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介意吗?
为什么会介意?
如果得了癌症已经是既成事实了,那与肝癌、胃癌、肠癌、子宫癌等等相比,乳癌是最能接受的了,至少与那些维持你生命的器官比较少个乳房对于身体的危害是最小的。
女人会害怕因为失去乳房被男人嫌弃,女人的乳房对男人真的那么重要吗?
我能接受男人看外貌选老婆,但看乳房选老婆,想不通。
当然知道罗永昌是银河映像的王牌剪辑,参与制作了N部声名显赫的片子.直到看《天生一对》的花絮,才看到罗导本人的影像,原来是熟面孔——《枪火》里那个阿鬼的手下。
看起来温和木讷,却在阿鬼单刀刃“老鼠”之后酷酷地冒了句“我大佬”。
当时就独自喝彩,实在是味道恰好。
《天生一对》是罗导的首部执导作品。
其实罗导虽然以剪辑而闻名,但他也担任了多次执行导演。
所以他的熟稔无比的镜头感,和拿捏到位的执导功力,都透着股百炼成钢的劲道。
看了《天生一对》才明白,自己最喜爱的调调,还是这种带着热闹,透着善良,秉着乐观的喜剧小品。
片子的主题其实也不是单纯指癌症,而是针对女性尤为敏感的乳癌。
医学进步,治疗甚至治愈癌症,已经可以实现。
但是,乳癌的症结在于,治愈或许能使病人获得健康,但是,也可能对病人意味着失去。
那种失去,是无可逆转,伤害身体更伤害心灵的失去。
影片用喜剧来表现,却没有过分轻松;阐述了人生道理,却没有过分沉重。
仅是在轻松和沉重之中站在一个平衡的立场和角度,已经算是成功。
罗导在花絮中说到,全片他只让杨千嬅有一场哭戏。
用眼泪来表现绝望和恐惧,不是不恰当,而是不入味。
在这个年代,谁人不聪明,什么样的道理都听地明白,而遇事未必想地开。
明里笑颜如花,说什么“小病是福”;暗地挣扎、逃避、再敷衍,敷衍地不是疾病,而是自己。
让观众看得心酸,看地为难,看得叹口气。
哀悼是需要过程的,第一阶段,表面乐观,内心凄然;第二阶段,万念俱灰,生死茫然;第三阶段,勇敢果断,直面疾病。
罹患绝症,仍然可以有希望;放弃完整,依然可以有完美。
简单道理,人尽皆知。
却叫人在嬉笑之间,一点点被感染,心中有了暖意。
最简单的,也是最困难的。
正确的抉择,是痛苦的抉择,也是改变的过程:对疾病果敢,对感情坦然,对工作真挚,对身边人关怀。
最后,女主角Bingo躺在手术台上,用手掌抚摩着自己,与病变乳房做最后的告别。
微笑着却有了泪意,只有女人才会有这样的情绪,以这样的方式去道别。
记得当馒头事件闹的沸沸扬扬的时候,看凤凰的节目,窦文淘说了一句话真是让我觉得舒服了很久.他说你们对电影要求真高,这不好那不好.我这人只要到电影院里面一看,幕布上有人影,我就觉得很神奇了.(大意是这样)我觉得我也是属于这样的人.或许是欣赏档次太低,这样众说纷纭的东西我也在家看了一遍又一遍.平凡的人,尤其是女人,看这样的电影是很容易满足的,温情,有趣,还有教化的意义.也曾经跟冰一样很固执的不愿意接受一些糟糕的现实,哄骗自己,只要天亮所有的噩梦都会结束.觉得那个傻傻的似乎就是自己,看的自己都会掉眼泪.记忆比较深刻是侧田中间在地道里面唱的那首英文歌.商业电影如何运做是商人的事情,呵呵我只负责自己给自己找点乐,况且看过的烂电影多的是.
如果在手法上较真儿就比较无聊了,我看了倒是挺受安慰的。
珍惜自己的人如果突然发现某个大玩笑开在自己身上怎么办?除了绝症,荒唐的大玩笑,比如无偿献血得了艾滋病。
你,她,还有他,你们怎么办?
这个瞎编的故事对患绝望症的人倒真是应时应景的良药,不说根治,起码能消炎。
别说这事不会发生在你身上。
不知从何时起,乳房也成了一个创作流派。
文学上有《拯救乳房》、《在70年代的乳房上狂奔》;电影就更多了,代表作当首推西班牙导演毕格斯·卢纳的经典名片《乳房与月亮》,为了使其更贴近“乳房派”的创作宗旨,有人给它取了另一个名字,叫《月亮代表我的奶》,果然绝妙。
要说“乳房派”的代表人物,国外的应当是意大利的情色电影大师丁度·巴拉斯,他的几乎每部影片都会有大段大段的乳房裸露镜头,让人不得不怀疑他是否有恋母情结;而中国香港电影圈的代表人物则毋庸置疑是王晶,这个满脸横肉的死胖子,对女性的乳房有着异乎寻常的浓厚兴趣,《偷窥无罪》、《玉女心经》……他用一部又一部艳情片对女性的乳房表达着敬意,而张文慈、舒淇等具有崇高的为艺术献身的精神的女明星,都是“乳房派”的当家花旦。
如今,杜琪峰的御用剪辑师罗永昌也奋不顾身地投身到这一流派中,《天生一对》表达的正是对女性乳房的关爱。
但是不同于王晶等人的色情乳房观,罗导的电影洋溢着真诚,充满了趣味,在香港电影一片低迷的时刻,他清新明快的导演风格,足以让人眼前一亮。
影片虽然致力于表现罹患乳癌的女人的心路历程,但是沉重的主题被罗永昌用轻松幽默的手法表现出来。
影片的名字何以叫“天生一对”?
原来两个主角各有缺陷:杨千嬅身患乳癌,左侧乳房要整乳切除;而任贤齐因为一次不成功的一夜情而留下心理阴影,从此成为“不举男”。
两个苦恼人面对困境表现除了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杨千嬅如坠深渊,充满了绝望;而任贤齐则依然对生活充满了激情,积极地寻求治疗方法,并且还帮助灰心的杨千嬅重新找到了生存的勇气。
电影一直在通过一对男女之口讲述乳癌,用轻松而幽默的方式告诉每个人乳癌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怎样预防,怎样治疗。
沉闷的主题被明快的节奏消解了,同时教给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当然,这也是一部爱情电影,爱情是其中重要的元素,其隐含的感情观点就是真正爱你的人是不管生老病死都可以一直在你身边陪伴你的那个。
当然,这有点煽情,也有点落于俗套,但既生在俗世,又怎可能不食人间烟火?
叶伟信在2000年拍摄的《朱丽叶与梁山伯》由吴镇宇和吴君如主演,同样讲述了乳癌女子的爱与哀愁,因其沉郁忧伤的风格而被奉为经典。
《天生一对》与之相比,少了一些压抑,多了一些轻松幽默的风格,让人在会心一笑中收获感动,同样难得。
反映了当代社会女性正要面临的普遍健康问题!
电影很生活化,所以气氛也很不错,生活化的展示了生活中最普通的人们!
虽然很平凡,但那就是我们的生活!
喜欢杨千嬅,喜欢这样电影!
《天生一对》这部影片改编自女作家西西的小说《拯救乳房》,但却并不秉承原著的那份沉重感,两者之间事实上有着大相径庭的基调。
影片依旧走的是香港轻喜剧影片惯常的套路,习惯性的故事情节,习惯性的演员阵容,以及欢喜冤家的结局,一切都是这么熟悉,可以从开始猜得到结尾。
一直充当杜琪锋助手的罗永昌此番上位后,将视角聚集到了女人的乳房,选择了这个时下颇受关注的话题。
最近还有三位女星为此宽衣解带为时尚杂志拍了组全裸公益广告,由此看来这应该是个不错的选题,很切合当下对女性乳癌的关注,又具有公益性。
原本沉重的话题,如何拍得轻松有趣,这是罗永昌考虑最多的地方,现在市道毕竟喜剧片会更好卖些,拍成悲剧只怕少人买单。
于是就有了男人教女人乳房自检,男女缠绵时捏乳检查的引笑桥段了,虽然这样的笑料还紧紧围绕着主线,那么诸如前男友以求医为名行骗,梁冰傲家人的一些搞笑情节,甚至于捧新人歌手侧田的情节都与主线离得很远,或者说有些牵强,完全是勉强为之的加料。
这些一方面是因为商业层面的考虑,另一方面是影片难以围绕这一主题讲得圆满所以不得不散开来找更多的佐料。
癌症有很多种,胃癌、肺癌、骨癌等等,为何偏是乳癌如此受到关注?
是因为它最难治疗吗?
并不是,事实上它要比其他癌症更易治愈。
何以乳癌会如此备受关注,一切在于乳房之于女人的重要性。
女人拥有的这个第二性症成为她骄傲美丽的标志,而美丽对于女人而言有时更胜过生命,所以当处在美丽与生命的取舍之时,女人难免彷徨,往往会在侥幸心理的一念之差下错失生命。
而影片《天生一对》也正是着力于女主人公梁冰傲在患上乳癌后处于不知该如何的彷徨状况,一方面渴望保全乳房,一方面却又不想失去生命,最终解开心结坦然面对。
整出影片的意念就象是一种劝导,劝慰女人们对生命的珍爱,莫要因为害怕失去而失去更多,有着一份刻意的公益味道呼之欲出。
我记得曾有这么一句台词,“在这个狗屎的世界中,我们必须学会舍弃一些东西。
”的确,虽然这句话和这部喜剧影片并不非常搭调,但却说出了这部影片没有能够说出的东西,《天生一对》终究讲不出更深刻的道理,只能这么浅浅的点到,然后在硬伤无数的情节中强颜欢笑。
任贤齐与杨千女华这两位香港喜剧电影的常客,就是这么不厌其烦地在我们面前一次次出现,却总会带来不错的票房,并不是他们的演技有多好,而是他们已经非常熟悉在相同的电影套路中不断重复。
或许从《天生一对》来看,杨千女华要比任贤齐更善长表演,任贤齐已经显露出一份机械,又或者说任贤齐饰演的男主人公更本是无来由地出现,甚至连背景也模糊不清,他的存在只是为了拯救女主人公,连他们之间的爱情也只是以拯救为目的的附送品。
影片就是这样马马虎虎地呈现,观众也只能将就地在其中找到几响笑声。
文:眉间尺
好想是上星期电视台播的时候才看的,之前竟然没看过,真是惭愧。
推荐绝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千Fa,而不无厘头的千fa更是吸引(《每当变幻时》也很正常)。
我喜欢港片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很多港片都是言有所指,据说现在港片的一个风潮,是关注小市民生活。
这样很好啊,总别那些国家、民族、革命要来得有意义。
我们只是小市民,我们只关心自己。
因为杨、齐,才看的这部片,也是因着媒体的宣传。
就这样的珍视自己的健康来讲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好象总不如想象中那样。
除了男女主角,别的没留下什么印象。
反到是冰傲的BOSS,这样一个蛮不讲理的家伙,从不许请假上可见一斑,为什么大家都忍气吞声,换作我早炒了他。
怎么说呢,只能说,这样的一个题材在我看到的电影还算蛮吸引自己的,也就耐着性子,看完了。
说实在,相比以前小齐的《夏日么么茶》之类,总觉得有很多的做作成分。
难得的是,大笑姑婆在一定的时候,在此片里,给了我们些些的那种叫做惊喜的东西。
这个题材,作为女生会更为关注一些吧。
尤其,乳癌正日益成为一种高发的病例,越来越接近我们的生活。
想想就觉得有恐怖的气息,袭击过来。
首先看到的,是毕淑敏的一部据说是临床心理学的小说〈拯救乳房〉。
看到一个个女子,年长的,年轻的,垂死的,挣扎的,都是既无力又有很多的生的光在闪啊闪的。
总让我,觉得抑郁。
更为震撼的,原来男子也有患此病症的机会,虽然概率极其低。
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吧。
在生命与女性美丽之间,权衡,抉择,多么残酷,又是多么的难以抗拒的夙命。
一道恶咒压下来,倾倒众生。
Can’t relate to people-pleasers. Soundtrack is pretty good tho.
#Alamo with Director 这个片子的导演是第一次导片子,她是导演,编剧和制片(maybe)而且这个剧本是从2012年开始写的,首先拍摄了回忆部分,拿着回忆的部分去筹款,终于在九年得到了钱,然后遇到了新冠,停滞了很久,VFX的部分做了很多年,因为只有一个人在做!没钱!我觉得穷成这样拍成这样已经不错了😂真的很喜欢他们做的特效和怪物,low budget forever!音乐和音效设计真的很不错,鼓励!但是故事我觉得还需要再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