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去韩国,可能都想去济州岛。
确实,韩国的济州道位于领土的最南边,气候宜人、风景秀丽,是世界10大蜜月圣地之一。
在这样一个秀丽浪漫的地方,也只能发生像《生死谍变》这样的琼瑶式爱情故事。
我去韩国时就没有选择济州岛,我去了实尾岛。
一方面是由于行程很紧时间不多;另一方面就是因为看过电影《实尾岛》后,我就一直想看看这个大韩民国684部队生存过的地方。
实尾岛要退潮后才能上去,等我站上这座孤岛时,已经是当地时间4点半了。
风很冷很冷,时间有限,我们只参观了684部队训练的地方。
各种训练设施保存完好,从中依稀能够看到当时这群亡命徒遭受的非人折磨和训练。
看过《士兵突击》里老A训练的人应该对这种魔鬼训练有感触,可是今天看来,老A跟实尾岛上的训练比起来真是文明多了。
不管当初加入大韩民国684部队的士兵(当时还是死刑犯)各自处于什么目的,但是最终的结果,尤其是在遭受了种种虐待折磨之后,即将朝着最后的目标实现自己永恒的辉煌之时,他们却被自己的祖国遗忘了。
于是,一出东方版的Rambo上演了...其实电影《实尾岛》并没有真实的再现当时青瓦台事件和实尾岛事件的原貌。
真实事件中在下午2点25分发生了最后一场交火。
乘客证明:“前几枪都是从车外打进来的。
”出逃的受训人员引爆手榴弹自杀。
4人未死。
这未死的4人于1972年3月10日上午10点被处决。
1972年7月4日,半岛南北双方代表签订和平协议,并协定不通过秘密军事行动挑衅对方。
韩国政府认为684部队的存在是大韩民国的耻辱,因此将这个实尾岛事件进行了封锁,包括实尾岛在内。
出逃的24位大韩民国684部队的战士,就这样被国家出卖了。
当然《实尾岛》是电影不是记录片,电影自然要运用很多艺术手法,而为了艺术的需要,是要牺牲一下真实性的,所以《实尾岛》的结尾部分才拍得如此悲壮。
有意思的是,《实尾岛》于2003年圣诞节上映,在这样一个欢乐的时刻上演这样一部充斥着暴力的、有些许血腥味道的,政治敏感的战争题材电影,会有观众走进电影院吗?
而事实证明,《实尾岛》在韩国获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超过了早先的另一部战争题材大片《太极旗飘扬》。
另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影片的导演康佑硕,这位擅长拍摄南北题材的导演正是《生死谍变》的导演,呵呵,看来下次再有机会去韩国,一定要去济州岛了!^-^
这部片子在韩国能全场爆满完全不是巧合,而是这部戏很精彩、很值得一看!
实尾岛事件是真人真事,的确发生在朴政熙总统的军政时期,一群无辜被南北政权玩弄的特殊士兵们的悲痛故事。
这些军人随后知道自己将会被杀掉,干脆从实尾岛叛逃。
他们在夺得了一辆巴士,也从报章上得知政府尽然把他们这些“烈士”抹黑成了“共匪”,他们一不做二不修,打算乘巴士直通汉城。
政府派遣大量军队逮捕,最终在汉城的时候,他们在巴士里自爆,一群无辜的边缘人群就这样死在政府的政策变动下。
这宗事件没有被记载为历史事件,而是国家的秘密档案,尘封了数十年。
这部电影打开了这个事件的内幕,为这些烈士们翻了旧案。
《实尾岛》不愧是韩国的纪实电影最好看的一部,带出了士兵们的忠诚、背叛、伤感、快乐、到死亡的那一刻,没有半点的遗憾。
1、佩服韩国的电影工作者和宽松的政策,敢于拍摄这样揭自己伤疤的影片。
在国内,这是不可想象的。
2、影片敢于反映反思朝鲜半岛的历史,敢于正面表达南北韩两国人民的所思所想,让人钦佩不已,这样的影片还有《生死谍变》《太极旗飘扬》《共同警备区》等,值得我们学习。
3、影片基本符合历史真相,但拍的让人心情澎湃,尤其是不可避免的悲剧性的结尾。
让人知道了什么是政治和政客。
肮脏的政治。
也让热衷于戏说历史的电影人汗颜。
4、情节并不新鲜,和英国影片《野鹅敢死队》的主题结构完全相同。
另外,《加里森敢死队》《十二金刚》等也是利用死囚去立功赎罪,完成一些不可能的任务。
但是片子仍然让人震撼。
5、影片纯粹是部阳刚的男人戏,连个女配角也没有,只出现了几个零台词的群众演员,如公交车上的女乘客、实尾岛上的女军医等,但并不影响片子的观看热潮。
这一点,也让那些拍片就离不开女人离不开多角恋爱的导演脸红。
6、影片虽然讲述历史战争阴谋,但打动人心的仍然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尤其是男人间义薄云天、生死不弃的友谊,包括教官与队员、队长与队员、队员与队员间的义气,这一点和吴宇森类似。
7、其实片子的大场面并不多,135分钟也有点拖沓,比如强暴女军医的桥段是否有点画蛇添足。
8、实尾岛事件其实和朝鲜战争一样,是北朝鲜先挑起的,青瓦台事件是根源。
详见附录:青瓦台事件 “朝鲜武装分子青瓦台袭击事件”,又称“1•21青瓦台袭击事件”,发生于 1968年1月21日。
当时,朝鲜派遣了由“124军部队”所属特战敢死队31人组成的武装队员,暗中穿越军事分界线透入韩国,以全副武装的韩国野战部队打扮,进入了可以对青瓦台一览无遗的首尔市北岳山路。
不巧遇上了下班路过的韩国钟路警察署署长,识别出野战军服的肩章属于无法擅离的驻守前线部队,于趋前盘问时,导致双方开火,立即惊动驻守在北岳山路防守青瓦台的韩国军队,使得朝鲜特攻敢死队南下暗杀当时韩国总统朴正熙的计划化为泡影,也震撼了全球。
1968年1月21日深夜10时许,韩国总统府所在地青瓦台附近,6个身穿韩国军服,脚上却是黑色胶鞋(因为韩国军队从没有配发过这种黑色的胶鞋,反倒是朝鲜军队多穿这种黑色胶鞋)的行人引起了巡逻警察的注意,因为这里距离韩国总统府非常近,警察的警惕性还是很高的,便上前盘问,不料这6人竟然抽出冲锋枪开火,并向正在街上行驶的公共汽车投掷手榴弹,致使公共汽车上多人死伤。
后援的大队韩国军警迅速赶来,经过激烈的枪战,击毙其中的5人,重伤并活捉1名,但这人在押解途中自杀身亡。
韩国军警随即在首尔地区展开大规模的搜捕,先后发现并击毙28人,生俘1人,另有2人逃脱。
据唯一的生俘者金兴九招认,他们一行共31人,是朝鲜代号第124部队的突击队员,计划分为6组同时袭击首尔的韩国总统府、美国驻汉城〔今首尔〕大使馆、美军驻汉城的第8集团军司令部等目标,来掩护对汉城一所关押朝鲜特工人员的监狱的营救突击。
负责袭击青瓦台的那一队特工被发现时,他们距其目标——韩国总统府的直线距离已不过百米!
在随后韩军发动的数万人规模的大搜捕中,竟然还有2名朝军特工成功逃脱,其中一人更是在腹部中弹的情况下,用手将流出体外的肠子塞回腹腔,以手部压住伤口,跋山涉水,逃过韩军的重重围捕杀回朝鲜。
《新东亚》引述当时负责调查“1•21青瓦台袭击事件”的白东林(当时的韩国防谍部队调查系系长)的话指出,当时的31名朝鲜特攻队员中,除了金新朝欲引爆自尽前被生擒之外,能够确认的尸体只有27具,其余3人下落不明。
就在韩国的调查工作结束后不久,韩国当局透过朝鲜的广播才得知,有一名参与袭击青瓦台的朝鲜敢死队员,已经安全逃回朝鲜,而且成了朝鲜的大英雄,他就是现任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负责宣传的副总局长朴载庆。
实尾岛事件 韩国当局为报一箭之仇,也仿效朝鲜“124军部队”,于同年4月,在仁川外海无人荒岛“实尾岛”建立秘密基地,暗中招募包括死囚在内的各路好汉成立“684部队”(意味着1968年4月成军),接受魔鬼训练,打算派遣特攻敢死队渗透平壤,格杀北朝鲜金日成。
孰料,20世纪70年代初期,朴正熙与金日成互派密使谋求韩朝促进和解合作交流,致使韩国“实尾岛”的派北工作员,顿时沦为烫手的山芋。
在走投无路的窘迫情势下,他们杀出重围,欲前往青瓦台讨回公道,却在首尔外围的大方洞地区,在韩国军队重重围剿下,在一辆大型公车上引爆自尽。
揭秘被掩藏的历史 影片《实尾岛》以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
据说1968年青瓦台事件发生以后,时任总统朴正熙和韩国中央情报局创建了一支由囚犯组成的特种部队,政府要求将这组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训练成专业的特工人员,他们的任务就是进入平壤,将金日成的项上人头取下来,而后因为种种历史原因,这支部队成为烫手山芋,就在政府决定秘密处决他们的时候,这些人发生了暴动,最后于1971年8月 23日在首尔自杀身亡,事后韩国政府称这是一次北韩游击队组织的恐怖事件。
事件发生三天后,韩国政府国防部长于空军参谋长被撤职,到底这支部队是否存在,到底他们是由韩国政府组建的“死囚特工队”,还是北韩的游击队。
该事件发生后,多家新闻媒体机构都想揭开“实尾岛”事件的真相,但无一成功,这段历史被深深埋藏起来。
后来当时被劫持的人质也表示,那些恐怖份子似乎并不想伤害他们,而且首先开火的也是韩国政府部队,他们为什么要集体乘车去,如果是恐怖分子,分散活动也许更合适,他们到底是谁?
真相被埋藏了32年,随着政府于军方情报机关的秘密记录为人所知之后,实尾岛事件再次被谈起,影片着眼于当时纷繁厚重的历史,抽丝剥茧,逐渐揭示了事实的真相,仅凭这一点就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本片题材十分敏感,在表现政治的冷酷与人性温暖的矛盾冲突中充满了悲壮色彩,士兵与囚犯三年的朝夕相处,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许更多的是男人与男人之间的认同感,这是一部属于男人的影片,当性格坚毅的将军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处死自己亲自训练的特种兵时,情与法的矛盾冲突把他推进了绝境,在进退两难中如何选择,是处死特种 兵还是违抗上级的命令,无论如何选择他都是输家,紧张的与激烈的气氛让人感觉脆弱的人性在强大丑恶的政治面前不堪一击。
最后士兵与特种兵的绝杀更是充满了悲剧情节,在风云变幻的战争年代,到底谁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影片充满了对这些人的同情,同时也反映了对南北分裂的痛苦与政治的厌恶。
实尾岛事件时间表1971年8月23日早上6点:24名受训人员逃出实尾岛。
6点15分:实尾岛和空军总部的联系中断。
只有6名现役士兵侥幸逃生。
代陆军中尉及其他12名士兵被枪杀。
另有6人溺水身亡。
中午12点15分:出逃的受训人员在仁川海岸登陆。
劫持第一辆公共汽车,开往首尔。
中午12点53分:24名士兵与出逃的受训人员在仁川松洞车站交火,两人受重伤。
下午1点10分:在仁川又有交火。
下午1点20分:出逃的受训人员在仁川劫持第二两公共汽车 下午1点30分:当地警察局受到攻击。
一名警员中弹身亡。
下午1点38分:新洋(音译)村检查站,一名警员中弹身亡。
下午2点15分:公车开进首尔,司机逃脱。
下午2点25分:最后一场交火。
乘客证明:“前几枪都是从车外打进来的。
”出逃的受训人员引爆手榴弹自杀。
4人未死。
8月25日:国防部长被解职。
1972年3月10日上午10点:最后4人被处决。
7月4日:半岛南北双方代表签订和平协议,并协定不通过秘密军事行动挑衅对方。
原盘信息:Silmido Blu-ray Germany실미도 / 684 - Eine Einheit kämpft um ihr Leben3L Film | 2003 | 135 min | Rated FSK-18 | Aug 14, 2013https://www.blu-ray.com/movies/Silmido-Blu-ray/77231/德版压制:Silmido 2003 1080p GER BluRay x264 DTS 11.52GBNF源WEB:Silmido 2023 RERiP 1080p NF WEB-DL x264 DTS 8.46GB通常来说流媒体WEB的画质是≤同分辨率的蓝光压制Encode的,但是这部电影是个例外,在蓝光网(www.blu-ray.com)搜索,发现这部电影只出了这一个德版蓝光原盘,剩下的倒是一些DVD原盘,而这仅有的唯一一个蓝光原盘,画质却异常的差,有种DVD画质的感觉。
(编辑这篇长评时,发现小米手环6的表带又断了,这已经是断的第3条表带了QAQ)对比图顺序:先展示画质模糊的德版原盘压制,再展示画质稍好一些的NF源流媒体,尽可能地选取同一帧进行对比
↑ 开场声明,上图韩文明显比下图韩文模糊 ↓
↑ 色调有些许不同,上图偏绿,下图偏蓝 ↓
↑ 这一帧最明显的区别在于男方左手佩戴的手表表带细节,下图能看到表带上的横向条纹,而上图则看不出来了 ↓
↑ 宣判死刑前的祈祷,十字架项链连接珠子与珠子之间的铁环 ↓
↑ 上图的人物剪影边缘明显更模糊 ↓
↑ 雨夜握手 ↓
电影看完,本来只想简单写个短评,但字数超限了,就索性写长一点当影评。
看了几篇本片影评,了解了一些电影背后的真实历史,好奇一个问题,为什么韩国总是那么多揭露国家丑陋(黑暗面)的电影?
从军事(实尾岛,太阳旗)历史(军舰岛,共同警备区)到现实社会(黄海(这个主要想反应朝鲜族人的在韩国的社会边缘性问题,可能不算韩国的主流社会问题),素媛,熔炉),很多高分经典电影;再到现实中的韩国娱乐圈丑闻、军队丑闻、财阀统治,以及和朝鲜的复杂、危险的双边关系、韩美关系、日韩关系、中韩关系,感觉韩国真是个一直处在忧患中的国家。
这么说好像有点幼稚,但韩国确有其非常特殊的历史、现实的因素。
韩国通过影视反应了那么多黑暗沉重的东西,日本不也很复杂、特殊吗?
中国从各方面都比他们大好几倍,历史现实纠葛只会更复杂吧?
细思极恐。
但也未必,可能政治、阴暗、权谋、肮脏都是共性的吧,也许不存在谁多谁少,都差不多吧。
电影很精彩,真相很残酷。
得知肮脏政客(政府)要把他们当弃子消灭之后,还想着军官队长会不会心一狠破釜沉舟,带领岛上部队拼死抵抗上级命令、与上级部队决一死战,但是队长没有,他忠于军人的天职,即使清楚政治的肮脏,他最终还是选择不抵抗,真正懂他的人不会忍心恨他愚忠,他在情感和忠于军人的天职中悲壮的选择了后者,选择饮弹自尽,他是个纯粹的悲剧的军人。
至于队长手下的两个副手,迪克军官平时苛刻不近人情,训练和惩罚的铁腕手段惹得不少士兵痛恨他,但面对生死大义,他毅然站在士兵一边,选择了保全864部队,保留了人的最后良知。
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个副手军官,平时会为士兵着想为他们说好话,总是手下留情,但面对生死大义,他选择的是站在士兵对立面,欲消灭之而保全自己,最终也命丧士兵的枪口之下。
这是不是启示我们,生活中平时喜欢施小恩小惠、看似老好人的人,在紧要关头会摇身一变成为下狠招的黑手?
而平时看似刻薄不讨人喜欢的人内心反而是良善的?
这符合大部分人的印象认知,似乎经得起推敲、似乎能得到现实印证。
历史有其太黑暗沉重、政治有其太肮脏一面,生活也如此吧?
归根到底是人性的复杂,一个个个体聚集在一起,复杂性被放大,许许多多的个体聚成团体、社会、国家,于是个体的复杂性中的阴暗面也有小到大聚成大的阴谋、肮脏,就成了民粹主义、国家恐怖主义。
人类就是这样的天使和魔鬼结合体,有诞生的现在直至未来,天使都和魔鬼一起共舞,共同演绎人类社会的光明与悲歌。
韩国当代电电影发展中的一个分枝是,以韩国与朝鲜之间的分裂历史为背景的电影颇受关注。
从我最初看到的第一部韩影《生死谍变》,到后来的《太极旗飘扬》,直至最近的《实尾岛》,均是属于这一类型的电影。
它的基本特征是:在这种背景中重新审视及思考这段历史。
我想在历史的真相中,曾有过被深埋的历史,终有一天,这些历史将真相大白于另一段的历史。
实尾岛讲述的就是这样的一段历史。
《实尾岛》的故事梗概:朝鲜与韩国关系紧张的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韩国为了报复朝鲜训练组织的31人特工,进入韩国剌杀总统朴正熙的事件,将以死囚31人,由部队押解到实尾岛,进行魔鬼训练,准备潜入朝鲜剌杀金日成。
在军事训练过程中,部队与特工们产生了感情。
就在特工出发的当晚,命令突然被取消。
这样,特工们又回到实尾岛等候再一次的命令。
取消的原因是政治气候的变化,其时,韩国与朝鲜关系开始缓和,组建这支部队的局长被免职。
而且下面下令除去这支部队。
因为他们已经没有用处。
负责训练这支部队的司令官不愿意亲手屠杀已有感情的特工,饮枪自尽。
愤怒的特工们消灭了岛上驻扎的部队。
劫了一俩客车开往青瓦台,欲质问公道何在。
路上被当局部队拦截。
特工们释放了车上乘客,集体引爆手雷自尽。
实尾岛确有这样一段的历史。
这段历史是在金大中任韩国总统时被披露。
我得承认我一般情况下对于国产的战争体裁的电影是较为反感的。
它们的特征是人物已经是一种政治符号,电影中的阵营也是黑白泾渭,主题仍然是最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然而韩国的战争电影中,较为注重的并非历史画面的营造,而是以人物来反映时代。
有时候我在想,在战争电影中,是人物重要还是历史重要呢?
我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战争或是其他仅是一种背景而非主题,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电影,它的最后目的都不过是展现一种人性。
这部电影没有一个女主角。
绝大部分的场景都处于一个叫做实尾岛的小岛的小岛上。
在看这部电影时,可以将之划分为两个主要内容。
一是在实尾岛上发生的一切,二是离开实尾岛之后的结局。
这种有些牵强的人为划为,对于理解电影的艺术有一种作用。
即,只有前面的部分成功了,才能带来后面部分的令人真正信服。
这部电影在电影技巧上没有更多地进行探索,它更多通过的是演员的精彩演绎来完成。
它通过岛上训练这一个过程极其丰富地展现了人物的基本轮廓,他们从死囚、社会渣滓,被在“反正也无处可去”的支配下,被训练成一支特种部队。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被自己将创造历史的想象所骄傲,认为将留存于历史和人们心目中。
我不能说这是一种愚民政策下的成功,我只能说,无论时代背景如何,人终究都是人,而不是没有情感的石块,在前半部分中,并无涉及到更多的政治因素,前半部分的所展现的,是一种人性的长华,即使是被完全剥夺了自由的人,也有着做为一个人本身的尊严与“存在于时代”的深深渴望。
意况形态在这里面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些被政治目的所强迫的人群,他们如此复杂的思想情感是怎样得以复苏的。
一方是押解这些人的正规部队,一方是希望通过这段历史而洗刷一切过往,重返家园的人群。
在这个特殊的管制过程中,在一个岛屿上建立起可以令人相信的感情。
电影的戏剧性冲突上的处理是每一部电影都在运用的手段。
它是通向人物性格展现的高潮的必经之路。
这部电影同样在这一点上达到了相当的成功。
出发前的痛饮,高唱国歌的气概,大海中命令被突然取消的不可置信,重回实尾岛的无所适从。
部队军官与上层的对话,一点点将故事推向了命运的高潮。
直至部队军官不愿意下手,故意让死囚听到真相。
这个时候达到了整个故事残酷的高潮。
要么被部队消灭,要么消灭掉部队。
这个时候他们没有了第二个选择,每一个人都有质问的尊严:为什么不将我们除去?
而怀着再生的希望的时候,却又要来消灭我们?
原来我们是没有存在过的人。
真正的真相是,无论如何,我们都是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的人,我们最后的路,都是死亡。。。
在这样的情境中,整体性的愤怒火山爆发。
我们要去问个明白!
问清楚我们不明白的问题。
去总统所在的青瓦台。。
就这样走向了死亡。
也只有这样走向死亡。
电影的最后也成为一个最感动人的画面。
这些未曾存在于世界的人,为人证明自己的清白,以自己的血,在这辆车上写下了他们的名字。
高喊祖国统一万岁扑向了手雷。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竟然久未平静。
在厌倦于那些肤浅而直奔娱乐而去的电影中,我得到的只是积压的疲累。
它们的轻松丝毫带不来身心的愉悦与心弦的拨动。
而真正具有动人心弦的艺术,无不是将目光专注于人性本身的那些电影。
鲜活的面庞上写着无数的故事与情感,在命运的河流中怎样闪现人性的光芒,在怎样的历史中书写他们的历史。
我一再乐意谈及韩国电影的原因我想在于此:它们进行过思考。
它们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所有重大的事件,在电影中,不过表现在一双双眼睛中而已。
无怪乎有一位电影评论家说:“我喜欢看着那些演员的眼睛,在那里面我看到了许多电影”(大意)。
我想他说的很对,一部电影若没有演员的倾泻的情感,那它就只是一个可以流动画面的万花筒,而称不上是电影。
(完)
一段尘封的悲歌,电影重心放在了刻苦训练上来,关于到其他场景,基本上都是为了推动重大剧情改变而需。
这种丝毫不拖泥带水的设计,更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
死囚在政治人物面前就是工具,从开始的计划就是拿来使用后给丢弃。
但对于部队训练官来说是实打实的要深入结识,感情就会应运而生。
一个纠结话题就来了,部队的天职就是唯有服从吗?!
难怪部队又一个称呼叫“国家机器”。
有点喜欢薛景求的电影了,尽管我不喜欢战争电影,但作为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我觉得非常不错,也很佩服韩国人的勇气,能正视那段历史,能为那时无辜牺牲的人犯案,我国还要等多久啊。
我觉得其实所谓剧中用死囚刺杀金日成的做法,的确是很野蛮的做法,好像我国古代一些战争中大都如此,尽管这些人都是死囚,本应处死,但是他们也是人,死也要有尊严,他们也有父母。
最后无论是士兵还是军官都死的很惨,倒是那些卑鄙的政客却啥事没有,而且还曲解历史,真是现实的残酷啊。
每次,都会感到我们是如何的渺小,世界的局势,国家的命运,也就在那么几个人的手里,他们决策,他们随欲,他们为我们灌输思想,他们改变一些人的思想,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骗,但当我们决心扯开谎言的时候,我们已经彻底成为棋子,彻底掉进了别人的思想旋涡中!
7分,这部电影能存在豆瓣条目,某些评论还能存在真是奇迹,如果那一天消失了也特别正常,毕竟我爱大清国,可是大清国爱不爱我呢?
客车上薛景求带领大家写下名字,快二十年后《八佰》里四行仓库上战士高喊自己的名字跳下外墙,似乎留下的母题是名字等于为国战死的意思。
缺点很明显,罪犯这个背景设置一定程度消解了主角们的正义性,强奸戏后捅死同胞包括全员因此受处罚拍出了一种苦大仇深感,感受到一种特别强的男权至上感,能感受到导演想说是国家伤害了他们,是体质压抑他们的欲望,可是电影结束片尾的字幕说谨以此片纪念这些见习军人,既然是军人强奸敌人妇女都是重罪何况是本国还是部队的军医,参与强奸的胖子高喊我强奸了我爽了我还干嘛干嘛了,你可以解释他是为了一心求死,那薛景求把他一棍打死前前后后的感觉是团队有了重大损失,最让我感到反感的地方是两个参与了强奸的人准备互相捅死对方,薛景求一行人冲进房间发现其中一个已经死了,那种兄弟情深巨大损失依依不舍感,然后被强奸的女医生恐惧的抱头大哭大叫,这时薛景求对女医生大叫你给我闭嘴,一副不就是强奸不对是轮奸了你嘛,你特么至于嘛,我兄弟命都没了,这种男性至上的价值观从今天看非常扭曲,让人不安,以至于我根本没有对684部队上上下下一系列死伤包括最后拔手雷自爆有情感代入,这样的人还是死刑犯就和苏联二战时候惩戒营一样,到处强奸轮奸杀人,甚至让我有了反向认同,有句话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这就是一群反社会的有着高超杀人破坏技术的罪犯,他们的危害性不讨论,最后结局是耶稣受难一样自杀,我是不太能接受的,但是我得到了一层可能是导演想说的,就是韩国兵役制问题,男性必须服军役两年,这里684部队三年,也是对男性有巨大的压抑甚至可以说迫害,是不是导演也想说韩国社会的那种大男子主义那种男性至上其实就是兵役问题带来的,如果有这种批判在,那我是可以接受,也确实是超前的,如果评判重点就是国家是军政府是体制弹压底层,那是篇对朴正熙时代的批判的檄文,那这段剧情我可能还是没有看懂吧。
另外一层和《锅盖头》很相似地方就是,用士兵来意象男性阳具,本片更宏大把整个864部队比作大韩民国的阳具,这帮人去平壤就是男性欲望的发泄,最后没去成就好比一直被压抑的男性无处发泄,那我们就去首尔吧用个不恰当比喻就是缩阳入腹,一个这样的男人一个这样的国家如果缩阳入腹那都是注定要毁灭的。
可是问题是剧情并不能给我带来冲击,我知道金日成不是被暗杀死的,我能猜到最后这些人不可能去平壤,我只是好奇是他们的结局但是也能猜到多半不得善终,最后在实尾岛的枪战反而让我觉得不满足,开头的平行剪辑效率很高,一开头就定了一个基调就是这是一个动作片,其实本片是个文艺片只是有动作元素,也是韩国大片化一定程度为了类型而类型,是为了票房的折中,如果没有这么多动作元素,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和票房,如果全篇就是和《锅盖头》一样就是一枪不开,实尾岛上逃离戏就是给他们逃跑了,最后因为被逃跑这些空军教官被清算被肃清,更有震撼感,现在的剧情有导演表达,后来实尾岛暴动薛景求和手下用的朝鲜军队用的58式突击步枪,正常韩国军队武器库为什么用朝鲜的武器,薛景求们唱着韩国民众听得懂的语言可是听不懂的歌就是朝鲜人了,这就是朝韩问题的本质,实尾岛就是朝鲜半岛,31个敢死队和空军教官就是朝鲜和韩国,上级让你们自相残杀就只能手足相残同胞互杀。
因为优点大家说的太多了,所以这里相对不足之处说的多一些,我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我看到了韩国人对军政府和南北问题的思考,同样看到了电影技法的提升,我也相信我们的电影人只是不给拍,我们也有大量苦难和委屈想通过影视渠道来表达,不管是影视还是别的行业,技术迭代、产业进步、价值观进化都不是一步登天的,韩国电影可能讨论的东西是3.0的,是因为我们只能拍1.0的东西,哪怕现在差距都不大,可是举着红旗唱赞歌的东西多了,现在主流的导演头脑是不是也固化在1.0了,等自由真的来了,当下主流的创作者还能不能主流,我也想看看他们的结局。
历史的真相会被隐藏却不会被埋葬,以国家利益为借口被随意牺牲的人并不少见,更喜欢在3年间教官和犯人,犯人们之间潜移默化的情感变化,冷酷的教官会抱歉会关心,曾经互不顺眼的队友最终共赴生死,不过可能由于电影类型,演员都显得有点过于用力,薛景求你全程侯勇脸到底是干嘛
故事是个好故事,电影的BUG太致命了。我以为这29个特工在大开杀戒之后会到首都各自开展秘密行动,没想到他们是集体开着一辆大巴大摇大摆地进城,拜托也他们是特工也!!!这是特工??他们不会是一开始就想着这样去刺杀北韩总统吧?最后为了煽情和智商原因而牺牲了自己,恶人没有得到惩罚,非常不爽。
—— 1 —— 🔴 2003 🔵 韩国【3月【🟢】【➊】】【2020 ▲ 132】【≈ 135分钟】【原版 ★ 中文字幕】【⭐】◀▶【⭐⭐⭐】
棒子国的电影无感啊 就到处听到混蛋 杂种之类的话 。
目的飘忽不定,而且历史已经无数次证实了,政治不正确的军队不会有强大的战斗力……
刚刚看完,还挺不错的影片,悲壮。当然没有像《太极旗飘扬》那么好看。影片大部分都是在训练部分。。。。所以开头看会觉得不好看,看到后面知道国家要杀掉这些敢死队的时候,很有兴趣看下去。
看的DVD,三碟装,里面还收录了一部类似纪录片之类的玩意儿,也比较震撼。
韩国的战争片都很有政治含义,让人想起了那部《华丽的假期》。
过度煽情,减弱了故事的残酷性和真实性。本来应该是反国家主义,却到处弥漫着国家主义气息。
只有那掉地的糖果让我感触
啥时候咱殃殃大国也能拍出这种电影?
片头的电影配乐被《亮剑》偷了。
总体很棒,只是有些地方处理得有点流于庸俗和低水平。震撼的是,这是真实事件改编的。
这么好的题材主题完全没有得到升华
前戏非常过火的一部战争片。适合手撕鬼子党。
可能史实是一个好题材,但本片拍得太烂。前面士兵的情绪转折点塑造得太莫名其妙,仅仅是任务推迟,就心理崩溃了?后面情节也略显牵强,一辆破大巴能冲破正规军层层布控封锁?
2冷战片再难看我都能看完……
考虑到这是14年前的片子 好多处用力过猛 热血气概全靠大吼大叫 让相处三年的长官士兵互相残杀 成功几率也很小啊 瞬间反目互杀 为了死的名义都变成勇气了 最后车上点名算是经典桥段了 却丝毫不感动 拍得过于程式化而失之灵魂了 没有真正打动人的地方 当然真实事件还是值得纪念的
如果是初中看这个片子,应该会很喜欢。现在看来实在是假的不行。
31个国家的牺牲品,无论怎么自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却最终还是要听从政客的,在他们国家的独裁年代,个体在政治利益面前是多么的卑微和渺小,谁都无力改变。演员方面,一堆年轻的脸庞,安圣基、薛景求、郑在泳、严泰雄……金刚于太会保养了。