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屌丝女士第一季

Knallerfrauen Season 1,炸弹妞,绝世女屌丝,屌丝女,疯狂女士

主演:玛蒂娜·希尔,Claus Dieter Clausnitzer,Matthias Deutelmoser,迈克尔·克罗贝,Peggy Lukac,马里奇奥·马格诺,马克·本杰明·普赫,Anna Schäfer

类型:电视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11

《屌丝女士第一季》剧照

屌丝女士第一季 剧照 NO.1屌丝女士第一季 剧照 NO.2屌丝女士第一季 剧照 NO.3屌丝女士第一季 剧照 NO.4屌丝女士第一季 剧照 NO.5屌丝女士第一季 剧照 NO.6屌丝女士第一季 剧照 NO.13屌丝女士第一季 剧照 NO.14屌丝女士第一季 剧照 NO.15屌丝女士第一季 剧照 NO.16屌丝女士第一季 剧照 NO.17屌丝女士第一季 剧照 NO.18屌丝女士第一季 剧照 NO.19屌丝女士第一季 剧照 NO.20

《屌丝女士第一季》剧情介绍

屌丝女士第一季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德国搞笑微电《屌丝女士 KnallerFrauen》是德国SAT.1电视台每个星期五晚上11点15分播放的一部喜剧小品。由曾六次获得德国喜剧奖的女演员玛蒂娜·希尔(Martina Hill)扮演“炸弹妞,有时是母亲,有时是单身女性,有时是女朋友,有时是行人或是OL,角色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女性,只不过她们对待人和对事的反应与表现都非常特别。她们为了达到目而采用的荒诞手段,常常令人捧腹大笑。 无厘头是本剧的看点,动作表演及其神经质。6位剧中配角,两个是男性分别扮演女主老公和女主的男朋友。两个是女性扮演好朋友及同事。还有两个常任女主的父母的老人,本剧较重口味,未成年人不建议观看,但是并无露点等不和谐内容出现剧中。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青柠之味异教徒陆小凤与花满楼一条叫招财的鱼异形浩劫爸爸妈妈复婚记请和这样的我恋爱吧喋血双龙命中注定狼群风流剑客实习医生格蕾第七季暗黑天使江湖绝色录篮球之心爱情自有天意一个不落时间飞船24我的儿子普什帕:裁决蒂尼·维奥莱塔的新生活山水驿站战争之王风城大佬第二季战争的最后一天夏雨来不死不幸最后一次理发世界奇妙物语05春之特别篇死亡之地

《屌丝女士第一季》长篇影评

 1 ) 大部分是不用动脑就能看懂的笑点。

笑点比较低,冷的比较少。

要的就是疯狂,可能这位炸弹妞反应了,现代大众内心深处在大庭广众下恶搞一下的意淫。

满足了有些时候的疯狂想法的人,只是作为一种慰藉而已。

汪汪。

 2 ) 上来就是逗你,一点内容没有,傻了吧唧不靠谱

最近各种想事情,脑袋也累了,发现这个白痴片,就看她发飙那劲儿也不怎么触到我那根笑神经了,看着屏幕傻呵呵的笑。

话说回来,这女的咋这么彪呢,啥事就啥也不想就做,啥话都说,我真服了,赐我一个这样式的朋友吧,一天看她就能笑出来了

 3 ) 炸弹女炸开软弱

“我不知道中国人是这样翻译的。

在德国,‘疯狂女士’是很坚强的女性。

她们能够抬头挺胸闯世界,虽然有时比较滑稽可笑,甚至很‘二’。

但她们都有非常强大的个性,毫不软弱。

剧中的这些角色虽然很滑稽,但她们不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不需要帮助。

她们中的许多人像大部分德国女性一样,对生活充满信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 ——编剧\主演 玛蒂娜.希尔(Martina Hill)这部超级爆笑的德式喜剧,看似无厘头爆笑,实际上,却能从中看出在社会中女性地位的变化与女性的改变和觉醒。

一、女性主角,女性视角毫无疑问,本剧的成功与第一主角玛蒂娜.希尔功不可没。

和别的剧集不同,本剧完全可以说是玛蒂娜.希尔的个人表演天赋展示剧集,窈窕的身材,姣好的面容,柔软的肢体,和剧集的神经质气质南辕北辙,观众很难想象充满想象力和爆发力的她在下一个街角会作出怎样的举动、她的下一个表情往往让人惊异与捧腹。

因此,她也被人和英国常青剧集《憨豆先生》男主角“憨豆先生”相提并论,被誉为“女版憨豆”。

和《憨豆先生》以憨豆先生深居简出的大男孩角度不同的是,本片是完全以女性视角展开,且更加摩登及社会化,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常常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女主角的癫狂与尴尬被加上了社会化背景,这些事就发生在卧室里、咖啡馆、夜店、街角、办公室,主角常常在工作、度假、约会、带孩子,观众很容易在女主角身上发现自己、朋友、同事的影子。

《炸弹女》与《憨豆先生》的另一区别在于,《憨豆先生》自始至终主角身份设定是一致的、贯穿的,而《炸弹女》与其说是一部电视剧,倒更不如说是一部笑话集锦,二十分钟一集的篇幅中,每一分钟相同面容的女主角可能会有不同的身份和不同的名字,且导演为了故意加深这种碎片化的印象,有意识的将个别笑话故事剪开,穿插在其他小故事里。

二、家庭生活的束缚:长不大的女儿和充满愤怒的母亲女孩子在父母眼里,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也只有在父母面前,炸弹女才算稍有收敛。

与其说在父母面前她叫“炸弹女”,不如说,在她面前,他们是她的“炸弹父母”。

虽然已经三十六岁,可是炸弹女坐车时仍然要系上儿童安全带,吃饭时忍受父母的指指点点,被父母干涉交往的对象。

甚至父母会在中途停车抱女儿在草丛里方便。

看到年迈母亲抱住长大的女儿那吃力的样子,女性们不禁扼腕,为什么她不愿放开手呢?

“不愿放手”是父母对女儿监护权拥有的满足感,他们否认自己的女儿已经成年,否认她可以体验这个世界,否认自己的衰老,始终认为“她”还是自己心目中那个穿着公主裙、搂着洋娃娃的“社会属性”。

在孩子面前,炸弹女颠覆了传统定义中的“母亲”形象。

这与孩子无关,是她对自己“母亲”身份的不认同。

无论孩子男女、年龄,无论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她都对孩子表现出一种满不在乎的漫不经心,有的时候甚至会有发泄式的恶作剧。

怀孕时抵制那些虚伪赞扬她子宫的朋友;生育时恶毒的诅咒;喂奶时找不到自己的婴儿;让婴儿穿上抹布擦地;恐吓手淫的儿子;将女儿的头按在土豆泥里。。。

也许这一切不满与束缚都可以用她对兴高采烈地向她形容今天在学校一天愉快生活的女儿的话来解释:“你今年八岁,抓紧时间吧,高兴不了几个月了。

之后你就开始长痘,他们跟你说成年之后就会好都是骗人的。

当你对你的第一个男朋友示好,他就凑到你的鼻子跟前来了。

之后的操蛋男朋友会让你意外怀孕,事业没开始就结束了,生活灰暗一团糟。

”三、工作中的局限:女性员工的苦恼描述炸弹女在工作中的片段,通常顾左右而言他。

在工作场景中,她很少认真的工作,不是百无聊赖的和女同事讨论新来的同事,就是万念俱灰的玩文具。

她出现在咖啡机前比出现在办公桌前还要多。

女性在事业中,不仅要面对工作的挑战,也要提防同事的性侵扰,不仅要兼顾事业与家庭,也要时时关照同事感情。

如此严肃与无趣,难怪炸弹女要时时抓狂。

四、两性关系的迷局:永远的被动者比起在办公室的萎靡,在两性关系中,炸弹女似乎更得心应手。

得益于自身外在条件的优越,玛蒂娜.希尔三十六岁高龄驾驭性感迷离的角色仍游刃有余。

她时常出现在餐厅和夜店,对着对桌男性钩眉搭眼。

虽然最终总是以出丑为结局,但她仍然逆转了女性的被动地位,以充满侵略性的主动形象表现新的女性形象。

在面对婚姻关系时,以炸弹女为代表的新女性仍然要考虑父母和子女(如果有的话)的意见,选择的余地仍旧受限。

在婚礼场合,她常常表现的闷闷不乐,如果是她自己的婚礼,更糟糕的是,她一定会搞砸。

新郎永远是无言的沉在背景之中,并不突出。

在家庭关系中,她用录音机抗议家庭聚餐中虚伪的赞美、夫妻朋友聚会时,她的丈夫总是赞美她,让她出尽风头、在面对婴儿时,“丈夫”根本就是隐形角色。

五、女权意识的觉醒:身份反转与同性恋如果说本剧含有女权意识,则表现在炸弹女的社会身份反转与对女同性恋的描述上。

在本剧中,女性是坚强的、勇敢的、主动的,而男性是物化的、软弱的、被动的。

最直观体现男性和女性身份调换,被“物化”的,是这样一个桥段:炸弹女拉开衣柜,里面像挂衣服一样整整齐齐直直挺挺站着成排的裸男,高矮、胖瘦不一,一动不动,等待被炸弹女挑选。

炸弹女趾高气昂地一边随意拨弄他们,一边自言自语道:“太苍白了。

”就像在挑衣服一样。

最后实在无可奈何,才叹下一口气,随手抓出一个,勉强带走。

整个过程,自始至终,男性都沉默不语,像一排专属于女性的用品,和衣服没有多大区别。

女性们在公共场所随意挑逗男性,当着不忠的男人的面,和她的老婆耻笑她,最后完全忽略了男人。

在所有的一切行为中,女性充满侵略性、主动性,她们简直和男性的社会形象调转了。

再看片中寻找的几位主演,除了炸弹女,另外两位女性都是身材健康,短头发,说话声线较粗,而且她们常常运动,热爱拳击这种高强度侵略性运动。

而男性角色一个矮小软弱,一个粗壮猥琐,更是人类进化至今的历史调侃。

男性角色在剧中,大多滑稽可笑。

他们常常作为背景或道具出现。

他们是“被“勾引者、“被”施暴者,”被“挑选者。

男女身份的倒转还不够,本剧还大胆体现了女同性恋题材。

虽然片段不多,但是仍然有细致的口头描述和大胆的身体动作。

如同第一集开始,炸弹女抓住一个男路人施以男性化性挑逗,给观众带来了视觉猎奇效果,《炸弹女》颠覆了传统观念中的女性形象,侧面展示了现代女性的独立、坚强和幽默感。

 4 ) 柴进在采访黄西时说:用逻辑推理到极致就是一种近乎荒诞的幽默

我受不了很多美剧:故弄玄虚,泡沫丰富。

但是这部剧让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被打乱的时候,在这种时候不管我们如何维持自己的优雅,在内心深处都会有想要想骂人、暴力发泄的欲求。

只是这部电视剧把这些通过夸张的形体语言把人真实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出来。

我会一直追这部剧,因为它是如此可爱。

 5 ) 生就得这样

想想自己的生活 想想自己的坏境 想想自己的工作 乏力 枯燥 颓废很久没看到这么让人开怀到释怀的片子让人觉得彻底的没有压力的大笑让人觉得生活还是很好的说的想法试想 国人又有谁拍出如此的片子总之很好

 6 ) 很简单、很温馨就够了

是有些重口,但是欧洲的嘛都可以理解,英剧也这样、跟憨豆是不一样的、不过,我的笑点可能真的低吧、反正,我是嘿嘿地笑了、有些人喷它、有些人捧它,我真的挺喜欢它,是奇葩了些、但是,跟闺蜜一起约出来吃饭、跟孩子讲故事、在公司里上班、与男友约会神马的、在家做饭打扫、平时去跑跑步做做瑜伽、与父母一起吃饭聊天.........她的生活奇葩着,恶搞着,但也简单着,有着亲人、有着爱人、有着朋友、有着工作、有着自己的生活,她也活得忒童话了吧!!!!

这个快乐的主妇,这样奇葩简单的生活,很温暖,很简单,就够了。

 7 ) 怎么看啊?

怎么看啊?

都不晓得 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想看

 8 ) 我是来扮黑脸的

说真的,一开始我看到冷兔推荐的这部片子,看到这个名字,屌丝女士,我就不抱有好感,但还是看看吧一开头她扇路边那个男的屁股的时候我就开始讨厌这部电视剧了感觉她像是精神有问题那样子冷兔推荐的那一集是女屌丝趴在一男的身上找东西的,然后我默默地把视频给关了。。。。。。

后来我发现最近大家都在聊这部片子,他们的评价很高,说她是女版的憨豆,我个人觉得憨豆先生给了我很多的欢乐,既然大家对这个片子那么高的评价,这部片又在中国走红,而我没实践就没有发言权,我又看了4集,好了,对不起,我还是看不下去了。

我觉得这部片毫无内涵,我不知道有没有和我的看法一样总的来说,我认为:她就是在装傻,好刻意的做作,她在剧中装傻,我在电脑前毫无表情地看完这4集。

笑点全无,跟憨豆先生完全没有可比性可能有豆友会认为喜剧当然要有点夸张,说的也是,只要让大家笑了,就达到了它作为喜剧片的价值。

你真的笑了吗?

 9 ) (转载)德国和高纬度性格by洁尘

可以这样说吧,纬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民族性格。

越趋于寒带,阴霾越重的地区,民族性格越严谨、缜密;反之,越是温暖晴朗阳光普照的地区,其居民的性格就越是任性、浪漫。

早年看过阿莫多瓦的一句话,大意是说,好多西班牙老人为什么都穷苦、邋遢、悲惨,而德国老人则基本上都过得安康体面?

那是因为青壮年的德国人在工作挣钱储蓄的时候,青壮年的西班牙人在夜夜笙歌纵酒狂欢呢。

德国的宗教革命家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一句话:“即使我知道整个世界明天将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种下我的葡萄树”。

务实、勤勉、埋头苦干,不肯苟且,德国人的这种民族性格是非常著名的。

其实,就西班牙和德国这两个对比度强烈的民族来说,没什么好评价的,也谈不上价值序列的高低排列。

这只是生命观的差异。

有的人,把生命视为不同阶段,是一生这个概念,于是,匀着过,每个阶段都很仔细,每个阶段都尽量过得不错。

而有的人则认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只体现在青春这个阶段,所以要及时行乐,至于说到后面没本钱了,那就能怎么混就怎么混吧,反正也活不了多久了,好在还可以死。

有意思的,高纬度性格,因为寒冷、严谨、缜密、有序,所以,绝望感就更为强烈;不少德国电影是这样的,还有好些北欧电影也是这样的,比如著名的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电影,就以其浓重的终极追问意味,而让人感觉质地十分紧密甚至是过于紧密,因而有窒息感。

而低纬度性格看似混杂凌乱,却有着一种特别的通达和幽默在里面,跟高纬度性格的纠结和追问不同的是,低纬度性格有一种天然的混沌迷糊的生存理念,天人合一,自在逍遥,比如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以阿莫多瓦为首的西班牙电影和一些南美电影,在这些电影中,无论是怎样的境遇怎样的遭遇,中间都有颇为可口的喜剧感。

  看讲述德国人性格的一些文章,是这样概括的。

比如,洁癖,讲究清洁和整齐,德国主妇是全世界最喜欢打扫卫生的主妇;还比如,德国孩子一般都会在写完作业后才玩耍,因为德国人的教育就是先工作再娱乐;再比如,说半夜12点,停在红灯前的那辆车,一定是德国人开的……德国人较为共同的特点就是:实在、勤奋、准时、节俭和做事一板一眼。

老实说,我真有点像德国人。

我这人,有洁癖,做事认真、勤奋,特别讲究秩序,无论是居家还是做事,秩序井然就能让我安详。

而我恰恰也是半夜12点也会把车停在斑马线前等红灯转绿灯的那种人。

有人曾经对我说,你像个德国女人。

这种人,给人的感觉是靠谱,但无趣,一般来说都是虚无主义者。

这我知道的。

对德国女人,从感觉上讲,我一向有点敬畏。

敬多于畏。

这就是一种感觉,没什么道理,更没什么论据。

这种感觉来自德国的哲学、德国的纬度、德国特有的黑森林气息。

最初关于德国女人的影像感觉是早年在好莱坞大放光芒的玛琳·黛德丽。

她是从上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走红的女影星,成名作是1930年的《蓝天使》。

《蓝天使》之后,她到了美国签约派拉蒙公司,然后在很多部电影中出任主角。

这个长相有点男性化且嗜好男性服装的德国女演员,以其硬朗沉静的表演风格,很快征服了美国观众,与来自瑞典的葛丽泰·嘉宝分坐当时影坛的两把后座,相当于东宫西宫的味道。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影坛的两位皇后,在进入40年代后,前后选择了退隐。

嘉宝的退隐是特别绝然和彻底的,她是1941年拍完最后一部电影《双面女人》之后,在36岁的巅峰期选择离去,从此彻底从公众视野中消失。

黛德丽选择的是一种渐退的方式,战后,她离开了电影圈,重新做回了早年的歌厅歌手,四处巡回演出。

然后,她一点点越退越远,直至彻底消失。

黛德丽和嘉宝都是高纬度国家的女人。

她们的例子可以再次有力地证明,高纬度性格跟虚无是有天然的亲近感的。

而且,越繁华越虚无。

德国人的味道是非常特别的。

他们严谨、端素、条理分明、举轻若重,几乎不带什么游戏色彩。

他们不是没有玩笑,但那种玩笑倾向于歇斯底里的闹剧风格,与英国人的幽默和法国人的诙谐相比,口味显得比较重。

在东方,与德国特点有类似和相通之处的国度,应该就是日本。

德国的闹剧电影和日本的闹剧电影,有好些都有一种笑得几乎闭气的癫狂谵妄,让人有点惊骇。

有时想,二战期间,德国和日本结盟,说起来背后是有一种相通的气场的。

这种气场跟同是高纬度的地理位置是不是有什么关联?

二战轴心国结盟中为什么会加上一个意大利?

这有点令人费解。

意大利和德国与日本,民族气质差别太大,多少有点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感觉。

但意大利气质中含有某种癫狂自大的成分,这一点倒是与德国和日本不谋而合。

日本文化中的“清简”之味,源头是东方的佛学和哲学本质。

在西方人中间,我估计也只有德国人是最有可能体会并欣赏的。

从电影的角度讲,“清简”的代表人物是小津安二郎,而在世界影坛上,最著名的小津安二郎的西方学生,就是德国人维姆·文德斯。

德国女导演桃丽丝·多利也是小津安二郎的倾慕者。

在对小津的崇拜方面,比她更为人所知的是维姆·文德斯。

文德斯称小津为其“电影上的父亲”,还拍了一部记录片《寻找小津》,忧伤无措地想用镜头捕捉20世纪60年代属于小津的东京景象。

当然,他找不到了,所以忧伤无措。

但就剧情电影来说,桃丽丝·多利可比文德斯更逼真地采了小津的气。

2008年春上映的《樱花盛开》,让众多影迷为之倾倒。

我认为这是近年来少有的真正能够触动人心的电影佳作。

看资料上说,桃丽丝·多利是少数持续创作超过20余年的德国女导演,她的电影,诸如《预约下一世纪的温柔》、《光脱不恋》、《渔夫和他的妻子》等,票房和口碑双赢。

但就东方观众来说,真正进入视野并为之赞叹的她的作品,就是《樱花盛开》。

生之无奈,生之苦痛,老年的悲伤,失去,永别。

这些是所有人都要体会的东西。

我喜欢《樱花盛开》这部电影讲的道理,那就是好时光一去不复返。

就是这样的。

人生旅程就是一个走下坡路的过程,只是,有的人在这段下坡路上也能多少瞄得几眼不错的风光,摘得几朵美丽的花儿,而有的人就干脆一路朝下,不管不顾,一点也不留恋往返,径直走下去就是了。

前者并不一定比后者更快乐,因为那是幻觉;后者也不一定比前者更睿智,因为连幻觉都丧失了。

我喜欢《樱花盛开》,就是因为,它呈现了幻觉的色彩,也呈现了生命的本质,而很多作品是无法将二者兼顾呈现的,但《樱花盛开》做到了。

更重要的是,《樱花盛开》有一种安之若素的味道。

这也是小津安二郎的核心味道。

就我这个被别人视为带有高纬度性格的人来说,我更倾向安于本质。

只有安于本质,幻觉才更像是幻觉,也才能够更加纯粹地享受幻觉。

 10 ) 笑料过足,料难持久

有些人看起来喜欢看人装nerd的笑点,这也没有什么错;有些人喜欢看天然呆,也没有什么错。

这年头什么都在做受众的细分,如果所有观众还是为了一个东西而笑,那就是时代在退步了。

要我说,炸弹妞就是把平时我们抓狂的内心想干的事直接展示了出来,把小心翼翼的矜持扔到一边去。

把汉堡拍到无理取闹的小孩头上,击倒太烦人的同事,不顾旁人存在做自己的事,因为那就是大家想干而不能去干的,忍住焦虑要克服的东西,炸弹妞做了,于是所以很多人笑了。

所以说在这一点上,炸弹妞和憨豆先生有着共通的地方。

但这片子确实有过火的地方,因为审美疲劳的原因,不太可能像憨豆一样一年一年地拍下去。

请允许我脱线,请允许我抓狂,请允许我宣泄,因为这操蛋的生活——这就是炸弹妞的娱乐精神。

有些时候为了不同笑点片子的水平争来争去,仅仅是因为部分人缺乏部分幽默感。

能够理解别人的笑点也是幽默感的一个重要内容,豆瓣上的少数文青和群众当自重,你们的认真有时绝逼是一件可笑之极的举动。

OVER

《屌丝女士第一季》短评

男的应该比较喜欢?我觉得我口味算重了啊~

9分钟前
  • 金小神
  • 很差

挺欢乐的

10分钟前
  • 高压电
  • 还行

完全不是我的菜。

14分钟前
  • 第十个缪斯
  • 很差

逗死了

18分钟前
  • 礼拜文
  • 力荐

哈哈哈哈哈

22分钟前
  • 西老米
  • 力荐

够2B。

27分钟前
  • 木水
  • 还行

无情节,为了恶搞而恶搞。没太多兴趣,口味比较重。这出喜剧居然是出自德国,比较意外,很有法国的疯癫感。

29分钟前
  • Louis
  • 还行

喂德国人!说好的严谨呢!!!

31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推荐

一集弃

32分钟前
  • 不笃定的人
  • 很差

这是我看的第二部德剧。神经质无厘头的表演,轻松下无所谓,看多了就腻歪。更不能和星爷、金凯力等巨匠作品相比

33分钟前
  • 亚瑟王
  • 推荐

太sb了

37分钟前
  • 近似无限透明蓝
  • 较差

好看吗?完全不好笑啊

42分钟前
  • 阿北
  • 较差

完全不想看下去

45分钟前
  • 天心兀
  • 很差

3集弃,无聊

49分钟前
  • 辣个少年
  • 较差

严重怀疑编剧跟《小不列颠》的编剧有一腿!想起Dave说的,We British make jokes in a disgusting way. 没想到德国也有这套路的,女丑演到这份上真不容易。

51分钟前
  • 乌云上的银边
  • 力荐

╮(╯▽╰)╭,看了两集笑翻过去,然后过了些天再看后面的确实就像小卡说的那样很疲软,没开始那么能戳笑点了,但总的来说,这样猥琐的剧果然还是适合在心情极其低落和极其压力大的时候看!

56分钟前
  • 阿卜
  • 还行

装疯卖傻过头了

60分钟前
  • 麻木斯基
  • 很差

笑点全在下三路看多了也会腻的呀。不过姐姐你真的太强了。

1小时前
  • ReMinD
  • 推荐

某些段落还挺好笑的,特别是和小孩子一起的,还有 我没放太多糖= =

1小时前
  • 肉一
  • 还行

很好玩的德国搞笑剧

1小时前
  • Shawn_Chen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