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K-19:寡妇制造者

K-19: The Widowmaker,轰天潜舰,哈里逊福特K19,煞星号潜艇:K-19

主演:萨姆·斯普卢尔 ,彼得·斯戴宾斯,克里斯蒂安·卡玛戈,Roman Podhora,Sam Redford,Steve Nicolson,连姆·尼森,拉维尔·伊斯亚诺夫,蒂姆·伍德沃德,莱斯·施拉普内尔,肖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德国,加拿大,美国语言:英语,俄语年份:2002

《K-19:寡妇制造者》剧照

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1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2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3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4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5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6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13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14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15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16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17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18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19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20

《K-19:寡妇制造者》剧情介绍

K-19:寡妇制造者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K19是苏联第一艘战略核潜艇。 影片导演凯瑟琳·毕格罗是首位奥斯卡最佳女导演奖获得者。 亚里克西(哈里森·福特 Harrison Ford 饰)船长,在冷战最为紧张的时刻接到命令接替原船长米克黑尔( 连姆·尼森 Liam Neeson 饰)出任核动力导弹潜艇K-19的指挥官。亚里克西的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尽快将这艘维护不当的潜艇投入作战戒备,执行其处女航行。但是两人和全艇忠诚的官兵们压根也没想到他们会去执行什么任务。他们也无法料想到失败的代价对于他们以及全世界会意味着什么。那时,一个核反应堆发生故障,一个危险的燃料棒即将溶融、发生核爆炸,这将肯定使艇上所有人员葬身海底。当时他们在北冰洋底游弋,是全体船员们的勇敢,以及船长对国家和对船员们的职责感最终挽救了K-19,避免了一场即将发生的核灾难。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开国将帅授衔1955走,打鬼子去职场杀手极品老妈第一季市子你好,我的银色恋人罪恶先锋小农夫战火中的芭蕾腾空的日子想被女子高中生杀掉画魂缠身梅艳芳菲亿万第六季期限人生午夜惊梦豺狼计划九丹红色地毯黑色梦最爱出现了宝刀未老锁链战记:赫克瑟塔斯之光老娘还没死第二季超能少年第五季狗狗复仇者联盟漳水情皮卡德罗逃亡隔墙有情人

《K-19:寡妇制造者》长篇影评

 1 ) K-19:寡妇制造者(2002)

各种战争片品类中,潜艇题材似乎是最能出佳作的。

逼仄空间内随时准备爆炸的雄性荷尔蒙,还有什么更能令人心跳加速?

这部凯瑟琳·毕格罗执导的旧作取材于史实。

苏联大名鼎鼎的K-19核潜艇,就像是潜艇界的泰坦尼克,虽然拥有最强硬件,但似乎生来就伴随着被诅咒的命运,这部传记片就讲述这艘外号“寡妇制造者”的巨舰首次远航执行任务时发生的悲剧。

故事设定像极了我大爱的《红潮风暴》,双船长争权,进退维谷的伦理博弈,剧情没有《红潮》的虚构故事中那般激烈,但更多了一份人性纠葛。

哈里森·福特和连姆·尼森两大硬汉全程针锋相对,最后却惺惺相惜,几乎不靠任何爆破特效,但火药味却足以炸裂全场。

(8.5/10)

 2 ) 忠心尽责

<K19-寡妇制造者>观后些许感受你能为你手中所做的尽责到何种程度?

你能为你的团队忠心到什么地步?

当生命安全与你的职责发生巨大冲突时,你愿意献上自己吗?

其实,这是我向自己发出的问题。

我对瓦提姆这个人有太多感触了,他如此的真实,他看到遭受辐射的弟兄惨不忍睹的样子,恐惧到不能呼吸、不能站住。

他只是一个刚毕业的学生,遇到这样重大的事故,他的表现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如果是我,我恐怕要恐惧到休克了。

那种面对死亡的恐惧我略微能够感受,因我也曾有以为自己是面对死亡的时候,那个时候是一丁点力量也没有,软弱恐惧到极限。

瓦提姆看望躺在床上弟兄时,我能感受到他心中的羞愧,他多么愿意去尽忠尽责,但是他胜不过他的软弱。

当初他来这艘船报道的时候,带着单纯的信心,有着奉献精神,更是有雄心壮志愿意为岗位坚守到底,但事实是:他逃避了。

他里面的惧怕胜过了忠心,他为此而羞惭痛悔。

最终,瓦提姆战胜了他自己,为自己的职责尽忠到底,就算是恶心呕吐,他要尽忠;就算是血管爆裂、内脏出血,他要尽忠;就算是失去视力,他要尽忠;就算是癌细胞把他立刻吞噬、承受生不如死的痛苦,他要尽忠;就算是核辐射摧毁他的生命,他要尽忠。

他无愧于他的良心,无愧于他的团队。

他生命的改变太令我感动,太令我震撼。

不是为了国家的荣耀,不是为了自己的名誉,而是对自己的团队忠心!

我能为我的主、为教会做到如此吗?

主爱我,为我舍命、钉在十字架上,我能为主舍命吗?

我不敢说我能,但我真希望我的生命可以做到!

从这部影片中我得到的其他领受:一艘船只有一个船长,船员要无条件的顺服,团队也是如此,要相信领头人,他以更高的角度考虑全局,甚至是以世界或者超越世界的眼光去考虑事情;没有一个团队是完美的,其中会有破口,你是抱怨、离开、还是去尽忠堵住破口呢?

你要对得起你的生命和弟兄们的生命!

(这句话是对我自己说的)还有很多情节值得深思,暂时总结到这里吧,没时间了。

 3 ) 我们的答案是相同的

起初想看这部电影是一种对武器暴力美学的渴求。

想象着能一睹潜艇冷发射,或者ss-20的英姿。

可是导演把我们引向另一个方向;如何看待集体主义的爱国行为?

作为一名学生,一个有点偏科研的大学生,最深的感触可能就是自己工作沉重的责任感。

假如我们设计了一艘实战用的潜艇,是否敢像亚里克西一样,毫不犹豫的测试它的极限,相信它的坚实?

在冷战期间,苏联人在军事上有过很多这样那样的技术问题。

其原因无非是技术落后或者违反科学常规的盲目提高建设速度。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联盟一号的事故。

就是被写进小学课本的“感人”的小数点的故事,一个被大环境掩盖了的航天悲剧。

关于cccp暴风雪航天飞机,我们除了叹息还能做什么呢?

可能如今只有孤寂的“登月火箭王”才能能理解苏联科学家们无人理会的辛酸吧。

为了赶在美国之前的登月,强行提前发射时间牺牲了那么多优秀的宇航员。

但是谁想过他们是谁的丈夫,又是谁的儿子呢?

说到底,人类精英们成为了意识形态的棋子。

看完这部影片我们首先要问,为什么Polenin船长要忠实的执行Vostrikov船长的命令?

为什么政委剥夺了Vostrikov船长的职权,Polenin却逮捕了他们?

我想说,问题一旦提升到了国家利益的高度,都是不能谈的。

就像《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不论他是否是被迫的,他就是叛国的。

人自然有权利说自己有权利“把枪口抬高10cm”来让自己能面对自己的良心。

不过那是对别人,对于军人,生命和祖国永远是祖国是第一位的。

而生命永远都是第二位的,无论是自己的还是部下的。

Vostrikov所考虑的永远是祖国,即使是向美军求助,也是在毁坏潜艇为前提的。

所以我们不难理解Polenin的自尊是什么;“随时为祖国牺牲自己和自己的同志们。

”所以Vostrikov和Polenin在最终的高度上都是一样的。

他们在某些必要性的争论虽然激烈,但是并不阻碍什么。

无论东西方在对待这个问题上是没有太多的疑问的。

我们的答案一定是相同的。

只是这部影片是美国人拍的,让苏联人回答。

如果让苏联人拍一部电影,美国人也只能像这部影片一样回答了。

矛盾只是战争与人性的矛盾,永远没法令所有人安心接受。

有关电影的另外的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新的反应堆长官最后牺牲自己去抢修反应堆?

没有什么比责任更好的解释了。

寡妇制造者,是一个深刻的名字。

在建造的时候死了很多人,在航行的时候死了很多人。

潜艇的目的是为了在敌人毁灭祖国的时候给敌人制造更多的寡妇。

但是所有人,无论苏联人还是美国人的努力却是尽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寡妇制造者呢?

只能说不是制造更多的寡妇,而是和平,才是对寡妇制造者最大的褒奖。

 4 ) 同舟共济

这是一艘倒霉透顶的船,搭载着一群倒霉透顶的船员。

看了一些影评,似乎很多人认为这部电影是表现苏联官兵不计个人牺牲,为国家而战,宣扬爱国主义的影片...这其实大错特错了。

我认为,这部电影从本质上讲是体现人类在面对困难时被逼出来的团结一心的精神。

我记得邓尼茨说过,为什么世界上各国语言都有同舟共济或类似的说法,而没有“同营共济”来形容陆地生活的?

这是因为,在喜怒无常的汪洋大海之中,只有共济才有可能生存下去。

同舟共济是一种什么概念?

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为战友堵枪眼,而是每个人都要各司其职,要有高度责任感。

艇长的职责就是发号施令,指挥全局。

副长的职责就是成为衔接艇长与船员的桥梁,监督命令的执行或是反馈船员的不满。

航海长的职责就是领航,机电长的任务就是负责技术维护等等。

一名合格的军人应当尽到自己的职责义务。

从本片中看,虽然船上人员都有各种性格缺陷,尽管船员与艇长关系恶化,但他们大多数都把职责放在第一位,从一盘散沙直到形成一个优良的团队。

K-19虽然发生严重事故,但从影片中我们可以发现,每个船员已经在职责范围内为同伴付出了最大努力。

他们并不是喊着国家口号去战斗的,而是出于同舟共济的互助精神。

K-19事故是一个失败,但这个失败主要是由苏联政府造成的,事后却要让K-19官兵们充当替罪羊。

苏联解体之后,K-19幸存的官兵们又重新聚集在一起,为死去的同伴默哀,点出导演的真正意图。

这部电影的确是在唱颂歌,但并不是为苏联政府(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这是部美国电影),也不是歌颂苏联官兵对国家如何忠心,这部电影歌颂的是K-19的128名成员在接踵而至的危险当中同舟共济的精神。

本片故事与历史上K-19事故存在很大出入,导演也已声明只是根据真实历史改编而成,所以不应该以看待历史片的角度去看这部电影。

导演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5 ) 萨利机长14年前的加强版

对比K19和萨利机长两部经典影片,一个讲述的是在失去与海军总部无线电联系下舰长的指挥,一个讲述的是在极短暂反应时间无例行指导下的指挥。

两部共同点都是无上级指示情况下一线指挥官的个人决定。

个人决定,就要探讨深植根在指挥官心底的使命是什么,这是本片探讨和歌颂的核心,也是比萨利机长更加深刻之处。

K19舰长(哈里森饰)是个人抱负、组织使命、人性光辉的交汇点和爆发点。

当发现反应堆温度再次升高,维修失败,爆炸可能摧毁美军基地进而引起NATO报复,K19舰长从个人抱负角度出发应该要求把潜艇开回苏联基地,从组织使命角度出发不把潜艇交给美国人不接受美国营救是底线,从人性出发有义务解救全艇官兵,同时为了世界和平把潜艇下潜牺牲潜艇全员避免核战更是对人类的责任。

哈里森福特忍耐的表情下是复杂的使命思想争斗,直到他被剥夺舰长权利,而又被戏剧性的归还,当副舰长说用'请求'而不是'命令'去向全员告知实情时候,舰长已经放下了苏维埃官员的身份,而真正作为一个人、作为同舟共济的兄弟请求全舰官兵下沉。

拥有毁灭力量的军人应该以和平为最高使命!

舰长的决策,那些穿着防化服冲到反应堆的官兵,冒着10分钟辐射从此变为怪物的辐射,淋漓尽致散发人性的光辉,影片为每一名进到反应堆的情景都配上了教堂里的颂歌,反应堆里的每一秒都值得千万人点起蜡烛为之歌颂。

影片震撼之处就在于是依据真实事件改编,不禁联想到2000年俄罗斯K141(库尔斯克潜艇)全员阵亡事件。

从苏维埃到俄罗斯,老兵不死,军人的传统永存。

 6 ) ~

一个女导演拍的纯爷们电影。

一部好莱坞拍的英语对白的纯苏联电影。

基于事实改编的冷战时期军事电影,大都是这个套路。

因为历史上美苏没有在当时正面开战,所以看这种片子的时候结局是一定的,开头一定是军备竞赛如火如荼,核战争一触即发。

双方都在等一个恰当的时机,然后给自己找一个合理的打着正义幌子的开战借口。

但双方又都是极力克制着,不给对方这样的借口。

这过程中肯定有人为此牺牲。

电影人就把这些解密的故事排练出来。

不同的导演拍出来的肯定味道不一样。

如果看了Kathryn的《拆弹部队》,你就不难理解拍k19的时候,她是怀着相似的目的吧。

人性至上。

 7 ) K-19

这部电影显然不符合我们国家的爱国主义教育片标准,然而这部电影远比那些所谓的“教育片”更能触动我的爱国情怀。

从冰上足球、士兵跳水到军校刚毕业的军官,虽是不同的选择,但说的都是人性、本能,是那么的真实、可信。

有时候我们只需要真相,人们自会判断。

还有我想当这些军人作出抉择时,将自己的生命牺牲给了国家,而不是那个"Party"。

PARTY≠COUNTRY!GOVERNMENT≠COUNTRY!

 8 ) 男人的荣誉、勇气和责任

《K-19:寡妇制造者 K-19: The Widowmaker 》男人的荣誉、勇气和责任。

很久没有看到这样震撼的电影了,没有一枪一弹,照样惊心动魄,紧张的气氛让人简直喘不过气,是我看过的凯瑟琳•毕格罗的最佳影片,比那个政治正确的《拆弹专家》强多了。

新舰长哈里森•福特,从严治军,对手下高标准严要求,好像不近人情,但是他的训练后面都发挥了作用。

况且各军事强国都有类似“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格言。

虽然他一心想往上爬,也用了一些手段,不过就别让我重复拿破仑的名言了吧。

再说,那些达官贵人也希望有能干的继承人帮他们保住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

对于新舰长,他最大的勇气在勇于担当。

当他的K19出故障导致辐射超标,舰员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依然违抗上级命令,让他的舰员转移到美国军舰上。

他的责任在于,在保住了舰员的生命后,为了不让潜艇落入美军手里,依然决定自己孤身一人留在潜艇,并且把船沉到海底,最大限度保住军事机密。

老舰长连姆•尼森,被降级成副舰长,不爽是人之常情,没有反应那才叫见鬼。

不过他依然最大限度地支持新舰长的工作,在舰员、军官与舰长之间充当缓冲地带。

当政委、水手长等人密谋反叛的时候,他毅然挺身而出,粉碎反叛阴谋,依然保持着男人的荣誉、勇气和责任。

电影里舰员的性格描写也很丰富,比如那个新来的反应堆操作员,平时维修设备的时候兢兢业业,当他第一次要冒死抢修反应堆的时候,却退缩了,不过怕死也是人之常情,何况他还是第一次上船、出海的菜鸟。

但是英雄终究是英雄,当面临第二次生死考验的时候,他把生死置之度外,抢修反应堆并修好,为K19返航奠定基础。

当然,这毕竟是描写苏联海军的,为了政治正确,导演还是把K19的政委、水手长描写成坏人。

总的来说,我对IMDB对本片的评分表示不解,这绝对是一部佳作,用一句好莱坞电影来形容导演:凯瑟琳•毕格罗天生就是做导演的,就像鲨鱼天生会游泳。

 9 ) K-19

什么是爱国?

什么又是军人最大的仁道?

爱国不是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是你能够为国家做什么核潜艇,舰队的最先进的潜艇,在美苏争霸时代,它无异于祖国国力的象征,可当核泄漏发生时,是为了军人最大的仁道而弃船求生,还是为了祖国的安危而牺牲自己的士兵?

The boat is a big family。

面对同仁的误解,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熟悉的面孔,如何抉择?

当危险排除,S270出现在面前,而得到的命令却是不允许拯救自己心爱的士兵,船长坦然决定,让自己的士兵撤离潜艇,同仁告诉自己后果时却以"Maybe it's a family tradition"坦然带过。

还记得,船长决定接受美国人帮助后自己在房间着装的情景,说起自己心爱的父亲每次出海都带着祖国的一把泥土……他,爱自己的祖国,愿意为他付出生命;他,爱惜自己的士兵,愿意为他们承担“叛国”的罪名……

 10 ) 有些人死了,但他仍然活着

自己付出了,没有回报不说还要保持沉默,接受审判电影最后,苏联解体那一刻看的出来他一定很伤心我想无论他为他的祖国付出再多他也不会后悔,至于承认和回报,我想他根本就没有考虑过

《K-19:寡妇制造者》短评

毕格罗的片真的很不抓人

3分钟前
  • .
  • 还行

被掌握话语权的后果在几十年后也会凸显,个人英雄主义绝不是苏联的主旋律

7分钟前
  • 回春
  • 较差

被黑暗抹去名字的勇敢心。

12分钟前
  • 加长凯迪拉克扎蝴蝶结
  • 还行

对于舰长,在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下属的责任之间该如何抉择?对于军人,荣誉和生命之间该怎样取舍?在这样的立意之下,两个小时修船的戏竟然拍得波澜壮阔,再次佩服毕导的掌控力。

14分钟前
  • Piglette
  • 推荐

导演认为不是美帝打败了苏联,是苏联自乱阵脚,美帝不费吹灰之力成为胜利者。这不符合美国价值观吧。美式个人英雄主义拯救并瓦解了俄式个人自大主义。最后发现是拆弹部队的导演,这一切就合理多了。两个男主像是双胞胎。真的是防化服,不是防辐射服吗?

18分钟前
  • 容貌焦虑主理人
  • 较差

多好的一个题材,拍成这么个节奏可惜了。

23分钟前
  • Cartman
  • 还行

long-lived comrades

27分钟前
  • feelzero
  • 推荐

一群没受过训练的衰仔还在潜艇上不停作死最后力挽狂澜,高级黑

31分钟前
  • momo
  • 较差

非常...毕格罗。美国制造的苏联爱国主义故事,唯一的违和感就是一众俄腔英语...... 其实用英语就会别扭、用俄语又不现实,两难。

36分钟前
  • Merindigo
  • 还行

哎,看到这种军人题材的我就想到我家那位,真的,好舍不得他吃一点点苦头。电影就有点乏味,站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还有点看头,其他的不过是牺牲和奉献的老一套,而且还没有感人的地方。

39分钟前
  • 圆橙子
  • 还行

电视剧?23分钟还没展开剧情。

40分钟前
  • 不听话的土司
  • 较差

苏联为什么会失败,怎么能不失败

45分钟前
  • 谷梁
  • 推荐

你们都是英雄。。。你们都是一群英语说得很溜的苏联士兵。。。

46分钟前
  • 力荐

人,总是要用自己的一些行动证明些什么,好像这样才是真的做了某件事。其实,真正发挥作用的人,那些有用的人,并非取决于他们做过什么,而在于他们在风浪之中是否依旧能够坚持到最后,坚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尽自己的本分。

49分钟前
  • son47
  • 力荐

进反应堆舱室抢修那段看的人心里难受死了

54分钟前
  • 伯克希尔
  • 推荐

赴死的战士,他们悲哀,他们荣耀

56分钟前
  • 小四不象
  • 推荐

美国人觉得他们很帅 到处去拍别人国家历史的电影.

57分钟前
  • Берег
  • 很差

共产党到了哪里都是一样的。K19虽然没团灭- -。。但是。。额。。。

60分钟前
  • Staben
  • 还行

美国人拍苏联潜艇灾难,总是有种隔山打墙的感觉。整体意识形态还算克制,但是立场不同,嘲讽不可避免。不过把牺牲完全归结于个人,个体生命的崇高与同舟共济的兄弟情,又未免太煽情。在当时年代,我相信国家意志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信仰,把其完全剥离,不现实。

1小时前
  • julie
  • 还行

原来她一直在拍这种题材和主题

1小时前
  • 二道贩子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