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电影之前,先是为89min的长度吃了一惊。
多角故事无法在短时间内合理展开情节是国产电影的普遍通病。
更何况导演还要给观众一个合理交代:这个世界是没有鬼的。
影片的开始是爱国主义反战教育片和风景区旅游宣传片,画面素雅干净,节奏和缓,气氛安怡。
我问基友:咱是不是走错厅了?
随着背景音提示的不断陈述,终于在开始将近十分钟的时候出现了漂浮“女尸”的片头。
此时,观众已经被告知,这是一个战火纷乱的时代,在保守的小村子里,我们的主人公们要被封建糟粕迫害了。
观众们就这样被填鸭了背景知识和故事主题。
而等到七大姑八大姨三舅老爷二叔公一般闲杂人等都出场自报家门之后,已过30分钟了。
导演还嫌不够,为了渲染苏二一家母子情深,硬是让林美人和小演员哭喊了5分钟。
长达40分钟的前戏,让我怀疑还影片还能不能高潮。
引入鬼的概念之后,在一分钟之内,挂掉了3个人,我们红衣“女鬼”的敬业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影片氛围也随之一变,阴森的水道,贴满咒符的房屋和树,压抑的祠堂,鬼影绰绰的山地和芦苇,可见导演在布景上还是下功夫的。
可惜林美人饰演的“女鬼”气场太过清婉幽怨小媳妇儿,削弱了整体感觉。
托光点总局的福,午夜红衣女鬼飞扬的长发拍出了一种舒蕾洗发水的效果。
接下来的情节以人物为轴,多线展开。
通过倒叙和插叙合理的“驱鬼”。
故事是下过心思的,推理和逻辑交代的也清楚,但由于时间的问题削弱了情节的整体张力。
再加上导演为了妇女的性解放,封建糟粕害人害己,要做有文化有理想的时代新女性,要相信正义和法制等育意义植入了大量对话,更使得情节交代的铺陈渲染显得局促不安。
在发展部分唯一值得一提的是莫小棋的激情戏,保守含蓄中不失律动激情,在同类题材中绝对能排进三甲。
林美人“还阳”后叙事再次归于平淡,伟大的导演在最后十分钟里还不忘赋予影片更多的教育意义,再次重申之前提到的种种良好思想后还不忘加上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普法教育以及构建和谐家庭的正确指导思想。
至此,影片终于结束了。
在我心中,最好的电影拥有引人入深的情节和触动人心的共鸣。
二等的,情节和共鸣任有其一便可。
三等电影,情节不完整或情感做作不真挚。
最差的,情节混乱情感缺失,拍出来应付市场糊弄观众。
国产恐怖片因为政策和商业运作上的原因,几乎全部可以归入最末一等级。
光点总局说,“我们国家十几亿人口,大部分人在农村,知识程度不高,如果我们说有鬼的话,他们会相信的。
” 说的好像广大群众一直以来最擅长的便是盲从和相信。
主流和谐的文化市场告诉我们,这是一个黑白分明的世界,大多数情况下邪不压正,政府和上帝一同保佑吃饱了饭和没吃饱饭的中国人民。
于是,无数像《绣花鞋》这样本应该阴森恐怖扭曲诡谲的电影变得温馨善良提供整齐划一的价值观指向的教育片。
然后呢,大家又都相信了它们所说的了吗?
四个女人的故事,四种不一样的美,苏二,江南小镇绣娘,丈夫为国征战,带着一儿一女,凭借一手绣工,支撑起一个家,温婉,贤淑,安静,柔顺,谦卑,善解人意,种种人们所能想象到的形容中国女人的古典美,似乎都加诸在了她的身上。
喜欢大小姐和两个小孩之间的亲情戏,流动的光影远比一张静止的海报更有感染力。
一身月白色的旗袍,端坐在庭院中,赶制着为绣着彼岸花图案的绣鞋,两个小孩手执风车,在庭院中追跑嬉戏,纵然没有看到过民国时候的家庭,但是大抵也能想象得出,这就是那个时代,就是最普通最珍贵的亲情。
影片中,似在若有若无中讨论者生与死的话题,中元节放水灯,苏二看着沉下水塘的纸灯,宽慰着祭奠亡妻的王理事,却告诉一双儿女,她有一天也会死去,但是现在,还是要心存希望的活着。
对于苏二来说,希望是什么?
是丈夫沈宣青平安归来,是一双儿女平安长大。
中元节的夜晚,一场命案,搅动了江南水乡的安宁,被人冤枉却百口莫辩的苏二被处以极刑。
竹笼里,苏二心心念念惦记着的是她的一双儿女,既是生离也是死别,淹没在海水之前的瞬间,她还在叮嘱孩子们要照顾好自己。
整部影片中,心如与孩子们的对手戏总是很感人。
这一幕有没有戳到你的泪点呢?
江南烟雨,依水而建的村落,青砖灰瓦的小院,码头上的贞节牌坊和水车,上演过无数悲欢离合的古老戏台,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树下的许愿佛,枝头的红色丝带,浓墨重彩渲染着旧时代的中国印记。
古代中国对于死亡有着很多的猜想,那些亡灵会选在头七的夜晚重回人间,枉死的冤魂更是如此。
头七夜之后,接二连三的命案让人们惶恐不安。
死去的人会有希望么?
然而乡绅、贞夫人等人是有希望的,希望“苏二”不要回来找自己索命,心中有鬼,世间便也有鬼。
至于村子里的其他人,各自有各自种下的因,也会收到结出的果。
至于两个小孩,却希望可以再次见到母亲,哪怕只是一缕幽魂,也要见见母亲。
每个人活着,都是为了希望,那一点点看不见摸不到的希望,让人们在最绝望的境地里也要坚强的活着,这大概就是这部电影给我们的忠关于电影 一直在想,什么是好的惊悚片呢?
不为了吓人而故作悬疑,看过之后恍然大悟,结局在情理之外却也在意料之中,没有欧美恐怖片的血腥,没有灵异电影的幽暗,红衣,绿色的芦苇,倒映着月光的水塘,立着一方方牌位的祠堂,空中飘落而下的蒙蒙细雨,当一副浓墨重彩的江南风景,变成了惊悚悬疑故事的背景,色彩原来也能成为一种制造惊恐的元素。
除了美景,当然还离不开没人,相对于苏二的温婉,莫小棋扮演的许氏要更泼辣、更追其自由,在那个守旧的年代,也算得上是特立独行了,小叶姑娘扮演的老师透露着理性的魅力,至于红姐扮演贞夫人,确实很病态,但是在她刚刚嫁为人妇之时,想必也是一身香闺正气。
一个圆满的故事,一个引人思考的主题,一群优秀的演员,成就了一部不错的电影吧?
关于电影 一直在想,什么是好的惊悚片呢?
不为了吓人而故作悬疑,看过之后恍然大悟,结局在情理之外却也在意料之中,没有欧美恐怖片的血腥,没有灵异电影的幽暗,红衣,绿色的芦苇,倒映着月光的水塘,立着一方方牌位的祠堂,空中飘落而下的蒙蒙细雨,当一副浓墨重彩的江南风景,变成了惊悚悬疑故事的背景,色彩原来也能成为一种制造惊恐的元素。
除了美景,当然还离不开没人,相对于苏二的温婉,莫小棋扮演的许氏要更泼辣、更追其自由,在那个守旧的年代,也算得上是特立独行了,小叶姑娘扮演的老师透露着理性的魅力,至于红姐扮演贞夫人,确实很病态,但是在她刚刚嫁为人妇之时,想必也是一身香闺正气。
一个圆满的故事,一个引人思考的主题,一群优秀的演员,成就了一部不错的电影吧?
一直对国产恐怖电影不抱有太大的期望,《绣花鞋》这部恐怖电影还是同学介绍我去看的,据说不错,因为周围的朋友都是不敢看恐怖片的,于是我和我妈就在家里看了这部电影。
说实话这部片子从一开始都没有任何刺激紧张的场面,而且剧情悬疑一眼就可以让人点破,当苏二的孩子看到苏二时,苏二就往前面跑,我心想:“一只鬼是怎么会用走的呢?
”真的这部电影剧情无聊透顶,简直烂到爆。
妈妈在我旁边看着这部电影时已经瞌睡连连了,当电影结束后,老妈对我说了句“还好没有去电影,不然80块钱电影票岂不是白白浪费了”一语道破,的确啊,还好那个时候我没有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真的非常不值。
文\Shirleysays有一天在电视上看郭德刚的访谈节目,长沙发上坐着大眼妹林心如。
他们在谈林心如的成名经历和最近的新片《绣花鞋》。
林心如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一直在笑,有时用手捂住嘴巴,笑得前仰后合,声音很响亮。
这样的女人在《绣花鞋》里演女鬼?
即便是电影公映之前就抛出了浮尸河上的诱人噱头,我心里仍然坚定地认为她是尔康的紫微。
怪不得早些年说琼瑶阿姨的电视剧是毒害青少年的大毒草,我就是深度中毒者之一。
《绣花鞋》号称是国产恐怖悬疑片,好像忘了加推理两个字,还应再加上惊悚。
如果把惊吓观众的词在影片宣传里都用全了的话,我估计这部片子的评价还会更差,观众的情感是脆弱的,瑕疵会被无限放大。
其实,说白了,就是一部鬼片。
但我们社会哪来的鬼?
这是广电总局说的。
我们被弄糊涂了,到底有没有鬼呀?
那么好吧,看一遍电影,大家一起来捉鬼吧!
故事发生在解放前的江南小镇,水乡烟雨蒙蒙,船坞夜泊,一派好风景。
享受电影中的眼睛旅行绝对是观影的乐趣之一。
开酒坊的沈家两个儿子都上了战场,却只回来了单腿的大哥沈宣白。
家里回来了男人,太太许氏和弟妹苏二(林心如饰)都很高兴。
苏二是镇上的刺绣能手,手艺足以维持生计。
坏就坏在有手艺上了,车夫丁大山被人杀掉了,身上有绣花针刺的洞,现场还有一只做工考究的绣花鞋。
凶杀案甭查了,苏二被浸了猪笼,接着镇上就开始闹鬼。。。。。。
这是一部女性主义题材的电影。
主线是在封建制度下,备受束缚的许氏和苏二妯娌俩的坎坷命运。
本片之所以放置于封建礼教的背景下,无非是为了释放狗血的剧情:偷情、淫乱、复仇和凶杀。
在我国的文化理念构建里,女鬼几乎成了妇女受到迫害或是不公正待遇后,所能反抗现实的唯一代名词,只有化成女鬼才有惩恶扬善的机会。
所以本片极力营造鬼的氛围,雨夜、清溪、红袍和披发都阴森恐怖的好元素,可就是令人害怕不起来。
要我说,大眼美女演不了女鬼,演个清纯美少女还差不多。
看片的过程中,总觉得情节像一根经年不用的烂线,质地糟透了,稍稍一用力就断了。
只要看到稍微有感觉点儿的镜头,画面就哗地一闪进下个情节,无厘头地一个接一个地增加死人。
片子被剪烂了,其实我特别想看片子中被剪掉的部分。
片尾许氏喊出的那段话更是意味深长:“许月芝,你自由啦,有压迫有束缚的地方,人们才能更渴望自由”。
苏二的话更逗:“重生后的人,才能体会到自由的可贵”。
这哪里是两个女鬼?
简直是两个准备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的女匪。
女性对于自由精神的向往轻易就被这不明意图的台词践踏了。
《绣花鞋》不算一部差电影,但实在看不出哪里好,鬼片里哪来的鬼?
我顶着雷准备迎接无数搬砖的来写这篇影评。
首先,我不得不说,这部被豆瓣评为4.8分的片子,确实有它的独到之处。
而豆瓣也确如大众怀着宽容之心去看待电影的人的评论一样,已经被一帮乌烟瘴气之人搞的内分泌失调。
但凡非国产,评分一律6分以上,这似乎已经成了标准,哪怕它真的无聊透顶,也会顶这个高分。
而国产片,即便再好看,也并非佳作。
也会分低到令人咂舌。
未公映的影片便可以评论,这使得很多人便来开始“内分泌失调”的为这部电影的分数失调。
其二,和荒村公寓相比,我觉得这片子至少可以算得上是有一个质的飞跃。
诚然,国产恐怖片不多,而我们的胃口又早已被日韩恐怖片的强大逻辑性撑的满满的。
动不动就拿死寂,拿午夜凶铃来说事儿。
我觉得这时不公平的,国产恐怖片仅仅起步,片子少之又少,仅仅那么几步,又都赐予国人强大的山寨性,所以改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李少红的“门”可谓一时声名鹊起,为何?
因为国产恐怖片太少。
所以这么一部烂片子也可以称王称霸。
而荒村系列,我就不想说什么了。
抄袭的痕迹太严重,而这也正是被我们所唾弃之处。
但绣花鞋的出现,我觉得是一个好的现象。
首先,它抄袭的痕迹很轻很轻,几乎到我们察觉不到。
而且剧情感十分丰富且富有一定的逻辑性。
显然,导演在这方面是下了功夫的。
再看演员阵容,我不是想贬低谁或是这么样,这样的一个阵容,只能算是准实力派演员。
并没有用任何和剧情无关的东西当作噱头。
这很好,至少说明并没有一味的以一些所谓的“三俗”博眼球。
(我看过天津卫视的“今夜有戏”,演员们做客老郭的节目谈电影,也只是说浸猪笼喝了很多脏水,而并没说有爆料一类的软炒作。
)当然有的人说片子里莫小棋是一大亮点,这我觉得无伤大雅。
换做欧美典型的血型恐怖片,哪一步里边儿不是SEX无数,怎么没人说三道四?
其三,国产电影需要时间。
更需要观众们给予公平的肯定以及信心,这样才能让那些真正想做好电影的人有信心做下去。
才能让国产电影市场逐渐在电影大市场中找到平衡。
而这个平衡需要观众们用客观,公平的眼睛和心去看待。
多了不说了,我不是说绣花鞋有多么的好。
我只是觉得,它没那么差。
而且从中还能看到国产电影的进步以及主创人员的努力,我觉得对当下的华语电影来说,这就足够了。
其实以“绣花鞋”作为悬念或者是恐怖标志的题材电视剧并不占少数,也多亏此番易名,如果照原来的“鬼妈妈”作为片名的话,一定会给观众造成更大的心理落差。
名字中的“鬼”被总局很顺利的拿走了,剩下了一双绣花鞋,再看完影片后,观众可能会觉得绣花鞋这一线索可能还不够印象深刻,但是作为片名却要比鬼妈妈稍胜一筹。
近些年来,国产恐怖片更注重强调精神分裂,幻觉,病人,梦境等等。
所有这些,再搭配几幅恐怖宣传海报,然后观众们就可以抱着打鬼捉鬼的心理去电影院开心一日游了,影片结束吐槽几句,这一天过得还算有点品味。
再后来,国产恐怖片又找到了粉丝群,于是笑声之后也听到了不少尖叫。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国产恐怖片会让人发笑不止,究其原因不少恐怖片只是借恐怖之名来掩内容之虚。
电影《绣花鞋》从理论上来说,也逃不过这样的模式,首先大背景下都没有鬼,长期以来观众们都吃了这颗定心丸。
所以国产恐怖片只能在悬疑及进步思想上下功夫了,这点影片内容还是很优秀的。
影片讲述了1948年的某江南水乡,壮年男子都被征去当兵,剩下的都是有残疾的男人及老弱妇孺。
传统的思想尤其是贞洁的传统束缚着不少妇女,面对着失去能力的军人丈夫归来,许氏也是无可奈何。
盼望军人丈夫归来的苏二,也面对极大的舆论压力以及自身有着强大的保护意识。
加上以乡绅老寡妇的传统思想迫害了的乡理事王致远。
影片以一进步青年 何楚君的角度回忆和讲述这一时代的悲剧。
同时也见证了受封建思想束缚的腐女怎样挣脱枷锁找回自由,而进步人士又是怎样的坠入封建深渊,然后就是各种死相了……说了半天还是没有鬼,讲了一个半小时的故事,诸如河灯,法事,鬼戏,符咒,佛像,头七的鬼元素却是明晃晃的闪耀其中。
故事说了一小时的悬念,聪明的观众都可以拍着大腿说,“嗨早都猜到了”。
影片剧情力求创新,相比其它的作品有一定的思想性。
同时片中的亮点也颇多,具体有这么几点:①影片的配乐能调动人心,鼓声,反弹琵琶声如同催命勾魂般②林心如演技还行,在被迫害时那几声哀怨仿佛就是紫薇再现③两位妇女,等回了丈夫的那位是八路军 而 死去那位是 国民党国产的恐怖片注定是不会有鬼的,但是鬼说不定哪天也能以一个正面教材频繁出现在电影当中。
这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恐怖片了。
我知道这个电影的评价不高,可能恐怖感达不到观众的要求吧!
但是我还是挺喜欢这个电影的。
莫小棋和惠英红在里面的演技忒棒了!
从《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就开始关注莫小棋,感觉她对于这种耐不住寂寞的女性最拿手了!
不过从生理本能来讲,这又是很真实的,故而会让人喜欢上她的奔放如火!
红姐就更不用说了,老戏骨!
虽然我也很喜欢林心如,但是她的演技真的比不上前两者,不过她现在饰演温婉的母性角色倒是很有那个感觉。
还有她的那两个孩子真可爱,小小地,还想着给妈妈做衣冠冢,也不害怕!
一个贞节牌坊束缚和约束了多少人,迷信又害死了多少人,我们无从得知。
这个电影似乎也没将这个讲透,提及掠过,当初也是以恐怖悬疑为卖点。
我想这也和电影的定位有关,电影为了票房而突出了恐怖,从而弱化了抨击迷信和传统,进而也失去了口碑,彻底沦为快餐电影。
~~林心如挺爱演恐怖片的嘛,说实在的国内的恐怖片基本上沿袭的是人吓人,只要看完结局你就发现没什么可怕的。
这片子亦如此。
除了个别场景个别镜头特意用音乐和声音营造出来的气氛,真没那么恐怖。
一般都可以看的,当然喜欢没事儿就尖叫一下装柔弱的就算了吧别去看了,装出来太假。
惠英红的表演可圈可点
原以为国产悬疑惊悚能逃离走进科学的怪圈,但却令人失望了,活生生的又一次走进科学加俞氏励志宣教,破除封建迷信,心中若有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王理事一出场便知是大反派,幕后黑手总是有着一段悲情的故事,井冈山一出场便知是替罪羊,虎逼的外壳下总有着脆弱的心灵。
悬而不疑,不惊不悚。。。
国产惊悚片基本只有两种情况,一是大反派很牛逼,二是神经病,无出其外。。。
写于2012年06月23日,网易博客@从前有座山话说,如果以后国产恐怖惊悚电影,蜕变成这般模样,我会更喜欢看的。
恐怖惊悚本来就不专属于鬼怪驱魔,而且我们不应该只纠结于这一丁点儿东西,在这块狭小的空间里发展了这么多年。
《绣花鞋》,总体来说,惊悚不足,精致有余。
电影采用中国传统的恐怖元素,红衣女鬼,绣花鞋,灵幡,冥纸,中元节,等等,背景又设在烟雨朦胧的江南水乡,由水而生的苍白与悲凉,从水而起的恐惧与惊慌,水的透明,水的倒影,水的静默,水的窒息,给故事增添了丝丝缕缕的颤栗。
虽说比海报要暖色调很多,因为这不是纯粹的恐怖片,不再是以血腥暴力惊悚的画面取胜,而是在于氛围的营造,意境的重叠,以及音乐的萦绕上赢取票房,正如导演叶伟民所说的,为中国恐怖惊悚片树立标杆。
毫不遮掩地讲,我真的很赞同,姑且不理网络上的吐槽贴吧。
《绣花鞋》制作精良,每个场景都是让人心惊惊的一幕,长发飘飘,红衣撩撩,而且服饰格外搭调,三十年代江南水乡的感觉果真质感十足,细腻有加。
惊悚元素都很典型,带着中国古典而又独特的气息,这绝非往日的恐怖电影或者外国电影R限制级暴力血腥以及国内港台的过分化妆与吓人效果能够媲美的,这部电影的亮点便是它让你从心里发麻,所谓世上本无鬼,心鬼夜敲门。
《绣花鞋》的精致典雅,端庄细腻深深打动了我。
融合了爱情,亲情以及其他复杂的情感,夹杂着思妇的闺怨与守候,人性的理想与仇恨,以及具备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特征的传统封建文明的迷信与现代文明的信仰之间的激烈冲突,这些糅合成了这部电影,让人惊悚之余,深思反省,因为问题很现实。
当然,事情总是不能尽善尽美的。
故事的情节显得有点跳跃性了,关于苏二怎么被利用的都讲得模糊,而且最后结局也有点犯晕,许氏自由之后怎么面对自己的家庭也是一个问题。
音乐真的很不错,可是配音的话就有点处理得不是特别理想,远近的空间距离感有点失调,左右声道和立体声道会搞不清楚。
而且,故事里面有些地方显得不太接得上,就如宣白打仗归来为什么会和许氏没有了感情热度,想不明白,单纯是战争的阴影还是。
凶案的最终结局还是挺赞的,出人意料啊。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看到国产恐怖惊悚片的希望啦。
但愿以后都能慢慢以这个为标榜而且逐步完善。
林心如脸好大。莫小棋还是蛮美的
当喜剧片看不错的好吧,我后座的中学生观影后对他的同学评价两字“和谐”,言简意赅~
原来浸猪笼是这么回事。敢不敢让中国人拍部真正的鬼片,狗日的广电总局。
这么简单的故事拍成半小时左右的短片还凑合,一个半小时作为电影版的走进科学太罗嗦了。
林心如很美的说~
独守空房的怨妇引发的血案,要悬疑就好好玩悬疑,要爱情就认真表达爱情,偏要去沾鬼片的边,结果是两边都不讨好,要惊悚故弄玄虚的手法拙劣,要爱情演员演技扭捏造作,有拍这种四不像电影的心思,去拍点能把握得更好的不行吗?
风景很漂亮,下雨的时候房子尤其有水乡那种萦绕不开的柔情.人就不要看了,怎么演怎么出戏.反正是没有鬼的,欲求不满的女人和男人借刀杀人而已.
纯属浪费表情,国内审查制度规定电影中不能有鬼,这是个常识性的铁律,所以压根就没相信林心如会死,一部要告诉人这世界上没有鬼的伪鬼片,有什么意义呢?要宣传破除迷信,委托《走近科学》拍个科教片拿到乡下去放放也就行了,费这个劲干嘛?
开始闹鬼那段吓死爹了!都说了世界上没有鬼,有鬼的都是心中有鬼。再说林心如那么面善怎么可能真的是鬼。我觉得也没用那么烂,国产恐怖片也就是悬疑片而已。
一颗星给莫小棋的胸,一颗心给扮鬼都那么紫薇的心如!
感觉挺好的。
只能将其称之为悬疑片,从篇幅上面,已经尽可能缩短到标准港产鬼片的篇幅了,但剧情还是孱弱无力。对于国产(尤其是影院上映)惊悚片,向来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几近变态的宣传噱头,却填补不了内容的空虚。过审、回本是此类片的最终目的,所以和广电总局打擦边球也是常有的事。
感觉所有演员都在打酱油。元素很多,值得肯定。战争创伤、贞节牌坊、青少年犯罪、乡村长老制、鬼的民俗、知识分子反封建迷信、局外人的某种全知见证……但未取舍,结果一团乱麻,无重点。制造气氛的手法依旧拙劣。惠英红角色本来能大做文章的,可惜了。漫漫长路遥遥征途,中国恐怖片啊,哎。
大陆恐怖片的老路子,没有什么地方恐怖的,故事片,悬疑也一般,以为总算等到部正统恐怖片,结果还是不是鬼的事情,在中国鬼都要失业了…………大陆恐怖片的窘境就是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太遗憾了!故事不错是那种完全可以展开的,结果也不知道导演要赶着去干嘛,一切都匆匆浮皮潦草的。节奏太快,细节都是点状,当连接成网状的时候又缺少细节支撑。片尾看得出对国内的审查制度作了不少牺牲。但放在国内的惊悚片里还算不错。不过这片子的预告片剪得真是精彩很是吸引人。
不敢看恐怖片的我都不觉得这个恐怖。。。
这种边嗑瓜子儿边看的鬼片要说吓人才真是吓人啊。要我说,干脆就往深里挖挖干脆排成反封建吃人礼教的正经片好了么,拍什么鬼片啊,丢人了不是。林心如长的倒是挺江南水乡温婉风的,就是一开口怎么都别扭了。那俩小孩一开口忒闹心,作的很。我从中间开始坐下来看之后就冲菜菜子吐槽说原来这是要反封建啊
不是鬼片,是亲情片!是故事片!
在国内众多山寨、恶俗、粗糙、无趣、莫名其妙到极致的鬼片大军中,这个算不错的了!至少人、景和画面尚有可圈可点之处~
其实光看名字就应该知道是惊悚片了 但绝不是恐怖片 惊悚悬疑吧 林心如从不会让我失望 必须去电影院顶一下 第一次去电影院支持惊悚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