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的形象因着观者的不同而千变万化,美剧的各色人物也同样如此,当我们试图分析评价时,个人主观判断无可避免,因而笔者抱着开放的心态与所有美剧爱好者讨论。
House这一人物形象来源于FOX电台的热门剧《HOUSE m.d.》,该片刻画了一个行医方式与众不同的天才瘸腿医生。
而Brian Kinney则来自于美剧史上里程碑式的刻画同性恋题材的HBO剧集《queer as folk 》,一个事业成功,不羁的享乐主义者和自由信奉者。
之所以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起讨论,是因为从两人的形象中都不难发现美国式思维以及对其戏剧式的反省和哲学思考。
首先,不妨从两人看似扭曲的价值体系看起,house作为医者,一改《ER》等医务剧中的妙手仁心形象。
他直言治病并不为拯救生命,而是为了解答谜团。
因此他坚持一周只接一个病例,他采用最激进的治疗方式,他以“everybody lies”的逻辑应对病人的陈述,他为了揭开病因不惜违背规则、约束、法律。
他对生命的态度也看似荒诞不经,他常年嗑药,为体验濒死,不惜多次自杀,他为解答病因甚至用硬币来决定两个婴儿的生死,他在失意后喊出“if you win,go to hell ,if you lose,go to hell.”而同样地,Brian信奉“no apologies and no regrets”的生活方式,身体力行地试图实践灵肉分离的情感体验,他几乎是以孤胆英雄的勇气去亲身实践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灵与肉孰轻孰重,性与爱究竟是物质与精神的两极还是密不可分。
他拒绝承担社会责任,成人义务,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置于道德审判的靶心。
而这两人价值体系的暗合表现在对实用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态度认知上。
他们是这两种思潮的极端体现。
他们以一种极端冷静的边沁式的功利主义态度来处理通常意义上不属于这一范畴的道德命题:例如生命的轻重之分,例如为金钱和权力出卖智慧和灵魂的可能。
因此,剧集中会设置这样的场景:house面临一个病危的独裁者,救活他可能导致另一场卢旺达大屠杀,而不救他亦会限于变相谋杀的困局。
而Brian作为一个同性恋者帮助一个保守派的反同分子竞选市长。
这不能不说是对实用功利主义和自由信条的最大讽刺,这种根生于美国社会的逻辑使得他们的最大信徒成为道德畸形儿,而这些outsiders恰恰又扮演着上帝式的角色,是他们指出生命的荒谬,几乎是加缪的现代演绎版本。
如果要追溯他们人物形象的来源,两者又呈现出惊人的同源性。
House对人生的观感从痛苦出发,无法获得完全自由的肉体,持续而无可避免的疼痛决定了house其人。
他不相信浮潜的快感,也不相信坦诚与信任的可能性,童年经历使他相信只有绝对实力才能使人生存,才能在痛苦中获得存在的意义。
而Brian式的来由更为通俗,弗洛伊德式的童年爱缺失。
你可以认为这是美式的狗血作料,但如果这种归因的普遍性和共通性程度尚未被认知,那么我们离这两个人物的精神内核还太过遥远。
这样的经历造就了两人对孤独本质的深刻洞察,他们各自建立了一套稳固的防御机制,只对极少数的人开放。
House有Wilson,Brian有Michael。
对他们,这样的陪伴是了解世界必要的窗口,也是发现他们自己的必要途径,而惊人相似的是,这两个挚友都是怀有救世主情结的卫道士。
讽刺之处在于,规则的离经叛道者,艺术生活的天才实践者恰恰和循规蹈矩的社会人结为好友,那么这种无解的孤独就得到了最可能的深刻诠释。
如果我们再换一个角度看,这两个人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无神论者和不可知论者。
在信仰面前,他们不可置否。
House里有一幕让很多观者动容,Chase在解剖前为逝去婴儿的灵魂祈祷,而这样的归宿对house来讲遥不可及。
并非无所信仰,而是他信仰受难,信仰地狱,信仰痛苦的巨大能量。
对于Brian而言,作为圣经里已写定的终身之所,安息之处,他并不是毫无畏惧,但他毫无忌惮,向试图灌输这种预设,先知性的价值体系的人做最激烈的反抗。
他用所谓的亵渎来做最好的声明,如果主宰者存在的话,那只有自己。
罪恶并不是生来的,而是创造的。
甚至这两人也在以这种方式宣布自己超越自己的存在,house的生父是个热心布道的神父,而Brian的母亲是个不宽容的基督徒。
而要真正读懂他们,最好的方式无疑是看他们选择的爱情。
House和cuddy,Brian和Justin。
如果只能用一句话概括他们之间的分分合合,我愿借用《gossip girl》中Blair的经典论断:“what we have is a great love,not a correct love.”两者的区别在于great love糅合了太多的生命质感,复杂、激烈、交织,充满张力,绝望,挑战,不纯粹,而correct love 是简明的,易懂的,平实的,快乐的。
这种选择既是他们的超级英雄情结作祟,也可以说是他们对生命的理解。
他们要求一份旗鼓相当的爱情,要求一种不以牺牲和被牺牲为前提的理解,要求永尽头的挑战和反抗。
他们误读了这种爱情的艰难程度,因而常常理所当然。
所以house会怀疑他在爱情中失去了某种锐利,而Brian会一次次地逃避某种稳固形成的可能与希望。
我们从这两个人物身上读到了亦正亦邪的暧昧,某种直指人心的疼痛。
House曾问过究竟是知道痛苦而不断忍受它带来的感受还是无法感知痛苦而遭受他的袭击更糟糕?
同样的问题在Brian那里是另一个面貌:当我们必须忍受年老,忍受不如意,当我们不能永远青春,永远美丽,当世界并不在我们的手中,究竟是彼得潘的活法更自由还是咬牙坚持的活法更坚强?
而那一种又能让我们得到期许的自由?
电视剧给出的回答是有限的,因为在戏剧冲突中,绝对正义、绝对理想是存在的,是激励人心的,是可用做教化和感染的。
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当Hugh Laurie赋予house生命,当gale Harold赋予Brian Kinney 生命。
一切都不一样了。
因为他们选择了自己的道路。
Brian kinney 和house读懂了种种无奈,个人枷锁的无奈,人际遭遇的无奈,除了个人痛苦以外无力挽回的堕落,变异及腐坏。
因而他们寂寞,因而当Brian在记忆中歌舞升平的Babylon里独自起舞,当house自己创造险境,快乐和欢愉,我们便明白他们的时代已经永远的一去不返了。
自命不凡的英雄的时代,残酷的真实童话的时代,无拘无束的自由的时代,美如少年的时代,我们愿意理解黑暗的时代已经通通的过去了。
我们只能悼念形单影只的自己,就像Debbie说的we should mourn for the losers,because they are the majority ,but we should celebrate for the winners,because they are the few.”
看House最大的趣味就是看他的刻薄,绝顶聪明人的刻薄。
刻薄在现代汉语中绝对是个贬义词, 在人际交往中绝对能达到人见人烦花见花败的境地。
不过有意思的是, 刻薄的人一般都是挺聪明的家伙,他们为什么招人嫌,因为他们往往在第一时间成功的一针见血戳中要害。
换句俗气的词来说,这叫洞察人性的弱点。
洞察人性这词实在快被用烂了, 而且总是和幽默啦,睿智啦,深邃啦,机智啦云云些不靠谱的词联用在一起。
可是我把这些形容词的主体翻过来倒过去拔开来拆过去,看到的只有“刻薄”二字。
言归正状, House为什么刻薄?
首先, 他很聪明, 近乎天才的那种聪明。
IQ不高的人, 逻辑分析能力, 记忆力, 判断力,观察力,反应速度等等能力就不会太高, 那么他的hunch feeling就会不灵,他的自负自傲不可一世的性格与态度就缺乏肥沃的土壤。
其次, 他是个瘸子, 同时还是个磕药的瘾君子(止痛药)。
他有他自己的懦弱,自卑与情感上的欠缺。
通常意义下幸福的人很少是刻薄之人,或者是不忍或者是不懂,看到的悲苦和一刀一刀刮在自己身上的后遗症毕竟不能同日而语。
最后, House是医生, 尤其还是个专治疑难杂症(这词基本上被老军医给毁了)的医生。
一般说来,在是个越老越增值的行当中,脾气与眼光是成正比。
见多识广,才会天天把“every one lies”挂在嘴边。
在很多病例中导致误诊的总是病人或病人的家属在撒谎,掩盖或隐瞒什么,婚姻出轨,同性恋倾向,吸毒,不伦,非常性趋向,尴尬的伪宗教信仰,袒护咬了自己的恶犬等等,撒谎还是不撒谎,还真是个问题,特别是要你的命来印证时,House的观察与推断以刻薄来形容已经是很厚道了。
长久以来, 我们总是被灌输医生的妙手仁心, 技高胆大的医生总是爱人民的典型。
但是医生终究不过是门职业,胆大狂妄的名医感兴趣的到底是救人还是治病?
在House一剧中并不是一个概念。
当然除了案例,片中都穿插了些医院政治办公室阴谋个人生活等,往往也和当集案例的精神本质有些暗合,美剧的一贯做法。
不过这种以医院案例为主线的剧情也有不好的地方, 不是救活了就是死了要不就是半死不活,中间的过程再曲折诡异,也不太符合那种看片以结局为导向的人的胃口。
所以第一季很吸引人,到了第二季就有些嚼蜡了,所以到了第三季来了个同Dr.House一样professional到了有些变态的警察大对头。
开始有些新意思了, 象他那种把药丸当糖豆吃的医生怎么能肆无忌惮的在米国行医呢,米国也应该有主流思想啊。
顺便说一句,里面有个花瓶帅哥,自从射箭的精灵开始留胡子的时候,House的金发小帅哥医生成了我的新偶像。
HOUSE第1季第21集篇名Three Stories。
这集的故事主要讲的是由于某医师因病缺席,HOUSE得代替他为年轻实习医生们上一节课做个演讲——可能他会一惯地敷衍过去,但这时候,Stacy,House的旧爱,为他现任的病夫来call help;于是这变成一堂极其认真的课,他说起三个有关腿疾的案例……我不敢说,HOUSE S1.21是刚刚结束第三季的HOUSE一剧中最好的一集——因为我才看完第一季,但毫无疑问的,这是第一季中最好的一集。
这一集是第一季中画龙点睛的一笔;不仅在于对剧情的联系,还是那一大堆仍旧让人发指的医科专属名词。
事实上,就第一季来说,这一集就是整季的灵魂所在;如果是HOUSE只是一部电影的话,这就是主线的故事。
医疗剧大概也就是这样,跟刑事犯罪剧本质上是接近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医疗剧和刑事犯罪剧是最受欢迎的两个剧种),它们都是一个解决problem的过程(cure sick or settle case);都是每一集出现一个主要的problem(大病,大案)然后一两个伴随的次要的problem(小病,小案)形式的单元剧,然后它们同有一条指向最终那个problem的暗线。
其它的也只是,刑事犯罪剧每一集里面堆满的是各种死法和各类害人的drug名词,而医疗剧中每集里堆砌的是不同的病名和各类救人的drug名词。
要说它们真的有什么不同的话,就是每一集分集中的主角他们离死亡的距离不尽相同罢了。
HOUSE S1.21 Three Stories中的三个故事turned out是House他自己的献身说法。
故事中三位患者(包括他自己)的结局是一个被截肢了,但仍和害他截肢的狗朋友一起快乐地活在农场中;一个则完全康复,继续热血纵横球场;而他自己,就是瘸了,处于他们两种状态之间,却疼痛无比。
但如今想起来,他的疼痛到底是他恨当初Stacy为他做了他也会为别人做的决定呢,还是,仅仅是因此而造成的Stacy的离开呢?
即使五年的时间转瞬即逝,他们再见面时,Stacy对House说,u r the one。
是啊,谁叫他是她爱上的第一个男人呢?
而她呢,也是他爱上的第一个男人。
不然,Cameron也许就会成了他的the one——天知道她和他的旧爱有多像(他面对她时不是表现的如一个school boy吗;他在他们的first date上提到Scar提到替代品,他的瘸腿是Scar他的painkiller是替代品,就算他口口声声地对Cameron说着她的亡夫是scar他是她的替代品;这一集的tittle刚好叫love hurts,铺垫的如此巧妙,love really hurts,最病是心伤);又不然也许他会成为一个出色的gay,和有妻室的wilson有一段流芳百逝的爱恋(我想,这一点上,肯定很多人八卦过)。
我们的House,M.D.就如他的旧爱所说的,brilliont, funny, suprising, sexy;对于我们来说House这个角色仍然是个谜,就如Stacy对Cameron说的,他过去也就是如此,一个古怪的家伙——但我们并不能判断他是不是真的是老头子,不是吗,如此充满活力,即使整日里不停地吞着painkiller吞到上瘾。
(文/len calvin)
虽然他的魅力的体现有点非同寻常。
对于我这个好色之徒来说他的印在碟片盒上的凶恶的外貌实在引不起我的兴趣,虽然店的老板不下10次向我推荐可直到最近因为闹碟慌才无奈买下了前2季的合集。
作为对重色不重质的人的最好的惩罚就是让她以平均一天7集有可能会导致眼瞎的速度日夜颠倒茶饭无心地在10天之内看完前三季并且让她很绝望地啃着手指头等待第四季,第五季。
真是奇怪我原来觉得实习医生GRAY是很好看滴,她的那个男朋友是满有魅力的,可是所有的这一切却根本不能和眼前这么个长相凶恶,刻薄到家眼光锐利到让你害怕的男人来相提并论
我们并未争取正常,却都在极力回避不正常。
也许有电视剧以一个怪异的人物为主角,却很少有电视剧以怪异的人生观为视角。
《豪斯医生》让非正常的与正常的人生观对撞,怀疑正常、反思正常、颠覆正常,并最终在正常与非正常之间达致微妙的平衡。
这部剧集不仅有非正常的内容,还有非正常的形式。
它以诊断病症为外衣诊断人性,借看似破碎的非正常叙事拼贴出主人公完整的精神世界;它用幽默表达绝望,让我们一路欢笑着目送主人公走向灭亡。
非正常的人格/Everybody lies.天才具有副作用。
(Genius has side effects.)一个才华横溢、世界闻名的医生,一个一帆风顺、衣食无忧的独生子,House医生看似得到了一切,为什么还要把“我疼着呢(I’m in pain)。
”挂在嘴边?
为什么那么痛恨人、痛恨做人?
高于常人的敏锐使他成为一个出色的诊断学家,也让他对人性的丑恶、人生的无望格外敏感。
做人令他痛苦,这种精神上痛苦外化为身体上的痛苦。
为了保护自己,他选择与世隔绝。
如果不能做到生活上拒绝与人交流,那么就在心灵上拒绝与人沟通。
他用孤独换取安全,这种孤独外化为维可丁。
他既是叔本华主义者又是犬儒主义者,换句话说,成为叔本华主义者让他成为了犬儒主义者。
我宁肯一厢情愿地相信,S2E18. Sleeping Dogs Lie中的dog是有犬儒主义的意味在里面的,而当本集最后一个镜头停在酣睡的、对Cameron和Foreman的争执漠不关心的House脸上时,我不禁为这种暗合击节赞叹。
他的冷漠正是他内心温热的表征,他的粗暴正是他内心柔软的掩饰。
在S2E2. Autopsy里,对女孩最冷漠的是House,而女孩的拥抱对其触动最大的也是House。
他远离人群正是害怕那温热和柔软被再次唤起,再次暴露易受伤害的脆弱。
House以矛盾的态度对待痛苦。
他讨厌身体疼痛,却对精神痛苦若即若离。
但是没人能把二者完全分开。
一方面,身体疼痛内化为精神痛苦,精神痛苦磨砺着他的天才,使之愈发出类拔萃。
相比痛苦,他更惧怕平庸。
所以他“喜欢”悲惨的生活,那让他与众不同。
这一点曾被Wilson一语道破:“你害怕改变,害怕改变将使你失去让你与众不同的东西。
(You're so afraid if you change, you'll lose what makes you special.)”但Wilson并不同意这种“痛苦逻辑”,他认为痛苦不能让House更优秀,只能让他更痛苦。
(Being miserable doesn't make you better than anybody else, House. It just makes you miserable.)另一方面,他的敏感和优秀让他承压能力低下,身体残疾足以成为他一生的阴影和重负(我并没有说跛行不痛苦,只是其他人没有像House表现的那么痛苦)。
精神痛苦加剧身体疼痛,他又想要摆脱。
疼痛一直存在,他只好求助于药物,成为瘾君子又使他愈发远离正常生活,精神上更加孤独。
也许天才和快乐真的不可兼得。
对别人,House可以毫不犹豫地让他选择快乐(S3E15 Half-Wit);对自己,他却无法戒掉痛苦。
生理上,他不能;心理上,他不想。
House躲避痛苦的方法除了自我麻痹,还有把对人性、对生活的期待值降到最低。
预设“人人都撒谎”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类似的格言犀利老道,却又透露着一股孩子气,用赌气似的“我不相信”保护自己不被骗,不被伤害。
这种保护色在S5E15. Unfaithful中被一眼看穿——“你不想找人证明你是对的,你想找人证明你是错的,你想要相信。
”(You're not looking for someone to prove you're right. You're looking for someone to prove you're wrong to give you hope. You want to believe.)“绝望预设”让House的世界观发生畸变,于是他敏感于常人眼中的正常,视其为症状,并试图找出所谓“品质”背后的生理根源,却对自己在常人眼中的不正常安之若素。
很多时候,House是对的,病人的好品质“和善”(S4E13. No More Mr. Nice Guy)、“耐心”(S5E13. Big Baby)、“诚实”(S5E17. The Social Contract)的确是病症;有时候,House错了,病人的好品质“勇敢”(S2E2. Autopsy)真的是好品质,世界上就是有超越生理原因的精神力量存在。
准确地说,House在对人性的判断上适用了双重标准,他仅相信好的品质是病症,而坏品质“暴躁”(S2E1. Acceptance)、“混蛋”(S3E23. The Jerk),就是坏品质。
他不单纯是相信科学,他只是表达绝望。
House的正确让人沮丧,House的错误却给了所有人——包括House本人,生活下去的希望。
非正常的伦理/I want to save her. I'm morally bankrupt.“绝望预设”也使得House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一套自己独特的看法和做法。
他打击情感的脆弱,怀疑牺牲的存在,无视俗世的规范,试探他人的底线。
这种全然与常理相悖的“House伦理”讽刺般地、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高奏凯歌,却也经常遭遇病人、Cameron、Cuddy和Wilson的挑战和抵制。
平静的生活里也许有纯洁的情感、坚韧的忠贞,而在生死关头,病患却能让纯粹的人生沉渣泛起,坚贞的关系分崩离析。
既然可以被病痛搅浑与击溃,那么生活里也就不曾存在真正的纯粹和坚贞。
这便是House的逻辑。
S1E7. Fidelity里悲哀地验证了妻子偷情的丈夫,S2E11. Need to Know偷偷避孕的模范妻子,S2E15. Clueless给对方下毒的恩爱夫妻等等病例不断证实着House的判断,更有甚者,S2E14. Sex Kills里的受害者最终却被证明是负罪者。
而在House揭穿生活真相的同时,也总会有病人从严酷的House逻辑中突围,比如S3E7. Son of Coma Guy里舍命救儿子的父亲,S2E18. Sleeping Dogs Lie里决定告诉女友真相的失眠病人。
实际上,是House自己在心灵深处留存着一块温柔的角落,在那角落里,他相信人们会超越生死做出正确的选择(Cameron: If she was never going to do the right thing, why bother knocking her out?)。
在这一点上Cameron和House经常会产生激烈的冲突,因为她笃信无谓的奉献,生活在飘渺的人性光环里。
道德上的教条主义让她天真、死板、立场模糊,对人性有过高的期待,有令人望而却步的救世主情结。
她总以为人们会做正确的事,却总是失望,于是她愤怒,进而心理失衡。
House与之截然相反,他笃信人们往往以原始的本能行事,人性自私才是世间常态。
(House: Foreman did what he did because it worked out best that way for him. That's what everyone does.)这怕是无数次教训得出的凄凉结论,所以他想把这些教训传授给Cameron,为此他煞费苦心,用尽各种手段。
House常常借病人之口将丑陋的人生真相呈现于Cameron面前。
S2E18. Sleeping Dogs Lie里,Cameron最后发现病人的女友一直了解事件的原委,她的无私其实还是出于自私;S3E3. Informed Consent里病人褒奖了Cameron的无情: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做自己相信的事,才是最正确的。
(Good for you. Finally standing up for something; acting on what you believe.)其实这正是House想告诉她的。
在教导与反教导的过程中,二者的人格都趋于饱满。
House对善的怀疑却导向了对恶的宽容,在他眼里恶是人性的一部分。
S1E12. Sports Medicine中他原谅了撒谎的棒球手:人人都会做蠢事,但这不应该以他们对于生活的全部渴求为代价。
(Everybody does stupid things; it shouldn’t cost them everything they want in life.)这是对人性的低预期带来的平和心态。
而Cameron表面的善良却暴露出高尚的虚无,她一直生活在拯救他人的幻觉中,却不知道真正承诺的重量。
(House: You live under the delusion that you can fix everything that isn’t perfect. Foreman: People who avoid commitment are people who know what a big thing it is.)他们在激烈的碰撞中各自修正了对人性的定义,House告诉Cameron卑劣的真实,Cameron告诉House高尚的真实(S2E20、S2E21. Euphoria)。
House的自由主义注定在Cuddy的理想主义面前屡屡碰壁,他所践踏的繁文缛节正是Cuddy所珍视的。
House不在乎细节、不在乎手段,他只在乎目的的达成、只在乎做对的事;而Cuddy在乎每一个细节的完美反而无法成为一个杰出的医生。
S2E3. Humpty Dumpty里House已对Cuddy的人格做了这样的总结:“你看到了现实的世界和理想的世界,却看不到其他人都能看到的——理想和现实的巨大鸿沟。
(You see the world as it is and you see the world as it could be. What you don’t see is what everybody else sees, the giant gaping chasm in between.)”Cuddy在House面前是矛盾的,她是规则的信奉者和执行者。
S4E14. Living the Dream中巡视员的话其实也是Cuddy赞同的:“规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95%的情况下、对95%的人,按规定办不会错,另外5%的人也必须按规定办,要不然人人觉得自己是那5%。
”但Cuddy也衷心地认为,House就是那5%。
她和House的争执往往以让House做他认为对的事而告终。
Cuddy并不软弱,那些退让其实都是欣赏和包容。
在这部非正常的作品里,爱情也以非正常的形式出现。
House和Cuddy彼此的在乎表现为挑衅、争吵和敌对,似乎在这段关系中只有Cuddy付出和忍让。
Huddy shipper其实不必为S5E24中的一场春梦唏嘘,虚假的幻想却带来了实质的进展。
House的幻觉第一次向观众表明他有多依赖Cuddy,游戏的心态背后是真挚的渴望。
这部剧集最懂得调和非正常关系,并为其找到特有的平衡点。
House和Cuddy如此,House和Wilson亦是如此。
House不相信人与人之间有超乎寻常的信任和容忍。
他向来用各种无赖的手段,比如抢吃东西、借钱不还,去试探Wilson的底线。
令他好奇的是,Wilson居然能一直不与他计较,一直无私地支持和帮助他。
而越是这样,House就越想知道Wilson有没有底线,底线在哪里。
同Cameron一样,本剧对Wilson人格的设定和评判也是完整和客观的。
Wilson的无私奉献并不是因为他是圣人,而是因为他喜欢被需要。
(You don't just have a fetish for needy people, you marry them.)House和Wilson的关系是随着剧情的发展才达到均衡。
S3E7.Son of Coma Guy,House在建议病人自杀前让Wilson离场,S4E15.House's Head、S4E16.Wilson's Heart,House舍命去救Wilson的女友,这些事件终于让非正常的友情有了正常的伦理基础。
《豪斯医生》出色地用非正常伦理还原了正常生活的原貌,生活的本来面目不是非黑即白、非善即恶的,而是复合的、混杂的,到处都是目的善和手段善的取舍,到处都是群体利益和个体利益的衡量,《豪斯医生》不过是让我们在面对道德上的二难选择时多些智慧和清醒。
非正常的信仰/You talk to God, you're religious. God talks to you, you're psychotic.House不语怪力乱神。
他的墓志铭上将镌刻着这样的名号——疯狂的科学家(Cuddy),激进的无神论者和彻底的科学论者。
反对宗教信仰、神秘主义,崇尚且只崇尚理性、科学、逻辑,在以“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为人盖棺定论的中国不奇怪,在大部分人都是基督教徒的美国就显得格外另类。
House在整个剧集中都在和一切非理性的人和事斗争。
虔诚的教徒(S4 Big Love)、不信上帝的上帝信徒(S5E15.Unfaithful)、魔术师(S4E8. You Don't Want to Know)、迷信灵异现象的人(S5E18.Here Kitty)都是他嘲笑和打击的对象,在S2E19. House vs. God里更是和上帝的代言人正面交锋。
连以经验为基础的中医都被他讥讽过:谁知道到底什么是“神”?
我们又需要怎么去“安”?
S5E15里牧师说,对未知的恐惧是信仰的基础。
普通人知敬畏,战胜恐惧的方法是承认人类理性的局限,“即便面前摆着彻头彻尾的真相,我们也不能看见它的全貌”(Wilson),相信在人类之上有全知全能的上帝存在。
而House骄傲、偏执,所以他战胜恐惧的方法是相信绝对的可知论(We can know everything)。
这也是一种信仰,非正常的信仰。
普通人的信仰是将一个臆想的存在神化,House的信仰是将理性和科学神化。
House就像所有接受唯科学论教育的中国人一样,我们不迷信,我们迷信科学。
House的信仰和普通人的信仰并无高下之分。
上帝不能救死扶伤,科学不能安抚心灵。
从上帝那里得不到的安全感,科学也不能给予。
而House之所以相信自己能找到每个问题的答案,是因为这样让他觉得安全。
在S2E19,Wilson就一针见血地分析过这一点。
(If the universe operates by abstract rules you can learn them, you can protect yourself.)此时,他已从迷信科学转为迷信自己。
这就是为什么作为一个科学论者却敢在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情况下凭直觉诊断(S3E1: Meaning)。
他不能接受普通人的信仰是因为他那令人讨厌的透彻能看穿“宗教不是人民的麻醉剂,宗教只是人民的安慰剂”,而知道安慰剂是安慰剂的人就没有机会再得到安慰;他不能容忍普通人的信仰是因为这信仰挑战了他的神性,所以他不惜用乏味的科学解释去打破人们赖以生存的信念和想象(something to live for)。
他认为如果得知真相能让神迹消失,那么神迹就从未存在(If the wonder's gone when the truth is known, there never was any wonder)。
不会担心就不用祈祷。
(S3E24. Human Error: He refuses to worry or pray, he believes if you don't have one, you don't need the other.)可是,世界并不掌控在任何人手中,我们总会担心,我们还要祈祷。
House也会担心“从云端跌落(S3E2. Cane & Able, Wilson: I was worried your wings would melt.)”。
他终究不是上帝,上帝不用拐杖(God doesn’t limp)。
S3E24最典型地反映了本剧对科学论与唯科学论尺度的精妙把握。
House把病人的遭遇归咎于上帝的错——先天性心脏缺陷,把病人的康复归功于自己;病人的丈夫把心脏停跳归咎于人类的错——House的轻视,把病人的康复归功于上帝。
二者的对阵证明了各自的偏颇,人类如果真的完美无缺就不会用那么久才找到上帝的失误,而如果没有“恰好”停跳、复苏的提醒,只凭人类智慧又怎能让病人起死回生。
关于信仰,全剧一直在努力表达这样的观点:相信而不迷信,依靠而不依赖,无论对于宗教还是科学,都是如此。
S5E18,本剧终于对这一观点做了总结陈词:“我的确相信有些事情是科学解释不了的,要靠信念和祈祷,但那只适用于候诊室,而不是手术室。
(I really believe that there are things that science can’t understand, that there is a role for faith and prayer, but it’s in the waiting room, not the O.R..)”非正常的叙事/ He sees himself in this kid.纽约时报曾这样评价《豪斯医生》:《豪斯》的致命吸引力在于它坚持让自己貌似肥皂剧,却有意地拒绝成为肥皂剧。
(HOUSE’s maddening appeal is its insistence on dressing up like a soap opera as it willfully declines to behave like one.)几个主角、一家医院,能否拓展剧集的广度和深度将是平庸肥皂剧和杰出正剧的分野。
《豪斯医生》的秘诀是映射和挖掘。
S4E5. Mirror, Mirror以“镜子”为题直接供认了这一技巧。
其实House的大部分病人都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每个主角的隐痛,只不过这种映射有时以镜像的方式出现,有时以反镜像的方式出现。
S1E6. The Socratic Method 中的血栓病人,S1E9. DNR中痛苦的音乐家,S3E4. Lines in the Sand中的孤独症儿童,S3E23. The Jerk中又聪明又混蛋的男孩,S5E12. Painless中备受疼痛煎熬的父亲,都能让House从中看到真正的或他想象中的自己。
这种映射可能勾起他的同情,也可能引起他的厌恶。
S3E14. Insensitive则通过反镜像牵动House与病人之间的张力。
S5E16. The Softer Side、S5E24. Both Sides Now则把House的自我对立、自我压抑具象化为病症投射于病人,把对双重人格、理智情感的纠结转化为病症的诊治。
用同样手段刻画House之外的主角也并不鲜见,S3E17. Fetal Position借喻母性泛滥的Cuddy,S4E9. Games刺痛玩世不恭的Amber,更不用说所有濒死的病人都能引起Thirteen的恐慌,所有的夫妻问题都能让Cameron的丈夫还魂。
这种手法使每一个病人在普林斯顿普兰斯堡教学附属医院(PPTH)的出现就像一枚石子投向一池春水,总能激起层层涟漪。
映射的后果是医生与病人故事的互相挖掘,于是狭窄的时空被延展,简单的场景承载了不单薄的情节。
套用饰演Cuddy的演员Lisa Edelstein的话来说:当角色谈话的时候,你能感觉到每个人都有丰富而独特的经历,他们有着许多共同的过去。
你会喜欢这种共同碰撞出的火花,也会喜欢他们之间的故事缓缓铺开的感觉。
映射还让叙事含蓄隽永,尤其是对于人物关系的映射让直白言情转换为侧面描写,欲说还休让人物关系更性感、更令人动容。
评判言情是否具有格调不需看关系的双方在一起时的表现,而要看他们不在一起时各自的表现。
S2E10. Failure to Communicate中,病人与妻子的关系用来比喻House与Stacy的关系,House随意地讨论着病人的家事,却不经意地做出了最深情的表白:彼此的需要使他相信自己能够为爱而改变,能够战胜疯狂和不理智而得到幸福。
(He loved her enough to convince himself he could change.)美国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House与Stacy的恋情入选最Hot的Relationship之一并非浪得虚名。
该剧的叙事手法远不止于此,许多在电视剧中并不常见的叙事技巧的娴熟运用常让人叹为观止,它甚至能拍出假想、拍出幻觉、拍出回忆。
S1E21. Three Stories、S2E8. The Mistake使用了多重假定。
S1E21假定了三重过去的时空,并故意用思维转换的迟滞衔接起三个病人的故事,House和听课的学生在现实和假定的时空中随意跳跃穿插,最终三个假定的过去重叠成一个真实的过去——House的瘸腿病史。
本集很大程度上是一次叙事上的炫技,单看当集只能看到一种叙事能量的展示,但放在全季中来看,本集又显示了该剧叙事上的沉稳。
难得有电视剧有足够的耐心用整季的时间慢慢勾画主人公的剧前史和所有行为的心理动因,而这种耐心恰恰赋予了这部剧集不同凡响的意味。
当第一季结束,我们明白House的那些伤痛和孤寂、同情和敏感的来源,当所有的线索终于勾连成完整的图画,此前每一集给我们的冲击便于刹那间聚拢起来,呈几何级数地放大。
S2E8给人的惊喜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电视剧中的《罗生门》。
如果说S1E21是一个人的三重假定,那么S2E8就是三个人关于同一件事的假定。
每个叙述者基于自己的利益或碍于自己的认知描述出自己的故事,故事中有意无意散布着虚假陈述。
一个假定随时可以被另一个修正,本集结束真相才被揭开——Chase的撒谎和失误是因为父亲突然过世。
这个结局给了观众技术上和情感上的双重震撼,再一次显示了本剧单集之间的关联性和整体布局的气度;S2E24. No Reason使用了多重幻觉。
描述幻觉的作品很多,可幻觉套幻觉,幻觉之间、幻觉与现实之间的转换如此不着痕迹的作品并不多。
直到最后一个镜头揭晓谜底,我们才会为这一集的精巧构思拍案;S4E15.House's Head、S4E16.Wilson's Heart使用了多重时空。
准确地说,每一次特别叙事都会使用多重时空,只不过第四季的结局更明晰地区分了回忆与现实,并让迷离的回忆和过去的现实、当下的现实交叠,让真实时空和虚假时空的人物相互遭遇、对话,从而找寻真实的过去。
相比之下,第五季的结局在技巧上略逊一筹。
即便如此,它叙事的严谨、剪辑的精确以及对人物性格的坚持、对冷酷基调的把握依然令人敬佩。
从叙事技巧的解析中也能窥见本剧叙事模式的局限。
长达一百多集的House总结起来,无非是以上四个母题的变奏和重复:关于品质,关于情感,关于理性,关于映射。
对于每个主题的探讨越深入,该主题升华的空间就越小。
这就是为什么第五季很多集的主题都很明确却很难再带来新鲜感。
几个主人公能承载的历史是有限的,持续挖掘只能得到情感垃圾。
如今哪怕Cameron的丈夫真人现身都不能带给我们初次聆听这段故事的感动。
编剧用两种办法避免这种情况:一种是节约素材,于是House和Cuddy、Chase和Cameron的关系便像挤牙膏似的前进;一种是添加人物,于是剧力分散、首尾不能相顾,线索的完美交织变成了各行其是的琐碎铺陈,多线叙事的快感荡然无存。
其实,真正的精华只在前两季,第三季的疲软已伴随着大量无意义的情节,第四季表面上的热闹好看不过是江郎才尽前的苟延残喘。
主题和形式的非正常表明《豪斯医生》本身的非正常。
它有足够的襟怀同等对待正常与非正常,无论这非正常是出于病理、生理还是心理(S1E16. Heavy,肥胖;S3E10. Merry Little Christmas,侏儒;S1E15. Mob Rules,同性恋);它有足够的情怀让主人公不断地论辩和直抒胸臆,并辅之以天衣无缝的插曲,尽管这情怀与矫情只有一线之隔。
它对自己要表达的思想有着最清晰的认识,以至于将经典台词连缀起来就是一篇影评。
《豪斯》是自我阐释的;它有足够的睿智让它不甘于正常的叙事且不惧怕非正常的叙事。
只在《豪斯医生》这里我才能感受到每一集标题的重要性,因为它总能涵盖一集中出现的所有线索和关键的情节转折。
它的剧本中有如此多的隐喻和如此多的包袱,四十分钟之内机锋迭出、目不暇给。
它台词的机锋、配乐的品位在美剧中鲜有出其右者。
这一切都表明,《豪斯医生》的非正常,是因为它非同寻常。
2009-8-2
很好的“医学知识普及教程”,每一集围绕一个病例展开。
福尔摩斯似的诊断推理增加了趣味性,可能专业人士会更喜欢这种掉书袋似的编剧方式,比如学医的同学。
我的朋友Moly和阿奔最近都对生命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Moly还推荐了《病者生存》给我,很遗憾,今天只找到了半本,写不了评论,我找来以前写过的一个科普,以飨豆友^_^很多朋友都鼓励我写有关医学、生物的科普,我从来没有试过,写什么好呢?
我要别人给我命题作文,他说就写血卟啉症,最近我们看《豪斯医生》,里面有一集讲的就是这个。
但是太难了,不过有点意思,我就说说这个血液病和吸血鬼吧。
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
且听我慢慢分解。
谈到吸血鬼,大家肯定会想起美国电影吸血鬼系列。
苍白,怕光,嗜血,残忍,面目狰狞,黑夜行动,还带有些许浪漫悲情色彩的形形色色德古拉伯爵家族成员会浮现在脑海。
卢梭曾说过,如果世界上存在着有完好文献记录的历史的话,那么这就嗜吸血鬼的历史。
它史料齐备:有口头传说的证明,有可信赖的外科医生、神甫和法官的见证,谁还能不相信有吸血鬼呢?
那么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吸血鬼吗?
现代科学给我们解释了这个问题。
有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卟啉症患者就有着和吸血鬼十分相似的形象。
卟啉,源自希腊文中的porphura,意思为紫色。
每个活生物体都饱含卟啉色素。
比如说,它们进入能给树叶绿色的叶绿素里,也能进入能使血液成为红色的血红蛋白里。
如果人们体内亚铁血红素生成机制紊乱,就会导致体内积聚出对光敏感的卟啉,使骨骼和尿液颜色变成红色,而牙齿变成黑褐色或紫色。
这就是卟啉症了,一种罕见的遗传疾病。
嗜血:卟啉症患者经过输血和血红素治疗,病情会得到缓解,古代的卟啉症患者通过吸食血液也可以让自己舒服一些。
怕光:卟啉是一种光敏色素,在黑暗中对人体不会造成影响,一旦遇到阳光就变成一种能将普通氧变成单线氧的催化剂。
单线氧是氧自由基家族的成员,对细胞有破坏作用,损伤组织,表现在皮肤上常出现有痛感的烧伤溃疡。
所以卟啉症患者像吸血鬼那样惧怕阳光,只能在黑暗中生活。
面色苍白:因为他们造血机制紊乱,大部分卟啉症患者伴有严重的贫血,在加上常年在黑暗中生活,卟啉症患者常常有惨白的面容。
带血獠牙:卟啉接触阳光后会转化为可以吞噬肌肉和组织的毒素——单线氧,它会腐蚀患者的嘴唇和牙龈,使他们露出尖利的、狼一样的牙齿。
而卟啉又赋予其一种血红色,所以给人一种带血獠牙的印象。
不死之身:电影中的吸血鬼常常能活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面容苍老狰狞。
卟啉症患者由于毒素的作用,耳朵和鼻子都会被腐蚀,皮肤上也布满疤痕,使他们看上去格外苍老。
上述这些都很好的解释了吸血鬼传说的现实来源,当然传说终究是传说,我们也没有吸血鬼的标本加以确证,我们要解决的是现实中卟啉患者的病痛。
英国的“疯子国王”乔治三世就是这种疾病的受害者之一,德国前总理科尔夫人也罹患此病受尽折磨。
卟啉症到今天也还是个怪病,目前仅限于靠输血来治疗,但病重之后并不解决问题,不过万幸的是这种重病例并不多。
同时科学家们倒是从卟啉症的得病机制中开拓出治疗癌症的新思路。
卟啉遇光变成破坏细胞组织的毒素,那么我们将这种物质用在肿瘤组织中呢?
不是可以杀死破坏肿瘤细胞吗?
当然,在此过程中病人不会变成吸血鬼,因为他体内的代谢卟啉的机制并无缺陷,而完成了任务的色素还可以被人体清除掉。
这样吸血鬼的传说又给我们的科学家提供了攻克另一个难题的线索。
以上众多资料,来自我的课本、网络,我仅仅做了对其综合总结和文字的大众话的工作,尽量让没有学过医学的也看得懂。
亲爱的朋友,你们看懂了一点么?
HOUSE是一部思辨性很强的电视剧。
发生在一家医院有着解决疑难病症的诊断部门里。
大量的逻辑推理和正话反说的男主角,让这个片子看起来,对我来说似乎并不那么轻松。
house与人的相处他当然满不在乎,不过却似乎并不讨人喜欢,他并不是是大男子主义的让我讨厌的人,在他身上,我确实看到了和我类似的一些困惑。
在现实中很多人都觉得,你应该说我愿意听的,你应该有礼貌,你应该做别人喜欢的人,比如甜美的,善解人意的,体贴的温柔的……等等,这样具备优点的人,很有可能就是不能成为解决问题的动力者,也不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执行者。
对我来说,能解决问题是最最重要的,或者说是矛盾中的矛盾,至于他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说了什么别的,用了别的讽刺的方式或者什么等等一切的我都不介意。
而且我估计其实大多数人都在赞同这样的做法,要不,这片子不会这样受欢迎,只是,并不是人人都觉得自己在现实中可以这样做。
事实上,人在现实中可能都在扮演两类角色,一种就是被人说,另一种就是说别人,前面讨论了一下说别人的方式,从我的判断来看,其实大家都热衷于扮演前者,我想大多数人可能在看这个片子的时候,心里想的是,我要是也这么能说就好了,而如果放到现实中,绝大多数的人其实是在扮演被人说的角色,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压抑的感觉,所以才会更想要看这样的片子,但请相信,这么热衷于说别人的人群,我觉得恰好是不能忍受自己被别人说的。
所以大多数人或者是听到了house这样的言论,“你到底是要一个专业的能让你回去了后再不用来的医生,还是要一个每一句话都让你舒服,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医生呢?
”但是却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起来。
道理一,不是每个人都确实有这样的本事,能真的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如果要说别人,那么要不你就是超人,要不这你要做好准备,别对会得到的尊重寄以希望。
所以真的酷,就是真的要下定决心,不计后果,也不在意得到的一切。
这大概就是本钱问题。
所以得出这个结论的自己,还是有点儿沮丧的,因为很明显,我可不是超人。
除了态度问题,可能所有发生在医院里的故事都会传递另外的讯息,就是生和死。
这个道理,我基本上也没怎么特别想通过。
我所知道的只是我们大家都要死的,而我们的医学对于解开人类的身体密码明显还远远不够。。。
所以,经常就是觉得,死吧,反正总是有那么一天的。
当然有一天,有人对我说过一句话,死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是生了病,慢慢开始消磨自己的时光呢,又会是怎么样?
我也不知道,能怎么样呢,这好象就是上天给的,反抗不了,就连医生又有几个人能反抗得了呢,与其看着自己或者别人的束手无策,不如选择所谓的逆来顺受吧。
所以对于看这样的片子,还真是有点儿沮丧。。。
因为有那么多这么复杂的疾病,所以这个故事可看起来一点也不鼓励人,而且治病也是需要大把大把的银子,什么也不说,什么钱也不谈,仅仅就是看起这些很炫的屏幕上的感觉,肾上腺素还有什么CT随便用,可。。。
和生活绝对不是一码子事吧。。。
不过house医生这样和我说,“你可以选择有尊严的生,但是没有办法选择有尊严的死。
”道理二,其实我们自己身上没有那么多倔强、自尊、尊严,但是。。。
我有时觉得,生或者死,病或者老,其实都与这些个无关,就是,上天给的。。。
所以,是不是别去想太多才好。
是不是,有时,还是别把自己太当人才好?
其实当我们躺进坟墓里的时候就很平等了,唯一一次,别来找枰平衡,别说谁的死重在哪里了。
每个人都有过说谎的时候吧,可能出于善意,也可能本来就没存什么好心。
只是在医院里把自己的生死和自己的谎言联系起来,倒是很让人觉得有意思,因为生死攸关吧。
所以这剧集很大的特点是让人赞叹一个人的敏锐程度,什么事可能到了一定的程度,道理就是相通的。
这大概就是你有用心多少,你想做得多好,你相信不相信你有潜能。
说点不诗意的话,现代的社会,才会觉得人才是在边缘学科上相互渗透,专业已经不局限于一门专业,而是多门学科的总汇,如果说,house真的很出色,也许并不在于,他真的比谁更聪明,或者专业知识多扎实,而是他能明白,治疗与人这样一个多变有复杂的不仅有复杂的身体,还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复杂的头脑和思辩能力的生物实在是密不可分。
这倒并不在于他真的分辨出来了多少人的谎言,而是对于人的行为和言语的细节的观察能力。
我喜欢看片子动点脑筋,但是如果太有难度,我有时也会比较烦,特别是看这样的理性片子,因为每个人都在说话,都在表达自己的感觉,往往会有时让我觉得“对”的到底在哪里,又是怎么样“对”界定了范围。
在第二季里面,HOUSE的生活全部铺开。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感情,不知道是他的前女友还是前妻回来了,而且也在医院里面工作当法律顾问。
众所周知,HOUSE这样的不按常理出牌,时时需要一个补他的漏洞的人,这女人的丈夫生了病,两人没有性生活,那女人对HOUSE说,我的理想就是你,曾经是,现在是,一直都是.这好象是一部电视剧版的廊桥遗梦,爱情是美好的,但是相守是残酷的,如果他们再回到一起生活,快乐是一个月,二个月?在他们分开的四年里,HOUSE的感情生活里并没有其它人再插足进来,他最后放手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是他真的对他们的感情前景做了理智的预计,还是只是终于是被情敌感动想去成全.不过说到这里,我才想到成全,其实是很无用的行为,它其实代表的就是不自信,对于自己的爱和被爱的同样不自信.不过我并不是那么喜欢那个女人,太体面太专业了,她时时希望自己是完美的,给人的感觉也是完美的,自己爱的人也是完美的,自己对对方的爱也是完美的,所以一旦遇到了问题,既不知道怎么解决,又不肯低下姿态去解决,虽然和HOUSE在一起很长时间,但是她自己其实并不愿意真心考赞HOUSE,对她来说,也许真正能发现HOUSE是出错了,可能对她自己的心理会更平衡一些,那些,她可以安全地安慰自己,那些,都不是自己的错.HOUSE在友情上的态度让我在第一季就大吃了一惊,他们的新老板是一个商人,给医院带来了一个亿的投资,为了这一个亿,医院的董事都觉得自己不得不去迎合新老板,而这新老板自然是看不惯HOUSE的,他要HOUSE去为他加了价的药做一个演讲做一场宣传鼓动的戏,HOUSE把那场演讲给搞砸了,于是董事会要开会来开除HOUSE,HOUSE的朋友投了反对票,新老板又鼓动大家投票把HOUSE的朋友给开除,当然结果是大家为了HOUSE,把这一个亿给牺牲了.但是HOUSE的朋友在整理行李的时候,几乎是有把一切摔在HOUSE面前说,我为了你失去了饭碗,而你却不愿意为了一个十几年的朋友去说十几分钟的话.在这个时候,或者可能是HOUSE够冷酷,够冷血,一切与冷有关的字眼,我也会在想,我会怎么样做,真实生活不是拍戏,所以大多的时候,自己都是屈服,然后包括感情的换取有时也是屈服而来的.你有没有可能这样坚持,去牺牲在表面的温柔的平静的感情来保持你心中的信念的纯洁.更重要的是,为了这些信念牺牲掉你的朋友,牺牲掉有人关心,有人爱,是不是真的值得?在这时,你才会看到,HOUSE他在做出任何选择的时候,首先就在考虑自己是不是一个医生.在第二季里面,HOUSE的朋友离婚了,这个个性温和的肿瘤医生,来到了HOUSE家,符合一切标准的好男人,做好吃的饭菜,而他温和个性的另一面也渐渐表露出来,他总是会对病重的女人给予,包括感情上的给予,一旦那女人好转了,那感情也就不在了.也许就是因为这样,他也太爱他的病人了,想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别人更多,不能去说那不是医生的职权范围了,就是在于有时,一个人扮演自己的角色入戏太深.不过两人相处,却有了很多有趣的事情,让人感叹男人的友谊.CUDDY是医院的主管,她在第二季里面较之前一季形象更丰满一点,这大概HOUSE不会产生感情情愫的一个女人,这样的认为只是我自己的自以为是,这个女人喜欢穿低胸装,她是一个管理层的人物,但是她自己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女人,她是一个医生,可是虽然她并不那么适合作医生,感情有时过于用事,但是真正要她用感情冲破管理上的条条框框,那也决对是不可能的,每一次都证实HOUSE是对的时候,她也不会再愿意去相信HOUSE下一次是对的,但是她起码知道HOUSE是好医生,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感觉.就是她可能永远也分不清,要去支持一个人,什么时候去支持,要去阻止一个人,什么时候去阻止,这个角色比较无奈。
这里面其实很少有人在绝对相信对方,就连FOREMAN也一样,只是FOREMAN会比她们的信任感更多一些,这个漂亮的姑娘,总是让别人置疑她的能力,也置疑她的感情用事,她具有很少人具有的一种带着宗教色彩的傻气般的善良,嫁给了已经获得了癌症的男人,男人死后单身,她也会去和就要死的病人交朋友,她会觉得同事之间也是朋友,只是朋友间的得罪,还有机会能握手言和,而不相信他们还在竞争.但是如果说,我还有一点点喜欢这里面哪个女的,我确实是觉得我被她打动了,在这一季的最后,温柔的女人终于也暴发了,对着CUDDY大叫,而我只是觉得,只有她在喜欢HOUSE的时候,没有想过打败HOUSE...第二季看完了,HOUSE也终于从打败自己中决定吃他一直害怕吃的药,恢复健康,第三季,我看了个头,突然觉得我要松口气再看了....
豪斯医生固执地认为,人人都在撒谎。
事实也如此,《豪斯医生》里的病人的表现说明了这一点。
这个家伙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派狗仔强行入室、威逼利诱、生命威胁……用尽种种手段来让病人说实话。
真相,总是要人命的,也许不是人命,有比命更重要的东西。
说穿了,是怕失望,怕失去,包含着爱情、亲情、友情……一开始,我很怀疑,豪斯的动机。
或者说他是怎么形成自己这样的观念?
好吧,有个把自己当做天生的美女助手,最奢侈的要求是豪斯陪自己吃顿饭。
有个帅得连9岁小姑娘都动心的帅哥助手,对付女病人绰绰有余。
有个随时要取而代之的黑人医生,豪斯也会随时小心,稍微不留神就地位不保。
能说什么呢?
豪斯可以从一件白色外套上看到外遇,从绿色高跟鞋看出一个人的品质,从细微的动作看到病源……与其说是医生目光犀利,倒不如说,他对人情世故太了然于心。
随着前女友、老爸老妈的出现,让别人好奇的秘密都不再是秘密。
与三位助手一样,观众也好奇,在豪斯腿没有瘸之前,他是什么样子?
在他正儿八经恋爱的时候,又是什么样子?
《豪斯医生》一出现,就是狂躁、疯癫、毒舌、残忍这些词语的拥有者,在医学家是顶级专家,也是劣迹斑斑之徒。
假如我是编剧,我也要设定。
他因为医学的成就,必然会有人对他网开一面,比如他的直接上司,可以容忍这一切,要是女人,则免不了被外界风花雪月一番。
他还要一帮拥趸,至少相信他的专业判断。
底线也很显然,你可以不采纳,但是必须重视。
只有这样,故事才可能继续,《豪斯医生》也才可以不断推出。
《豪斯医生》第一季很一般,我看的时候,对自己的健康无比关注。
太陌生,可以学到许多医学知识,也在毒舌如炬目光下检查自己的衣着,到底有何线索留下了?
他的律师前女友出现后,一度让豪斯变得很讨厌,不是同情,真的很讨厌。
知道昨天随着一个记者病人的出现,我才发现,这一切都是为了人性的探索。
也就是,他的爱情只是一个插曲,要为他的行为做逻辑上的缝补。
飞机延误,在飞机场发现病人的症结。
前女友在一边,听着他的分析。
我以为,这是豪斯医生最好的一集。
不在现场,跨时空找到病症,是一流医生的境界。
看不到他的粗暴与威胁,而是从人美好的角度。
一个男人为了一个女人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他放弃安眠药,放弃毒品,放弃一切坏的生活习惯,只想给这个女人一个崭新的自己。
可是,他病了。
两个男人的对话,震惊里病床外的老婆,也震惊里机场里的前女友。
一个觉得自己一直被放在不信任的位置(她会放弃爱吗?
是的话,就成为豪斯的前女友),一个第一次听到后深深震惊,她以为她一直了解他,其实不是(她觉得她要重新爱这个男人,她为自己曾经的放弃深深后悔)。
情感的上家与下家再次纠结。
有时间我会好好分析,这里打住。
回到豪斯医生。
当豪斯看到前女友的丈夫推着轮椅来找自己的时候,也深深撼动。
豪斯是这样判断的,我没有女人,可以过。
5年里,没有性爱的豪斯为自己召个妓女的时候,已经意味着他要放弃之前的所有情感。
也许在以后的剧情里,他还为继续恋爱,但绝对不是,恋爱了两次,与同一个人。
他最大情感秘密不是这些。
他怕见到父亲,不是不喜欢,是总觉得自己比起德行合一的父亲来,太菜了。
他担心自己的让父亲失望,失望,是一种多么令人心碎的情感啊。
英国人写的《毛泽东传》里,毛泽东至死都想不明白,为什么他都这样了,他的父亲还是不满意。
我想说的是,我也是。
原文在这里http://et.21cn.com/tv/dszl/2009/03/26/6052442.shtml
House大叔是个很形而上的人。
他对人性近乎刻薄的透彻观察,以及他时时刻刻对原则和既定伦理预设的冲撞,与其说是因为这个精英头脑中成天装着形而上问题(怎么可能),倒不如说他这个存在本身就很有形而上意味。
简单地说,大叔比较接近苏格拉底,而非柏拉图。
(天知道我在说什么)。
当然,大叔是苏格拉底加上孩子气,后者神奇地把他被处死的命运整个扭转成被万众又气又爱。
试想,要不是这个家伙整天做鬼脸,玩球类游戏,做鬼脸,有几个人能原谅他的刻薄。
(肯定还是有的,毕竟当年雅典人也有喜欢苏格拉底的,神啊。
)但是我想说的不是这些。
我想说的是,去掉形而上的成分,作为一个人的House,是一个怎样的House?
S3的EP12,One Day One Room,是至今为止唯一没有疑难杂症的一集。
谈不上太喜欢,但是这集与S1的EP21,Three Stories,以及S2的最后一集,一同成功揭示了作为人的House。
尤其是在One Day One Room里,失去了谜团的大叔完全失去了光环,只是个不知道如何面对病人的蹩脚医生。
女孩有一句话特别经典,只是由于她自己的特殊情况不适宜推广(黑线):I was raped, what's your excuse?因为这句话,我才真正理解Wilson曾经说过的:Being miserable doesn't make you different, just make you miserable.乍一看这句话显然是错的,如果大叔不是又瘸又忧郁,肯定魅力大减(看S3的EP1就知道了)。
但是Wilson不是我们这些无聊的看客,而是作为大叔101个朋友说的。
在Wilson面前,House首先是一个普通人,然后才是其他TITLE。
就一个人而言,House是一个失败的人,至少是一个不幸的人,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称其为懦夫。
就像那个女孩说的,你的借口是什么?
人自我放弃地活着,总是需要一个借口。
只要有了这个借口,就可以心安理得地继续。
House的借口大概是由两部分构成的:1.I'm hurt;2.I'm right.前者以腿疾为核心,实际上还包括不被认可等种种内容,就是指世界所亏欠他的一切;后者指医学和人性上的一切诊断,即他认定自己在世界上所需要的一切。
这两个借口相辅相成,紧密团结,可以排除一切外界的纷扰,而使House生活在极为容易的单行道上。
还是Wilson曾经说过,死是容易的,生存才需要勇气。
Courage of being.存在的勇气。
但是House选择了一条简单的道路,一条充满逃避的道路。
如果像House那样去活,并不是困难的。
实际上,比一般人的活法都要简单地多。
好在House自己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也并不是没有做出努力。
在S2的最后,他对普通人的世界说了抱歉(以梦中的凶手为代表),并且竭尽全力向生。
People don't change.有时候,知道他们有在挣扎着同自己战斗就可以了。
这个片子好丧
呃~~无聊 虽然大热 大概我对医院题材无感 弃
看过第一集,就再也看不下去了。实在没啥意思
大名鼎鼎滴神剧,只是我看了弃之后拿起来又看,到各种看不下去,最后再弃,可能我真是对医务剧无感吧
沒文化真可怕,那麼堆醫學專業名詞,我聽得好暈
看了一集,吐了...挺烂一剧
不是,其实怎么说呢.这个应该算是美剧版本的《怪医秦博士》吧.虽然在普林斯顿的医疗上,行为并没有显得有多么离谱;在人物的性格上,却是很贴近那个冷峻、沉稳老练的具有人格魅力的怪医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该死的Hugh,他在黑爵士中那种贱精的扮相实在是先入为主的深入我心了啊!!!
More pain, More gain.
House真的是如此讨厌,可是我就开始大叔控了。。。其实每集看起来千篇一律,可我就爱这样的千篇一律,就像lie to me 和bones一样。。对于大片的医学专业名词,虽然很难懂可是很有兴趣毕竟从前的梦想一直是个医生,可惜川大华西木有录取我,调到该死的高分子,所以现在每天看美剧。。神逻辑。扯远了。。
可以说非常不好看。套路就是病人撒谎,去人家家里翻箱倒柜,找出病因。男主人设很不讨喜。看完一季再也不想看第二季。
人物性格不是很有趣.戏剧冲突不够强烈
sorry,not my cup of tea
House这种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而董事会才是真实世界的样子,因此这个剧的意义就是能让我们暂时做梦。e9封神!音乐家对House说的那段话让我热泪盈眶。lesion(对人体或体内器官的)伤害,损伤 scratchy throat嗓子不舒服 triteness陈腐 lethargic萎靡不振 oncology肿瘤学 wabbit疲惫虚弱不适 hypochondriac疑病症 limber柔韧性好 stethoscope听诊器🩺 pithy言简意赅的 Lancet柳叶刀
完了,估计得看到第七季
有才之人必是猖狂之士。医生们的必看剧集。
Hugh Laurie 不是英音 T_T啊,而且怎么觉得每集都一样。。比lie to me 还每集都一样。。可人家起码有Tim Roth,还是英音。
角色都有个性,Chase这个磨人的小妖精真是从发型到口音都无可挑剔,豪斯的刻薄话也很讨喜。可这每集一点变化都没有的模式实在是叫人严重审美疲劳,套路可以有,变化下也不会死啊
无论他怎么演都是那喜感的Josh= =
怪叔叔啊怪叔叔
我最爱的美剧,最爱的美剧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