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眠之夜无意中翻到这部续作,若干年前同样的无眠之夜看完那部软软的科幻片神作,已听闻要出新许久,当时觉得肯定会有续集果不其然。
但作为续集,不说超越前作,不也应该是当年的同款同型号吗?
名倒还是那个名,演员基本也把半数老面孔找回来了,虽然戏份是少了点,但除了这些老面孔,电影还有什么是跟前作搭腔的。
举个栗子,买个iphone,图的是它的系统和品质,就算要买新一代的iphone,也应该还是ios不是?
结果你给我整了个安卓出来!!!???
想起前阵子苹果降频门事件,我相信导演才“更新升级”了“系统”,结果电影不光降了频,还把系统也更成了安卓,而且还是低配版。
好吧后悔了想恢复到之前版本,不好意思,看了就是看了,彻底把之前那点情怀给抹消了。
第一部的受欢迎和被热捧,相信不在于这个狗血的14000岁的永生人的创意,观众所感兴趣的也不在于他是不是真的活了那么多年,而是他为了证明自己是而舌战群儒的那个过程,这才是卖点不是?
孰料续集也是为了证明他是,居然硬生生给编成了个惊悚犯罪片,唯一算致敬前作的部分该是约翰被绑架过程中与那个宗教狂热小嫩青的争论,却也成了忽悠不成反被怼的反面教材,妥妥的莫名其妙自作自受。
看完出离懵逼!
这部续集依旧延续了原来的背景设定,不老不死存活了14000年的约翰为自己不得不一次次的道别而郁郁寡欢。
与第一集的拍摄方法不同,本作的故事性得到了强化,有了更生动的场景切换和人物设定。
故事的进展不再依托于简单的语言交流,而是交给了镜头中事件的发生以及彼此的互动。
这使得续集看起来更像是一部电影而不是一部“谈话类节目”。
不过正所谓有得必有失,故事性的强化使得观众更加关注于这位“不朽的”约翰如何低调地躲避别人的关注,如何心存忐忑地筹划着下一次的别离,而相对地淡化了第一集中给出的那个有趣的命题:假如一个人能活14000岁,那会怎么样?
故事的精彩部分依旧与宗教挂上了钩:虔诚的基督徒菲利普一会儿充满敬畏地跪地聆听,一会儿又恶狠狠地指斥约翰是反基督者。
这再一次拷问着每一个人,当事实与信仰有本质矛盾时,我们是否有足够的理智或者勇气去面对?
当然,也可以换个角度提出命题:我们如何去判断真实?
既然真实本身不可知或者暂时不可证,那就干脆将心中自小建立的信仰作为支持自己的世界观又有什么不可呢?
总之,和第一部相比,续作鼓励人思辨的核心功能被削弱了。
但好在并没有被完全舍弃,所以依旧具有其独有的亮点而值得一看。
喜欢的人不妨关注一下吧~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全新纪》是《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的续作,虽然是同一个导演所作,但两者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
第一部类似于舞台剧,除了开头和结尾有一点外景,其余的剧情都是在客厅里谈话,场面虽然及其简单,但谈话内容却极为丰富,让人不得不聚精会神地观看。
而这一部则完全不是第一部的结构了,不再是主人公与其他人的谈论,而是他的四名学生无意间发现了他永生地秘密,进而不断的搜集证据。
唯一发生的谈话仅仅在主人公准备走却被拦截下来,并遭受劫持,不得不与其中一名基督徒学生进行谈话。
然而结果却被捅了一刀,基督徒学生逃窜失踪,主人公也只能躲在山上过着原始人的日子 ,安心养伤。
可以说第二部完全就和永生的主人公没有了太大的关系,全程基本是表现他的学生们在找寻蛛丝马迹。
好不容易准备摊牌了却只是马马虎虎应付一下,简单谈论了耶稣的真相,惹得基督徒信仰动摇。
最后故事在主人公坐上朋友的车去探望他人时戛然而止,导演还跑出来说这是开放式结局,这根本是没有结局。
片尾过后来了个彩蛋,FBI找上了把主人公的事迹写成书出版的人,询问他知不知道主人公的基督徒学生失踪了。
然后便是一番扯皮,说这个人可能是永生的连环杀人犯。
这完全就是在为后面的可能做准备,而且影片类型或者说性质可能会完全发生改变,好好一个语言类科幻硬生生地发展成了奇异犯罪片?
同时主人公的永生似乎也快到时候了,他的伤口不再像从前那样一天就能愈合,而且皱纹变多,毛发也开始灰白。
这么多情况凑在一块儿,主人公要面临的困境可就多了,这么一看的话续作其实可以很精彩。
导演在开头和片尾都殷切地出镜,并给出了一个网址,希望喜欢影片地朋友自发地给他们捐款,款项会用以制作后续的内容。
也许是电影,还有可能是电视剧。
到这也就没什么说的了,观众看完都知道第二部完全是狗尾续貂,一个第一部是五星神作的影片到了第二部竟然会发生这样的性质转变,实在是令人诧异和惋惜。
好,开始跟批评的人讲道理!
既然你们能接受第一集的时候胖老头的死:John的immortal被证实!
那就说明你们知道这是一部科幻!
科幻!
科幻!
独立!
低成本!
优秀的电影!
强调是科幻,那还有什么不可以接受的?
人家在第一集的时候也明显是要留点下文,90-100分钟能玩的东西毕竟太少了好吧,我也觉得剧情上的确是狗尾续貂了,但是你们自己都讲了,还有很多悬念想被揭开1.是不是真的不死?
2.是不是有过孩子?
3.另外的immortal在哪里?
看导演可怜巴巴地感激募捐,是不是该给个机会让人家把整个故事说清楚?
不过确实不想看到一个好的题材被玩坏,尤其不想看到电视剧版本希望最后一部完结掉,最好跟盗梦空间一样,让观众自己去脑补才是王道
看完之后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最近碎片化时间看了太多听听声音即可的无脑TVB以至于理解能力退步完全get不到有趣的点。
好不容易怀着敬畏之心小心翼翼的点开第二部,准备接受第二场关于学术探究的思辨和诡辩洗礼,结果整整100分钟的时间都在拖沓的讲述着一个亚裔女性学霸,一个邪教崇拜者,一个无脑大胸妹,一个毫无存在感的非裔准拳击手组成的考据癖小队如何瞎掰猜想绑架自己的人类学教授之后连自己想干什么都不知道的剧情。
随处充斥着各种固有成见和偏见,比如如果你是个亚裔就必须是个和家庭有矛盾不合群但深受老师喜爱的学霸,你是个漂亮大胸妹就必定无脑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你是个忠诚的基督徒就必定会举起刀子捅死所有质疑信仰之辈,当然如果说这几个人物设定还算剧情需要,黑人小哥就像是完全可有可无但谁叫人类的母亲叫露西呢你就过来跑个龙套吧,是的就这么随性。
如果不是导演开头的众筹短篇真的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这片子就是粉丝致敬自导自演拍着玩玩的番外,“逼死原作?
”想太多了。
我相信大多数人喜爱甚至崇拜原作,并且在10年之后关于原作的话剧仍然可以持续吸引观众,是在于john从没有开口说老子就是耶稣,那只是一场一群教授对于一个可能性进行探讨的辩论,那是干了一辈子理论研究教书育人撰写著作的智者的乐趣,至于观众你想要获得什么你就自己去理解吧
故事线应该拉到从前,最好是古代或者中土世纪,也可以直接拍耶稣那个年代!
这样导演会有更多的故事线!
也不是现在这样硬叙述!
又或者应该把第一部的故事线拉出来,更精细的讲述男主的作为,也或者讲一下第一次遇见的爱人,第一次生子!
第一次离开!
或者拍一下男主创造出的奇迹之类的!
挥霍浪费生命的时间的时候,想自杀的时候之类 大家有没有同感呢?
想当年还在大学的时候,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我正跟朋友在自习室上自习,心血来潮想看电影,于是在网上找到了《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虽然我不信教,是坚定的无神论主义者,但是还是给了我足以颠覆三观的体验。
于是,当我发现这个电影出第二部的终于在沐浴斋戒(?
)之后的一天中午,我怀着敬畏之心打开了这部电影……嗯,要不是我定力好,可能在不到一半的时候就关掉并报警了。
真的是“全新纪”没错了,全新到不忍直视,抱着情怀也只能快进看完。
以下内容含严重剧透!
含严重剧透!
剧透!
这一部我们开了挂的男主John沦为了背景板,影片全程围绕四个不能更作的大学生开展,并且一发不可收拾,走上了不可理喻的道路。
女生A(不想再回去找她们的名字了,再打开这个电影对我是一种折磨)是John的新女友的直系学生,A女性好友B对John有好感,她们的男性好友C,是一个黑人小哥,另一个男性好友D,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
人物介绍完毕。
你说为什么没有John,我都说了他是个背景板,大概知道他活了1万4千多年,现在是这几个学生一门课的教授就行了。
A和B通过蛛丝马迹加上瞎猜和在一番网上调查,发现John是一位前教授写的非科幻小说中的活了1万4千多年的原始人,并告诉了两个C和D,准备亲自调查研究教授John到底是何方神圣。
D是拒绝接受John这个设定的。
【毕竟是虔诚的教徒,我们不能怪他没有探索精神。
】如果说之后的剧情按照探索,发现,摊牌然后再套出一点关于John关于这个世界或者其他长生不老人的信息,那么这个电影也不至于我给2星(其中1星还是因为第一部才给的)。
但是后面完全跑偏了啊,开始往刑侦剧发展了啊喂!
还是刑侦剧一般不演的犯罪过程的那种。
手动摊手。
为了调查,ABC三个人偷偷潜入John和女友的家里,翻找证据并拍照。
【嗯……我虽然不是学法律的,但是也受到过多年《今日说法》的熏陶,这个真的不算是私闯民宅吗?
警察蜀黍不来管管吗?
不会教坏小朋友吗?
】然后他们尝试联系了各种与John之前的身份有过接触的人,得到反馈之后更加确信教授John就是那个原始人。
ABC都希望能和老师谈谈,然后将他的事迹宣扬出去,建立新的崇拜,他们则帮他传教。
【???
孩子们,你们的思想很危险啊,这是搞个人崇拜啊,并且,你们拿脚指头想想,要是你们亲爱的John教授想要这样大肆宣扬的话,那他每过几年就换一个身份,躲躲藏藏的做什么呢?
锻炼自己坚强的意志?
考验自己的能力?
退一万步讲,假如他想宣扬自己的故事,他这么多年接触了多少能人,何必要找你们几个,这明明就是你们想红!
哼!
】之后,B本着我们都是不被人接受的人,都是孤独的人的理由去色诱教授【……所以……这是准备三了教授的女友然后上位,并且把教授拉下水之后让他再也没法从事教师的工作?
嗯?
这是什么脑回路?
算了,可能是我孤陋寡闻、见识浅薄吧……】这也让教授发现自己的身份暴露了(这么说好像间谍啊),于是马上取消所有课程,取关女友,要再次远走高飞。
几个学生当然不同意,毕竟他们还想红,并且还联系了之前写书的作者来和教授谈谈不能言而无信!
总之,他们几个到了教授的家门口试图留住John。
然而,要走的人留不住……除了电击他。
对,C那个之前没什么存在感的黑人小朋友用电击枪电击了教授。
刺不刺激,精不精彩?
电击之后的教授头磕在了砖头上,重点是,两个男生的第一反应是不报警不叫救护车,理由是他既然活了这么久,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
不过经过一番小型争论后,最终决定D留下来叫救护车,他们三个去接作家。
之后,剧情的发展再次超出我能接受的范围。
D把John绑在了John家的地下室的椅子上!
接下来是清醒过来的教授和D展开了一场并不激烈也不精彩也没什么实质性内容的辩论,最终D得出的结论是大概是“既然你巧舌如簧,肯定不是耶稣就是反基督,那我得捅你一刀来验证你到底是什么” 【D同学,你是认真的吗?
你这个推理能力是怎么上的大学呢?
这万一你的教授就是和普通人,你就是杀人犯了啊!
】此时支撑我看下去的唯一动力就是看后面还能出什么幺蛾子。
果然,预言成真,当ABC接到作者来到John这里时,这里早已人去车空,留下从庭院到地下室的斑斑血迹、地下室的一大滩血迹和一把缠着胶带倒下的椅子。
讲真的,一个正常人看到如此景象第一反应不应该是报警吗?
然而,我们的猪脚们怎么能是一般人呢?
在作者提议要报警时,A发出怒吼:不能报警,否则我们的前途就完了,大学也没戏了!
【EXO?
人命关天啊,你们自己没点数吗?
】吐槽的我都累了,最后的结尾我就不吐槽了,真的累了。
据说还要拍3,真的,麻烦编剧大大长点心吧,不要继续砸1的招牌了,拜托了。
没有看过上一部。
只说这一部。
有奇怪的地方,关于Isable的做法,这是让我惊叹的自由。
Isable无意中发现了教授的真实身份,便该让教授站出来引导众人吗,她并没有经历过以前的事情,如果说她查到了教授的身份,为什么不顺带着去查证以前教授所做过的事呢,教授在每个十年中都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教授为什么不愿意站出来呢?
一连串的疑问似乎言之过早,先来捋一下杨教授。
教授说,“I'm a teacher,not a preacher."说明教授一直都站在教导者的角度,去学习,去教导人,他不是在救世,他只是在试图引导他的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理念,人应该不断去学习,去旧迎新。
从教授被绑在椅子上和Philip的对话也可以看出,他并没有去传教,他在加利利的小山上讲解他所认识到的东西,在写《福音书》的时候,一些人把他当做救世主,这一点和Isable的做法是一样的,也想让教授站出来当救世主。
以Isable这类试图把教授当做救世主的应该是抱有这样一种观点:他有着一万四千年的经历,有着丰厚的知识储备,有着人们无与伦比的经验,他有能力引导人们,有能力告诉人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她们这类人相信一个人一万四千年的积累,他们自主的去把教授当做是他们的信仰,而不去信仰自己。
在杨上课的时候,提到了佛祖和耶稣,这一段显然不是偶然才安排的。
佛祖从未声称自己是神,只是一个普通人,只是对人类的处境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艰苦思考,而当Philip提到耶稣自称神之子的时候,杨指出了他的问题:你只能了解你能证明的事物,上帝从逻辑或是理性方面是无法证明的。
而紧接着的两句话似乎也是是在暗示:“阿奎那说,你请求,就会得到。
而克尔郭凯尔说我们必须跨越信仰。
”这似乎同样是在告诉人们要相信自己。
这段台词把之前的Philip和Isable都归为一类人了,都试图把他人作为信仰,作为救赎,都想拿已有的东西来告诫自己,希望可以指导自己的行为。
而都不愿意自己去找出路,自己去思考该怎样做。
每个人都有痛苦烦恼忧愁,为了逃避而倾泻在所谓的圣人之上。
回头再看的时候,这段台词总觉得有些特别的味道。
他告诉你佛祖是一个普通人,而耶稣,对于信仰他的人来说,他是神,不信仰的人来说,也是一个普通人。
他们都同样非凡,非凡于他们与众不同的精神境界。
电影的硬伤就在于,选取了试图把教授作为信仰的学生作为发现他身份的人,这样的反应过于极端,似乎反映了宗教问题(我并不了解这个),很像是在说明宗教信仰的一种现象,借此讽刺。
而正常人并不能理解信徒的想法会是怎样的。
从Isable和Philip的对话,以及四人在教授要走之前的对话,我得出一个概括的结论:人们迫切地想要解决自己的痛苦,想要逃避,让他人代为承担,耶稣代人受罪也大概是这个意思。
有一个细思极恐的地方。
教授说感受不到自己的活力了,不像以前那样了。
基翠思这里的台词是:IF you insist on stomping around the woods like a cave man,i suppose it's a better mid-life-crisis thing to do than buy a motorcycle and taking off with some student.这里和片尾FBI的提问相符合,教授很可能就是连环杀手,而基翠思也知道教授的身份,这个从教授要走而贝翠思知道他不会再回来可以看出。
从整部电影的塑造来看,教授显然是不会去主动杀人的,即使是为了伪造身份,否则,詹金斯教授,和宾夕法尼亚州的老太,还有基翠思,以及学院里的熟识,这一批人下来有关部门查起也会是个了不得的问题。
在本来的猜想里,我认为杀手是另有其人的,可能是有一个和杨一样活力一万四千年的人呢,但是FBI指名道姓的询问,无疑是否定了这个猜测,很有可能事情就是教授做的,但是又因为真相的不确定,谁也不能确定教授是否杀过人,或是被栽赃。
我必须说,这个片狗尾续貂了。
又见到这么多熟悉的脸我还是很高兴的,John有些变老了这个设定也堪称精彩。
要是作为爱好者级的作品就还算凑活,但它顶了The Man From Earth的名呀。
如此盛名,今度其实难副。
首先人设差距太大了。
2007年那天晚上起码聚集了大学级的考古心理生物学家,你讨论的问题到了生命or意义or宗教观or历史的时候还是需要点儿积淀的。
2018年这部就四个大学生的设定一眼看过去就知道不妙。
跟这些小兔崽子们能聊出什么火花让大家再度经历2007年的高潮……非但如此,看到后来这四个家伙竟然还是 too yong sometimes naive的冲动型,一个白妞就想着bangbangbang jojn,一个黄妞得了强迫症上来就教育John(她以为是耶稣)该去大喇叭公开身份喊话(你大爷的耶稣用你教育吗),一个人身伤害,最后一个还杀人未遂……无语凝噎。
你拍思辨的电影,你的故事你的主题你得略高于受众的平均水平吧,你找四个小黄瓜想干啥。
再来说2007年版多么隽永啊。
那天晚上发生的一切,既可以解读成成一个神迹,又可以把它当作是一个知识过人的学者冲动的玩笑。
(当然最后John儿子心脏病死了暗示性太强了,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导演组希望你觉得John的确是永生的。
这就把一个精彩的哲学思辨活活演成了一个科幻(故事)。
但是除去这个,一个足够智慧的人号称活了两万年而无法证伪的主意太棒了。
跟随John辩证推理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打开想象的过程,不断怀疑不断被说服)2018版从头到尾就是剥夺思考强迫你相信。
细节我都不说了。
这也算开放结局?
这已经关了百分之九十八的可能性,后面还想再拍的话你是打算拍越狱第二季到第五季吗。
至于为什么,把上面那些45分影评看一遍就知道了至于为什么,把上面那些45分影评看一遍就知道了至于为什么,把上面那些45分影评看一遍就知道了至于为什么,把上面那些45分影评看一遍就知道了至于为什么,把上面那些45分影评看一遍就知道了至于为什么,把上面那些45分影评看一遍就知道了至于为什么,把上面那些45分影评看一遍就知道了
天啦噜这评分怎么刷出来的。。。能不能不要这样毁前作,导演说到底只是为了圈点钱?都什么跟什么啊,一堆无关紧要的事情,最后加点嘴炮就算续集了?演员都请不起就不要拍了好不好。
前部的留白让人有太多想象讨论的空间,没有必要的续集除非另辟蹊径,要不然之后吃老底,让观众觉着乏味。
何必出续集。
超低成本的科幻故事,居然还不赖。
如果没有早先那部做比较,这部还可以。经不起推敲的破绽也太多了,没了第一部的严谨和逻辑自洽。
再过十年肯定还会再拍一部
接受不了真相的刺激还非要刨根问底
摇摆是最大感受。1.几个学生肯定是最大槽点,各个浑身黑点。但反过来想这位神一样的男人被这些愚蠢滑稽的学生所“害”,不就成了最大讽刺么。甚至地下室对话应该前移,被电撞头、未被救治未能复原、缓缓死去,留下的余味可能会到极致。2.彩蛋第一反应简直吐血,可转念一想,人类进程里许多神圣伟大光辉之事都有他参与,有没可能最黑暗残酷肮脏的一面也同样是呢?反而有点期待?3.看之前很难想象这还怎么拍续集,也期待过精髓不变,延续对话脑洞。很快意识到与其说正统续作,倒更像“既定IP再开发”。但如一定要续,他身边还会发生什么?是否会彻底曝光?这角度也未尝不可。说到底,会有种种想法,还是由于十年前的概念、人设太有震撼力,以至延续到了明明是狗尾续貂的续集里。这重魅力,和这部《全新纪》本身已经关系不大了。
就看到一群熊孩子花样作死。期待蛮高的,但还是失望,好好的拍续集干啥啊,
一般般...
这个续集。。。。。。
第2部太差了
续集也只能拍成这样了,模棱两可的结尾
我觉得这片很好看啊,看来我对电影的品鉴能力真不行.......
其实漏洞不少。
难怪拍出第一部之后导演还是没接到什么好项目,他视听语言这么多年的水平还是比较粗糙啊(相对来说,毕竟第一部算得上是大众神作了)。第二部故事比起第一部的风格变了很多,但总体还是有趣的。有点意外的是结局那个彩蛋,暗示另一个永生者?
结尾也是很有深意啊,耶稣或撒旦也就是一念之间,也许救世主和魔鬼根本就是一体两面呢
刷片前尊重主创捐了$5,预计如能持续前作水准刷完再支持$5 好吧save money.....主创脑洞前作悉数用光,续作就一平庸悬疑剧,四个白痴还要配一站街女似的吸睛,真不想贴低俗这类标签。课堂讨论还算有前作遗风然而过短
哦吼吼。。。细思极恐,真不容易。。希望他能一直。。嗯。。。。
导演热情似火地打着公募的幌子,却拍出了拒绝捐款的电影质量,还从侧面反映了自己的浅薄与无能,真不知道这脑抽抽的境界是怎么在拍完一部经典电影十几年后提高上来的。看了一下导演的作品年表,在《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前后无一佳作,更坐实了一件事:导演真的没啥才华,上部作品经典,纯属走了狗屎运碰到了一个好编剧、好本子,加上是小格局、高概念、室内剧,拍摄难度小,才拼接出了一部佳作,和导演本人有没有才华几乎不沾边。现在这么狗尾续貂地一整,导演的那点水平暴露得很彻底,吃老本都谈不上吃相,纯属上不了桌。不客气地讲,想把这个片子往商业片路上引,不是不可以,但就这个导演的那点水平,想瞎了他的心他也做不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