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bug满天飞,但论如今拍这种小格局恐怖惊悚片的,福纳辣根算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可以玩得溜的导演之一了,梦醒之前 鬼遮眼 死亡占卜续 都是辣根兄近年来的恐怖佳作,早已路转粉,这片抛去剧情设置上的bug,在氛围营造上依旧牛逼这片是在 屏住呼吸 之前出的,也就是说以静来表现惊悚的这片先于今年口碑好到爆的 屏住呼吸,甚至在设置上更加决绝,直接是聋哑女为主人公,可见辣根兄是个非常有创新想法的恐怖片导演,必需要鼓励才是,无奈本片可能受制作成本以及确实难施展开的极小格局限制,导致在剧情方面经不起推敲 当然恐怖片又有多少可以去深入推敲的,好看才是王道,这片我觉得在这点上做到了全片对白少,聋哑人嘛,又听不见,只能是心里想想的画外音,再就是反派变态杀人狂的叨逼叨和俩炮灰的几句台词,总共也就四个演员加一栋森林小屋,这恐怖片的格局,不能再小了最值得一看的还是气氛,好比咖啡,味道都知道是苦的可能并不好喝,但咖啡的味道弥漫起来却在嗅觉的氛围上让人感觉很好,不论是雀巢速溶还是现磨猫屎、南山之流,这个闻起来的味道在主观上差别不会太大,所以氛围做得好了,这恐怖片就成功了一半之前说过多次,恐怖片能上6分不易,这片除去氛围,演员的表现也很不错,反正里面每个人都是no zuo no die 的典型,看的就是怎么zuo die 的,还不错,都死的差不多了,呵呵喜欢slasher 类恐怖片的盆友不要错过,虽有瑕疵,但值得一看
大学的时候像疯了一样的看电影,尤其是悬疑片、恐怖片。
那时候有好多好作品可以看:蝴蝶效应,电锯惊魂,异次元骇客,异次元杀阵,搏击俱乐部,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等等等等再后来,基本上把推荐的作品看得都差不多了,渐渐淡出各种贴吧,再后来,就毕业了。。
毕业之后,不知为什么总是很难再像原来一样一看一整天的电影电视剧(当时一天内看完电锯前五部,一天时间看完《灵魂摆渡》,一天时间看完《进击的巨人》等),毕业之后很浮躁,看什么电影都很难耐着性子看下去。
虽然也看了几部很惊艳的作品比如:《非常嫌疑人》《我是谁》《前目的地》《彗星前的那一夜》,但都很难像原来一样一次快进都不按的看完。
这部做到了,所以我要给满分。
这部作品是在悬疑片贴吧里看到推荐,于是在bilibili上看完的。
因为提前收到了“所有主角的智商都在线”这样的提示,所以抱着很高的期待来看的首先,设定非常的精彩。
烂俗到不行的杀人狂题材,把受害者换成了聋哑人,效果完全超出预料的好。
女主眼睁睁看着女二被杀桥段里,弹幕都说女主不光聋而且瞎,这应该是没有生活常识的表现了。
我经常会有专心做一件事的时候根本听不到别人在说什么的情况。。
更何况女主是聋的然后,细节处理非常的用心。
一开始起红酒的瓶起子,警报器,杀虫剂等等都在后面用到了。
甚至包括女二顺手把手机塞进裤兜的细节都演化成了五分钟的精彩剧情以及两位主角第一次的冲突。。
女主发现了男主,接着就想到用电脑报警(因为聋哑人,平时很少用手机的细节也照顾到了),男主接着就把电断了。。
忍不住拍案叫绝,很久没有这么有智商的惊悚片对手戏了。。
对于结局有一点疑问或者说是猜测吧。
女主最后打赢男主到底是脑洞还是现实?
我倾向于脑洞···最后女主面部特写,嘴角微微扬起的时候让我感觉之前的一切都是幻想。
女主仍然在浴室里面等死ps:今天看了两部片子,都不错,另一部是《女尸谜案》
很喜欢《Hush》这部电影,所以想要写一点简单的分析,希望对这部电影有困惑和误解的朋友能够重新审视它。
个人很喜欢恐怖片,对于不同类型的“恐怖”也有自己的优劣判断。
简单来说,直接了当的恐怖是让你见证杀戮、血腥、鬼怪,这类影片通常能够轻松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因为你的神经随时被它的音效和血浆挑逗,不注意它都不行。
这种类型的恐怖片占大多数,其中也不乏卖座的佳作,比如个人很喜欢的《恐怖游轮》也在层层悬疑之上使用了大量的血浆。
不过要说高下之分,个人更欣赏另一类恐怖片,它们克制地使用血浆(虽然通常是受资金限制不得已而为之),却能够通过悬念和场景调度让观众感受到极大的紧张和压迫感,让猫捉老鼠的游戏逼迫剧中人穷其所能地求生,而那一线生的希望就好像悬在头顶的剑,你不知道它最终会掉落还是被取下。
《Hush》就是属于后者,它所制造的恐惧来自人物内心的无助和绝望。
片名《Hush》取得很不错。
一方面,这个拟声词的意思是让人安静时说的“嘘——!
”,呼应了女主的听障和整部电影“无声”的特点。
另一方面,这个“嘘——!
”也隐隐地映射了影片中那个杀人魔的变态和疯狂。
看到豆瓣评论中好多人批评导演和编剧把观众当傻子,说明明砸开玻璃就能杀死女主,杀人魔却作死地跟女主玩猫捉老鼠,折腾了俩小时最后自己送了命,这不是傻吗?
非也。
看看那张海报,女主背后那张隔着玻璃带着面具的脸,似有隐隐地笑意。
这个杀人魔就像是《犯罪心理》里面常常出现的人物,他们杀人不为钱财或美色,而纯粹是为了狩猎和杀戮的快感。
所以,他在刚出场的时候明明已经进入了房子,可以轻松杀死女主,却变态地在背后欣赏了一会儿女主的身影,又悄悄地离开了。
出于同样的原因,在他杀死女主的邻居并被女主目击了尸体后,并没有直接冲进去杀死目击者,而是挑逗和玩弄女主,因为他在享受女主的恐惧。
试想,他为什么不把女邻居在她家里就杀死,而是要追逐着让她跑到女主家门口才最终杀死她?
因为他玩够了第一个受害者还不算完,他要让第一个受害者成为第二个受害者的恐惧:“看看吧,你也会成为这样一具尸体。
” 女主用口红在玻璃门上写下“我没看到你的脸,我也不会告诉任何人”,试图祈求杀人魔放过自己,然后杀人魔就缓缓地摘下了面具。
这一刻,如果你觉得可笑,那么你是没有理解杀人魔的犯罪心理:他不在乎你看没看到他的脸,他不害怕你要不要告诉别人,因为他要玩死你,你对他来说已经是个死人了,就看他什么时候玩腻了才下手而已;摘下面具就是要向他的猎物传达这个信息。
如果明白这一点,看到他摘下面具后毫不掩饰的得意的脸,这一刻是非常震撼和恐怖的。
除去杀人魔的变态,《Hush》被诟病最多的另一点是“太闷”,原因是听障的女主听不到也不说话,整部电影就差不多成了默片。
说实话,声音正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最大原因。
也许是我看过的电影不够丰富,《Hush》让我第一次惊喜地发现原来电影可以这样表达“听不到”。
声音常常在恐怖片中起到非常重要的惊吓作用,然而《Hush》几乎把这一点完全去掉了:听到“轰”地一声的确可怕,但是在被一个变态杀人魔袭击的时候,听不到才更可怕。
虽然省去了绝大部分的对白,电影在导演出色的场面调度下依然制造出紧张的气氛和一个接一个的悬念。
声音在这部恐怖片中不负责吓你,而是负责表现情绪和制造悬念。
有些夸张变形却在音量上很克制的音效模拟着女主的心跳和呼吸,这个音效几乎就是她恐惧感的外化显现。
声音在这部电影里还承担了另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塑造人物。
这一点在这种密室逃生类的小成本恐怖片中是很少见的。
在影片开头处,女主跟女邻居说自己在阅读时脑海里能想象出一个声音在读,是她妈妈的声音。
关于这一点,电影在她写作和思考的时候给出了一个中年女性的声音作为证实。
在她和杀人魔周旋的时候,有几次她在思考和计算如何打败对方,她的内心独白也是同样一个中年女性的声音。
电影高潮部分,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在不断地失血,已几乎命悬一线。
这个时候她脑海里帮她思考的那个声音渐渐变了,从一个中年女性的声音变成两个声音的重叠,其中更年轻的那个声音逐渐取代了原本的声音。
从妈妈的声音告诉她应该怎么和杀人魔周旋,变成她自己的声音告诉她应该怎么做,这一点正是这个小成本恐怖片的野心所在:这不仅是一个靠脑力和体力才能取胜的杀人游戏,更是需要女主自我意识的爆发才能取胜的生存挑战。
从一开始祈求杀人魔放过,然后试图通过手机向外部求助,再到后面寄希望于来寻找妻子的邻居,一次次失败后,求生的本能激发了女主的自我意识,她自己的声音取代了那个能保护她的“妈妈”的声音,她开始做最后的挣扎和战斗。
导演这一点小小的心机,也许被不少观众忽略了,又或者有人会说一部小成本恐怖片想那么多干嘛。
可在我看来,这正是《Hush》优于很多同类恐怖片的所在:在观感至上的恐怖片里,它塑造和刻画出一个活生生的人物。
主观视角在电影中已经是非常普遍的镜头手法,恐怖片中更是常见。
通过主观视角可以让观众有很强的代入感,进而增加恐怖的气氛。
《Hush》的出色之处在于,导演不仅在画面上使用了主观视角,更是从背景声音到内心独白全方位地把主观视角用到了声音上,从而刻画出生动的人物,也让人更切身感受到女主的听障带来的劣势和她内心的无助。
说实话,已经好久没看到这么棒的小成本恐怖片。
你以往看到的有关变态杀人的电影是什么样的?
密闭空间,残忍手法,猫鼠游戏,女主尖叫?
看够了作死的主角,听遍了女主的惨叫,不妨让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一部与众不同的惊悚片《无声夜》。
为什么说《无声夜》是一部与众不同的惊悚片呢?
因为它的女主,是个聋哑人。
这就意味着,你在这部片子里不会听到女主发出任何声音,除了她的喘息声。
无声夜Hush
《无声夜》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郊区别墅中,独住着美丽的聋哑女作家麦蒂·杨。
虽然她的世界寂静无声,但在写作时,她的心底里总会有个声音回响,给她指引方向。
麦蒂是个普通的女孩,她没有精良的厨艺,也并没有凭借写作名声大振。
她不愿回到城市中的家,还与男友处在冷战期。
唯一偶尔来陪伴她的,只有她的邻居萨拉和一只猫。
在萨拉拜访麦蒂回去的当天晚上,萨拉遭遇了可怕的变态袭击。
萨拉跑到麦蒂的门前,可惜任凭萨拉百般呼救,却无法引起麦迪的注意。
一无所知的麦蒂回到电脑前继续工作,而戴着白色面具的男人则悄悄潜入室内。
这时麦蒂突然收到从自己的手机上发来的短信,里面则是面具男用手机拍下来的照片——照片里都是麦蒂的一举一动。
当麦蒂意识到危险降临之际,她已成为任凭面具男玩弄的笼中之鸟。
面具男来到房门外,用唇语告诉麦蒂:我想进去的时候随时能进去,而当我进去的时候,是你主动想让我杀了你的时候。
究竟麦蒂能逃过面具杀手的魔掌么?
《无声夜》于2016年上半年上映,目前豆瓣上仅3000多人看过。
女主角由索菲·库克森出演。
可能对于这个名字,你会感到陌生。
但是如果提到她在2015年主演的电影《王牌特工·特工学院》你就一定不会陌生了。
索菲·库克森在《王牌·特工学院》中出演了女主角洛克希。
这次在《无声夜》中出演聋哑女,对于她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
要知道,演员体现演技的重要手段之一要借助于台词。
当把台词从演员身上完全没收,对演员的考验就非常大了。
我认为,索菲·库克森饰演的聋哑女,还不错。
演员演技的发挥,说到底还是要依赖于剧本的设定。
《无声夜》在恐怖惊悚片类型中,做到了推陈出新,拥有不少自己独有的亮点。
聋哑女的设定,省去了大众惊悚片中女主不招人待见的尖叫声。
同时,也给影片的整体基调渲染了一个更加恐怖的氛围。
试想,在远离喧嚣的郊区,周围几公里都很少有人居住,而身陷危险的女主却还不能开口呼救——她甚至都无法打电话报警。
这是一种怎样的恐惧和绝望啊。
这样的设定更能够让观众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视觉方面。
电影本来就是视觉的产物,有时候过多依赖台词会导致电影节奏缓慢,并且让观众失去独立用眼睛去思考电影的过程。
因此女主角是一个聋哑女的设定可以让影片从茫茫多的同类型影片中脱颖而出。
再来谈谈影片另一个主角,也就是男主,那个戴着面具的变态杀手。
这个面具男与其他同类型影片中的杀手,相似的地方在于他们都是变态。
影片弱化了面具男的杀人动机,我们甚至到结束的时候都无法得知他的名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个人成为变态,总归是会有些原因的。
比如他童年时遭受了怎样的刺激,他基因遗传了怎样的东西等等。
但是《无声夜》却完全没交代面具男的背景。
换句话说,《无声夜》中的面具男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你就是永远也无法跟变态讲道理的,因为变态没有逻辑可言。
他只是单纯地想要杀戮。
想要满足自己内心某些肮脏的欲望,仅此而已。
面具男让我感到最恐怖的地方有三个点。
第一个点在于,他对聋哑女说:我随时可以破门而入,但是我现在不会。
我会等到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时候再进去结束你的生命。
随便体会一下那种恐怖的处境吧!
你身处一个封闭的空间,一个变态杀手在你的房外。
你走到哪里,他都会在窗外微笑地看着你。
你想要开车逃走,却眼睁睁看着他把你汽车的轮胎一个个扎破。
你已经变成了他唾手可得的猎物,只能看他的心情决定究竟什么时候来结束你。
心理是需要多扭曲,才会喜欢玩这样的杀人游戏?
第二个点在于影片中的一个细节。
聋哑女躲在卧室内,感觉到窗户在振。
当她来到窗边,看到外边的窗户上趴着她早已死去多时的邻居。
邻居满脸是血,而手却一直在敲她的玻璃。
在邻居背后,是面具男拿着她的手,一下接一下的敲着。
要知道,邻居在死前做的,就是这个动作啊!
她趴在窗边,奋力地敲着麦蒂的窗户,把希望寄托于女主麦蒂能够听到她的呼救声。
而麦蒂没有。
于是邻居被一刀一刀捅死了。
当时在麦蒂身后失去的,是一条活生生的人命。
而她却丝毫没有察觉。
第三个点在于面具男的随机应变能力实在让人瞠目结舌。
邻居萨拉的男友赶到麦蒂家门外,面具男随即谎称自己是一名刚入职的警察,听到有人报警才过来巡查,并且还借走萨拉男友的手机拨打电话。
当萨拉男友发现不对劲的时候,被面具男一刀插进了脖子里。
最可怕的,果然还是脑子好使的变态。
而很不幸,大多变态的智商都是很高的。
原本我以为影片会像现在很流行的恐怖惊悚的风格——坏人胜利,好人失败来结束。
没想到最后女主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战胜了面具男。
这也是我最想吐槽这部影片的地方。
女主在结束的时候简直像是开了挂一样厉害。
即使是面具男把她掐到窒息,她也还是拿起了身旁的锥子捅进了面具男的脖子。
当时女主可是腿部中箭失血过多,一只手被门夹住后残废的状态。
战斗力爆表的情节,确实是回归了主角光环的套路。
还有就是邻居萨拉的男友差点手擒面具男的时候,麦蒂突然敲窗,给了面具男生存空间,完成了绝地反杀。
这也是观众吐槽最多的地方。
要我说呢,此处的反转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僵硬,且显得女主智商下线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女主毕竟是一个聋哑人,对她的容忍度呢,我还是有的。
这个东西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一个人住的时候,要小心哦。
说不定门外正站着一个戴面具的男人,准备跟你玩杀人游戏呢。
论钢化玻璃的重要性门窗玻璃哪家强,防盗防偷心不慌。
Nozuonodiewhyyoutry ,自作聪明死得快。
这是聋哑女勇斗歹徒的故事。
如同其他许多欧美惊悚片,歹徒是从天而降的,毫无动机的,兴致盎然的,唯恐杀人太容易没有挑战的。
女主则是开了挂的,即使是聋哑人,那也是拥有最强大脑的。
而所谓最强大脑就是在别人为了救她而死的时候分析出了不能跑也不能躲的伟大理论。
我说你就不能趁着歹徒被勒住的那几分钟冲过去吗,连石头都在一边摆着,完全现成的武器,你居然还在那瞪着眼楞装福尔摩斯。
看完此片最大的感慨就是拥有强化玻璃做的门窗是多么重要。
当然,主要还是得碰上一个有追求有理想有高级趣味的歹徒,这样才可以在一所全都是玻璃门窗的屋子里跟人周旋一整晚。
他不打碎玻璃!
他就是不打碎玻璃!!
他要拿着十分费力的武器四处转悠,还来回搬运尸体,只是为了营造恐怖感。
这是一个多么敬业的歹徒,绝不简简单单地杀人,而是将杀人升华成一件艺术品。
我看他才适合当作家。
直到最后,玻璃也没有被打碎。
牛逼!
对于女主来说,真正的恐惧是来自于内心的无助感,对于一个聋哑人,一切都是安静的。
在目睹了自己的好友被杀害后,发现自己的一切能求救的方法都被杀手隔绝了,她是真的被吓怕了,但女主的智商还是很高的,虽然听不到,但还是会声东击西,会抢杀手武器,还会厚积薄发,唯一的漏洞就是不会补刀呀!!
全片至少有四次机会可以完美补刀。
所以,我们应该用现实的眼光去看待这部电影,一个聋哑人遭受危险能做出这些行为已经很佩服的了。
影片的出色之处在于,导演不仅在画面上使用了主观视角,更是从背景声音到内心独白全方位地把主观视角用到了声音上,从而刻画出生动的人物,也让人更切身感受到女主的听障带来的劣势和她内心的无助。
看到推荐来看的这部电影。
故事展开的速度之快超出了预料,女友被杀掉的镜头忽然出现在屏幕的时候心理建设并没有做好,导致感到有些突然,或许正是想体现这种直击主题的风格。
前半段非常精彩,女主视角与第三人视角的切换很有代入感。
聋哑人的世界——一片死寂。
无论多么恐惧却依旧无法呼喊,也听不到任何声响,甚至连凶手的存在只能靠眼睛去看、双手去感受,这种被动的状态,在恐慌的同时,或许会有种怜悯情绪滋生,不免感慨、甚至怨恨上天的不公。
正常人的世界,因凶手与女主之间博弈而产生的一切,是实实在在的紧张。
正是这种两者的交替展现,在突然转换到女主视角时,静谧压抑让人倍感窒息。
伏笔打得自然。
远离城市独居森林的聋哑女作家,或许这种存在本身就带有一丝与众不同。
写文章时反复视频通话的细节描绘,成功塑造了一个有着选择恐惧症、或者说是有些神经质的人物形象。
因此,电影后半段女主男朋友与凶手打斗纠缠的时候,女主的优柔寡断——甚至在如此紧张时刻眼睁睁地看着男友被杀死后 还可以将逃离方式一样样在脑中演示——才会令人恍然大悟,原来这里与电影开始部分呼应了。
等待死亡的恐惧逐层深入。
凶手杀了女主好友,拿走女主求救手段——手机,断电。
当一个人的希望一点点被剥夺之后,如果没有强大的内心,那么就只剩下绝望与濒临崩溃。
而本片恰恰将这种感受细腻地表现了出来,这一段描述得相当细致,节奏也很紧凑,看着女主求生方式一样样失去而不自知,焦急却束手无策。
不过大约是后半段影片看得时候有些分心了,感觉明显没有前面好,或者说一些略低级的设定完全使前面完美的气氛烘托和铺垫付诸东流,显得虎头蛇尾了。
有很多次女主明明可以搞死凶手,不知为何他却没有这么做;同样凶手也许是想体会将猎物玩弄于股掌的快感,明明可以轻松搞死手无寸铁的女主而同样没有选择这样去做,最终玩掉了自己的小命,可悲,可笑!
不过总体来说,这种基本全靠两人对手撑起一部戏的小成本电影,沉寂的恐惧诠释的还是可以的。
算是近期看到的一部比较推荐的惊悚片吧。
起码脱离了很多俗套情节。
一次次面临自救的机会,眨眼就消失在自己的眼前,所幸这一场游戏,猫捉老鼠的游戏,最后胜利的是老鼠。
当然猫也有自我评估的时候,一次一次戏耍的时候,有挫败,但是这并不影响他逗逗老鼠,看着她惊恐而无措的样子的时候,猫想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
每次老鼠反抗的时候,猫就静静的看着,想着她都抗争到几时,顺便玩玩心理恐吓。
谁知道,老鼠不是一般的猎物,她寻找机会,拿手机,逃出去,穿出去,爬墙。
伤了一条腿,以至于休克,手被挤压变形。
后面这段自我独白我很喜欢。
写完了独白再继续写。
你不能跑,你不能跑,你跑不过他的我跑不过他的,他用弩会射中我,心脏或是脑袋没有其他办法;完美的射击,那是长距离的武器但它在室内就没用了真的太近了,你无法抵挡致命一击他会变换位置的你甚至都不知道如何拉上弓箭去外面恢复供电;到外面恢复供电;他可能弄坏了开关或者割断了电缆躲起来,躲起来;卧室、浴室、阁楼每一扇窗户,他需要的是一块石头;他仅需要一块石头,就能破了阁楼的窗户最佳方案,他发现不了你,但你因为流血过多而死他发现不了你,你因为流血过多而死而死外面,外面很难地板下面,到外面去;地板下面,地板下面;我试过一次了他知道你已经试过了这儿有个小地方可以躲藏,他是否能想到我在那儿他是否能想到我在那儿我觉得你坚持不了那么久我觉得你坚持不了那么久,你很冷,头晕眼花,浑身是汗你的指甲是蓝色的,你的视觉在退化,我们快没时间了你有多久没有走路了,站起来或者查看他早晚会进来的;他知道我在流血他一旦进到屋子里来,一切都结束了他个子高,强壮,速度快;他有优势,躲起来,躲起来;每扇窗户,他需要一块石头你一出去,你就死定了太多的结局,结局都是一样的都一样的;这意味着只有一种结局他没有想到的一种结局如果你逃跑,躲藏,或者等待,那还有什么可能……kill him (对,我对着字幕完全抄下来了。。。。
谁让这段心理描写才给力了呢。
哭笑脸)
期间还出现女伴的老公,当老公开始太弱智了,知道发现女伴的耳环,才开始怀疑。
当然女主最后致命的求救,也让他在男主面前瞬间消失了。
最后,叫她run,run,才有后面女主设想的各种可能。
以及选择不逃跑,自我剖析如何走出去。
猫面对比自己强大的狗熊的时,想着我要如何制服他,扮成警察降低狗熊的警觉,哄骗到手机并在发觉狗熊已有所猜疑的时刻,瞬间抓住机会,杀了狗熊。
接着觉得不应该这么玩下去,是时候结束这一切了。
最后当然,女主也像开了卦似得,所有能利用的武器都用上了。
完胜了猫。
这大部分是猫给了她时间和不断尝试突破,不断磨砺自己,逼自己想出各种方式自救。
她是个聪明的女子。
当然,猫是没有想到这种结局。
其实觉得特有感触的是,当一个独身的女子面对危险的时候,如何冷静下来分析,如何自救。
这对我启发很大。
当然这部影片也是有惊喜的。
好吧我也承认剧本或者女主的演技并不怎么强,但是我想说的是。
你们一直以来看到的电影都是被艺术化的,都是被偏离了现实很远的,那些理想化,梦想化的东西出现在电影里,造成了你们觉得这部恐怖片也应该理想化一点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看到末尾,女主麦蒂用她那不一样的大脑开始思考的时候,我也在想,她怎么不早点拿出来这个思维去思考呢?
那么我再换个角度想一下。
不要想这是个电影,就想这是个现实的犯罪场景。
从麦蒂的角度思考,她遭遇过疾病,心理比一般人要强大,这是她敢于对抗杀人犯的前提,但是也只有这个条件了,除开这个疾病带给她的影响,她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情感危机,做饭也不是很好,完完全全的普通人,如果她做饭的时候,做出来的味道是很好的,如果她写的书很多人看,而不是仅仅只有邻居的赞赏,如果她有一个完美的男朋友,那我相信,这部片子一开始就会进入高潮,各种智力,心力上的比拼,可惜不是,因为导演从各种角度告诉我们,她很普通,就如同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普通人。
影片开头,邻居借书准备回去的空档,杀人犯解决了麦蒂的邻居,速度展开很快,如果杀人犯之前遇到过聋哑人,可能他会一刀就解决掉,不会BB半天,可惜他没遇到过,一个普通的女生,还是聋哑人,多好玩啊,这是给麦蒂反击的机会,没有这个心理,电影也不会存在。
之后麦蒂果然心里怕的要死,心想怎么办,麦蒂是作家,心理展开也很快,但此时都被恐惧支配了,她一开始是软弱的,写下祈求的字样,希望杀人犯离开,可惜杀人犯知道她的处境,不为所动,反而给出了宣言,我就是要玩你,直到你绝望,还在麦蒂面前放下了面具。
麦蒂也的确很绝望,她作为一个普通人,面对这个结局真的是很绝望,电线被掐,wifi还要密码(我在这里笑了下),车子被捅了气,无论是躲在楼梯底下,还是试图跑出去,都没有成功。
这个时候剧本,我觉得是处理的一点问题都没有,因为麦蒂不管是夺弓的举动,还是挥锤子的举动,还有之前导演给出的讯息都在说:拜托,她是一个普通的女性,她现在一心想的是逃跑。
可惜杀人犯的一箭断了麦蒂的后路。
跑不了了,跑不过他,会被杀,怎么都是一死。
直到这个时候,她才想起,我要反杀。
这个没问题,兔子急了都要咬人,人逼急了,什么都做得出来,所以这个时候,这个普通的女性才决定,反杀。
有的人说她把自己邻居的男友害死了,我想说,如果一个人在绝望的时候,一个救世主出现,他肯定会有所动作的,拍打窗户这个动作是没有错的,可惜邻居男友虽然在提防杀人犯,杀人犯其实也在提防他,所以杀人犯才抢先动手了。
邻居男友是普通人,会选择在麦蒂拍打窗户的时候望过去,也是一种下意识的反应,普通人都会有的,除非你经过特殊训练,在这一点上,其实是杀人犯更胜一筹,他杀过人,学过类似的经验,所以在这点上,我一开始也是吐槽,但是后来仔细想想,才发现这是一个正常人的举动,只能说运气不好。
然后就是女主反杀时间了。
但是这个反杀,伴随着的也是一个普通人该有的特性:不严谨,慌乱。
杀人犯要对女主的猫下手了,这时候她扣动了弓的扳机,普通人的做法,就是,立刻射出去,然后呢。
射偏了,因为女主一个人在家,陪伴她的就是这个猫,虽然叫她碧池,但是这个猫也是她这里唯一的亲人,所以她毫不犹豫的扣动了扳机。
然后杀人犯拔出这个箭,放弃猫,开始追女主,女主慌乱跑路之下掉下了箭,回去拿,被杀人犯折断了手,她绝望的望着杀人犯,露出深深的怒意,告诉杀人犯,他是个懦夫。
让他砸门进来,她知道自己时间不多。
两个方案。
不,我不知道女主还有几个方案没有实施,我看到的只是其中三种而已,她实在是随机应变,不同种方案实施的天才一般。
杀人犯如约进来了,进来之前,方案一,在电脑上保存杀人犯的信息,以便自己失败,能留下信息给警方。
方案二,躲在浴室里,拿刀正对着门口,如果杀人犯进来,她只是困兽犹斗,因为眼睛都发花了,但怎么也要拼一拼。
杀人犯打破浴室的玻璃,进来了,可惜是个智障,说了很多话,吹了口气,被麦蒂感知,她这个时候聪明进步了好多。
感知杀人犯的方位,二话不说,直接转身一刺,刺完就跑,果断无比。
杀人犯智障的叫了几声,转身又去追麦蒂,麦蒂躺在地上,装作已经失血过多死亡的样子,方案三,拿喷雾喷他,然后用警报器,最后拿刀解决他。
果然智障杀人犯这个时候开始智障连连,一一按照麦蒂实施的方案做了,即使最后想要掐死麦蒂,也被旁边恰好遗落在脚边的开瓶器end了。
所以,如果你们看这个电影,是抱着看一个真实的案例,你们会感叹麦蒂的机智,深深的打动了你,还能反杀掉,可是如果你们看电影,你们就觉得不过瘾,这其实是一种思维的误区。
抛开电影里面几个小小的巧合,遗落在旁边的开瓶器,等等,它如果真实的发生在你身边,这种情况其实是最具智慧和最佳的方案。
所以,抱着一种普通人的思维去看这部片子,你会发现,它真的特别爽。
爽到如果你是这个警察,你也会被女主的机智深深的打动。
这些年来看过的恐怖片也不少了,很少有聋哑人是主角的,大概人们觉得生理有缺陷的人士战斗力都太渣,没得玩。
依稀记得之前看过的《孤儿》里面的小女儿是聋哑人,可她只是一个小配角。
女主美丽动人,眼睛和嘴巴跟安吉丽娜朱莉很像,是一位作家,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常常机智过人、心思缜密,我们的女主也不例外。
她为了写新书把自己丢在荒郊野外的一座小屋子里,人迹罕至,旁边有位女邻居。
这里有一个小小的铺垫,女邻居来访的时候问她,猫呢?
女主打着手语说:她是个独立的小婊子。
邻居不理解婊子的手语,女主给她用字母比划:B-I-T-C-H。
由此可见,女主虽然是聋哑人士,可是丝毫不是人们固有印象中那种柔弱的白莲花形象。
很快女邻居就挂了,被一个变态杀手射了一箭,还连捅十几刀。
看到这里不禁想起我追过的十几季《犯罪心理》,杀手的过度杀害意味着他可能认识被害人,两人有私人恩怨;或者他把自己带入了某种幻想之中。
而捅了很多刀则意味着杀手可能是性无能,用这种方式来发泄性欲。
后面的剧情就开始紧张了,邻居的男友出现,结果不幸被杀。
女主在脑海设想了自己躲藏的几种可能,都不可能,然后觉得横竖都是一死,不如展开搏斗,最后竟然赢了。
有一点疑问:她最后是怎么报警的?
anyway,很用心的一部片子,角色智商都在线,基本没出现那种很弱智的情节,不知道为何分数不高。
算是比较好的一部惊悚+剧情反转片了。初期定位于下风的女主最终杀死了入侵者!最初看得我是特别紧张,真是抓人心啊,特别是聋哑人作为主角更是吸引观众。看得我是睡意全无哈哈~
哈哈哈哈门窗是有结界对吗那凶手死活就是不进去,另外聪明面孔笨肚肠说的就是女主这种人,这种气人的电影看到一半就希望凶手赶紧弄死她
有點無聊🥱
精彩高效的斗智斗勇,虽然最终还是没能把密室追杀题材玩出花来,但导演时不时透露出的小聪明依然很令人惊喜。入题快,摊牌快,不交代前史,不提及后事,干净利落,酣畅淋漓。麦克·弗拉纳根凭借本片和《鬼遮眼》迅速成为我最期待的恐怖片导演之一。等不及想看接下来的《鬼撕眠》了。
气氛好好 7.8.16 w./ zm in hangzhou
女主就算不是聋哑人也没什么用,她邻居尖叫成那个德行也没被别人听到。关键女主不是耳朵不好,是瞎啊,赤裸裸的眼瞎。最后聋哑人就别自己一个人住在荒郊野外了,就算不是聋哑人都不敢这样。坏人来的莫名其妙,可能导演也懒得解释了吧,坏人就是坏人了,还用解释啥。
聋哑人大战杀人狂,始终没有令人信服地解释为啥她要独居在树林小屋。断电剥夺女主最后的重要感官,制造最大化战栗,但同时导致画面漆黑一片,观感超差,杀人狂要是有夜视仪什么的恐怖效果一定更强,可惜女主与杀人狂智商此起彼伏,槽点甚多。烂番茄100%不可思议,《你是下一个》比这精彩得多了。5.4/10
这类片子就是这么胡来的,杀手:“我要来杀你了”主角:“不要啦,人家又没惹你” 杀手:“投降输一半哦” 观众:“玛德又一个智障”
人物太智障智障,导致剧情不合理
演技炸裂的女主。
去你的安静又美好的文艺范儿!~ 我只知道,深山老林不要住啊!!!
真是有点无聊。
气氛营造得很不错,没有jump scare反而使紧张的情绪无处释放并维持全片。但是自从新闻编辑室小哥摘了笑脸面具之后诡异感就下降了。两人对峙,在各自有刀,女主占据防御地形优势,还夺了敌人十字弓的情况下,竟然还能害死队友并搭上一条腿一只手,也是很气人了。
4.5。无声的对峙,一位坚强勇敢的女性。
看了解说。蠢电影
杀手摘下面具后我仿佛看到了我死时的惨样 他很帅 我很绝望 不过女主还是很机智的 最后绝地反击的那段看着很爽
【B】挺刺激的,第二幕躲猫猫那段看得我心脏都要跳出来。但剧本还是瑕疵太多,女主的两次弱智举动让人摸不着头脑,不过整体而言算不错的。
其他bug我也就忍了,但是当邻居壮男死抱住凶手的时候女主没有出去补刀就说不过去了吧。。。。不过这个紧张的氛围还是很好的,而且女主战斗力着实不错,但是千万不能和她组队哈哈哈哈。原来变态男主就是当年和小Jo一起spring awakening的^ ^
智商还算在线 主要靠光环 女主猫奴实锤 3.5
又是导演和Siegel这夫妻档 顺便还植入一下“宣传”了一把自己的《Midnight mass》但是这题材真的都已经拍烂了 而且很是不喜欢Siegel演这种很平庸的贤妻良母角色 Where’s the cool girl in《haunting of hill 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