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影院看了画皮2和这部笔仙,说实话画皮2除了3D骗人+电影院额外问我要了15块钱让人不爽之外那可真是大片素质。
何况蜜蜜好萌的。
然后就是这部《笔仙》了。
关于此片有一个小小的八卦那就是同期稍微靠前一点还上映了一部叫做《笔仙惊魂》的电影。
很多人一时间分不清两片加上此片有大牌演员梅婷而另一部一看就是个作坊片导致这两部片在宣传上非常的不清不楚。
总而言之就不考虑这种赤裸裸的撞题材背后有什么阴险意图,姑且当做是一般巧合看一下这个片吧。
片子导演是一位棒国友人,我十分理解他真心想拍一部鬼片的心情,但遗憾的是射会主义没有牛鬼蛇神只有精神病人,这也就注定了此片不管出现多少妖魔鬼怪最后那肯定都是主角精分出的幻觉。
相信有很多豆瓣蛋疼网友也是怀着这种想法连看都不看就给打1星了。
其实何必呢。
大家不是很爱看歪国精分片吗。
比如《致OIO》、《记O碎O》、《克里斯汀贝尔之黑暗时刻》这种片大家不是都当做神作来捧的嘛。
虽然知道了结尾肯定是让人绝望的精分,但其实本片里还是有非常多的本格恐怖片元素的。
比如死小孩的画、布娃娃、自己打开的电视机打印机之类的。
吓唬人的手段十分老套单一但好歹有效,就是突然给个“嘭”一声的音效然后就搭配个诡异画面。
没其它的手法了。
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对自己绘画鉴赏力的自信,在这所闹鬼的宅子里到处都挂着吓死人的画像而导演还不厌其烦的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给,但又不知为什么买下这房子的男主和住进这房子的女主都毫不在意此事。
关于结尾其实可以赞一下,从这里看得出导演和编剧(对拍一部鬼片)的执着。
虽然大家把事情一股脑全都推到精分身上了,但导演还是努力使用纯正鬼片的演出方式诉说着自己的无奈和不甘。
他的努力换来了回报,我想这部片子如果有幸能改个配音在外国上映,是一定会被当成一部普通的鬼片的。
不愧是国际友人,眼界就是不一样。
那么最后本片最恐怖的地方来了。
关于这个片子的整个剧情,只要在剧情简介的末尾加上一句“原来这都是精神分裂的女主产生的幻觉”就完成了。
于是………………笔仙………………在哪呢???!!!
姑且不说笔仙了,连笔都一次也没出现过啊!
女主角虽然是作家,但她用来写作的是电脑啊?!
难道就因为导演拍了一个韩国同名电影,于是他在中国拍的这部就也可以叫笔仙了?
那是不是李安所有电影都可以叫断背山啊?
吴宇森所有电影都可以叫放鸽子啊?
还是说其实原来这片子里有大量的笔仙情节,但是被咔嚓了啊。
看完了笔仙,说实话,国产恐怖片又一次让我失望了,就说那和影片内容完全无关的片名,就让人一阵蛋疼,这个游戏可能没玩过,但总听过吧,而电影传达给我的就是:题目是浮云,看内容吧。
而在看到影片2\3处的时候,又验证了我从1\3处就开始的猜想是正确的:女主角是神经病患者,是自己把儿子藏了起来,一转头又开始了人格分裂的老戏法一般的寻找。
看到这里,已经对电影没有什么观看的兴趣了,因为接下来就该讲述她儿时的经历以及成人后的种种,好吧,影片果然接下来开始由小女孩之口讲出了她就是幼时的女主的事实,接着就是如何的被虐待,如何的重蹈覆辙当年她妈妈的方式,看到这里,我倒觉得,这个对于当代父母教育子女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你如何对待你的孩子,那么可能将来你的孩子也将那样对待她\他的孩子,或者,由此推演,你怎样对待你的父母,那么你的孩子就会怎样对待你。
看到网络上有视频,10来岁的小男孩当街殴打自己的母亲,可能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这个孩子的行为是多么让人愤怒,多么让人心寒。
但深入一思考,不免会想到这个孩子既然敢当街打母亲,这样的事肯定不是第一次了,可能开始只是发发脾气,慢慢得演变到拳打脚踢暴利相向,这就需要一个过程,那么,在这样的过程中,这个母亲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如果她一开始就喝止了这样的行为,是不是就不会发生后来的事?
或者更柔和些,她和儿子进行了沟通,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那么是不是也不会发生后来的事?
但事实可能是,她觉得自己没有给予儿子最好的生活、最好的物质享受而心怀愧疚,或者她压根就不觉得这事有什么大不了,就小孩子闹闹脾气而已,所以她选择的是忍让,而这恰恰助长了她儿子的气焰,人都是恃强凌弱的,无关年龄,性别,这一味的忍让最终使得她的儿子就在大街上对她动了手。
其实他母亲正是导致结果的直接助推力。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大抵也是如此。
很多老人晚年生病了,或者被孩子赶出家门,无家可归,我觉得也该反思下自己,你教给了你的孩子什么?
你给你的孩子树了什么样的榜样?
笔仙的最后结果让人唏嘘,就因为她对妈妈的恨,而她竟眼睁睁得看着自己得妈妈在自己面前上吊自杀,而连一句妈妈都不肯喊。
而身为她母亲得女人也很可悲,为了一个男人,竟将责任全部推在女儿身上,为此搞得自己精神失常(也可能以前就有精神类疾病),最终选择以自杀得方式来结束自己得生命。
看了簡介.是梅湘南怕安嘉和找來躲起來的故事嗎噗(你不要太冷了.不過 看評論說國產恐怖有進步 回頭看看吧:) 其實比起看到的飄 看不到的飄才嚇人→這是沒看之前M的時候寫的然後沒過幾天,沒想到央六播了...大概是從梅婷帶小辛去別墅住,梅婷翻到一些被挖掉臉的照片開始看的,看著看著然後被亦南拍肩嚇一跳,其實這點好多恐怖片都會有的,慣用手法= =而且演小辛的小盆友演的好用力,大概是想演出詭異的感覺來,兩隻眼睛怨念的瞪著,但是用力過啦,看得我好想笑233333接著小辛從院子的草堆里扒出來一個眼神瘆人的布娃娃,臥槽...那個娃娃長的很邪門啊!誰家小孩會要啊!不要太刻意啦討厭後來晚上睡覺,小辛和那個長相邪門的布娃娃並排躺著,不明白爲什麽亦南還要錄像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哦,對,還有小辛看到自己的房間神經兮兮的用清脆的聲音說,這裡(以前?)還住個小女孩= =後來呢就是梅婷寫不出東西來,可是神奇的是,他的電腦里開始了不知道是誰在寫的連載了,小說的內容就是很套路的故事.在劇中梅婷還會時不時的回想一些前夫來找他和小辛的事情,感覺會不會有問題的其實是梅婷,小辛根本沒用哮喘,他的前夫只是察覺到梅婷有精神病才要堅持把小辛帶走.還有小辛在洗衣桶里,會不會那個時候其實已經死了,這點到讓我想到恐怖遊輪里,女豬和他的兒子就是早就死了,但還一直在輪回.(扯遠了扯回來)如果,小辛早就死了,這樣的話,我覺得還蠻值得看= =...感覺片子就很一般啦,感覺沒什麼劇情,就是神經兮兮的再講什麽還有看到筆仙,以為是那種兩個人手握著筆請筆仙的筆仙,但貌似這個筆仙指的是給梅婷寫小說的那個筆仙吧= =
很多人对片中没有笔仙这一点表示不满,但是普遍人心中想到的笔仙不过就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请笔仙没送走,一个个挂掉的老梗,你们真的还想花钱看这种东西吗?
况且现在用笔写字的人那么少,笔仙总要找个新的媒介和人沟通吧,小说家用电脑写字,笔仙就通过电脑和人沟通,这一点有那么纠结吗?
抛开“没有笔仙”的质疑,片中吓人的点还是挺多的,虽然完全是靠音效和剪辑来支撑,但在审查制度之下能够做到吓人已经很值得鼓励了。
复仇是韩国恐怖片的老话题,复仇+母爱是一种新的尝试,小女孩眼睁睁看着母亲吊死而不制止是源于对母亲的仇恨,随着自己长大也做了母亲,这种愧疚和后悔潜移默化的唤起了那段强迫忘记的回忆,所以复仇是对自己的复仇,以这种方式和母亲说句对不起。
第一,有些人觉得笔仙里连笔都没有,为何叫笔仙。
其实笔仙的本意是人与鬼可以交流,电影里用电脑写小说可以说是代替了笔的作用,而且这样更符合现实中的信息社会啊。
第二,导演加制作人都是韩国的,可以说与传统的国产恐怖片截然不同,很多西方恐怖片的感觉能体现在里面,而且还有很多中国传统的恐怖点,比如青砖的房子,包围房子的松柏等,中西结合的很成功。
第三,就是电影里恐怖的点真的很多,我相信只要去电影院看了的都会觉得恐怖,尤其是最后那一幕,确实很吓人,哈哈第四,表面上看电影写的没有鬼,其实是导演太聪明骗过了导演的眼睛,至少有两个情节证明,就是撞车的情节,两个男的看到了鬼,还有就是最后一幕了,既证明了有鬼也留下了悬念总体来看,作为国产恐怖片,笔仙真的拍得不错,至少你真的会被吓到。
国产恐怖片的创产数量一直在攀升,但真正成功的寥寥无几。
票房成功的就这么几部:《孤岛惊魂》票房近亿全靠一个杨幂,《绣花鞋》赢在清明档期,《密室》系列赢在密室这一载体的新颖性。
国产恐怖片的一个弊病在于剧本的薄弱,当然这和广电总局苛刻的审查制度有一定关系,真正的鬼神在银幕上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所以剧本归本结底,结局必定要定格在人物的人格分裂或精神幻觉上,因为这个局限,剧本很难有深层次和创新的提升。
剧本的薄弱,使得电影只能靠单纯的特效来制造恐怖气氛,而真正的恐惧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不寒而栗,所以国产的恐怖片大多都是看过就忘的过眼云烟。
《笔仙》因为导演的原因备受关注,预告片没有任何情节展示,吊足了大家胃口。
作为韩国的知名恐怖片大师,安导的功力还是看得出来的,至少这次的故事虽然有瑕疵但没有太多的弊病,梅婷的首次恐怖秀还算精彩,后半段恐怖氛围比较给力,但是结局过于仓促,导演想深化下关于亲情的主题,奈何没有深入人心。
总体来说,在国产恐怖片普遍不给力的情况下,《笔仙》算是一部值得一看,也可以给其他恐怖片借鉴的电影,希望这部电影票房预期过亿。
“惊悚”二字让人很容易联想到“性”和“暴力”,仿佛这三个词语若是分家便句不成句,当然,单凭这三点就可以轻易拽住匆忙走过的路人驻足。
而电影所代表的艺术创作亦随着票房之战充满了非赢即输的铜臭味,是否不再会有单纯为了给人造梦而存在的电影?
但要非说是暴利诱惑和审查制度阻碍了惊悚电影前进的道路,也未免太过武断。
至少在文艺和商业看似势不两立的拉扯中,《笔仙》是个例外。
《笔仙》用一种还算真诚的方式讲诉了一个极为简单的故事,其中充斥了大量爱和恨的描述,碍于审查制度,故事性较弱,正因为没有错综复杂的故事,所以也没有逻辑方面的硬伤,除去亦南一角色的草草结尾有点意外以外,其他都尚且流畅。
当然,亦南一角色也可能是全片的彩蛋所在,稍后再做猜想。
安兵基导演在韩国的几部惊悚电影都有着不错的票房纪录,他对于惊悚电影的节奏控制和氛围营造都驾轻就熟,相较于国内其他充斥着裸露胴体和廉价血浆的惊悚片,《笔仙》在专心吓人和讲好故事上表现出了些许诚意,娓娓道来了一个单身母亲面对无法把控的生活表现出的惶恐和无措,并无唐突加入男女主角的激情床戏用以在喧嚷情感上的故作高深。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小艾在给儿子讲诉睡前故事的时候,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在烘托影片氛围上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空洞无神的动画小女孩搭配梅婷(微博)飘忽不定的画外音,令这个幻想中故事的惊悚感扩散开来。
黑白动画的单一色调与影片古宅的朦胧感微妙的契合在一起,全无跳戏感。
当然,将动画技术娴熟的运用到电影语言上的表达方式在大量电影中并不少见,但在惊悚片领域的这一尝试,让此类型片日后在尺度拿捏的坚持和妥协上多了一种可行性。
一如前文所言,基于国情《笔仙》的故事性较薄弱,大篇幅的惊悚营造亦无让逻辑出问题,唯有亦南的人物命运在故事的烘托下显得雷声大雨点小。
亦南一角在全片中代表的是阳光面,用小艾的话说:“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亦南的角色也的确承担了全片的唯一性,他在片中淡定冷静的状态和小艾的歇斯底里形成鲜明对比。
当画面和音效因惊悚的灵异事件越发陷入癫狂时,亦南在镜头前的一个短暂闪现便能立刻缓解这紧张的情绪,逐渐恢复明亮的灯光和缓慢的配乐节奏也随亦男出来进去,本以为如此设计自然有他存在的必然性,但亦南的毫无交代的结局还真透着点草率。
若以安兵基导演的以往作品做参考,他应该不会出现如此浅显的纰漏。
故事的开始是亦南无意将小艾带回她幼时备受折磨的家,并让她有机会恢复记忆并完成对母亲的宽恕对自己的救赎,无巧不成书都成全不了这种假设,但换一种思维,这亦可能是导演早早就埋下的伏笔。
在影片结尾处,当小艾恢复常态道处全片真谛时,导演着重的用镜头强调了小艾书桌上的相框,相框中有小艾年幼时的自己、母亲、儿子和丈夫,却惟独没有亦南的照片。
如果做一种大胆猜想,便能轻易解释着首尾的不合理处:亦南其实根本就不存在!
他完全是小艾幻想出来的人,既然在影片的最后小艾已经完成了自我救赎,亦南这个幻想出来的角色就应该烟消云散。
梳理如下,小艾的应激源应该就是偶闻前夫的出狱的消息,极具恐惧下,分裂出来的人格潜意识带领自己回到了第一个称之为家的地方,并幻想出一个拥有明媚笑容温暖的暧昧好友,小艾身为一个幼年和成年都被自己至亲伤害过的人,内心急缺的便是扑面而来的温暖,没有,就幻想出一个。
所以亦南便有了那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能力,每每小艾陷入恐惧时,一声叫喊,亦南便出现。
就冲这速度,除了思维还真找不到其他交通方式。
说到《笔仙》的最大不同之处,便是它全部由韩国班底制作,在天天倡导着让“国人重拾对电影的信心”的口号下,这么将票房完胜归功于他人也有谦虚过度的嫌疑,至少这次我们的演员在表演上亦可圈可点。
梅婷这一角色小艾因精神病而分裂出的两种迥然不同人格在梅婷的演绎下颇为生动,一个暴力冷漠,另一个柔弱无助,两者唯一的共性就是大幅度的肢体动作和面部因恐怖而扭曲的夸张表情,情绪激动时近乎癫狂的小艾能够让你在瞬间忘记这个女人竟是梅婷。
话说回来,一部惊悚电影里如一味的沸点燃烧,精彩很快就会蒸发殆尽,聪明的做法是适当的加点冷却剂,张弛有度的刺激观众的感官,才能让惊悚的效果细水长流。
《笔仙》看似摸透了这点,从镜头语言、场景设置,再到配乐节奏、灯光效果上不断为别墅的恐惧加温时,郭京飞的角色犹如冷却剂般在即将破表的高温里娴熟的投入了一丝凉意。
如果说梅婷负责了《笔仙》里的“张”,那么郭京飞这个“弛”也拿捏的够稳。
《笔仙》全片充斥着被遗弃的窒息感,小艾毫无安全感的孤苦童年,那些被强行喂食的糖果所带来的似曾相识,让局外者阵阵心悸的同时,也不禁怀疑,这看似唾手可得的温暖倒成了刺痛冷漠灵魂的硬壳,血淋淋,赤裸裸。
当然,既然是电影,它还是留了空间给刻薄影迷们用来吐槽:那来无影去无踪的肮脏布娃娃,翻着白眼事不关己的小女孩,始终虚掩的旧衣柜和那座装修风格实在坑爹的大别墅……
可能是韩国人导演的关系,整部片子韩国味道很浓,不过情节太弱,只是步以往韩国恐怖片的后尘。
女鬼妈妈的样子很韩式,高高瘦瘦,长长的头发,及踝的长裙和花边上衣,大陆80年代应该没有这样的打扮吧。
梅婷的表演也跟韩国恐怖片女主角有点像,尤其是歇斯底里大喊的样子,我边看边幻想她喊的是韩语。
前半部分完全是《畅销书》的影子,我忍不住边看边作比较,虽然后面有了转折,但对于阅恐怖片无数的我来说,还是少了点惊喜。
结尾处女鬼妈妈的出现到底是女主角的幻想还是真的存在,不得而知,但在国内看到这样的画面,尺度算很大了。
总的来说,与大陆出产的众多恐怖片相比,算不错了。
≪笔仙≫,讲述女作家与儿子和好友搬进一所别墅所发生的一连串阴森恐怖的故事。
本片得说是意义上真正的一部国产恐怖片,真正的达到了恐怖片是吓人的目的,但班底是韩国的。
本片有些段落真的把我吓出了一身冷汗,也把同场观众差点吓哭。
本片的两位小演员演技不输大人,非常的恐怖精湛。
总之,值得一看。
这不是一篇影评。
首先要说,对于没怎么看过恐怖片也不怎么想看恐怖片的我,昨天和同学一起跑电影院抽风一般的想看这部片子,然后出来我腿都吓软了……好多情节直接闭着眼睛过的……好吧,对于这部片子最大的感慨就是作为受害者的原谅的思考。
在临近结局时,精分女主对着幻想出来的的吊死的她妈(这部片子肯定没有鬼,肯定没有!!
)说“原谅我吧”,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放到父母皆祸害组里,这部片子肯定被骂。
明明施害者是她的母亲,是她的母亲对她的关怀不够还打骂虐待,到头来却要被害者去原谅施害者?
这尼玛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吧?
但是转念一想,逝者已殁,此施害者不过是被害者幻想出来的事物,她原谅了什么呢?
是自己罢。
作为受害者的原谅,从来都不是恶有善报的同义词,从来不是说施害者从此可以逍遥法外,而是说,当“被伤害”成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污点,而变得自己都无法原谅自己,永世生活在如此的阴影之中、憎恨之中,能让谁好受呢?
唯有受害者在此的深渊中难以翻身,越陷越深,以至于最后失忆、精分、压抑、癫狂……作为受害者的原谅,是为了获得自己内心的安宁,是为了接受自己已经受到了伤害这一事实,是直面现实的一种勇气,他原谅的目标是面向自己内心的,是为了拯救自己,是为了消除梦魇。
作为受害者的原谅,是为了接受,自己只是这样的自己。
第一,这片子和笔仙有一毛钱关系吗?第二,谁能告诉我,那两个男的最后怎样了。第三,广大奋战在祖国恐怖片一线的精神病患者们,你们辛苦了!第四,故事还不如青魇,但在影院的效果比青魇吓人,附近几位结伴来的男性倒吸冷气小声骂娘。第五,梅婷姐姐我爱你!
尼玛,和笔仙有半毛钱关系么!!!
两星半。一颗星给梅婷的演技。一颗星给最后一个镜头,这在国产恐怖片里实属不易。剩下半星给编剧,感谢你把故事编圆了,给很多国产片编剧做出了榜样。最后对片名进行有爱的吐槽:这片子改叫笔记本仙吧。
这片不火,可能是因为没有杨幂。
国产恐怖片里,算不错的!
其实和笔仙没丫关系......
内地的恐怖片终于有个像样点的了!
精分和车祸是万能的。。。棒子导演啊,怪不得。
请问跟笔仙有半毛钱关系?旁边的大叔估计被吓得不清他从头尖叫到尾我从头被他戳笑点戳到尾~所以说女生真的比较敢看恐怖片啦。。。
绝对要给五星!吓死我了~虽然是韩国导演拍的、但真是很棒的鬼片!!!
豆瓣!你们要求太高了!这部至少是我在电影院看过最给力的了!
和《青魇》一样,属于国产佳作。
整部戏最恐怖的是梅婷的死鱼眼睛,其他都是浮云,只拍她眼睛就够了。
虽然有点模仿的意味,但是还不错!
好不洋气的惊悚片。手法实在太老套了,时代都发展到今天了,还是纯靠一惊一乍的声效来渲染气氛,很多细节最后无故失踪,导致故事不能自圆其说。不过从最后的成品来看,想要的效果还是达到了。放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下,最后的几句独白实在是又傻又二。
看的断断续续,不敢看。
看的时候因为把握住国产片的特点,所以结局完全在意料之中。
对国产的恐怖片你还奢求什么呢?我能看到制作团队的诚意和梅婷的演技。非要吐槽的话:这片不火,可能是因为没有杨幂。
电影院看的,剧情还不错,算没失望吧。。不过终归是中国的电影,结局始终还是比较阳光。看的时候吓人,看完了也就不太吓人了。。。
我感觉不错,只是应该十几年前就应该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