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6 叙事5 人物7 视听8 细节8 综合6.8分在亚瑟王的圣诞宴会上,一位绿衣骑士前来向众人挑战:有谁能当场对他造成伤害,就可以得到他带来的财富与荣誉,但一年之后的圣诞必须去接受他返还的一击。
亚瑟王已年老,他的侄子高文接受挑战,尽管常年混迹于酒馆妓院,但他尽将绿衣骑士的头颅砍下,而绿衣骑士却将头颅提上,骑上马回到了自己的绿教堂。
一年之后,高文不得不踏上去往绿衣骑士所在地履行承诺,在一路上经历各种考验与抉择......其实,我起初觉得这部片子一定是那种史诗宏伟壮丽的,尽管差点没看完,但看完之后,给我的感觉就是他的格局大了,但是故事整体却又那么小,当然看完电影之后,我对故事背景进行了相关了解,发现他格局不是那么小,不仅仅是讲一个弱男生的成长记,还将一个骑士的成长完整展现,尽管不去查阅,我不可能知道。
主人公所面临的种种挑战都是有所对应,好比问路没自己打赏所透露的吝啬、去帮别人却首先想着回报、面对有夫之妇差点没把持住等等,但这也是他的问题啊,一个普通观影者只能看到表面层次,并不能很快与传达的骑士精神共鸣。
并且整个片子的剪辑,我是不喜欢的,尤其是最后那一段的反转,前面的幻象差点把我劝退了,忍住看下,结果就是假的,主人公放弃那个保安全的腰带,勇敢的接受,原著歌谣中高文是因为勇敢没有被砍下头颅,可据导演所讲可能结局就是他被砍下头颅。
同时最后的彩蛋,起初我还没看懂,因为只告诉我高文有可能活下来了并有了孩子,但是孩子的母亲是谁,是否和幻想中的一样,这不得而知,并且整个故事不看原著歌谣,我可以理解他在被打劫那时就死了,之后都是他的想象,因为太魔幻了整个故事,我是抱着看史诗的心态去看的,发现其实很多都是奇幻剧情。
所以这就是在评分中,主题和叙事分数很低的简短原因。
如果,你是了解相关故事或是对这种中世纪文化感兴趣,那这部片子确实不错,也由于在主题和叙事上的偏向于大众化,门槛很低,画面非常的美,服化道非常的还原书上看到的,美术场景布置非常的不错,细节做的非常好,以及整个片子的配乐部分也很不错,值得看看。
在今年7月末的北美票房排行榜上,迪士尼出品的奇幻大片《丛林奇航》以周末三天累计3420万美元的票房强势夺冠。
相比较而言另一部名为《绿衣骑士》的影片虽然口碑明显高于《丛林奇航》,但是上映后周末三天的累计票房仅为678万美元。
无独有偶,《绿衣骑士》也是一部奇幻题材的影片,所不同的是《丛林奇航》是基于迪士尼主题乐园中的游玩项目改编而来,而《绿衣骑士》则是出生于著名的“亚瑟王传说”体系。
有关亚瑟王的故事,其实也是大家非常的熟悉的段落了,在遥远的中世纪他是知名度非常之高的人物,同时也是古大不列颠王国最富传奇色彩的国王。
关于亚瑟王的很多传说更是广为流传,像是石中剑、圣杯和法师梅林等等,并且他也成为影视剧里面的常客。
与亚瑟王同样很出名的还有他手下那群圆桌武士,据传说圆桌武士是亚瑟王所领导的高级别的骑士队伍,圆桌武士们骁勇善战,并且也参与政事讨论,相当于是亚瑟王的个人皇家卫队。
在众多的圆桌武士中,高文是很出名的一位。
而《绿衣骑士》中的主角正是这位高文骑士,按照影片的剧情人物设定,此时的高文正值年少,并且是亚瑟王姐姐的儿子,由于出身不错,所以整日无所事事,且与一名地位卑微的妓女来往频繁。
在一次圣诞节的宴会上,在亚瑟王的宫殿里面,圆桌武士们环绕而坐,一切都洋溢着和谐的氛围,就在此时一名不请自来的绿衣骑士打破了平静,绿衣骑士要求在场的骑士与自己玩一个互砍的游戏,条件是一年后的圣诞节,砍他的骑士要去绿教堂接受他的回砍。
高文毛遂自荐,挥剑砍下了绿衣骑士的头,随后的一幕令所有的人震惊,身首分离的绿衣骑士竟然拿起自己的头扬长而去。
最后在母亲和亚瑟王的鞭策下,高文独自踏上了去寻找绿衣骑士的历程,这期间他遭遇了抢劫犯,遭遇了小狐狸,遭遇了女鬼魂,遭遇了巨人,遭遇了城堡中的夫妻,相对应的却是对他本人慷慨、友谊、善行、自重和知恩的考验。
而通过整部影片中高文的表现,在几个考验的测评中都很不理想,当他最终来到绿衣骑士面前时,他表现出的也是惊恐万分,在插入一段他个人的幻想之后,他痛定思痛,坦然接受绿衣骑士的回砍,绿衣骑士以点到为止的方式回砍了高文,从另一方面来说,绿衣骑士也算是承认了高文是一名基本合格的骑士。
至于说绿衣骑士为何会出现在亚瑟王的圣诞宴会上,又为何高文鬼使神差的被命里选中,按照影片的安排,这皆是高文的母亲,利用巫术召唤的作用,她的目的也是为了磨砺儿子的意志,虽然高文完成了磨砺任务,但是这个任务却是九死一生。
根据亚瑟王传说体系,高文后来成为亚瑟王最引以为傲的圆桌骑士,一直跟随亚瑟王东征西讨,最后关于他的死亡有负伤和病死得不同说法。
《绿衣骑士》这部影片整体的风格偏向于诡异神秘,角色在现实和虚幻之中穿梭,很具有格调,但缺憾在于故事实在缺乏吸引力,而片长更是超过了130分钟,所以实际观感要大打折扣,这也是影响这部影片票房的重要原因所在,不过可能各大电影奖项会对这部独特风格的影片比较青睐。
【END】
很喜欢这样的色调,这样讲故事的方式以及寓言的叙事结构,也蛮喜欢的。
但是有了章节的安排就必然会让人考虑前后的关联,章节的意义,但是到头来还是猜不透,不明白,可能确实对国外的骑士文化不甚了解吧。
故事讲述的是在一次王国的圣诞欢庆宴会上,突然出现了一个绿衣骑士,他要求国王可以派出一名英勇的骑士和自己比试,但是今天这位骑士对绿衣骑士所做的,等一年以后圣诞节,他需要一直向北走,找到一所教堂,绿衣骑士会在那里等他,然后会做今天骑士对绿衣骑士做的事。
这时国王才向其示好的国王姐姐的儿子站了出来,愿意做这个英勇的骑士。
国王还拿出自己的配剑给他当武器。
国王姐姐的儿子男主拿剑摆开架势赢敌,绿衣骑士却从马上下来,单膝跪倒,并闭目侧头等待着,男主上前一刀砍下了绿衣骑士的头颅。
但是绿衣骑士并没有死,他的躯干拾起了自己的头,然后上马离开了,临走是还是重复这一年后之约。
绿衣骑士应该是国王的姐姐派来的,我感觉是给儿子一个机会可以赢的国王和臣民的信任,为以后男主接班赚足资本,男主应该也知道一些消息,不然他的挺身而出有点太英雄主义了。
一年之期转瞬即到,男主准备了一下,带上妈妈准备的,带着符咒的腰带,挂上女友送他的铃铛,带上剑和绿衣骑士留下的斧头出发了。
可是走了不远,他就遇到一个小孩,他向其问路,小孩告诉了他怎么走,并向他索取酬劳。
不想男主没走多远,就被小男孩和同伙伏击,被抢走了马匹、行李、甚至是母亲给的带着符咒的腰带。
镜头流转,被绑在原地的男主变成了一堆白骨,这是什么含义?
不明白!
然后又一转,男主又用宝剑割开了绳索挣脱了。
他跑啊跑啊,发现了一个房子,就跑进去睡到了房子里的床上。
半夜有一个妇人喊醒了他,问他为什么睡在她床上,男主赶快道歉,还想匆忙离去。
妇人不让,让他帮忙到湖底去把她的头捞上来。
男主没有办法只得照办,还把捞起的头颅当到了妇人尸体头的位置。
他继续向绿衣骑士说的教堂进发,遇到了一只跟着他不愿离去的狐狸,他吃东西的时候给狐狸一些,睡觉也和狐狸在一起。
在一个峡谷遇到了很多的巨人,让他们背他一段路的请求被拒绝。
又来到一个城堡,被城堡的主人救了,城堡主人的老婆与男主的女友长得一模一样,几乎让男主迷失了。
城堡主任对男主很友善,经常将他的猎物送给男主。
城堡主任的妻子很和男主很谈得来,和她交流自己抄写书籍和看书的感受,还用小孔成像为男主拍了照。
但是最后还是和男主发生了一次亲密,把男主吓跑了。
逃跑的路上遇到了城堡主人,他将自己捉到的一只狐狸给了男主,就是男主一直相伴那只。
男主终于来到了教堂,绿衣骑士醒过来,要实现自己的承诺,砍下男主的头,但是男主没有勇气,他逃跑了。
他跑出教堂,正好看到了自己被抢走的马,他骑上马,跑回了自己的王国,因为践行了承诺,他得到了王位。
但是当了国王后开始泯灭自己的初衷,抛弃了为自己生下孩子的初恋女友,迎娶了年轻貌美的妻子,国家也开始动荡,眼看自己的国家就要灭亡,他撕下了母亲给他的符咒腰带,头颅就掉了下来。
原来一切都是一场梦,可能连男主都不愿意做一个如此胆怯、忘恩负义、始乱终弃的坏人,他终于鼓足勇气,愿意接受绿衣骑士的一刀……蛮喜欢男主在最后接受一刀时的情绪挣扎的,总觉得故事里的男主都是英勇无畏,非比常人的,但是这部剧中的男主有血有肉,和常人无异,我觉得很真实。
谁都有一颗成为英雄的心,不管有没有准备好,但是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很多人当上了英雄才发现一切都不容易,需要付出,需要试炼的地方太多,但是这时要退缩,要变卦,又很没有面子,那种纠结,那种无力感,真是感同身受。
还有那个木偶剧做的蛮好的,让大家一看就知道男主要完成的使命以及他要承担的风险;还有城堡主人妻子用的小孔成像做得很精致。
A24影业最新作品,大卫•洛维导演向观众展示了另一个版本的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影片制作精良,我知道很多人都在赞扬电影的摄影,也有很多人觉得电影很差,但是,影片还是有一部分观众觉得好看,并没有那么差。
(考虑到大部分观众两极分化,暂时只给出平均分7分,也许未来会不一样,以下仅是个人解读)影片对剧情并没有那么难懂,其实比较简单,服化道、配乐、摄影再加上对色调的掌控,导演想讲的故事在影片中均有体现,不同于古老传说的怪异,电影实际是母子关系的故事。
影片01:12:43闪过了一幅画,刚开始我没看出来有何深意,仅仅真的这是母子二人,后面抚摸高文爵士的脸,我才恍然大悟,这一幕证实了母亲确实是通过巫术变为狐狸陪伴高文,影片前面也能看见母亲施法时是蒙眼的,和后面出现的一模一样,母亲逼迫儿子争气,只可惜高文一项考验都没通过,劝也没用。
影片前面就多次明示高文爵士的结局,比如在01:18:55处用8本书的书页叠起来的画,中间被挡住的正是接受砍头的高文,就是在这样一部电影里,我只能称这部影片为传说,通过过去的诗歌进行改编,把一部电影打造成不同版本的传说故事,绿衣骑士改成树人形象没有原版那么吓人。
电影中城堡里还有两幅画比较有意思,画中起码的骑士应该是城堡主人,刚来时的画表明被城堡主人追捕的红狐狸,后面在母亲抚摸他的脸离开后,镜头展现了一副画,这次是城堡主人追杀高文爵士,而此处的两幅画的色调是绿和红。
影片在一次晚餐后的谈话中,点明了主题,这一段非常重要,城堡主人提到老鹰杀死马,说不定是在暗示他的马已经死了,后面Essel提到绿色是万物与生命的颜色,高文则补了一句也是腐烂的颜色,接下来的台词才是真正的重点,反复看了好几次,以下图片这段话解释了全片的所有镜头,最后一句美德对于主角极其讽刺。
青苔如果不清理干净会重新生长,在Essel提到没有及时发现的后果时,有一句把它闷在我们的肚子下面,又回来时,正如高文的不死腰带一样,会在皮肤底下蔓延,这就对应了绿衣骑士给高文展现他逃走继续撒谎的结局,整个幻境都是绿色,镜头也回到了绿教堂。
之前画的那幅画光影照射下的高文也是绿色波光粼粼加人脸一半黑暗面,代表腐烂的绿色。
红色代表欲望的颜色,高文爵士一直是红色为主色调,靠虚荣得到荣誉,在前面的考验时,只给穷人一颗金币结果被抢,帮助威妮弗雷德索要礼物,在水下也是直接展现了红色,面对城堡夫妻的帮助全都想要,只留下一个吻作为回报,对待爱人也是,后面都直接给他生了孩子,转身跑去与结盟国的女孩结婚。
其实他和巨人谈话时,我注意到巨人的眼神和表情,其实是想带他一起走的,但母亲想锻炼他继续第三个考验,和巨人应该是用一句话说明这件事。
绿色在影片中主要是热情消失殆尽时留下的颜色,影片第一个彩蛋就是高文死去的场景,布满青苔,绿色覆盖一切,乖乖让绿衣骑士砍下他的头,这对他来说是最好的结局,人们只会记得赞扬他的诗歌,成为传说中的骑士,另一个则是女儿戴上王冠,新的开始,然而国家都没了,一切都不重要了。
影片根据中世纪传说《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改编,讲述亚瑟王(King Arthur, 西恩·哈里斯 Sean Harris 饰演)在自己的宫廷里举行圣诞宴会。
一位鬼魅般的绿衣骑士前来向圆桌骑士挑战:有谁敢当场砍下他的头,并让他一年后回敬一斧。
王的侄儿 - 高文(戴夫·帕特尔 Dev Patel 饰演)接受挑战,砍下了绿衣骑士的头。
那具依然活着的躯体捡起头颅,回到绿色的教堂。
一年以后,高文践约去寻找绿衣骑士...。
这篇14世纪的诗文《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 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据说是英语文学班必读的‘课文’之一。
《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手抄本关于亚瑟王的影视作品都已有太多,其具神话的背景(巫术、巫师、魔法、怪兽、等)无不让编导有许多发挥之地。
但如果奢望这部《绿衣骑士》有《指环王》、《哈利·波特》等科幻片般的扣人心弦情节,那就要大失所望了!
演员虽都是一时之选,但选了印度演员饰演男主(虽演得称职),就应有心理准备电影不会依照实史、按牌理出牌了(这也解释了场景、服装等的天马行空)。
节奏虽不至于慢得让人受不了,但与其奉上扣人心弦情节,电影更热衷于营造摄人氛围。
高文旅途上的所见所闻,似乎才是影片的重点。
印度演员Dev Patel饰演男主
印度演员Dev Patel饰演男主但影片有许多情节均语焉不详、似是而非、摸棱两可、故弄玄虚,对习惯超级英雄等商业大片、懒于思考的观众来说,应晦涩难懂。
电影给拍成这般模样,其实是要让观众自己诠释故事(依照导演演员们访问的说法:他们其实也对电影结局的真正意义各持己见!
),但这也模糊了观众视野,毫无故事重心,得不偿失。
电影不乏炫技的情节。
其中一段:高文在野外被一群痞子抢劫而绑在草地上。
镜头随着高文视角看着强盗们离去,镜头慢慢地围绕森林一圈,当回到男主时,霍然惊见男主已化成白骨!!
或许可以说,电影从那一刻开始,一切发生的事只不过是男主潜意识里事?
痞子强盗的领头由巴里·基奥恩 Barry Keoghan 饰演(《永恒族》里的Druig),戏份不多,却是全片比较逗趣出彩的角色(到底是一个好演员啊!
)。
巴里·基奥恩 Barry Keoghan 饰演痞子强盗的领头
巴里·基奥恩 Barry Keoghan 饰演痞子强盗的领头电影里许多好戏演员都打了酱油的例子比比皆是,觉得有点浪费人才。
艾丽西亚·维坎德 Alicia Vikander 一人分饰两角:男主开始的爱人兼男主的性幻想 - 女爵。
伊人虽长相甜美,但身材扁平,始终不是性感宝贝(sex bomb), 也不明白为何硬让她穿了一袭超低V的戏服,害得男主禁不住湿了一塌糊涂(!!!
)。
最后还深恐观众不知,让伊人大段大段地解释绿色的含义(对绿色,男人们最懂,谢谢)。
艾丽西亚·维坎德 Alicia Vikander 一人分饰两角
女主害得男主禁不住湿了男主何德何能竟能赢得一众角色趋之若鹜?
最后连男爵(乔尔·埃哲顿 Joel Edgerton饰演)也对他有非分之想,一幕硬乱入的男男深情之吻,真是捡了流行趋势的便宜,好像最近的电影都得有这样一幕才够in?!
乱入的男男之吻许多情节似乎也可有可无:男主玩弄巫术的母亲(电影似乎暗示绿衣骑士是她召唤来的?
难道她才是一切的幕后黑手?
只是为了扶正自己窝囊的儿子?
)、无头女鬼那一幕(男主替其潜入湖中找回头颅,应该是映射他砍下绿衣骑士头颅一事)、偶遇巨人(匆匆一幕,就了无下文)。
电影到底说的是母亲对儿子的爱、或一位少年成长成男人的故事?
它似乎全都说了、但又似乎什么都没说!
巨人一幕似乎可有可无电影其实拍得还不算糟糕:精致的摄影美指、服装设计(虽不敢苟同),这种自恃甚高、故作深沉的姿态,应该很适合文青们。
奥斯卡的道路应该不远了!!
7.5 / 10
#星期三电影# 第38期 《绿衣骑士》推荐星:二星关键词:模式;寓意;乐趣故事总有被讲完的那一天:和平的故事,幸福的故事,胜利的故事,我们终会厌倦。
所以现在人们开始对传说故事作出调整,比如是将传说放到现代演绎,比如是将传说变得更加合理。
最近比较火的两部,《糖果人》是前者的代表,《绿衣骑士》是后者的代表。
很多经典故事,都可以归结为英雄之旅的模式。
无论是古罗马戏剧,还是星球大战,到现在热门的超级英雄,都可以看作是这个模式的重新演绎。
而《绿衣骑士》则可以看作是对英雄之旅的一种抵制,一种逃避。
那么首先,回顾下英雄之旅的三大部分:启程-启蒙-归来。
启程:主角生活平凡,遇到某个意外,使他无法再继续过往的生活,他必须外出冒险。
启蒙:主角遇到智者,协助他来到黑暗之地。
他会遇到朋友,遇到敌人,受到严峻的考验,然后通过考验,获得奖品。
归来:主角会被再次打败,经历死亡,然后复活胜利,荣归故里。
一个故事的结局,会大大影响人们对故事的看法和定义。
很多人谈到这部电影时,都谈到了马丁·西科塞斯的《基督最后的诱惑》,人性化的主人公,反传说的故事演绎,以及宿命化的人物命运,都让人们对传说重新进行审视。
高文爵士是个生活糜烂,普通懦弱的纨绔子弟,他难以继承亚瑟王的重责。
于是母亲召唤出绿衣骑士,希望帮助儿子成为真正的骑士。
高文不甘命运,接受了绿衣骑士的挑战,砍下了绿衣骑士的头颅,一年后,他将去绿骑士的领地。
这个冒险的开始就与死亡紧紧相依。
而越接近绿衣骑士的城堡,死亡的气息更加浓密。
很多经历逐渐变得模糊,一切变得虚幻、朦胧,好像传说慢慢走进现实。
高文只是走过了一段旅程,没有勇气面对绿衣骑士,没有接受挑战,冒险没有胜利。
漂泊的生涯,旅途中的冒险,高文并未找到属于自己的命运。
他归来后,人民以为他战胜了绿衣骑士,被追捧成英雄,继承了王位。
但好景不长,子嗣战死,婚姻失去,孤独地看着自己的王国慢慢散去。
所以这个旅途的终点并不应该归来,突破懦弱,直面自己的心底,会比存活更有意义。
高文的传说,只有变得勇敢,才能成为传奇。
片中的音效和服化道非常精致,观看的时候,不妨注意一下灯光的变化,声音的变化,都非常丰富。
就拿片头来说,动物的走动与门边躺着的人,近处固定的画框与远处慢慢燃起的火焰,动与静,远与近,让这副画作变得更有寓意。
当今多元化和网络化的侵袭,很多观念甚至信念,都在慢慢崩塌重解,我们只有在古老的故事中,找寻长远的品质和崭新的涵义,才能让我们在传说故事种重获新的乐趣。
古代的训诫大多数过于意识流。
绿骑士来了说你们谁有勇气过来砍了我,但代价是一年后我全数奉还。
动作是砍你,代价是全数奉还,但好处是什么?
他又没说你不砍,我杀你国王、屠你国民、侵你国土。
是,证明了你敢干,但你为什么要干。
单单为了彰显勇气么?
人家是伸头给你砍,需要多大勇气,不晕血么?
这就像有人拿来一瓶毒药说,你们谁有勇气喝了它,一年后就会死,你不喝我也不能拿你怎么样,但不敢是小狗。
Gawain也显然不是一个勇敢的骑士,他甚至在挺身而出的时候都没有弄明白这个行为意味着什么。
就是亚瑟王跟他说了几句体己的话,他就头脑发热,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了。
脑子走在了能力前面,行动又走在了脑子前面。
骑士是Gawain母亲召唤来的,目的是锤炼自己的儿子,让他成长。
不然天天留恋声色场所,还骗人说是做弥撒,以后多半是个废物。
但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
电影前期的Gawain基本上就是个纨绔子弟,结果你试炼他的第一部就是成为整个国家口耳相传中的顶级骑士。
天上一脚地下一脚。
结果就是国王谈话才不情愿的开启旅程;见小贼毫不反抗,就知道求饶,还是被抢;被鬼魂求助,不情不愿还想要报酬;被好心留宿,结果禁不住引诱,与人妻偷情;好不容易到了绿城堡,人家举起斧子,他就想逃跑。
如果这一路是试炼之旅的话,他一个考验都没过。
比你考试扔鞋得的分都低。
在他最后到达绿教堂前一直如影随形的小狐狸拦住他,劝他回家。
如果把小狐狸当做母亲念力的化身的话,也说明了母亲眼看着这不长进的儿子一步步走成这样,后悔给这一个不成器的人这么大的使命着实欠考虑。
想说就算了吧,你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吧。
勇气分很多种,即便最后Gawain下定决心扯掉腰带,引头赴死,也只是一时激勇。
和当初一时血涌,跳出来接受挑战一样,属于匹夫之勇。
看似主动,其实被动。
他做的只是站出来,而站出来这个动作并不是深思熟虑,相反却是头脑一热。
所以最后影片在结尾处戛然而止。
他是否带着头从教堂出来,就让观众见仁见智吧。
大学时曾有一段时间非常迷恋亚瑟王的传说和中世纪骑士文学,所以以此题材的电影基本每部必看。
但看到这部电影时,还是让我觉得颇为惊喜。
与大部分前辈不同,这部电影并不立志于把高文爵士的罗曼史改编成一个好莱坞式的现代化冒险故事,而是几乎原汁原味的还原了原著的故事结构和精神内核。
不仅于此,在画面与调性上,这部电影也极力的想还原中世纪骑士文化的味道:油画般的长镜头,晦涩的台词与低语般的对白,如教堂壁画般脸谱化的角色形象,还有那标志性的幕间字…无不在努力把观众拉进一部老旧的中世纪长诗之中。
从艺术的角度上说,这部电影确实特别而自洽。
然而中世纪骑士文学的内核是寓言式的道德说教和宗教规劝,其故事往往也结构简单甚至不合逻辑。
所以如果以当今商业电影的眼光来看,这部片的故事显得简单无趣,主题也不太符合现代人的思想认知,所以难免让大部分观众觉得故弄玄虚,或者有形式大于内容之感吧。
但于我看来,这样的矛盾或许恰恰是统一之处。
或妈宝男他妈安排的奇幻试炼之路昨晚看了这片后一直大呼牛逼A24诚不欺我哉本文不故弄玄虚,解读剖析粗俗直白涉及剧透;请看官们想喷就喷。
反正你们也打不到我。
先抛开故事前身的那唱诵英勇的高文骑士的500来字(?
)的诗歌和骑士文学,就单说故事本身一如既往的在玩各种原教旨的梗。
当然我一直懒得玩味这些梗,而是从故事主核上看,片子一直在反复说一个事“这他妈才叫骑士”
而且是从故事一开始;就用了1分钟的切断长镜头说明真实的骑士就是杀人放火诱拐人家的妇女。
这点梁山好汉送上108个赞。
而男主角高文就在这种环境中醒来;当然从拉镜位和空窗水滴残蜡中
也可以理解为小高文做了一个梦。
A24的长镜头很喜欢用这种嵌套截喻的语言。
而且小高文是在妓院里做的这个梦。
而小高文在一开始就丢失了靴子,高情商的编剧会借喻他丢失了自己的人生路;低情商的编剧就只说他在这玩了一晚玩脱了。
当然他的妓女女朋友还提醒他他是要当骑士的人,但他也说自己“一直没准备好”这句“一直没准备好也惯穿他一生始终。
话说高文回到家见到她妈,她妈对她的宽容可以到了溺爱的程度;明知他在整晚嫖妓,他骗她妈他是整晚在做弥撒时她妈也不做点破。
但她妈借故就没去跟他舅舅舅妈吃饭了。
舅舅就是年老又膝下无子的亚瑟王。
这个镜头用极庄重的光去捧亚瑟王的神性,三位一体的打光大家注意到了没有。
当然我还以为是爱玩梗的A24在这边是把老亚瑟比作上帝,或是希腊神话里某个无聊的神老爹;看到自己的无聊无用的小儿子不成器后,总得规劝一番。
那么话说妈宝男他妈不去圣诞夜趴体,就在啄磨怎么把好儿子赶出家门。
刚好他妈是个护国女巫嘛,也就会点召唤术之类嘛,就写信召到个护国老树精什么的。
当然我们的老阿瑟当然非常了解这点,傻高文接受挑战的时候;老亚瑟就跟他说”这不过是个游戏“老阿瑟很清楚这回事。
傻高文是认真了。
那我之后查资料时了解到老昂撒人都有毁合同杀债主的传统,合同的定立是双方忠诚;当代老昂撒国欠了我国钱就整我国的事也就可以理解。
老阿瑟劝傻高文遵守契约,当然也是希望能有公平交易的原则。
这样才有资格成为“正义”的假面骑士。
假面骑士此处并没有串场,要知道中世纪骑士阶层秉承“五德”的优良传统面具下干下伤天害理的事不再少。
而傻高文出城后的第一幕“善意”则开始了这片对骑士的更深层次的嘲讽;要知道,在恶臭的中式纪,一个贱民要是不小心触怒了骑士老爷,骑士老爷基本上是可以想杀就杀的(没人看见最好,有人看见的话祥见”巫师(猎魔人)3“,这点还真不要洗。
但是骑士出于礼貌和美德,是需要有所奉献但不求回报。
这点当他给了扒尸体的少年向他讨要问路的报酬,而他只回给一枚钱币时。
扒尸体的少年回给他的则是抄近路带同党狠狠地羞辱并带走了禄骑士的斧头和她妈给她的幸运绿腰带,并且把他绑起来等死。
这里是傻高文的第一次死亡。
当镜头切向他的白骨时,我心想这人不会真死了吧。
实事上从后面叙事上看,编导安排的更像是死前的想像和回放。
而傻高文遇到池塘边上可怜的少女时;对少女来说这事儿可能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我看到这段甚至觉得就是傻高文杀的少女,而傻高文只是堕入了轮回中,一次次的往返。
因为往返,才有了命运的交易。
从后面对话中,我得知的确是在女孩眼里骑士大都一个样,都是干坏事的。
进水中找头这段堪比进马桶里找痔疮栓(懂得都懂),只不过拍的诡异迷离很多而当找回少女的头颅被找回安放回去的时候,灯光师洽到好处的给了一个增光打亮了傻高文的人性;此时做为责任和使命的绿斧头又回来了。
我心里那个我操,就那么容易?
事实上此时男主他妈上线了
我刚看时以为这是水边的少女为报恩变个小狐狸精要打辅助位和带路。
看到后面我才知道这不就是她妈么他妈不放心就无处不在的跟着他,这货真特么是妈宝。
旷野里遇到巨人时不让他去搭便车,不让他站巨人的肩膀上过去。
巨人都是女性形象你说呢?
我擦这不是隐喻,是明喻了好吧!
就连吃饭时也坐一边好吧!
别问我怎么看出来的,注意后几场戏里有一场是她去抚摸高文,并用手去探了探高文有没发烧。
未完继续。。。。。。
有空再写
最后豁然开朗。
很有禅意。
高文受大男子主义之迫(toxic masculinity in the Middle Ages?),为了成为骑士而赴死。
在生与死的抉择之间,他看到了自己苟且偷生、假装光荣归乡、册封骑士、继承王位,却又最终回到万众唾弃,孤独而死的未来。
看破了一切后,他终于从容接受死亡,但这时,他已经不必死了。
One year or a hundred, it wouldn't make a difference.看完之后和朋友讨论了这部电影能否剪成80分钟的短片,突出主题。
Spoiler alert:当然不能。
电影的节奏和台词、运镜一样,是叙事的组成部分。
慢节奏的镜头,不是为了装逼,而是为了给观众时间思考和感受。
如果没有了前面的愤怒、疑惑、震憾甚至和枯燥,就不会有最后的catharsis。
中世纪成长公路片,妈咪用心良苦。影像是十足的A24风格。
神叨叨的………就是觉得这种结构和叙事蛮神奇的,他为啥一直带着那条绿腰带
挺有神话质感的,慢慢地感受时间的流动。
镜头语言很美很有范,但剧情无聊,抽象派吗,看睡着了。
美术很精致
啥玩意 啥玩意
这部片子,我看时真的睡了两次,然后重新看。就不说扎导滤镜这回事了,就这沉闷的节奏比BVS慢太多。但这不重要,就说红色与绿色的隐喻。红色代表莽撞也代表热血,代表狂暴却也代表生机盎然,那是年轻人的时代。绿色,故事中挑明了,绿色就是毫无激情与腐烂。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年轻人,在经历了生死后,明白了世事维艰,自己原来不是勇者、不是圣徒、只是一个会恐惧会吓尿的血肉之躯,当他明白这点后,然后也成为了一个理性却完全失去了激情的中年人,走向了成功,却也走向了衰败,电影讲的就是这么一个故事。而永远长不大的成了失败者,就是高文遇上的那位黑熊精(熊孩子)。而小狐狸告诉他的就是:人性的真相是不容考验的。所以一直劝他不要去触碰人性的真相。这就跟很多人热情的喊着要为什么什么而奉献生命一样,真的战争走一轮下来,就悟了。
费这么大劲真是大可不必。
以命抵命树传说,墓场善举转枯骨,玉女池塘寻头颅,巨人迁徙不代步,银版摄影交换礼,谎言腰带走马灯;废材骑士解构重塑古典浪漫骑士精神:功利尊严荣誉生死皆虚无,绿色终将带走一切,人之承诺即便毫无意义,却是自我可以选择的唯一真实;好看
部分小景别的奇观镜头并不做多角度重复展示、反而转瞬即逝,这在全片以缓慢持续的长镜呈现奇幻场景的震撼中,倒是显现出特殊的自信。将骑士剥离掉荣耀的外衣,把本真面目呈现出来,以达到从神到人,正视欲望与生活的人本主义,还原传说实貌的想法,与形式上恢弘庄重的设计产生了极大的相斥感。在镜头调度将部分段落推向某种深意的时候,往往和被塑造成普通人的男主起了极大的冲突,并无深意承载的角色并不能与场面设计产生有趣且哲意的思路,而是会显现极为空洞的无物。譬如中段被绑架一场,环形摇镜跨越时间的鬼魅塑造,在新奇与震撼上能够引起极高的赞誉,可并不能真正联系背景,碰撞出有意义的东西。这也是导演需要借助台词的隐晦来延伸含义的原因。大卫·洛维即没能像沟口健二使用超神调度凸显情感的颠覆,也没达到斯科塞斯另写神话的普通人还原。
前面差点睡着,但中间和结尾两次平行故事蛮加分的。
三星半吧,一个男孩的Coming of age故事之中世纪神话版,看过的亚瑟王和骑士文学类改编作品虽多,但对原著及其传说还是一知半解,静下心来看完,被营造的气氛、画面和音乐深深沉醉,Dev Patel真的gorgeous,从光洁的额头、薄而紧实的肌肉到修长的腿都散发着性感,好喜欢小狐狸,Joel Egerton本人虽是直男,但演过的好多角色都有种隐隐的酷儿感。
诗的镜头,童话的章节,神性的音乐,视听体验好的无话可说,剧情的沉浸感时有时无比较可惜,高文爵士落荒而逃到坦然面对一段蒙太奇加分,表意晦涩模糊,权力是王者的海市蜃楼,勇气是骑士的铭文丰碑。戴夫的肌肉so sexy,男演员能不能不要把胸肌和乳沟露的那么明显啊,打扰到我欣赏艺术了(不是)
-1
体量上的庞大与叙事上的拖沓显得不怎么融洽,精致的画面勾勒出人物的鲜明轮廓,缓慢的节奏驱散了内在的情感,宏大传说下包裹着的是小人物的自我升华与感动,过度包装的华丽外壳更加凸显了内在的空洞乏味,一切都只是在故弄玄虚。一个不得不赴的死亡之约,一座深藏山谷的绿色教堂,高文爵士找寻骑士精神的道路充满了曲折与离奇的怪异事件,在这个漫长的路途中,人类的善意被调戏,内在的欲望被挑逗,怯懦或勇敢都只是一瞬间的抉择。在漫长的幻想之中,高文戴上了亚瑟王的皇冠,获得了荣耀与辉煌,也历经了沧桑与巨变,岁月打磨着逐渐衰老的肉身,却驱不走内心之中对于死亡的恐惧感受,城门被打破,腰带被取下,头颅也离开了他奄奄一息的身躯。在最终如梦初醒的结局里,高文爵士在恐惧的压迫下领悟了勇气的真谛,也在死亡的阴影下获得了绿衣骑士的认可。
看不懂lol但觉得摄影音乐真的棒
烂得别出心裁
What does the fox say的巨制MV
拍个短片足矣,聊斋、镜花缘的故事应该比这个好,至于那些成长、感悟、磨练什么的,太肤浅
“人是必须要被克制的东西:因此你当爱你的道德——因为你将因道德而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