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对本片期待很大,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主演有瑞恩·高斯林,太喜欢他演的《充气娃娃之恋》,加上这个故事感觉也挺不错,相信他演来应该会挺靠谱,看了影片之后,感觉果然如此,两位主演都有着不错的发挥,只是故事略微生涩了点,显得不是那么紧凑而吸引人,如果能静下心来看,还是一部挺好的片子,尤其喜欢那一股80年代的怀旧风。。
An interesting thriller featuring two of my favourite leads. Unsurprisingly the acting is great by not only them, but the entire cast. Although cliche to a fault, it is a great story by itself, but definitely has the feel of a missed opportunity for something much bigger. I understand the back story, the father-son relationship aspect of the film, and I like the tone that gives the film, but perhaps it dwelled on that a little too much and missed the more human aspect of the characters.
不错的题材,可惜不够连贯,也不知道导演想表现什么。
镜头中Kirsten Dunst美极了。
Ryan Gosling 演得不错,中年造型化妆上有点假。
"All Good Things throws so many narrative balls in the air that you may struggle to catch up."(Peter Travers from "Rolling Stone")"...when it comes to a feature film, leaving an audience with an incomplete feeling is not always the best approach." (James Berardinelli from "Reelviews")"...the screenplay seems to be fighting against the reality that some stories may not be suited for the movie treatment." (Jason McKiernan from Filmcritic.com)Verdict: 7 out of 10
冲着高司令看了All Good Things,到结尾时发现自己流鼻血了...电影没有评分那么低吧?
根据真人真事改变,高司令很适合演这种内心戏丰富又有些病态的已婚男人,比如另外的《蓝色情人节》。
所以心理有隐疾更容易出事的是男人,女的歇斯底里一会也就好了男女主角一见倾心,David & Katie在阳光下田园风画面真是美好,像极了不停转圈着小碎花裙。
All Good Things Come to an End...这个电影就是要把各式美好毁灭得粉粉碎才肯罢休,始作俑者,就是David 。
看完很重要两点感受:1、女的经济一定要独立,已经无数部片子讲过这个道理。
2、父亲对儿子成长的影响不可磨灭,昨天刚看《追风筝的人》,父亲和儿子有冲突矛盾时尤其容易对孩子成长产生影响。
影片里父亲冷酷无情,先压迫妻子,妻子意欲自杀时他故意让儿子在场,希冀牺牲儿子的心智来阻止妻子。
你说他是不是有病啊?
也可见...他伤害妻子有多深,她才能如此决绝。
最胁迫人的是女主的这句台词,她很想要孩子,但丈夫软弱到承担不起父亲的角色,无奈逼迫她堕胎。
她说:We should never regret the things we do, only the things we don't do. But,i had an abortion.I don't know what that is,if it's something i did or something i didn't do?“这个世界最易碎的就是男人酒杯少女梦,钢丝爱情以及现代社会善良和高贵的心。
”可见她有多么挣扎,但是她没有失去挽救丈夫的信心。
影片里David 是各种阴暗与病态,Katie则是各种美好和阳光。
可光靠一个人的努力,总会失衡。
最后她只能依靠毒品带来解脱。
一开始David对朋友说,世界上怎么会有她那么好的人,他做什么,她从不反对。
朋友说,因为她不了解你。
城府极深的是David父亲,他说动媳妇,让她劝丈夫接手家族生意。
David因为爱作动力,所以做了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这一切全是因为她,这是不是也是一种伟大?
可是到头来这种生活并不是Katie想要的。
所以。。
真是。。
男女思维构造不同,争论永远不休,各有各的立场。
David一定也很爱Katie,尽管他不懂怎么去爱。
Katie的个人发展切不可超过他的领域,比如生育、再接受教育的需求,这些都可能令她渐行渐远不受掌控,每当这些事情发生时David就犯病,用暴力、用冷漠、用折磨。
女生以前似乎更快乐,现在因为你,她变得不快乐。
不能因为你不快乐,也惩罚她、让她不快乐啊。
可是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占有。
讽刺的是,Katie没有因为这样就放弃挽救她的丈夫,这其实是影片想传递的另一种美好吧,她一次次试图用爱唤醒沉迷的丈夫,尽管最后徒劳。
现代人好像容易有这种精神洁癖,就和David一样,自从童年目睹母亲自杀,他一有忤逆就掐灭,一有不顺从就毁灭,所以才会逐渐滑入深渊万劫不复,弑妻、指使杀人、肢解……有人说David变态,其实他演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因为我们性格中都有阴暗面。
我就很怕因为我时常的神叨给今后生活带来不确定因素,没有两个人是重合的,最难控制的是思想。
只是不能因为有不顺遂就要彻底毁灭它,不是孩子,需要长大。
影片有画面是两相呼应的,一个人在用枪瞄准头部而同时David在瞄准拍苍蝇之类的,我相信在平行的世界是会有人同步的。
最后Katie在回忆的阳光里渐行渐远的那段,真是迷死人了,真是美好。
这部影片像洋葱,一层层剖析不完的。
才想起来,忘记哭了。
看完想起黄子华的金句:爱情同掳人勒索没分别,不是我死给你看,就是你死给我看。
“你肯乖乖留系度米好啦,系都要逼我出手。
”
《所有美好的东西》片名,All Good Things, 后面跟着的是(must) come to an end。
电影告诉我们,再美好的东西也终有终结的一天,不是讽刺的意思,只是世间一个容易被人们所遗忘的真理。
对应中国古话,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所有美好的东西,暗示着所有的一切都不美好。
没有所谓王子与灰姑娘从此以后幸福的生活着,没有所谓嫁入豪门变飞上枝头变凤凰,没有所谓父慈子孝、兄弟和睦、手足情深,没有所谓上流社会、锦衣玉食、无忧无虑,也没有所谓法治社会、讲究证据、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每一个富贵之家背后必然隐藏着令人神伤的家族杯具,每一段浮华都由腐败与罪恶堆砌而成。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我就爱喂猪,摘摘路边小野花,你却要我去卖房和收租。
我心理变态,是你逼我的。
这个片子的剪辑手法我喜欢,因为剪辑出色,因此片子也变得有吸引力起来。
伴着苍凉男声自述开始的,是一段温暖、明亮的童年回忆,全部是关于妈妈与孩子的快乐生活,这段影像中的爸爸,只在教孩子开车时出现了片刻,其余时候,只是那个戴着墨镜、冷冷坐在背景处当壁花的旁观者。
妈妈离去之后,这孩子的世界,只余一片黑暗与冰凉,就像全片的基调。
所以这悲剧,一开始已注定。
我特别特别喜欢这开头,和美丽悠远的配乐。
片尾也是这样的音乐,带人进入无尽悠远美好的回忆里。
导演的叙事功力也很令人赞赏,事件并非平铺直叙,而是朦朦胧胧、似是而非、充满暧昧的叙述,逐渐铺开。
血腥的画面很少,正面的暴力场景也不多,只有几个相对来说比较突兀出现的施暴场景,反而更显得让人不寒而栗。
有作为老人的男主角的接受庭审的自述,有对事件发生当时当场的再现,有作为对事件真相的合理想象。
一切显得毫无头绪、杂乱无章的纠结在一起,拼凑出来的所谓真相只有一个:变态富二代因占有欲而杀了自己的妻子并抛尸,之后作为异装癖扮成女人到别处生活。
被知道真相的好友要挟之后,以利引诱邻居老头杀了好友,最后杀了邻居灭口。
最后的最后,因为他出生地产大亨家庭,所以至今逍遥法外,富贵到死。
导演想表达的也许就是,不管再怎么美好的东西,终将被生活的残酷撕裂,越是表面美好的东西,越是消失得快,让你痛得深。
抬起头来,坚强一点,走出过去的阴影,你才能笑得更久一些。
最后分享一点关于这部影片的幕后花絮,看过之后,你会对人生无常,天地不仁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
作者:迦楠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414663/answer/44456789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要说失误成就经典,前面答案中的任何一部电影和我下面要提到的片子比起来都是小巫见大巫了。
其它电影中演员的失误对电影的影响只是锦上添花,在经典之中提供了些许花絮。
而这部片子的“演员”失误发生在片尾,最重要的部分,成就了该片的经典。
无论是从因为“演员”的失误造成的轰动效应,当观众看到这个失误时的震撼,还是这个失误对该“演员”、对相关人员造成的影响上来说,这部影片绝对是史无前例的。
这部影片就是:纪录片:《纽约灾星》先来认识一下我们的主人公:罗伯特·德斯特(Robert A. Durst)。
他出身于纽约最显赫的房地产家族之一:Durst家族,该家族旗下地产包括但不限于:时报广场4号(纳斯达克总部所在地)、布莱恩公园一号(Durst集团总部和美国银行总部所在地),以及新世贸中心一号楼。
罗伯特·德斯特在幼年时,一天夜晚,被他的父亲叫到窗前,亲眼目睹了他母亲的坠楼身亡,而他之后的人生也再三卷入离奇的死亡之中。
1、 妻子之死在和弟弟争夺家族继承权失败后,德斯特与第一任妻子凯瑟琳的婚姻生活也出现了裂痕。
1982年,凯瑟琳在离开了他们位于纽约的乡间住所后失踪,所有人都认为是德斯特所为,警方却始终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证据,法院最终没能成功起诉德斯特。
2、密友之死犯罪小说作家苏珊·伯曼是德斯特最好的朋友。
2000年,当调查人员重启对凯瑟琳失踪案的调查,准备去拜访可能的知情人苏珊时,却发现她在家中被枪杀。
奇怪的是,在苏珊被害的前一天,有人向警局寄出了一封预告死亡的匿名信。
她的死亡让人们的视线又一次回到了德斯特身上。
不过,尽管德斯特嫌疑重大,却依旧因证据不足而无法起诉他。
3、邻居之死为了摆脱各方的指控骚扰,德斯特伪装成哑巴女人租住在德克萨斯州。
2001年,他开枪打死了他同租在一栋楼里的邻居莫里斯·布莱克,并将他的尸体肢解,扔进了加尔维斯顿湾。
2003年,德斯特被指控谋杀布莱克,他聘用了最好的律师,最终让陪审团相信,他是出于正当防卫才杀了人:“我没有杀我的朋友,我只是肢解了他”。
德斯特又一次逃出生天。
德斯特的故事似乎就此结束了,一个如此显见的恶魔,却一次又一次地逃脱了法律的制裁。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似乎很难再找到证据来坐实他的谋杀行径,他的余生也许会在平淡中安然度过,任三个被害者的灵魂在人世间孤独游荡,无处伸冤。
山穷水复疑无路,故事进展到这,出现了转折,起因于2010年上映的另一部电影《所有美好的东西》。
出于对“变态故事”(monster story)的偏好,导演安德鲁·杰瑞克奇(Andrew Jarecki)将罗伯特·德斯特的故事搬上了荧幕,并取名为《所有美好的东西》(好讽刺的名字)。
当然,德斯特作为当事人也兴致勃勃的观看了这部电影,不知作为自由人的德斯特在电影院中看着自己的完美犯罪杰作,心中是有多得意。
看完电影后,出于未知的原因(或许是他觉得能拍出这部电影的人是一个非常了解他的人,或许是电影的某些情节拍的不到点子上,又或许是他觉得电影的放映可能在舆论上对他不利,他想通过交流以正视听),意犹未尽的德斯特打了个电话给了杰瑞克奇,要求安排一次对他的采访。
于是,就有了这部惊世骇俗的纪录片:《纽约灾星》。
这部纪录片(导演当然也是安德鲁·杰瑞克奇)通过将德斯特往昔的生活影像、庭审录像、犯罪现场还原、对其他当事人的采访等内容和导演在受到邀请后对德斯特的采访穿插在一起。
影片回顾了德斯特此前经历的风风雨雨,与《所有美好的东西》中大胆推测并表现作案过程不同,纪录片不能擅自表现没有证据的东西,虽然请到了当事人亲自出马推演剧情,但是除了将外界看到的德斯特的一生重演一遍,将所有现有的证据重新筛查一遍之外,对于案情似乎也再不能有所推进了。
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剧组发现的一封信和罗伯特·德斯特的一个习惯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
警告!!
核心内容剧透!!!
核心内容剧透!!!
核心内容剧透!!!
警告!!
采访过程中,苏珊·伯曼的儿子给了剧组一封德斯特早年寄给苏珊的信,关键的地址拼写错误与当年寄给警察局的匿名信一致。
剧组掌握了这份重要的证据后,再次邀请罗伯特·德斯特接受采访。
在杰瑞克奇突然出示了这份证据之后,德斯特通过双手搓脸掩饰了他内心的惊慌。
杰瑞克奇在达到了他所要的效果后适时结束了采访。
之后,德斯特表示要上厕所,随着他去厕所的是夹在他衬衫上未及取下的微型话筒。
在受到了突如其来的打击后,德斯特在厕所里自言自语的说了如下的话:
There it is.You’re caught. You are right,of course. But,you can’t imagine. Arrest him. I don’t know what’s in the house. Oh,I want this. What a disaster. He was right. I was wrong. And the burping.I’m having difficulty with the question. What the hell did I do? Killed them all,of course.罗伯特·德斯特的习惯就是会在采访间隙莫名的喃喃自语。
影片中他不止一次的出现了这种情况,而这一次,却是致命的。
身背三起命案却仍能逍遥法外,可见其心思缜密,滴水不漏。
而再严谨的人也有疏漏的时候,善于伪装的恶狼也会在被扒下羊皮的那一刻惊慌失措。
昔日的冷酷杀手栽在了一个小小的麦克风上。
法庭上检察官无数次想让他承认的话,10年后,在一个逼仄的厕所里,德斯特向全世界的观众们说了出来。
一个文质彬彬的老人出人意料的发出魔鬼的低吟,让毫无防备的观众瞬时跌入了最黑暗也最寒冷的冰窟。
有人会问:题主问的是演员,而真实的纪录片中的德斯特能算是演员吗?
罗伯特·德斯特绝对是一个演技高超的演员,在现实中,他时时刻刻都在演戏,以至于在他认为安全的时候总会自言自语排练自己的谎言,纠正自己的错误,只有在这一刻他可以跳出他的谎言护罩审视一个真实的自己。
没有人能够出演一个如此让人不寒而栗的现代开膛手,只有他自己能够胜任这样一个角色。
幸运的是,他失误了。
2015年3月16日,罗伯特·德斯特被起诉犯下一级谋杀罪名。
目前因有自杀倾向被关押在新奥尔良当地精神病院(据网络消息)。
笑容看着那么易碎Katie,一如之前邓斯特之前在《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伊丽莎白镇》里的表演,心灵玻璃般单纯而易碎的女孩,她背过身去,手拎着鞋子,或坐在桌上,轻轻荡着修长的腿,轻仰着头,一阵率性的大笑过后,她停下来,静静地看着你,一阵无辜的忧伤过后,她轻轻侧着头,轻轻上扬着嘴角,又如一只毛色白净的小猫,幽幽的,午后柔软的阳光刚好缓缓披在她的后背上。
然而这一次,单纯的她不再走进一个编织柔软的世界里,眼睁睁地看着她走进漩涡。
与他认识,只因一次修水管的经历,然后她便挽着他的手不顾他父亲的反对走进严肃的社交场,这是邓斯特式女孩的率性爱情。
她的单纯,让她以为,与他的生活与他的婚姻,不问过去,不想太多的未来,只要有爱就足够,那么简单地开始,就可以一直和她单纯的设想一样天长地久。
然而偏偏这个他的世界,一旦打开,黑暗就波涛汹涌成漩涡。
Katie初带David见家人的那个夜晚,David显得与她的家人格格不入。
也许正暗示着Katie与David世界的不同,一个是单纯美好的,浸融着小康之家的其乐融融,另一个却是阴郁无情,像一条无尽的隧道。
一开始她就昏头转向地迷失在一片温柔乡里,那么容易便认定了他,把自己交了出去,以为这个软弱得可恨的他是个坚强的战士,勇敢地抵抗父亲安排好的命运。
残酷的事实是,他不曾大声地对父亲说出那一声决绝的“不”,只是消极地逃离了纽约,恬静的小镇生活不过是另一种依靠父亲生活的形式。
他父亲说,回到纽约,你可以给她丰衣足食的生活。
他没有拒绝。
事实上,又有谁知道,他选择回去,是真的为了她,还是他软弱顺从的天性使然?
正是这种不了解让Katie对他百依百顺,失去了自我,正如她朋友所说的“ you give up everything you‘ve done just because of him”,不断对他顺从着,牺牲自己。
一开始David对朋友说,世界上怎么会有她那么好的人,他做什么,她从不反对。
朋友说,因为她不了解你。
一语成谶,他做什么,即使是伤害她,她也不会反对。
而当David的黑暗世界打开大门时,她依旧单纯地以为,握住David的手,她那颗单纯的心灵就能传递给David对抗黑暗的力量,于是,即使是抵抗,她最终也是无力继续,就像那个被David暴打的深夜,她逃出去后又回到David门口一样,她一次次不顾自己心灵的滴血回到David身边,终究在漩涡里越陷越深。
于是就有了最后的那个夜晚,她狠狠地撂下传来David哀求的话筒,却那么做了,明知道不该,她却放任自己冒着大雨赶回去,于是一去不回,David的那个黑暗的世界,一旦进去就回不来了。
Katie对这个男人全身心的依靠,最终也导致自我德沦丧。
她生活在他和他家族的富有里,他的房子,他的钱,他供给她的物质。
当她出走时,男人篾笑了一声:"离开了我,你就不可能生活下去。
”她被断掉生活来源,也只能乖乖回到恶魔身边。
眼睁睁地看着挣扎的女人Katie在众人甚至在David面前依旧扮演着过去那个无忧无虑,率性纯真的女孩Katie,拼命地掩饰,眼睁睁看着Katie被David从家人身边狠狠地拖走,她选择了和David一样封闭内心,失去了可以信赖和依靠者的帮助。
一个人手无寸铁,最终沦陷。
如此解读这部蓝色调的悲剧,也许是歪读,看上去更像是对女孩们的爱情婚姻告诫。
可现实中的爱情恶棍并不可能总是David这样的心理恶魔,忽略了David的心理阴暗面,这个悲剧显然是一出爱情悲剧,婚姻悲剧。
因为心里有问题就可以这样对待自己最爱的人么爱情的美好都不能把他变回正常人 活着也是浪费啊真是非常喜欢他们当初相爱的时光 喜欢那个男人告诉他的朋友 他的妻子是完美的 我做什么他都喜欢 都支持 真是不敢想象后来揪住妻子头发野蛮的施暴也是同一个他。
“I really miss her." Robert Durst在父亲临死前冒着被抓捕的危险悄悄造访,唯一说出的一句话却是对于亡妻的想念。
Bob是爱着Kathie的,即使是在他亲手杀妻藏尸的时候,他的爱恐怕也从未有一丝动摇。
自古富豪多变态,Bob不是传奇的纽约灾星,他的故事更像是一个被金钱彻底释放了的后现代悲剧。
作为拥有半个时代广场的曼哈顿房产巨鳄Durst家族的长子,Bob却拥有最悲惨的童年。
熟睡中被父亲叫醒,亲眼目睹母亲跳楼自杀,7岁的Bob从记事起便活在一辈子也走不出的阴影中,死亡带来的刺激,父亲的冷淡与兄弟的排斥,可怜的Bob想不变态都难。
遇见Kathie本可以成为Bob人生的转折点。
开朗的长岛少女,炽热的爱情和平淡的乡下生活,婚后的纽约贵族过起了平凡人的小日子。
故事如果就此结束,就成了一段happily ever after的童话。
可惜生活总是循规蹈矩,富豪总归得子承父业。
当两人坐上回纽约的奔驰车时,悲剧就已经注定。
变态始终还是变态,不管你看了多少心理医生。
杀狗,杀妻,杀友,将邻居碎尸后抛弃在冰冷的河水里。
因为有钱,Bob的家庭摆平了妻子的失踪案,20年来他甚至从未正式成为嫌疑人;因为有钱,他可以请来全德州最好的两大律师,将杀人碎尸硬生生说成了正当防卫,"我没杀他,我只是将他分尸了。
"Not guilty. Bob大摇大摆的走出法庭的时候止不住脸上得意的笑容。
妻子失踪26年后,根据Bob的事迹改编的电影《所有美好的东西》上映。
或许是高司令冷峻的演绎引起了Bob的共鸣,或许是邓斯特天真的笑容唤起了Bob的记忆,71岁的Bob竟然主动联系电影导演要求被采访。
而正是这一采,最终把他再次送上了法庭。
在这部6集的纪录片《纽约灾星》的最后,被新呈递的笔迹证据打个"措手不及"的Bob在洗手间里自言自语,甚至忘了还没关掉的麦克风。
"what the hell did I do? Killed them all of course."“Them”, 是他一生的最爱,交心的知己。
“Them”, 是他一生中唯一美好的东西。
或许在Bob的记忆深处,依然闪回着Kathie的单纯和Susan的率直,或许当他想起他们时,嘴角仍会泛起微笑。
可惜,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当Bob看着母亲从屋顶一跃而下的瞬间,上帝已经给这场闹剧写下了悲剧的结局。
真的是冲着Ryan看的,悬疑的不够猛烈。
但是Ryan演的很不错。
老年版的化妆很给力。
如果说想要拍的再好点,应该借鉴下Criminal Minds对于案情的陈述,总觉得还可以拍的更加好点的,可是看了也不会后悔的一部片子
冷到刺骨的恐惧
童年阴影是多少罪恶的源泉啊 Ryan 拌女人真不像。。。
All Bad Things are All good Things.
看了一半,总也静不下心把另一半看完。作罢。
一般。。
Still don't know what's going on
我不喜欢,冗长,阴暗,不爽
太伤了邓斯特命好总和帅哥合作。这次是我特别喜欢的瑞恩高斯林.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不要随便揭穿富豪家的秘密啊魂蛋T^T
如果这部电影拍成纪录片的话肯定更牛逼!导演故事讲的不错,只是很难搞清楚他想表达点啥,没有道德立场,不评断角色,只有那些纪录片式的镜头摆在那里,虽说它依旧震撼了你,但也限制了影片主题的深层次挖掘。就好比它只告诉你事件本身,至于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和思考,那就是你的事了。★★★☆
有机场戏还是非常不出错的。当然,高林斯的表演还不错。
让我没法看下去的一部电影 服了!
看完了,如果觉得这两个小时应该去做别的事情,而不是坐在沙发上看这部电影,那这就是烂片。
一般了,RG的爆发力呢…………
这么烂的片子,超级沉闷,这个导演真白痴!谁投资拍这么烂的电影?制片人超级白痴!
真实事件改编无法杜撰过多的臆想情节 导演不温不火的讲故事想把道德审判也搞得掩人耳目
淋淋丑出翔= =
都害怕了 剧情其实可以缩成一集criminal minds
不知所云
我稀泥糊涂了~
讲了一个有钱人可能杀了三个人 最后又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