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类型片归类的话,《东北偏北》算不上是悬疑片,也不能称之为喜剧片。
但就是这样一部充斥着“躲”与“藏”、“追赶”与“逃跑”混乱角色,且呈现了东北农村原生态自然风光的小清新片子,却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别被台湾金马奖与上海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提名。
不过说实话,这部既缺乏娱乐性又无深度的电影被提名本身已足矣,若想获奖,导演还需提升两个档次。
片中,“警察抓流氓”的剧情既单薄,又无趣,透露出了导演的敷衍了事与低趣味。
一个光着膀子四处夜袭寡妇、村姑的小兽医范大成,除了玩着自己那出屡试不爽的“成功得手”与“成功逃脱”戏法,还间接地玩弄了那帮怎么追都追不上自己的警察,并留给了县公安队长李占山发挥自以为是,却破案乏力的“查脚印之功”,为此,李占山还差点抓错了在饭店里装广东仔、爱偷窥女人洗澡的胡怀军。
如果说做无用功是李占山最擅长的伎俩,那么他不分男女地将村民们召集来“走土灰、查脚印”的戏法则凸显出了他更加娴熟的愚蠢。
所幸,在与李占山并行不悖的“脚印哲学”之湖里,还飘荡着行之有效的、不肯回城的中医老教授李滨的“中医理论”,且两种理论的较量流溢出了巨大的而又无奈的黑色幽默:“肾不实则无胆”的定论虽然没有帮助那帮公安局里的“折腾鬼”找出真凶,却成功地排除了假凶,果然是“中医确实能救人!
”“脚印哲学”与“中医理论”无济于事的发挥,其实是导演自鸣得意的有意而为,否则接下来的剧情与更加牵强的破案思想——“衣服卷原理”就无法得到演绎与施展。
范大成第一次逃跑时携带的被卷成实卷衣服的景象作为铺垫,不但扳回了男主角李占山的智力,同时也使得案情在一年后水落石出,更给予了电影剧情的完整。
但当强奸犯范大成躺在草垛上对着被自己关在木笼中的李占山愤恨地说出“我喜欢她,但她为了回城,却上了别人的炕”这个比“衣服卷原理”更加牵强的作案动机时,我想,这部片子确实可以在被描述成“平庸”的二字前加一个“so”了。
作为同一类型的犯罪片,韩国导演奉俊昊的《杀人回忆》与之剧情相似,皆讲的是强奸犯四处流窜、作奸犯科之事,但后者不但害了命,且真凶未归案,显得更暗黑些。
但无论文艺环境是否放得开,导演都不应该呈现出过多的角色胡闹的镜头与旅游宣传片似的乡村原风景,毕竟他拍的可是剧情片。
电影原型是北京七十年代的双桥老流氓案,这个案子破了整十年。
原作案人名叫李宝城,两大特点:跑得快,因此案件代号为十八里店飞毛腿;和媳妇儿性生活不和谐,常常吵架,为了发泄怒火他外出作案。
据有关资料显示,李宝城作案380起,多为流氓罪,他其貌不扬,身高不足一米六,但是据部分遭迫害妇女反应这个人至少一米八。
导演估计是按照妇女心理预期,找了个又高又俊俏的小伙来扮演李宝城,电影中叫范大成,范大成摘下口罩露出真面目的时候,我满脑子“真好看哦,真高,还有腹肌。
究竟什么委屈啊冲我发泄吧!
”导演也把演员的强奸动机改了,把李宝城从一头遭人厌恶的种猪,改成了一头因为插队来到东北感情受到创伤的忧郁种猪。
让人恨不起来。
看的时候我满脑子的《杀人回忆》 故事都是发生在麦草丛生的地方,警长和警员都是胖瘦混搭外加一个女警卫,都是凭借着鞋印抓人最后发现抓错了,都有犯人逃跑进群众中央伪装成群众的戏份,哦,对,都有火车。
第一个不同点是,这个角色设置上多了个老太太和她的猪。
老太太叫蔡教授,十年前下放过来东北,懂中医会观相识人,配合警员办案的时候能看出来胖警长肾虚盗汗和阳痿。
老太太养了头猪,猪吃了她调配的中草药,骁勇善干,他和老太太贯穿始终,成为电影另一个主线,像在说:你们看吧,公猪精壮去各个猪栏里肏母猪,这是本事!
人不行,人上了兽性去肏大姑娘,这是流氓。
第二点不同的是,本片最后抓到了流氓。
我很少在荧幕上看到聪明的东北百姓,好像人一旦沾了东北口音就会变得愚蠢且一根筋。
导演是上海人,成长经历也和北方无关联,但被片子拍摄地选在了黑龙江伊春。
片子中每个人都在努力的扮蠢。
警长,愚钝,狂妄自大,多次措施抓流氓的机会。
警卫人员,掉以轻心玩忽职守。
就连在这个地方扎根十年的文化人蔡教授,在被平反即将离开这片土地的时候都说“我已经变成山炮了。
”山炮:形容人见识平庸,没见过世面。
我后来有翻看史料,发现导演还原故事还原的很好,很多抓捕失误的细节当时确实发生过。
不过把所有的行为刻意的盖上东北的帽子,是否显得过于刻意,轻佻和迂腐了呢?
扫了一圈其他的影评,看到一个题目是“你看过这么聪明的电影结尾么?
”我还真看过,上个月看的《我的青春期》也是个阉片,被阉了30分钟,这个被阉了14分钟。
都是演到结尾,真正的剧组出现了,喊着“123 action!"演员演一段儿再喊“咔!
”“过!
” 摆明了告诉观众:是不觉得电影台词很浮夸?
是不是觉得他们毫无演技?
没错哦,因为我们就是在演戏啊!
看完收拾收拾吃饭去吧。
我觉得这种找补毫无必要,与其这么结尾,不如把注意力转移到正片中演员的演技和台词功底上。
对了,壮阳药叫:淫羊藿。
据说《东北偏北》的故事灵感来源于真实的案件,那是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双桥老流氓”案。
看过相关案件资料,发现真实案件比电影来得更为曲折离奇,也更具有荒诞农村犯罪的意味。
影片从开始到中段,情节比较紧凑,虽然讲的是犯罪,但颇有几分黑色幽默的意思。
然而到了后段,就显得平淡无奇,有些事件和情绪没有好好的渲染和发挥,草草了事,比如小翠的结局。
没有刑侦知识的公安队长,劳改下放的老教授,这样一对破案搭档,可谓“秀才遇到兵”,他们在破案当中不断产生的碰撞、磨合,本指望会有新鲜而妙趣横生的种种情节,但是似乎都过于轻描淡写,流于一般。
罪犯最终落网的结局,显得有些敷衍仓促,甚至于他的犯罪动机,也没什么说服力,让人不太理解。
不过摄影挺出色的,影片是在东北的一个林场拍摄,天空、林海、草甸,秋天的昏黄萧瑟,冬天的茫茫雪白,挺美的。
进入12月以来看的国产片中,最喜欢这部《东北偏北》,甚至超过的《师父》,一部很特别的电影,有点复古的80年代侦破题材,有点朴实的东北往事,在山舞银蛇的北国风光中,演绎了一宗跌宕起伏的抓流氓的故事。
且不说厚重的思想探讨,就风格和叙事所体现,都足够精准。
《东北偏北》的故事背景放在文革之后,人们还处于小心翼翼的阶段,但已经有了张扬个性的苗头,这样一个妙微的时代的背景,让这个抓流氓的故事具有了深度,张秉坚导演很正确的并没有急于展现时代的症结,而是扎扎实实的做足了讲故事的功课,从性侵案接连发生这一悬念着手,一步一步展开粗中有细的李脚印队长和有学问的中医教授老太太联手破案的剧情,引出了一连串的闹剧。
剧情非常紧凑,旁枝末节很多但处理的干净利落,大老粗队长通过看脚印,明查暗访,大致摸清了罪犯的身份和习性,老太太通过科学和缜密的推断出罪犯的犯罪心理,从而给抓捕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可是真正落实的抓捕上,却是一次次的落空,无论雨夜的大追捕,还是集群众力量的围猎,最后都无功而访,就像那部著名的韩国犯罪片《杀人回忆》,神秘的流氓一次又一次与警察擦肩而过。
围绕“性”这个敏感的元素,影片不夸大不回避,无论对罪犯的动机,还是包括李队长、偷窥犯,以及蔡老太,小翠、春苗、彩凤等女性角色,对这些角色都有深入细致的性心理描写,而且该隐晦的隐晦,该直白的真白,这是本片的可爱之处。
犯罪题材一直都是营养丰富的温床,这里面有暴力、情色、阴暗、扭曲、欲望等等恶之花,总有优秀电影能从中饮,得出雅俗共赏的果实,例如那个让王保强入行的《盲井》,令曹保平成名的《光荣的愤怒》,还有看过了都说好的《白日焰火》,今年有《心迷宫》《十二公民》《烈日灼心》,一部比一部带劲,给乏善可陈的银幕带来了更多野性的力量。
和以上提到的这些电影不大一样,《东北偏北》的故事更贴近生活,更具有时代质感,这场闹剧里有很多黑色的、讽刺的、幽默的桥段,使其全程都没有尿点,一点一点不知不觉的把观众进入了一个悬念的迷宫,为了谜底而挠头,一边欢乐,一边开脑,这个叙事技巧非常高明,远胜过那些只会用不合逻辑的剧情制造阴暗氛围的类型模版片。
在那个朴素的时代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压抑,以及生理和心理双重的“营养”不良,李占山和对象的屡次好事不成,肾不行,嘴还硬,不喝老太太的药酒,却偷偷藏起一把淫羊藿,种猪的壮阳大餐,巧审偷窥狂的趣味,都深入生活,非常鲜活,再例如彩凤在做诱饵的过程中竟有了快意,小翠被退婚后跳了河,这都是值得深思的现实问题。
和生理上的缺失相比,他们更需要一种精神上的粮食,还好,在几年之后,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开放,东北也不再封闭,蔡老太在海边遇到了新一代的少年,认识了“耐克”,她在海边似乎在沉思,将来,会不会有人怀念那个已经逝去的时代。
片尾海滩,细思极恐,范兽医真的是最初的老流氓?
还是蔡教练故意掩饰?
最后海滩的人是范兽医吗?
范兽医是蔡教练的儿子吗?
最后的结尾还是精彩的,留下许多思考的空间,而每一个思路都是一种人性。
每一种可能性都有可能,这又代表着不同的人性,这是电影之外留给大家思考的,也是电影有限时间内未呈现出未表达出来的。
《东北偏北》,因为我是东北人,看到电影里的东北就感觉非常亲切。
这是一个讲述文革结束后一场抓流氓的荒唐事。
本来以为会是喜剧,其实是黑色幽默,但总是要用文艺的手法来拍就真觉得没意思了,市场不会关注太多,观众也不会喜欢。
片中唯一的亮点在它的结局方式,观众会觉得耳目一新。
总之,爱看不看。
全片完全根据作家萨苏的那篇文章:文革时期双桥老流氓案件抄袭的。
几乎原搬作者手稿,编剧和导演都没什么太大创意,草草了事,忽悠没看过萨苏文章的盆友们。
比萨苏文章写的内容差远了。
创作内涵比较丢人,没诚意。
去看看《京城十案》萨苏的文章,你懂的……浪费了原本好好的悬疑故事,唉。
电影创造者的悲哀…………
托了格瓦拉“新放映”的福,看了国产电影《东北偏北》,说实话,如果不是“新放映”我可能并不会走进电影观看。
我想肯定很多人跟我一样的想法,这个暑假档,该看的不该看的都看完了,接下来就等着看《刺客聂隐娘》和《烈日灼心》了,第三选择或许是张婉婷汤唯林青云的《三城记》(虽然我真的好难说服自己去成龙父母的故事)。
那《东北偏北》呢?
深受某些国产电影的毒害,或者说就算本人内心阴暗好了,先看《烈日灼心》的海报slogan:灭门大案、沉底七年、不法之徒、绝路狂飙。
《东北偏北》的slogan则是:全民抓流氓。
同样的类型同样的狂飙,会不会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其外,还有一部经典影片《西北偏北》在前面放着呢。
当2014年《白日焰火》在国内突破了亿元,加上同样为犯罪体裁的《烈日灼心》获得肯定,会不会有一大批打着“犯罪片”外衣电影加塞呢?
如同去年我们被小妞电影包围一样。
看完电影,发现对《东北偏北》的评断很矛盾,有着很绝妙精彩的地方,但是犹如间歇性的烟火,三星半。
导演张秉坚出生“富贵”,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78届,《东北偏北》的班底也可以说非常好,因为张导演美术系出身,整场的美术摄影非常漂亮,当老流浪躲在户外厕所从白天到黑夜的时候,夜幕降临像是画面被处理成油画风格,一度以为会以一张油画作为定格,没想到其实是一个正常的镜头。
美术风格会让人想到这部电影的监制、导演的同学霍建起,像他曾经的电影《暖》,色调漂亮,每一帧的配色都很讲究,这与现在的大柔光是完全不同的观影感受。
另外一位监制则是中国当下艺术片的推手——沈旸,从《白日焰火》柏林捧杯,到《路边野餐》洛迦诺获奖,让人臆想下这部电影的海外市场会如何呢?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份热帖,大致的意思现在的导演都是跨界的,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学生在哪里呢?
虽然现在导演门槛貌似很低(其实是无序),但我认为扎实的学院教育还是非常重要的。
在《东北偏北》中,除了前面所提到的美术与摄影,镜头语言也很突出,比如说电影到第90分钟,无数次在黑暗中出现过的老流氓终于正面出现在了屏幕上,兽医范大成依旧带着口罩,双目紧盯着屏幕,大、带一丝慌张、一些惊恐但更多的是凶狠,半拉子这位编外公安从前一刻误打罪犯时候的恶狠狠顿时吓尿瘫坐,紧接出现了牛眼特写!
三个镜头组合成蒙太奇很有冲击力,我在观众席里腿都软了。
我们在学电影知识的时候,蒙太奇总是处在最前面的那几章,但现在银幕上能用好这种基础电影语言的人还有多少呢?
【八卦时间:老流氓饰演者赖迦童在拍摄尔冬升导演的武侠巨制《三少爷的剑》时,尔冬升因为他深沉绵远的眼神特意多加了几场戏】。
但可惜的,如此吸睛的镜头之后,老流氓脱下了口罩,气场顿时弱了很多,然后开始透露出“变态”的原因,就更没意思了。
这里的“没意思’就是因为,在整部电影中,其实文革的时代背景表现的还是挺好的,淳朴的农场/无序的集体主义(追贼)/不专业的侦探人员,但老流氓的心理问题应该是16岁还跟母亲睡在一张床上吧。
因为初恋情人为了回城上了别人的炕,然后他就开始上别人的炕,说起来也可以通,但是前面90分钟如此戏弄公安,作案手法,这个原因作为造成心理状态的主要原因其实有些牵强。
但是导演还是让主人公开口说了,或许78届的学生中都有这样的一个情结。
电影的拍摄地时东北伊春市上甘岭卫国农场(瞧地名就知道这里是一个不知魏晋的世外桃源),导演喜欢汪峰2000年专辑《花火》中的《东北偏北》这首歌,在东北拍摄与主题曲,所以片名就如此任性的确定为了“东北偏北”(真的好任性哦,尤其是主题曲什么的)。
《东北偏北》除了拍摄地在东北,跟《西北偏北》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西北偏北”可以说是希区柯克最复杂的一部电影,一位广告公司经理被误认成一位特工,过程诡异,百口莫辩,因为这位特工即使有名字、有住所、有沾着头皮屑的梳子,但其实美国政府创造出来混淆视听的一个不存在的人,当加里格兰特沿着西北偏北方向想找到对方证实自己是自己的时候,可想而知一切是多么的荒谬与好玩。
那《东北偏北》呢?
这部电影改编自一个真实发生的案件,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的话,那就是“吊诡”,老流氓强奸了300多位而没被抓,公安前几次开展追捕竟然都发现了他,但是老流氓是飞毛腿跑的飞快,十来年后偶尔原因被抓了,但是关在牢房里被警察遗忘了……。
这简直是比艺术创作还曲折的故事,东北的吊诡不比西北的荒谬委婉呢。
但大家认为看完这个剧透就不看电影了嘛,骚年,不要森破,试想一下,一部电影的2/3都是追老流氓,发现了,追,跑了,再发现,再追,再跑,还有第三第四次哦。
大家闭上眼睛冥想下:嗯?
就是追和跑能有多少种电影形式来表现呢?
在追捕过程中,依次脚印大师、蔡教授、功勋犬轮番上场,难道靠他?
难道是他?
难道最后是靠冠军猪吗?
有一次有幸与林旭东老师交流(林老师是第六代导演的推手,王兵与贾樟柯许多电影的剪辑师),我问林老师:您喜欢什么电影呢?
他的答案是大卫芬奇的《十二宫杀手》,因为他睡着了醒来还是不能猜到结局,他最不喜的就是那些一眼望到底的电影,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中国版的《杀手回忆》,我个人觉得其实并不是,难道因为有双侦探和犯罪题材,这就是中国版的某某某吗?
这对导演的劳动还是太抹杀了,这部电影的风格与杀人回忆还是有本质的不同,一部充满了沉重/诡异当然也是痛心,《东北偏北》虽然也是伤心的题材但是导演还是想尽量用喜剧的风格来表述,这里喜剧风格的成功不是因为情节不断的反转,而是人物塑造的成功。
一直到以上我都很喜欢这部电影,但是最不喜欢的就是结尾,或许这也是学院派的缺点,最后在麦田中出现了打板的时候,哎,虽然我能理解,这难道是隐喻还有一个结局,但是这样的方式对于观众不太尊重,一下子就被打断了观影情绪,完全可以放在花絮或者彩蛋,用不破坏全片的形式来表现。
风景很美,东北的秋天有泛红的树林,粼粼波光。
冬天有大朵雪花缓缓飘落,皑皑草场寥寥人烟。
在这样的伊甸园,人类意识之初的性成了故事的主题。
强奸犯的性冲动,普通人的阳痿,以及处女情结。
再加上时代背景是70年代文革刚刚结束。
便产生了一部追逐与嘲弄的故事。
之前看过美剧《犯罪心理》,几乎每集在讲述BAU如何通过分析行为、心理抓到罪犯之外,也会叙述罪犯背后的人生故事。
这部《东北偏北》里强奸犯只是配角,但也有讲述他少年时期的阴影。
有两种视角的对视。
结尾很奇妙,可以理解成一种嘲弄:电影里的人生活在另一场电影里,或者理解成对结局的执念:我们总是期待光明正义。
导演大叔很可爱,可惜我近视眼看不清他的样子。
他解释了一番他的理念,然后说:“听到你们的笑声就足够了。
”嗯,确实笑了。
今天下午(8.23),被基友蛊惑曲参加了提前的放映会,大概就是提前放一放的,说实话,我后悔了,因为今天刚出门北京就下起了小雨,到达新中关影城的时候,雨下的更大了……当然这还是其次,其次是这部电影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关键情节如梗概所说,抓流氓。
但是,说句实话,我完完全全不知道为什么就开始抓流氓了,十分莫名其妙。
另外,主角蔡教练也很莫名其妙,我不太清楚她在文革中受了什么刺激,自己的孙女被强奸了,下一秒就眉开眼笑……另外本片的各种笑点也是莫名其妙,可能快比得上后会无期了吧……各种段子都是硬生生的插进去,十分无聊。
所以,整场看下来,尿点很足……关键是我完全不知道它在讲什么,各种视角啊,镜头啊都是莫名其妙,切的十分生硬。
不太明白为什么楼上几位会给这么高的评价,果然我还是没有艺术细胞……:(还有那个流氓……莫名其妙最后开始(略)煽情,十分莫名其妙,我都替主演感到尴尬啊……
可排入大陆2015年个人榜单前三...没有大咖、特效,靠的就是扎实叙事,还有东北美丽风光...后文革时期的办案故事,联想到以前该是有多少冤假错案啊...全片结尾才是眼前一亮,老顽童的感觉...最后大追捕的配乐让我想起星爷的零零发...
去的路上在奔跑。影院很冷差点感冒。回来路上一直聊影视圈招聘搜索排序。
哈哈哈 好污的片
这个警察队伍才是本片的主线。片尾李队长和蔡教练的相互融合,费了一小点脑筋吧?
客观上制作+意图可给两星,但在影院里看得我那叫一个坐立难安啊,只想它赶紧结束,这种观影体验也是罕见。类型杂糅的乱七八糟,各种节奏紊乱(剧情、剧本、表演、剪辑)。想要的太多,适得其反。
最后那段凶手自白太糟糕了,政策所迫的双结局处理令人哭笑不得。
这电影很高明地告诉我们,知识分子不着调、警察都是莽夫、人民都盲从……都抓不到强奸犯
头一次看完一部片子产生想把导演脑袋削放屁看看里面有多少大便的冲动,但能有点人文关怀和自觉就不能把一个如此的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电影单纯地处理成一个毫无内涵和反思的闹剧,你他妈处理成歌颂公安无敌的洗脑片也行啊。导演拿抓捕强奸妇女犯的过程取乐,这他妈是能够取乐的事情吗?这他妈导演脑子里得有多少大便啊?让观众跟着他一起嗨皮?南朝鲜的杀人回忆就是部不咋地的被过度吹嘘的电影,但是人家主创还他妈起码有点人文自觉,你妈的你给搞成一部喜剧,最后还来个间离效果这种贼几把low的处理把前面的本来就稀释的剧情彻底解体殆尽了。可以说是傻逼中的傻逼了,真几把无语,光腚总局能让这样的电影上映也是傻逼了。这些主创已经没有一点羞耻心了。
摄影美爆了
东北发生的真实案例改编,虽然电影想搞笑但这个强奸猥亵的这种性质的案件,让人觉得喜剧不起来,有点模仿杀人回忆的感觉,还可以吧
很多人根本没看懂吧,怪不得分这么低。回力的底耐克的面。老流氓继续逍遥法外。
也不想杀人回忆啊……
很美的東北秋天/初冬的鄉村景色。故事主題很明確,其中又不乏幽默和人情。
摄影不错风光美。国产片里少有的能让人感兴趣的题材——哪怕你说它是又抄又学。说不是学《杀人回忆》,你敢信么?那个回力鞋,不也是《杀人回忆》NICE鞋么。但这些其实都不是问题,演员问题很大。老太太半夜三更也去潜伏抓流氓,实在是硬朗得可以。凶手暴露后,一句我等你很久引发全场爆笑
掉沟里之后急转直下的生硬。导演挺能侃。
五千年的性压抑,到底行不行?片尾露脸的强奸犯满脸的忧郁哀伤45°阳光明媚潸然泪下过于的文艺青年,连犯案的理由都那么的无辜和被动,结尾巧妙的打板足见导演鸡贼啊哈哈哈哈和基友出了影院被抓住访谈也是,阳光明媚潸然泪下233333
摄像真不错 算烂尾了 就真实案件来讲改变的不好
比之杀人回忆差的不是一个等级!!太烂了!!就是一个山寨片!!
不到五个人,基本上算包场看了;风景太美了,打光摄影很干净,配乐选得莫名喜剧感;结局应该是打板前那个吧╮(╯_╰)╭犯人摘下口罩开始时整个人尴尬得不行。。。强奸就强奸,整啥恋母初恋啊
画面真的拍得很不错很不错,开头的树林、自行车、小桥和小河都特别好,晚上也拍得很好。剧情嘛,非一般地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