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chel求子不得,开始酗酒。
人们往往习惯在极度悲伤的时候,做一些让自己更悲伤的事情,来减轻初始悲伤的痛感。
无子的确是人生很大的缺憾,但并不意味着会毁掉整个人生。
诚然,你如果把自己人生都毁掉了,那这个缺憾就没有那么的锥心刺骨,但那又有何意义。
遇到渣男是客观的,但沉溺于痛苦却是主观的。
他之所以能将所有莫须有的责任推到你身上,是因为你自己先醉的失去意识了。
可怜,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Megan一直是个情感闭塞的人,丧兄之痛,让她和哥哥最好的朋友走到一起,和痛感相通的人一起沉迷是疗伤圣药,所以十七岁便未婚生子。
而后就是毫无逻辑的溺死孩子。
这种无法挽回的错误,让她和唯一能分享伤痛的人分道扬镳,从此她不仅带着伤痛,还加上内疚,独自生活。
是她有丈夫,有情人,甚至还有精神出轨的对象。
可她真的爱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吗?
没有。
和Rachel一样的,作贱自己会减轻心理疼痛,大量的裸露,大量的后入,大量的面无表情的性爱。
没有欢愉,那只是一记记抽到心上的鞭子。
Anna小三上位,她爱孩子,不知这和知道Rachel无子导致了婚姻失败是否有关,但自孩子出生,她一心只有孩子,辞了工作,每天只是去做和孩子有关的事情。
因此当他发现丈夫出轨,也并未想要离开,因为孩子更重要。
她不能冒任何失去孩子的风险。
三个女人,一个因没有孩子痛苦,一个因有了孩子而被杀,一个因孩子而失去自我。
一个女人一旦有了孩子,就像分出了另一个自我,甚至是更重要的自我。
他的喜怒哀乐的重要更甚于自己。
因此当她全心全意得投注于孩子身上的时候,更需要有人站在她的身后,更小心的呵护她。
一个弱者如何向强者复仇,这个电影讲的就是。
首先瞄准目标,然后判断目标的弱点,目标既然有弱点,就会按照这个行为模式一再重复,找到证据,最后一击必杀。
女主角瑞秋付出了两年的时间,丢掉了工作,把自己真正搞成双向,连警察都没法判断她的行为逻辑,她的前夫自然也被整糊涂了,不是糊涂,是大意了。
其实女主打的主意就是杀死自己的前夫实现最终的报仇,这次不行就下次,下次不行还有下下次,她已经付出了自己的全部,不复仇,她翻不过去这一页,就不能变正常。
淡忘什么的,也可以,但是过程太漫长了,死掉的梅根,长期走不出困扰,看心理医生也不行,她的出轨是逃避,也是对丈夫的报复,这种行为太幼稚,对对方构不成实质性伤害,不小心还把自己搭进去。
所以,只有女主和瑞贝卡弗格森俩人才是真正的报复,用个词,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
强烈的获得感。
这样的人生才过的带劲儿。
Self-sabotage女人有时候真傻的可怜 面对真实的不能再真实的真相 非要不顾一切跟野兽对峙 对话……完全不估量任何现实以及力量对比…还在那儿没完没了爱爱爱 不爱 还是爱🎐🐟看着真是捉急……人们只愿意相信自己心中所愿,而对真正的真实视而不见。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最后每个人都在自我)ego)中浮沉 挣扎 毁灭……这里没有一个人是innocent的,除了心理医生和警察女同志好点,人道+中立……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伤害你,如果你不允许,换句话说,这里的悲剧是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是自私的,自以为是的,是他们自己促成和鼓励了她们的经历、遭遇与命运。
你的自由意志必定带你走向你的命运,这既是命中注定。
最多只能三星啊,立意实在是低了……概念不及格 其他全垃圾。
—周杰伦
德国上映第一时间去影院看了这部电影,想说说自己的一点感受。
选这部电影其实只是巧合,因为那场是ladies' night,所以猜想大概是那种迎合女性观众口味的电影。
再加上过去一年原著小说长期霸占畅销榜前几名,让我好奇不已,想看看这又是一部怎样打着“女性”的旗号散布荷尔蒙的好莱坞产品。
然而电影看到最后我很高兴自己预料错了!
这不是一部刻意讨好女性观众的电影,没有塑造公主、英雄或拯救者,甚至没有一个角色是幸福的。
从整体叙事来说,剧本是很成功的。
故事在三个主要的女性角色之间切换,时间线也在现在和过去之间跳跃。
为了让观众渐渐进入情境,开篇的节奏是比较慢的,内心独白和人物自白轻描淡写的交代出主要人物的大致轮廓。
随着故事的发展,叙事节奏逐渐加快,镜头的衔接和背景音乐的配合逐渐制造出越来越紧迫的气氛。
虽然整体上对白较少、内心戏丰富的风格是文艺片常用的,但悬念被控制的恰到好处,再加上后面情节的急转直下,观众的注意力基本上是被牢牢抓住的。
说它是一部女性电影,大概考虑了几个方面。
其一,整个故事由三个女人各自的故事交织而成,女人是这部戏的核心,其中影片的女主角更是用了大量的主观镜头来刻画。
R是那个火车上的女孩,她每天往返乘坐数小时的火车,途中经过某一站的时候她都会仔细打量路边的一幢房子和住在那里的女人。
通过R的眼睛,观众从旁观者的角度认识了这个女人M。
开篇的一个很长的段落里面,R观察M时的面部特写和透过火车玻璃以R的视角描绘M的镜头有很强的对话意味,让观众感觉到两个彼此陌生的女人之间仿佛存在的联系与对抗。
在后面故事的发展和高潮中,像这样的主观镜头很多,而且不仅仅是用来解释人物和场景的空间关系的功能性主观镜头,更多的是用以刻画人物。
比如大量或摇晃或运动的跟拍镜头衔接第一视角的画面,来展现R的慌乱、醉酒、愤怒等等情绪。
同时大量的特写镜头给人物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表现空间。
可以说,这是一部深入刻画女人的戏。
其二,整部电影通过三个女人的故事实际上探讨了女人生命中的三个重要议题:女人之为母亲,女人与男人的关系,女人与自己的关系。
虽然这是一部犯罪悬疑题材的作品,但导演花费了大量的镜头语言去刻画三个女人各自的人生困境,远远不止于把三个人物关联起来完成一个凶杀案。
这三个女人的人生困境,可以看成是有代表性的女人的困境。
男人和孩子把这三个女人联系在一起,但电影没有因此而成为女人之间的恶斗那样的故事,甚至也没有成为女人看透真相最终姐妹联手对抗世界那样的故事。
但这三个女性角色都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从浑浑噩噩毫无自我到猛然惊醒找回自我,从笼中之鸟战战兢兢到终于以暴力泄愤,从自我否定自我鞭挞中逐渐找到原谅自己重新开始的勇气。
三个女人的困境,她们各自的挣扎或转变,她们带给观众的关于“作为女人”的思考,是隐含于这个凶杀疑案故事之后的人文关怀,也正是这部电影的“女性”之处。
其三,这部电影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它毫不做作,并勇敢打碎了一切浪漫幻想。
三个女人都是失败的,一个因为不能怀孕而开始酗酒,后遭前夫抛弃;一个每天做着无法体现自己价值的工作,还被男人当作泄欲工具;一个过着单调乏味的家庭主妇生活,老公对自己不忠。
电影的结局很安慰人的让女主R头一次穿上了颜色明快的衣服,不再酗酒的她看起来整洁漂亮多了。
然而Rachel并没有像浪漫故事里那样重新得回她被夺去的一切,因为现实中也只能是翻过去那一页重新开始。
她最终并没有成为悲情女英雄,只是终于学会了和自己和平相处。
说实话,一部好莱坞电影能把成熟的悬疑犯罪类型片和女性题材揉的这么贴合,原著当然功不可没,但是更重要的导演充满张力和表现力的镜头语言。
一言以结之,这是一部难得的女性电影佳作。
作为一个脸盲患者,头二三十分钟是崩溃的。
作为一个还不够厉害的英语使用者,头二三十分钟是崩溃的……Well, 我理解成是导演刻意让大家混淆男演员们和女演员们的脸,使观众也和女主Rachel一样,会对情况产生错误判断……(不仅仅是错误判断,已经是搞不清楚情况了好嘛!
)刚开始每个女主角出场的时候,都会打出名字,我以为是分角色视角平行叙事;后来导演似乎玩不下去了,只有最后视角才切换了一下,大部分时间都是Rachel 和客观视角,只有偶然几个情节才有其他女主的主观视角。
每次时间回到过去时,都有字幕间隔,但是什么时候从过去回到现在的,呃,不是很清楚,至少刚开始不太清楚。
要想一想,适应一段时间才能明白这个规律。
但老Paul说过,一旦观众开始思考规律和引申含义,那么观众就会从情节中被拉出来,你的故事就失败了。
其实还是挺喜欢这个狗血的故事。
我是看进去了,虽然几次都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但是确实在她遇见前夫前领导之前,我一直以为是女主杀的人。
可能只是我个人对这种犯罪啊,心理的故事颇有好感。
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以为的和你看见的,都不一定是真相。
BTW,我好讨厌那个女警官。
一度我以为这个故事要讲警察任职不当、舆论压力杀人的故事……
<火车上的女孩>/
这片子,看上去剧情很无聊, 但是是有一份玄学的味道在里面的, 所以这篇有一股神秘主义的气质,反而颠覆了平日所说的女权主义, 有自己的美感在里面。
这三个女性,都是不完美的。
整部片子都是在讲他们的缺点。
但是你们忽视了第四个女人,就是那个警探, 她也是女的。
她非常武断,八卦,不会好好断案。
也是一个失败的女性。
为什么叫“火车上的女孩”,为什么这部作品强调了火车这个概念, 你们想想,这个案子跟火车没有关系, 而火车只是展现了Richal的视角, 她的视角下Miggen的婚姻是完美的,但是Miggen跟心理医生出轨。
她甚至想惩罚miggen。
而Anna是夺取他丈夫的小三。
但是实际上是miggen所谓的完美婚姻充满了暴力,miggen跟她前夫出轨,而anna也本是个有野心的girl,对于richal有最深的同情和理解。
richal的视角为什么转变了呢?
因为她选择了下车,她深刻的卷入两个家庭的生活。
当你在火车里看到的风景,跟你介入的现实时候看到的风景是截然不同的。
在火车里看到的都是理想和八卦,而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苦衷的。
这剧有趣一点是,三人之外还有警探也在旁观他们的生活,警探也是用各种偏见和八卦来判断她们之间的关系,还加上各种跟性有关的猜测,她始终用性来猜测其他女性的动机。
就像richal最开始对anna和miggen的猜测一样。
在三人之内,miggen对anna也是如此,不断的打骚扰电话。
anna对richal也始终存在鄙视。
她们不但对其他人无知,对自己也无知。
richal不知道自己酗酒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被丈夫pua,还自以为是。
miggen也不知道自己出轨会产生什么效果,anna也是理直气壮的当小三。
她们的自以为是影响着另外一个女生的命运。
但是这部剧最让人感动的,大概就是anna当richal需要帮助的时候,anna伸出了援手,而她俩本来是最大的情敌。
miggen的冤屈也是靠richal洗白。
而且anna和richal的正当防卫,拯救了她们自己。
这大概是秀逗糖,酸的要死的味道中最后一丝甜就像搏击俱乐部里,世界毁灭的时刻,有人跟我手拉手。
本篇的时间线乱成渣渣,为悬疑埋下了伏笔,然而有几个细节的处理还是稍微有一些小问题。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女权向的片子,从剧情的发展到推动,都透露着女权的呼声。
然而,片子里面的所有女性角色都是可悲的。
女主因为孩子被丈夫抛弃,摩根因为孩子的死亡无法面对自己。
然而事实的真相在于,女主的悲剧不是自己造成的,因为她的前夫就是一个花心的人,摩根的悲剧也不是自己的错,而是在于她在没有办法照顾自己并且被抛弃的情况下,无法昭贵自己的孩子。
所有一切的症结似乎都指向了孩子。
也许女人生而脆弱,是因为要为人母而决定的。
当给了一个生命全部的爱,那么必然有显而易见的软肋。
主人公蕾切尔离婚之后,每天都要坐火车进城,因为在车上能看到自己曾经的家。
只是物是人非,房子的主人已经换成了美艳的梅根和他的丈夫。
蕾切尔在车上总能看到梅根夫妇的恩爱场景,这让她痛苦不堪,因为她是因为酒精依赖、无法生育才被前夫抛弃的。
突然有一天,蕾切尔发现梅根与别的男人偷情,惊讶又愤怒的她冲下火车去跟踪梅根,不料想卷入了一场错综复杂的案件。
在悬疑的外衣之下,本片其实是一部女性主义作品。
蕾切尔之所以成为怨妇,自我评价低,是因为前夫长期的贬低甚至精神虐待。
男人到处拈花惹草,招惹是非,却把责任甩给女人。
不过,毕竟穿上了悬疑这件外衣,如果设置悬念和揭秘真相很考验导演的手段。
影片在前半段有些故弄玄虚,利用蕾切尔长期酗酒造成的记忆混乱,一次一次误导观众。
这种误导,玩好了是《西部世界》第一季,没控制好度就会让观众有被愚弄的感觉。
微信公众号:小盆哟「littlebasinyo」
在爱情和婚姻面前,爱各有方式,而深爱的样子都一样。
她在给出自己的身体的时候总是同时递上了自己的心,可是他永远只想要得到他想要的。
男女之间的事情不外乎这几种,相爱、出轨、得到、失去。
她对待他永远在争夺,争夺被爱,争夺婚姻、争夺失而复得,没有得到的想得到,得不到的还要强求,最后爱全部变成欲望,她以为她得到,其实全部都是假相,她可以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但是他的一颗心是永远看不透的,有时候她相信他,却是在欺骗自己。
感情不是依附,而是要自身强大。
不是谁的谁,只是自己,不要去相信一个人,但还是相信爱情,同时更要相信自己。
在爱之后,要继续清醒,这样才能走下去,让自己的生活继续。
如果因为寂寞而去爱,终将因为爱而寂寞。
深陷爱情中的人,都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她,为何总坐同一车次火车,她,为何如此忌惮一个女人,她,又为何离奇失踪,一个男人游离在这三个女人之间,一个前任,一个现任,还有一位保姆,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情感纠葛,为何男人会被前任现任会联手杀害,保姆在其中又扮演什么角色,一列火车,一栋别墅,偷窥欲,请收看探索发现之火车上的女孩。
開始二十分鐘完全被亂七八糟的時間線和人物關係搞亂了⋯⋯結果倒是大吃一驚。Emily真的太棒了,三個女人一台戲。
Wow没想到堂堂亚美利加还能看到这种80年代农村妇女般的煤气灯剧情…就这么个家暴PUA出轨滥交下属小保姆的渣男必死的故事用得着三大美女作陪嘛…太唏嘘
节奏有点慢,女主怎么那么辛苦,男人果然可以毁了一个女人的命!结局就是那么妙!
一个渣男害了三个女人的故事,最开始影片会引导你以为一切都是女主Rachel做的,影片倒叙与现在两条主线同时进行,最后真相浮出水面,女主是正确的,她没有做任何事,全部是他前夫做的,包括谋杀,前夫试图通过让女主酗酒篡改她的记忆以此来嫁祸于她,最后女主出于自卫杀掉前夫,现任给女主作证清白无罪
剧情不够,剪辑来凑
RF的颜真是(๑′ᴗ‵๑)
豆瓣的低分险些让我错过了这部之前预期满满的作品,表演可圈可点剧情转折也比较震撼。
风格类似《记忆碎片》,我觉得艾米丽的演技比边境杀手更好,更多发挥的空间。片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但是却都不可怜,一切都是咎由自取。此片当中的男主角诠释了渣男的登峰造极。让我一个大男人看着都觉得真他妈的。恶。心。
个人觉得还不错,故事的递进和层次感很强,前面叙事比较紊乱,也是导演选择了比较凛冽和危险的叙事角度,故事的结构设计到了中后段越看越high,只是结尾处理得有些潦草。时间线人物线有几处很乱,但基本完成了叙事,但设计的痕迹有点重,就看个人喜不喜欢了。艾米莉强悍,演员都很出色。
节奏很好,三个女演员也都不错,还有Emily果然很拼,在银幕上如此丑态毕现,真是敬业啊。
艾米丽演得好哇
意外地很喜欢这部电影。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051443/这个影评概括了前部分情节↑后续↓Tom开车带Megan去了树林里,Megan告诉他她怀孕了。Tom用石头砸死Megan。知道自己被长期欺骗和PUA的Rachel去Tom家对质,看到Tom因出轨事实披露而恼羞成怒地虐待孩子后打算报警。Tom殴打Rachel,扭打中Rachel把红酒开插入Tom的脖子,使其动弹不得。Anna见状,接力把红酒开更使劲地、更深地旋入他的脖子,杀死了Tom。事后Anna帮Rachel作证,使其脱罪。在Megan的墓碑前,Rachel觉得被同一个渣男伤害的三个女孩扯平了。情节值得3-4星,但呈现的方式和效果有点差。
Gone girl2之三个女人一台戏/剪辑更乱,醉酒设定太over
一个月前在飞机上看的然后存在感低到今天看到才想起来。电影全靠Emliy Blunt撑,整体并没什么亮点。我真的很想知道小说是不是也这样。
虽然但是 Emily 吧 而且这个班底 摄影啊 监制啊 都去了夫妇俩的 Quiet Place
原著太火,以至看完怀疑人生,好在坚信自己品味[挤眼]电影则更变本加厉,宣传得过了,看完落差大。艾米莉戏路越来越宽,本片表演游刃有余,基本靠她的代入感,跟随剧情走。全片冷色调很对,厌世情绪到位,最后转折有点急、结尾太理想了。这就是个坐通勤车太无聊编造的故事,如果散淡收尾更好。可以看~
性无能一定占变态家庭暴力原因的很大比例吧?保持了英国悬疑剧一贯应有的节奏。
有日子没见着如此杂乱无章的叙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