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达尔瓦

Dalva,错爱的教育(港),爱的缺口(台),Love According to Dalva,According to Dalva

主演:塞尔达·萨姆森,亚历克西斯·曼蒂,范塔·圭拉斯,玛丽·德纳尔诺,让-路易·库洛奇,桑德利娜·布兰琪,玛雅·桑多兹,查利·德拉赫,罗曼·库斯托·哈兹,阿卜杜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比利时语言:法语年份:2022

《达尔瓦》剧照

《达尔瓦》剧情介绍

达尔瓦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2岁女孩达尔瓦被有恋童癖的父亲从小严格控制并塑造成芭比娃娃的样子,她也认为自己是一个女人,与父亲相爱没有错,直到她的父亲被逮捕。本片是法国导演艾曼纽·妮可的长片处女作,她挑战了一个难度极大的道德主题,用克制清晰的镜头语言直指严肃尖锐的社会问题。摄影机紧紧跟随主角达尔瓦,记录她从被塑造的成熟女人、经过自我觉醒、慢慢学习成为一个年轻女孩的艰辛过程。饰演达尔瓦的新人演员塞尔达·萨姆森以强有力的表演荣获2022年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单元新星奖,本片亦荣获戛纳电影节平行单元费比西影评人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封神降魔2桃山气海鱿鱼游戏第三季母亲DC萌宠特遣队爱你·不能说的秘密嫁给百万富翁妈妈再见欢迎来到弗拉奇第一季特别通行证超能力是种病奥林匹斯星传蚊之状态新月魅影神秘保镖入侵第一季南方女王第四季十面埋伏边境美女与怪物沸腾的群山全民小英雄速度与激战只在想死的夜晚斯托克山致命X少数意见走投无路梦幻酒店:阿联酋猎人:死亡符文站住!花小姐

《达尔瓦》长篇影评

 1 ) 达尔瓦的内心转变过程

看到有些人说转变突兀,我一点都不觉得,我认为电影完整地展现了达尔瓦转变的心理过程——一开始是抗拒,拒绝相信,直到她见到她父亲,亲耳听到她父亲承认他带给他的是伤害而不是男女之间的爱;达尔瓦难以接受躲进了柜子里,我当时想如果从这里直接完成心理转变会很突兀,但没有,达尔瓦的心理并没有一下子就转变过来,虽然这之后达尔瓦外表上已经有了一些改变,但是心理上对成年男性的依赖并没有真正改变——她多次试图让陪在她身边的青少年工作者、另一名成年男性来取代她父亲,而这名青少年工作者始终恪守交往边界,正是他一次次的拒绝才让达尔瓦明白未成年人与类似男性长辈的正常相处应该是怎样的,同时她也通过和其他同龄人的相处知道了青少年的世界应该是怎么样的,再加上妈妈的出现与关爱,所有这些最终一起促成了达尔瓦内心真正的改变。

所以,我并不觉得突兀,比较有说服力

 2 ) 女性视角下的共情与帮助

达尔瓦看完了和前几年看的《小公主》有种异曲同工感,都是幼年时期被亲人引诱堕落成为了恋童癖的玩偶与年龄不符的浓妆、暴露的极具男凝色彩的服装、笨拙勾人的举止因为与父亲畸形的关系并不知道如何正确与男性相处,性成为了她表达爱的唯一方式,令人心痛电影对准的并非是洛丽塔形成的过程,而是灾难后的重建,光是侧重点就超越绝大多数同类型电影了女导演拍摄的镜头格外温暖,重心放在了女性之间的理解共情以及互帮互助上。

因为同样是女性,所以我完全能理解你因为性别原因所经历的困难痛苦。

亦师亦友的Samia,一开始很讨厌Dalva,但是愿意在Dalva第一次来月经手足无措的时候递上卫生巾。

在Dalva尿床的时候直接拿起床单搭在肩上准备去洗。

替Dalva刺回不友好的言论,告诉Dalva无需继续听从父亲的话语并教会她"反叛":抽烟。

人物形象塑造的很丰满,她也会因为家庭问题难过哭泣,认为Dalva"勾引"男生,很符合青少年时期的尚未成熟的看法。

如果只是单单塑造一个绝对正面的形象反而很不现实。

电影里也不仅仅是正面描写,也有女同学故意刺痛Dalva问她爸爸的行为。

但Dalva已经不是之前那个唯唯诺诺的小女孩,她为自己出头挥起拳头砸向了对方。

散下长发、卸下浓妆、换上正常舒适的衣服、剪断长发、一步又一步成为真正的自我,而非他人塑造的自我。

在影片的最后,她看向了法庭上另一端的父亲眼神坚毅。

虽然还是会害怕,也学会了抓紧了母亲的手从中汲取力量。

小公主的结尾主角也剪断了长发拒绝了过去被他人施加在身上的枷锁,奔向阳光下的远方。

我很喜欢这个结局。

影片中很现实的一点是曾经庆祝Dalva为自己出头 给她递上酒的男人,也可以是在她醉酒后侵犯她的人。

现实就是如此,还有什么比这更黑色幽默呢?

影片或许过于美好过于理想主义,但我们很需要这样的来自女性视角的电影。

就像家暴你不能把镜头对准被施暴的可怜的女性,应该拍摄施暴者丑恶的嘴脸。

希望世界上不会再有洛丽塔

 3 ) 如果我不怕淋雨 那是有人帮我打伞

太喜欢了有感而发,短评字数超了,全是剧透,只给自己看。

大概只有女性导演才能拍出这么细腻真实克制的影片了。

与其说是简简单单对恋童癖的控诉 女孩破茧成蝶进化史,更是女孩们的群像史。

达尔瓦干净的像一白纸,所有价值观生活常识都来自她的禽兽父亲。

懵懂的小鹿眼睛看着五彩缤纷真实的世界的时候,是该多么害怕和无助,固执的坚持她认为对的事,竖起她尖尖的刺,锐利扎向所有人,一视同仁。

黑人小姑娘萨米这个人物也太丰满了,她是可恨,嘴欠的问题少女,任性不服管教。

可她太可爱了,她用她的方式强行破开达尔瓦的壳,拉着她体会最真实的世界。

笨拙教着达尔瓦世界的规则,可是她也是孩子呀,她也不怎么懂呢。

女孩子间真实友谊,就是会矛盾会拥抱彼此。

好笑又温暖。

有的人说达尔瓦转变突然,我不大认同。

达尔瓦融入了正常生活吗?

真的理解她父亲的错误吗?

不见得。

她选择忍受寄宿男孩子拥抱,过界的去拥抱男社工,都暗示着她的伤痛还在,她并没有真的理解爱是什么。

知道什么不对和理解爱是什么中间大概还有一个宇宙的差距。

但是无所谓啊,她鼓起勇气面对前路,面对自己过去,有人会紧紧握着她的手,教会她爱是什么。

如果我不怕淋雨,那一定是有人为我撑伞!

最后的最后,给samia ——2023.4.21天幕彩云 BIFF 13

 4 ) 记录

她很彷徨很紧张 没有人跟她解释任何事情 她只是低着头抬眼看 像一只受惊的鹿急迫地穿上黑色蕾丝边领口很深的衣服 害怕地发抖逃跑也要穿着高跟鞋这个男工作人员好没有耐心!

给我换个女的来啊耳环 项链 裙子 好像很稚嫩又好像过于成熟从她的视角打量周围 镜头和眼神一样在抖动她以为她是个女人 其实只是个孩子“为什么要穿这个 为了让你高兴吗”从来没有自己挑过衣服 她真的像个芭比娃娃 最后还是穿上了别人说好看的那条衣服逃到萨米亚身边她仔细端详自己的身体有没有大包厕所的门被撞得感觉马上要碎掉了 很像谁被困在里面挣扎 她在门后用头猛撞门 一下又一下为什么要说是勒索 为什么要恐吓她很仔细地化妆 练习微笑 在他进门的前一秒脱开羽绒服露出镂空的露背裙 他连头都不敢抬起来他说这是真的 她变得愤怒又彷徨如果他坚持不改口呢他捡起被她丢掉的羽绒服慢慢地给她披上 她好像又变回一个小女孩阳光从她的脸上划过 屋子变得明亮了这个女的工作人员很尊重她 没有直接打开柜子 也没有强迫她一个客人就是三支烟的时间她被烟呛到的样子很像小孩 烟让她哭出来她终于摘掉了耳环这个小女孩好坏!

打她!

她突然融入了收容所 在草地上转圈的样子很美 好温暖 她叫她教她走路别拆散她们她送给她漂亮花裙的时候我还有点害怕她用注视她爸的眼神注视那个工作者我也有点害怕这个讨厌的男的注视她我也害怕糟了 她好像就想看到他嫉妒 她好像只习得了一种打量男人的眼光她骂她 他把她掀倒在地 好突然…能不能来个女工作人员啊!

她还是个小孩 躲在柜子里抱着小熊毛毯 那一丝阳光她把自己的头发剪得乱七八糟 披着小毛毯躲进了邻居家 坐在穿着公主裙的邻居小孩旁边 她问她是受伤了吗 她说是的 腿上的丝袜都是被树枝划破的口子她很敏感地总在观察别人她和妈妈交谈带着萨米亚的问题 原来她没有要带她走 上法庭,她重新穿上萨米亚的外套她紧紧盯着他 他不敢抬头她好像还是有点困惑 伸手握住妈妈的手

 5 ) 成长创伤性依赖

有剧透,有剧透!!

本片主要是讲遭受恋童癖父亲侵犯后,被拯救自我觉醒的过程。

女主听说是非专业演员,因为挺敏感的主题,拍的也比较的完整,困苦层面大多没有。

是一个好的结局。

观影感主要讲一下后半段的蜕变过程吧,前面大幅度的都是孩子式的戒断层面的混乱感。

第一阶段: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外加孩子般的幼稚和纯净处事。

一开始抵触所有人、反复逃跑,仇视母亲、躲到曾经的家,在柜子里安然睡觉。

向所有劝说的人讲自愿的,父亲和女儿不能相爱嘛?

之后机构志愿者同意见其父亲,镜头出现孩童面容的证件,而后是涂着大红色指甲。

全景环绕拍摄其视角,主打的就是一个强装坚强的孩子在学大人。

在破旧的房子里等见面,在感觉父亲要来了,猛的扯掉厚衣服漏出很性感的薄衫,这个老罪犯还说自己没有熨烫衣服自感抱歉。

(此刻我心里已经在骂了)这个层面来看,他父亲把她塑造成芭比娃娃那种自我意识的‘淑女’,比如室友给烟抽她觉得不淑女,比如本次见面,讲衣服的礼节。

在某种程度上儿童在成长期的不成熟认知,皆是父母辈和环境影响。

那么,控制欲和断掉外界的连接这一点,也是施暴者常用的伎俩。

很重要,不仅仅在于影片关系。

对于任何两性关系和社会关系均相同。

第二阶段:意识体的成长依赖/探索外界与自我认知的区别。

开始回到人群,尝试融入集体,听从室友和社会关注者的话。

被冒犯直接冲上去打架,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被收容所小伙伴鼓励。

当她说,你教我走路吧,她意识到父亲的标准不是标准。

但仍然会对始于关照的人报以怀疑,此时内核还分不清爱的区别。

于是在喝醉酒,求志愿者抱抱。

故意在上课时询问志愿者,我对你意味什么。

安抚要离开的室友时,告诉朋友,她和她母亲不是一样的。

这个用意我认为,她已经知道性本身和爱无关,有时是交易,也可能是片刻的内在需求。

所以,当教育机构给离开的伙伴送鞋子予以是,送鞋子为了让其更快的逃离姨妈。

她短暂的失神,这是一个很缺爱和陪伴的孩子。

跳舞时,被男生拥抱去沉溺其中时,变相的理解到了无爱时也是可以亲密接触的,当然,朋友暴怒后,她是知道这不道德。

第三阶段:自我认知觉醒过程/爱护的分别。

当第二阶段属于探索亲密肢体接触和爱的区别时,被志愿者阻止其被人冒犯的行为时。

她窃喜,认为是对她的在乎。

此时,自我认知完全觉醒。

因为私有化的爱是占有,不带性的那种。

但此时还未完全明白爱护和爱人的关系。

遂去找机构志愿者,用不成熟的勾引来报以自认为的回报和寻求关爱。

机构志愿者被吓到推倒她。

此时,完全明白。

自己原来的认知真的全错。

爱护的方式有很多种,但超过了界限和道德外就是恶魔。

自知羞愧和迷茫,又回了家,去寻找以往那个成长起来自认为的安全屋。

此时镜头看到一片混乱后,就如她自己需要重建认知回头看的感觉。

她开始漠然看,而后习惯性躲在柜子里。

但醒来不是那种安稳的睡眠,对比阶段一逃避时睡的安稳此时是混乱。

所以早起就去起来剪掉父亲给染的头发。

此时完全觉醒,主动去邻居家等志愿者来接。

特别喜欢一个场景,当她在剪发时问志愿者,‘她会喜欢吗’。

很纯净的孩子,她在接受新生。

后来,她长大了。

紧握母亲的手。

眼神坚毅的控告那个恶魔。

她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

我永远致敬哪些很坚强自救的人。

看完片子的过程,我脑海一直有个词,成长性依赖对爱的认知障碍到底影响有多大。

很多年前,在酒吧一个男生喝醉酒哭着说,自己是艺术生,被当时的男导师强迫性侵犯。

导致后来,他只会爱男生。

我们如果重建爱的认知方式,是一个很大课题。

做为普通人,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感谢导演拍摄。

 6 ) 唯爱可恕

一个女儿奋不顾身地维护一个对自己作下乱伦行为的父亲是错吗?

在道德伦理的范畴当然是错的。

但放到爱的范畴,女儿的错并不错的那么离谱。

母亲离去,女孩被懦弱的父亲当成了替代品。

父亲把女儿装扮成成熟女人的模样,是对妻子的替代,也是情欲无能的向内施展。

女儿是最没有反抗能力的对象(不会反抗,因为更依赖也必然更顺从)。

父亲也不用担心情感辜负也可以更大胆的施爱。

一个十几岁少女怎么可能做到“残忍”的拒绝相依为命的父亲。

但达尔瓦的存在不仅是为了博取同情。

为什么会发生的追问,藏在细节背后一直在被展示,一直在被探讨。

仅仅是家庭?

仅仅是社会?

把所有的仅仅都加在一起也不会是正确的答案。

正发生也是一种答案,一个永远在变的答案。

电影中女孩一直想在见父亲一面,女孩为父亲盛装打扮,女孩为父亲辩护。

“病态”的细节让人看的揪心。

真实世界就是这个充满压抑的世界,有比乱伦复杂的多的病态和难解。

女孩是无知的,无知的爱即便错漏百出,也是可以宽恕的。

 7 ) 坚定且恐惧,成熟且童真

看简介深深合胃口,途中数次像被空气攥紧喉咙达尔瓦像飞舞的蝴蝶,跳跃在波浪蜷曲的发梢“语言”作为利刃,深埋“优雅”的腐臭土壤,无数个我们是织成达尔瓦的破碎丝袜但你不是任何人的欲望客体,不是洛丽塔,不是公主裙,不是闪着光的口红和精心盘起的头发,你的生活就在旋转的闪闪草地上一望无垠,只要反击,打烂他们的电脑和鼻子几个:抱着玩具熊关上柜门邻居公主女孩是另一个自我福利院永远的温暖和包容“Samia,很美的名字”女性导演处女作,主演妹妹也是素人,从镜头到表演都细腻到心颤,希望能看到更多作品

 8 ) 权力

瓦尔达最初的妆容,衣着,如同青少年中心里的同龄人所评:哪里来的芭比娃娃。

她觉得自己是个女人,但实际上她还是个孩子。

看到后半段,她不再化妆,不再盘发,不再穿着蕾丝,才让人惊觉她的稚嫩和天真,才深切意识到在她身上发生过什么。

尽管电影没有描述她和父亲在一起的场景,但通过她出场时的装束和言谈举止,还有对于成年男性不自觉的依赖和献媚,可以想见她是怎样被培养成为一个性玩具,这就是现实中的“养成系”。

就很难不让人想到木下总统的名句:生活中一切都和性有关,除了性本身,性关乎权力。

达尔瓦的父亲为什么可以将一个女童塑造成符合自己心意的小玩意,因为他是父亲,他天然拥有对这个孩子的抚养权,监护权,他运用这些权力,将达尔瓦视为个人私产,任意妄为。

同时他也知道自己会面临社会的监督,所以他不停搬家,远离人群,最后还是被发现,被判罪;社会接过了瓦尔达的抚养权和监护权,青少年中心虽然环境差一些,但没有人运用手中的权力去伤害她。

瓦尔达受到过严重的伤害,虽然她不自知,但她被解救了出来,就有纠正和愈合的希望。

没有人有权力将另一个人打造成符合自己心意的小玩意或者其他什么,没有人或者群体有这种权力。

如果他认为自己有,那就要把这种权力夺走或者夺回来,我觉得这就是瓦尔达所讲述的故事。

 9 ) 《达尔瓦》剧作浅析

作为一部讲述女孩被性侵的作品,《达尔瓦》不是第一部,也不会是最后一部。

但这部片子却有着完全不同于其他作品的气质,大概得益于女导演独特的视角和温柔细腻的镜头展现。

不同于其他同类型作品,导演选择规避女孩受伤的过程,而是将所有的关注点都集中于受伤后的女孩是如何让被治愈的,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全社会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一、信息处理选择1.33:1的画幅来拍摄全片,完全可以做到将所有不重要的信息剔除掉,包括使用大量的近景和特写镜头,始终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于画面的主角,细致的呈现人物的点滴变化。

影片的开场算是全片唯一有强烈冲突的场景了。

即便是一部文艺片,导演也很聪明地选择“热开场”,并且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方式,一下子就拽住的观众的注意力,好奇这么大动静究竟发生了什么。

但画面的处理方式更见导演的功力。

这场戏除了女孩达尔瓦之外,我们几乎看不清其他人物样貌,要么是背影,要么是逆光,要么被画框隔离在外。

整个画面只有微弱的灯光用来照亮达尔瓦的脸,其他最显眼的就只剩下几个人胳膊上的红袖章(身份的暗示)。

当达尔瓦即将被红袖章推进里屋时,她的剧烈挣扎打灭了周边唯一的光源,瞬间黑暗,因为从这时候起,查克下线,画面重点由两人被强行分开变成了被关在里屋依旧暴躁的达尔瓦。

导演是真的很善于剔除掉画面中不必要的信息。

包括达尔瓦初到收容所的那个夜晚,杰顿打开车门自我介绍时,整个人物完全是模糊掉的。

杰顿在整个影片中也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了,但在此时,我们的注意力都被导演死死地控制在达尔瓦的身上,她的侧脸,呼吸急促的身体,显现出一个小女孩的恐惧害怕。

还有达尔瓦第一次从收容所逃跑,被杰顿接回来的时候,黄衣服的女心理老师和达尔瓦谈话时,也是完全被模糊掉,只有达尔瓦充满整个画面的背影,给观众留下了超足的想象空间去感受达尔瓦的心理状态。

二、视角选择整个影片除了几处达尔瓦的主观视角以外,全部使用了客观视角去展现达尔瓦的生活,观众完全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存在,没有上帝视角,时刻被主角牵着走。

比如开场我们只看是两个人被分开,他们喊着对方名字,但是他们什么关系、为什么被分开都无从得知。

观众只能随着剧情的发展,去慢慢的拼凑出事情原委:由黑人女医生那里猜测女孩可能被性侵了;由法官那里知道那个男人是女孩父亲,并且犯绑架和强奸罪(此时绑架成了一个谜团,父亲和女儿之间为什么是绑架);由黄衣服女心理老师那里了解到女孩价值观有严重问题;由第一次见妈妈那里解释了前面为什么是绑架;以及她没上过学、没有手机、没有逛过街等等。

观众全程被排除在剧情之外,冷静客观的经历着一切,然而这种视角却足以让观众体会到拯救一个被伤害的女孩,全社会有多少人在一起花了多少时间、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才能一点一点的去拯救女孩,而这个过程中一旦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或松动,都会功亏一篑。

比如萨米亚生日会大家跳舞时那个突然心怀不轨的男孩谢里夫,以及之后达尔瓦想要掀杰顿的衣服,幸好都是被杰顿及时制止了。

而偶尔几处达尔瓦的主观视角镜头,使用的也是非常克制,它不单单是用主角的眼睛去看这么简单,还有她看到的东西对她产生的重要影响。

比如身体检查时给黑人医生的几个特写镜头,那是达尔瓦第一次近距离去观察除了查克之外的一个具体的人;第一次见母亲时给母亲眼睛头发的特写,达尔瓦好像明白了查克为什么会给她染发;还有学校八卦女孩露西尔说有一个被叔叔性侵的女孩身上长满了痘痘,达尔瓦晚上偷偷躲在被窝里检查自己的身体时的几个特写,暗示达尔瓦开始真正的确认自我主体的存在。

三、剧作设计在达尔瓦整个被治愈的过程中,杰顿、萨米亚、妈妈这三个人是对达尔瓦的转变影响最大的人。

导演和编剧对这三个人物的选择极具代表性,杰顿代表的是社会、国家方面,萨米亚是朋友闺蜜,妈妈是最至亲的人。

这三个代表在治愈达尔瓦的不同阶段承担不同的功能。

查克被带走之后,达尔瓦失去了唯一的“依靠”,在迷失的达尔瓦寻找自己的过程中,衣柜承担了一个重要的意象符号:是达尔瓦回归原始、重新出发的避风港。

以达尔瓦两次躲进衣柜为切点,正好可以将达尔瓦被治愈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进入收容所生活到第一次躲进宿舍衣柜:倔强少女。

查克被带走后,达尔瓦的生活彻底被颠覆了,一个陌生女人检查她的身体,住进了一个陌生奇怪的地方,法官说她父亲被指控绑架和强奸,心理老师说她和父亲的关系是错误的,杰顿说她是女孩不是女人,妈妈说自己没有抛弃她,被同学说父亲是恋童癖……但达尔瓦的观念并没有真的动摇,她用伤害自己的幼稚办法威胁杰顿,终于在监狱见到查克;包括查克一出来的瞬间,达尔瓦立马脱掉大衣露出里面的蕾丝露背装,都足以让观众明白这个小女孩的倔强内心;以及查克亲口承认了自己是恋童癖后,达尔瓦还在为他辩解。

在躲进宿舍衣柜时,女老师的话终于让达尔瓦开始思考。

在这个阶段,先是杰顿出场,全程承担着照顾达尔瓦的角色,然后是萨米亚从讨厌达尔瓦到开始在行为上照顾达尔瓦,而妈妈则处在被达尔瓦排斥的位置。

第二个阶段从宿舍衣柜里出来到第二次躲进家里衣柜:行为被治愈。

达尔瓦从衣柜出来后,摘掉了耳环,穿上牛仔衣(达尔瓦这次真的自愿了,在这之前有两次关于达尔瓦穿运动衣时前面都会给提示是被迫穿上的,第一次是女老师要求,第二次是跟杰顿讲条件),融入同学玩游戏,虽然后面打了出言不逊的露西尔,还掀了不分是非的校长的桌子,回去的路上和杰顿说笑(这是达尔瓦第一次在影片中露出笑容),和萨米亚谈心,还和收容所的朋友们一起跳舞(第二次的笑容)、过生日……这些都能看出来达尔瓦已经在行为上变回了正常的孩子。

但接下来因为萨米亚要离开、被谢里夫挑逗、被生气的萨米亚恶语中伤,以及与杰顿暧昧被拒绝,达尔瓦变得害怕自己变得对别人不重要的一个人,可见她并没从内心真的强大起来。

在这个阶段,杰顿的戏份逐渐减少,并且很明显杰顿不负责走进达尔瓦的心里,这个功能由萨米亚负责,从单单是萨米亚照顾达尔瓦到两人个开始交心,萨米亚承担着在情感上将达尔瓦推向妈妈身边的角色。

第三阶段从家里衣柜出来到站上法庭与查克对质:心理被治愈。

不同于上次的摘饰品换衣服,这次达尔瓦直接剪掉了自己的长发,颇有与过去恩断义绝的意味,彻底的告别。

而且还主动让邻居联系杰顿。

看到来接她的杰顿,达尔瓦笑了。

在和妈妈的交流中,达尔瓦也多次露出笑容,甚至还谈论了未来要做什么。

最后上法庭之前,妈妈陪着达尔瓦一起面对。

这个阶段萨米亚退场,由妈妈变成达尔瓦最坚实的后盾。

同时两次躲进衣柜的设计,导演都给到了阳光照到达尔瓦脸上的镜头,但两次的表现方式并不一样。

第一次阳光随着时间从达尔瓦脸上略过,期间伴随着女老师的谈心,老师走后天黑了,达尔瓦并没有从衣柜出来,说明代表积极的阳光并没有彻底感染达尔瓦,也就是达尔瓦被治愈还需要时间。

第二次阳光通过镜子折射照醒了衣柜里的达尔瓦,她推开了柜门,出来并剪掉了自己的长发。

至此,达尔瓦完成彻底的蜕变。

 10 ) 惊喜之作

达尔瓦是我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看的第一部作品,整体的观感非常惊喜,超出预期。

影片的开场是一个混乱喧嚣的场景,警察闯入这个“家庭”,强行带走了男子。

因为观看之前大致了解过一些内容,知道这是一对父女,但是在开头的这场打斗戏里,达尔瓦一直叫喊父亲的名字,事后我回忆起来,这部片里她是否从未称呼她父亲为爸爸。

喧闹之后就是一段检查戏,达尔瓦身穿不合时宜的服饰,即使在医生面前也拒绝脱下,从这里开始到打人事件之前,她整体的身体语言都是紧绷的,不像一个小孩,而像个突然被抛入陌生环境的成年人。

这一点个人认为是很巧妙的,导演确实思考过一个远离常识的情况下长大的孩子离开她所熟悉的环境可能会是一个什么状况。

她会佯装冷静,会不安,会假装服从。

即使父亲被逮捕,达尔瓦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在按照她父亲所培养她的那样生活。

这个时期她自己是没有理解到她身上发生过什么的,她跟心理医生的对话直接表现了这一点,而导演把她置身于好几个基本是同龄人汇集的场所,比如收容所和学校,通过对比,体现出了她的异常。

我很喜欢的一点就是无论是心理医生还是社工,很难说他们在达尔瓦认识自身,重建自身生活秩序的过程中起到了什么决定性作用。

很久之前修读过一部分社会工作课程,从这个方面看的话,本片中的社工真实地过分,毕竟大家都不是超人,这只是一份工作。

他们有在帮忙,但是这不是一个温情的小孩受到成年人的伤害,于是用另外成年人的包容和爱解决一切的故事,这样就太俗套了。

本质上来讲,这是达尔瓦离开父亲的控制,自己第一次地去思考自身问题的故事。

她曾经对她父亲教给她的一切深信不疑。

但是通过与同龄人相处,在收容所生活,她自身对于她父亲的教育产生了疑问。

夜晚用手电筒在被子里悄悄观察自己的身体那一幕可以说是非常精彩,她在恐惧同学口中提到的病,仔仔细细地观察自己的身体,这是否是她第一次具有所谓的身体意识?

视觉效果来看,被子隆起的部分好像一个发光的蘑菇,又像一个小小的帐篷,在没有其他光源的夜里是如此的显眼。

题外话,光这个意象在本片中的运用可以说是十分明显,基本到了导演想要表达这个孩子的思想在发生一些转变,但是又不想絮絮叨叨直接讲出来的时候,一些光就会出现。

比如夜里观察自己身体的光亮,在车后座闭眼时候脸上移动的光斑,缩进衣柜睡觉时候缝隙里的光亮。

达尔瓦的一切认知基本都由父亲构造,被强制带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后,通过心理医生与社工的言论,自身在与同龄人相处过程中产生疑问,最终好不容易见到一面的父亲在她面前认罪,到这里为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如何使旧理念倒塌”的逻辑链条,以达尔瓦把出言不逊的同学暴打一顿为标志。

但是问题在于,认识到了旧理念的歪曲并不意味着已经准备好了面对新的生活。

可以看到的是在收容所的朋友萨米娅要去新家的时候,达尔瓦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倒退。

她重新穿上蕾丝服饰打扮地像个成熟女人,不拒绝年长的孩子超越边界的亲密,甚至于向中年男社工示好。

这点也是十分现实的。

实质上在心理问题的康复中,倒退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

强奸案的受害者是儿童的情况下,存在一定可能,受害者在此后也无法处理自身亲密关系问题,遇到刺激便习惯性其转化到性缘关系中去解决。

达尔瓦在片中的表现就属于此类,很大程度上她很有可能难以分辨年长男性的情感。

爱不止一种形式,可以是友爱,关爱等程度较低的善。

如男社工愿意开车接送她,愿意陪她学习,她沮丧的时候会拥抱她。

但达尔瓦此前并没有任何面对这类复杂问题的经验,缺乏分辨能力的话,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她可能直接把男社工的好意理解为求欢,回到性缘叙事中来解决问题。

后续她一个人回到自己曾经的家中,蜷缩在衣柜睡了一个晚上之后的转变,个人认为属于导演理想化的一个处理,突兀谈不上。

达尔瓦今后的道路肯定不会一帆风顺,她的母亲已经有了别的孩子与男友,她需要加入一个新的家庭。

萨米娅去了别的地方生活,学校会怎么样也不知道。

她要解决的问题已经够多了,如果在此处她不能具备一些理想化的勇气,影片可能会在迷茫中落下帷幕。

到结尾达尔瓦剪了短发,她父亲的庭审终于要开始,可以说很快过去就将与她挥别,新的一步何时踏出还未可知,但是她已经准备好面对。

可以说影片选择给出的是一个理想化的,充满希望的结尾。

《达尔瓦》短评

Iffr day9.中规中矩

4分钟前
  • 看好唷
  • 还行

喜欢黑人姐妹,收容所的人都对达尔瓦很好,真好啊。

7分钟前
  • More名其妙
  • 还行

从女孩个人视角展现了她从抵抗到破灭到修补到重塑世界观的过程 最后在法庭上的短发素颜才是她勇敢的样子 新人演员演技太好了

10分钟前
  • Dublin苍穹下
  • 推荐

别人嘴里的恶魔,自己眼里的爱人,羽绒服下黑色蕾丝的开背衫,不断崩塌解构着全新的世界,摧毁并重建着。躲在被子里照亮自己每一寸肌肤,擦掉了口红摘掉了耳环,新的棕色头发正在生长,社会边缘的孩子躲在衣柜里寻找着阳光照射来的方向,那不过是片破碎,不过是片能直面的破碎。那就一刀两断,斩断所有青丝斩断接受所有审判。

15分钟前
  • 海雅的谷慕
  • 还行

无聊

19分钟前
  • 梦想高飞
  • 很差

海报好美。

21分钟前
  • Muggle、佑。
  • 推荐

给我感觉更偏向纪实片的风格,悲伤,愤怒,无奈,因为是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展现得并不多,都有点淡淡的,更多的好像是迷茫,站在那里不知道该做什么,所以会不自觉地要躲进柜子,要回到内心里那个能饮鸩止渴的错误选项。故事好像也就是在展现Dalva慢慢了解世界真实的样子,爱真实的样子。只能说这个小演员Zelda是真的厉害,7分。

23分钟前
  • JK阿达
  • 还行

人人存善念,并能日行一善,则个人、家庭、社会一定安乐祥和。这世上,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别人笑笑自己,放轻松,给自己快乐,也给别人快乐。同学丢一张纸屑,那是制造恶业;我们捡起一张纸屑,这是累积善业。

26分钟前
  • mommom
  • 较差

从父亲构陷的自闭甜蜜黑洞中走出来的达尔瓦重新在世界“出生”的故事,从从属于父亲的重力圈中被社会救赎,到友情的救赎和自我救赎,剧本和表演都很细腻扎实,关于未成年的“性”的涉及也很收敛含蓄。

28分钟前
  • Dear deer
  • 推荐

完成度很高啊。你可以看到整个系统都在帮助受害者,可是其中但凡有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比如男护工),女孩都将再次坠入深渊。

30分钟前
  • 南赫
  • 力荐

为什么没有一所专门的学校来收纳这样的学生?是为了让“我们”能够适应“你们”的社会!最后的审判现场达尔瓦把手主动的放在妈妈手上,她像天使一样美丽且勇敢。

34分钟前
  • 宁古塔头牌
  • 力荐

3.5 BJIFF /MOMA 女孩跳舞那段被打动了。有时候电影可能整个成片只为一场戏和几个moment存在就足够了。

38分钟前
  • 壳花少侠2024
  • 还行

2022年戛纳影评人周单元新星奖。主题是父亲的恋童癖以及父亲与未成年少女之间的不伦关系,却一场法庭戏也没有,反而采取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用很有强度的镜头语言追踪达尔瓦的内心世界的转变(从被父亲构建的、封闭的自我,到渐渐打开,融入社区中心,直至重回「正常世界」)。

39分钟前
  • btr
  • 力荐

第一次完整的看到这种以被害人为第一视角来拍的恋童癖的片子,几乎完全没讲犯罪人的任何东西,既真实又深刻,被害小女孩所经历的一切,包括一开始被洗脑到失去自我到最后找到小伙伴和找到自我,看的让人觉得揪心又酸楚

43分钟前
  • XZ
  • 力荐

是一个独特视角的电影题材,但是并不那么引人入胜。达尔瓦一直觉得父亲才是对的,直到他亲口承认自己确实是恋童癖,达尔瓦从始终认为自己是个女人父亲对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到认识到自己还是个小女孩,离不开舍友的帮助和督导员的拥抱,如果这个小女孩在中国,恐怕会被多少人异样的眼光害死吧。

45分钟前
  • 爱电影的小女孩
  • 还行

没看完,很假

47分钟前
  • 浮云
  • 较差

每个女性都是独特的 不应该被任何人束缚

48分钟前
  • 下周见
  • 较差

第1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部。相当惊喜!恍惚间好像在看达内兄弟。小女孩心里展现的很细致,这么成熟的手法,竟然是导演的长片首作,佩服。

49分钟前
  • 雕刻时光
  • 推荐

基本没有任何说服力,没有人物只有被剧作建构起来的木偶,只展现了议题和跳跃式的节点与结果。

52分钟前
  • DSPS
  • 较差

本来题材就有点无聊 剧情结构和呈现方式更加剧了这种无聊。

53分钟前
  • Seuysiro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