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叹服视角的独特,音乐也是出奇的好。
月夜下的老者,用弓弦琴拨动着海面,喑哑悠长,不绝如缕。
抒发愤懑,倾泄忧郁。
弓、船、老者与少女,都是象征。
都是符号。
给人广阔的遐想空间。
既有生之欲望,亦有死之解脱。
十年之约,孤独之盟。
是禁锢,也是自在。
传统之堤,在现代文明面前,轰然崩塌,春水总归逝去。
神话也将破灭。
少女不谙世事,充满着好奇。
坚贞无邪,稚气未脱。
保持着璞玉的气质。
宁静的大海,偶尔也会泛起狂澜。
老者的纵身一跃,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那荡起的涟漪,正如射出的弓箭,直指人心。
旧有的一切,随着一个时代沉入海底。
看完《弓》的时候,我特别想飞奔到碟店里把金基德的所有电影全都买下来!
又想起那次在民生挑碟,H尧说她把金基德的所有片子都买齐了,当时把我羡慕得不行。
今天看了电影之后真想跟她全部借来看。
不过又一想,我这人是无比贪婪的,喜欢的书啊,碟啊什么的从来不会跟人借。
只因为我想霸占,所以我自己一定会买。
那我什么时候能买呢?
估计这礼拜不行了,不愿意单纯为了买碟而跑到桂林路。
周末人还特别多。
下个礼拜吧,周四回家坐到桂林路下车就得了。
恩,先这么定吧。
总之,我一定要把他电影收齐,尽量收齐。
我喜欢金基德我变态嘛?
反正我一直没敢跟人说我喜欢他电影,怕人怀疑我不正常。
哈哈,我正常,特别正常,我怕什么呀?
切!
说一下《弓》吧。
其实我也说不出什么,正如金基德的电影一样,语言是很乏味的,他坚信笑与哭才是最好的情感表达。
因为人类的活动是没有撒谎可言的。
它们都是诚实的,无论这些行为是否符合是非标准。
看他电影不用累个半死读字幕,可以把全部心思放在镜头发展上,这是我喜欢金基德最初的原因。
他是一个以边缘题材起家的导演。
金基德向来不会只表现正常的情感冲突,他总是把它的极致放大给你看。
为了突出这样的效果,他在电影里往往把很多不必要的东西都大刀阔斧地删除。
比如社会背景、现实的生活环境、人物的名字、甚至人与人之间的对白。
《弓》里面,迷恋极端的金基德再次讲述了一个极端的故事:海上漂浮的船里,生活着一个老人和一个少女,两人靠用小船把客人接到船上钓鱼来为生。
少女是老人十年前收养的,他准备等她满17岁就与她结婚,可有一天,船上突然来了一位英俊少年,少女的心开始如春水般荡漾……也许每个人都有不能实现的渴求和希望,通常大家都会把这些愿望藏起来。
而电影里,他想表现的是,这些隐藏的愿望有多卑鄙、高贵、悲伤和美好。
所以他用一个不能被人控制的少女来讲老人的渴望。
而老人对少女的禁锢,看起来却是那么的绝望。
金基德的电影向来都有两大偏执,其一,他喜欢把人物放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漂流欲室》是个孤绝的小岛,《空房间》他选择一个寂寥的房间,而这一次,他把主人公放在一艘漂流的渔船上;其二,封闭的空间里,他的电影都会产生一段畸恋,本片讲的就是一对祖孙之间的不伦之恋。
金基德对表现残忍的暴力有着永不厌倦的偏好,当少女在把玩两个鱼钩的时候,我有点痛苦的闭上双眼,口里说“不是吧?
又玩鱼钩?
”,看过《漂流欲室》的人会明白我的所指。
好在她只是玩弄了一下。
而用弓箭射人的大腿,才算是《弓》里最为严重的暴力。
另一个残忍的画面,则是老人把缆绳套到自己的脖子上,那痛苦到了极致的神情,真残忍得让人不能看下去。
至于性,对于金基德的电影是个不能回避的话题,老人给少女洗澡的画面非常暧昧,到最后少女独自表演的性爱戏,虽然在尺度之内,但真的让人看得目瞪口呆。
普普通通的一张弓,在金基德的镜头下焕发出奇幻之美。
在他看来,弓是一个防止入侵者的有力杀人武器,一件表达灵魂声音的乐器,一种传递内心情绪张弛的语言。
甚至,他还在影片的最后特别加上了字幕:力与美宛若紧绷之弓,我愿如此,直至终老。
这就是《弓》,一个天才导演仅用了17天就拍成的电影。
这个画家出身的导演,靠写剧本成名。
他的电影从未离开过畸恋、仇杀、孤独、绝望和卑微。
从默默无闻到赢得国际声誉,由无法公映到一流电影节的频繁邀请。
金基德已经成功的走到了大众面前。
如今,他是最具争议的韩国导演。
他浓厚的悲观论调为好莱坞所深恶痛绝,而他以他惊世骇俗的影像在欧洲引起了轩然大波。
他的电影,更关注的是生成悲剧的原因,以及被大众视野忽略的各种边缘人。
这样看来,他其实无比悲悯、脆弱。
远不像被传媒定性的那样。
如果你怀着好奇心与优越感逛动物园一样围观金基德,那才是真正的残酷!
他的去世让我伤心,于是重新下载了他的所有电影。
他的浪漫情怀,创造力,张力,给予同样孤独我以慰藉。
之所以要写这篇影评,是为了争辩2个不公正的标签,一个是色情,一个是伦理。
一直以来他都是饱受争议的,一直被投石子,被认定为变态。
其他作品不谈,仅仅这部作品,没有一个男欢女爱的场景,没有一个暧昧裸露的场景,连洗澡都是遮住了隐私部位的,男女主角之间,没有一个色情的动作。
从头至尾,都是绝望的爱。
甚至这爱都毫无情欲,只是一种仪式上的隐喻。
很多人习惯把这看作一个老头迷恋年轻肉体的传统故事,这真是错了。
金基德一向追求极致的纯粹,在我过了十几年后重新看,就感同身受。
这不过就是一个孤独的底层人,一辈子活在狭小封闭的区域里,没有爱与被爱过,直到上天送他一个礼物,她像是一只猫,一只狗,一棵树,陪伴他。
而结婚也只是一个仪式,他想要的是一个安慰,一个归宿,而并非肉体的关系。
他每次夜晚帮她量身高,盖被,握手,这些都是亲人之间的举动,父母会对子女做的事情。
当你的猫或者狗被人夺走的时候,你就绝望了,因为自此以后你又是孑然一身。
你过去的爱与光阴都被偷走了,人生像一场梦,充满了悲凉。
这不是大红灯笼,这不是狭隘的说伦理,这是在讲述一个边缘人孤独的境况,他不像豆瓣的你我,他根本没有机会去寻求爱,而他人生的结局也并不意外。
退一步说,譬如张爱玲,不是边缘人,不也一样孤独吗?
正是这种对爱的渴望与孤独的强烈对比,让人感知到自己的存在。
夜深了,雨夜与寒风的声响交织着,撞击着,我在问自己,心里的那条船有没有沉没。
金基德去年的获奖电影只用了一个简简单单的《弓》作为片名,并在结尾以“力与美宛如紧绷之弓,我愿如此,直到终老”点名主题,这是比较厚道的一次,告诉大家主题是这样的,其实弓作为力与美的意像古已有之,并不稀奇。
以往的金基德总是十分牛B的止于意犹未尽之处,让我好几天想的睡不着。
从2000年看《漂流浴室》起,我断断续续的看了好多部金基德的电影,大部分我都很喜欢,也有一部十分不喜欢的,我喜欢他的电影是因为他的眼中的韩国风景凄美纯洁,人性极端执着。
从<漂流浴室》开始就觉得画面是冷色的但是有种很干净的美感,后来《春去春又回》则简直可以当成环保宣传片儿来看,那清澈见底的溪流山中四季不同的美景让人忘记凡尘俗世的名缰利锁而生出终老山林之心。
不管是否整过形,韩国的女演员简直就是配合这山水成长的,看上去很清秀,如果再不化妆不说话,简直清丽到不食人间烟火。
美女和美景搭配的天衣无缝,这也构成了金基德电影的美工基调,他是学画画出身,游历(也可以说流浪,因为主要是卖画为生)欧洲诸国,他的眼中看去,韩国的山山水水都是一幅幅高雅的水墨画,尤其是水,他拍了许多关于水的电影,对大海和湖面一样感情炽烈。
还有就是他的电影对白很少。
有时一部电影下来对白没超过10句,需要说明,我并非不喜欢热闹,周星驰那些大闹大叫的电影冯小刚王朔那些“话痨”电影电视剧我也很喜欢(甚至,今年那部从头说到尾的《梦想照进现实》我也不觉得特别讨厌),但是,对话不是电影的唯一语言,否则直接看书听广播就得了,能用表情、景色、音乐达到目的需要更高超的演技和导演技术,我很少看到拍得精彩的“闷片儿”(此处的闷,专指对白少),大家普遍认为艺术片就是闷片儿,这是种肤浅的想法,有的电影闷得好,那叫艺术片儿,有的闷不好那叫伪艺术片儿用个时髦的词儿说:装B。
这么多年来装B的电影我也看了不少,已经修炼成火眼金睛了,不管从哪儿开始,看上五分钟基本上就知道是个高手在拍艺术片儿还是个傻B在装B。
金基德每次都是自己担纲导演编剧我想他的剧本一定是一张白纸,因此每次看完他的电影我都手痒的不行,非得用文字把他的剧本给写出来不可。
人物不说话用眼神、用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感情,虽然冒险但是却给观众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对于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贯穿始终的音乐情调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读,即便是同一个人,也许先前想的一个样,看完后联系整部电影想一想又是另一番意味,这种方法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给答案,比如看过《本能》这么多年了,没有一个人能搞清楚究竟最后莎朗.斯通的冰锥会不会刺下来,这样的技巧在金基德的电影中俯拾即是。
我愿意给金基德的电影安个标签“哲学电影”,他的每部电影都是硬梆梆的哲学和人性,没有一点儿罗嗦的,哪个导演不想自己的电影好看的同时再多点哲学意义?
甚至为此张艺谋导演不惜让梁朝伟GG用扫把在沙土上画出两个牛B闪闪的大字---“天下”,以为如此就可以把一部烂片儿上升到“世界和平”的哲学高度了,甚至,陈凯歌也不惜在《霸王别姬》中把“从一而终”这个观点强加给程碟衣,以为如此就可以得寸进尺,从一部电影中得出献身艺术的伟大情操。
这是多么的画蛇添足啊。
我不理解!
金基德的电影走向一个极端,彻彻底底的在讲哲学讲人性,完全脱离了现实生活,他像个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一样,用电影语言设定出一些特定的场景:例如远离凡尘的寺庙(《春去春又来》)、漂泊在海上的孤舟(《弓》、《漂流浴室》),然后在这些环境中展开自己的想象展开对人性的探索,最后,将问题展示出来并不给答案,以开放结尾的形式将判断的权力留给每一个观众。
或者他会剥离一切无关紧要日常生活,将本质性的东西用虚拟的故事表现出来(《空房间》、《烂泥情人》),然后给出他自己的想法,尽管这种想法有时让我崩溃(《烂泥情人》)可我也不能说什么,对于人性谁有谁的理解,我不能依据我的希望让导演硬是给拍成大团圆。
本来复杂的事儿到他这儿立刻就被剥离的简简单单,所以他的电影都不长,而且场景和道具也很简单,我猜这样的电影都很省钱,但是,对导演和演员的功力要求的也很高,年初我得知《无极》投资过亿时,实在是不能理解,我觉得这样的导演直接拉出去枪毙得了。
可能是过惯了穷日子,我觉得哪怕他是一部好电影,也不能花那么多钱,1亿多能建多少希望小学啊,就是不建希望小学,做成彩票卖了也多少能改变一些人的生活。
我们还没有烧包到那种程度,就看美国的盗版大片儿不是挺好吗?
不让盗版咱就引进,那也花不了几个钱,让他们烧钱,我们享受,多好的事儿啊。
要是非要较劲,拍几个花钱少又牛B的电影把他们气死不比这过瘾?
在这一点上韩国做的就很好,拒看外片儿,自己花钱努力拍自己的大片自己看还卖钱人家拍的好啊,或者就像金基德,花小钱拍大电影,一样拿奖一样好看。
不过,最近金基德有点麻烦,先是在电视节目中炮轰了韩国大片儿《怪物》,说那是文化垃圾,结果引起全国愤怒,韩国人的爱国主义比咱们这儿的爱国愤青还高涨,于是第二天金基德不得不发表书面道歉,在道歉信中他说道“我觉得我夸张描述韩国社会的阴暗一面,并把这种观点强加给观众,使观众感到不快。
这让我明白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我本身是一个严重的意识障碍者,甚至很难在韩国生活。
”我觉得他一点也没有意识障碍,而且并非是夸张描述韩国的阴暗面,事实上他描述的乃是整个人类的阴暗面最后我还有个感受,他的电影不适合“众乐乐”,一个人夜深人静时看最好不过了。
他的新片儿《时间》已经拍完,我很期待
于阴沉着的下午郁闷的看完这个片子。
豆瓣上评论一水儿的4星5星,说什么情了爱了神马的。
装,可劲着装。
不装逼能死啊?!
金基德就全特么经典了啊?!
这么垃圾的片子。
故事没情节,画片不美感,音乐断断续续,人物除了少女外都歪瓜裂枣。
神秘?
画几个佛陀的头像就神秘了?
解构?
海是什么?
船是什么?
少女不说话是什么?
弓是什么?
尼玛,要死早死好了,装什么套绳索自杀,还把割绳的小刀藏起来。
搞笑的是跳海自杀了还附体夺去少女的处子之身。
莫名其妙。
装逼死!
第二次看了,上一次没看到结局。
第一次看完我只记得少女手上彩色的布条,和眼角红绿白的点还有勾人的小腿。
弓是金基德的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部,画面安静,配乐也美,女主角没有台词的演技更是惊艳,在撒玛利亚女孩中,她也是一个嘴角上扬,看起来一直在笑的少女。
即使死了依然笑的天真可爱。
整部电影我最喜欢的是算命的时候,船上的佛。
摇晃的秋千,少女的腿。
与世隔绝的船上,她总是笑,笑的不谙世事,笑的神秘暧昧。
老头一天天的期待,牵着少女的手,他觉得少女是自己养大的,可以陪他到死。
少女理所当然的该嫁给他,哪怕在别人眼中,他只是一个软禁少女满足自己占有欲的变态老头而已。
只要是正常人。
总是会被年轻的异形所吸引,何况少女从未遇见过年轻男子。
他温柔的亲切的对待她。
对少女来说,那种感觉完全是个不一样的世界。
每次看到算命的时候,都有一直虔诚美好又让人春心荡漾的感觉,少女总是浅浅的笑,笑的人不寒而栗。
少女已经陷入了爱情世界了,当她朝别人射箭的时候,就证明她不是一个任人宰割的小羊。
她内心也许是一头豹子。
好吧。
我承认,十年的养育之恩对少女来说是一定重要的,所以她虽然恨老头但也会难过吧。
最后一次算命的时候,老头眼里似乎有杀意啊,离开了少女他这十年的愿望都不会实现了。
绳子一头拉着她离开的船一头拉着老头的命。
最后老头隔断绳子,少女砍断绳子,都是他们这十年是牵扯。
我幻想的画面是,船开走,绳子扯断老头的脖子,然后他的头在海面上滑翔,血拉的长长的,然后电影结束。。
可是,牵绊似乎断不了。
老头最后朝天空射出一箭,随着天空朝拜,飞翔在海里。
老头最后果真得到了少女,老头化成了弓化成了箭。
穿透了她的身体。
白裙子上留下鲜红的处女血。
情欲在空气中包裹着少女的身体,天空中的那一箭那么准确的让她高潮。
金基德果真不会让人舒舒服服的看完他的电影,最后的结局让我不禁恶寒了一下。
我终于知道老头和少女为什么也帮人算命了。
他们之间的关系远超过了养育和被养育。。
少女用她的血祭奠了老头,用她的身体救赎了老头,用她的最后的笑偿还了十年的纠葛。
看金基德的电影每次我都忍不住矫情的写些什么,可是我永远都看不懂他的电影。
《弓》,算是我看过金基德的第一部电影。
当时最后女主昏睡,在梦中与人交合,一支箭从天外落下的场面十分令人震惊。
过了快二十年吧,如今重看这部电影,感受到的,几乎全是父权社会对女性的符号化与关系的畸形诠释。
艺术是表现美的方式。
一个近似哑巴的女孩,在片中要么是缺乏表情,要么一脸淫荡,仔细勘察她似乎还是个灵媒。
上船的大多数男人和老者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都是淫棍。
直到那个小哥哥的出现。
小哥哥似乎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代言人与象征物。
他的思维方式,是把小女孩当做一个人,是彼此之间平等的一种审视和观察。
而当船上的老者得知自己留不住这个小女孩时,做出的,又是一个十分狡诈的把戏。
这样就使得小女孩无形中扮演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
婚礼如期举行。
老者自沉于海。
金基德似乎想彰显老者的伟大与豁达。
可那算什么呢?
不过是一个编剧的浪漫想象而已!
现实中,这样的老者一定会紧紧抓住这个女孩的!
不会让她回到文明社会。
只会充当自己的性奴。
金基德把变态当有趣,这种艺术家,真是贻害无穷呐。
2022.7.10 李因
金基德的电影基本都看过,却发现自己缺漏掉了这一部。
最近好片太少,很久没有这么集中精力的观看一部影片了,也算是我自己对金基德的一种致敬。
前半部的叙述我几乎要认为这是岛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养成游戏,后半程突然发力一路狂奔应接不暇信息量巨大,如果简单的把本片看成一个官能片你就输了。
当然,官能片的因素金基德完全交给了观众自己的想象,反正少女既纯又欲的特写充斥的全程。
整部影片中除了少女之外没有一个女性形象,雄性森林里只有少女这么一个点,既在危险之中又似乎掌控全局。
那么金基德要似乎进行一个如何回归人性根本的本能的探讨,探讨自然界如何养成第一组阴阳的起源。
老人和少女形成的巨大的反差,其实是两个人在一艘孤零零的海上驳船上生活了十几年、进行的一种至高无上的修炼。
这种修炼受到中国道教的影响,但绝对和色情没有任何关系,双方之间严守着一种约定和克制,知道完成各自使命的意义和完成使命后的快意。
最后的大婚之日就是天地而动一声惊雷的时刻。
但是世俗的干扰差点让两个人功亏一篑,少女在没有养成之前对一个来自外界的英俊青年动了念头,幸好老人几乎以死相谏才最终让少女幡然醒悟,于是阴阳两方得以保全。
影片在结尾处逐渐走向高潮,在青年的现场证明之下,老人和少女走了一场完整的韩国传统的婚礼仪式,但其实是对各自的修炼结果进行了一次最终检阅。
虽然有干扰因素、时间也被大大提前了,但是双方却如出一辙搬的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证明条件完全成熟。
老人抒发胸臆的胡琴的弓,同时也是为了威胁敌人的射箭的弓,最后居然在影片的末尾发射出天地乾坤中的至阳之物。
最后的这根箭老人没有一开始就射向少女,老人却把箭射向了天空、然后合掌向天地行礼之后跳入水中,于是那根箭居然形化为老人的化身(其实是一部分,我必须隐晦一下,金基德的想象力太丰富)飞行了一圈之后射回到少女、直挺挺射在生命之门的门口,于是展开了一种行为艺术和行为意识上的阴阳交合的大战、最终少女完成了到女人的转变,一团醒目的少女红宣告着新生命的启程。
金基德在本片中很有野心、大隐隐于色,其实本意是观而不取、养而不用、取自天地、归于自然。
阴阳之间的对立统一,起源于机缘巧合、成长于定力坚守、完成于天作之合,这才是人间大爱。
这老头是这片最能引发我思考共鸣的角色,他养育了这个女孩十年,把自己的爱灌注给它十年,为求一日得到爱的回报。
他的弓象征着人人都想要赠予的爱——用来保护所爱,也会伤害所爱,找不到靶标独处时抚摸奏响的爱。
可女孩在这懵懂的年龄和世隔绝的处境,别人对她进行性骚扰都意识不到,更无法理解和拒绝这种复杂的爱情。
而男青年这个角色的出现何尝不也是为了想让女孩承受自己的爱情箭矢,才以大义凛然的态度来要带走这女孩,在这一点上来说,俩位男性主角两人孰高孰低真不好评判。
电影最精彩的戏就是中后段女孩离开时,绝望的老头把自己绑在了绳索上,老头想借离去的爱带走自己的生命。
假若女孩老头谁都没割开绳子的话,那就是一出为爱殉情的浪漫故事了。
但现实是,无论受到多么轰轰烈烈的爱打击,绝大多数人都在最后一秒割断绳子。
女孩回头了,阳光来看,也许这出未遂的殉情使她回心转意,让她明白自己对某人多重要。
悲观的看,这还不是一出拿爱绑架别人的插曲?好在的是最后老头也没有选择维持这种绑架来的爱。
也就是在婚后的小船上,老头终于对女孩拉响他的爱情之弓。
女孩虽然不愿接受老头的吻,但却被这美妙的音乐迷倒而安睡了过去。
如果说,音乐结束后老头用那把爱情的飞矢射向女孩的,那么就成一出屡见不鲜的为爱生恨的悲剧故事了。
不知导演是有什么浪漫情怀还是太怜悯这老头无处安放的飞矢,安排了这么一幕超现实画面作为结尾,已经飞走得箭又飞回。
这次,女孩好像也以真心接纳老头成为她的初爱(初夜)。
重新发动的引擎是终于开始得新篇章,沉没的轮船也是和旧爱的告别。
要去欣赏这电影,我觉得得抛开角色年龄上的一些伦理问题。
别以道德去考量电影,这差几十岁,女孩还是这么特殊的生存处境,引申多少伦理问题谁人看不出来?但片本质上就只是一部爱情片,剧情里也没展现出导演有探讨这些伦理问题的意向,所以不必为此浪费笔墨。
纯粹以叙事的角度 以角色自身的角度欣赏这部电影最合适。
君不见不散黄河之水天上来者不善奔流到海不复回心转意君不见色起淫心精神是分裂,缘分是离别你是纠结人生十年,色是戒天涯是悲切我跟你一夜江湖是界,家是穴柔情已轻叠人生正摇曳无语十年恣欢虐待妇女生是造孽,死是寂灭花开是凋谢
这也叫情色?
前腿弓后腿绷,爱情让丫发了疯~
配乐是大赞了,形式上又另我瞠目结舌
沉默的爱,难以置信的极端,新意非凡,才气非凡。
还是很变态,不过那个女孩的确很漂亮
弓箭,曾是保护少女贞操的武器,也是安抚少女孤独的乐器,在这里,更成为与少女交媾的性器。
金基德迷呗~
傻逼
下了个蓝光版的,连着电视机,准备吃晚饭的时候看,突然发现没中文字幕。我问老婆:咋办?老婆问:谁的片儿?我说:金基德的。她淡定地说:他的电影从来不用字幕。果然,看到最后,毫无障碍……
到处都是象征
很怪的复杂情愫在里面
竟然译作情欲穿心箭,汗……
别他妈给我扯爱情,别他妈给我扯孤独。你这么大年纪不他妈找个老太太填补空虚怪的了谁?这锅孤独不他妈背。鸡巴爱情,这他妈算爱情?这算强奸!老子以后再也不看金基德了,真他妈让人恶心。养了十年就为了满足自己的性欲?金基德脑子被驴踢了吧
很神圣的感觉
金基德套路都差不多嘛 图解无力
极简又极端的孤独世界,依然有一位老者,与一位少女。恩公、长辈、主人与情郎的身份模糊了,含苞待放的亲密与性就成了指日可待的果实,伦理暧昧了,放在这段关系里又有怪奇的天地谐和。脏污与纯真竟已无从以常理评定,这才好让那些特殊的妒忌与留恋,埋藏了暗涌涛涛的感伤。悠悠岁月一下子坍塌了,私心成了自己脖套上的纤绳,而弓箭作为这具疲软肉身最强硬的性器,除却一箭挺拔的撩拨,再无留存的意义。(好久没看金基德了,悼念下这位曾经为我开启韩国电影大门的导演吧。)
不是我的菜,看完产生生理上的呕吐感
没有预期的好,也许预期值太高
依旧膨胀的个人品味,都是一些之前玩儿过的东西。
不露点,没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