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部片子这么搞笑?
个人看法,不懂戏剧艺术,心理学也学得半桶水。
这部片子涉及大量的种族、宗教、甚至政治问题,理论上这种话题应该很少会是喜剧,但是我们,作为被电影所提及并强烈吐槽的种族,居然会笑到肚子痛。
为什么呢?
为什么往常电影里一出现中国人的桥段我们总要觉得他们辱华,这里却看着他们开中国人的玩笑开开心心的呢?
难道是因为这部片子里的中国人武功比较强、身家比较壕?
在B站看的时候,中国女婿打倒犹太女婿的时候,弹幕飘来密密的一群233333,想来,除了本身的喜剧效果之外,应该还有我们作为中国人的狭隘的民族自豪感?
但是,我们真的只是因为这一点喜欢这部片子吗?
我脑补了一下,假设编剧让他打架的时候被犹太女婿打趴下,我还会那么开心吗?
会,只要他还能继续和其他两个女婿斗志昂扬地吵架。
但假设中国女婿在片子里一直在讨好人,依然不受尊重,回家之后哭起来。
我还会那么开心吗?
不会。
为什么触犯了那么多项禁忌的这部电影在法国票房飘红,而查理周刊却会被穆斯林biu~biu~biu~呢?
拙见,法国最崇尚自由与平等。
这部电影里,女婿们虽然和法国人成了一家人,但仍然守着自己对自家传统的保护,谈到原则问题依然会龇牙咧嘴地针锋相对,不因你JJ比我大我就自卑不骂你,不因你比我有钱我就不打你,不因你是殖民者我是被殖民者我就不讨厌你,不因你是被殖民者我是殖民者为了和谐社会、为我的祖先赎罪我就要忍受你的坏脾气。
导演给了每一个外来种族的镜头几乎是等长的,并且不同种族之间一直在不停地交流,交流摩擦产生火花,但没有任何一方会永远保持优势,所以面对不同的习俗只有从不习惯到习惯,没有因为缺少话语权而被看不起。
不平等的关系下聊种族的喜剧只有强势者笑,平等的关系下即便撕逼打架,所有人都会笑。
为平等点赞。
促成岳父最终接受了黑人女婿家庭的,和促成公公接受白人儿媳家庭的,到底是什么?
是文化多元主义的共融?
核心家庭亲情叙事的“包容与爱”?
都不是,是两人发现各自类似的保守主义政治立场后形成的“神圣同盟”,是保守主义国际团结。
黑人爸爸来自科特迪瓦,法国所有前殖民地中唯一一个从未被任何“左翼”政治文化符号“扰乱”过主流政治秩序的国度,一个亲西方的第三世界新自由主义实验区。
他本人就是这个国家的一位军人出身的保守立场的上层人物。
在听儿子讲述妻子的三个姐姐分别嫁给了三个不同国家的丈夫后,他惊讶地认定,儿子要娶的是一位“共产党人家庭”的女儿。
而当他问起亲家的政治立场(“你们家不是共产主义者吗”)时,得到的回答是“不,我们是戴高乐主义者”。
于是,和解发生了!
尽管这位来自黑非洲的父权制家长也会对殖民主义做一些撒娇式的控诉,也会抱怨自己在服役时被白人军官歧视,但他依然绝对尊敬”戴高乐主义“——共和主义、秩序、荣誉,以及其他一些听起来体面而尊严的东西。
他所依赖的恰恰是一个没有法国总督的新殖民主义体制。
而白人爸爸,从他的家庭条件和出身,对天主教的虔诚,在乡村社会的地位,都能看出他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
和黑人爸爸的区别是,他的保守主义必须更少威权色彩,对于”文化多元主义‘应该做出更多虚伪的让步:毕竟只要他们愿意做“法国人”,来自哪里都可以本来就是法兰西共和主义的传统。
但本质上,让他亲近的却正是黑人爸爸这样的人;他们是自己来自第三世界的镜像。
一个法国家庭,四个女儿竟然找了四个外国女婿,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虽然较为少见,但在全球话的今天,不同肤色、不同人种家庭的结合早已屡见不鲜。
前三个女儿分别找了个阿拉伯、犹太、中国丈夫,由于种族、信仰等不同,家庭聚会中大家都十分不自在,经常发生各种争吵。
因此,岳父岳母对于小女儿的丈夫的已经只有一个最低要求,那就是个法国人。
但是,小女儿竟然带回来一个黑人,这使得岳父岳母大受打击,更是出现了离婚的念头;而婚礼前夕,对法国白人带有歧视的女婿父亲的到来,更是把双方的矛盾推向了高潮。
当然,故事的结尾,依然是个happy ending,可真放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父母能接受这样的情况呢
巴黎恐怖事件发生之后,再来回想这部电影,觉得它以调侃的语气道出民族问题,比许多人包括导演自己所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正统天主教的法国中产爸爸的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穆斯林,以色列和中国人,原本指望最小的的女儿能够找个正统法国白人,条件差点无所谓恨不得是个男人就行,结果老四却偏偏找了个非裔黑人,黑人他爹还是个根深蒂固反殖民主义的强硬派,于是各种种族梗简直不能更欢乐。
男主法国中产老爹算是法国白人的代表,最尴尬的地方在于在非法裔的女婿带来的各种矛盾和压力面前,不得不压抑自己想法和不满,并且极力表现出台面上的政治正确。
这其实也是欧洲白人在越来越深化的民族融合面前所面临的困难。
政治正确并没有问题,相反它还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
女儿是自己的,法兰西兼容并蓄的传统也是自己的,自然不是想不管就不管的。
既然要接触,用政治正确来压抑本能的愤怒,并且维持表面上的平和也是唯一可以接受的手段。
所以政治正确不仅是一种形而上的道德准则,也是西方社会在长期的民族融合之后发展出来的一种自我稳定的手段,毕竟已经发展到这一步,逆民族融合是不可能的。
但是政治正确也是不够的,昨天的巴黎的恐怖屠杀虽然更多是法国外政的结果,但其后续的效应必然会影响到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民族政策。
法国何去何从,欧洲何去何从,现代文明又如何应对IS这样反文明的极端保守主义,确实都是无法预计的问题,但未来的迷人之处也恰恰在于不可预知性。
一部轻松愉快的有关文化差异的电影。
全片同一种喜剧的带有吐槽的方式来表达对文化差异的态度。
极其戏剧化的夸张设定,女儿嫁了穆阿拉伯人,嫁了犹太人,嫁了中国人,嫁了黑人…各种文化差异闹出来的笑话让人捧腹大笑。
不过这个片子也看出来法国人对一些人群还说存着一些刻板印象,不过就这部片子来讲,这些刻板印象都还算是中性的,没有到负面,虽然不明白现实里到底是什么情况,不过就这部片子来讲还算政治正确。
也许在外国人眼里中国人真是头脑聪明个个会功夫吧,不过这种印象真的有很酷就是了2333噢,虽然演中国人的那个人实际上是越南人2333合家观看的家庭喜剧,融入文化差异元素,新鲜特别。
一个信奉天主教的法国旧式传统资产阶级家庭中有四个女儿。
三个女儿却分别找了阿拉伯、犹太、中国丈夫,老夫老妻唯独期盼剩下未嫁的小女儿能找一个信奉天主教的法国白人,结果没想到小女儿找了一位非裔黑人,这让父母头很大,但这是一部轻松搞笑法国喜剧。
当第一次小女婿跟父母见面时,能体现出这部电影幽默之处,女孩儿的父亲非常希望女儿能找一个法国人,小女婿的父亲,是一个非常热爱自己民族的人,希望他们能够被他们尊重,就这样磨合,最后磨合出好的一个结果。
女婿们个个不同的信仰,碰撞出不同的火花。
由于不同的信仰,他们每次聚餐的时候都会擦出火花,各说各的,每次都会不愉快的结束聚餐。
但是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磨合,他们终于能够安静和谐的坐下来吃一顿饭。
好不容易三个女婿能够和平相处,后来又来了一个小女儿的男朋友,非裔黑人,但他们最主要的问题不是女婿们的相处,而是女儿的父亲跟非裔黑人父亲相处的过程,感觉他们相处的过程是本次电影的高潮,笑点不断。
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他们各自的问题,和他们相处中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非常有意思,在影片的最后一幕中,终成一家人的主人公们于婚礼派对上尽情欢舞,他们最终也是以一个圆满的结局结束的。
这个电影是值得大家一看的,有许多精彩的地方,是一个轻松的喜剧片。
能够看出法国是一个多个民族居住的地方,也告诉我们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这样才能和谐和睦相处。
说起法国喜剧,最有名应该算是《虎口脱险》了,可今天要说的是2014 年口碑爆棚的法国喜剧《岳父岳母真难当》。
这部当年力压众多好莱坞大片占据法国票房榜首超过20周的电影,讲述了一个信奉天主教的法国旧式传统资产阶级家庭中三个女儿已分别找了阿拉伯、犹太、中国丈夫,老夫妻期盼剩下未嫁的小女儿能找一个信奉天主教的法国白人,可没想到好不容易小女儿找了一个天主教老公,竟然是一位非裔黑人。
这部时长96分钟,轻松搞笑的法国喜剧,没有美式十八禁内容,笑点通俗但不低俗下作,涉及的虽然是宗教问题、种族问题等敏感性十足的话题、矛盾,却被很好地浓缩在了一个家庭里,并与剧情的巧妙融合,用法国人特有的婉转逗趣的方式表达着理解和尊重的重要性。
请跟随美丽、浪漫的法国人一起尽情欣赏这部温馨、搞笑的合家欢式电影吧。
故事讲述了一对法国老夫妇的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阿拉伯人、犹太人和中国人,老夫妻两将最后的希望放在了小女儿的身上,让两人没有想到的是,小女儿却领着一位非裔黑人站在了他们的面前。
这是一个建立在法国独特的民族构成大背景下的故事,虽然没办法感同身受,但也并不会觉得看不下去。
信仰上的冲突,习俗上的冲突,观念上的冲突,处事方式上的冲突,生活习惯上的冲突……当一切以人种的差异在这部电影之中被展现出来的时候,却没有将这个沉重的话题做太多慎重的讨论,反而以一种插科打诨一样的方式将它变成一个笑料。
电影里四个女婿的人设好像刻意去迎合了我们对这几个群体的刻板印象,但同时做着和刻板印象有些许不一样的事情。
其实在做属于某个群体的人之前我们都首先是自己,所以为什么不用交往来评判人,要用偏见来评判呢?
挺有意思的一部电影,法语感觉挺好玩。
在岳父岳母那么信奉天主教的家庭里,女儿们嫁给了犹太人阿拉伯人中国人黑人也真是够让老两口崩溃的。
老头儿砍了一棵又一棵树,老妈差点抑郁,但是女儿们还是勇敢爱。
岳父是矛盾的,他有特别严重的种族歧视却又不想承认,也许电影有夸张的成分,不过也能看出来在海外的游子们也有他们的难处。
最后一家人一起跳起了非洲舞,但我觉得种族歧视并没有根除,这是个太难的过程,也许需要很长很长时间吧。
俗话说女儿是老爸的小棉袄,但一不小心,棉袄就可能漏风。
故事里头的老俩口,生了4个如花似玉的大闺女,幸福得嘴都笑歪了。
然而,好景不常在啊,一转眼的工夫,4个女儿“如过江之鲫”般的嫁出去了3个,一个是阿拉伯人,一个是犹太人,还有一个中国人。
眼看着希望一次次破灭,老俩口撑到第三个女儿时,已经笑不动了。
现在,唯一的希望,就剩下小女儿了,老俩口只能指望贴心的小女儿,能“正常”嫁给一个法国人。
但是,在小女儿结婚之前,这外公外婆,首先得面对这“百思不得姐”的“入乡随俗”。
大外孙呱呱坠地,按照大女婿的“习俗”,刚出生就得来一刀。
这把外公外婆心疼得呀,满嘴的牢骚。
不过,场面上的事儿,还是得硬撑啊。
但是,当女婿为表尊重,把剪下来的东西装进小盒子,送给了岳父岳母时,这个实在让人有点受不了啊。
这段插曲,一直到“埋在苹果树下”,才算是得到“完美收场”。
故事里头,那头肇事逃逸的狗狗,在续集里头还要继续闯祸。
关于割礼,阿拉伯人和犹太人还有点“大同小异”。
如果这事儿上存在一条鄙视链的话,那犹太人估计是“活在底层”(小编完全不懂,完全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歧视)。
大家一起吃顿饭,从割礼到巴以冲突,完全的火花四射。
老俩口实在听不下去了,摆出了家长权威,喊了暂停。
好吧,虽然家长权威不多,但至少有点。
大女婿和二女婿消停了,然后矛头一致指向了三女婿。
好吧,鄙视链延伸到咱大天朝了,这“作死”的劲儿,完全是不要不要的。
三女婿也不是吃素的,该刚的时候就刚,绝逼不“深表遗憾”。
但是,在面对“三女婿”的挑衅,大女婿和二女婿完全放下了彼此的成见,站到了同一立场。
说实在的,这“大女婿”和“二女婿”虽然尖酸刻薄,但……实在特么的凭惯性给打了标签啊。
这个深层次的原因,着实让老丈人有点诧异,原来,“三女婿”已经祸祸到这种程度了?
此刻,大概是“三女婿”的高光时刻,现在可不是当年八国联军的时代了,咱可是在与时俱进的,谁敢玩梗,可得掂量掂量。
到了咱“称霸江湖”的时刻了,翻身农奴把歌唱,咱也可以享受“称王称霸”的滋味儿了。
咱现在有钱,老黑只要到咱这边来,要学历给学历,要奖学金给奖学金,至于贫困山区的小孩没学上,那都不在“统计范围”之内。
这种“嚣张”,犹太人绝逼受不了。
敢和犹太人比“钱”,这绝对是最大的侮辱。
虽然这犹太女婿一把年纪了,到处创业到处失败,但绝对是“士可杀不可辱”的。
咱属于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非常期待谁不动手谁是孙子。
当然了,“中国人”都是会功夫的,想和“中国人”动手,那绝对是自寻死路。
“三女婿”发起威来,自己人都害怕。
这连襟之间的关系已经如此紧张,但丈母娘却开始思女心切,就想着大家一起吃个饭,你说要不要命。
反正,每个女婿听到这个“局”时,都是一脸的拒绝,推辞几乎是一毛一样的“地域梗”。
李小龙和成龙,都有幸“被点名”了,老外对咱大天朝,理解程度也就停留在这个档次了。
三女婿当然也毫不客气的回敬,反正,谁也没想落着好儿。
但是,更为糟心的是,此时,“四女婿”已经迅速上线。
老俩口日思夜想,就想着小女儿能“正常”一点,但已经没有了任何希望。
不过,此时的老俩口还不知道“四女婿”的事儿,为了“摆平”家庭矛盾,丈母娘也是为了三个女婿的“民俗”,跑遍了整个小镇。
拎出来单独说一下的,是“三女婿”。
这家店,看到丈母娘二话不说直奔后厨,第一反应就是丈母娘莫不是“食品卫生检查员”吧,看来,食品安全问题,算是刻到了“餐饮行业”的骨子里了。
为了这次“鸿门宴”,女儿们估计也是通过气的,在回家的路上,疯狂的对各自的老公做心理建设。
其实呢,就是一个主打闷头吃饭,别说话就行。
因为这个矛盾啊,只要一说,那就得打起来。
大家聊些社会性的天就很好啊,比如说天气不错之类的。
三女儿是个另类,艺术家的气质就是神经很容易受伤。
不过,还好,“三女婿”相当会来事儿,形势不如人时绝对沉默,反正逮着老丈人一堆彩虹屁,这家伙绝对做得到。
身为丈母娘,对自己老公那张破嘴也是有深刻体会的。
事前防御也是必须指导到位,这一帮男人凑到一起,吃饭就好,千万别聊足球。
这……不是在diss咱国足吧。
此时,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家庭聚会上。
完全没有想到,小女儿正在悄悄“策划”一件大事儿。
从这种语气就可以看出来,接下来,老俩口铁定是没什么好果子吃了。
所以,赶紧吃完这顿吧。
说不说,这顿饭,吃得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啊。
四个大男人也算是谨遵“家长”教诲,没捅什么大篓子。
男人么,三杯酒下肚,啥矛盾都在酒里了。
一帮女人操碎了心,也算是得到了回报。
此刻,闲下来,该说说小妹的事儿了。
果不其然,这四亲家公,绝对是个强悍的人物,一听儿子竟然在法国找到了归宿,这气已经是不打一处来。
这结婚,男方多少得准备点彩礼吧。
但老头绝不。
多年的旧账拿出来翻翻,他们还得倒贴呢。
说实在的,能把拒绝彩礼做到这个份儿上,绝对值得咱学习学习。
那边男方不同意,这边女方也没好到哪里去。
老俩口的最终幻想破灭,丈母娘直接卧床不起。
三个女儿没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开了个六人会议,最后达成一致,咱得把小妹的混事儿给搅黄了。
这三个连襟之间虽然存在“鄙视链”,但对于“黑人”这个问题上,也是出奇的一致。
办事儿,特别来劲儿。
但是,找了半天小黑哥的绯闻,结果闹了个大乌龙。
小妹子也不客气,剑指三位大姐,凭什么你们可以国际友人,我就不可以?
好吧,彼此家长都拗不过孩子,那必须谈条件了。
亲家公完全不想谈的意思,直言彩礼是一分钱没有,女方还得安排这边400人的机票和住宿。
这条件,绝逼的“丧权辱国”,老丈人表示坚决不能签字。
只是可惜,老丈人虽然有钱,但说了不算。
一番折腾,亲家一行总算是大驾光临了。
大驾光临是大驾光临,但亲家公内心依然是一万个刺挠的。
好吧,这些都忍了。
你不是说有400人的代表团的呢,咋就来了这么几个呢?
亲家公说了,非洲人一向无法预料,昨天说来的,今天又说不来了。
老丈人差点撅过去,你这说来就来说不来就不来,我这预定的一栋楼的酒店怎么算啊?
亲家公表示,要算,那就从1920年算起。
这下,可把“老实巴交”的老丈人给气得不行,这事儿,你们自己看着办吧,反正我是不管了。
男人的终极乐趣,那必然是钓鱼佬啊。
可是,钓鱼也钓不安身啊,这“前世的冤家”,必须要把话说清楚。
亲家公也是个倔脾气,我是在和你谈政治,你就特么的一个劲儿的谈钱,有意思么。
这话是不说不开啊,说着说着,俩老头找到了共同语言,合着,原来你也不同意这桩婚事啊,这不巧了么。
此时正好大鱼咬钩,好事儿成双,俩老头成功签约。
此情此景,不吟诗一首,那也必须一起喝一个啊。
家里头的家长夺命连环call当然可以暂且放在一边。
等到三杯酒下肚,俩老头已经成了可以换裤子穿的好哥们,做亲家能做成仇人,但做兄弟能做成亲兄弟。
俩老头借着酒劲,大闹了蛋糕店。
起因,也就是“黑佬之头”和“巧克力泡芙”的申遗之争。
这属于寻衅滋事,老外的叔叔在处理“外事问题”时办事效率也是一样的高的。
俩老头这么一闹,家里头三(四)个女婿,可是坐不住了,直接来找叔叔捞人。
不过,当叔叔看到这三四个奇葩,竟然都是老头的女婿时,直接抓狂了。
所以,当俩老头喜滋滋的抱着战果回家时,必然要面临家长的“终极压制”。
因为此时的小女儿,看到自己的婚姻得不到双方家长的祝福,甚至连自己的老爸和老妈都闹到要离婚的地步,选择了“勇闯天涯”。
俩老头当然不干啊,扒火车这事儿,又不是只有阿汤哥会干。
看到自己老爸和自己老公公,已经歃血为盟,拜了把子,小女儿也是懂的见好就收的。
最后的婚礼现场,亲家公当然还是有点“不服气”的。
但是,这“不服气”竟然和高考失利扯上关系,真的一下子把咱给整破防了。
最后,当然是老丈人获奖感言。
四个女儿都国际友人了,自己也想着和老伴来个全球旅行,反正,哪里都能找到亲家。
好好笑
单从故事本身来讲,还是比较平庸的,但这么个人物设定就已经极其滑稽了。坦白讲,其实不管是刻板印象还是族裔偏见,只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也无非是普遍的人性弱点。与其靠政治正确严防死守,不如摊开来大家一起自嘲互黑。虽然现实世界里一定问题多多,但法国人这种神经粗、忌讳少的特质,我还是特别欣赏和羡慕的咧~
97分钟的低成本情景喜剧,钱估计都让法国三流段子手挣去了,后期连调色的钱都没了。
无聊。
所有人种混在一起的文化差异就足够构成任何喜剧片了
3.5 各種政治不正確的擦邊球笑點 混了三個風格的雪人蜜汁喜感
3.5 四个女儿都挺漂亮的呀,小女儿眼睛有些Rachel McAdams的感觉。
相当好看。法国佬一家四个女婿,分别是穆斯林、阿拉伯、中国人、黑人,哈哈哈,日常里全是梗。
被人安利了很久总算看了,故事虽然围绕的是种族问题,实际上碰上的只是人和人实际交流习惯的问题,说白了外来人的有色眼镜就算是同一国家不同区域的都有,大多数人(电影里的所有人都称不上是种族歧视者)只是出于本能的防御性而拒人于千里之外。笑点很多,都是生活中的琐事,不愧为法版摩登家庭。
估计也就法国人可以如此“高冷”的拍这种喜剧
四个女儿都好美,两个妈妈好赞,喜欢中国女婿,脑筋灵光的呀~~~片尾曲《酸奶油》值得一听~~
无聊
不觉得好笑啊。。。
7分
生活中的幽默才是真幽默
非常轻松快乐的一部法式喜剧。多种调侃笑料的集合,形成的一个小杂烩。作为这样的一部喜剧,能让人笑出来就已经做的很成功了。多元文化的一个家庭,终于擦出了别样的火花。
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这种结局也只能当喜剧看完吧,一直自诩在移民融合上很成功的法兰西,接连发生袭击事件,生活远比电影残酷的真实写照。此外这类插科打诨的笑料碰到民族歧视话题,难免口是心非。
创意很棒,有一些些刻板印象和一点点种族歧视的段子,但都流于表面,没有深挖。这几个女婿吧,也都不是自己民族的典型代表类型,想想也是,能在法国定居跟法国大妞结婚,那也属于精英阶层。人物刻画比较浅,我最好奇的是嫁给中国人的三女儿为什么那么情绪敏感,为什么画画那么阴暗,可以深挖一下,或许是为续集做准备吧。抛出这些,就是个简单的婚礼闹剧故事。ps:14年的中国,在国际上给人还是土豪般买买买的印象。
法语学姐给我强烈推荐了两年的喜剧。。nmd我的眼睛,蠢爆批,这玩意是怎么能笑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