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最先吸引我的,是封面上的陈瑾,一身赭红色的衣袍,还以为是与宗教有关的故事。
虽然后来发现是讲述基层干部好人好事的主旋律片子,但是也没有失落失望,因为电影真的不错。
首先是剧本扎实,语言生动,很有当地特色,没有俗套和空泛,后来才知道编剧是藏族人。
再有就是演员表演到位,陈瑾自不必说,主演是一个帅气的藏族小伙,非常写实贴切,其他群众演员也是自然真实,连扮演男主妻子的江疏影也活脱脱一个藏族姑娘。
当然,最让我喜欢的,还是甘孜藏区的壮美景观。
因为去年刚刚去了稻城亚丁,一路上的见闻让我特别难忘,所以剧中的实景拍摄自然让美好的记忆扑面而来。
五彩的经幡,清澈的河水,辽阔的龙灯大草原,还有一幢幢四四方方的漂亮房子。
记得当时在路上看到那些房子就特别喜欢,剧中对此还专门做了介绍,说这是党和国家的一项惠民政策,叫做“从牛棚到别墅”。
看着藏区从医疗,住房到教育,就业等各个方面翻天覆地的变化,终于体会到基层党员干部菊美的姐姐觉姆——一位女性出家修行者发自肺腑的赞叹:你们共产党做到的,我们做不到。
《天上的菊美》用简洁、唯美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菊美多吉与妻子昂旺巴姆的爱情以及他为基层群众办实事的故事。
菊美多吉一心为藏区民众服务的梦想,促使他不畏艰难、忍受着病痛的折磨、抵抗着对亲人的思念将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每村每户每个人。
由于每天奔波劳累,夜以继日的工作,强健的康巴汉子毕竟是血肉之躯,过度疲劳致使年轻的生命停止了跳动。
该片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
在我眼中一部真正优秀的电影能给人以行云流水的一气呵成之感,因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电影主旨在最后得以升华,给人以真正触及心灵的感悟。
《天上的菊美》以真实的故事为主线,由著名演员阿旺仁青、江疏影、陈瑾的倾情演绎,展现了一名优秀的基层共产党员怎样带领藏区人民改变藏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水平。
主人公菊美多吉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给我们以忧伤而又热血澎湃之感;妻子巴姆对丈夫多吉的爱与支持,体现了一个唯美而坚毅的爱情故事;姐姐英措觉姆与弟弟多吉的亲情,犹如香雾侵润了金殿里祈福的真言。
同群众一起修公路、修牧民定居房、筑水渠,刻画了菊美作为藏区基层干部帮助农牧民的奉献情怀。
在巴姆临产的当天,菊美还在龙灯乡为牧民定居政策的实施而忙碌着。
当菊美决定回去看望巴姆和儿子,但在路上却遇到了患重病的村民,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掉头把村民送到了医院。
对菊美来说回家成了奢望,不按时吃饭成了一种习惯,身体的疼痛却是家常便饭。
他用年仅33岁的年轻生命向我们诠释了一名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菊美去了天堂,但他影子留在了我们心中。
菊美多吉的故事感召着康巴儿女,激励着那些默默为人民服务的基层干部和共产党员,沿着他走过的脚步,把为人民服务这条路继续走下去。
单位因七一组织了《天上的菊美》一片的观影活动。
片子还是不错的,藏区风景实在太美。
菊美的事迹也很感人,最后我都落泪了。
可是请问,基层干部们只懂得解决问题,以舍弃小我的精神用生命为百姓付出,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片子有几个场景我印象特别深刻,其一是,菊美准备回家看望刚刚生产完毕的妻儿时,一位老大爷求作为乡长的菊美帮忙解决问题。
菊美之前刚刚帮这位大爷找回了十头丢失的耗牛,不一会儿,这位大爷又上门要求菊美讨要工资并且劝说儿子搬入新房。
菊美暂时放弃了回家,而是帮助了大爷。
这样当然没有不对,可是乡民一有问题就找乡长并不应该是正确的解决之道。
这一方面说明了村民受教育水平之低(当然这也不能怪他们),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其他乡干部的不作为和乡政府部门的不完善。
其二是,巴姆要求菊美去成都看病,在成都的小旅店里,菊美安慰巴姆的话,等房子都建好了,路都修好了,人民都好了,我就有时间了。
颇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风范,值得大家敬佩和赞赏。
不过另外一方面,这也是对自己家人的不负责和不尊重,是对自己生命的不珍惜。
难道我们需要的是让基层干部用自己的生命和家人的惋惜来服务群众吗?
难道“家家户户都过上好日子”这一天是永远不可能到来的道理他不懂吗?
最后是,影片的结尾的字幕显示菊美多吉在死后被追授“四川省优秀党员”等称号,并且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向菊美同志学习的活动。
为什么每次都要等到死后才发现这位同志的好,为什么不能在生前就及时表彰?
为什么要开展向菊美学习的活动,不权衡好身体和工作,家庭和群众也值得学习?
客观地宣传菊美的事迹,就算人民群众的眼睛不是雪亮的,心也是通透的。
不可否认,世界上有些人能做到忘我的奉献,不顾及家人,不顾及自己,所以那些人往往都成了圣人,天上的菊美也是如此。
可是,这样的故事,给人感觉就是惋惜和可悲,有病不看,老婆孩子不管,父母也不顾,33岁就死了,留给家人巨大的悲痛,还有一堆明明可以亲自做完的事情,也就这么做不了了。
圣人难做,也希望以后这样子的圣人少一些。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天上的菊美》用简洁、唯美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菊美多吉与妻子昂旺巴姆的爱情以及他为基层群众办实事的故事。
菊美多吉一心为藏区民众服务的梦想,促使他不畏艰难、忍受着病痛的折磨、抵抗着对亲人的思念将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每村每户每个人。
由于每天奔波劳累,夜以继日的工作,强健的康巴汉子毕竟是血肉之躯,过度疲劳致使年轻的生命停止了跳动。
该片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
在我眼中一部真正优秀的电影能给人以行云流水的一气呵成之感,因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电影主旨在最后得以升华,给人以真正触及心灵的感悟。
《天上的菊美》以真实的故事为主线,由著名演员阿旺仁青、江疏影、陈瑾的倾情演绎,展现了一名优秀的基层共产党员怎样带领藏区人民改变藏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水平。
主人公菊美多吉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给我们以忧伤而又热血澎湃之感;妻子巴姆对丈夫多吉的爱与支持,体现了一个唯美而坚毅的爱情故事;姐姐英措觉姆与弟弟多吉的亲情,犹如香雾侵润了金殿里祈福的真言。
同群众一起修公路、修牧民定居房、筑水渠,刻画了菊美作为藏区基层干部帮助农牧民的奉献情怀。
在巴姆临产的当天,菊美还在龙灯乡为牧民定居政策的实施而忙碌着。
当菊美决定回去看望巴姆和儿子,但在路上却遇到了患重病的村民,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掉头把村民送到了医院。
对菊美来说回家成了奢望,不按时吃饭成了一种习惯,身体的疼痛却是家常便饭。
他用年仅33岁的年轻生命向我们诠释了一名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都说当自己置身于高原上看到那里的风景时,仿佛自己都被洗礼了一番。
高原上的灵魂是圣洁的,像菊美多吉的一样。
正因为有他这样的灵魂存在,才为高原更添圣洁之感。
他圣洁的灵魂犹如蒲公英,飘飘扬扬,散落在这块土地上,看上去那么温暖美丽;也像是高原上有着顽强生命的格桑花,寄托了人们对于幸福吉祥的美好希望。
菊美多吉,这位最美基层干部,最平凡也最顽强,为老百姓送去温暖、送去幸福吉祥。
他虽然走了,但他圣洁的灵魂却永远存在那里,那是最美的!
《天上的菊美》讲述了藏族基层干部菊美多吉短暂但感人的一生。
他是川內藏区的基层干部,扎根基层,在他心里,像牧民家的牛丢了,为当地修桥补路等都是头等大事。
正是由于过分操劳,他患上了高血压等疾病,但也没有能够耽误他为当地百姓服务,直至他在一次深入牧区的走访后,因突发疾病,在睡梦中去世。
和其他片子不一样,电影中没有刻意制造催人泪下的故事,没有做作的台词与空洞的口号,有的只是真实的一件件小事:工作,学习,家人,生活,爱情……让我们看到一个血肉丰满的菊美。
电影中,藏区的风景很美,蓝净的填,皑皑的雪山,无边的高原牧场,雪白的哈达……然而那只是看上去很美,主人公工作的地点,海拔大多在四千米以上,生存环境恶劣。
高原,让人距离太阳了近了,但距离死亡也近了。
菊美多吉的的无私付出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学习的,他时刻践行着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是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
菊美被称为“最美基层干部“,他十一年如一日,扎根基层、真抓实干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舍小家顾大家,把真情、青春和热血倾注到本职工作中。
我们要学习菊美多吉,以开阔的胸襟,有情有义,大度开明,团结人、凝聚人、感召人、包容人,与群众打成一片,结为一体,形成“铁关系”,成为真朋友,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宽广的胸怀,赢得信任,获得支持,争得主动。
要勤勉尽责,干事如牦牛般有劲。
人生在世,活一日须尽一日之勤;缺少干事奉献的人生,是一部残缺不全的人生。
菊美多吉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情,把一生的情和爱都播撒在高原,奉献给了生他养他的土地和人民,值得我们钦佩,他那33岁的青春和生命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空镜头长镜头格桑花怜取眼前人葳蕤的雪山翠绿的大草原,视效饱满散发藏区迷人的风情康区耍坝子西藏过林卡唱歌、跳舞、赛马、耍坝子山花漫山遍野鲜水河畔援建项目钢铁桥终建成撕去的一页页纸片飞舞这是菊美多吉的人生去县城接人遇见迷醉心怀的姑娘菊美对巴姆说我想载你一辈子住家男人唯有爱情最执著用心守护着我的心用生命守护着我的生命美丽的天使恋爱了康定藏文学校道孚县木菇乡的格村又多了一个美丽的故事觉姆的姐姐也来了在桥上系带来酥油桑紫叶亮起一盏灯家里的小麦锅盔还未整修的家中老房为民众服务的选择你是中国的基层英模
很少看电影,只能谈谈主观感受了。
从整体上来看,大概能感觉到导演的想法,也能理解编剧在努力还原西藏的那种风情,在下甚至可以理解片中那若隐若现的命定色彩。
然而当在下看着大屏幕上的西藏美景和菊美至少看起来很真诚的笑容时,这部片子某些细节的粗暴不停地提醒在下,它只是一部立意在先的电影。
印象最深的例子是巴姆生下孩子后那段。
如果说菊美为了解决老汉遇到的问题而停止回家还可以理解为是公而忘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那么后面,他在车上坚决不接电话那段,在下很难理解这是要表现什么。
是人性的斗争?
还是菊美内心的痛苦?
无论是哪一种,在下感到的更多的是粗暴,一种殉教者式的粗暴。
类似的地方是后面看病那段。
菊美有很多好理由解释自己,但他选择的是——没有理由。
在片子的前半段,在菊美修完路后,兴奋地撕掉工作笔记时,他还是一个热爱事业的人;而在这个情节后,菊美开始变成某种别的东西。
因此在下给这部片子的评价是:在同类中大概很不错,但是粗暴的地方太遗憾了。
单纯从电影的角度看不咋地,女主还是很漂亮的
虚假的人性虚构出的剧情充斥一种洗脑式的污秽。这个男的说会照顾好妻子孩子是个住家,事实是全部违反没有做到。抛下一切自杀式的工作冲动非常虚假,严重脱离现实,不是有另有内情,这个剧情就是洗脑式的污秽例子。一颗星给江疏影
藏族基层干部菊美多吉是好干部,事迹很感人,值得大家学习
啥也甭说了,看过的人都是一把辛酸泪啊!主人公的事迹真够平淡的,要不是所谓的基层的、民族地区的、去世的,怎么可能成典型?还好阿姐真出彩啊!绝对的女一号啊!
两星一星给美景,一星给陈瑾
两星一给美景,二给陈瑾。整部电影乏善可陈,毫无矛盾冲突,连大部分人擅长的煽情都做不到。导演是因为拍主旋律拿了经费后随便搪塞做任务的吧。歌功颂德也是够了,藏民朋友真是干啥都有优惠政策,国家补贴,真羡慕死人了。
主旋律哟 江疏影很漂亮
唯一还行的大概就是慢镜头了。。。
主旋律电影 能说什么呢。
很纯粹的一部作品,不管是生活还是爱情,都足以触动人内心,也许这种感觉只有当你真正去过藏区才能体会,亲情,爱情,工作,愿望,是如此简单,如此干净。。。
五星,给菊美。无论电影的表现力和故事情节如何,它真实的呈现了菊美平凡又伟大的一生,菊美真心实意为人民办事,他的一生不止这五颗星。
主旋那个律哟
好人,典型……希望结局不要都是这样。
女导演特有的温暖格调,主旋律传记片佳作。我其实能体会到菊美那种舍身工作时的心路,不是不惜命,是停不下来。这不是笑话,是实在的信仰
一般的情节,感人的精神,为一切奋斗在一线的人祈福!
全片看完,我只能说康定的美景吸引了我。不由的要拿一部同类型的片子做比较,《第一书记》由沈浩日记改编,不论在情节安排,浪漫情怀,人物刻画上,都比本片强太多。我记得李援朝同志在沈浩日记中说,他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熬夜看完了沈浩的日记,我后来也是一口气读完的。希望相关部门在拍片的时候也要
公司组织观看的,比想象中的红色电影要好。
爱情和阳光照耀着我☀️
单位组织看的教育片,不想说什么了。。。风景壮丽,为何不拍得更好看一点
单位包场……因为看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种男主角画眼线刷睫毛膏的大烂片,有几个笑点和很多美景的《天上的菊美》反倒有种“哎呀还不错耶”的感觉,差点都想打三星了……可是多少年了,从焦裕禄到菊美多吉,“我为人人、让我去死”的狗屎观念还在被歌颂,呵呵,人民的好干部你能不这么作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