17分钟前
  • 杨大志°
  • 还行

女主越看越美;故事越看越吸引人——虽然印度英语有听没有懂还不给字幕,miss掉一些内容。

18分钟前
  • 故园遥望
  • 推荐

那些信怎么就敞开心扉了?她老公怎么就让她忍不了想出轨了?他怎么就突然变自卑不敢一起私奔了?导演你说说明白一点会死啊

23分钟前
  • 小温柔
  • 较差

男人倒是容光煥發了不少,甚至還一廂情願認為不相識的婦人是自己的女友了,而女人依舊身陷囹圄。差勁。

27分钟前
  • ((̵̵́ ̆͒͟˚̩̭ ̆͒
  • 较差

🤢

31分钟前
  • 速度外正
  • 很差

3.5

33分钟前
  • 葛药师
  • 还行

2014/3/7 19:55 BC

35分钟前
  • 陳甜寶
  • 推荐

到底是温情还是爱情?

39分钟前
  • 左加菲
  • 还行

走进印度宣传片

43分钟前
  • 高压电
  • 还行

真的……不好看……

44分钟前
  • 流影天殊
  • 较差

喜欢对于衰老和变故心态度的描述 @2022-02-12 17:11:42

48分钟前
  • 老咪
  • 还行

非常喜欢的印度小品。好莱坞似的清新生活剧,后面有点鸡汤了

53分钟前
  • 半弦月
  • 较差

印度版的查林十字街84号,很像文学作品,也是那种很平常却又道尽人生酸甜苦辣的电影。“我在浴室里闻到了熟悉的味道,是我爷爷洗完澡之后的味道,但是我爷爷并不在,只有我在,我闻到了一个老男人的味道”,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男主角感觉到了自己的衰老虽不是一个浪漫的时刻,却是很浪漫的表达方式。

56分钟前
  • 晓晓一
  • 推荐

印度男人都是带饭上班的么?

60分钟前
  • coldjoke
  • 还行

没想到阿三电影现在这么细腻了~台湾小清新的感觉啊

1小时前
  • Mia
  • 推荐

女主老公吃了好久的花椰菜🥦,并暗示着她老公满头绿得流油!

1小时前
  • vv黑猫警长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