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碧華鬼魅系列:奇幻夜》之《枕妖》中陳法拉的角色是位性冷淡 《迷藏》中的肥強是個霸淩者 《黑傘》中泰迪羅賓所演角色和同伴一起被困雪山https://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reviews 之前六個月的評述鏈接上回評述了《李碧華鬼魅系列:迷離夜》,這次就把《奇幻夜》給解決掉。
兩片是同一年上映,後者晚了一個月不到,在篇幅與製作上似乎也差一點,不知是事先就這麼安排,還是後來因情形而做出的改變。
同樣是三個故事,分別由三位導演來導,說實話我也看不出奇幻與迷離的差別在哪里,感覺只是用不同的“迷幻”辭彙來形容與分隔,而講的還是一樣的鬼怪故事。
陳嘉上導演的第一則叫《枕妖》,片如其名,但沒想到拍著拍著,卻由鬼片,向三級情色的方向在試探過渡,當然這“糅合”本身不是問題。
影片整體上其實跟陳可辛的《三更》有相通之處,都可以被視為一類“為了愛而秘不發喪”的故事,但人物塑造與道德衡量上,又有很大的差異。
而到了後半段,其實又變成了一個類似風月寶鑒似的“妖”物,以及勸人戒淫戒色的感覺。
但這種感覺非常怪,遠不如中國傳統小說裏那麼“冠冕堂皇”。
原因在於這個枕妖是後來才介入的,從一個很普通的雜貨鋪所購買。
當然,可能是因為成本,或者編導希望反其道而為之,把通常那種詭異的妖物出處,改成再普通不過的場所……而更大的問題是,雖然可以把這一枕妖想像成盯雞蛋縫的蒼蠅,是因為雞蛋先有縫,才會有這段孽緣,但陳法拉扮演的女主角,她的睡眠問題是出事後才有的,而那件事至少一開始也只能算是個意外,而肯定不是因為睡眠問題而導致的。
也就是說,枕妖是因為女主角要解決“意外”事件的“後遺症”,才派上了用場,而不是整個事件的肇因。
再說,枕頭雖然是睡覺用的,但睡覺不全是為了做愛而睡,這裏面沒有一個必然的聯繫,於是這個枕妖是個很奇怪的妖怪,它等於是後半程上的車,但又因為抓住了女“司機”的把柄,於是強行要跟她車震……而在我看來,就算是要向情色鬼片的方向發展,也應該讓整個故事的元素,集中又豐富,而這個所謂的枕妖也不能如此任性,反而最終給人一種既能為民除害,又能滿足自我的“雙贏”贏兩次的妖怪大法。
我對《枕妖》的設想是,陳法拉與林家棟所演的一對情侶,感情一直很好,但接下來不知為什麼,陳法拉的角色對於房事的興趣變得冷淡,甚至是抗拒。
她也在積極治療,也希望這個問題不會影響兩人之間的感情,但一方面這病不容易改善和治癒,另一方面,雖然林家棟的角色信誓旦旦,無比真誠的允諾,他只是喜歡和她在一起,性不是必須的!
但林家棟的角色表現的越是大度,女主角內心越是失衡,越是疑神疑鬼,而林家棟的角色一再忍讓,兩人的關係卻越來越緊張,直到最後因為爭執,而發生了無可挽回的悲劇。
而這個特別的枕頭,她是在出事前早就買了的,據說可以治療性冷淡,這聽上去是無稽之談,但此時的陳法拉為了解決這個房事問題,什麼都願意相信……起初當然沒什麼效果,但在發生了那場悲劇之後,她在精神上否定現實中所發生的,“秘不發喪”,而在極累極痛苦下,在那個枕頭上睡著了,接下來在這個就像真的一樣的春(噩)夢裏,她不再性冷淡,而是可以很“正常”享受歡愉,夢境與現實在陳法拉角色的意識中,漸漸失去區別,而她越來越認定這個枕頭解決了她生活中的一切問題,林家棟沒事,她更沒事,他好她更好……直到她像看了風月寶鑒的背面一般,宮“盡”人亡。
而第二則由劉國昌導演的《迷藏》,其實就是捉迷藏,但去掉了捉字,一方面是三個短片名都是兩個字,另一方面可能也給人一種類似於“地藏菩薩”那樣的神秘氛圍。
那是一座馬上要拆除的舊校園,而一幫“榮譽校友”為了一抒懷舊的情緒,於是偷偷摸摸的爬進除了一位校工外,應該空無一人的校區。
起初是為了一個成員慶生,但很快變成了一個遊戲,那就是捉鬼版本的“迷藏”,但這個遊戲好象特別受歡迎,把不該來玩的那些“髒東西”都給招來了……這本來是個再常見不過的,類似於歐美,或者日韓的青春B級鬼怪片,不外乎是一幫年輕人在那邊放浪形骸,自己先搞“內訌”,然後再被“外援”的鬼怪給一個個搞死,當然最後大多是有幸存者的。
這類片看的也就是一個簡單又刺激,《迷藏》本質上也是這個路線,不過因為時長的關係,遊戲本身不容易展開,而在角色刻畫上,可能比一般的B級製作,還要更簡單一些,因為實在沒什麼時間表現,而且演員的表演能力可能有點受限。
但在我看來,即使是這種B級短片的情況,也應該能有一些新鮮的搞頭。
比如這群“榮譽校友”中,有一個特別囂張,是個習慣性霸淩的主兒,可能就是原片中的那個肥強,同行的好幾個人其實都算不上他的朋友,只是因為怕被他欺負,於是不得不跟來這個鬼地方浪費時間。
而肥強除了喜歡欺負人之外,還有個特點,就是玩遊戲一定要贏,不然就會沒完沒了,於是知道他這個特點的,平時都必須讓著他,而且不能太過明顯,得讓他贏要贏得合理又逼真,而這一回的捉迷藏當然也是如此……但接下來有一個突然冒出來的陌生“同學”,不買他的賬,而且在玩捉迷藏,或者其他遊戲時都極為在行,一點也不讓著肥強,也不怕被他欺負。
肥強自尊心受不了,更怕在小弟面前丟臉,於是必須贏那個人,但越玩越輸……邊上的同學都察覺那人不對勁,應該是從牆上一幅畫中下來的鬼,都勸肥強不要再跟鬼玩了,早點離開,但肥強死都不聽,必須在遊戲中勝過那個鬼,於是他沉溺進沒完沒了的鬼遊戲中,直到後來這個校園被夷為平地,他還在那邊“玩”著……而在拆校園之前,施工隊已經確認過,裏面沒有人。
最後一個是泰迪羅賓自導自演的《黑傘》,從某種角度來說,就好比是鬼怪版的《踏雪尋梅》,但兩者都有一種含糊,或者說是省略,於是在貌似細膩的鏡頭語言下,竭力蘊藏著一種簡單粗暴,不管是對於“北姑”,還是妖怪的刻畫。
而那個結局雖然有一種感官上的刺激,卻不是真正的反轉帶來的,因為沒有上下文配合與放大效果……而在我看來,就算是最“純粹”的港產片,雖然有一定的“世俗”人文關懷,以及意識形態上的寬鬆度,但缺少一種將主要角色真正放置在一種兩難抉擇中的習慣與能力,而通常所謂的“情義兩難全”,或者是三角戀中的二選一,就實在是太常規,沒有那種真正的選擇痛苦,更多的是煞有介事的“惺惺作態”,同時為了拖延劇情而已……這應該不算是通常意義上的劇透,《黑傘》中的泰迪羅賓所演角色,就好比是《青蛇》中開始時的那個蜘蛛精,只是一個挺暗黑的版本罷了。
但他所遇到的那些恩將仇報的世人,特別是那個北姑,似乎所造成的逼迫壓力並不大到,足以讓他破戒,放棄多年道行,而到頭來只“成全”一個血腥的結尾……我的設想是,羅賓的角色當然是在日行多善,以此來壓制內心的邪惡。
但到了他必須現出原形,吃掉壞人,解救好人的時候,他該做怎樣的抉擇呢?
又或者就是那個經典的雪山吃人故事,一幫人因為意外被困雪山中,食物沒有了,救援還沒到,接下來怎麼生存下去?
試想羅賓的角色也是這幫被困雪山中的一個,而且他的法力也因為某些原因被壓制住了。
接下來,到底是被吃,還是吃人,不但在考驗著普通的人類,更包括他這個一直潛藏在世間修行的非人類……
本人纯纯李碧华迷,知道她不仅谈情在行(胭脂扣、霸王别姬、青蛇、秦俑等等等等),更擅长说理,感兴趣的人请去看看她的中短篇集,小故事,大道理,怪力乱神,让你回味无穷。
本片里“枕妖”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很有传统鬼故事聊斋的感觉。
强迫症女友失手杀死男友,此后夜夜失眠,后得一个中药枕,复得以入睡,然梦中时时与已逝男友相会、交媾,不得自拔,终因阳气愈来愈弱而生死未卜。
且此鬼乃枕妖,非已逝男友之魂魄。
故事讲得很清新很都市,本是男才女貌的一对,其实男主是个善良的人,念旧情,但是在有强迫症女主眼中,前女友猛于虎也。
片子前段女主称男主生气后离家出走杳无信息,慢慢倒叙,才发现男友究竟去了哪里。
看着男主脖子上汩汩的鲜血,我真心觉得好疼,看着女主为男主擦拭身体最后装进真空袋子里,让人很寒。
此后女主一直沉迷于在梦中与“男主”的相会,观众应该能猜到,女主不会善终。
看着会自己慢慢呼吸的枕头,不寒而栗。
看着女主沉迷于梦中的性爱不能自拔的时候,觉得她好可怜好悲哀。
当两个男主对话的时候,我最终松了一口气,原来男主还是爱着女主的,尽管她小心眼、暴脾气,甚至让自己付出了生命,他也还是爱着她的,他默默在女主身边保护她,最后能为她做的,是求救于活人,让他们去挽救女主垂危的生命。
当然,最终女主能不能挺过来片中没有说明,但是如果按照聊斋的路子来,女主会恢复健康并幡然醒悟,而枕妖要么魂飞魄散,要么继续害人。
重要的是,女主会知道男主原谅了自己,就够了。
我是相信有这样的爱情。
这种爱情可以包容一切。
首先,我是电锯惊魂和死神来了、致命弯道这些美国恐怖片看了个遍才看这部片子的。
所以,评价的一点,这是恐怖片吗?
美国的恐怖片是逻辑性加血腥,而李碧华系列是阴森加人性。
第一个小故事,男女因为不信任,女主失手把男主杀了,然后自己就陷入了内疚的深渊,最后自己无法自拔。
其实,这个枕头完全是虚构的,是心魔,自始至终放不过女主的其实不是男主的怨念,而是女主自己的内疚心理。
你们本是很相爱的,如果不是因为你的怀疑,那些梦境都会成为现实。
你们疯狂的相爱,疯狂的做爱。
人不能总活在自己的幻想里!
第二个故事,是一群叛逆的小孩,晚上在阴森的学校玩抓鬼的游戏,最后真的被鬼抓走了。
这个故事没有什么哲理性也没什么逻辑性,唯一能告诉我们的,恐怕只有是,有些鬼是藏在人心里的吧。
第三个故事,显示了社会的黑暗,老伯开始那句话:有时候人比鬼还可怕。
偷吃的坏小孩,撞人的年轻顽童,这些都显示了人性的险恶。
老伯忍了一路,最后还是被那个妓女惹恼了。
别惹鬼!
近年来少有的真正的鬼怪题材了,关于审核的话题无需多言,国产的已经是精分片当道了,无论如何都无法让真正的鬼片迷满意。
这个系列还是秉承老式香港电影一样,一部电影分几个单元,或说明一些现象,或代表一种意志。
相当感怀的事,差不多每部都有一些我们熟悉的面孔,或大名鼎鼎,或是多年的龙套表演积累的面善。
《赃物》第一个故事,任达华一开场就一种穷困潦倒的状态,怨天尤人,境况使然吧,那句不公平反复念叨了好久,盖楼的没楼住,切叉烧的连叉烧都吃不上,本身就是底层人物的悲凉,其中提到了一个名词,综援,有点像内地的低保吧。
任达华宁死不愿选择这条路,铤而走险去盗取骨灰敲诈,你求的也是一个位置,一个安身之所,何苦来哉让那些无处安身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过可惜这部是任达华亲自执导的,作为演员他是不错,做为导演终究还是嫩了,犯了很多错,太多杂乱支线,虽然伏笔埋下也引爆了,但处理上还是生硬,火烧场景难脱浮夸之感,第一感觉那个火烧头部完全是在恶搞恶灵骑士。
家里满是危险易燃易爆你还在里面烧东西应了那句不作死就不会死。
很多很刻意的台词,老板娘元秋骂人的时候特意说:找鬼请你啊。
这种过于明显的暗示如果是三十年前出,我毫无意见,而今天显然过不了关。
警察吃没吃早餐这种低级梗让我很无语,植入的苹果广告也刻意了一些,林雪出来完全是秀存在感有他无他都没差别。
一些鬼怪乱入来说也是无新意。
可能胆小的会吓到,但我这种口味就完全无感了。
《放手》小姑娘颜卓灵相当的萌的,模样有点像我一个朋友, 只是样子吧,这次梁家辉饰演了一个拥有眼能力的人,通过相术谋生,还有港产片中年男人特有的惧内。
陈慧琳的表现怎么说呢,导致这部鬼片题材略微轻松?
戴美瞳会看到鬼哟!
谁知道呢?
男老师其实一开始就有种看他不爽的感觉,不需要铺开剧情他就暴露了,贪小便宜(偷人家CD),满嘴谎言(被人家打电话问CD的事说个拿错了不行吗,假装不知道),老婆大肚子还跟自己学生胡来,搞的人家三个月身孕的时候跳海自杀回来寻仇。
在店铺的时候其实颜卓灵的表现各种萌啊,转身,微笑的时候的小虎牙,痴恋的表情,当然是黑化之前。
一切说破后的茫然,怎么会?
为什么手心的爱会腐烂?
若爱情一开始就错了,就放手吧,不新鲜的东西会逐渐腐烂,你抓再紧又有什么用?
诟病就是女鬼的怨气未免太容易消除了,嘴炮就那么犀利吗?
最后任达华的那句他想学中乐略萌啊。
《惊蛰》一开始邵音音出场就略微感动,这么多年她终于再度回归了戏份比较吃重角色了,沧桑的老脸本身就是故事,伏笔其实玩得不错,这三部来说就伏笔而言陈果的指导在整个<迷离夜>来说,戏味是最浓的,陈静的表现不亏新生代女神的名头,没想象中那么花瓶,需要的张力在导演把握下还算不错,这部戏的主线完全是考邵音音撑起来的,玩了小噱头,比如卢海鹏饰演的梁振婴,明眼人一看就是恶搞梁振英。
打小人基本上属于像个及附近的一种仪式,起码内地我基本没听过,一开始那个旁白女表现了一种很多港片特有的刻薄女人,她在念介绍的时候点了这种术接近于厌胜术,属于把人的一部分精气啊什么摄入施咒物中释放的诅咒术。
一开始不明白邵音音为何不报警,惹得女鬼报仇的时候要算她一份,到结尾只能说这就是母爱的包容啊,那个旁白女是另一种爱,撕掉了儿子的头,把儿媳等的照片一起打,殊不知这样....儿子的头真的掉了。
这部主要是因果报应和宽恕的故事。
总的来说,整个迷离夜的主体还是警示罪恶,导人向善。
各个导演的能力可见一斑。
然后进入真黑暗系列 奇幻夜的三个番目《枕妖》在一开始就是个小情侣斗气的故事,女主角应该属于忧郁症吧,睡不着?
陈法拉这部一直素颜,居然有点像我爱HK系列中归来的叶玉卿...男主角林家栋是真心觉得这么多年他出境那么多,可为什么不红啊,今年的提名又被郑中基抢了奖项。
故事开头让我想起一个友人最近说的话,男生和女生的想法本来就不一样。
陈法拉盗做了一张林家栋的电话卡,直接引爆了两个人的信任危机,而林家栋各种冷静,他戴眼镜本来就有种沉静下来的感觉,耐心的做航模。
被现任用EX留的东西往身上砸,这种事说实话真的是各大五十大板,男主角偷偷拿钱接济EX被女主角用复制卡窃听了短信,在手机被翻出来的时候第一时间质问你为什么动我的包?
后面就玩了个很多人猜得到的,女的假装男主角不见了,其实是当时失手杀了他,藏匿了尸体。
然后重案组完全没后续,买枕头那段用店铺没了开启线索,然后剧情完全可以当AV了都,林家栋这部恐怕拿的是AV片酬吧,枕妖来历完全没说,真正的林家栋鬼魂也只在最后点了一下他不是他,然后发短信叫朋友来看.....抛开陈法拉的福利外,是部全程低能的故事。
妖怪吸取精气是老梗,失手杀人是老梗,友人帮忙结果引来警察是老梗,忘记不了失去的伴郎是老梗,鬼剃头掉头发是老梗...《迷藏》是一部纯粹的鬼片,一开始那个长发及腰的胖子居然略萌,有点像九品芝麻官里的烈火奶奶,开口才发现居然是个男的....我的审美又猎奇了,故事其实是这三部来说最吓人的一个,甚至前后六部最吓人的。
全片只有那个小姑娘好像哪看过外毫无脸熟的角色。
陈伯这个角色复合恐怖电影一贯元素,看起来神经质的人说话一定是真的...要你们晚上之前走,就乖乖听话啊,非要在这种明知当年非典肆虐的时候死了很多人的废弃学校玩和鬼有关的游戏。
很多回忆杀。
其中一个提示就是壁画,小姑娘不见的时候如果看一眼壁画会有提示,但也不重要了,结尾点得大亮,二周目越发思索关于陈伯的故事线。
真正的不作死就不会死。
整个的寓意应该是禁忌,人不要试图跨越禁忌,多听人劝,因为有时发现错的时候不好回头的。
《黑伞》怎么说呢,这个故事其实是我感触最深的,鬼未必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人,史泰罗宾也老了,后来的宾馆所有人和司机也是老面孔了,莫绮雯在里面是个卖肉的角色,讽刺北姑作践自己出来捞,算是一种黑吧,妓女做了这最后一天就准备回家了。
一开始就出现鬼,吃贡品的小鬼头,后来在公园的鬼。
史泰罗宾一直在试图积累阴德,每做一件好事就在伞把上画一刀,我当时觉得是一种修行,积累阴德之类的,以求福报什么的。
生前多修阴德,很多人觉得无所谓,这种想法我只能笑笑。
他也说做最后一天。
救差点被公车撞的黄夏姨被骂多事,无所谓,我人救到了,到后来劝善两个坏,一个抢劫的瘾君子,一个烂赌被高利贷追债的死胖子,完全不领情。
觉得像你帮我是应该的,世上哪有这么多应许的事。
却教我想起身边的事,一味认为别人应对你好,应有求必应,这本身就是病态,甚至明明一直在帮你,一撒手就直接大恩成仇,很无意义,就像莫绮雯那样,人家好心送你回家,你敲诈人家,搞得双方都不好善了。
是不是非要史泰罗宾光顾你生意才算帮忙?
这样救不了你。
最后一瞬间史泰罗宾崩溃了,直接黑化了,原来他是一只百多年的老鬼,修行一世积德行善以求圆满,到头来千年道行一朝丧。
北姑娘落得最后一天死得那么惨无法回家。
何苦来哉,你毁了我又于你有什么益?
同归于尽?
看了很多所谓的鬼片或者说恐怖片,我觉得几乎所有影片都想勾勒出一幅异世界的秩序。
比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亦或是恩怨分明,有仇必报。
还有一些电影甚至构建了轮回转世,投胎做人的机制。
就像这部电影里面,“小孩子放学不回家,留在学校会惹校长生气”这个梗我真的是差点笑出声!
你们看,放学该回家的时候不回家,不作死就不会死哟,是不是这样作死之后暴毙就显得顺理成章?!
简直有种借电影恐吓小朋友要听老师和家长话的软广味道。。。
另外还有那种男朋友出轨,女朋友跳楼变鬼的,我觉得更像网上鼓吹女权的软文风格。
我想说,别骗自己了。
世界上并没有因果报应,很多故事都是大家口口相传为了起到宣传目的,比如雷锋的故事,比如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试图用这些流言去鼓动大家行善,无非还是利己。
不信?
想想女朋友常转的米蒙文学:《真正爱一个女孩的人是这样的》《受凉的女孩伤不起》《XX条你做到了几条》========================================================咳咳,好了,还是说说这部电影,说实话我是有点失望的。
特效勉强及格,利用光影变幻的确制造出了一点恐怖气氛,尤其是废弃的教学楼那一段,让我不禁回忆起了自己跟朋友去废弃建筑探险时候的氛围。
故事有点熟套,不过里面也偶尔有一点小惊喜,让人觉得很意外。
人物表演嘛,演技直逼大学生毕业摄影作品,明显生涩的感觉,无力吐槽。
不过说回来,跟一些烂片比起来,看得出还是花了心思的。
林伯:妖,有强烈的助人情结(善良维度的全能自恋),情绪不稳定,受到刺激后转变为暴力倾向的偏执型人格。
女主:伥鬼,隐性自恋人格。
被霸凌过的弱者,在行为上选择对霸凌行为的认同,摇身一变成为施虐者,使用的方法类似于隐型自恋型人格,示弱,骗取同情,骗取金钱,吸血。
一场大型人格障碍之间的drama。
感觉比起上一部短片合集《迷离夜》要好看了许多,更像是恐怖片了,第一个略带情色,悬念不多,但是画面还可以。
第二个完全是老派的香港恐怖片风格和现代元素的结合,而且加上了年轻人因子,这是泰国恐怖片最喜欢用的手段,很能吸引适龄观众。
第三个故事最棒,虽然铺垫多了一点,而且不是每个铺垫都有实际意义,但整个故事最具有观赏性,有创新,节奏也比较快,泰迪罗宾当导演也很不错。。。
一下子出两个短片集了,接下去会有更多的吗?
期待。。。
其实在网站上初看到这个电影封面的时候,我没有对它抱有多大的期待,确实很长时间没有看恐怖电影,也是因为在大学后期看的所有恐怖题材的电影都无法让我专心地看下去,或是拖进度,或是直接关闭,这让我懒于在这样的电影上浪费时间。
然而当看到奇幻夜第一个故事进入正式情节之后,我发现我被吸引住了,那种希望进度条永远走不到最后的渴望感出现了!
看到这部电影让我自然的联系到,几年前看过的两部泰国恐怖片,用几个互不联系的故事组成,这样的观影感觉像是读一本恐怖故事杂志,不拖沓于一个情节。
三个故事剧情紧凑,会觉得剧情有些部分交代的比较潦草,但不影响整体。
心理暗示,恐怖,血腥等等这些恐怖片具备的特点都能很好的包含其中。
粤语版本也有更加贴近于真实的效果,到最后一个故事那个大陆妹出现的时候,听着熟悉的普通话,甚至开始佩服编剧的细致。
好电影,让我重新燃起看恐怖片的动力。
是不是因为太久没看恐怖片,所以这部电影看完竟觉十分惊叹。
李碧华,至少还是很少让人失望的;早年的陈嘉上,同样也有过经典。
当这样的组合放在了他们最熟悉的纯粹的港片氛围里,至少我们知道,我们不至于边看边骂,不至于败兴而归。
是不是因为被国产的“恐怖片”摧残了太多次,所以突然回到这种纯粹的港式惊悚里,我们会觉得一切都回来了,我们熟悉的那个味道,还是那个配方。
《李碧华鬼魅系列:奇幻夜》,好长的名字,全片分成三个小故事:《枕妖》、《迷藏》和《黑伞》,而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枕妖》。
情侣,小误会,小争吵,错手错杀,清理现场,藏尸,失眠,换枕头……然后,故事就开始了。
看这部片子,总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从后背袭来;尤其,在半夜漆黑的房间里,戴着耳朵自己单独看,那种感觉,很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我们一直都知道,香港电影的尺度可以很大,尤其是这种,自己先把自己放到了三级片以上的片种,不考虑进入内场电影市场,不考虑受众只讨好小众口味的电影,他们几乎能做到一个极致。
所以这部电影,我找到了我许久没有的那种只有在看一部深得我心的R级片时所特有的那种快感,我才又想起,原来我也曾经是痴迷电影的某个小众群体。
被国产的所谓”恐怖片“折磨了太久,偶尔来看看这种纯粹的港式老片,感觉其实更好。
80、90年代是港产片的黄金年代,作为港产片特色之一的鬼片在当时也是大行其道,繁荣过很长一段时间,期间涌现出不少精品鬼片,但后来港产鬼片的风格逐渐变成融惊悚、搞笑、动作、爱情为一体的大杂烩,恐怖惊吓指数每况愈下,慢慢被后起的日本、韩国,甚至近年来崛起的泰国迎头赶上,港产鬼片在亚洲的宝座地位岌岌可危。
李碧华的鬼魅系列的上映对于长期缺位的港产鬼片而言如同久旱逢春露,让众多热爱港产鬼片的影迷们终于吃上了一顿久违的大餐!
不过作为李碧华的书迷,她的小说我不敢说全都看过,起码也看了七七八八,电影原著小说《夜》系列也看过5本,作为该系列的第一本小说《奇幻夜》由10多篇短篇故事组成,但电影讲述的三个故事并不在其中,反倒是《迷离夜》中的打小人“惊蛰”故事却收录其中,让我有点不能理解。
其实《奇幻夜》中很多短篇故事都比这三个故事好看,恐怖程度更高,不明白陈嘉上为什么没有选择其他短篇,却选了与《奇幻夜》毫不相干的三个故事。
再说这电影中的故事,第一篇枕妖倒是有几分李碧华的风格,迷离、委婉、诡异。。
后面两个故事也很精彩,我尤其喜欢第三个泰迪罗宾演的《黑伞》,但风格却与李碧华的风格大相径庭。
14thBJIFF丨十分克制的叙事,十分不克制的视听。在寒冷的北地寻找一片海,风车巨大的风叶挡住太阳吞噬阳光,萧瑟与肃杀的环境中默然的人物,孤独的个体离群索居,缓慢的移动长镜骤变为疾速的林间掠影,转折由此诞生。露天放映的巡回影院不失为一种元电影的小小嵌入。俄罗斯电影真是自成一派。
#10537 #14th BJIFF# 2023电影人双周入围。差点以为是索科洛夫弟子的作品(不仅地理上有重合,气质真有点像哎),一部当代俄罗斯的洛丽塔,对俄罗斯广袤大地和荒凉的后社会主义风景捕捉得十分到位(中间还经过高加索地区了,确实听到格鲁吉亚语),最后的白海风景也真的很壮阔。流动电影车和盗版DVD真的是最迷影的故事了……#年度佳作候选#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
3.5
#北影节2#保利天安门中间的座位都有按摩垫哟,我以后tmd遇一次投诉一次哟,你们电影市场什么时候能管管事😊此外这电影的配乐真的很盯,前面盯得我困死,颈椎难受死,我以后一定会让每个强制按摩垫影院和我一起难受
第四部,没让我冲起来
头一回参加电影节,有点新奇。风格是安哲。
终究我还是不适合看这种过于平缓意识流虽充斥氛围意境但故事性缺失的片子,虽然vanlife是我很感兴趣的题材,但毕竟看无依之地的时候我也睡着了!
最开始,父亲开车,女儿在后座吃泡泡糖,莫名有种《洛丽塔》的感觉hhhh
#BJIFF2024 auratic; 并存着近景眩晕(细部、微粒)与远景眩晕(气氛、涌动)
#Cannes2023
#北影节 每个人都像蓄势待发的火山,又像露出水面百分之一的冰山,冷峻的侧颜配上隽永的留白,打开车门的时候都会北边的寒冷。配乐也很喜欢,加上风景真的会打动我。可以理解所有人,理解一些细微的情感变化,但没有带入和共情,所以扣一星。其他感受1.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适合大屏幕,这种艺术品2.我真的晕由远推进的镜头,摇晃、追随、固定机位都没问题,一看推进镜头就头晕……
这两个长镜头通过在被拍摄主体的运动轨迹上进行变焦横摇来控制了主体物的隐藏和再现 以此实现了时间的压缩 空间中的位移。此外影片在为数不多几段描写少女个人的部分使用了手持拍摄 摇晃 倾斜的 体现着焦虑不安的跟随视角与绝大部分时间里用来描绘压抑死寂与沉闷的 只有变焦和横摇的长镜头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 体现了少女心理与环境的巨大冲突
电影是好的,但不能在蹦完迪的第二天看。
7.0/北影节第五部 清冷 肃杀 叛逆 逃离 移动长镜头组成了全部内容 配乐很紧迫惊悚 无睡点但无共情处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很独特的公路片,辽阔国土之下,父女关系的疏远,让人与人之间的空间显得如此逼仄;两人仿佛在轮流争夺车的使用权一般的生活,父亲以父亲之名,始终对女儿颐指气使;万花筒小夜灯、形形色色的过客的拍立得,发圈,使女儿无声的抗争。冲动的导火索是父亲在女儿丢在一边,毫无顾忌地向过客宣泄欲望,既自轻父亲的形象,也无父亲的担当。太多镜头与调度都令人不明觉厉,开头的横摇,女儿的突兀入场;稳定的拧焦;场内场外的声音空间……女儿对背影的执着,否认了人直面彼此的可能性
片中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BJIFF 2024#❌就算让我边看边睡我都不愿意……
很美的摄影。旁边的姐姐打呼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