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网剧而言,八分以上。
亮点(含剧透!
):1.唐僧背上“不宜食用”,给了西游里面唐僧屡屡被抓而从未被吃的一种解释2.boss开始以为是沙僧,结果不是,但又确实与沙僧有关,故事发生在流沙河很圆3.石和花还是可以自圆其说,既解释了为何一吻钟情,也解释了金刚不坏之身4.唐僧和沙僧演的有点意思,尽管唐僧确实模仿大话5.女一长得还不错6.这大概是我看过的第一部妖怪不吃唐僧而是吃孙悟空的剧7.最大亮点是结局,回归历史,神来之笔不足太多了,高潮一点也不燃,孙悟空刻画的很一般(至少我是这么感觉的,对比本剧其他角色,孙悟空存在感很弱,最后神装特效也很差),情感戏不感人,等等。
话说回来,一部网络电影真要拍的那么完美,大片们的脸往哪搁?
一个人讨厌了自己,就有了心魔。
“其实我只是在这讲故事,换取一点干粮。
”唐僧拿回钵里的馒头。
“那世界上有妖怪吗?
”小孩问大人。
“哪有什么妖怪,都被齐天大圣打跑了。
”黄沙满天里,唐僧一个人慢慢走远。
故事里有谁呢?
花妖,和大圣同一灵石所变,她对于他就不一样。
这是万妖之城,沙漠里的植物化人形,看似平常的百姓,都是妖,花妖是这里的公主。
但他们都不害人的,还听说过齐天大圣和天蓬元帅,知道大圣神勇无敌。
大圣和天蓬来到了万花国,也就是万妖之城,寻找师傅。
大圣有一颗石心,不能动凡心,否则,会破了金刚不坏之身。
花妖为了拯救万花国,要刺穿他的石心,她觉得大圣救过她,人还不错,也动了心,下不去手。
沙妖,唐僧九世心魔幻化而成,要取大圣的石心,逼迫花妖,她会怎样选择,沙妖有没有得逞,故事还在继续。
大圣还是大圣,要继续去西天取经,那漫漫黄沙路上,只留下一株颜色妖娆的花。
他要往前走,不能留恋世间半分,他是斗战胜佛,要去除心魔,要助师取经。
这一路,还会遇到很多妖怪,他是人们心中那个无所不胜的齐天大圣,他不想讨厌自己。
大圣是在故事里呢?
还是在那漫长的途中呢?
唐僧,确实是去了西天取经,一个人的西游。
但,大圣,是所有人心里的大圣,无往不胜。
《悟空传》、《大圣归来》、《大话西游》、《西游降魔篇》,被解读太多遍的《西游记》面目很多,大圣也各不相同,但他一直是国人心中的超级英雄,大IP。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西游的故事,他们漫游,斩妖除魔,七十二变,最后,到达终点。
人生的路途千般万般,但总是要一个人往前走。
没有那么多精彩的故事,也不要越来越讨厌自己。
导演说,他就想写一个人的西游,是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人吧。
美院出身的导演,对道具花费的心思是可见的,唐僧的宝冠、锡杖,大圣的金箍、定海神针,八戒的挂牌,无一不是很考究,做工精良,纹路细致。
特效,是为电影服务的,并没有喧宾夺主,难能可贵,导演说,完成它的任务就可以了,出现时间短。
故事,是完整讲好了的。
台词,生动,出其不意,埋藏大家都懂的梗,会心一笑。
没有冗长的打斗戏,尴尬的情感戏,不太舒服的价值观,而是一个有趣、别出心裁的西游故事,干净利落的讲完了。
稍显遗憾的是结尾,没能让人更加触动,可能留在下一部再继续讲述吧。
期待西游的路上,所有人的大圣,一个人的故事。
什么垃圾玩意,铺垫半天以为是老沙的居然不是老沙,真老沙脖子挂起一堆人头就是憨憨老实个性出场,妆都没画完就龙套出场合理吗?
讲故事都讲不明白,呸呸呸呸呸呸,特效最后打斗猴子红绫非整那么长像被牵了狗绳在打架,最后最后还要多一段是唐僧在讲的故事,总之无语住了,浪费时间的玩意,还有白龙马全场罢工了吗
烂啊,经典片可以改编,但为啥故事这么烂。
女主 范梦,射手座,身高172,1996年12月21日出生在郑州,喜欢唱歌,跳舞,骑马,滑雪。
可塑性强,性格乐观向上,多次参与平面拍摄,校园微电影,以及动画配音。
但靠她难以撑起这部片子,尤其是剧本这么烂的前景下。
烂啊,经典片可以改编,但为啥故事这么烂。
女主 范梦,射手座,身高172,1996年12月21日出生在郑州,喜欢唱歌,跳舞,骑马,滑雪。
可塑性强,性格乐观向上,多次参与平面拍摄,校园微电影,以及动画配音。
但靠她难以撑起这部片子,尤其是剧本这么烂的前景下。
我一直相信有信仰的人是快乐的!
三藏法师的取经之路在外人看来无比艰辛,但是有几个人能体会他的快乐呢?
从来就没有孙悟空,只有苦行僧那强大的灵魂!
从来就没有妖怪,只有人心内里不堪直视的丑陋!
坚持,坚持下去,正能量随行才能有未来!
本片剧情逻辑性很好,结尾实乃点睛之笔!
比最近的任何一部西游都要好看许多!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特效,但是如果连特效也上去了,最近的这些部文体两开花的西游院线电影岂不是可以去吃屎了?
不不,也许吃屎都赶不上热的!
西游IP之所以经久不衰,一是因为不要版权费,谁都可以拿来用;二是因为受众面广,商业化有保障;三是因为与时俱进,不断有人把当下的时代精神、人生感悟注入进去,不断做创新,使它充满生命力。
这些年西游IP电影的改编套路主要有以下几种:1、悟空恋爱了。
《大话西游》(1995):紫霞的危在旦夕激发了悟空的战斗力。
不戴金箍,如何救你,戴上金箍,如何爱你。
《西游记之大闹天宫》(2014):九尾狐白如雪的死激发了悟空的战斗力。
《悟空传》(2017)阿紫的死激发了悟空的战斗力。
《齐天大圣·万妖之城》(2018):花妖小曼的死激发了悟空的战斗力。
2、唐僧恋爱了。
《情癫大圣》(2005):蜥蜴妖岳美艳(外星人)的危在旦夕激发了唐僧的战斗力——到天庭被群殴。
《西游降魔篇》(2013):段小姐的死激发了唐僧的战斗力——如来神掌。
《西游记女儿国》(2018):女儿国的危在旦夕激发了唐僧的战斗力——向佛祖求救。
3、唐僧师徒价值观分歧。
《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2016):悟空执意要杀妖,唐僧执意要度妖,结果徒弟向师父妥协。
《西游伏妖篇》(2017):前半段师徒互看不爽,恨得牙痒痒,下半段师徒因为小善(白骨精)是不是妖的问题而自相残杀,结果是联手演戏引大魔王九宫真人(九头金雕)现身。
但内部矛盾只是被外部威胁暂时掩盖,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4、唐僧师徒都不是主角。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5):主角是小娃子江流儿,输出了正义、勇敢的价值观,激发孙悟空解除了法力封印。
《万万没想到》(2015):主角是石牛之灵王大锤,从无力的小人物,成长为拯救石牛镇的大英雄。
——————————————附:探讨《西游记》中一些有趣现象问题一:堂堂齐天大圣为什么还要搬救兵?
答:网上常见解释:(1)紧箍咒是一个封印,孙悟空的能力被封住了;(2)大闹天宫的时候,神仙们保留了实力,但是当自己的跟班下凡惹事的时候,就不得不亮出看家法宝了;(3)孙悟空五百年没有练功了,别的妖精都练功,早超过它了;(4)孙悟空要保护唐僧,瞻前顾后,有本事也使不出来,怕生事端。
李天飞认为这些说法都是大家瞎猜的,更科学的解释是,《西游记》里大闹天宫的和西天取经的根本不是同一个猴儿。
《西游记》的故事是从民间传说中逐渐演化来的,而民间传说五花八门,不同地方的传说里,猴子的性格也不一样。
大闹天宫的这只猴子,来自南方的传说,南方关于猴精的传说比较多,而且都很彪悍。
辅佐唐僧西天取经的这只猴子,来自玄奘西行取经路上遇到过的一个胡人,叫石磐陀,给玄奘做过向导。
当时的中原人都觉得胡人长的像猴子。
那你可能又要问了,既然是编故事,为啥不能给他编的厉害一点呢?
因为《西游记》取经故事的本质是要宣扬佛教信仰的,相信佛法才能逢凶化吉,要是一个孙悟空把什么问题都解决了,那佛教的存在就没有意义了。
问题二:孙悟空为什么被封为“弼马温”?
答:《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明朝人,明朝的时候有一匹好马是很有面子的事,跟我们今天开豪车的感觉差不多。
养马最怕的就是得瘟疫,从北魏以来,中国人都相信只要在马厩里拴一只猴子,马就不会得病了。
李时珍也很信这个,他说“弼马温”这个官名虽然是吴承恩虚构的,但正好谐音“避马瘟”,意思是避免马得瘟疫。
问题三:唐僧为什么要蒸着吃?
答:《西游记》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唐朝人的烹饪方法只有蒸、煮、烤三种。
炒、煎、炸都是宋朝才出现的,因为宋朝才开始大量使用铁锅。
问题四:哪吒为什么穿那么少?
答:《西游记》原著里哪吒不仅高大威猛,而且身上宝甲、战靴、锦袍一应俱全。
我们今天在电视上看到的形象是来自《封神演义》里描述的:手拿火尖枪,脚踩风火轮,身披混天绫,颈戴乾坤圈。
《西游记》里哪吒是个配角,但《封神演义》里哪吒可是主角,所以必须给哪吒制造一些大家记得住的细节。
《封神演义》作者先从《西游记》里抄了红孩儿,再从《南游记》里借了风火轮和乾坤圈,就凑出了哪吒现在的样子。
故事很完整,特效一般吧,最为点睛的应该就是借我那几分钟吧。
冲着那几分钟打了个四星。
影片的小点基本集中在唐僧身上了,还有,那个反派大boss长得太丑了......陈浩民演的猴子是活泼可爱的(TVB),这次塑造的猴子冷面不冷心,喜欢和小孩子玩,打怪时候喘气声比以前大了,已经不年轻了。
一部电视剧最重要的就是编剧、演员、导演。
想想八九十年代当年我们国家拍摄的那些电视剧,像西游记之类的,成为人们心中的经典,但是当年的条件之差是现代人无法想象得到的。
仍然可以出现经典,而香港TVB制作经费有限,一两个月就能出一部电视剧,依然也有经典出现。
可是现在我们国家的电视剧是怎么了?
要钱有钱要演员,有演员,要编剧,有编剧,可是为什么就只能出现这些烂片?
是市场大环境造成的,还是有消费群体的存在?
亦或者说,就是为了圈钱的,根本不要求质量。
同类型的电视剧太多太多了,都是烂片中的烂片,可就是有人喜欢看,哪怕剧情雷同,人设相同,再怎么着也是有人看的。
而编剧把近些年类似的电视剧挨个抄一个遍,改改人名,改改剧情,就能成为一部新的电视剧。
还是有这样的垃圾,电视台愿意播出,市场需要改变了。
有的观众已经被培养成了傻子,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就像冯小刚说的,中国市场上确实存在一定的垃圾观众。
但是冯小刚不知道的是,这些垃圾观众的产生,是被垃圾电视剧给培养起来的。
刚看前几分钟的时候,我以为天龙八部里面的段誉,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封神榜里面的哪吒,那个帅气与演技并存的神仙哥哥又回来了。
可是……我不明白了,为什么别的演员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演技也在不断的增长,哪怕演技没有半分毫的进步,也不至于退步吧。
陈浩民彻底打破了我这个观念,越往后片子越烂。
我真的无法理解,陈浩民整张脸跟打了硅胶似的,动都没法动,说话发脾气,就是靠瞪眼大声吼。
瞪眼你能瞪得过安卓拉baby吗?
想当咆哮帝,你咆哮得过马景涛吗?
自从当年演了济公之后演技那是飞速下降,看来我心目中的神仙哥哥已经死了,现在活着的是陈浩民。
应该说拍得有点当年《大话西游》的感觉,但是内容情节还是太过粗糙。
唐僧乖乖听孙悟空的教诲,呆在圈里,最终又被妖怪变的小孩子骗了,既是老故事又是新说法,值得肯定。
但唐僧变成油嘴滑舌精细鬼,就不符合人物设定了,一个得道高僧,遇到妖怪就哭鼻子,自然不对,但是巧舌如簧更不对。
至于核心情节,孙悟空的石头心,既是力量的来源(不能动情,无欲则刚,所以能够金刚不坏),但也是弱点,而最后“否定之否定”,小爱不如大爱,大爱的力量来得更猛烈,的确也说得通。
还是值得肯定的,虽然算不上出色。
18.3.21
古典小说《西游记》无疑是中国电影市场目前最大的一个IP,近些年贺岁档从未缺席由其衍生出的各类型作品,包括今年春节档的《西游记之女儿国》,以及前几年的《西游·降魔》、《西游·伏妖》、《西游记之打闹天宫》、《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甚至还有结合现代喜剧元素的《大闹天竺》等喜剧作品。
这些作品几乎都根植于这部小说建立的世界观,即便是“以突破原有世界观”而扬名的《悟空传》也终究难以摆脱原著的架构。
虽说《西游记》原本瑰丽、多元的幻想世界还有无限可供创作的空间,但如何在当代视觉文化中探索更多叙述可能,则成为不少电影工作者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刚刚上映的《齐天大圣·万妖之城》(以下简称《万妖之城》)中,笔者似乎看到了一些可贵的、新颖的尝试。
随着各大视频网站的不断壮大和互相竞争,网络大电影成为各平台除外购资源之外,最能吸引受众且累积定向粉丝的方式。
视频网站的会员制管理方式为各大平台积攒了大量受众,除平台上的广告收入外,自制的网络大电影、连续剧和综艺节目就成为各大网站将巨大受众基数转化为直接利益的最有效方式。
为此,网络大电影以其大数量、低成本、短周期、好故事的特点,逐渐成为院线电影的一大有力竞争对手。
但同时,也因其低成本、短周期特点造成作品质量参差不齐,饱受网友诟病。
《万妖之城》在网络上引起的争议很大,讨论的焦点在其制作水准上。
但我却认为,即便是一部网络大电影,《万妖之城》在整体水平上远远高于当前很多的院线大片。
《万妖之城》是一部很聪明的作品,它最大限度地归避掉自己的缺陷:在演员选择上,选择知名度较大的陈浩民和林子聪来担任主角,陈浩民饰演的孙悟空虽不及六小龄童老师,却同样深入人心。
林子聪憨态可掬的银幕形象也与猪八戒憨厚可爱的形象吻合;在故事讲述上,这部电影采取此前任何西游系列都从未尝试过的全新结局,一改西游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也颠覆了影片整体的叙事结构,几乎是整个电影的神来之笔。
吴承恩(有争议)在创作西游神魔故事时,依照的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即唐太宗时期的和尚玄奘只身徒步去天竺(印度)游学的经历。
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
归国后,他的弟子将其游历的遭遇辑成一部《大唐西域记》,记载一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但没有什么险象环生的故事。
而《西游记》是梦、是神话,里面有武功盖世的英雄、浩渺天宫和世外桃源花果山,它给我们打造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由此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层,开凿一代又一代民众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如今,西游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然而玄奘独自取经的真实事件却少有人过问。
《万妖之城》真正走出了原有西游的世界观,展现给所有人,在原本的西游世界里,故事的主角是唐僧和三个弟子,但在玄奘的西游世界里,故事的主角可能是孙悟空。
《万妖之城》旨在描摹的另类西游大抵就是如此,它不破坏原本梦幻瑰丽的奇妙世界,但它也会在关键时候提醒观众,应该跳脱出幻境回到现实中来。
在电影中,孙悟空或许就是唐三藏编造出来抵御心魔的另一个自己,他武功盖世、玩世不恭、嫉恶如仇,对邪恶零容忍,可以大杀四方,同时他拥有七情六欲,嬉笑怒骂皆是司空见惯,但反观金蝉子,天之骄子,生下来就被赋予了西天取经的使命,无论多少次投胎转世,他都要走过流沙河,都要遭遇那不可避免的一劫。
《万妖之城》立足于“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哲学思辨问题上,开创地采用这样一个反转结局,不仅将“西游”中隐含的宗教、政治内涵展现出来,同时也对真实的玄奘孤独取经之旅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那一刻,唐僧即玄奘,玄奘即唐僧。
很尬的一部片。全程两倍速看完。不推荐
对于西游记的解读还是有自己的角度的。我现在还是比较喜欢看一些非86版的西游记的解读。
说实话,结局挺让人惊喜的。真心的,这个构思似乎还没有出现在所有西游系列里面,却精准地诠释了西游这个神话故事的精髓。虽说制作水准不行,但编剧似乎不能背这个锅
一个人取经
挺一般的
唉,孙悟空到底多少女朋友
说真的,并不差!
比下有余比上不足,这算拍好还是没拍好呢
取经路漫漫,若没有那些徒弟的故事唐僧一人那该有多寂寥~
竟然还有两部
优酷看的,搞笑的戏份和一些文戏,还有最后其实没有孙悟空没有八戒沙僧的结局还是不错的,就是孙悟空的石心要爱情设定就有点俗,西游题材拍的太多,可发挥的余地也不多,勉强及格吧
有些地方挺搞笑的 比贺岁片西游记系列好看
最后那一幕只有唐僧一个人取经并给人们讲故事有点寓意
弱
居然还不错!前段感觉有悟空传的影子,最后又有大话西游的影子。故事讲圆了,完爆一众西游烂片,就是特效布景廉价的像90年代老片。。。
特效动画是顶级的,服化美术设计完美,完全感觉像书里走出来的,古代传统神仙形象,很有中国风中国特色,但最大的缺点就是剧本的缺点,这没法抢救,千篇一律,看开头就猜到了结尾,而且必须要有一个萌萌的角色担当吗?怎么每一部都这样?
就影片而言,最多两分,能看到大话与大圣归来等影子,但最后结局一转,只有玄奘一人,三徒弟除妖降魔的故事只是为了换路人一个馒头,然后一个人继续完成取经大业,这么碉堡的结局几乎把这部烂片瞬间升华成神作,足以追加两分
悟空初恋。略搞笑。
还可以 就是最后打斗场面太乱了 看着头晕
3星以上。原以为是烂片,其实还可以。情节逻辑虽然有很多硬伤。但是也不乏小亮点。指路小道和沙僧都有喜感的,唐僧也有出彩。悟空和八戒表演得都还过得去,就是大情节逻辑站不住脚。结尾处理的很有意思,可惜没点透,既然谈到了心魔,悟空八戒沙僧众妖种种其实都是玄奘心魔。有心魔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